Intercultural Discipleship: Learning from Global Approaches to Spiritual Formation
作者 | W. Jay Moon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跨文化門徒訓練: 全方位靈命塑造:本書著重多元文化中的門徒養成,幫助門訓者學習去發掘多元文化中可與聖經連結的語境和方法,更進一步啟發他們能在文化處境中忠於聖經地教 |
作者 | W. Jay Moon |
---|---|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跨文化門徒訓練: 全方位靈命塑造:本書著重多元文化中的門徒養成,幫助門訓者學習去發掘多元文化中可與聖經連結的語境和方法,更進一步啟發他們能在文化處境中忠於聖經地教 |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多元文化中的門徒養成,幫助門訓者學習去發掘多元文化中可與聖經連結的語境和方法,更進一步啟發他們能在文化處境中忠於聖經地教導門徒,從轉化門徒的生命。 作者整理過去在跨文化領域的研究,搜羅各地實例,深入分析討論,隨頁有豐富的側欄補充,並於每章尾聲設計門徒活動,將您所學的知識刻劃入骨;附錄亦有為教師預備的教學活動。本書如同作者將一根傳福音的釣竿送到讀者手中,讓他無論何往,都能在各文化中自然地引入聖經真理,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 新加坡神學院教務部長——盧家正 中華福音神學院學務長——許南盛
作者介紹 杰沐恩 博士常年投注在跨文化宣教領域,其教導過的課程包含跨文化研究、跨文化實用課程、布道、植堂、門徒訓練、社區發展等。1992到2001年,他舉家抵非洲迦納,參與教會拓殖,主責挖井計畫,並在當地聖經學院教導教會拓殖。2005年,獲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的跨文化研究博士學位,同年,在Sioux Falls Seminary任跨文化研究教授及Wesley House of Study的主任。往後至今出版了大量學術文章及書籍,其中包括《非洲諺語揭示文化中的基督教》(African Proverbs Reveal Christianity in Culture,中文暫譯)。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致謝 前言 1. 我們是怎麼陷入這屬靈的泥沼中? 2. 令我們困住的問題 3. 什麼是跨文化門徒訓練? 4. 比文字更有力的象徵符號 5. 儀式將意義深刻入骨 6. 處境化的過程──量身訂做的褲子最合身 7. 故事要生動地描繪 不是說出來就好了 8. 諺語勝過千言萬語 9. 音樂、舞蹈與戲劇──我們成為我們所哼唱的
書名 / | 跨文化門徒訓練: 全方位靈命塑造 |
---|---|
作者 / | W. Jay Moon |
簡介 / | 跨文化門徒訓練: 全方位靈命塑造:本書著重多元文化中的門徒養成,幫助門訓者學習去發掘多元文化中可與聖經連結的語境和方法,更進一步啟發他們能在文化處境中忠於聖經地教 |
出版社 /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6355516 |
ISBN10 / | 9866355519 |
EAN / | 9789866355516 |
誠品26碼 / | 2681776656004 |
頁數 / | 400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6.5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著重多元文化中的門徒養成,幫助門訓者學習去發掘多元文化中可與聖經連結的語境和方法,更進一步啟發他們能在文化處境中忠於聖經地教導門徒,從轉化門徒的生命。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符號、禮儀與門徒訓練
當我還是一名博士班學生,我上過杰沐恩博士的「跨文化門徒訓練」(Cross Cultural Discipleship)課程,而今我已經在新加坡擔任跨文化研究的助理教授。終於看見本書的出版,真是令我雀躍!
「跨文化門徒訓練」是我喜愛的課程之一,它型塑我成為我現今的牧者樣貌。從講道到主日學教導,甚至是輔導,這個課程中的許多觀念,為整全的事工開啟了新的途徑。當我離職要到亞洲服事,在送別會上,許多教會會友給我的回饋都是那些我在事工中所使用的「象徵符號和禮儀」,更準確地說,是我在其中所賦予的教導。將近五年多之後,他們仍舊記得!由此可證,整全的門徒訓練所帶來的震撼力量。
目前,我在亞洲的處境訓練新一代的牧者和宣教士。象徵符號和儀式的使用在這裡的傳統和主要宗教中是非常普遍的。這裡的學生對於沐恩博士所提出的重要理論無不接納。至於那些從美國或歐洲來亞洲裝備的西方學生(現在有一新興趨勢,因為這些西方學生認為「如果我要來亞洲服事,為何不來亞洲讀書?」),他們現在明白當改革宗福音派「把嬰孩和洗澡水」一同倒掉的遺憾。這樣所得到的後果是靈命塑造成為「基督教教育」,而門徒訓練基本上就是透過理性、課程為中心的導向。我們似乎忘
記,聖經也是充滿了象徵符號與儀式。耶穌的教導主要是透過比喻、示範、洗腳等。甚至連保羅的書信,如果你更深一層去看,你必定會有許多相似的發現。
當年上課的時候,我們是使用贊尼瑟的《象徵符號與儀式》,現在已經絕版了。可是感謝贊尼瑟博士,允許我們使用複印版。而今,沐恩博士把過去二十幾年的研究,不論是口述模式、神的宣教、整全宣教、處境化與翻譯等,整合成現在我們手中所握住的這本書。這本書寫得很好,即使是非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也很容易理解。本書甚至包括我們在課堂上所使用的許多練習,並有許多優秀的側欄案例研究供討論。
李菲兒(Marlene D. LeFever)和韓君時(Howard G. Hendricks)(編注:此兩位皆為北美基督教教育的重要功臣)為「主日學」設立典範,同樣,沐恩博士也為跨文化門徒訓練竭力擺上,他甚至還含括了研究生水平的神學教育。
當我們要走向世界的基督徒身分之定位時,這本書是融合信仰、生活和文化的「必讀」。
盧家正博士
新加坡神學院教務部長
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 跨文化研究博士
推薦序二
門徒訓練需要榜樣
2011 年秋季,我在美國上了兩週的密集班,那時,我幾乎整個人被翻轉。我過去對門徒訓練的觀點被顛覆—門徒訓練絕對不只是一本書、一個課程或是一個營會。門徒訓練是和我們所培育的門徒一起學習在文化中跟隨耶穌。沐恩博士在課程中的引導,不是給我們許多與門徒有關的資料,而是透象徵符號與儀式,讓我們自己去發現。當然,上課之前,我們必須先完成所指定的閱讀範圍。因此每天的課程充滿了許多腦力激盪,彼此聆聽,在活動中的自我發現,課後的深刻省思。每天中午十二點下課之後,他也會和我們一起午餐,傍晚也邀請學生一同健身。上課與下課,言教與身教,短短的兩週,營造群體。
沐恩博士於1992 至2001 年帶著妻小到非洲迦納宣教。他的服事對象是一群布塞族人。他為他們開發飲水資源,從而建立教會。從美國樣樣不缺的國家,進入一個連電源都沒有的窮鄉僻壤。和許多跨文化宣教士一樣,他必須學習他們的語言,走進他們的生活。他發現有效傳揚福音的方式與門徒建造,不單只是大量知識的傳播,而是必須深入他們所處的文化中,才能準確地傳遞。沐恩博士透過研究當地的諺語,認識他們的世界觀以及傳遞概念的方式。有一句約魯巴諺語說,「諺語是一頭馬,可以快速地帶領你發現你所尋求的觀念。」當我們能夠掌握當地的日常諺語,使用它們來溝通,福音的傳揚就更能接地氣;神的話就能生動準確地,轉化成他們日常的語言。
結合文化人類學的理論,沐恩博士主要使用維克多.特納(Victor Turner)的經典著作《儀式過程》所提出的:一個真實群體(communitas)的建立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分化」(separation)、閾限(liminality)、再整合(reintegration);透過這三階段的儀式以及在儀式中所使用的象徵符號,在一個彼此能互相信任的群體當中,改變門徒的世界觀。西方習以為常的個人主義把門徒訓練變成只是自己和神的個人關係(personal relationship),把個人權益擺在群體之上。這種優先順序的錯置,一再撕裂群體。可是門徒的建造不能脫離基督的群體—教會。
沐恩博士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自己家庭的開放與透明。他讓他兒子成為課程助教,參與在課程中。我聽其他同學說,曾有一次還是他的父親擔任助教。讓家人參與他的教學,挑戰他所教導的和日常生活最隱祕的部分必須一致。這是基督的群體,教會肢體關係努力的方向。當然,聖父聖子聖靈彼此間的相知相契,是我們在破碎的世界中,終末的盼望。門徒訓練不能光說不練,沐恩博士讓我看見榜樣。
文如其人,真誠推薦這本書。
許南盛牧師
中華福音神學院學務長
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 跨文化研究博士
內文 : 致謝
這本書的形成,還有許多重要推手。其中一位朋友是懷達瑞(Darrell Whiteman),他的影響力在書中處處可見,我甚至無法分清楚哪些是他的教導,哪些又是我自己的思想脈絡了。從認識他的第一天開始,他就成為我的屬靈導師,不斷鼓勵我。他的評語和鼓勵為這本書提供了寫作方向和引導。
這本書的最初構想來自贊尼瑟(Mathias Zahniser),在阿斯伯利神學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他所教授的「跨文化門徒訓練」課程中,我像是一隻上鉤的魚一樣,一點一點被吸引。馬特(Matt,暱稱)開啟了我的眼界,讓我看見象徵記號與儀式在門徒訓練的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上完博士課程中的這門課,他邀請我作他的助教。擔任助教的第三年,他請我幫忙教授一部分的課程。到了第四年,馬特落實了真正的門徒訓練,要我教整個課程,而他就像學生一樣坐在課堂中!每一堂課之後,他會直白、坦誠地評估我的授課內容,並且總是不忘鼓勵我。
馬特謙卑卻有力地將這條魚從他手中放開,過去十年我就開始在蘇福爾斯神學院(Sioux Falls Seminary)和阿斯伯利神學院教授這門課。馬特所寫的《象徵記號與儀式》(Symbols and Ceremonies, 1997)為本書奠定了基本的雛型。我深切盼望你手中的這本書能影響你,如同馬特的書影響了我一樣。
這門課的學生,從這些觀念中發展出超乎我所想像、屬於他們獨特的方式。雖然本書只列出非常小的部分學生成果,但是我從學生的實驗中學習到許多東西。這經歷證實了此種非傳統的門徒訓練模式,在許多處境中,是確實可行的。
我最早觀察到跨文化的門徒訓練原則,是從迦納非洲聖經教會的領袖身上看到的。他們讓我看見口語學習的模式,如何發展出不同的門徒訓的方式。我對他們的耐心充滿敬意,尤其在艱困的環境中,也持續見證基督。能夠與他們同工是我的榮幸。
在迦納的SIM宣教士們也教導了我,門徒訓練深受文化影響。這些了不起的宣教士,耐心地引導我去發現不同的學習模式,那一些在文化上較適合當地人。
我也要感謝在我信心的旅程中遇見的許多美國原住民,有些是在神學院,有些是在羅斯巴德勞科塔薩克斯族(Rosebud Lakota-Sioux)保護區遇見的。他們從原住民的觀點,讓我看見門徒訓練的潛在模式。我從他們中間所學習到最重要的功課就是,要對過去存著極高的敬意,才能夠發現現在的意義。
我還要感謝出版商對以前的文章和書籍給予親切的許可,我從這些文章和書籍中摘錄,特別是第八章提供了新的材料,同時我也非常重視在非洲諺語揭示文化中的基督教情境化(2009)。摘錄經Wipf和Stock Publishers許可使用。
前言
這本書是為這些陷在靈命泥沼中的人們而寫的,他們不知道如何從泥沼中掙脫出來。許多時候,基督徒不是全盤接收自身的當地文化,就是把屬靈生活與所處的文化切割開來。難道基督徒不是應該生命被轉化,進而影響、改變他們所處的文化嗎?如果沒有這種自覺,我們就陷入了很多年前使徒保羅警告門徒的泥沼中(羅馬書12:1–2)。
我們已遺忘了許久以前教會訓練門徒的方法。他們靠著這些方法,轉化生命、改變文化。本書試圖喚醒我們沉睡的記憶。那些早期教會時期所使用的方法,為教會帶來驚人的成長,改變了當時的文化。
我們也經常自我設限,只採用自身文化所提供的門徒訓練方式。藉著探索世界其他的文化,我們會發現強而有力的門徒訓練方法,適用於我們自身的文化。此外,我們自身狹隘的眼光,讓我們看不見在自身文化中已經有許多創意的素材適合門徒訓練之用。
最基本的底線是:神已經給了我們豐富的文化工具,來提升我們的靈命成長,但是我們常常忽視掉這些,而單單滿足於一種方式。當門徒們會使用所有工具箱裡的各種工具時,生命就開始轉化。如果不要把我們自己侷限在一種方法上,我們試著恢復過去的門訓方法和不同的文化方式,想想會有多少的個人、家庭和整個文化環境將會被轉化過來呢?在本書中,我們要從全球多重文化和跨世代中,探索一種能帶來屬靈生命成長的門徒訓練方式。
這本書是為實踐者而寫。今天門徒訓練者的失敗不是因為缺乏資訊。我們需要的不是純資訊,我們需要被轉化。這轉化必須深入我們世界觀的核心。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會提供一些理論作為我們徑路的基礎,但是我也不會就此停留在這抽象的梯子上面。相反的,我會走下這個梯子,並且把這理論落實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這裡有豐富的故事,盼望你能在裡面中找到自己,並且為你的靈命成長,發現新的可能性。
每一章都以具體的箴言和故事作為開始,讓你對這一章的方向有個依據。在整章中,我也同時留下一些金幣讓你去尋找。這些金幣隱藏在一些小故事、箴言、人物/圖表、難忘的角色,以及個人經歷裡。出於尊重個人隱私以及一些敏感性的緣故,雖然有些名字被更改過,然而這些故事所展露出的真實性,絕不打折。
在每一章結束時,我也提供一些建議和練習讓你們可以作為反思與討論之用。這些都是我過去十年在神學院教授「跨文化門徒訓練」課程中獲得的實際經驗。這些練習可以在家中、教會小組、退修會甚至課堂中使用。盼望這些建議能夠在這個課題上幫助你教導其他的人,然後你也可以進行你自己的實驗。
這個世代,從初代教會開始,我們正在經歷著基督徒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增長。可是,有人形容現今的教會有一哩寬,卻只有一吋深。我的夢想是:這一代的基督徒擁有高品質的門徒訓練,以致於能夠產生與量同等的成長。然而,這段必備的門徒訓練旅程,卻只有少數人願意承擔,你願意與我同行嗎?
旅行地圖
這段旅程的地圖是很簡單明瞭的。在第一章,我會討論到「我們是怎麼樣被卡住的。這個概覽警惕我們的世界觀前設,如何限制了我們對門徒訓練的看法。在第二章,我們會討論到這段旅途中的兩個泥沼,它們動搖了許多在這旅途中的人(綁好你的安全帶),那分別為「混合主義」和「斷層基督教」。第三章,定義並描述何謂多重文化徑路的門徒訓練,我稱之為「跨文化的門徒訓練」。如同頭燈一樣照亮前方的道路,案例研究開啟通路,本書其餘部分就隨之跟進。
接著的篇章,聚焦於對門徒訓練有益的不同文化體裁。第四章討論象徵符號。第五章,新的儀式。第六章,如何將現存的儀式加以處境化;這章會透過在我們朋友身上的真實故事,介紹門徒訓練中「精確處境化」的過程。
第七章是許多門徒最喜歡的體裁:故事。第八章則是探討箴言的部分,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第九章是充滿朝氣的氣氛,想像一下汽車的音響已經打開了,舞蹈、音樂和戲劇,都能用來作為門徒訓練之用。然後到第十章,我們要下車,走進街道中作整全的門徒訓練,將話語和行動融合為一。
把讀者留在離家遙遠的地方,似乎未善盡地主之誼。為了找到回家的路,第十一章總結並應用各章,作為後現代化的門徒訓練之用。最後,第十二章為門訓老師提供一些建議,讓他們可以避免輪胎卡在泥沼中。盼望你能享受這一生之久的門徒訓練旅程。它所帶來的驚喜,肯定超乎你所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