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曾子雲博士,新竹縣竹東鎮,他在書藝創作之路起步較晚,大學時期因為室友寫書法,於是參加書法社而開始研習書法,啟蒙於陳炫明老師入門後,樂趣奠定了興趣,在學長兼老師林隆達老師建立的書法社制度與高度下,因為興趣使然加快對書法藝術之實力與進步。 長達九年時間在台中,五年的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自由學風,之後畢業、當兵後,順利任職於著名的德國外商藥廠,四年的工作掙扎後,決定辭去待遇好、福利佳的藥師工作,鑽研書藝世界,1996年到2000年間陸續獲得全省美展、大墩美展等多項榮譽,並且成為永久免審藝術家,結識了陳坤一老師。同時,就讀臺灣第一個成立傳統書畫研究所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攻讀碩士與博士。他在經歷漫長的自學過程後,終於能進入學院獲得有系統的書畫教育,受王北岳老師及林進忠老師之提攜,提升創作生涯與教學格局,果然是如同曾博士說,「人走什麼路都是注定,但創作在收放之間要做自己,雖不是很有名,卻會很努力。」 專精於書法與篆刻,尤其陶瓷印篆刻之機緣,來自導師蘇峰男的一句話「念碩士班要有一個目標。」嘗試以陶瓷印具有「變數期待」及「樸拙感受」作為獨特風格,編印兩岸第一本陶瓷印集,也透過陶瓷印之「刻、燒、期待、蓋」過程與巧力作為一輩子創作方向。更因為生命體悟,嘗試將手抄經文翻刻在大型陶瓷器皿上,也成為與生活美學結合之創作,他的作品雖然種類繁多,但書法仍是創作的主軸。從小對書法線條之敏感,在書法創作與互動上,透過線裝筆記本作筆記習慣,累積書法語言、心得與體驗,淬煉出極為獨特的書法美學觀。 此次「曾子雲書印展」,展覽內容書法80幅,以行草為主,篆隸參雜,大小字皆有;篆刻陶瓷印章200餘方為主,特別展出創作泉源之書法筆記若干本;老師認為書法不同於音樂,以終身學習角度來看,從什麼時候學習,就從那時候開始累積,重要是有興趣與動力,有感覺才去創作,偶爾塗鴉寫寫書法筆記,可以抒發胸中之氣,要把成敗置之度外,只管往前走;觀眾欣賞角度,是自由地透過作品對話,觀賞各種書體之用筆及線條藝術,皆值得民眾細細體察與品味東方書法篆刻藝術之真善美。 談自己的創作過程容易,若論自己作品就難了。靈光乍現、偶然欲書的創作,化為長篇大論就如歹戲拖棚。再者作品的標準難定,說得太高自己難為情,說低了也不甘心,與其鼓吹自己不如自知與自省,因為不會有人更了解自己,更能冷靜分析自己。有人把自己的作品說得出類拔萃、爐火純青,其自信讓人佩服。但是旁觀者清,包世臣曾有「自擬右軍後一人」的說法,隨即遭楊守敬洩底,類似包世臣樂觀自信的藝術家其實不少,是信心使人偉大,也是因為審美總是寬以待己。作品展示於人,優劣臧否應由觀者評斷,那是觀者的審美權利,有識之士並非三言兩語就能左右,外行人便容易受引導。黃庭堅曾說:「上士不談而喻,中士進則若信、退則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頑不可鐫。」依黃庭堅的說法,如果願意對“中下之士們”下工夫,具備好口才也許很有用。畫家高一峰自畫像題款說:「今日之我信筆塗抹,明天像誰任君去說。」這句話我一直當成是學習的座右銘,”信手塗抹”是筆墨的修持,”任人去說”是自省自知的修持,若遇褒貶則雲淡風輕,若遇誘惑但願不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