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制裁: 犯罪後之刑法回應 | 誠品線上

刑事制裁: 犯罪後之刑法回應

作者 馬躍中
出版社 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刑事制裁: 犯罪後之刑法回應:刑事制裁領域在學術上的專論並不多,且在傳統法學教育的訓練,更是付之闕如。本書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刑事制裁體系的諸多問題,同時也提出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刑事制裁領域在學術上的專論並不多,且在傳統法學教育的訓練,更是付之闕如。本書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刑事制裁體系的諸多問題,同時也提出具體可行之道,包括:以終身監禁替代死刑之執行、累犯存廢以及因累犯違誤產生非常上訴的問題、提出日額罰金制代替總額罰金制、困擾實務界已久的數罪併罰案件中的定應執行刑;同時,在各論中,針對社區矯治、電子監控以及青少年濫物濫用的法律責任、以治療代替刑罰之毒品處遇政策,甚至對於現在熱門的大麻合法化政策,也提出具體的方案。從事刑事法研究、司法實務工作者,不論是偵審人員,或是矯正工作人員,本書均可供為重要之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馬躍中學歷:德國杜賓根(Tübingen)大學法學博士現職: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暨研究所專任副教授研究領域:刑事實體法、刑事訴訟法、經濟刑法、刑事制裁著作:《經濟刑法:全球化的犯罪抗制》(二版),2017年3月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本書導讀:從刑事制裁的歷史脈絡說起 凱爾納教授 Vorwort von Hans-Jürgen Kerner 刑事制裁:全體人類恆久的思考習題 金齊克教授 Vorwort von Jörg Kinzig 作者序 Vorwort vom Autor Gliederung 第一篇 導論第一章 刑罰的意義和目的壹、基本思考貳、絕對的刑罰理論參、相對的刑罰理論肆、綜合理論第二章 刑事制裁的現狀與未來壹、前言貳、刑事制裁的種類與流變參、重構刑事制裁體系第二篇 總論第三章 生命刑:死刑之存廢壹、我國死刑執行之現狀及死刑存廢之探討貳、德國刑事政策的討論參、死刑存廢相關問題探討肆、結論第四章 自由刑:累犯制度壹、問題提出貳、累犯實體問題參、累犯程序問題肆、借鏡德國法伍、結論與建議附件一第五章 罰金刑:擴大適用壹、前言貳、現狀分析參、德國模式肆、結論與建議第六章 刑罰裁量:定執行刑壹、前言貳、基本理論參、現狀分析肆、借鏡德國法伍、結論與建議第三篇 各論第七章 社區矯正壹、前言貳、德國刑事制裁體系參、德國社區矯治體系肆、德國社區矯治類型伍、德國經驗給予我國立法之啟示(代結論)第八章 電子監控壹、問題提出貳、德國刑事制裁體系概述參、德國電子監控之運用肆、我國法制的啟發(代結論)第九章 毒品成癮處遇壹、青少年處遇貳、成年人處遇第四篇 展望第十章 我國未來改革方向壹、前言貳、刑罰體系的改革參、擴大社區矯治肆、結論附錄關鍵字索引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刑事制裁: 犯罪後之刑法回應
作者 / 馬躍中
簡介 / 刑事制裁: 犯罪後之刑法回應:刑事制裁領域在學術上的專論並不多,且在傳統法學教育的訓練,更是付之闕如。本書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刑事制裁體系的諸多問題,同時也提出
出版社 / 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959206
ISBN10 / 9862959207
EAN / 9789862959206
誠品26碼 / 2681726265003
頁數 / 36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序
刑事制裁這門專業領域,長久以來不論在教學或是在學術上的討論,相較於「犯罪論」在刑事法學所受到的關注,可謂是鳳毛麟角。然而,在從事第一線司法實務工作之人,反而是立即要面對的問題。刑事制裁領域不但是在實務工作上有顯著的重要性,對於刑事制裁領域的重視與研究,也可以體現國家對於「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的具體成果。我國在刑事制裁領域的開疆拓土,莫過於已故的林山田教授,同樣畢業於杜賓根大學犯罪研究所的林山田教授,於1973年回國所著之「刑罰學」,至今仍堪稱經典。然而,隨著社會變遷,刑事制裁應予以新的意涵,本人畢業於德國杜賓根大學犯罪研究所,現任教於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自然有義務為我國刑事制裁體系盡一份心力。
余自2008年8月取得博士學位,同年11月3日即受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所主辦之「如何邁向廢除死刑」之國際研討會邀請,本人報告的題目為:「從德國法的觀點論死刑存廢」,這篇報告不但是本人學術生涯第一篇報告,也是從事刑事制裁領域的開端。轉眼十年,將相關學術論文,今集結成冊,作為本人學術生涯十年的回顧與反思。
刑事制裁領域所涉及的領域甚廣,不但要有刑事法學的基礎,對於犯罪學、司法精神醫學、司法心理學乃至於犯罪偵查不同領域的科技整合,才可以完整觀察到所牽涉的問題全貌。個人很幸運任教於犯罪防治學系,系上的同仁都是我學習的對象,同時,一起共同主持跨領域的計畫。首先,必須感謝楊士隆特聘教授,楊老師身為學術上前輩,過去十年來,多次邀請我參與研究計畫,在過程中,學習不少跨領域的知識與研究方法,同時,過去二年,參與「科學實證毒品處遇」計畫,多次進入監所,與收容人接觸,使本人的研究跳脫法學文獻的演繹和空想,許多想法也可以在實務經驗上得到驗證;其次,在與本校國際長許華孚教授的合作中,學習不少「質性訪談」的基本概念;2018年受司法院委託,主持「如何建構合理的定執行刑先期研究計畫」,特別邀請本系戴伸峰老師從量化的觀點,從事法事實的探究,在有限的時間和經費下,本計畫基本上,初步提出可行的作法,相關的結果,也呈現在本書第六章。當然,本身過去的法學專業訓練,也為刑事司法領域多年來所困擾的問題:基於「累犯違誤」造成的非常上訴,主要的研究除了要感謝2014年科技部對於「累犯實體與程序」的補助,使本人的研究團隊有足夠的人力與經費分析上千筆非常上訴的判決,相關的成果也呈現在本書第四章。這個部分,要感謝成功大學法律學系陳運財教授,除了在出國前擔任助理的訓練,回國後,陳老師主持司法院智識庫對於再審、非常上訴判決計畫,也邀請本人為共同主持人,在二年的計畫中,學習判決整理與分析,也是造就本書一部分成果。當然,高雄大學張麗卿特聘教授,是本人在東海大學法律系修習刑法總則與刑事訴訟法的啟蒙恩師,不但在擔任助教時或是出國時,乃至於回國後的提攜,其中,張老師在主持「電子監控」與「社區矯治」研究計畫時,特別邀請我參與論文發表,這二部分的成果也呈現在本書的第七、八章。
杜賓根大學犯罪研究所,不但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犯罪研究所,1962年成立至今僅有三位所長,第一任所長是Hans Göppinger (11. April 1919 in Stuttgart; †5. April 1996 in Tübingen),也是林山田教授的指導教授,是一位刑事學者、精神學家以及犯罪學者,也是德國少年犯罪研究的先驅;第二位所長為Häns-Jürgen Kerner,也是我的指導教授,自1986年接任所長以來,致力於犯罪學、監獄行刑法以及刑事訴訟程序的研究,特別針對犯罪之再犯、加害人與被害人的和解,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一直到2012年屆齡退休為止;現任所長為Jörg Kinzig,自2012年接任所長以來,不論是在刑法釋義學上有一定的功力,在刑事制裁領域的著作質量俱佳,尤其是保安處分與改善措施中,在德國學界有一定的影響力。
本書特邀二位杜賓根大學犯罪研究所前、後任所長,除了為本書增添光采,也別具深義。Kerner教授係我的指導教授,2004年初次來到杜賓根,在一次的對話中,決定本人要朝向經濟刑法的領域邁進,在往後五年在杜賓根的日子,Kerner教授不論是在學術上的細心教導,也多次為了個人的住宿以及獎學金申請出具不少信函,返國十年間,Kerner教授也常應眾多門生的邀請,來到台灣進行學術訪問。畢業後重返回杜賓根,也很有耐心的與我傾聽與對話,如果我在學術上有一絲一毫的成就,過去十五年來與Kerner教授的交流與討論,絕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Kinzig教授也是博士學位口試教授之一,2016年特別邀請他至台灣,給予司法改革具體建言,這兩年暑假,在杜賓根的研究,更是給予行政上的協助,同時,也很樂意討論。其次,杜賓根大學犯罪研究所也為我國培養出不少的法學人才,目前均任教國內重要的國立大學。在情感和學術上,期待從過去到未來,均能建立良好的學術交流平台,為我國刑事制裁領域相關研究,持續保持能量。
本書的完成,除了要感謝二位外審委員給予的真摰的建議,羅芸廷同學的排版與校對,更要感謝新學林主編葉柔彣小姐的大力協助,除了協助外審事宜,以及其它相關行政事宜,促成本書的誔生。
本書獻給我高齡九十五歲的外婆,沒有她的關愛與照顧,也沒有現在的我。
馬躍中 2018年冬 於台中

後記:本書完稿後,我親愛的外婆於2018年12月28日清晨於睡夢中辭世,面色安詳,享壽九十五歲。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刑事制裁領域在學術上的專論並不多,且在傳統法學教育的訓練,更是付之闕如。本書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刑事制裁體系的諸多問題,同時也提出具體可行之道。從事刑事法研究、司法實務工作者,不論是偵審人員,或是矯正工作人員,本書均可供為重要之參考文獻。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