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 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 | 誠品線上

Big Sister, Little Sister, Red Sister: Three Women at the Heart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

作者 Jung Chang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 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鴻》《毛澤東》《慈禧》暢銷傳記作家/張戎 暌違六年最新重磅巨作現代中國從慈禧到今天,宋氏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鴻》《毛澤東》《慈禧》暢銷傳記作家/張戎 暌違六年最新重磅巨作 現代中國從慈禧到今天,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正是完整串連中國百年史的關鍵人物! 跨越三個世紀 走過三大陸 多場革命 三位家喻戶曉的女子 三段鮮為人知的傳奇人生 親訪宋、孔、蔣、孫家親屬與專家學者見證人 參閱臺港英美俄五地共14家檔案館 收錄三姊妹個人生命與大歷史交織的珍貴照片64幀 ★足以理解中國現代樣貌的歷史巨作★ 《紐約時報》《泰晤士報》《衛報》《華盛頓時報》 《圖書館雜誌》《金融時報》《書單》《出版人週刊》等 ★英美重量媒體一致讚譽★ 「我還特別希望弄清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會從慈禧走向毛澤東?一九○八年慈禧去世前,她已經準備實行君主立憲,給中國人以投票權,有關程序、規則都已經制定。可四十年後,毛澤東上台,中國陷入最嚴酷的專制極權。這四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像毛傳和慈禧傳一樣,書中觀點也會讓一些讀者感到震驚。但是,中國現代史被改竄百年,早就應該重新書寫。我能夠做的,是發掘史料,從而提供新鮮視野。這三部傳記合起來,算是我的《中國現代史及其核心人物三部曲》吧。」──張戎 =本書特色= ◎《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傳記作家張戎,暌違六年最新巨作,重量級登場! ◎繼描寫影響中國現代化起步的女人慈禧後,張戎再度下筆出版撰述影響中國20世紀的三位女性!揭露宋氏三姊妹不為人知的史料、她們的榮光與爭議,無論在北京或莫斯科,宋氏三姊妹影響之深,足以為當代再次理解。 =內容簡介= 蔣介石在西安事變後平安歸來,其中的關鍵人物是宋美齡? 宋慶齡愛孫中山到要為他去死,為什麼後來說「我沒有愛上他」? 宋靄齡對蔣介石的影響超過任何人? 為什麼政治風暴的核心常有宋氏三姊妹的身影? 為什麼她們一生的故事,正好形塑現代中國的一連串重要事件? 所謂「軍閥混戰」的民初十六年,乃是中國的民主時期、黃金時代? 當中國現代史被改竄百年,二十一世紀如何回首真正的歷史? 宋氏三姊妹跌宕起伏的人生,以及與她們的丈夫充滿感情糾結的關係,正是重新理解中國的關鍵角度。 人人都熟知宋氏三姊妹,卻並不真正認識她們──宋靄齡是中國最有錢的女人之一,是影響蔣介石與國民黨政治事務至深的人,卻因以國家之名行中飽私囊之實而備受譴責。宋慶齡嫁給首倡共和的孫中山,成了「國母」,婚後卻對丈夫心寒意冷,後半生雖貴為共產黨中國副主席,卻飽嘗恐懼的折磨。宋美齡是多年元首蔣介石的妻子,人稱「永遠的第一夫人」,卻因這一身分多次與死亡擦身而過。三姊妹一生榮耀無數,卻危機不斷。曾是相親相愛的手足,卻因分屬敵對陣營,關係錯綜複雜,極具戲劇性。 寫過掌控中國命運的毛澤東與慈禧之後,暢銷傳記作家張戎開始思索:開啟中國現代化的慈禧生前原本已計畫賦予中國人投票權,為何短短四十年後中國就走進毛澤東的專制極權?為了尋找主宰這段歷史的風雲人物,作者再度下筆撰述影響二十世紀中國至深的三位女性和她們的丈夫。 本書既是個人史、家族史,也是中國波濤洶湧的現代史。從民初的中華民國政府、蔣介石的國民黨中國、毛澤東的共產黨中國,到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臺灣的民主轉型,三姊妹親眼見證三個世紀,跨越中國百年。作者遍訪宋、孔、蔣、孫家親屬與專家學者、走過臺英美俄四地檔案館,選擇捕捉了三姊妹人生重要場面的六十四幀珍貴照片,以其一貫的「秉筆直書」精神,再度寫下一部足以重新理解中國現代樣貌的歷史巨作。 =媒體評論= 張戎的作品研究十分深入,讀來引人入勝!──《紐約時報書評》 本書是一部不朽巨作……書中三位神話般的女主角悠然遊走在東西方之間……帶來的後果源遠流長,對當代生活的影響更勝以往。──《旁觀者》 引人入勝……在這部清楚易懂、充滿智慧及寬恕的傳記作品中,作者為舊時代注入新轉折。在每個偉大的男人背後……都有一位宋氏姊妹。──《泰晤士報》 大多數西方人對這段期間的中國複雜歷史所知不多,這本可讀性極高的作品恰能協助填補這段空白。張戎將歷史結合人物特色,梳理出一種易於理解的觀點,貫穿數十個年頭以及原本難以消化的大量資訊。──《華盛頓時報》 精采非凡!本書就如同張戎先前的作品,包括最為知名的《鴻》,正因其極富同情心的作家之眼,留意著獨特時空之下的人心細節,使得她的作品傑出無比。本書是她再一次的成功之作!──《倫敦晚報》 讀來令人忘我!任何讀過張戎名作《鴻》的人就會深深明白,她是技巧高超的說書人,擁有足以訴說動人細節的大師之眼。讀畢本書,你將渴望更加認識過去百年的中國歷史!──《每日郵報》 整本書令人欲罷不能,是英語世界有關宋氏三姊妹最為全面的著作。三姊妹的故事以充滿深刻理解的筆調寫就,對「國父」孫中山向來被神化的形象,本書做出令人樂見的修正。──《金融時報》 作者的作品一向值得一讀,尤其是本書展現出權勢強大的女子如何協助打造現代中國。在走過毛澤東的勝利七十年之後,這個國家的政治領導幾乎不見任何傑出的女性,因此這部著作的推出恰逢其時。──《週日泰晤士報》 一部應當迫切閱讀的力量之作。有如一扇開向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迷人大窗!──《愛爾蘭獨立報》 張戎在生動描繪現代中國歷史重要人物的系列作品中再添一筆……這本淺顯易懂的作品將吸引歷史迷及傳記迷,還有那些對張的作品已經很熟悉的讀者。──《圖書館雜誌》 可讀性極高又淺顯易懂的作品,介紹三位值得受到更廣泛認同的重要女子。──《書單》 在這部令人入迷的三人傳記裡,張戎完整記錄宋氏三姊妹的生活及婚姻……這個精采故事將滿足對政治、國際事務及家族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出版人週刊》 本書帶領讀者親臨歷史場景,連結書中主角的個人故事以及她們之間深奧矛盾的政治分歧……充分顯現作者的歷史修正主義意圖。──《大西洋雜誌》 作者以大膽的筆觸描繪中國緊張又複雜的歷史……讀來饒富趣味。──《圖書館書評》 令人廢寢忘食……主角是三位出色的女子,每位都享盡榮華富貴,但是也忍受隨之而來的痛苦、致命危機,以及心碎和絕望。她們的迷人故事讀來有如《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以及米特福德六姊妹的綜合體,而這段歷史感覺和我們的時代是如此接近。──《書商雜誌》 張戎一向是敢於違逆時勢發言的說故事大師,在她筆下,這個舊時代的故事由一位熟悉現代中國錯綜複雜的家庭、影響力、性別及力量的人,找到全新闡釋……由這幾位出色姊妹花提出看待歷史的刺激觀點。──《空中郵報》 這部令人屏息以待的全新三人傳記,成功重現這幾位堅毅女子出色又複雜的人性……一部令人不忍釋卷又動人的個人故事。──《英國電訊報》 本書最強大的特點是對這三位姊妹的隱約同情……三位宋氏姊妹是張戎這部新作的主角,她們的人生比歌劇劇情更加精采。──《衛報》 ▍延伸閱讀 ◎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名家重量推薦= 博客來網路書店人文線企劃◎呂佳龍 誠品書店南紡店門市組長◎李毓真 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教師◎汪栢年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林桶法 誠品書店台南文化中心店書區門市組長◎郭嘉蓉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黃克武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教師◎黃春木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謝哲青 作家、出版人◎顏擇雅 ──齊聲推薦(推薦人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宋家三姊妹,從未建立過王朝。她們更像是在追求理想路途時,不期然捲入了兩個中國的現代進程。她們權傾一時,是依附在身邊的男人、領袖、組織與政黨之中。她們有過拯救苦難人民的信念,然而在同時代人的議論中,多是貶多於褒。過往,這一切被極力遮掩、淡化,慶齡、美齡甚至有了莊嚴、高雅的光輝。張戎重新立傳,不以推落神壇為手法,她撥開的是籠罩金身之下的朽壞──自私卑微、怯弱猶疑、貪權愛財身,就如同你我一般凡人的那面。 ──博客來網路書店人文線企劃◎呂佳龍 本書從宋氏三姊妹為起點,連結到她們的丈夫,再連結到清末至近代的中國,緩緩寫出整個時代的動人史詩。有別於刻板教條的歷史,作者將人物的性格、感情、理念還原至歷史中,使歷史事件充滿人性;以人為主題,將生命歷程放入歷史事件中,讓人物述說歷史故事。你會發現:原來有好多真相被掩蓋住了。更會驚覺:這些教科書中的歷史人物,竟是在動盪不安的大時代中,展開自己與家人的生命歷程──本書宛如讓讀者看了一部活生生的宋氏家族興衰史。 ──國立蘭陽女子高級中學教師◎汪栢年 在二十一世紀第三個十年開始前夕,重新回顧與詮釋中國二十世紀的變遷已是必要之務,因為過往「中國現代史」研究及敘事的時間太近,糾結太深,意圖太雜。 張戎先前曾新詮及重現慈禧、毛澤東,現在以宋氏三姊妹為傳主,旁及她們赫赫有名的丈夫――孔祥熙、孫中山、蔣中正,以人敘事,在人物思緒和行動中鋪陳宏觀的歷史圖像,三部書,或許再加入一九九一年出版的《鴻》,隱隱然可輯成一部新「中國現代史」,有平凡真實的人,以及與大時代廣闊不凡的交織。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教師◎黃春木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張戎張戎,全球知名的《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和《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三書作者。1991年《鴻》出版後,成為英國出版史上非小說類最暢銷的書籍之一,名列讀者評選的二十世紀最佳書單,在全世界有關中國的著作中讀者最多,至今在英美亞馬遜網路書店中國欄目的暢銷書榜上仍名列前茅。2005年與丈夫喬.哈利戴合著的《毛澤東:鮮爲人知的故事》出版,美國《時代》週刊評論說:「這本書的威力像原子彈。」這兩本書迄今已經翻譯成四十多種文字,在中國大陸以外的銷售量超過一千五百萬冊。《慈禧:開啓現代中國的皇太后》於2013年出版英文版時,《紐約時報》稱這本書是第一部全面使用中英文史料的、關於慈禧的權威著作。2019年,《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出版英文版,英國政治週刊《旁觀者》讚嘆本書為「一部不朽巨作」。張戎1952年出生於四川宜賓,文革中做過農民、赤腳醫生、翻砂工和電工。1973年就讀四川大學外文系。1978年留學英國,1979年入約克大學專攻語言學,1982年獲博士學位,是中共執政以來第一位獲英國博士學位的中國大陸人。曾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任教,為該院榮譽院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中文版自序 透過宋氏姊妹人生,重書中國現代歷史 第一部 共和之路 (1866-1911) 1 孫中山的崛起 2 宋耀如:虔誠的傳教士,秘密的革命者 第二部 三姊妹與孫中山 (1912-1925) 3 靄齡:「聰明透頂」的女孩子 4 中國實現民主 5 靄齡、慶齡的婚姻 6 「孫夫人」的代價 7 「我的朋友列寧就是我的榜樣」 第三部 三姊妹與蔣介石 (1926-1936) 8 上海仕女 9 美齡認識了蔣總司令 10 同四面受敵的獨裁者生活 11 慶齡的流亡生涯:莫斯科、柏林、上海 12 夫妻團隊 13 從史達林的掌心中救出經國 14 「女子護衛男子」 第四部 三姊妹在戰爭中 (1937-1950) 15 勇敢與腐敗 16 慶齡的鬱悶 17 美齡的輝煌與悲傷 18 蔣王朝的覆滅 第五部 三姊妹的後半生 (1949-2003) 19 戰勝了 「溫情主義」的國家副主席 20 「我不後悔」 21 臺灣的日子 22 好萊塢媳婦 23 紐約,紐約 24 面對巨變 謝辭 查閱檔案館一覽 徵引及參考文獻書目 圖像來源

商品規格

書名 /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 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
作者 / Jung Chang
簡介 / 宋氏三姊妹與她們的丈夫: 20世紀三位傳奇女子, 一部動盪百年的中國現代史:《鴻》《毛澤東》《慈禧》暢銷傳記作家/張戎 暌違六年最新重磅巨作現代中國從慈禧到今天,宋氏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3447849
ISBN10 / 9863447846
EAN / 9789863447849
誠品26碼 / 2681899702008
頁數 / 40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鴻》《毛澤東》《慈禧》暢銷傳記作家/張戎  暌違六年最新重磅巨作

試閱文字

自序 : 中文版自序:透過宋氏姊妹人生,重書中國現代歷史
文/張戎

二○一四年,我在《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中、英文都出版後,開始考慮下一本書的題材。因為從前寫過《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與喬.哈利戴合著),而這兩位傳主都是主宰中國命運的人物,我想再寫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現代中國史上,此人非孫中山莫屬。孫首倡共和,對共和中國所走的路影響最大。我還特別希望弄清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會從慈禧走向毛澤東?一九○八年慈禧去世前,她已經準備實行君主立憲,給中國人以投票權,有關程序、規則都已經制定。可四十年後,毛澤東上台,中國陷入最嚴酷的專制極權。這四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些年中,孫中山在政治舞臺上先叱咤風雲,後留下持久遺產,研究孫能解答我的問題。我還能了解孫中山這個人,就像通過寫傳認識毛澤東和慈禧一樣。
在閱讀了許多關於孫中山的史料之後,他在我眼前成形了。他遠非聖人―對此,作為傳記作家,我謝天謝地。他一生大起大落,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那些暗室裡的密謀,陽光下的凶殺,能讓書讀起來像看驚悚片。我也明白了由於孫,中國怎樣一步步最終走進毛澤東統治。孫值得寫,應該寫。可是,我不願用整本書來寫他。史料展示的孫中山,是個徹頭徹尾的政治動物,全心全意追逐的是政治野心(或者說是雄心吧)。他是個單色調的人物。我對孫的興趣淡了下來。
與此同時,孫的妻子和她的姊妹們卻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宋氏三姊妹在華人世界家喻戶曉,但我一向並沒有特別注意她們。像一般人一樣,我知道她們的婚姻絕無僅有:三姊妹,一個嫁了「國父」孫中山,成了「國母」;一個嫁了多年的元首蔣介石,被稱為「永遠的第一夫人」;一個嫁了腰纏萬貫、據說是孔子後裔的孔祥熙。大家都說她們「一個愛國,一個愛權,一個愛錢」。這幾個傳奇人物雖然地位顯赫,可似乎不具有大時代中真實的人所必有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與真切複雜的內心世界。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國企鵝出版社曾邀我寫一本關於宋慶齡的傳記,作為他們《現代女性叢書》的一冊。我粗淺地搜集了些資料,勉強寫了三萬字,但心沒放進書裡,寫成的小書不值一讀。
開始探索孫中山之後,漸漸地,我對三姊妹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直到她們蓋過孫中山,成為我希望書寫的人。她們雖然不決策,但位處權力中心;雖然也是政治人物,卻又不局限於政治,是多方面、多層次、多色彩的女人。她們有希望,有失望;有勇氣,有怯懦;有狂熱的愛情,也有絕望與心碎。她們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可謂不慘痛―從死亡的利劍隨時懸在頭上,到慶齡美齡由於丈夫的政治追求而小產,終身不能生育渴望的子女。三姊妹分屬你死我活的敵對陣營,關係錯綜複雜,極具戲劇性。而她們中的孫中山夫人、蔣介石夫人跟丈夫的關係,更是曲折跌宕,充滿感情糾結,迄今鮮為人知。
轉移寫作重心到宋氏三姊妹,絲毫不妨礙我探討民國四十年的願望。相反,這個時代,蔣介石與孫中山同等重要,缺他不可。孔祥熙在早期與孫志不同道不合,後來成為蔣的臂膀,是那些年變遷的寫照。以三姊妹為主,配以她們的丈夫,民國四十年能得到完整的敘述。不僅如此,長壽的她們,目睹了民初的民主中國(一般不準確地稱為「軍閥混戰」或「北洋政府」時期)、蔣介石的國民黨中國、毛澤東的共產黨中國,以及大陸的改革開放、臺灣的民主轉型,美齡甚至親歷了三個世紀的風風雨雨。這樣漫長的歲月,又都身處各自政治力量的頂峰,三姊妹堪稱中國現代史的最佳見證人。歷史與個人,家國事與兒女情,在她們身上再緊密不過地交織。她們的故事,真正令人盪氣迴腸。
寫作本書,我奉行一向的宗旨:秉筆直書,言必有據。跟從前寫傳相比,這次查找資料是前所未有的順利輕鬆。傳主們都跟美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檔案很多在那裡,而美國檔案館館員是一流的盡職、高效、樂於助人。我居住的倫敦,是孫中山在中國使館「蒙難」的地方,英國政府當年做了一系列調查,留下了大量卷宗;孫中山恩師康德黎醫生和英國首相索爾斯伯利侯爵的後代,都欣然合作,使我的研究非常順暢。民主的臺灣,敞開了史料寶庫的大門。就是中國大陸,也編輯出版了眾多書信等文獻。宋氏姊妹在美國養成的不斷寫信談心的習慣,蔣介石繼承的中國人持之以恆記日記的傳統,尊孫中山為「國父」而導致的對孫言行的詳盡記載……所有這些,造就了浩瀚的史料大海,在其中我如魚得水,十分愉快。
如今,書成了,像毛傳和慈禧傳一樣,書中觀點也會讓一些讀者感到震驚。但是,中國現代史被改竄百年,早就應該重新書寫。我能夠做的,是發掘史料,從而提供新鮮視野。這三部傳記合起來,算是我的《中國現代史及其核心人物三部曲》吧。
 

試閱文字

內文 : 一八九四年七月四日,夏威夷在推翻君主制一年之後,宣布成立共和國。沒人想到的是,這個太平洋群島上的政體變化,居然影響了萬里之外的中國的歷史進程。後來被稱為民國之父的孫中山,二十七歲那年在這裡上岸,一頭撞進了熾熱的「共和」空氣。人人都在談「共和」:保皇者密謀恢復被推翻的利留卡拉尼女王(Queen Liliuokalani),共和黨人在準備用武力捍衛他們的新政權。這個年輕人本來就是激進分子,正在千方百計顛覆大清王朝,現在突然看到王朝推翻後中國可以向何處去。在夏威夷,孫中山得到了「共和」的靈感。
這是一個新鮮字眼,當時的中國人只知道皇權更替。視大清王朝為異族統治、渴望推翻它的漢人,都只想到建立另一個王朝。許多人呼籲恢復清朝以前的明朝,但這一前景沒什麼吸引力:明朝早就是棵腐朽的老樹,被一場農民起義連根拔起,滿人只是從關外乘虛而入。沒人真想回到明朝。未來該怎麼樣,大家都說不清楚。
夏威夷給了孫中山一個清晰可行的藍圖:「共和」。那年十一月,在陽光燦爛的檀香山,孫建立了他的政治組織「興中會」。成立會議在當地一家華人銀行經理的住宅舉行,這是棟兩層木頭小樓,有寬大的涼臺,格子窗外熱帶的花木為它遮陽。到會的二十餘人按夏威夷的方式左手放在《聖經》上,舉起右手宣誓,誓詞是孫中山寫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
把「反滿」與「共和」連在一起,可謂孫的天才之舉。民族情緒讓人們很容易接受共和。二十年不到,一九一一年,滿清王朝就被推翻,中國成了共和國,孫中山也成了當然的「國父」。



黝黑皮膚、矮小勻稱、五官端正的孫中山,出生在中國南海岸的廣東鄉間,離香港、澳門很近,距北邊的省會廣州有一百來公里。他的村子有個詩意的名字「翠亨」,但坐落在荒涼貧瘠的山坳裡,沙質土壤,種不出好莊稼。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孫中山出生的時候,孫家窮困已極,父母孫達成夫婦、祖母、十二歲的哥哥和三歲的姊姊,全家人住在一間十來米長、四米寬的小泥屋裡。他長大些後睡不下,哥哥姊姊只得到親戚家去借宿。米飯太寶貴,平常只能吃番薯,男人們很少穿鞋。達成夫婦盼望新生兒能有點好運氣,給他取名「帝象」,希望他沾上這一帶供奉的道教神祇「北帝」的光。
可小孫中山四歲就顯示了他未來離經叛道的個性。他媽媽那時在給七歲的姊姊妙茜纏腳:折斷妙茜的四個腳趾骨頭,把它們硬彎到大腳拇趾下,用布綁起來,做成「三寸金蓮」。這個一千多年來讓中國女子天天受罪的酷刑,對農家女兒也不例外。孫的媽媽自己受了一輩子纏腳的苦,如今還不得不親手折磨女兒。看到姊姊痛苦地呻吟哭喊,孫中山懇求母親住手。孫媽媽流著淚對他說,要是他姊姊長大了沒有一雙「小腳」,人們會譏笑她,說她「不是中國人」,那時「她會怪我」。小孫中山還是扭著媽媽不放,母親終於軟了下來―不是不纏了,而是把妙茜送去村裡的纏足專門戶。
五歲時,哥哥孫眉遠渡重洋、坐四十天的遠洋輪去夏威夷闖天下。那時夏威夷是個深受美國影響的獨立王國,為了發展農業,歡迎中國農民。十七歲的孫眉勤勞刻苦,先在農場幫工,後來開創了自己的事業。他掙了不少錢,也大量寄回家,孫家的境遇改善了。新房子蓋起來,孫中山九歲時進了學校。
孫討厭讀孔夫子的聖賢書,就像討厭下地種田。後來他告訴朋友,一開始有「思想」時,他就一心想著怎樣才能逃離他所過的這種生活。機會終於來了。一八七九年,哥哥同意他去夏威夷。一靠岸,十二歲的孫中山就愛上了這個地方。首府檀香山的港口,矗立著歐洲風格的宏大建築,叫他覺得像「奇妙的仙境」。市內潔淨有序,比起又髒又亂的翠亨,也恍如換了人間。
孫眉本來想讓弟弟在生意上幫助自己,但弟弟不感興趣,他就順從弟弟的意願,送他上學。先上的是檀香山英國聖公會辦的義奧蘭尼(Iolani)學校,這裡一切遵循英國私立學校的教學辦法,教師們也大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孫學得很起勁,三年後畢業時,英文文法考試第二。自豪的哥哥為他設宴慶祝。學校頒發的獎品是一部關於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書,提醒學生們不要忘記他們的根。孩子們沒有被英國化,小孫中山的腦後,還垂著一根長長的辮子。學校整齊畫一的制服、一絲不苟的紀律、由教官指導的扛槍操練,都叫他歡喜。
畢業後,他進了島上的最高學府:美國傳教士辦的奧鴉湖(Oahu)學院,即今天的普納胡(Punahou)學校,奧巴馬總統的母校。學費昂貴,每星期一銀元,能買一隻一百磅重的山羊。對還在奮鬥的孫眉來說,這是個不小的負擔。他剛在夏威夷第二大島茂宜島上買了地,希望種甘蔗。但地在山裡,海拔四千英尺,接著雲彩的邊,山陡石多,石縫裡掙扎出稀疏的野草,拚命要抓住太容易流失的土壤,種甘蔗不可能,一般的牲畜也難以立足,只有山羊能存活。山羊是孫眉的主要資產。
奧鴉湖學院對孫中山不啻是天堂。這裡有大石屋上課,有椰樹間的大道漫步,有細心護理的綠草坪遊戲,還有個噴泉,邊上倒掛著蕨的枝條。中午噴泉邊笑聲不斷,活潑大方的美國女學生邊吃午餐邊聊天。女教師中有位是副校長,是一個男教師相當公開地追求的對象。
這一切跟翠亨和它纏腳的鄉下女人們是那樣地不同,對十六歲、情竇初開的孫中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後一生,他都喜歡學校裡這樣的女性,而不像很多中國男人,喜歡服貼順從的妻子。
女同學(以及男同學)都是基督徒,這很可能激發了孫中山信教的念頭,不是教徒就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圈子。當他對哥哥說出這個願望時,孫眉很生氣,家鄉的北帝是他全心信仰的神。兩兄弟起了爭執,孫中山不肯改變,孫眉一氣之下給他買了張回鄉的船票,預付的學費、雜費都浪費了也在所不惜。
離鄉四年後歸來,孫中山毫無親切感,只想盡快離開。不久他想出個法子。村裡最重要的地方是北帝廟,裡面供奉著北帝的彩塑貼金神像,一方寶劍在手,拇指朝天,象徵著天授神權。北帝兩旁佇立著兩位女神,擔保大海安寧和多子多福,雖然重要,但只能當北帝的配角。在村民看來,北帝有生殺予奪的大權。
一天,孫邀集幾個朋友,說要帶他們到廟裡去「掃除迷信」,跟北帝神像搗搗亂。據朋友陸燦回憶,大家都既震驚,又興奮。正午廟裡沒有人,只有個看廟的靠著牆打瞌睡,孫叫朋友們盯著守廟人,自己和另一個叫陸皓東的男孩進了廟。眼神憂鬱、具有藝術家氣質的陸皓東,是未來青天白日旗的設計者。此刻他只敢刮了點一位女神臉上的油彩,到此為止。孫中山就不一樣了,他不慌不忙地打開一把小刀,切斷了北帝朝天的拇指。陸燦等人進來看見,嚇了一跳,他後來說:一個小山村的農民孩子做這樣的事「真是一件驚人之舉」。
看廟的醒了,驚動了全村人。朋友們一個個狼狽地逃回家去,可孫中山漫不經心地走回家,讓人看見,還看出他是帶頭人。憤怒的村中長輩鳴鑼聚眾,衝到孫家告訴達成他兒子幹的事,責怪他沒管教好。達成費盡唇舌、卑躬屈膝地道歉,說他也很生氣,但不知如何是好。長輩們要他把孫中山趕出村,說不然就不能安撫神靈,會有大難降臨。達成只好叫兒子離家,一面掏錢修補毀壞的神像。
孫中山走了―若無其事地走了。陸燦醒悟到,孫在褻瀆神像時已經很清楚後果,其實他的目的就是被逐出翠亨。如果他向父母要求離家,不會得到允許,現在父母反過來趕他走。陸燦說:「我後來才意識到,他從不在尚未權衡得失以前做任何事情。」孫中山儼然已是個小謀略家。
一八八三年夏天才回家的孫,秋天便出走,目的地是香港。英國人管理前這裡是幾個散落的小漁村,如今變成了宏偉的國際大都市,港口有點像檀香山,只是更壯觀。到了香港,孫徑直去到英國聖公會給男孩子辦的學校兼孤兒院,他知道那裡會收留他。果然,他住進了教室樓上的一間屋子。
父母當然不願真的趕走他,不久就派人來要他回家。他們還給他說了一門親,女孩是鄰村朋友的女兒。像許多人一樣,他們認為成家生子會讓年輕人安頓下來,做個負責任的家長。孫接受了父母的要求,第二年回家成親。但成親只是手段:回家前,他先登記入讀香港中央書院,哥哥孫眉付費。
十七歲新郎的這樁包辦婚姻,對他十分有利。新娘盧慕貞比他小一歲,美麗大度,知書識禮,性情溫柔,絕非好吵架抱怨之輩。婚後,她留在孫家侍奉公婆,照料家事,一雙纏緊的小腳從不閒著。而孫中山待了兩星期就走了,從今以後,他有時回來一趟住幾天,別的時間在外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有別的女人作伴。
婚後不久,孫在香港受洗成了基督徒。施洗的是美國喜嘉理(Charles R. Hager)牧師,住在孫中山樓上。另一位牧師朋友為他改名「日新」,取《大學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意。粵語「日新」音近「逸仙」,孫逸仙便替代乳名「帝象」成了他的名號。「中山」則是後來他在日本流亡時用過的假名,源自一個日本人的名字。
孫並不真信仰上帝,朋友們都知道他很少上教堂,後來他還嘲笑基督教。但教會帶給他很多機會。在孫眉因他入教而中止為他付學費時,教會幫助了他,讓他在廣州的教會醫院學醫。
那時的廣州,遍城是窄窄的泥巴小巷,行人與轎子爭道,轎前有開道的,直著嗓子叫喊。街兩旁的小攤販中,有賣狗貓甚至賣猴子做食物的。骯髒擁擠、汗臭沖天,這不是孫中山想住的地方。他很快跟哥哥和好,重回香港,由哥哥資助進了剛開辦的為中國人所設的醫學院。說服哥哥很容易:當醫生是務實的理想職業。過了幾個月,他們的父親去世,悲傷之餘,孫眉更覺得自己應該照顧好小兄弟,把孫的生活費翻了一翻。孫中山因此得以在學醫五年中,愜意享受他喜歡的都市和生活。
一八九二年夏天畢業,但他找不到工作:他的畢業證書不為香港所承認,新醫學院的課程,在最初幾年夠不上英國本土的標準。鄰近的葡萄牙屬地澳門也不承認他的證書,孫在那裡勉強待了一年,只得搬到證書不成問題的廣州。
正是在廣州,孫中山打定主意做職業革命者。

自序

中文版自序
透過宋氏姊妹人生,重書中國現代歷史
文/張戎

二○一四年,我在《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中、英文都出版後,開始考慮下一本書的題材。因為從前寫過《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與喬.哈利戴合著),而這兩位傳主都是主宰中國命運的人物,我想再寫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現代中國史上,此人非孫中山莫屬。孫首倡共和,對共和中國所走的路影響最大。我還特別希望弄清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會從慈禧走向毛澤東?一九○八年慈禧去世前,她已經準備實行君主立憲,給中國人以投票權,有關程序、規則都已經制定。可四十年後,毛澤東上台,中國陷入最嚴酷的專制極權。這四十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些年中,孫中山在政治舞臺上先叱咤風雲,後留下持久遺產,研究孫能解答我的問題。我還能了解孫中山這個人,就像通過寫傳認識毛澤東和慈禧一樣。
在閱讀了許多關於孫中山的史料之後,他在我眼前成形了。他遠非聖人―對此,作為傳記作家,我謝天謝地。他一生大起大落,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那些暗室裡的密謀,陽光下的凶殺,能讓書讀起來像看驚悚片。我也明白了由於孫,中國怎樣一步步最終走進毛澤東統治。孫值得寫,應該寫。可是,我不願用整本書來寫他。史料展示的孫中山,是個徹頭徹尾的政治動物,全心全意追逐的是政治野心(或者說是雄心吧)。他是個單色調的人物。我對孫的興趣淡了下來。
與此同時,孫的妻子和她的姊妹們卻引起了我強烈的好奇心。宋氏三姊妹在華人世界家喻戶曉,但我一向並沒有特別注意她們。像一般人一樣,我知道她們的婚姻絕無僅有:三姊妹,一個嫁了「國父」孫中山,成了「國母」;一個嫁了多年的元首蔣介石,被稱為「永遠的第一夫人」;一個嫁了腰纏萬貫、據說是孔子後裔的孔祥熙。大家都說她們「一個愛國,一個愛權,一個愛錢」。這幾個傳奇人物雖然地位顯赫,可似乎不具有大時代中真實的人所必有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與真切複雜的內心世界。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國企鵝出版社曾邀我寫一本關於宋慶齡的傳記,作為他們《現代女性叢書》的一冊。我粗淺地搜集了些資料,勉強寫了三萬字,但心沒放進書裡,寫成的小書不值一讀。
開始探索孫中山之後,漸漸地,我對三姊妹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直到她們蓋過孫中山,成為我希望書寫的人。她們雖然不決策,但位處權力中心;雖然也是政治人物,卻又不局限於政治,是多方面、多層次、多色彩的女人。她們有希望,有失望;有勇氣,有怯懦;有狂熱的愛情,也有絕望與心碎。她們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可謂不慘痛―從死亡的利劍隨時懸在頭上,到慶齡美齡由於丈夫的政治追求而小產,終身不能生育渴望的子女。三姊妹分屬你死我活的敵對陣營,關係錯綜複雜,極具戲劇性。而她們中的孫中山夫人、蔣介石夫人跟丈夫的關係,更是曲折跌宕,充滿感情糾結,迄今鮮為人知。
轉移寫作重心到宋氏三姊妹,絲毫不妨礙我探討民國四十年的願望。相反,這個時代,蔣介石與孫中山同等重要,缺他不可。孔祥熙在早期與孫志不同道不合,後來成為蔣的臂膀,是那些年變遷的寫照。以三姊妹為主,配以她們的丈夫,民國四十年能得到完整的敘述。不僅如此,長壽的她們,目睹了民初的民主中國(一般不準確地稱為「軍閥混戰」或「北洋政府」時期)、蔣介石的國民黨中國、毛澤東的共產黨中國,以及大陸的改革開放、臺灣的民主轉型,美齡甚至親歷了三個世紀的風風雨雨。這樣漫長的歲月,又都身處各自政治力量的頂峰,三姊妹堪稱中國現代史的最佳見證人。歷史與個人,家國事與兒女情,在她們身上再緊密不過地交織。她們的故事,真正令人盪氣迴腸。
寫作本書,我奉行一向的宗旨:秉筆直書,言必有據。跟從前寫傳相比,這次查找資料是前所未有的順利輕鬆。傳主們都跟美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檔案很多在那裡,而美國檔案館館員是一流的盡職、高效、樂於助人。我居住的倫敦,是孫中山在中國使館「蒙難」的地方,英國政府當年做了一系列調查,留下了大量卷宗;孫中山恩師康德黎醫生和英國首相索爾斯伯利侯爵的後代,都欣然合作,使我的研究非常順暢。民主的臺灣,敞開了史料寶庫的大門。就是中國大陸,也編輯出版了眾多書信等文獻。宋氏姊妹在美國養成的不斷寫信談心的習慣,蔣介石繼承的中國人持之以恆記日記的傳統,尊孫中山為「國父」而導致的對孫言行的詳盡記載……所有這些,造就了浩瀚的史料大海,在其中我如魚得水,十分愉快。
如今,書成了,像毛傳和慈禧傳一樣,書中觀點也會讓一些讀者感到震驚。但是,中國現代史被改竄百年,早就應該重新書寫。我能夠做的,是發掘史料,從而提供新鮮視野。這三部傳記合起來,算是我的《中國現代史及其核心人物三部曲》吧。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