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物種: 一部空間使用者的日誌 | 誠品線上

Espèces D'espaces

作者 Georges Perec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空間物種: 一部空間使用者的日誌:★試圖以書寫征服空間的法國文壇奇才培瑞克 散文經典逸品★臺灣培瑞克重量級學者許綺玲精妙譯筆、專文導讀,帶你進入萬花筒般的各式絕妙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居住在一個房間裡,這意味著什麼?居住在一個地方,是占有它?何謂占有一個地方?從何時起,一個地方才真正算是你的?是當你把三雙襪子泡在一個粉紅色的塑膠臉盆內?是當你把衣櫃裡的所有衣架都派上用場?當你在牆上用圖釘釘住一張老舊的明信片……?當你在房間裡經歷了等待的痛苦煎熬,或者忍受牙痛的折磨?還是當你為窗戶掛上合適的窗簾,貼上壁紙,打亮地板?」 「任何一位貓主人都會告訴你,貓比人要更懂得如何安居屋室,即使是在極端方正、簡直無比駭人地步的空間,貓也自然可以找到一個適合它的角落。」 培瑞克於一九七四年出版的《空間物種》廣闊地涵蓋了有關空間的當代議題、歷史的記憶、未來的啟示,以及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小事例、提問和實驗,是開創生活空間書寫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只與同時代社會學者的日常生活研究或空間理論同步,又與當時欲撼動生活的許多藝術行動深有默契;且持續地、經久地影響了許多後來的空間研究者、社會學家,以及城市規劃者和建築界人士。 「空間物種」:是空間的什麼物種?物種,來自生物學研究的分類法,培瑞克反過來,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安排篇章,就近從他寫作的紙上空間開始,然後依序擴展,形成各章節:紙頁、床、房間、公寓、樓房、街道、社區、城市、鄉下、國家、歐洲、世界、空間。 培瑞克談的就是人所經營和經驗的空間,生活中的、理想中的、記憶中的,也許耽溺其中、也許視而不見、也許嚮往、也許恐懼、也許遺忘、也許無中生有、也許根本無以想像…… 這本小書是培瑞克作品中最受讀者喜愛的一部,文筆隨和,諧趣間流露憂鬱。對臺灣的讀者而言,欣賞艾可的博學與「無盡的名單」、驚嘆波赫士各種想像的「寫作計劃」、讚美清少納言的主觀審美羅列、喜愛卡爾維諾從遠古、異國到科幻未來的空間幻想、喜愛西西看圖說故事的讀者,都可以在培瑞克這部空間書寫文集中,感受到或近或遠的共鳴迴響。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喬治.培瑞克(Georges Perec)法國籍波蘭猶太裔作家,在巴黎出生,也在巴黎去世,一生大半的作品脫離不了巴黎城市的空間探索,如一九六五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東西》(Les Choses)以及一九七八年的巨著《生活使用指南》(La vie mode d'emploi)皆以巴黎為據點。前者受到荷諾多文壇新人獎(Prix Renaudot)的肯定,後者完成於他創作的高峰,獲頒梅迪奇文學獎(Prix Médicis)。在他短暫的四十六年生命中,創作力驚人,所撰文類包括小說、詩、戲劇、評論散文和隨筆,每部作品在題材和寫法風格上皆各自不同。也曾參與廣播製作及電影編導。在臺灣目前已出版的中文譯作還有《W或童年回憶》(W ou le souvenir d'enfance)及《傭兵隊長》(Le Condottière)。培瑞克曾將其創作分為四大同等重要的類別:自傳、說故事、文字實驗與遊戲、社會學關懷。其中,社會學關懷又以日常生活和空間觀察為重點,尤其關注那些最平常、瑣碎、易被忽略、看似浮動、不確定、殘餘而無意義的平凡生活事物,即所謂的「次於平凡的平凡」。學者喻為二十世紀下半以來在日常生活之文學書寫方面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作家。相關著作包括《空間物種》、《思考/分類》、《次於平凡的平凡》、《試圖寫盡巴黎一地點》等隨筆集。■譯者簡介許綺玲臺大外文系畢、法國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學碩士、博士,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教授。近年專注於研讀法國作家培瑞克的作品。著有攝影文學隨筆集《糖衣與木乃伊》;譯著有羅蘭巴特攝影論述《明室》(La Chambre Claire)、班雅明的兩篇評論,收於《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以及培瑞克的自傳《W或童年回憶》、小說《傭兵隊長》。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紙頁床再補一些平常事臥室/房間正在進展中的一些寫作片段-小問題-心平氣和的小想法第一點-心平氣和的小想法第二點公寓關於無用的空間-搬出-搬入門樓梯牆樓房(或建築物)小說計畫街道實作練習-信文草稿-地點社區社區的生命-社區的死亡城市我的城市-異地他鄉的城市-觀光-練習鄉下鄉村烏托邦-鄉愁(而虛假)的選項關於遷徙國家邊界-我的國家歐洲世界空間關於直線測量與空間遊戲空間的征服雷蒙.盧瑟爾先生的房車-聖傑若姆在他的工作室-脫逃者 -相逢不可居空間(續完)詞語一覽表寫在書末/寫在書本空間之外許綺玲從《空間物種》談起關於作家培瑞克與空間書寫譯者小感言

商品規格

書名 / 空間物種: 一部空間使用者的日誌
作者 / Georges Perec
簡介 / 空間物種: 一部空間使用者的日誌:★試圖以書寫征服空間的法國文壇奇才培瑞克 散文經典逸品★臺灣培瑞克重量級學者許綺玲精妙譯筆、專文導讀,帶你進入萬花筒般的各式絕妙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863446255
ISBN10 / 9863446254
EAN / 9789863446255
誠品26碼 / 2681699138007
頁數 / 19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1. 我們生活的空間並非連綿不斷,也不是無邊無涯,也非均質,且不各向同性。然而,能否確實知道這個空間在甚麼地方斷裂了?在哪邊彎折了?在哪裡脫了線?又在哪兒聚合呢?茫然之間感覺有些縫隙、破口、斷裂點,有時還依稀察覺到哪邊卡住了,哪裡又爆裂了,還是哪個地方撞到了。但我們不總是盡心去了解,往往只是從一個地方過渡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空間轉向另一個空間,卻不曾想去探測、關照、好好考量一下這一塊塊的空間。問題不是要發明空間,更不是要重新發明(現今已有太多用心良善的人士在為我們思索環境…),而是要探問空間,或者更簡單的,要閱讀空間;這是因我們所謂的日常,絕非一目了然,而是不透明的,也可說接近某種盲目的形式,某種麻醉的狀態。然而就是以這些基本的觀察做為起點,發展成了這本書,這是一部空間使用者的日誌。

2. 這本書要談的並不確切針對空洞,毋寧更是環繞在四周或位於內部的一切。可是,說穿了,一開頭並沒什麼:就是空無、不可捉摸、幾乎是非物質的;要談的,是關於廣幅,關於外部,在我們之外的,以及我們在裡頭移動的地方,環境氛圍,周遭空間。

空間。不盡然是指無盡的空間,因其靜默無聲,若長久投身其內,終會引發某種類似恐懼感的那種空間;也並非行星之間、恆星之間或銀河系之間,那幾乎已被人馴服的星際太空;而是更鄰近的空間,至少,原則上是如此:比方說城市啦、鄉下啦,或者地鐵的通道,或者一座公園。

我們生活在空間之中,在這些空間裡,在這些城市,在鄉間,在那些通道、公園。在我們看來,這一切似乎已司空見慣,顯而易見。也許這一切本該真的顯而易見,但一切並不顯而易見,不是理所當然。顯然,這是真實的,因此,也極近於合乎理性。可以觸摸得到。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夢想。比方說,什麼都不能阻止我們去構想一種既非城市也非鄉下(也不是郊區)的所在,或者設想地鐵的走道同時也是一座花園。也沒什麼能禁止我們去想像地鐵也可在荒郊野外通行(我甚至曾看過有關這類主張的廣告,只是--怎麼說呢?--那不過是個選舉廣告吧)。無論如何,在一個現今已無人留有絲毫明確記憶的時代,想當然爾,那該是指很遙遠的年代,可以確定的是那時這一切都不存在:沒有通道、沒有公園、沒有城市、沒有鄉下。問題不那麼在於釐清我們是如何走到現在的,而僅僅是想認定我們確實已到達這個地步,我們已經在此了。環繞在我們四周的,不是一個空間,不是一個美好的空間,不是美好的獨一空間環繞在我們四周;而是許許多多的小塊空間,其中一個是地鐵的一段通道,另一個是座公園;再有另一個(這裡,我們隨即進入一種更為個體化的空間),最初的面積很小,微不足道,卻擴展為相當龐大的廣幅,演變成了今天的巴黎。反觀近旁,有另一塊空間,名叫彭多瓦茲,起初條件也並不見得更差,如今卻只能屈居普通規模的城鎮。還有一個更龐大的空間,約莫成六角形,以較粗的虛線圈起來(這塊空間所曾經歷的事件數也數不清,尚且有些格外嚴重,全都是為了成就這虛線輪廓的描畫)。曾有人決定這六角形的範圍內須一律塗成紫色,並指名為法國;在這虛線範圍以外的部份,則應著上其他顏色(但是,上述六角形之外的其他地方,也不是都用同一種顏色:這邊有塊空間要用它自己的顏色,那邊的另一塊要用別的顏色,因而產生了一個眾所週知的難題,當時尚且無法解決:也就是如何只用四種顏色來區分各個不同的範圍?),當然每一塊也有各自的不同稱號(事實上,長久以來一直有人執意要把其他好幾個不屬於六角形內的空間通通塗成紫色,有些甚至位於相當遙遠的地方--當然也全部都要稱作法國--,不過大體來講,這點要求並未如此強力貫徹)。

簡而言之,空間不斷地增生,分化成許多小部份,各自呈現不同的樣貌。現今有各色各樣的大小尺寸,林林總總的類型,提供給各種用途,以及各項功能。活著,是從一個空間移往另一個空間,同時盡可能避免相互碰撞。

3. 工作室是個木造的家具,擺置於教堂內的格狀方磚地板上。它整個置於一個高起的台座上,從三階梯子踏上去,主要包括六格櫃子,上頭擺著書籍和各種物品(主要是些盒子和一只瓶子),以及一個工作台,平台的部份放著兩本書、一個墨水瓶和一枝羽毛筆,斜面的部份放置著聖人正在閱覽的書。這幾個部份都是固定的,也就是全都是家具本身的構成,不過台座上還擺有一張坐椅,聖人安坐其上,並有一只箱子。

聖人脫了鞋才上到台座上。他把主教的紅帽放在箱子上。他穿著一件(主教的)紅袍,頭上戴著一頂教士圓帽,也是紅色。他很挺直地坐在椅子上,離他正在看的書有點遠。他把手指伸進書頁間,彷彿只是想瀏覽一下,或者可能需要經常查閱他先前已看過的段落。

櫃子的其中一面有兩個樸實無華的掛鉤,其中一個掛著一塊布,可能是教士的領巾或襟帶,但也可能只是一條帕巾。

台座前緣突出的平台上擺了兩盆植物,其中一株可能是袖珍橘樹,還有隻小虎斑貓,從它的姿勢看來應該是在假寐。橘樹上方,工作台的側板上釘著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畫家的名字和作畫日期,這同樣的落款方式可見於安東尼羅.德.梅辛納所有的畫作。

從工作台的各邊和上方可大約看出教堂其他角落。教堂空無一人,只有一隻獅子出現在右方,正舉起一隻腳掌,似乎猶豫著是否過去打擾工作中的聖人。七隻鳥出現在上方高處又高又窄的窗框內。透過低處的窗格,可望見窗外風景,溫馨愜意,點綴著一棵蒼柏,幾株橄欖樹,一座城堡,有兩人在河上划船,還有三名漁夫。

整體畫面是透過有尖形拱肋的寬大門框而呈現,在這個建築體的前方有一隻孔雀和一隻依然幼小的猛禽,怡然自得,停歇在一只華美的銅製淺盆旁邊。

整體空間環繞著這個家具構組而成(而整體家具的組成又環繞著書為中心):教堂的冰冷建築(赤裸的格子地板,不懷好意的列柱)已自我註消了:透視法及垂直線在此縱然存在,但不再用來為不可言喻之信仰的唯一地點劃定界線,而只是為了在此賦予家具尺度大小,讓家具可以被納入其中,猶如得到註記刻寫:於是,在不可居之地的中心,家具劃分出了一個已被馴服的空間,貓、書和人,都平靜地安居其內。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活著,是從一個空間移往另一個空間,同時盡可能避免相互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