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更關鍵: 如何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 | 誠品線上

看不見的更關鍵: 如何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

作者 孔毅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看不見的更關鍵: 如何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在生命的重要時刻,你該怎麼辦?跨國總裁手把手的教戰秘笈:◆在由內至外的超理性信念中,汲取源源不絕的力量◆超越表象找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生命的重要時刻,你該怎麼辦? 跨國總裁手把手的教戰秘笈: ◆ 在由內至外的超理性信念中,汲取源源不絕的力量 ◆ 超越表象找到異象,讓你脫框成長 本書以全新的觀點解決困境、走出人生低谷, 成就與眾不同、精彩非凡的工作與生命。 不論再努力,許多人工作仍遇到瓶頸,生命陷入低谷;再多的變革,許多企業仍停滯不前,組織形成內捲。若你對以上的敘述感同深受,本書希望幫助你以另外一種不同的觀點及做法解決目前的困境。 為什麼有些人及組織更能創新、更有影響力、更有成就?為什麼他們能從客戶或員工取得更高的忠誠度?即使在成功者當中,為什麼也只有極少數人能夠一再成功?而且能在不同領域中做成事情?快速變動的時代,如何能迅速跳脫大腦的慣性束縛,開拓新的視野與境界? 本書作者,一位載譽國際的跨國企業總裁,以40年的實戰經驗詳細闡述:如何從「慣性思維」切換到「超理性信念」。亦即:在表象中的生活面(what happened)、精神面(how to respond)、 生命面(why do I fight),明快地轉換到不同進路的異象中的生命面(why do I exist)、精神面(how to breakthrough)、生活面(what is the result)。「由外到內 的what→how→why」改變成「由內至外→why→how→what」的全新思路,將協助讀者「在工作中從庸碌一生到與眾不同後認識自己」、「在生命中從盜版人生到正版的人生中找回自己」,活出想要的豐富生命。 書中精要地說明關鍵時刻能彎道超車不翻車,並走上「上行人生」需要的五種能力:面對不確定的「魄力」、找到問題關鍵的「眼力」、與人合作的「魅力」、完成計畫的「動力」、使人事業有成的「德力」 本書也是由無數個工作及生命的小故事組成的勵志案例,也是自我學習、自我操練的工具書,希望讀者在案例中設計的「情境體驗」看到自己、藉著「觀念更新」超越自己、藉著「反思學習」找回自己。 古代人習武,若想達到極致,就必須打通任督二脈。想活出美滿的生活及豐盛的靈命,現在需要打通的是「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最後兩章提供兩套操練工具:「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法寶」和「靜的力量——聽懂內心的聲音」,幫助大家透過刻意練習,逐步穿越表象的限制、進入內心,領受個人專屬的美好異象。 每一位管理者都值得擁有這本書:讓工作成功更成就生命。本書也是每位身為主管的人,應該要送給部屬的成功心法——共同打造人人發揮所長、團結又美好的組織。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孔毅上海出生,台灣長大,現為美籍華人。曾任摩托羅拉(Motorola)總公司資深副總裁兼個人通訊事業部亞太區總裁、英特爾(Intel)經理人與領導者的角色,擁有三十多年實戰與管理經驗。一九九一至一九九四年,擔任摩托羅拉半導體FSRAM事業部全球總經理時,帶領事業部由全球市占率第六名成為全球第一名;一九九五年至二○○二年,擔任摩托羅拉通訊事業部亞洲總裁時,帶領團隊在亞洲贏得手機市場第一品牌領導地位,該業務收益也從二億美元提升到四十億美元。英特爾授予他「iRAM之父」稱號、摩托羅拉稱他「手機中文化之父」,Linuxdevice.com則稱他為「Linux智能手機之父」,為「交大傑出校友」、「交大甲子60領航」得獎人。個人科技成就包括:九項全球專利、超過三十篇論文發表,並獲得「最佳產品設計獎」(Electronics, 1983)、「最佳論文獎」(IEEE, 1986);專業成就享譽國際。二○○三年在上海創立上海毅仁(E28)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二○一三年以後分別成立「扭轉力企業管理諮詢公司」、「E28領導力學院」,希望成為社會貢獻者,從事「影響有影響力的職場領導者」的培訓及諮詢工作。為基督徒企業家,著有《贏在扭轉力》《第一與唯一》《雙職事奉》。相關著作:《雙職事奉:扭轉歷史的16位聖經人物》《第一與唯一:跨國總裁的16堂人生課》《贏在扭轉力》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贏在拐點的教戰手冊 李知昂 〈推薦序〉每一天的開始,回到內心深處 周巽正 〈推薦序〉一支掃把的故事 柏有成 〈推薦序〉在變動中,擁抱新常態 柳子駿 〈推薦序〉不僅要「做對事」,更要成為「對的人」 陳逸文 〈推薦序〉真正重要與恆久的是「內在的力量」 廖文華 〈推薦序〉這是每一位想要改變與更新的人,必讀的書 謝光哲 〈自序〉表象與異象 第一部 在工作中認識自己 第一章 必須贏在拐點的時代來臨了 第二章 回到內心深處的時刻 第三章 專業者,如何贏在拐點 第四章 經理人,如何贏在拐點 第五章 領導者,如何贏在拐點 第六章 生命影響生命 第二部 在生命中找回自己 第七章 人生目的:來到世上做什麼 第八章 真實身份:神如何量身訂製我 第九章 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法寶 第十章 靜的力量──聽懂內心的聲音 外一章 導師班的心聲 附 錄 打通工作與生命任督二脈的操練工具

商品規格

書名 / 看不見的更關鍵: 如何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
作者 / 孔毅
簡介 / 看不見的更關鍵: 如何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在生命的重要時刻,你該怎麼辦?跨國總裁手把手的教戰秘笈:◆在由內至外的超理性信念中,汲取源源不絕的力量◆超越表象找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6269579044
ISBN10 / 626957904X
EAN / 9786269579044
誠品26碼 / 2682142407008
頁數 / 336
開數 / 菊16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贏在拐點的教戰手冊
李知昂

從孔老師最早在新竹的廣播專訪、一日課程,到「贏在扭轉力」、「第一與唯一」、「雙職事奉」連續三個系列的線上課,我有幸參與其中,對孔老師「贏在拐點」的觀念日益熟悉。身為竹科的媒體人,在台灣的科技前沿,更感覺到技術迅速進步對人們工作與生活的衝擊之大。學習迎戰拐點,的確是面對變化莫測時代的一大利器!
我既有機會向孔老師請益,甚至一對一對談,收穫實在難以窮舉。舉例來說,當我尋求個人企劃能力成長之方,孔老師卻要我盤點團隊有誰?助我突破慣於單兵作戰的迷思。當我們團隊群策群力,做出了一項反應不錯的音頻產品,卻因為某個市場盜版猖獗,有人建議我們暫緩投入,我的心情不太好,覺得為何世上「德力」難尋?孔老師卻提醒,這個建議我的人是有德力的,否則他大可請我方提供資料與素材,然後搞失蹤,再去盜版即可!
在許多的案例當中,我都看見孔老師一針見血指出關鍵。但我心裡明白,孔老師想做的事情更加深刻,不僅讓我們帶著問題去找他,得到大師解答,他更想傳授一套有系統的方法,讓我們可以真正學到「迎戰拐點,贏在拐點」的本事。而這套實戰手冊,我在本書中看到了!
如果《贏在扭轉力》給了我們扭轉五力的教科書,使我們內力深厚;本書就是融合孔老師實戰經驗,將扭轉五力一一對應職場實際問題的教戰手冊,讓我們更明白五力「怎麼用」?同時透過人生目的、真實身份的思考,也再一次引領我們,向神尋求自身的《第一與唯一》。
尤其是「獨立思考該怎麼做?聽內在聲音怎麼知道對不對呢?」我相信這兩題是上過孔老師課程的朋友當中,最好奇大哉問的兩個熱門題目,孔老師在本書裡也寫下了具體的操練方法。以獨立思考這一章為例,可說是職場的實戰要義,更被應用在一個極其明確的職場案例。從中你將發現,這一切並不深奧難明!
祝福大家,都能贏在職場拐點,蒸蒸日上;更贏在生命拐點,人生真正有意義,好的無比!

(本文作者為IC之音竹科廣播創意總監,曾獲卓越新聞獎深度報導獎、三座廣播金鐘獎、倪匡科幻獎小說組並列首獎、第三波奇幻文學獎首獎)


〈推薦序〉
每一天的開始,回到內心深處
周巽正

後疫情時代可說是全球性的拐點時刻,孔毅老師之前的《贏在扭轉力》還有《第一與唯一》,正是為了此時此刻!在新的這本書裡,孔老師把扭轉五力:魄力、眼力、魅力、動力、德力,應用在後疫情時代專業工作者、經理人、領導者所面臨的真實挑戰中。
接任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不到四個月,所有實體聚會因疫情嚴峻必須立刻終止,所有活動立即線上化,教會進入空前的不確定與未知當中。
在此一拐點時刻,教會仍能在不確定中持續前行實在是神的恩典!這一年中神所成就的突破與改變,超過我可以想像的!
除了神的帶領,還有一樣對我幫助很深的秘訣,正是孔老師與我一對一的對談中教導我的,那就是如何在每一天的開始,回到內心深處的寧靜時刻。那是一種操練,練習在所做的每一件事上,跟神的智慧與神的心意對齊。在本書中,孔老師詳盡地把這在動盪中,仍然能聽見內心聲音的秘訣傾囊相授!你一定也會深受影響,得著幫助!

(本文作者為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


〈推薦序〉
一支掃把的故事
柏有成

說到掃把,我們腦海中出現什麼樣的畫面?居家生活的清潔工具?哈利波特的運動器材?還是教訓小狗的洩憤武器?
一支掃把的功用發揮,取決於它握在誰的手裡。一支掃把在我的手中,充其量是用來應付我們家總管夫人的指示,敷衍了事地將灰塵掃到我們家客廳地毯的下面。
然而,在孔毅老師的手中,掃把卻成為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秘密武器,他事業起點的敲門磚。為什麼結果有如此大的差異?這就是孔毅老師在這本書中所要闡述的論點:贏在拐點的換位思考。
在這本書中,孔毅老師以真誠的筆觸,將40年大起大落的職業生涯和刻骨銘心的生命經歷,質樸而率真地鋪陳在讀者面前,毫不避諱地娓娓道來。這本書是長者的督促,智者的箴言,師者的教誨,在基督信仰和工作之間搭建橋樑,提供歷久彌新的準則與周詳可行的實踐之道。
在過去數年,我有幸蒙孔毅老師陪伴,也聆聽他生命的故事來激勵我。如今承蒙孔毅老師邀請,為這本書作序,我讀完全書之後受益匪淺,於是甘冒野人獻曝之譏,分享我的感想。

志業(vocation)與職業(occupation)
本書第八章探討「真實身份」,孔毅老師重新闡揚了「呼召」的觀念,將信仰與工作整合。「呼召」的拉丁文字根是vox,意思是「聲音」;由vox衍生出一個字vocare,是指「發出聲音的呼喚」;由vocare又衍生為vocatio,是指「法庭的召喚」(summons),是英文vocation的字根,中文翻譯成「職業」。
因此,我們的職業是一種呼召。這個觀念建立在一個前提,就是有「呼召者」才有「呼召」,有呼召還需要有聆聽、領受、回應呼召的人。這位「呼召者」要人去從事一份工作,為「呼召者」完成所頒佈的使命。誰是這位「呼召者」?祂就是基督信仰所信奉的聖潔的神。
英國基督徒作家與思想家奧斯.吉尼斯(Os Guinness),在《一生的聖召》這本書中,對呼召賦予了一個真知灼見的定義。他說:「呼召就是神毅然決然地呼喚我們就近他,以至於我們的全人,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我們擁有的一切,都投資在一種特殊的忠誠及活力裡面,活出來回應他的呼喚與事奉。」誠哉斯言。所以vocation也可以稱為是「聖召」或是
「天職」。因為,需要立志專心跟隨神,全心全力地投入去完成呼召的使命,這是一項具有永恆意義的事業,所以,我就將vocation翻譯成「志業」,以有別於「職業」。
路德會的傳統認為,人在工作的時候,就成為了「上帝的手指」,可以用來愛我們的鄰舍。因此,如同孔毅老師反覆強調「工作是神聖的,而不是世俗的」;這就是《雙職事奉》的理念基礎。
可惜vocation這個字的豐富涵義已經被簡化成「混口飯吃」的代名詞。現代人認為職業只不過是用來養家糊口的途徑。這讓我聯想到「職業」在英文的另一個字occupation,它的動詞是occupy,可以翻譯成「占據、占領」。占據什麼?占據位置。我們在公司卡位,我們成了一個一個的蘿蔔,卡在蘿蔔坑中。樂觀的想法是捧一個鐵飯碗,悲觀的態度是領一份死薪水,等著退休。工作好比一根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沒有熱情,沒有衝勁,沒有異象。
有一張圖片將這種現代人的無奈描繪地淋漓盡致。畫面是一個可愛的嬰孩,張著小嘴,閉著雙眼懶洋洋地打著呵欠。海報上有一段文字寫道:“ONLY 22,463 DAYS UNTIL RETIREMENT.”換算成年月數目等於再等61年5個月(包含15個閏年)就可以退休了!難道這就是我們動彈不得的蘿蔔人生嗎?當然不是!

第一與唯一
第二章探討「關鍵時刻」,孔毅老師提醒我們:沒有人願意活得庸庸碌碌而終老一生。美國總統威爾遜說過:「人因夢想而偉大。」2014年的電影〈逐夢大道〉(Selma),劇情是描寫馬丁路德金在1965年領導的民權運動,電影宣傳海報有一個激勵人心的口號:“ONE DREAM CANCHANGE THE WORLD”。我們都有夢想,我們夢想改變世界,可是真實的情況是,這個世界在改變我們。這個世界把夢想包裝成一個一個規格化的「罐頭」:它的內容物是好成績、好學校、好專業、好公司、好收入、好生活。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向我們宣
導,只要尋求並且打開這些「罐頭」,就可以擁有一個成功人生。
於是,我們一生的努力就是打開這些「罐頭」,將內容物倒進我們人生的容器。可是一個「罐頭」接著一個「罐頭」,卻發覺這些內容無法滿足心中最深層而終極的渴望。翻開《聖經》的〈傳道書〉,引發我思考所羅門王開過的「罐頭」是不是可以榮登金氏世界記錄大全?
1988年台灣流行一首廣告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風靡了大街小巷。當時年少的我也深信不疑我的未來不是夢,於是1989年我就哼著這首歌,飄洋過海來到美國逐夢、築夢。隨著年紀漸長,夜闌人靜思考,我發現這種流水綫式的單向度人生夢想,真的一點都不偉大。難道我的未來「只」是夢?問題出在哪裡?
在第七章「人生目的」提供了答案。孔毅老師以換位思考的方式,一針見血指出了「第一」與「唯一」的區別。追求「第一」是在做別人的夢,打開的是別人的「罐頭」;追求「唯一」才是一個回應神呼召的人生,因為神對每一個人的呼召都是量身訂做的。
〈以弗所書〉2章10節:「我們原是他的工作,為要我們行善。」經文中「工作」這個字的希臘原文是英文poem的字根,意表我們是神嘔心瀝血、登峰造極的精心傑作,每一份作品都是匠心獨具的,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唯一」。
因此,沒有一個人蒙召的經歷是與另外一個人完全一樣的,它是無法複製的。每個人都有他們經歷神,遇見神的特殊時刻,孔毅老師將它稱之為「定義時刻」。於是,我想到《舊
約聖經》中,摩西與以利亞、雅各與約書亞、約伯與以賽亞,他們都有截然不同的經歷;《新約聖經》中,保羅與彼得跟隨主的經歷也有天壤之別。

速率與速度
雖然在第一章孔毅老師指出2019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這個時代的加速器,一切都在快速的轉變,叫人應接不暇;一個接著一個的彎道,需要時時調整方向,不斷地加油門向前運動。可是第十章「靜的力量」孔毅老師以車子比喻人生,像是踩了剎車,提醒我們要能動極思靜,要能聆聽聖靈微小的聲音。可是,這個世界追捧成功、成就、成果的聲浪,催逼著我們不停地跑。速率與速度的區別,就是速度是速率加上方向。
諷刺的是,我們這群坐擁科技、配備齊全的現代人,卻驚恐萬分地在駕駛座上茫然四顧,不知該把生命的列車開往何方。結果如同「南轅北轍」的典故,我們可以跑的很快,卻抵達錯誤的目的地。
台灣的天韻合唱團1992年推出一首詩歌「給懷疑的你」,其中有一段歌詞:「你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朋友,朋友停一下流浪的腳。」讓我們真心採納孔毅老師的建言,停下腳步,反省自己跑向什麼方向,同時為什麼要跑?
榮獲1981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電影「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敘述1924年英國運動員在巴黎奧運參賽的故事。百米徑賽金牌得主哈羅德.亞伯拉罕斯(Harold Abrahams)的一段話,鮮活地刻畫出尋求自我實現的渴望:「我抬起眼睛凝視著前方4尺寬的跑道,我將用那僅有的10秒鐘來證明我的存在,但是我能夠嗎?」這個世界表象的價值觀點是以成功為導向,可是狂野的心如脫韁的馬,很難憑著自己意志力的韁繩來駕馭馴服的,於是,在這個荊棘滿佈的世界,人就無情地被拖得遍體鱗傷。Mary Bell(企業界高級主管諮詢顧問)說過:「成就是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的酒精。當今最傑出的人不會濫用酒精,但是他們濫用自己的生命。」如同孔毅老師在自序中所說的:「有異象則生,無異象則亡。」
圖10.2給我極大的幫助,它說明一個不斷改變的生命是越來越認識自己的罪,而越來越明白需要神的恩典。經由孔毅老師的啟發,我回顧自己的成長背景,過去的專業訓練,接觸的人、事、物,明白神在永恆的旨意中創造了我,引導我前往祂為我量好的佳美之地,成為祂的兒女,持守這個榮耀的身份,同時向這個世俗世界宣講耶穌基督的福音。當我以恩典的福音為中心來理解工作,將工作轉變為呼召:工作不再是自我實現的途徑,而是成為耶穌基督恩典福音流通的管道,將活潑的盼望與全然的更新注入在這個破碎的世界。於是,工作成為敬拜,職場成為禾場,我們每一位都是CEO(Chief Evangelization Officer)。
神也為你量身訂製了一支掃把,你會如何去使用呢?孔毅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值得效法的典範與榜樣。

(本文作者為美國基督使者協會會長)


〈推薦序〉
在變動中,擁抱新常態
柳子駿

如果說2020年是「COVID元年」,這幾年我們真的有種改朝換代的感覺,整個人類歷史也進入了一個新的年代,這個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各層面的,這些改變也是快速和不可逆的。就像是我那個五歲的小孩,早己習慣在電腦前上英文課,以及帶著口罩也可以在公園玩到流汗。
但早在b.C.5(before COVID,也就是2015年)孔毅老師早就提到「贏在扭轉力」,真正地超前部署讓我們在生活、企業、教會,甚至小至家庭中,學到不用直觀來看待目前的挑戰和困境,而是用一種超然的角度去看待拐點為超前的契機,看待疫情為上天給我們加速突破的助力。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孔老師的教導這麼吸引人,因為總是給讀者墊了一塊更高的石頭,讓我們看出遠方五年、十年後,我們可以預先準備的智慧和安定力量。
就在我寫這篇推薦序的這幾天,最大的新聞就是全球臉書改名為「META」。接到這個消息對全球各地都宣告進入到另一個紀元,有人可能覺得「那是什麼」?或許也有人疑問「接下來世界會發生什麼」?但也應該有人已經蓄勢待發地要進入這個全新的世代,並且搶得先機。
我想要祝福讀這本書的您,當我們透過閱讀孔老師經驗中的智慧之言,能夠像我孩子一樣,想都沒想地帶起口罩衝出門,沒有任何不適應地擁抱新常態成為常態。

(本文作者為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

〈推薦序〉
不僅要「做對事」,更要成為「對的人」
陳逸文

將近9年前,我與妻子還有幾位同工一起開拓淡水靈糧福音中心,從40多位大專生的團隊成長到近兩百人的教會;在職場中,也逐漸從專案的管理者成為團隊的領導者。雖然已經累積了很多成功的經驗,也被許多人認可,然而我自己心裡也總是充滿了不確定感,在一些團隊、家庭、個人的關鍵決策時刻,甚至不知該如何選擇。
同時,不論是在教會牧養弟兄姊妹,或是在職場與員工進行面談的過程中,我也經常感覺到夥伴們對於系統性解決問題能力的不足,同時對於人生也是充滿徬徨。
我深深相信愛我們的上帝會引導我們正確的路,但同一時間祂也期待祂的兒女可以長大成熟,可以得著聰明和智慧、習練得通達,不是讓我們倚靠聰明,而是讓我們可以在過程中更認識祂,與祂同行。
「一對一門徒訓練」是其中一個我認為最可以學習智慧的方式。一位生命成熟、充滿見識的長輩(不一定指年紀),將自己的生命經歷、與神一起冒險的故事分享給年輕的一輩,在他生命困難的抉擇中,陪伴他、問他關鍵的問題,引導他回到自己內心、在那個上帝與我們對話的隱密處,找到答案。
許多企業的領袖有非常好的工作能力和領導才能,但卻無法將自己的能力傳授給下一位領導者。孔毅老師是我認識的長
輩中,最能夠將自己的生命原則、領導心法透過言語和文字傳授出來的一位領袖!他將職場和信仰的洞見融會貫通,鼓勵每一位信徒都能「成為對的人」,而不僅僅只是「做對的事」,不再區分教會「牆內」與「牆外」的服事,而是做每一件事情
「都是為主做的」。孔老師不僅無私地分享自己在職場中的高山低谷和掙扎,分享許多他輔導與陪伴人的案例,讓我們能夠更深刻理解老師的教導。我很榮幸能有幾次與老師一對一的時間,短短一個小時的「聊天」過程,卻解開自己內心的糾結和盲點,孔老師的許多建議不像人們對於傳統基督徒只講愛心和包容的刻板印象。他會分享公義、誠實、真理的原則,然後才分享如何用愛與包容來執行。
我衷心推薦每一位職場新鮮人都能讀這本書,你會發現自己多了很多生命的智慧,少走很多冤枉路;我也推薦領袖們能讀這本書,你會發現不只自己也得著幫助,同時可以用來幫助團隊的夥伴!我想每一位閱讀此書的讀者都會跟我一樣,讀著讀著就忍不住拍自己的大腿喊道:「真希望我早點知道!」

(本文作者為威盛教育事業部產品總監、淡水靈糧福音中心區牧)


〈推薦序〉
真正重要與恆久的是「內在的力量」
廖文華

生命中有三個恆久不變的:改變、選擇和原則。—柯維(Stephen Covey),管理學大師

關於風格,順應潮流;關於原則,堅若磐石。—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美國第三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人

COVID-19對人類社會帶來極大衝擊,無論商業、教育,或我們工作和旅行的方式都產生巨變。氣候變遷更加速產業的變革與轉型。還有AI、Metaverse等新科技的產生,將來的變化更是難以想像。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令人震驚地預估:到2030年會有8億個工作機會消失。然而,在變幻莫測、詭譎難料的未來,恆久不變的原則仍會帶領我們安度風暴、脫穎而出。
孔老師與我們分享的正是雋永的原則,無論是扭轉五力、贏在拐點(而非僅贏在起點)、找到唯一(而非僅成為第一)、定義時刻、獨立思考、靜的力量,這些老師經典的洞見在這本書中交融,從產業到工作,從工作到生活,從生活到內在,由外而內,我們的生命都可以經歷這些恆久的原則帶來的祝福和力量。無論我們是專業工作者、經理人或企業、政府或非營利
組織的領導者,都能運用這些原則。我想到舉世聞名的管理學大師,在影響企業和政府後,
關切的往往是人內在最深層的需要;柯維如是;著有《基業長青》、《從A到A+》的柯林斯(Jim Collins)亦如是;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杜拉克(Peter Drucker)如是;提出《創新的兩難》、《破壞式創新》的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亦如是。
克里斯汀生長年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如何建立成功的長青企業」這門課。到了每學期最後一堂課,他總在黑板上寫下三個簡單問題,鼓勵學生從思考企業的成功,轉向思考組織的最小單位──「個人」的發展:
(1)如何和家人朋友常保幸福?
(2)如何樂在工作?
(3)如何堅守原則,保持正直的一生?杜拉克說:「很少人好好想過企業的目的和使命,這或許是企業遭受挫折和失敗最重要的原因。」而人生也是如此。孔老師與這些管理學大師一樣,正在帶著我們思想,從「企業如何成功?」到「個人如何成功?」,從「如何成功?」到「如何界定我們生命的成功?」正如《大學》裡所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真正重要與恆久的從來不是技巧或方法,而是內在的力量。內在的力量會帶來外在的治國、平天下。
身為一個基督徒,我發現孔老師從畢生經驗與智慧所淬煉出的原則,與《聖經》如此契合,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能夠克服困難、成就一切的秘訣是靠著加給我們力量的基督。
〈腓立比書〉4章12-13節(聖經當代譯本):「我知道如何過貧窮的日子,也知道如何過富足的日子。我學到了秘訣,不論飽足或饑餓,豐裕或缺乏,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處之泰然。靠著賜我力量的那位,我凡事都能做。」無論前面的道路多不清楚、我們從未走過,但是緊跟著神就會有路,而且是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
又如〈約書亞記〉3章3-4節(聖經當代譯本)所言:「你們看見做祭司的利未人抬著你們上帝耶和華的約櫃出發時,就要起身跟在後面。這樣,你們就會知道路,因為你們從來沒有走過這條路。」這是一本經典雋永之作,帶領我們從內在安定的力量走向外在更大的成功。

(本文作者為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夢想之家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暨董事長)

〈推薦序〉
這是每一位想要改變與更新的人,必讀的書
謝光哲


孔毅老師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師。在一次的對話中,他問了我最近機構的現況如何?我的回應是:「目前還是非常地挑戰,因為整個大環境對出版業來說是艱辛困難的,不過因為政府在推動2030年雙語政策,對我們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孔毅老師的回應卻讓我非常地驚訝,他說:「光哲,我的看法是,到2030年對你們來說反而應該要注意的是『如何差異化』,因為到那個時候競爭對手會更多,你們原本擁有的獨特性會更少。」這句話誠如暮鼓晨鐘,從他的超理性思考,顛覆了我的理性思考。
在這本書裡面,孔老師坦然面對自己的成功與失敗經驗,而這些親身經歷,正是老師多年來操練獨立思考的體現:訓練左腦謹慎思考與右腦換位思考的轉化。書中的內容正是我現在最需要多加練習的。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如何回到內心深處在危機中看見轉機,可以彎道超車,而不是彎道翻車。
華人教育常常是宣導「贏在起點」的慣性思維,這是「憑眼見、靠理性」,但帶出來的結果,卻可能扼殺了神給這個人的恩賜與創意,以致庸碌一生。相反地,若能從小訓練超理性信念,就可以「進內心、見願景」,在關鍵時刻贏在拐點,活出與眾不同的生命。
我們常聽到「眼見不為實」這句話,卻又常被「眼見」挾制,這是因為我們的慣性思維從現實面的「what」出發,思考精神面的「how」來回應,而忽略了內心生命面的「why」。孔老師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反其道而行,從生命面的「why」探討內心的自我,並從精神面的「how」突破自我,最後在現實面清楚明白「what」的結果。藉由不斷操練超理性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勇於突破、贏在拐點!
我從孔老師這本書中看到自己的缺乏與改變的契機,誠摯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想要有所改變與更新的每一位!

(本文作者為救世傳播協會會長)

試閱文字

內文 : 〈自序〉
表象與異象


  不論再努力,許多人工作仍遇到瓶頸,生命還陷入低谷。再多的變革,許多企業仍停滯不前,組織形成內捲,若你對以上的敘述感同深受,本書希望幫助你以另外一種不同的觀點及做法解決你目前的困境。
  身處在網路無所不在的時代,無論你想要或不想要,感官每天都在接受不同的刺激。但比起外在這些看得見的物質世界,其實,「看不見的內心世界更關鍵」!
《聖經》〈箴言書〉29章18節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看不見的異象,就是神默示在我們內心的使命;放肆指的是自取滅亡。用白話來說,就是「一個人若不懂得跟隨內心聲音的指引,即使人是活著的,但生命的本質已是趨向滅亡」。
  組織的運作也是一樣。若是一個組織或一家企業沒有明確的願景(看不見的),在市場的競爭汰換之下,最終也將走向衰敗;即使公司還能硬撐著,也會因為缺乏成長動能逐漸走向「內捲化」的命運(詳見第6章)。
  當我們選擇回應呼召,在領受異象的過程中,等著我們的也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好運,而會是一連串的「身心重訓」──在願意接受生命本質改變的過程中(看不見的)激發潛能,以學會解決困境的本事(看得見的)。如同孟子的至理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
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也提醒「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因此無論是個人或組織,亦是遵行「有患難則生,無患難則亡」的不易真理。
  但如同大部分的人們和組織,遇到困難時,因為害怕,不知不覺中選擇繞道而行而不自知,又或迎向挑戰,但礙於大腦的慣性使然,即使再努力,仍是在原地停滯不前。
  沒有人或組織希望自取滅亡的,但是為什麼有些人和組織最後卻走上「下行之路」?除了畏難,還有個更重要且核心的原因是:多數的人們和組織是跟著「看得見的表象」(外在世界)在做選擇,只有極少數人是追尋「看不見的異象」(內在信念)在做抉擇的。
  我們的一生都會遇到一個個的系統「求學系統」、「工作系統」、「人生系統」、「信仰系統」等等,若我們只是「憑眼見、靠感覺」來迎接這些「表象」中的系統,而且以「理所當然」的心態去討好各系統,系統有如具有極強框架的生產線,大量製造出通才,以及一般大眾化的產品。所以活在表象中的人生,是永遠在別人設計好的夢裡過日子,所以一點都不精彩。只有少數的人,在一些緊要關頭的時刻,能選擇聽懂內心看不見「異象」的指引,有勇氣地跳脫出表象中系統的限制,如此方能在接受神的「因材施教」中活出神國中的夢想,以及與眾不同的一生。
  選擇決定命運,選擇決定人生。這本書希望傳達的核心主旨,也就是「思考你的選擇」,進而以自身的經驗,提供「如何思考」的各種工具。

自然律vs信念律
  為什麼不是人人都可以領受到「異象」?原因是,絕大多數人是只活在「自然律」之下,但唯有擺脫自然律的限制,進入到「信念律」的境界,方能領會到神早在創造你之初,就已經安放在內心的異象。
先來解釋一下何謂「自然律」和「信念律」?
  宇宙的規律其實有兩大類,我們看到的自然世界屬於次要原因(secondary cause),而看不見的靈界才是主要原因(primary cause),主要原因是原本就存在的,是不可複製的,而且是絕對的,人類對於主要原因,只能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只能藉信念來體認,這就是「真理」屬於靈命世界,而神本身就是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來自於主要原因,是主要原因創造出來的自然世界及其規律,次要原因是相對的,所以人類可以發現、可解釋清楚,並可複製其成果,這是「定律」。譬如說,牛頓只能解釋在次要原因中的三大定律what happened,卻沒有辦法解釋why it happened,而why就是主要原因,所以主要原因是因(異象),次要原因是果(表象)。神的創造,是從主要原因中,做從「無」到「有」的原創;人類的複製,是在次要原因裡面,做從「有」到「優」的微創。所以靈裡(主要原因)的事我們人是說不清楚的,只能意會(信念)而難以言傳(證明),就像《聖經》所言:「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惟有明顯的事是永遠屬我們和我們子孫的,好叫我們遵行這律法上的一切話。」(申29:29)
我們生活的自然界是有規律的,也就是「自然律」。透過「現實面」的感官接收,我們得以體驗它,同時也可以用「精神面」的智性思考,加以理解、學習並且證明它。這規律是人們看得見、摸得著宇宙運行的機械體系。
  實際上,宇宙的運作遠比我們想像中更有規律,甚至有判斷力和意志力。宇宙是有主見、也是善的,這看不見、摸不著的規律,我稱之為「信念律」,只有少數人在擺脫自然律限制的現實面和精神面,進入到非物質世界的「生命面」時方能領悟到;也就是「領受到異象」。
  那些得以從自然律進入信念律的人,通常是因為在面臨特殊挑戰時,非但沒有選擇逃避,而且在努力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能夠清楚分辨並跳脫出固有價值觀及慣性思維的掌控,勇敢地跟隨內心聲音的指引,不斷深入反思自己「為何而活」?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的「生命定位是什麼」(信念),因而能在必要時超越自我利益、換位思考,為他人付出並做出犧牲,因此能一步步領受到比過往生命所見到更真實、更偉大、更美好的願景,同時也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更合神心意的人。
  不過,領受異象是一回事,「實踐異象」則是另外一回事,先前提過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增益其所不能」,就是最好的寫照!
  幸而,在堅信內心的信念並與之互動中,能激發源源不斷的潛意識能力,所以,即使在最不利的處境、最少的資源、最不好的運氣中,亦能夠一次次過關斬將,甚至一舉翻盤逆轉勝。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能改變其做事、做決定的專注點,從慣性的「從外到內」轉變成「由內至外」,並堅信源自內心的崇高信念及擁有為之焚身的熱誠時,全宇宙都會為其開路。
  神(主要原因)是無限的,物質世界(次要原因)則是有限的,有如冰山露出的那一角。在神豐盛的創造中,靈命界還蘊藏數不盡的潛在資源及能量(如同隱藏在水面之下),只有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人、對的方法,方能將這些潛在能量激發在物質世界,幫助我們在榮神益人的信念中,推動神的旨意。
  若用「質能互換」的觀念就不難理解。大部分的世人習慣以「憑眼見和靠感覺」的思維行事為人,當大家都在爭奪物質世界中的有限資源,至終結果就是陷入紅海中的「你輸我贏,你死我活」,這些都是「零和遊戲」,一點都不精彩,而且贏家通常難以持久。
面對挑戰時,唯有超越「體與魂」的層次,進入生命面(靈)的探問(也就是與神蘊藏在靈命世界中的潛在能量接軌),並跟隨其指引,方能引發連鎖反應,由個人靈命面的「質變」,帶動現實面物質世界的「量變」。對基督徒來說,上述「神蹟」的概念是容易理解的,因為
我們堅信神是宇宙所有規律的主宰者,宇宙是神創造的;當神命定我們去實踐使命時,同樣會先磨練我們的心志,幫助我們成為合適的器皿,爾後再亦步亦趨地為我們開路。
  至於如何找到異象?〈以弗所書〉2章10節說到:「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這裡很清楚啟示神放在每個人內心的異象有三大重點內涵:第一個重點是,這異象在我們出生前就定下來了。在以上經文中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是指當人的靈被神創造出來時,他的人生目的(purpose)及真實身份(identity)就已經定下來了,雖然你的身體還沒有經過父母生下來,神已經幫你把人生計畫做好了,這就是我所說「人的命定是什麼?」命裡註定就是指由神來定的。
第二個重點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命定」。這是經文中的「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既然是神所定的,所以你到世界上做什麼,都必須從跟神的互動中來得到。
  第三個重點是,你的人生的目的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為自己的,而是融合在神所定的永恆計畫裡,是神偉大旨意的一部分;這就是以上經文中的「我們原是他的工作,為要我們行善」。

操控者vs啟發者
  從看不見的信念律中支取超理性的能力,除了適用在做事上,在人與人互動、相互影響的做人方面,更是管用。
  為什麼有些人及組織更能創新、更有影響力、更有成就?為什麼他們能從客戶或員工取得更高的忠誠度?即使在成功者當中,為什麼也只有極少數人能夠一再成功?而且能在不同領域中做成事情?
  若仔細觀察這些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稀有領導者,可以發現他們從想法、做法及溝通的方法都完全一致,而且與一般人是不同的──一般人的與人溝通是從外到內,但真正能影響人的力量,是自內到外。
  我常說,世上有兩種方法可以影響人們的行為—操控或啟發。「操控者」靠著外在的「地位、權職、利益」獲取短暫的交易,但被操控的人一旦威脅或利誘的因素消失了,便不再為其努力。
  相較之下,「啟發者」能激發來自內心的忠誠,因為跟隨者「不是因為必須,而是自願地」為己、為團體而努力,是自發於內的力量。
  卓越的領導者不僅能啟發部屬行動,更能進入部屬的內心,幫助他們看見比目前所見更遠大、更有價值的願景,進而賦予「為何而活」的目的感,以及為此而生的使命歸屬感;這種內在的呼喚,通常與外在的獎勵及益處無直接的關係。
  真正「做領導」的人,之所以能使跟隨者付諸行動,不是藉由掌控,而是使其看到更遠大的願景,同時啟發他去完成,因此跟隨者的忠誠度非常高,也更願意獻身、付出受苦的代價。
  所以真正能撼動人心而帶出改變行為的,永遠不是只講道理的「言教」,而是身體力行的「身教」。
  起初認為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在領導人帶領下做成了成果(what is the result),自然添加他們活在世上的意義。因此,領導人除了能畫大餅(指出願景),更要有把事情做成的實力(how to breakthrough),向跟隨者證明跟隨的目標是正確的(why do I exist)。如此便能引發生命中的正循環,越做越好,在效法後扎扎實實地烙印生命中。有關領導內涵,後續篇章中會有更詳細的說明和舉例。
  在本書中有些概念曾在前三本著作中提及,但不同的是,這本書收錄了我在職涯發展和靈命成長上,最原始且細節的過程。每一段小故事都被我拿來當成勵志的案例,希望能協助讀者們理解「聽懂內心的聲音」的重要性,以及我何以會慢慢開展成為現在的我—這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早有神的預備在當中。本書也是自我學習、自我操練的工具書,希望讀者藉著我在案例中設計的「情境體驗題」看到自己、藉著「觀念更新題」超越自己、藉著「反思學習題」找回自己。古代人習武,若武功要達到極致,就必須打通任督二脈。
當代人若想活出美滿的生活及豐盛的靈命,就要懂得藉操練以打通「工作」與「生命」的任督二脈。最後兩章提供的兩套操練工具:「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法寶」和「靜的力量—聽懂內心的聲音」,幫助大家透過刻意練習,逐步穿越表象的限制、進入內心,領受個人專屬的美好異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在關鍵時刻,
你需要回到內心深處汲取源源不絕的力量。
超越表象的變化與看似困頓的侷限,
在「獨立思考」與「靜力」中破繭而出,
活出豐盛的職涯成就與靈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