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大歷史: 西元960-1644年, 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
作者 | 陳雨露/ 楊棟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中國金融大歷史: 西元960-1644年, 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經濟學家才能發掘出的歷史真相:皇帝無為,民間就富起來;「有為之士」變法圖強,反而製造出 |
作者 | 陳雨露/ 楊棟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中國金融大歷史: 西元960-1644年, 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經濟學家才能發掘出的歷史真相:皇帝無為,民間就富起來;「有為之士」變法圖強,反而製造出 |
內容簡介 經濟學家才能發掘出的歷史真相: 皇帝無為,民間就富起來;「有為之士」變法圖強,反而製造出流民; 顛覆傳統政治史觀,從「經濟社會」角度,改變你曾經以為熟悉的歷史。 宋朝發明世界第一代紙鈔「交子」,造成經濟大崩壞? 強大、剽悍的元朝帝國,最後毀於一場貨幣改革? 在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中,大明「白銀帝國」為何敗給西班牙? 本書參考豐富的史料文獻,除了從各朝代正史典籍、奏摺、文學作品、畫作,還從歷朝貨幣、竹簡等出土文物,甚至從審判卷宗找出證據,挖掘出教科書沒說的歷史真相。 ▍宋朝政治「積弱不振」,卻在經濟上大放異彩 ▍ ◎北宋太祖開放民間經濟,鼓勵自由競爭,經濟生產力是唐朝的兩倍,汴京百姓比盛唐富足十倍。 ◎南宋高宗無為而治,締造第一代世界海上貿易大國,首都臨安更是世界第一座不夜城。 ▍元朝大汗寶座用錢換,中國史上第一個官營海外貿易的時代 ▍ ◎蒙古大汗搶錢不擇手段,鹽鐵專營還不夠,畜牧、海外貿易也全收歸國營,佔盡天下之利。 ◎元朝海外貿易發達,商人汪大淵曾兩次橫穿印度洋,到達非洲東岸桑吉巴島,造就古代中國航行最遠紀錄。 ▍明朝坐擁世界一半以上白銀,為何兩度錯失全球霸主地位 ▍ ◎鄭和七次下西洋,足跡遠至南洋與非洲赤道,卻因明成祖要權不要錢,不但沒創造財富,還賠光帝國家底。 ◎明穆宗解除海禁,卻不在乎貨物貿易,縱使賺來1.5億兩白銀,也無法轉型全球化市場經濟,再度錯失稱霸機會。 帝王如何在皇族、官僚、平民間平衡勢力,支配國家經濟大權? 金融制度如何推動中國歷史,盛世、亂世如何循環? 從北宋對契丹發動的貨幣戰爭、南宋海上貿易成就,到元朝劫掠無度的黃金家族鬥爭,以及明朝資本主義萌芽與白銀大量湧入,當我們看清金融演變與政治更迭的關聯,也許就能找出民富國強的貨幣之道。 [本書特色] 1.本書是誠品暢銷榜、金石堂強推選書《世界金融大歷史3000年》姊妹作。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法國前總理Michel Rocard 連袂推薦 2.史料來源廣泛而全面: 作者從正史、文學作品乃至青銅鼎銘文、各朝代貨幣、竹簡等出土文物,甚至從審判卷宗找出史料,帶領讀者發現歷史教科書沒說的真相。 3.寫作條理分明而生動: 全書以時間為綱,以朝代、人物、事件為目,以金融實務為核心,用生動詼諧的語言,分析歷朝歷代的盛衰密碼。 4.作者見解獨特而深刻: 以獨創的金融角度,剖析金融演變與政治更迭的關係,有助於理解當代經濟課題。 5.附大事紀年表,金融史上第一次全記錄: 從兩宋到大明(西元960年~1644年),以年表分列中國金融史上的第一次,一手掌握近七百年的歷史軌跡。 ※初版書名為《中國金融史3000年[中]》
各界推薦 [專家推薦] 南方朔(作家)、沈中華(實踐大學財金系講座教授)、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作者介紹 陳雨露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曾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美國艾森豪基金高級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傅爾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榮獲首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主要研究領域為開放經濟下的宏觀金融理論與政策,著有《世界金融大歷史3000年》《中國金融大歷史:從西周封建經濟到唐朝盛世真相》(皆為野人文化出版)等。楊棟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博士;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發展研究基金獲得者;高級經濟師,有多年金融從業經驗。代表著作包括:《世界金融大歷史3000年》《中國金融大歷史:從西周封建經濟到唐朝盛世真相》(皆為野人文化出版)等。
產品目錄 【目錄】 【年表】中國金融史上的第一次﹝兩宋~大明,960~1644﹞ 【推薦】從金融角度,找到重新閱讀中國歷史發展的新觀點 ──沈中華(實踐大學財金系教授) 【楔子】西漢以來的財富循環魔咒,唯北宋一朝短暫掙脫 【第一章】北宋 ── 宋太祖 ── 西元960~976年 │趙匡胤架空官僚制度,經濟生產力是大唐帝國的兩倍 │重商輕武、文治天下,登古代科學技術的世界巔峰 大宋王朝要想不重蹈亡唐之跡,在剝奪武將軍權之後,就必須改變唯金錢是圖的惡劣社會信仰,否則下一個反叛者遲早會出現。只有所有人都鄙薄暴力,認同勞動才是創造財富的唯一手段,才能避免玉石俱焚的社會大騷亂。 ◎趙匡胤權謀釋兵權,節度使無奈還權中央 ◎改變社會信仰:重商倡文,勞動力是創造財富的唯一手段 ◎鼓勵自由競爭,唯創新才能富足 ◎從《金瓶梅》看北宋王朝的財富邏輯 ◎官員不能撈錢抓權,只能搏個傳世美名 【第二章】北宋 ── 宋太宗~宋真宗 ── 西元976~1022年 │人類第一代紙幣「交子」的興衰榮辱 │武力打不贏,北宋靠貨幣戰爭收服契丹人 強者可以印刷貨幣掠奪弱者財富,這個邏輯卻不可能反過來:貨幣爭霸的基礎是產業創新,強國根本不用理會弱國的貨幣,大不了不跟你做生意;弱國卻必須購買強國商品——因為自己造不出來。 ◎北宋不統一貨幣,銅錢、鐵錢、紙幣並用 ◎四川發展出人類第一代紙幣──交子 ◎防外族拿鐵幣改鑄兵器,北宋在四川全面禁鐵幣改紙幣 ◎北宋打不贏遼夏,靠貨幣戰爭取勝 【第三章】北宋 ── 宋仁宗~宋神宗 ── 西元1022~1085年 │封建官僚死灰復燃,引北宋走上敗亡之路 │王安石變法圖「錢」,官兵流氓聯手吸盡民脂民膏 封建官僚一旦以合法的身分滲透進商業,所有賺錢的行業必定壟斷於官府之手。慶曆新政之後,北宋禁軍開始全面滲入商業、銀錢拆借……北宋王朝當然需要一個強勢集權對抗外敵,但慶曆新政在不足一年的時間裡,就變成官僚新秀的一場盛宴,這恐怕是皇帝始料未及的。 ◎范仲淹新政抓權又摟錢,催生「錢引」「鹽鈔」兩種紙幣 ◎王安石倡青苗法、保甲法,為何害他成為亡國第一罪人? ◎青苗法:迫百姓向政府借高利貸,利息四○%到三○○% ◎反對派的批判:青苗法是官僚兼併土地的工具 【第四章】北宋 ── 宋哲宗~宋欽宗 ── 西元1085~1127年 │半套的凱因斯學說:缺乏產權、法律約束的財政擴張政策 │經濟天才蔡京,在哪一點輸給了凱因斯? 經歷了多次變法,北宋王朝再度養成一批官家豪強,對資源的控制能力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階層。宋徽宗和蔡京的財政擴大政策,是在完全缺乏契約、產權、法律約束的前提下推行投資、消費政策,投資的是皇室、花錢的是封建官僚,而賺錢的只有官商。 ◎司馬光推改良版青苗法,卻因新舊黨爭匆促下臺 ◎蔡京比凱因斯更早擴張財政,壞在缺少法規 ◎蔡京為宋徽宗斂財的第一招:改革幣制 ◎蔡京斂財第二招:國營事業全部市場化 ◎金國毀約訛錢,挖空北宋老本 【第五章】南宋 ── 宋高宗~宋孝宗 ── 西元1127~1189年 │金人挖空北宋財富,南宋生產力卻超越北宋 │南宋再造華夏盛世,人力資本是最大的本錢 宋室南遷後,北方漢人大規模南遷,江南一地生產不但很快恢復,還迅速達到了新的巔峰!在經濟領域,南宋瓷器、造船、紡織等均達到了中國古代巔峰,至今現代工藝仍無法超越宋瓷工藝;在科教文衛領域,更被譽為「東方文藝復興時代」。 ◎趙構時期的文治武功,五千年來第一人 ◎趙構的治國方針:免租稅、低利民貸,使耕者有其田 ◎南宋的銅錢是東亞、南洋諸國、北非的流通貨幣 ◎軍事實力不足,宋高宗以會子退金兵 【第六章】南宋 ── 宋光宗~宋恭帝 ── 西元1189~1279年 │南宋的悲歌:富裕的江南,成為外敵覬覦的目標 │交鈔亡金國、紙幣誤南宋,蒙元撿了大便宜 南宋王朝的無為而治,給了江南休養生息的機會,南宋王朝再次締造了中國古代社會經濟文化的巔峰。遺憾的是,富裕的民間,引起官僚的覬覦;富裕的國土,引起外族覬覦……為了籌措軍費,超量發行紙幣,造成經濟大崩壞。 ◎宋寧宗北伐金國,應勝卻敗 ◎交鈔亡金國,會子誤南宋 ◎賈似道勇退忽必烈大軍,成為南宋實際掌權人 ◎呂文德死守襄陽城,蒙古花了六年靠商戰奪城 ◎宋朝小結:南宋孝宗的人均所得,與二○○六年相當 【第七章】元朝 ── 元世祖~元成宗 ── 西元1271~1307年 │蒙古貴族不斷要錢、對外征戰需要軍餉 │忽必烈三位理財大臣,都因得罪貴族倒臺 蒙元帝國統治集團出身遊牧民族,並始終保留原始社會的傳統:帝國就是所有兄弟姐妹的共同財產,大汗有的東西我們一定也要有。由於內有貴族的需索,加上對外征戰需要軍費,忽必烈只好不斷劫掠民間的財富。 ◎忽必烈發行中統鈔,還有足額的白銀做準備 ◎阿合馬的鐵、鹽、貨幣三大政策,富了皇帝,窮了百姓 ◎漢人宰相盧世榮無法控制物價,三個月就下臺 ◎鐵腕宰相桑哥,勇敢拿蒙古貴族開刀 ◎鐵穆耳改賞賜為封官,貴族南糧北運大發利市 【第八章】元朝 ── 元武宗~元惠宗 ── 西元1307~1368年 │國之亂源在貴族,無窮貪欲敗朝綱亂天下 │印紙鈔治黃河,竟成亡國禍因? 黃河氾濫、生靈塗炭,帝國立意根治水患,聽起來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問題是,一件好事,經過萬千封建官僚之手,就也未必再是好事!自古以來朝廷的工程都是賺錢的大買賣,修河要徵調物資、要徵發勞役,這裡面有著無數撈錢機會…… ◎海山繼承帝位不穩,付錢收買貴族人心 ◎蔑兒乞.伯顏當政,官場沒人辦事,只當成撈錢機會 ◎「至正交鈔」毀了丞相脫脫的「至正更化」 ◎元朝小結:蒙古人難擋財富誘惑,劫掠成習,終致民亂 【第九章】明朝 ── 明太祖 ── 西元1368~1398年 │不重經濟,重農、抑商、禁貿易,令天下皆窮 │朱元璋究竟是明君還是暴君? 朱元璋是窮人出身,且殺了很多「貪官」,很多研究朱元璋的文章為了歌頌他,將他的統治期間稱為「洪武之治」,但其實在朱元璋的洪武一朝,雖然田租平均下來只有一○%,但堂堂大明朝卻是歷代以來中國勞動生產率最低的朝代之一,為什麼? ◎元末群雄爭霸,朱元璋以民心得天下 ◎發行「大明寶鈔」賞開國功臣,為何又一一殺掉他們? ◎砍頭的買賣沒人做,官員為何不怕被砍頭仍然貪汙? ◎朱元璋時代田租夠低,生產力卻是史上最低之一 【第十章】明朝 ── 明惠宗~明宣宗 ── 西元1398~1435年 │足跡遠征南洋與非洲赤道 │鄭和下西洋的空前壯舉,為何沒有成就像西班牙的海上霸業? 鄭和的船隊由六十二艘海船組成,海船長一百五十公尺、寬六十一公尺,最大的戰艦排水量約在三萬噸左右,直至西元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建國之前,中國都沒有能力再次建造這種噸位的巨艦!這麼偉大的技術與船隊,為什麼輸給了哥倫布的成就? ◎建文帝的紙鈔,為何輸給了燕王的金屬貨幣? ◎明成祖的貨幣政策:不為繁榮經濟,只為鞏固權力 ◎哥倫布為西班牙創造財富,為什麼鄭和賠光帝國家底? ◎仁宣之治,真的比美成康之治、文景之治? 【第十一章】明朝 ── 明英宗~明世宗 ── 西元1435~1567年 │同時代的荷蘭、英國、西班牙,因資本主義成為第一代世界強國 │大明帝國的經濟政策誤了角逐強國的時機 大明帝國「視野最廣闊,思想最解放的一部分中國人」被趕盡殺絕,嘉靖三十二年(西元一五五三年),葡萄牙人登陸澳門,壟斷了中國對日本的貿易。自此,大明帝國對外政策開始單純採取守勢。就在大英帝國熱火朝天造大炮的同時,大明帝國的軍人卻在啃磚頭、壘長城,在第一輪世界強國競爭中,大明帝國被淘汰出局! ◎沒有賺頭的朝貢貿易,還引來土木堡之變 ◎明武宗貪玩不問政,太監劉瑾成了「立皇帝」 ◎劉瑾動手解決土地兼併問題,卻得罪官僚與天下百姓 ◎大明帝國真的有資本主義嗎? ◎少了財產權保護,無法累積資本,哪來真正的資本主義? 【第十二章】明朝 ── 明穆宗~明思宗 ── 西元1567~1644年 │西班牙擁有全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大明帝國的白銀遠超過西班牙 │當全國財富集中於皇帝與官僚手中,政權就該滅亡了 海外貿易為大明帝國帶來了巨量白銀,卻沒有帶來真正的財富,因為白銀全部進入官僚與皇帝的口袋,接著又成為官僚兼併土地的利器。皇帝與封建官僚再一次徹底洗劫了整個社會的財富,民間沒有資本、沒有商業,更淪為奴隸、淪為流民…… ◎新大陸的白銀,超過一半跑到大明帝國 ◎張居正不變法,卻把國庫從虧空三百萬兩,理成存銀四百萬兩 ◎明朝亡國導火線:萬曆礦稅 ◎東林黨與魏忠賢的大鬥法 ◎崇禎皇帝面臨內憂外患,卻繼續向百姓撈錢 ◎明朝小結:大明帝國為什麼比不上西方大國? 【後記】從貨幣之道中見證各朝代興衰 索引
書名 / | 中國金融大歷史: 西元960-1644年, 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 |
---|---|
作者 / | 陳雨露 楊棟 |
簡介 / | 中國金融大歷史: 西元960-1644年, 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經濟學家才能發掘出的歷史真相:皇帝無為,民間就富起來;「有為之士」變法圖強,反而製造出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843726 |
ISBN10 / | 9863843725 |
EAN / | 9789863843726 |
誠品26碼 / | 2681797482002 |
頁數 / | 400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7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從金融角度,找到重新閱讀中國歷史發展的新觀點
──沈中華(實踐大學財金系講座教授)
最近十年中國大陸學界對金融歷史的研究有股熱潮,我揣測有三個原因:第一,過去的歷史偏向宮廷史,歷史的主軸圍繞著皇帝發展,再推展出皇位爭奪、後宮爭寵、政治、外交、軍事等,原因大概是這些事的史料清楚,花一些時間查證,再穿插一些稗官野史傳統、稀有祕聞想像、官場奸邪鬥爭感嘆,往往就夠吸睛。以當年明月所著的《明朝那些事兒》最為有名,大概就將上述的哏一網打盡。但對金融這方面的故事,資料少,作者必須投入心力大,當年明月可說是較少提到金融,留下空間與他人發揮。
其次,過去早期歷史上的金融史其實就是經濟史與貨幣史的綜合,而貨幣的鑄造、成色又是重點。由於沒有一致性的數據,記載往往不夠詳細,所以學者往往憑想像創造出有趣的故事。例如,我們都知道由於銅錢重,故四川有飛錢,但其影響卻較少人討論。又例如元代領土遼闊,故發展交子,但然後的結果還是很少人深入論述。明朝張居正啟用一條鞭法,稅收不以實物繳稅而改以銀子交稅,可以說是銀本位正式開始,當時也造成商賈更富有,窮人更易流離失所,但更深入分析卻無;甲午戰爭,日本藉著清朝庫平銀的賠款,與國際接軌改為金本位,地位大幅提高,如虎添翼,但是否五年後打敗俄國原因?或未來中日戰爭遠因,很少人深入論述;也有人說推翻滿清的是個意外,我則喜歡說是金融泡沫所造成,但卻有論述沒資料,所以學者可以自由發揮。
第三,自宋鴻兵以《貨幣戰爭》一書,由於將貨幣行為形容為戰爭,相當傳神,且內容生動,在全球華人世界大賣,引起了注意,一些中國大陸的經濟與金融博士生紛紛撰寫以這方面為主的論文,而大陸的社會及自然科學基金的設計(相當於我們的國科會)也鼓勵學者以專著申請計畫,且接受結果以出版專書,或評職稱亦接受專書,故許多大學老師紛紛投入金融史的研究。此時他們的金融史書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如《金融歷史其實很有趣》、《每天讀點金融史》、《金融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匯率戰爭》、《錢眼裡的歷史風雲》等等。
本書兩位作者就是在大學財經領域,研究金融史的佼佼者。他們的前一本書《世界金融大歷史3000年》主要談的是西方的金融,內容充實、文筆幽默,投入極大心力蒐集資料。本書是兩位作者再接再勵,以中國金融史為核心,希望能一眼望穿中國金融史的發展,並做更深入的分析。由於在較早歷史上金融史幾乎就是「貨幣史」或「白銀歷史」,在較近歷史上,才加入了「票號史」、「錢莊史」、「銀行史」,所以本書及《中國金融大歷史:從西周封建經濟到唐朝盛世真相》兩書以貨幣史或白銀歷史為主,並對金融的影響做更進一步的分析。例如在本書談到宋金的貨幣戰爭,以及宋朝的紙幣交子發行量超過鐵錢準備,引發第一次中國金融危機。
在台灣,由於金融史撰寫以書為主,但台灣財經金學院升等制度的設計重文(章)輕書,不利學者以書籍升等,故在財金領域,只有清華大學的賴建誠教授及劉瑞華教授專注經濟史或金融史(如有遺漏請見諒),如不限財經領域,歷史系則較多,如中研院林滿紅教授的清代白銀史。我自己也寫了一些(或許也稱之為極少)金融史的文章,例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不容忽視的貨幣史〉(《貨幣崛起》推薦序)。這部分兩岸的發展差異頗大。目前也有越來越多人關注台灣經濟金融史,值得欣慰。
內文 : 【內文試閱】
(摘文1)
█從《金瓶梅》看北宋王朝的財富邏輯
若生在鹽鐵國家專營的前朝歷代,西門慶定無販鹽致富的機會。當時西門慶使的是白銀,而非銅錢,北宋貨幣最終價值需以白銀衡量,白銀從此成為中國貨幣家族成員。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部叫做《金瓶梅》的小說,故事就發生於北宋年間,主角西門慶恰恰就是一個小商小販。在此借助這群市井人群的成長,解析北宋王朝的財富邏輯——只有每個市井之人有了發財的機會,才有可能國富民強。
金瓶故事的開始,西門慶跟武大郎一樣是地攤商販。與武大郎自始至終只賣燒餅不同,擺地攤的西門慶很快就找到新的發財途徑——販鹽,並拿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五百兩白銀。
◎糧食與錦帛等大宗物資免稅,其他只收二%營業稅
請注意,筆者說西門慶開始販鹽,不是說他販賣私鹽。
西漢以降,歷代王朝總是控制鹽、鐵、茶、菸、酒、香藥等的生產與銷售,唐末朝廷收入有九○%都來自於這些專賣行業。北宋王朝雖然同樣也把觸角伸及鹽、鐵等行業,但很少真正控制它們的生產和銷售,最嚴厲的時候也只是向生產者發放「折中」(類似於今天的「配額」),生產和銷售兩端始終控制在私商手裡。●宋太祖一朝,京城、江南和河北路一帶,甚至完全開放了鹽、鐵、酒、茶,帝國只是將其做為普通商品徵稅。●
西門慶拿著自己的第一桶金,轉手在湖州、松江和河北路之間做起了綢緞貿易。古語相傳「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除了貿易極盛的漢文帝、隋文帝等幾個時代,百姓很少從事千里以外的長途販運。盛唐時期貿易也算發達,但京城長安與山東、江南一帶的糧食販運主要是官府漕運,民間商人極少涉及。
宋太祖登基當年,即建隆元年(西元九六○年),趙匡胤馬上頒布世界上第一部稅法——《商稅則例》。
《商稅則例》規定,對任何客商只一次性徵收二%的商稅,此後不得再有所留難。在當時,糧食、錦帛兩種貨物是數量最大、利潤最高的貿易商品,稅收額也最大。然而《商稅則例》不但明確規定糧食、錦帛等大宗物資免徵商稅,還要求各地不得將任何行政費用加在這兩種商品的貿易上。
◎富藏於民,白銀成為貨幣的最終本位
請注意,西門慶手中用的是白銀,不是銅錢。
在下一章會提到,北宋王朝建立在五代十國的廢墟之上,立朝時全國貨幣五花八門,又被分為不同的幾個大區,不同區域有不同貨幣。各地貨幣並不統一,如此長途販運,哪種貨幣才被認可呢?
隨著全國範圍貿易興盛,商人自己必然追求貨幣統一,能在全國得到認可的貨幣當然只有黃金和白銀,其中最主要的是白銀。開寶四年(西九七一年)朝廷下詔嚴懲偽造金銀之罪(並不是禁止金銀交易),可見當時金銀交易之盛。
●宋太祖年間,白銀第一次成為民間交易的媒介之一,成為中國貨幣家族成員。●在這個意義上,北宋貨幣最終價值必須以白銀衡量,正因如此,討論北宋貨幣是否官鑄、重量是否足值,其實沒有意義,因為白銀才是所有貨幣的最終本位。
金瓶梅故事的結局,西門慶成為當地富戶,也許大多數人並沒有注意到,西門慶的產業涉及醫藥(中藥鋪)、紡織(綢緞莊)、餐飲(酒館)等多個行業,唯獨缺少一個領域描寫——土地,這也是金瓶故事中所有富人不曾涉及的行業。
一九八七年,盧興基先生在《中國社會科學》撰文,以「金瓶故事」為題慨嘆西門慶,認為北宋年間人們已經開始用新的商業思想價值考慮問題,這預示著一個「天崩地裂」的新時代即將到來。
最後,用《宋史》中的一句話做為這一節的結尾:各地的財富,大部分都分散在各家各戶,並不在官家。(一邑之財,十五六入於私家)
(摘文2)
█官員不能撈錢抓權,只能搏個傳世美名
北宋武將無用武之地,文官無治下實權,俸祿豐厚又不能經商,只能把力氣花在文化與經濟的發展,使得百業興盛、文化大家輩出,華夏民族文化在趙宋時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在前朝演繹的財富流轉中,封建官僚是經濟體中一種無可遏抑的病毒,他們的財富來源於小農,卻又會反噬小農。由於他們的存在,會在第一時間把所有社會壓力以級數擴大到社會最底層,又遮罩住皇權所有的惠民政策,所有社會財富向上流動,成本卻向下擠壓。
北宋王朝和西漢帝國、大隋帝國、大唐帝國一樣,都採用了「皇權—封建官僚—小農」的社會架構,宋太祖趙匡胤又是如何倖免於難的呢?
◎文官武將沒事做,官僚制度逐漸式微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討論一個史學界的說法,自北宋以來,人們都認為北宋王朝「積貧積弱」。
你也許要問:「北宋王朝經濟不是極其強盛嗎?怎麼又變成了貧窮、弱小,還『積貧積弱』呢?」
其實,與前朝有權傾朝野的大臣不同,終北宋一朝,封建官僚的勢力都非常弱小;與前朝富可敵國的封建官僚相比,●終北宋一朝,封建官僚也都非常貧窮。弱與貧,皆為封建官僚,這就是所謂的「積貧積弱」。●
趙匡胤為了降低武將身分、防止武將反叛,弄出來一個「兵不知將、將不識兵」的軍事體制,武將手中多沒有實權。就連北宋備受尊敬的文官,同樣沒什麼權力,只能領一份乾餉。
●武官、文官都只是有個待遇,根本不給實權。●
北宋年間,唯一有事可做的中央機構是二府和三司,二府是掌管全國行政的中書省(政府)、掌管全國軍事的樞密院(樞府),三司是掌管全國財政的度支、鹽鐵、戶部。就連二府三司的第一行政長官,也都是臨時指派的。
其餘衙門還有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但這些衙門的官差日常事務其實只有一件,那就是——領薪水,其他職責(指差遣)都是被臨時指派,與自己的官職毫無關係。
總之,務必讓所有官員都找不到方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權、到底有什麼權。
在古代,一個封建官員的成長,不僅意味著職務的升遷,重要的是有多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調和真金白銀的衝突,就必然有真金白銀的誘惑,所以官員必須洞悉人性的弱點,才能平衡各種利益,最終解決矛盾。
一旦有了這種歷練,封建官僚往往就把才能用到撈錢的路子上去了——這些人吃過見過,無論好人、壞人、能人、庸人都能擺平,將手中權力運用得淋漓盡致,所謂「監督之制」根本就是一句空話。
所以,封建官員的成長絕對是一把雙刃劍,既為封建帝王管理了天下,又蛀空了帝國的財富根基。
◎趙匡胤為警告官員不得從商,拿宰相趙普開刀
在趙匡胤看來,封建官員根本就不是問題,既然我不能告訴你該幹什麼,乾脆我就告訴你什麼不能幹;有一件事當官的絕對不能做,那就是「經商」(含手工業)。
●在北宋律令中,有一條非常奇怪的罪名叫做「經商罪」,大宋王朝所有官員不得經商盈利,也不得讓別人替代自己倒買倒賣(臣僚自今不得因乘傳出入,齊輕貨,邀厚利,並不得令人于諸處回圖)。●
●總之,俸祿之外的錢,都是不該拿的!●
對大宋王朝來說,趙普有定江山社稷之功,是北宋王朝第一位宰相,不僅是「稍奪其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的首倡者,也曾經「半部《論語》治天下」。另外,趙匡胤與趙普私交甚篤,即使在稱帝之後,還經常獨自去趙普家,這位皇帝稱呼趙普的妻子為「嫂嫂」,喜歡吃嫂嫂親手做的烤羊肉。
君臣際遇、聖眷之隆,莫過於此!
開寶六年(西元九七三年)的某一天,北宋王朝有一位貶官非常鬱悶,他就是右監門衛將軍趙玭。唐宋相傳,京城有十六衛軍,是帝國最精銳的部隊,右監門衛就是十六衛的一衛,右監門衛將軍是第三把手。
不料趙玭的兒子居然在汴京大街上開了副食店,賣瓜子、豬頭肉、小吃什麼的。以前朝的眼光看,如此高官的兒子居然混到在大街上開門臉,此情此景簡直把封建官僚的臉給丟光了。
但丟人,並不是問題。
問題是,趙匡胤知道了這一切,然後把趙玭一擼到底(撤除一切職務),讓他在家好好反省。對此,趙玭很是不服氣,於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某日清晨,趙玭上朝時,「偶遇」了宰相趙普。
趙玭如今只是一個被罷官的幹部,遇到當朝宰相,卻沒有絲毫避讓。不但如此,還攔住了馬車,毫無懼色地把宰相拖下車。
在百官上朝的路上,趙玭開始大聲痛斥這位宰相,揭開了他一些不乾淨的老底兒。
趙玭:「我聽說(請注意「聽說」二字)你身為宰相,卻去做木材生意?」
趙普:「……」(無語)
趙玭:「你從秦州(甘肅天水)、隴州(陝西隴縣)運來高大的木材,在京城販賣,有這事嗎?」
趙普:「……」(繼續無語)
在趙玭的喝罵聲中,趙普慌忙登上馬車,跑了。
這件事發生在早朝之前,地點又在上朝的路上,人物是趙玭、當朝宰相和眾多朝官——擺明了是告宰相趙普黑狀,讓皇帝知道,不只我一個人做生意,你的首輔之臣在做更大的生意。
趙玭的行為果然收到了效果,還沒等群臣在朝堂上商議政事,事情就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做為故交,趙匡胤當然知道趙普的秉性——他確實手腳不太乾淨,曾收受別人十幾瓶金瓜子,還被臨時跑到他家吃烤羊肉的趙匡胤逮個正著。
這一次,趙匡胤準備再給自己的手下上一課——以宰相趙普為例。
朝會開始的時候,宮殿裡突然站滿了閤門衛士(宮廷衛兵),趙匡胤沒等大臣們開口,就直接下令衛士把趙普趕出朝堂。
就在衛士要衝向趙普時,太子太傅王溥站出來向皇帝求情:「臣不求陛下寬恕趙普,但因為小吏一句話就開革宰相,未免不合法度,臣請徹查此事,再據實定罪。」
結果,這件事由王溥負責查辦,他給出的答案是:趙普前段時間買了塊地,現在正在蓋房子,在這個過程中,當朝宰相沒有倒賣木材,只是在秦州、隴州買了點建材,然後做了很多大木筏,用木筏把建材運到京城。所謂倒賣木材,是趙普的建材到京後,把無用的木筏拆了,然後賣掉拆下的木頭。
最後的處理結果是:趙玭為發洩心中不滿,惡意中傷重臣,發配汝州;至於趙普,無罪。
大家千萬不要以為是王溥救了趙普,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鑑於皇帝當時的表現有點過激,王溥斷定趙匡胤又在借題發揮、小題大做,想藉此給滿朝重臣一個警示。然而,為幾根木頭就罷免一個宰相,怎麼說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要想真的讓趙普不能翻身,得找一個更狠的理由。
於是,王溥在案卷中又對趙普的房子進行了一下說明:蓋房子的地皮不是趙普的,而是一個皇家的菜園子,趙普居然用遠郊的一塊空地,糊弄到了這塊好地皮;不僅如此,趙普還在這塊地段上蓋了一個旅店——邸店,也就是北宋的高利貸交易場所。
這就足夠了!
趙玭被發配之後,堂堂大宋開國宰相趙普被交由御史臺問罪,最終因經營邸店被罷相、貶去河陽(今河南商孟)。
宋太祖一朝,趙普是因經商被貶斥級別最高的官員,其餘因經商被殺的高官共二十九人。每逢大赦,經商之官遇赦不赦——讓你再跟黎庶搶錢嘛!
◎官員無法斂財建功,轉而追求名聲
●當官不能做事,又不能貪汙,那麼這些人靠什麼吃飯呢?
俸祿,非常豐厚的俸祿。●
北宋的官俸體系非常複雜,真要說明白,估計又得是一篇博士論文。所以,在此只能說:這是一筆非常豐厚的收入,不幹活的時候有工資,幹活的時候另給獎金,另外還有服裝費、午餐費、僕人費等等各種福利。以正七品俸祿為例,月薪三十兩白銀,按宋代米價折合,到今天約新臺幣五十多萬。
縣令都能年薪六百萬!幹活就被皇帝猜忌,又有如此豐厚的俸祿,堂堂大宋王朝,上自中書令、侍中、尚書,下至給事、郡縣小吏,大家不問朝政、一起怠工,都以被閒置為樂事,一碰到事情,就說自己不能勝任,明明可以一口氣上六樓,硬說自己弱到要吃「高鈣片」(筋力完壯,少虧謂病不任事)。
這麼多官、拿這麼多錢,不為黎庶幹活,他們在幹什麼呢?
科舉可不是今天的高考,不但數年一次,每次全國也就一百多個進士名額,但凡能金榜題名者,一定都是絕頂聰明之人。在北宋,這些絕頂聰明之人有了新的事業,且非常具有挑戰性和創新性——文化產業。既然不能在朝堂之上建功立業,那就追求文名傳世吧!
歐陽修(生於西元一○○七年)、李覯(生於西元一○○九年)、邵雍(生於西元一○一五年)、周敦頤(生於西元一○一七年)、司馬光(生於西元一○一九年)、張載(生於西元一○二○年)、王安石(生於西元一○二一年)、沈括(生於西元一○三一)、程顥(生於西元一○三二年)、程頤(生於西元一○三三年)……以上人物排名不分先後,而且沒有列全。這些巨匠都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大家,幾百年都未必能出一個,然而,在不足三十年的時間裡,宋朝就能列出這樣一份名單。
(摘文3)
█南宋的銅錢是東亞、南洋諸國、北非的流通貨幣
南宋銅錢堪稱「第一代世界貨幣」,周邊國家基本上沒有獨立的貨幣體系,大宗交易全靠南宋銅錢做為交換媒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開始擁有世界第一的創新能力、生產能力,獨占了全世界五分之四的黃金,美元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貨幣。一個國家修煉到這個境界,無論如何都可以稱為「東西方不敗」了。
如此武功,美元居然在不足十年內,就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全世界都在鬧「美元荒」。美國要想保持世界貨幣的地位,就必須向全世界輸送美元,即美國必須大量進口其他國家產品;同時,美元如果想維持世界貨幣的幣信,就必須維持出超、維持黃金儲備,又必須嚴厲控制美元出境。
不准美元出境、必須讓美元出境……
這顯然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就是特里芬魔咒——只要一個國家的貨幣成為世界貨幣,就一定會陷入這種兩難的境地。特里芬魔咒並非從美元開始,當年的南宋同樣遇到了這個問題。
當時的南宋跟今天的美國類比性比較強。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僅是中國百廢待興,德國、日本、義大利、英國、法國也同樣慘遭戰火蹂躪,民生凋敝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瘟疫、饑荒、騷亂同樣蔓延全國。
戰後數十年間,這些垂而不死的帝國主義國家無一不再振雄風,煥發出勃勃生機。這是所謂市場機制創造了戰後輝煌嗎?
當然不是。
無論計畫還是市場,都只是資源配置的一種方式,當時奉行市場經濟的國家,絕非只有這幾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第三世界中的絕大多數國家也在推行市場經濟,也沒見哪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
●戰火只能毀滅財富存量,卻無法徹底毀滅創造財富的人,優秀的人力資本才是一個國家最大的財富,所以,這些國家得以在戰後迅速崛起。●
靖康之難後的宋金對峙就是如此。宋欽宗雖然送給金人巨量財富,卻沒有給宋高宗留下一枚銅錢。但宋高宗得到的最大財富卻是:積攢了數百年的人力資本。宋室南遷後,北方漢人再次大規模南遷,江南一地生產不但很快恢復,還迅速達到了新的巔峰。
◎商業鼎盛無遠弗屆,南宋銅錢成為世界貨幣
從當時的國際生產格局來看,南宋有絲織品、瓷器、漆器、寶船、鐵銅、糧食、硫磺……周邊國家有馬匹、牛羊、臘肉、便宜的食鹽……也就是說,南宋掌握著幾乎所有產業的制高點、掌握了所有創新,無論皇族、貴族還是平民,要想過上好的生活,就必須拿初級產品來換南宋的高級產品。
儘管金國、西夏、吐蕃、大理、高麗、日本等國家的皇族、封建官僚、貴族很少,但這些人卻占有國內絕大多數的財富。這一小撮有錢人,讓南宋獲得了一個極佳的國際貿易市場,要想與南宋進行貿易,就必須使用南宋的銅錢。
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南宋年間,所有進入南宋販運貨物的外國人都必須使用銅錢,這是南宋的交易習慣。●現代出土文物顯示,南宋銅錢已經遍及當時人們所見的全部世界,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代世界貨幣」●:福建所鑄的銅錢成為南洋諸國當地貨幣;兩浙所鑄的銅錢成為日本、朝鮮諸國貨幣;廣東所鑄的銅錢在印度、北非等國也有使用。即便存在很多以貨易貨的貿易,海外商人也主動要求南宋商人搭配給一些銅錢。
周邊國家基本沒有獨立的貨幣體系,大宗交易全靠南宋銅錢做為交換媒介,當然,銅錢在海外的購買力遠高於南宋境內,只要能把南宋銅錢運出國境,那就發財了。
●南宋銅錢成為世界貨幣,是經濟鼎盛的最佳證明。●
就在南宋銅錢輝煌的時刻,特里芬魔咒不期而遇:要想維持國際貿易,南宋就必須大量進口外國商品、輸出銅錢;要想保證國內銅錢流通量,就必須禁絕邊境貿易。
二次大戰後的美國面臨原蘇聯的威懾,當時南宋北面也有整天張牙舞爪的鄰居——金國。
戰爭時期金人是不需要和宋人做貿易的,需要什麼搶來就是,不用交換,也用不著貨幣。這種搶劫模式在「紹興和議」之後就行不通了,金人必須以自己的產出與南宋交換。金人脫胎於原始社會,靖康之難中雖然也掠奪了一些中原工匠,卻始終不能形成冶鐵鑄幣產業,貨幣全自南宋輸入。
因此,雙方在南宋立國一百多年中,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銅錢爭奪戰。
最佳賣點 : 從史上最富有的兩宋到錯失全球霸主的大明朝
Financial History of China, AD 960 - 1644
盛世之道,到底是先「國富」?還是先「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