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l Heroes: Taiwan New Wave Cinema 1
作者 | 小莊 (Sean Chuang)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潮浪群雄 1: 那些做電影的人:2022小莊最新創作《潮浪群雄》預計5冊記錄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40年致那些拍電影的人明驥、吳念真、小野、楊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張毅 |
作者 | 小莊 (Sean Chuang)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潮浪群雄 1: 那些做電影的人:2022小莊最新創作《潮浪群雄》預計5冊記錄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40年致那些拍電影的人明驥、吳念真、小野、楊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張毅 |
內容簡介 2022小莊最新創作《潮浪群雄》預計5冊 記錄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40年 致 那些拍電影的人 明驥、吳念真、小野、楊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張毅、 段鍾沂、侯孝賢、朱天文、陳坤厚……陸續登場 ★ 限量贈仿底片小卡 ✭ 小野(劇作家) 藍祖蔚(國家影視廳中心董事長) 王耿瑜(《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編劇) 蔡珮玲(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獎得主) 王師(牽猴子行銷總監) 傅天余(《帶我去遠方》電影導演) ——齊聲推薦 新電影的「新」就是勇敢踏出一大步,要成為世界第一!――楊德昌 小莊透過人物的誇張表情和情境的描繪設計,加上迷人的光影和色彩,真實重現了那個發生在四十年前的故事。雖然我都知道後面的故事,但仍然迫不及待想看下一集。――小野 身為電影工作者,這本書帶給我繼續走下去的莫大動力!――蔡珮玲 如果《光陰的故事》是興中會,《兒子的大玩偶》就是同盟會,革命就發生在一個最不可能發生的地方。――詹宏志 《潮浪群雄》的故事場景主要就在那間辨公室裡,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仙走了,龍隱了,時代就消失了。小莊的畫作讓我的思緒又重回那間辦公室:那時我們都還年輕,還有好多好多歌想唱,如今歌聲雖已喑啞,卻還是慶幸日子曾經那樣閃亮過。――藍祖蔚 相較種種理論教科書,這個故事更直指電影創作的本質!——傅天余 1980年代的台灣,威權體制式微,民風逐漸開放。由黨國掌控的電影龍頭—「中央電影公司」也開始面臨巨大挑戰,從市場對「政治正確」的歷史鉅片反應疲軟,到電影內容在威權與民主間,那個拉扯而模糊的審查界線不知如何拿捏。時任「中央電影公司」總經理的政戰少將明驥,大膽聘用兩位非電影專業的「文青」:在地文青吳念真、海歸文青小野,進行改革,在少將的鼓勵與兩位文青的熱忱下,屢次衝撞體制並與諸多當時的新銳導演合作。這段期間,不僅台灣電影圈逐漸形成一股風潮,更多次於國際上獲獎,翻轉台灣電影人的視野,更成為台灣電影新浪潮的推手。 電影新浪潮與台灣文學的碰撞 一批年輕作家如吳念真、小野、朱天文、朱天心、廖輝英等人,紛紛投入編劇的工作,新生代導演向台灣文學取經,碰撞出新火花,走向社會寫實題材,開啟了台灣電影與作家之間相互輝映的創作時期。 台灣新電影從《光陰的故事》(1982)開始,《小畢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風櫃來的人》、《油麻菜籽》、《冬冬的假期》、《青梅竹馬》、《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恐怖份子》、《尼羅河女兒》、《悲情城市》等,這股浪潮開啟了另一種電影美學與影像的世界觀,為台灣電影創造歷史定位。尤其在1989年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後,更奠定了台灣新電影創作者的歷史地位。 內容介紹 在那個國泰民安卻思想箝制的年代,一群充滿夢想的人們在這盤根錯節的困境中,面對挑戰與挫敗,期待著那段漫長黑暗後的那道曙光。 1980年的某天,在市立療養院工作的吳念真接到來自「明總」的電話。不久之後,28歲的吳念真進到了中影⋯⋯ 而1979年中斷學業回國一年的小野,因被拖欠稿費找上「債主」中影。不久之後,29歲的小野也進入中影,成為吳念真的同事…… 兩個對台灣、對電影充滿理想的文青,該如何在這個保守僵化的體系下,改變什麼呢?
作者介紹 小莊Sean Chuang小莊 Sean CHUANG本名莊永新,1968年生,台灣台北復興商工美術工藝科畢業。台灣知名廣告導演,三十年廣告作品超過五百部,曾獲多次時報廣告獎與亞太廣告獎肯定,足跡橫跨大陸、新加坡與日本等地,目前仍堅持左手拍片、右手畫漫畫。2021年,《80年代事件簿》榮獲金馬創投會議之中影電影開發基金╱開發中(FPP)電影獎項,擔任導演。漫畫作品:1997年《廣告人手記》創下十八刷紀錄2009年《窗The Window》榮獲新聞局優良劇情畫獎,2011年授權西班牙文版2013年《80年代事件簿1》榮獲金漫獎「年度漫畫大獎」及「青年漫畫獎」2014年《廣告人手記》(增修版)2015年《80年代事件簿2》兩本皆授權法文版2018年《老爸練習曲》入圍金漫獎青年漫畫獎2020年與小說家吳明益跨界合作《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版》創作合輯:2014年《80臺北×90香港:漫漫畫雙城》2015年《羅浮7夢:台灣漫畫家的奇幻之旅》、《島嶼禮物:台灣紐西蘭圖像小說創合集》參展紀錄:2012、2014、2015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2013年香港動漫電玩節「獨立漫畫家聯展」;比利時布魯塞爾漫畫節2015年台北信義公民會館「80年代事件簿—小莊版畫微個展」;比利時漫畫博物館《80年代事件簿》個展;羅浮宮漫畫計畫《打開羅浮宮九號》台北北師美館聯展2017年受邀英國倫敦大學SOAS「窗The Window一個漫畫的基因突變」、「80年代事件簿-台灣的青春期」講座;波蘭克拉科夫亞捷隆大學「80年代事件簿-台灣的青春期」講座;德國慕尼黑漫畫節;柏林Modern Graphics漫畫書店座談;羅馬MANGASIA Rome亞洲漫畫聯展2018年義大利盧卡漫畫節Facebook粉絲專頁:小莊廣告人手記www.facebook.com SeanChuangComic
產品目錄 CONTENTS 推薦序 004天才為何成群而來̶̶――紀念台灣新電影浪潮40週年――小野 自序 010致那些拍電影的人 015 Action! 023 Scene 1 He 043 Scene 2 And him 065 Scene 3 Meet 085 Scene 4 Team 105 Scene 5 Dinosaur 123 Scene 6 In Our Time 153 Scene 7 She 161台灣新電影大事紀1980-1989 後記 166再次唱起那支老情歌!――藍祖蔚
書名 / | 潮浪群雄 1: 那些做電影的人 |
---|---|
作者 / | 小莊 (Sean Chuang) |
簡介 / | 潮浪群雄 1: 那些做電影的人:2022小莊最新創作《潮浪群雄》預計5冊記錄1980年代,台灣新電影浪潮40年致那些拍電影的人明驥、吳念真、小野、楊德昌、柯一正、陶德辰、張毅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6269578030 |
ISBN10 / | 6269578035 |
EAN / | 9786269578030 |
誠品26碼 / | 2682176047003 |
頁數 / | 172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7X23X1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自序】
作者序
致那些拍電影的人
1982年,我還是國中生,因為羅大佑有一首同名歌曲,隱約記得在一堆熱鬧的港片中,有個國片叫《光陰的故事》,那個年代對台灣電影的印象總是亂七八糟的,除了學校禮堂免費放映的《八百壯士》、《英烈千秋》等愛國電影之外,市面上還有一些賭片和所謂的社會寫實片,就是一些袒胸露乳的辣妹跟黑道復仇的故事,上學途中的圍牆上,總能看到胡亂張貼的養眼海報,引起無限遐想,大人提起台灣電影就搖頭,回以鄙視的目光。
老爸只帶我們看洋片,他總說「外國電影拍得比較真實」,就衝著老爸那一句「真實」,我對好電影有了個標準,過去國片裡頭,演員總是一口字正腔圓的國語配音,畫面品質既呆板又粗糙,情節也常跟我們的生活脫節,像在看舞台劇一樣,於是學老爸把洋片視為比較厲害的高檔貨。
後來《小畢的故事》口碑在錄影帶店沸騰,跟老哥品鑑過覺得很感動,拉著看戲總是很投入的媽媽一起看,想看媽媽看到感動之處,痛哭流涕的表情,本來對國片沒信心的媽媽掛著兩行清淚評論說,「還不錯啦,很可憐……」
印象中,那是第一部在台灣電影裡,讓我感到「真實」的電影,因為那樣的人,那樣的故事,那樣的說話方式,彷彿是我們生活周遭可以看見的事。
多年之後,進入拍片產業,有幸與侯孝賢、吳念真、柯一正等導演們,還有剪接大師廖慶松等前輩有過一些工作上的短暫交集與學習,耳濡目染他們對影像的智慧與熱情,聽了不少軼聞趣事,非常羨慕那一輩的創作者,總是義氣相挺,相互支援,我也才趁著好奇,把當年錯過的許多新電影(就是當年朋友說有點悶的那些國片)逐漸補足,有了些輪廓。
不知道是因為變得成熟,或是經過時間的洗鍊,我查覺那些「有點悶」的國片裡頭,確實蘊含著非常厲害的東西,就連現代的電影人,也不見得能有如此深刻的洞見,很難想像已經那麼久的電影,用那麼窮酸克難方式拍出來的作品,直到現在,國際上仍在討論著。
曾經看過紀錄片,閱讀一些史料,得知台灣電影新浪潮發展的脈絡與影響,但更讓我感到好奇的是,那個思想控制的威權時代,當時距離解嚴還有幾年,一群年輕人在黨國機構裡面,為何會造就一波浪潮,那些年輕人在想些什麼?那些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好久之後的某個週末,我如常在樹下躲避陽光,百無聊賴等待孩子上足球課,手中翻著小野老師的著作,赫然發現了契機,原來小野老師分別在不同的著作中,寫下許多關於當年的紀錄,看著小野老師筆下熟悉的人物,我開始想像,如果可以用漫畫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不是為了歌頌那些早已經受到肯定的電影,也不是為了再度吹捧那些早已經成為大師的英雄,只是想知道在那年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導讀 : 【前言】
前言
1970年代末,
那段台灣高喊著經濟起飛與國泰民安的日子,思想的枷鎖卻仍未鬆綁……
彼時,外交陷入困境,未來風雨飄渺,頑固的威權體制因為民主運動的犧牲者,略有震動,
青年聽膩了愛國歌曲,開始唱起了自己的歌,有了自己的想法……
黨國控制下的媒體,因為錄影帶的興起,漸漸失去了掌握……
電影,如同家中最讓人失望的大兒子,
既拚不過港產武俠片的風光,也沒有洋片的品質與內涵,
一昧歌頌愛國情操的政宣大片,了無生氣的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繁華的西門町,電影院與電影公司林立,卻難為本土電影找到一線生機,
那是電影界最渾沌未明的年代,也是蠢蠢欲動的年代。
最佳賣點 : 「這是電影界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有可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