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匿名正義: 抹黑中傷、獵巫肉搜, 你敲下的每個字都是傷人的利器 | 誠品線上

SNS暴力: なぜ人は匿名の刃をふるうのか

作者 毎日新聞取材班
出版社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失控的匿名正義: 抹黑中傷、獵巫肉搜, 你敲下的每個字都是傷人的利器:「木村花條款」通過!混亂的失控正義迎來秩序日本國會最新修法,網路霸凌者將被依法開罰!「每天湧入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木村花條款」通過! 混亂的失控正義迎來秩序 日本國會最新修法,網路霸凌者將被依法開罰! 「每天湧入近百則毫不留情地批評指教……去死、噁心、消失吧!一路走來,我比任何都還要強烈地這麼想。」 ——木村花/因《雙層公寓》「擂臺裝」事件被網友群起出征而走上絕路的職業摔角選手 「我發現要是被打,還會有『流血』這個看得到的實質損傷;但抹黑、中傷所帶來的『心傷』,是第三者看不到的。」——微笑菊池/因被影射為殺人兇手的不實謠言而遭受死亡威脅的日本諧星 「我覺得自己好像被三萬人監控,而且其中還有殺人魔王。」——土屋紫苑/因在推特發表對時事的感想評論而被網友攻擊的日本演員 「對我們這些被害人而言,既看不到敵人的長相,也不知道石頭會從哪裡丟過來。這真的讓人痛苦至極,痛苦到心都被逼得走投無路。」——伊藤詩織/具名控訴遭上位者性侵,卻被網友嘲諷是「用身體換工作」的新聞工作者 「網友會把我沒說過的話塞到我嘴裡,還到處散播;或企圖惡意操作我的形象……」——石川優實/為女性歧視和政治議題發聲,因此飽受網友抨擊和性騷擾的演員兼模特兒 「豬頭、笨蛋、去死……雖然只是一些單純的謾罵,但一天出現好幾百則這種留言時,就會覺得全世界都這樣看我。」——春名風花/為自己支持的議題發聲而被網友惡意中傷的日本演員兼配音員 不只是公眾人物要遭受一句句惡評的無情傷害,就連一般素人也無法逃過被私刑制裁: 2020年3月上旬,日本新冠肺炎疫情升溫時期,在節目上逆風發言的呼吸胸腔內科醫師,因言論被認為「反政府」導致上班的診所不斷接到電話騷擾;一名女性因確診後謊報足跡,她的本名、照片、工作地點、家人職業等都被肉搜出來,甚至有網站放出她公司的電話鼓舞網友打電話去告發…… 原本因匿名特性而充滿言論自由、包容多元聲音的社群媒體,為什麼會成為任何人都能肆意攻擊、難以咎責的灰色地帶?我們秉持的正義到底是誰的正義? 日本《每日新聞》團隊記者對現今網路霸凌亂象進行深入報導,讓讀者瞭解網路霸凌造成的危害與普病性。書中不僅探討當事者面臨霸凌及受到實際傷害時所承受的精神壓力和無助,也分析網路這項匿名工具是如何加深群眾心理,讓許多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在不知不覺之間化身為加害者。另外,本書也提出既有法律體制與環境對網路霸凌認知仍有所不足,條理性地分析應該如何改善。 ◎加害者就像路上隨處可見的普通人 因在現實生活中覺得不被理解,既孤單又缺乏罪惡感,網路成為確認自我、證明自己的場域。自己隨便打出的一句話能引來大量的贊同和回響,讓人感覺被網路上的社群所接納、包容。 ◎扭曲的正義,到頭來變成仇恨成癮 加害者發文攻擊的動機有兩種,一種是「看這話題炒得很熱我也要湊一腳」的「朝聖型」;一種是「我覺得你做錯了需要受點教訓」的「制裁型」。不論出於何種動機,被害人的反應例如出面反擊或封鎖帳號,都會激化加害者行為,引起更激進的攻擊,像成癮一般。 ◎大眾媒體是網路公審火上添油的幫凶 調查發現,有近五成的民眾是從電視知道網路公審事件,而電視新聞報導的角度多半帶有譴責的偏頗性,導致民眾容易對遭受公審的對象有負面印象,並且透過新聞聳動的標題渲染,會吸引更多人參與,讓原本的網路公審事件再次延燒。 ◎社群媒體公司、政府都開始動作 推特訂定了一套「推特規則」,明文禁止用戶謾罵、脅迫或做出歧視行為,只要貼文被檢舉,就會執行刪除貼文或帳號停權等強制措施。各國政府也紛紛研擬應對的法條,像是加強管制仇恨言論的德國,就立法規定社群媒體公司需刪除涉及違法的貼文,否則將面臨天價罰款。 ◎保障言論自由?先具備網路的使用素養吧 以法令限制效果有限,還會引發「言論自由已死」、「言論審查」的疑慮,根源的解方是提升是我們的網路使用素養,把網路上發生的事換成現實世界來思考,不會在現實世界做的事就不應該在網路上發生,並搞清楚批評指教與惡意中傷的界線。 當我們享受社群媒體匿名所帶來的便利性的同時,是否應負起相對應的責任?是否正確地使用這項工具?透過本書,一一審視社群媒體的功與過,並進一步探索未來可能落實的規範,避免悲劇再度重演!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由具公信力的媒體針對飽受矚目的社會議題進行剖析,敘事舉例條理分明,具可信度,例如備受矚目的「木村花」事件、遭受性侵後勇敢出面發聲,反而承受更多網友「二度傷害」的伊藤詩織案例等。 2. 本書不只是聚焦於發布惡意謾罵或威脅訊息的加害者,團隊更採訪諮商心理師、接觸過個案的律師等專業人士,深入剖析被害者無助的心理、一般人如何在無意之間造成特定人士傷害等諸多面向。 3. 本書同時注重新的法律規範與「自由應建立於充分的公民素養之上」,期望透過務實手段改善社會的理想。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專業推薦】 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 王紹蓉/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所所長 王雅涵/諮商心理師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作家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林靜如/律師娘 柯慧貞/臺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創會暨名譽理事長 重點就在括號裡/影評人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許哲涵律師/律師真心話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諮商心理師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依姓氏筆劃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每日新聞採訪團隊每日新聞採訪團隊五味香織(Gomi Kaori)出身於東京都,1998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岐阜分社、東京社會部、生活醫療部等單位服務,自2020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記者。合著作品包括以性別認同障礙為主題的《活在邊緣》,探討產前檢測等議題的《追蹤送子鳥》(以上皆由每日新聞社出版)。在本書中主要負責第二章及第四章。牧野宏美(Makino Hiromi)出身於德島縣,2001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廣島分社、大阪社會部、東京社會部服務,並曾出任廣島副分社長,自2019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記者。過去曾負責廣島核爆報導、經濟案件和訴訟等,於目前所屬部門曾擔綱「求職冰河期世代」等主題連載。在本書中主要負責第二章及第三章。野村房代(Nomura Fusayo)出身於大阪府,2002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岡山分社、生活報導部等單位服務,自2020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記者,主要負責採訪包括時尚在內的食衣住領域,並關注身心障礙及歧視等較難成為鎂光燈焦點的少數族群議題。在本書中主要負責第三章及第六章。宇多川遙香(Utagawa Haruka)出身於神奈川縣,2007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鳥取分社、仙台分社及橫濱分社服務,自2018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記者,負責採訪311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區報導、相模原身心障礙者收容機構殺傷事件等,並持續追蹤報導兒童議題、身心障礙者福利和各類騷擾問題。在本書中主要負責第一章及第六章。塩田彩(Shioda Aya)出身於大阪府,2009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前橋分社、生活報導部位服務,自2019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記者,持續追蹤報導心智障礙或發展障礙者的生活扶助、漢生病問題、性暴力問題等。2020年曾參與國際婦女節企劃「串起每個聲音」。在本書中主要負責第四章及第五章。鵜塚健(Uduka Ken)出身於東京都,1993年進入每日新聞社,曾於大津分社、大阪社會部等單位服務,並曾擔任德黑蘭分社長、京都分社副分社長等職,自2019年春季起調任目前所屬部門擔任副部長(編輯臺)。著有《伊朗的野心——『什葉派大國』崛起》(集英社新書)。在本書中負責第五章的部分內容撰寫與全書整合。張嘉芬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認證中日文專業會議口譯,現為專職日文譯者,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經營管理等領域之口筆譯。譯稿指教:ccfjp@hot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網路公審與愈演愈烈的私刑 女子職業摔角選手之死與網路公審 木村媽媽——響子女士揭發「煽動」真相 綁架木村花的切結書 為什麼不得不重啟社群帳號? 想讓人看到職業摔角裡的機會和選擇 職業摔角界紛表哀悼 抹黑中傷是「掉進湯裡的蒼蠅」 從謠言到網路公審,接著是死亡威脅 警方會因為見「血」而行動,但見「寫」不會 被誤認為是「拿老人機的女人」 收到上百萬次死亡威脅的「箭靶律師」 從虛擬轉為現實的攻擊 風頭會過,恐懼猶存 第二章 加害人的真面目 網路公審平均一天發生三件 我也要直接向她表達憤怒…… 求助內容的兩種類型 直擊中傷「加害人」 失控的正義魔人,在職場上總是笑容可掬 箭靶律師去見加害人 把網路當作歸屬的網友,既孤單又缺乏罪惡感 演員為什麼願意一再地和年僅十多歲的加害人對話? 屬性各不相同 走在街上根本看不出來的「普通人」 被害與加害是一體兩面 助長網路公審的肉搜部隊 動機是娛樂性和些許正義感 第三章 當語言化為利刃時 參與網路公審者僅一% 大眾媒體讓網路公審越演越烈 各大網路服務平臺的貼文走向 網路公審參與者=位居要職的高收入男性!? 加害人的動機可分為「朝聖型」和「制裁型」 「正義中毒者」的大腦裡發生了什麼事? 扭曲的正義,到頭來會變成仇恨成癮 相信公正世界的一群人 認為「染疫都是自作自受」的日本人 群眾心理,到了網路上也一樣 第四章 日益嚴重的受害真相 網路公審的歷史 不知道是哪裡丟來的石頭 讓「二度傷害」在我們這一代劃下句點 自即日起改設為私人帳號 攻擊勇於發言的女性 社群網站是一種新的權力? 中傷是天外飛來的橫禍 從惡意中傷發展成殺害案件 儘管勝訴,但創傷和痛苦仍在 「人家說的也有道理」的錯覺 無法「不看就好」的心理機轉 無從商量的被害人 名為「牽繫」的成癮現象 社群網站是超級風向主宰社會 第五章 遠離「匿名」這把利刃的傷害 進入追查發文者的法律程序,與惡意中傷正面對決 每天湧入大量批評,「好像整個世界都在中傷我」 從刑事和民事來向加害人究責 不可能向普通人請求損害賠償!? 為落實被害人救濟所做的制度修訂 政壇的迅速因應與一絲擔憂 如何保障「表達意見的自由」 如何對抗網路上的仇恨言論? 社群網站營運商的試探 企業能為「打造安心的使用環境」做什麼努力? 深受社群網站上的中傷所苦,因而陸續有民眾尋短的韓國 為消除仇恨言論,對營運商祭出天價罰款 「橫向移植」國外社群網路管理法的危險性 假新聞與法規 「確定要發布嗎?」少女的提問成為發明 第六章 社群網站的功過 一則推特撼動政壇 「前所未有的規模」真相究竟如何? 「#沒抽中托兒所」和「#MeToo」 數位民主元年 從網路空間發展到現實社會的行動 網路空間並不是另一個世界 真正需要的是「人文素養」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正義 開成中學的實驗性課程 讓孩子自己想一想,而非一昧地「不准用」 當事人紛紛向能提供協助的機構求助 為追求自我肯定而成癮 惡意中傷被害人援助條例 職業摔角選手議員的努力 現在是「生長痛」的階段 有愛的社群網站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社群網站抹黑、中傷案件的主要諮詢窗口

商品規格

書名 / 失控的匿名正義: 抹黑中傷、獵巫肉搜, 你敲下的每個字都是傷人的利器
作者 / 毎日新聞取材班
簡介 / 失控的匿名正義: 抹黑中傷、獵巫肉搜, 你敲下的每個字都是傷人的利器:「木村花條款」通過!混亂的失控正義迎來秩序日本國會最新修法,網路霸凌者將被依法開罰!「每天湧入
出版社 /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7164129
ISBN10 / 6267164128
EAN / 9786267164129
誠品26碼 / 2682201551000
頁數 / 30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7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讀《失控的匿名正義》——「炎上」心理學:每個憤怒和嘲諷的文字背後,都有一道傷口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回想一下過去這段時間,那些在社群上發生的炎上事件,你曾經在風頭上做過下面的事情嗎?
1. 在文章下面留言,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同
2. 上網肉搜當事人的資料
3. 轉發文章
4. 在下面「卡位」、「看熱鬧」
如果你曾經做過上面這些事情,那你應該很清楚社群網路可以給你帶來的快感。不過,當這些快感推展到極致,你很可能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

助長「炎上」的人在想什麼?
作者從「木村花雙層公寓」事件開始談起,整本書採訪了不同的「網路公審」(炎上)事件加害者或被害者,收集了各種聲音。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找出這些網路公審者的行為動機,在這裡簡單整理摘要給大家:
1. 覺得好玩、跟風:有些人只是覺得好玩,在下面留一兩個字,其實沒有特別多想。就像你在中學時期,班上起鬨,你也曾經加入其中成為一員一樣,根據作者群的訪談,學者將這類型的人稱之為「朝聖型」,遇到浪頭上的事件,就去看看、瞧瞧。
2. 日常生活的壓力出口:作者談到,公審者有可能是「對現實世界中感受到的壓抑做出反動」。根據「黑羊效應」(Black Sheep Effect)的觀點,那些在網路上攻擊他人的人,可能是不知道要如何處理自己的壓力,然後把壓力丟到一個無辜的受害者(黑羊)上;而根據「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當一臺腳踏車的籃子裡已經有一點垃圾的時候,你就會下意識地把手上的垃圾也丟進去,心想「反正都已經髒了,再多我一個也無所謂」。這兩個效果組合起來,或許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某些網路公審的受害人其實「什麼都沒做」,很可能只是某一個人丟了「垃圾」(惡意留言)在他們的「社群腳踏車籃子」裡面,就會引來大量生活當中充滿壓力的人,往他的籃子裡面丟垃圾。
3. 陰影投射:在榮格心理學裡面,把一個人不願意面對、內在很抗拒的部分稱之為陰影(Shadow)。當你看到一個人,覺得他很討厭,很可能並不是因為他這個人本身超級討厭,而是他身上有某些讓你討厭的特質(例如肥胖、講話比較直接),你抗拒成為這樣的人,或者是你身上也有一點點這樣的特質。你藉由抨擊、追擊這個人,得到心靈的舒緩。
4. 享受成為注意力焦點(蹭流量):如果你注意過LINE Today新聞下面的留言,你就會發現不論是什麼新聞都有人罵;而且在留言的右下方,會有支持和反對這個意見的數量。在茫茫網海當中講話,你的話不一定會被別人看到,但當你遇到了炎上事件、或是在大家關注的新聞、平臺上面討論,大家就會把注意力放在你身上,你可能一夕之間就成為「網紅」。
5. 公平世界假說(Just World Believe):當你看到不公平的事情,很可能會想要矯正這個不公平,做點什麼。可是,在現實世界當中,你「出手」說一些「正義」的話,很可能會惹得一身腥;相形之下,在網路的世界裡面出手,成本就似乎比較小一點。你可以在肉搜過程中獲得快感和正義感,躲在帳號後面。相較於前面的「朝聖型」,學者把這樣的公審者稱為「制裁型」,透過社群互動實踐他們心中「自己以為的正義」。
6. 匿名效應(Anonymity):社群帳號本身有兩個效果,第一個是,讓人比較有可能執行殘忍的事情(因為你看不到帳號後面的「這個人」);第二個是,當受害者想要討回公道、看看是誰在「攻擊」他的時候,他會發現無從下手——因為他不一定能夠查到帳號後面的人,進而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爛、覺得很氣餒等等。事實上,作者發現參與網路公審的人很少(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卻占很大的影響力。因此,如果你是受害者,可以跟自己說「討厭你的人並沒有那麼多」;而如果你曾經當過加害者,也要謹記:「每個帳號背後都有一個真實的人」!

從這六大因素可以看出,公審者在整個過程當中勢必獲得了一些「社群流量」的好處,但也因為這個好處,類似的事情才會層出不窮。

意識到自己的仇恨成癮
當社群裡面出現一隻「過街老鼠」的時候(儘管牠可能實際上不是老鼠,而是一隻貓),你可能會跟大家一起追著這隻老鼠打,透過這種方式來滿足兩個需求:
● 歸屬感:你是跟大家在一起的,跟風向在一起的。
● 舒暢感:實現「壞人應該被制裁」、「糟糕的人應該被罵」的價值觀、有種大快人心的感覺。

所有的渴求都來自於匱乏。所以如果你曾經參與過網路公審,你可以問問那個時刻的你,心裡發生了什麼?是不是現實生活當中有一些無法排解的壓力,讓你把壓力投射到這隻「老鼠」上?

「惡意中傷的人,其實也在求助。會說『去死」的人,我覺得某種程度上也對自己懷著一種『去死」的心情,所以才會把那些負面情緒都發洩在別人身上。』木村花的母親木村響子在書中談到(第XXX頁),她曾經為了女兒的離開而感到憤怒,但在收到一些加害者的來信致歉和告白之後,這個憤怒慢慢轉化成悲傷。其實響子說的就是我前面談到的「陰影投射」——所有的攻擊背後都蘊含著一個傷口,受害者只是很無辜的承受了加害者身上同樣背負的傷口而已。
這並不是要幫那些公審者說話,而是想要邀請大家一起看見,這個世界其實有很多個面向,仇恨是一個面向,溫柔也是一個面向,如果只看到公審者糟糕的那一面,然後「出征」公審者,那麼自己不就成為下一個公審者?

「與怪物戰鬥的人,要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尼采說。避免讓自己「也變成怪物」的方法有很多,這裡提兩點:
● 有意識選擇自己的追蹤對象:不要只追蹤和自己想法一致的人,也可以追蹤和自己意見相左的人,這樣子就可以獲得多元的觀點,避免「團體迷思」(Group Thinking)。
● 將焦點放在正面、積極的事物上:人類是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的動物,當你關注的仇恨愈多,你被挑起的憤怒也會愈多,長久下來,你可能會變成書裡面談到的「仇恨成癮」,在人肉搜索、網路論戰當中,找尋自己的成就感;相形之下,如果你花多一點時間關注在正面、美好的事情上,也比較能夠得到平靜的情緒。

每天我們都要經歷各種大大小小的壓力,成長的歷程一定也是千瘡百孔,沒有人身上完全沒有傷口。但意識到自己的傷口和壓力、避免讓網路上無辜的當事人成為出口,是社群時代一種長久而持續的訓練,也是每一個人的社會責任。社群就像是一把雙面刃,連接我們,也可能撕裂我們。在發送訊息之前,多想二分鐘,或許這二分鐘,可以拯救一個人的生命。

試閱文字

導讀 : 那是個新綠耀眼的時節。二〇二〇年五月二十三日凌晨,一名女子在東京的自家住處內,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是職業摔角選手——木村花,得年二十二歲。
當時新冠病毒的疫情已漸趨緩,日本政府發布的「緊急事態宣言」在多個行政區都已解除,大東京地區預估也將在兩天後解禁,民眾紛紛看好疫後展望。
不過,對木村花而言,舉目所及或許盡是一片漆黑。她在個人推特(twitter)帳號上,留下了這樣的訊息(現已刪除):

每天湧入近百則毫不留情的批評指教。
我覺得很受傷,因為我無法跳出來否認。
去死、噁心、消失吧!一路走來,我比任何人都還要強烈地這麼想。
媽媽,謝謝妳生下我。
這不被愛的一生,
感謝在我身旁支持我的每個人,
我愛你們。
很抱歉我這麼脆弱。

木村花原本是一位備受期待的新秀,肩負著女子職業摔角界未來的希望,更廣受男、女摔角迷的喜愛。在她過世的四個半月前,也就是一月四日那天,她登上了夢寐以求的東京巨蛋,和其他選手搭檔出賽。儘管比賽吞敗,但她在賽後記者會上仍表示:「這段時間簡直像是在作夢一樣」。一頭粉紅的髮色,一身搶眼的擂台裝,木村花英勇地面對她的對手,還會不時露出從容的笑臉。她在擂台上的影片或照片,散發出一種開朗、堅強的女性形象。
然而,在推特等社群網站上,抹黑、中傷木村花的戲碼一再上演,和她在現實生活中的光鮮呈現鮮明的對比。而引爆這些攻訐的導火線,其實是木村花在富士電視臺(FUJI TELEVISION)熱門節目《雙層公寓》(Terrace House)上的舉止表現。社群網站上那些攻擊性的留言一再地糾纏,讓木村花直到臨死前都為此飽受折磨。
推特、臉書(Facebook,簡稱FB)或Instagram(簡稱IG)等「社群型會員服務」,就是所謂的SNS(社群網路服務,social network service),自二〇〇〇年代後期起在日本迅速蔓延。如今,它能為我們提供新聞、蒐集資料,以及分享朋友之間的近況與話題等,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是你我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社群網站跳脫原本「建立社群網絡」的功能,透過惡意留言來撕裂人群的運用方式日益猖獗。社群網站上的抹黑中傷、霸凌、歧視……等,屢屢造成問題,卻遲遲不見治本的因應之道,呈現近乎放牛吃草的狀態。

我們《每日新聞》整合數位採訪中心,是以「迅速地對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做出反應,寫成報導供讀者在網路上瀏覽」為目的所籌組的部門。平時就常運用社群網站來作為蒐集資訊、發布消息的管道,也切身地感受到它的方便與價值。而這樣的社群網站,為什麼會被用來當作使人不幸的凶器?究竟有哪些人受害?而加害者又是誰?
為了解答這些疑惑,我們自二〇二〇年五月底起,便展開多次訪談,並於網站及報紙上連載。考量到「社群網站有時會因為使用者匿名而帶有暴力色彩」的這個特質,我們將報導定名為「匿名的利刃——社群網站暴力考察」。在採訪過程中,我們逐漸發現:你我都有可能成為社群暴力的受害者,而網路霸凌的加害人並不特別,和你我沒什麼兩樣。
本書以連載為基礎,加入大量採訪內容,整理成六章。在第一章當中,我們要回顧包括木村花在內的社群暴力個案,剖析社群暴力受害的樣態;接著在第二、第三章當中,我們將深入挖掘加害人的樣貌、發動暴力行為的動機、心態,以及引發社群暴力背後的社會結構;而在第四章,要帶各位瞭解社群暴力的多樣性與嚴重性;第五章則要思考從受害中復原的方法與應有的規範;最後在第六章當中,我們要檢驗社群網站的功與過,並探討它的未來發展。文中所提及之年齡,皆以二〇二〇年八月底時的年齡為準。
接下來,期盼能與各位一起來揭開「社群網站」這個「社會黑暗面」的真相。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網路公審與愈演愈烈的私刑
女子職業摔角選手之死與網路公審

木村花因為在熱門節目《雙層公寓》當中的舉止表現,讓她在臨死之前,都還承受著社群網站上那些死纏爛打的圍剿。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整起事件的經過。《雙層公寓》是自二〇一二年開播的節目,製作單位透過公開甄選等程序,找來一群男女參加者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拍攝他們的同居生活,並在節目中播出。因為節目的製作呈現,讓觀眾感覺一切宛如參與者之間的實際互動,故稱之為「實境節目」。青年男女在裝潢別緻的分租公寓裡,過著時尚有型的生活,再加入年輕人才有的夢想與戀愛元素。每一季都會更換不同的參加者,還運用了許多創意巧思,以免觀眾看膩。節目暱稱「teraha」傳遍日本社會,甚至後來還出版了相關書籍,也翻拍成電影。
木村花是在二〇一九年秋季時住進了雙層公寓。
「新一季的雙層公寓在東京!二〇二〇年,六位男女成員,在受到全球熱切關注的TOKYO,展開一段沒有劇本的全新青春時光。〉
截至二〇二〇年八月,在富士電視臺的官方網站上,還留有這篇對該季節目內容的介紹。節目中的某個場景,成了引爆網友群起抹黑、中傷木村花的導火線——那就是二〇二〇年三月底,於線上影音平臺「網飛」(Netflix)上架的第三十八集當中,所發生的「擂臺裝事件」。
某位參與本季節目的男性成員,不慎將木村花在比賽時穿的擂臺裝丟進了共用的洗衣、烘衣機。木村花口中「和我這條命差不多重要」的服裝因而縮水,變成無法穿著的狀態。接著,節目便進入了最具爭議的一幕。
鏡頭來到飯廳,雙層公寓的室友們表情凝重地圍坐在桌邊。男室友說了聲「抱歉」向木村花賠罪,但她隨即連珠炮似地回話,脫口說出:「既然大家要住在一起,那就多為別人著想一點好嗎!」等等,還出手拍掉男室友的帽子,說:「戴那什麼自以為是的帽子!」
這個場景一上架播出,旋即引爆社群網站上的「隆隆砲火」。木村花的推特帳號湧入網友的中傷回覆。為了讓各位瞭解當時的實際情況,謹以留言原貌呈現(以下皆同)如下:

「快給我從teraha消失~」
  「有夠噁心!真脆弱。」
  「妳是個人嗎?真是隻大猩猩欸妳ww」

  事件爆發後,木村花曾企圖輕生。然而,製作單位並未因此取消影片上架。接著,網路上竟又爆發了更嚴重的公審事件。就在第三十八集上架後約一個半月,也就是五月十四日當天,製作單位又以「『擂臺裝事件』後續」為題,在YouTube上傳了節目的未播出片段。
影片中有一幕是除了木村之外的兩位女室友,在雙層公寓的某間房間裡討論著擂臺裝事件。後來,影片中還出現了這樣的場景:當女室友問到「妳覺得都是他(不慎誤洗擂臺裝的男室友)的錯嗎?」時,木村花說:「嗯,我覺得是他的錯。如果硬要說我有什麼的話,只能說我把衣服擺著沒趕快拿出來晾是有點糟糕。」室友們提醒她:「是妳亂丟重要的東西,妳自己也有責任。」木村花聽完便哭了起來,並離開了房間。「嗚嗚嗚……」影片裡還傳來她的啜泣聲。
四天後,也就是五月十八日,無線電視臺也播出了節目的第三十八集,知道「擂臺裝事件」的觀眾愈來愈多。

「拜託妳快從節目畢業好不好?」
「妳早點消失,大家就可以過得幸福快樂了啊!快滾吧妳!」
  「顏值低,個性差,這種人還有資格活下去嗎?」

木村花的推特和IG上充斥著諸如此類的冷血言論。接著,她貼出了本書一開始所介紹的那段文字,在二十二歲的青春年華,結束了她的一生。
驚人的是,網友的抹黑、中傷,在木村花死後仍持續延燒。

「真感謝妳自行了斷,我又有精神了(^_^)」
  「話說回來,這傢伙怎麼看都是自作自受吧?」
「『以死搏取同情』這一招,未免也太好用了吧?社會大眾對她太好了」

幾天後,不論是在木村生前或死後留下的中傷留言,多數都連同帳號一併刪除了。想必是網友發現茲事體大,擔心被追究法律責任的緣故吧。

木村媽媽——響子女士揭發「煽動」真相

我們的記者持續與木村花的媽媽——木村響子(四十三歲)聯繫,表示「很想聽聽您怎麼說」,並再三邀訪。就在木村花死後一個多月,記者收到了木村響子寄來的一封電子郵件,表示同意受訪。
「我只希望能讓大家知道小花選擇走上絕路的幕後真相。只要對這件事有幫助,任何採訪我都願意配合。」
二〇二〇年七月四日下午,雙方約在東京市區某處見面。在初相識的記者面前,木村響子說出了在引發網友圍剿的那一幕播出之前,富士電視臺操作了什麼樣的「煽動」。
三月底,在「擂臺服事件」上架播出,並於社群網站引發網路公審後,木村響子得知木村花曾企圖輕生,隨即與她聯絡。當時木村花一再表示「因為我引起網友砲轟,覺得很抱歉,所以才割了一下(手腕)而已,沒問題的」、「別擔心」。
「網友砲轟很快就會平息了。只不過是一群不負責任的人,躲在安全的地方亂丟石頭而已。妳千萬不要迷失自己,別忘了那些在妳心目中很重要的人,別忘了妳珍惜他們的那份心。」
木村響子在電子郵件裡寫下這些話來鼓勵女兒,而木村花也把這一番話截圖下來珍藏。
木村花是在五月十五日,也就是她死前一週,向木村響子訴說了雙層公寓中「擂臺服事件」橋段的幕後安排。那天木村花去為她最愛的奶奶慶生,回程木村響子開車送她回住處時,她在車上這麼說道:
「製作單位的人煽動我,要我給對方一記耳光。我(是個職業摔角選手)不能出手打他,所以才拍掉他的帽子。」
木村響子說,當時女兒的眼裡滿是淚水。
「我吃飯的傢伙被弄壞了,製作單位的人要我在鏡頭前發脾氣。」
「他們要我『賞他個巴掌嘛』,但我實在是不行。」
木村花在傳給朋友的LINE當中,也留下了這樣的訊息。此外,對節目裡的其他成員,她也留下了拚命澄清的文字。
「是製作單位的人開拍前煽動我。」、「那不是真的啦!」、「所以我才覺得很抱歉」、「對不起。」
到了五月十九日,木村響子準備了女兒喜歡的牛排便當、中菜便當和磅蛋糕,專程送去給她。而這一天,後來卻成了兩人最後的訣別。木村響子回憶當天的情景,說:
「我們約在她家附近碰面,小花很晚才到,我還嫌她『動作真慢』。如今回想起來,其實她那天就已經很沒精神了。」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木村花條款」通過!
混亂的失控正義迎來秩序
日本國會最新修法,網路霸凌者將被依法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