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太敏感, 而是你太過份了: 設立界線、擴展心靈韌性, 活出自己的樣子 | 誠品線上

내가 예민한게 아니라 네가 너무한 거야

作者 유은정
出版社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不是我太敏感, 而是你太過份了: 設立界線、擴展心靈韌性, 活出自己的樣子:韓國30萬冊暢銷精神科醫師劉恩庭全新力作,YES24網路書店讀者評價10顆星!「我不過是講得直率了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韓國30萬冊暢銷精神科醫師劉恩庭全新力作,YES24網路書店讀者評價10顆星!「我不過是講得直率了一點,你也太敏感了吧?」當他人侵門踏戶化身情感剝削者,予取予求地進行友情、親情勒索,想維護自己的感受卻被大肆指責──我們難道只能咬緊牙關、微笑以對嗎?▎問問自己,是「想要和對方好好相處」,還是「想要討好對方」?▎在人際關係裡是否感覺到「自我疏離」,處於孤獨、被剝奪、不安等情緒?▎總是透過他人確認自身存在感,摘不下外在假面,步入「微笑憂鬱」處境?◎被無禮冒犯,沒必要微笑道謝──面對情感剝削者,你應該勇敢設立界線!我們都遇過這樣的情感剝削者,他們隱約顯露出敵意、破壞他人心情、侵犯他人領域,明明是自己無禮,卻在被劃分界線時大發脾氣,瞬間對調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角色,將你視為一個太過敏感、愛鑽牛角尖的人。其實,情感剝削者的目標只有一個:犧牲對方來降低自身的劣等感,並藉此確認自己處於優勢地位──面對這樣的惡劣關係,我們必須有決心恢復自己被侵略的情緒領地、冷靜區分敵友,絕不再吞忍!◎鍛鍊心靈肌肉,締結健康的人際關係,活出真實的自己!面對像是情緒吸血鬼、用「我是為你好」當開頭教訓後輩或子女等情感剝削者,將自己的無禮,轉化成是對方太過敏感;將自己的缺乏體貼,反咬成是對方過於小心眼。我們不斷努力卻未獲肯定,只感到深沉的倦怠與憂鬱不斷襲來;或是心中埋藏著懸而未決的受傷情感,無法坦然面對人際關係⋯⋯韓國30萬冊暢銷精神科醫師劉恩亭告訴你:「沒有被解決的情感是不會自動消逝的,必須勇敢守護自身的心理界限!」劉恩亭醫師善於多面向探索心理治療方法,在本書中,提供豐富的心理學知識與表格,幫助你檢核情感表現方式、認清敏感狀況,成為有能力關照彼此的帥氣大人!★ 給需要戰友、信心&勇氣的你的心靈處方・懂得「體認」,意即認清當下的失敗並非全盤皆輸。・不要將自己貼上「不良品」標籤,甩去偏見與刻板印象,活出自己的人生。・在看不清未來時,能做的就是走好當下的路。★完整治癒情緒創傷,成為自己的救援者!・運用「個性認知」列表,從96個特點中圈選適合語詞,認識真實自我,不須透過他人確認自身的價值與存在感。・整理自己的「情緒清單」,將埋藏的情感獨立出來,加以客觀省視。・進行「內在小孩」挑戰,對自己內心存在的孩子給予擁抱,達成自我認知統合。【本書特色】1.透過多樣的案例情境結合豐富心理學知識,讓讀者設立界線&認識自己,在人際關係獲得雙贏!2.內容實用易讀,在流暢的行文中學習有趣的心理學,無負擔地獲得療癒與解方!"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共感推薦】 SKimmy 你的網路閨蜜/YouTuber & 作家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黃乙白/High媽心理師 盧美妏/人生設計實驗室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依首字筆畫排序) 「面對那個讓你不舒服、對你不合理的人,你敢表達嗎?在華人文化底下,我們從小被教育待人要謙和有禮,不要亂發脾氣,好像有『情緒』,就代表著不成熟、不專業。但長期隱忍的結果,只是讓自己的需求被忽視,你也越來越不重要。建立界線不是為了與人拉開距離,而是建立真正的關係,活出自己的樣子!」──盧美妏/人生設計實驗室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清楚意識、覺察你我的心理界線,必然對人際關係有所助益。壞消息是,並不是每個人的心理界線都是清晰的。但好消息是,本書提供了許多工具與案例,可以協助讀者慢慢看見,並練習拿捏人我之間相處的界線。」──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讀者熱情推薦】 「一看到書名就忍不住下手購買。不管是職場生活,還是朋友或家人之間的相處,我們在所有人際關係中,都經常會湧現『我是不是太敏感了?』、『我會不會反應過度了呢?』之類的想法。而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足以讓人獲得療癒。在人際關係中遇到問題時,我們老是會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因此,書裡那些強調『這不是你的錯』的字句,格外讓人感到共鳴和安慰。」──讀者dialog 「長大成人後,才真正體會到人際關係所帶來的壓力。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懂得與他人共處,為了聰明地保護自己,學習一點心理學是不可或缺的。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其實有很多意外地會對他人造成傷害,也許當下就那樣草草帶過了,但回頭想起時,內心卻還是會感到受傷。在讀這本書的過程裡,我一邊想起那些言語,一邊對書中提及的內容深感共鳴。」──讀者gkxmwndls 「這本書幫助我們培養了心靈韌性,以克服在社會生活或家庭裡受到的各種創傷。一個人苦苦思索也找不到答案時,我們通常會向他人諮詢煩惱,但往往還是找不到解方。源自人際關係的創傷,最佳的解決之道就是『鍛鍊心靈肌肉』,而這本書便透過了各式各樣的例子,引導我們擴展心靈的韌性。」──讀者yy7kid 「在讀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感悟是:如果我不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情感,那麼誰也無法正確理解我的感情;自卑感或相對剝奪感等,也許是我沒能守護好自己才導致的。當然,不是只要讀完這本書,內心就會立刻變得強韌,且足以保護好自己。但我認爲,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起始──至少我可以下定決心,不讓自己再度受傷。」──讀者kimjinhee1872 「我只是適時地維護自己的權利,但對方卻指責我太過敏感,這種情況真的會讓人心情跌落谷底,同時也會開始懷疑起自己。在讀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個想法是:內容直白坦率,根本就是為了『我』寫的書啊!作者提及的案例,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經歷的事件,還針對各種情境提供了建議,讓人有種內心被『咻咻咻』看穿的感覺。」──讀者kjh820420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劉恩庭(유은정)精神科醫師。梨花女子大學醫學院博士班畢業,隨後於美國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取得碩士學位。目前擔任大韓肥胖治療學會學術理事、大韓基督精神科醫師會管理委員。強調「現在」與「此處」,特別著眼於從雜念中自由解放的正念,藉此多方面地探索心理治療之方。著有《為什麼?對別人這麼好,內心卻總是受傷》、《我與巧克力分手中》(나는초콜릿과이별중이다,暫譯)、《女人之所以受傷》(그래서여자는아프다,暫譯)、《讓體態改變的49天飲食日記》(내몸이변하는 49일식사일기,暫譯)、《不受傷害地愛到最後》(상처받지않고끝까지사랑하기,暫譯)。張召儀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偶然跌進一張由韓文織成的網。後赴首爾進修,鍛鍊體力也激盪腦力,於韓國成均館大學成均語學院結業。曾於出版社擔任編輯,享受融解文字的樂趣;現為韓文譯者,細細敲打一格格寂靜。jaynechang1110@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我說這些都是為你好,聽了別不高興」 feat. 希望你能閉上那張嘴 chapter 1 是我太敏感?不是你太過份了嗎? feat. 為需要戰友的你準備的心靈處方 連你也幸福的話我會很難熬,所以希望你過得不幸 以「為了你」開頭的話,為什麼最後變成「為了我」 想維持良好關係,還是打算討好對方? 忠於自我,不再自我欺騙 「我」是自我的起始,Inner Child Challenge chapter 2 我只是厭倦了存在 feat. 為需要藉口的你準備的心靈處方 身體裡沒有自我,我究竟是誰? 「反正做了也不會成功」,總之不會順利的 別將自己貼上「瑕疵品」標籤 自尊心,那該死的自尊心 「自尊穩定性」,特別的自我盤點時間 沒有被解決的情感不會自動消逝 chapter 3 想拿別人的人生當賭注,就要把自己的人生也押進去 feat. 為需要成長的你準備的心靈處方 被孤立的王,也不過就是個平凡人 「自我肯定感」登場,終結「追求認同的欲望」 肚子餓還可以忍耐,肚子痛卻難以忍受 如果小狗不在天堂,那麼我也沒有前往的動力 刨除在我體內生根的權力意志 chapter 4 到底要怎樣才能「加油」? feat. 為需要勇氣的你準備的心靈處方 我,沒有加油的勇氣 為不上不下的人準備的藉口 比起成為不受歧視的人,但願你能成為不帶歧視的人 資歷查核存在的理由 別成為一位精神貧窮之人 對他人而言沒什麼大不了的事,為什麼對我來說這麼難? 脫離既定路線,再次啟程探索 chapter 5 不好意思,請不要越過那條線! feat. 為需要信心的你準備的心靈處方 「嫌惡」絕對不會成為我們的救贖 香蕉怎麼會煽動性犯罪? 減肥真的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 先消費、後勞動:我已經結帳了,所以要開始工作 美乃滋罐的心理學

商品規格

書名 / 不是我太敏感, 而是你太過份了: 設立界線、擴展心靈韌性, 活出自己的樣子
作者 / 유은정
簡介 / 不是我太敏感, 而是你太過份了: 設立界線、擴展心靈韌性, 活出自己的樣子:韓國30萬冊暢銷精神科醫師劉恩庭全新力作,YES24網路書店讀者評價10顆星!「我不過是講得直率了
出版社 /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0795837
ISBN10 / 9860795835
EAN / 9789860795837
誠品26碼 / 2682095380007
頁數 / 24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7X1.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我說這些都是為你好,聽了別不高興」
feat. 希望你能閉上那張嘴

在《為什麼?對別人這麼好,內心卻總是受傷》一書出版後,很多人對我提出疑問:「如果不想受到傷害,到底應該怎麼辦?」他們表示,即使對方侵犯自己的領域,或是肆無忌憚地發動攻擊,自己也因為沒有適當的應對方法,以致於每次都在同一處跌倒。
說到底,都是「界線」(boundary)的問題,也就是無法守住自己和他人之間存在的心理界線,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
來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試著想像一下:今天從早上開始就覺得特別餓,一直在等待午餐時間到來。然而,當自己拿著湯匙準備舀起熱呼呼的湯時,對面的人突然把筷子伸進我的飯菜裡。當下不僅胃口盡失,也湧起一股不悅的情緒。
「啊,你這樣真的讓我有點不高興……」你正試圖表達不滿,但對方卻辯解:「知道了啦!我不吃不就好了嗎?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你為什麼這麼敏感啊?」這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不只侵犯到個人領域,還打壓對方的情緒,更不打算理解背後的原因,和這樣的人面對面坐在一起,不是件愉快的事。
試著觀察一下,平時像一口深井般不輕易表露情緒的你,突然板起臉提出不同意見時,對方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他們只會將你那嚴肅認真的態度,當成一次性口罩般隨意丟棄。他們無視你的感受,把你看作是開不起玩笑的人;或者認為你不懂得區分何謂好意,是個讓人感到鬱悶的人;抑或是自己明明把你當成疼愛的後輩才會那麼說,將你視為一個鑽牛角尖、把話往心裡去的人。
他們將自己的無禮,轉化成是對方太過敏感,發揮了卓越的技巧,把自己的缺乏體貼,反咬成是對方過於小心眼。因此,即便是自身犯下失誤,也像是錯不在己般地把責任歸咎給對方,在一瞬間就逆轉了情勢。為此,你憤怒的情緒漸趨清晰,但「自我」的存在卻相對變得更加模糊,這不僅是最糟的情況,也是加害者和被害者角色遭到對調,令人深感氣結的時刻。
在醫院開設的初期,我也曾細想過:「來醫院的為什麼不是需要治療的加害者,而是讓人感到惋惜的被害人呢?」並為此覺得相當鬱悶。然而,現在的我明白了:那些悄悄將他人的精神、時間、努力和誠心偷走的吸血鬼們,並沒有什麼好感到煩躁的,因為他們指使別人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只要有想搶奪的事物,就會不擇手段、用盡一切辦法將之占為己有。他們直到最後都不會忘記:自己手中握有人際關係的主導權。
「我只是比較直率而已,那些話都是為了你著想才說的,不要太敏感地往心裡去。」

◆等價交換的人際法則

仔細觀察看看他們說的話吧!雖然美其名是「為了你著想」,但深入剖析後會發現: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其實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為了自己」才說出那些話。為了自己而讓步,體貼的其實是自己;或是為了自己而要你按兵不動……因為話語裡藏有這些意圖,才導致我們如此敏感地做出反應。
至今為止,我看過很多人自己沒有籌碼,卻以他人的人生當作擔保,進而打算孤注一擲。這些人在他人的挫折中獲取安慰,透過他人的不幸來感受幸福;用一時的好運來鞭笞他人的努力、挫敗他人的意志,且將其推入倦怠的泥淖,再踩著那樣的絕望往上爬。他們對辛苦減肥成功的人嘲諷:「急著減肥的話,百分之百會再復胖。」對子女順利考上大學的父母,他們挖苦道:「不是名門大學又怎樣,反正有大學畢業證書就好啦。」對買了一輛新車而興奮不已的人,他們則潑冷水:「唉呀,應該多加一點預算,買台進口車啊。」
情感剝削者就像賭徒一般。如同嗜賭之人玩花牌時對「摸牌的滋味」上癮,情感剝削者很難捨棄掐住他人咽喉的快感。但是,想拿別人的人生當賭注的話,就要把自己的人生也一起押進去,這才是所謂等價交換的人際法則。
世上最容易的就是閃躲和旁觀、沉默和逃避。愈是無法分辨謙遜和怯懦的人,在遇到不舒服的情況時,就愈是會無條件地選擇迴避,這是心靈匱乏所招致的不幸。物質上的窘迫會讓人養成清貧的習慣,但精神上的匱乏會使人意志潦倒。如果想安全地守護自身的情緒領地,首先應該要拋棄一貫保持沉默與迴避的態度。此外,由於自己也隨時可能成為侵犯他人情緒領地的加害者,所以必須各自努力,力求不去侵擾他人的心理界線。
能夠獨善其身,亦懂得與他人和諧共處──讓我們一起成為這樣睿智的個人主義者吧!唯有如此,人際關係才能不再陷入空虛和迷惘。

為正奮力度過人生酷寒期的你我祈禱

劉恩庭

試閱文字

內文 : ◎連你也幸福的話我會很難熬,所以希望你過得不幸

觀察前來接受諮商者,會發現他們有幾個自我攻擊的修飾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敏感」這樣的表現。「敏感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與生俱來,在性格上「敏感的人」(sensitive person);第二種是由於周邊環境、狀況或是面臨的問題,因此不得不變得尖銳的「處於敏感狀態者」(sensitive condition)。
本書所提到的「敏感」,指的不是與生俱來的個性,而是打算談一談上述的第二種情況,亦即突然接到對方不經意扔過來的球:「你為什麼因為一點小事那麼敏感」,卻還要高喊著「沒錯」的時候。因為這是情緒暴力的加害者與內心受創的被害人,兩者角色遭到互換的戲劇性瞬間。

◆行動來自習慣,話語反映人性;面由心生,觀相知人

在久違的大學同學會上,二十多歲的女孩宣荷經歷了相當荒唐的場面。當時她正和朋友們聊天,在家鄉和她就讀同一所國中、高中的好朋友,卻突然將宣荷的居住環境拿來當作話題。
「宣荷從鄉下上來後,住在考試院生活耶!不覺得很厲害嗎?我覺得超恐怖,我絕對沒辦法住在考、試、院。」
在那一瞬間,宣荷感受到莫大的羞愧感。住在考試院並不是問題,而是自己的情況在未經同意下就被洩露出去,因此無可厚非地升起那樣的情緒。高喊著沒辦法住在考試院的朋友,目前寄居在首爾的阿姨家。
相識十五年的那位朋友,在宣荷率先進到理想的公司任職時,就開始對她進行情緒方面的攻擊;甚至在她談戀愛之後,不分青紅皂白的進犯又變得更加嚴重。
朋友會看著文具迷宣荷蒐集來的原子筆,勸說道:「蒐集那些原子筆是要用在哪裡啊?換個成熟一點的興趣如何?」看到宣荷打算和男友一起欣賞而預購音樂劇票,她會感嘆地說:「怎麼現在才要去看啊?」當得知宣荷正在上語學院時,又會說「那間補習班不怎麼樣」,然後告訴她自己所掌握到的高級情報。

現在,就讓我們反過來分析看看,這位「極度」為宣荷著想的朋友所說的話:她用「成熟一點的興趣」來貶低宣荷蒐集文具的嗜好;對期待觀賞音樂劇而興奮不已的宣荷,她以失落感來顛覆那純粹的幸福;不僅如此,連宣荷努力打聽後報名的語學院,她也用「那間補習班不怎麼樣」,讓宣荷對自己的選擇產生懷疑。藉由「那點東西」、「我覺得不怎麼樣」、「不過才……」、「唉唷」等幾句嘆息的話,毀壞宣荷的情緒領地,這就是經常被提到的「友情勒索」。
「邏輯性的對策」、「合理的懷疑」、「真正的安慰」,那些人在耳邊嘀嘀咕咕的所謂「知心話」,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
「如果連你也變得幸福的話,我不就太難熬了嘛!所以不管他人怎樣,至少你不可以比我幸福。若你能一直這麼不幸就好了。」
一個人的行動源自於習慣,話語則反映了人性,正所謂面由心生,觀相可以知人。

◆另一種狗與狼的時間──友敵

最近在診療室遇見的來談者,有很多人都吐露了關於「友敵」(frenemy)的煩惱。所謂的「友敵」,是由朋友(friend)與敵人(enemy)兩個詞組合而成,使用在不知道身邊的人是為自己祈求好運的真正朋友,或只是假借「朋友」名義卻胡亂眼紅、嫉妒的人。我個人想要這樣定義:友敵不是為了證明朋友確實存在,而是想要否定朋友存在之人。
友敵大部分是情感的剝削者,也是情感的掠食者,以一句話概括可以稱之為「情感吸血鬼」。他們就像宣荷的朋友一樣,隱約地顯露出敵意,破壞他人的心情,然後當對方為了自我防禦和自我保護,表現出「你越線了」的時候,就生氣地嚷著「你是不是有點奇怪」、「會不會太敏感了啊」。明明先侵犯他人的領域,卻在對方要求遵守禮儀時大發脾氣,連在表達歉意時也過於理直氣壯,反倒讓接受道歉的人覺得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事。

情感吸血鬼的目標只有一個:犧牲對方來降低自身的劣等感,並藉此確認自己處於優勢地位。因此,他們不斷地去動搖對方,試圖增加其不安與恐懼。

他們躺在灰塵滿布的房間地板上,透過嫉妒、憤怒、同情、憐憫等,想盡辦法讓對方和自己一樣跌入谷底;他們牢牢抓住努力邁出步伐之人的腳踝,嘲諷道:「談戀愛之後整個人都變了呀」、「房價漲了就耀武揚威啦」、「出生在好人家,生活過得真是愜意呢」,用帶著挑釁的話語和行動,不斷刺激對方使其變得敏感。若對方覺得生氣,他們就會解釋「自己說的話沒有惡意」,打算一笑置之。
自己的本陣受到襲擊,沒有一位選手還可以處之泰然地繼續進行比賽。在防禦時變得極度敏感是很正常的事,若對方不喜歡我變得敏感,那麼一開始就不應該越線。

關鍵就在這裡:沒有惡意的話語和行動!我很想問問這些人:到底想要從事什麼?有什麼樣的生活目標?是否曾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力奔跑過?有沒有真心對待過他人,並且對自己的分內之事全力以赴?因為自己無法順心如意,就想讓拚命掙扎的人嘗到失落感,將他人推入倦怠的深淵,這種悲觀的理論究竟是從哪裡學來的呢?即使做不到去鼓勵、稱讚用心生活的人,也不應該將之貶低為「只是單純地運氣好」。
此外,更重要的是,像宣荷這樣的被剝削者,必須懂得讓情感吸血鬼停止突然地跳進圍牆裡來,在自己的前院享受野餐。他們二十四小時佔據了你的時間或情感,以便在自己需要時可以任意開門進入。若對於這種毫無預兆的突襲感到倦怠,忍不住對他們說:「不好意思,今天可不可以請你先回去?」他們就會回嘴道:「你平常都不會這樣,今天特別敏感耶!」、「真是沒有幽默感」、「感性的傢伙」、「認真鬼」等等。因為是朋友、因為是家人,是出於信任才找上門的,怎麼可以如此傷人呢?他們一邊這麼說,一邊將自己無禮和冒犯的責任,反過來推到你身上。
每次宣荷只要與那位朋友見面,就總是會變得敏感,心情也跟著低落,我對著不清楚原因為何的她這麼說:
「宣荷,你並不是無緣無故變得敏感,那位朋友不經大腦的話語和行動總是刺激到你,讓你的感覺變得尖銳。並不是宣荷你過於敏感,而是那位朋友太過份了。」

◆現在,你需要具備三種覺悟

如果厭倦了「單方面付出,卻總是受傷」的情況,從現在開始,就要懂得培養守護自己情緒領地的力量。「會不會顯得過於敏感?」、「我會不會看起來太刻薄?」、「是不是有可能被冷落?」無論如何,都沒有必要因為這些擔心而疏於保護自己,或者對守衛自己的情緒領地趨於消極。我真的很厭惡那種明知道對方會受傷,卻不肯多加小心,還把自己的漫不經心與無禮歸咎為對方太過敏感,並對此窮追猛打的人。
若想把侵略情緒領地,還坐在那假裝自己是主人的情感吸血鬼趕出去,首先必須具備積極主動的態度。也就是說,現在是時候拋棄熟悉的關係與被動的心態所帶來的安全感了,而這樣的你,只需要做到以下三項:

第一,要有「決心」恢復自己被侵略的情緒領地;第二,「冷靜」地區分我的基準和你的基準不同;最後,必須要具備能夠加以靈活分辨的「決斷力」──在不安的氣氛中,一步步朝我走近的黑影,究竟是平時可以信任且依靠的忠犬,還是打算前來傷害我自尊心的野狼?
來吧,現在「狼與狗」的時間開始了!讓我們做好心理準備,展開戰鬥吧!

◎以「為了你」開頭的話,為什麼最後變成「為了我」

繼千禧世代(一九八○年代中期至一九九○年代中期出生者)之後,Z世代(一九九○年代中期至二○○○年代中期出生者)的出現為韓國社會帶來了全新衝擊。約佔人口百分之十五的Z世代族群中,大約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持有智慧型手機,因為從小接觸的數位及媒體影響,他們對於IT擁有敏銳的觸角,而且對趨勢變化相當敏感。比起線下的世界,他們更熟悉網路生態,因此又被稱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
如果說以前的世代偏於理想主義,那麼Z世代族群則獨立性強、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優先看重經濟方面的價值,並且追求公正的遊戲規則與報酬。上述為媒體所定義的九○年代出生者的特徵,此外,「沒教養」、「自私」、「斤斤計較」、「個人主義」、「追求合理」等,是和九○年代出生者一起在職場工作過的人,共同做出的評價。

◆有「惡婆婆症候群」的前輩們

雖然擁有創世以來最好的資歷,但是卻被要求不斷努力的Z世代。這個世代的族群,格外被賦予許多華麗的修飾語,然而,這樣的「標籤化」對當事者來說,也有可能成為另一種形式的暴力。因為隱隱約約將Z世代「他者化」(讓特定對象看起來與眾不同,刻意用話語或行動強調其為遭受分離的存在)的社會氛圍,很可能被當事者解讀成是要求「保持距離」的信號。
而Z世代與年長一輩的人之間的矛盾,幾乎已到達戰爭的程度,這也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下班的二十~三十分鐘前就開始換衣服、補妝,大概是覺得沒有準時下班就算權益受損……一定就是九○年生,九○年生的才會那樣。」
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確實可能為此感到不滿。然而,在這句話裡面,似乎也藏有惡婆婆症候群:「這段時間我受了多少苦,就你一個人想過得輕鬆嗎」、「既然把我寶貝的兒子帶走了,當然也要付出相當程度的代價啊」。在諮商的過程中,我也曾被Z世代獨特的思考方式嚇一跳,不過,對此我只覺得是相當新穎的世代衝擊,並不至於劃線將他們歸類為「與我們不同的種族」。

或許就是出於這個原因吧?「就算你認為很合理,但社會生活不是這樣過的」、「我是為了你著想才這麼說的……」、「想當年我們……」,以這些句子為開頭的忠告,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對方設想,而是說話的人替自己在做盤算。不然的話,「為了你著想才這麼說的……」,最後卻變成「為了我、為了團隊、為了公司,請你務必要這麼做」,這樣的結尾又該如何解釋呢?

◆源自原始型態關係的誤解

從演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對於陌生且未知的事物,自動會將其視為「怪物」,這是幾近於本能的反應。由於大腦是為了生存而組成的集合體,因此會對「初次見到且陌生的事物」發出警告訊號,在認清對方的真面目之前保持一定距離,並盡可能在確保安全之前不過於靠近對方。
如果我們的先祖看到老虎,就因為好奇心而毫無保留地撲上去,那麼說不定現在就沒有人類的存在了。因此,九○年代出生者與既存世代的衝突,可以說是源自於「無法好好了解彼此」的原始型態關係。

至今為止,在診療室中遇見的九○年代出生者,和過去的世代並沒有太大的不同:他們依舊比任何人更想擁有美麗的外貌,希望有智慧地解決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也期盼從長期應考生活導致的孤立感中脫離。
當然,解決引發心理問題的環境,處理方式的確會與以往不同,但我想說的是:他們的個人主義只是因應時代變化而來的特質,並非是弱點或是需要改善的部分。

◆「問題很多的九○年代生」VS. 「總是倚老賣老的上一代」

若想接納與自己個性不同的人,就要努力將其視為「個別的存在」,而非「一個特定的世代」。現在,就試著將「問題很多的九○年代生」與「總是倚老賣老的上一代」這樣的範疇劃分,個體化為「○○○組長」和「○○○組員」吧,這一點是相當重要的核心。
不久前,有一位來談者表示自己領養了狗,當時我預估大約是馬爾濟斯那樣的程度。沒想到,在照片中露出燦笑的狗狗,是因為「桑根」而廣為人知的大白熊犬(Great Pyrenees)。大白熊犬也屬於「狗」的範疇,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牠和小型犬馬爾濟斯就變成了同一類別,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理解他人時,「個體化」會變得至關重要。
社會學家們表示,比起個人的價值觀,必須要更重視集體的價值觀才能讓社會和諧地運轉。但是,現在的我們必須接受「各自謀生」已成為一種日常的新形態(New Normal),隱密的集權主義不再有立足之地。

最後,就像社會或老一輩的人用「九○年代生」來綑綁和稱呼年輕人,很有可能會淪為情緒暴力一般,新世代的年輕人將前輩一概歸類為「老古板」,這點也同樣需要注意。此外,所謂的「老古板」說的話,也不一定全都是毫無價值的嘮叨,一定也會有不少對當事人有幫助的意見。倘若被侷限在「老一輩=老古板」的框架裡,那麼錯過這些建言肯定是種損失。
而其中的關鍵在於主觀和獨斷是不同的,主觀為提出個人獨到的見解和看法,而獨斷則是無視客觀性的依據,自己單方面地判斷或決斷事務。我們雖然需要具備明智的主觀意識,卻也同時要小心落於危險的獨斷專行。

在診療室裡,有些人覺得獲取的建言對自己有益,就會拚命地想牢牢把握住;相對的,有些人無論我提出什麼樣必要的建議,他也絲毫聽不進去半句。當然,通常前者的癒後情況會較為良好。唯有一點需要注意,就像前文所提到的,以「我是為了你著想……」做為開頭的忠告,結尾卻變成「為了我……」、「為了我們……」的話,那麼果敢地忽略這樣的建議也無所謂,因為那些言語,才真正是毫無用處的「倚老賣老」。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韓國30萬冊暢銷精神科醫師劉恩庭全新力作,
YES24網路書店讀者評價10顆星!
「我不過是講得直率了一點,你也太敏感了吧?」
當他人侵門踏戶化身情感剝削者,予取予求地進行友情、親情勒索,
想維護自己的感受卻被大肆指責──我們難道只能咬緊牙關、微笑以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