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蒿萊: 駐村筆記 | 誠品線上

風吹蒿萊: 駐村筆記

作者 范劍鳴
出版社 吳氏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風吹蒿萊: 駐村筆記:作者具有豐富的鄉村生活經驗,他扶貧的那個下壩鄉村莊處於梅江邊上,作者的家鄉也在梅江邊上,他從鄉村走向城市,又從城市進入鄉村,這使作者的身份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具有豐富的鄉村生活經驗,他扶貧的那個下壩鄉村莊處於梅江邊上,作者的家鄉也在梅江邊上,他從鄉村走向城市,又從城市進入鄉村,這使作者的身份不再「純粹」,他的身份也就決定了他的敘事視角,他不是以外來者的眼光打量這個陌生的鄉土世界,而是以原鄉者的情感去融入、體驗他曾經生活過土地上的人與事。一個個鄉村「貧民」進入他的眼裡和心中,以「扶貧」為引子,切入他們的悲喜人生與精神世界,帶著同情、理解與悲憫。在書寫這些扶貧故事的同時,展示自己與這方土地的血肉聯繫,表達自己對鄉村大地的深厚情感。──客家新聞網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范劍鳴原名范建民,江西瑞金人。中國作協會員。贛州市作協副主席。有詩歌、小說、散文、文學評論發於《詩刊》《青年文學》《紅岩》《詩潮》《芒種》《解放軍文藝》《北京文學》《百花洲》等知名文學刊物,獲首屆方志敏文學獎,井岡山文學獎。 出版詩集《向萬物致敬》《大地莊嚴》《詩意瑞金》,長篇小說《燈花辭》列入省重點扶持項目,長篇小說《天下也有不散的筵席》入選江西文化藝術基金項目。當過教師、記者、編輯。現於宣傳部門工作。獲評瑞金市「2017年脫貧攻堅貢獻獎」、贛州市「我的扶貧故事」優秀宣講員。 現任瑞金市委報導組副組長。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終究被鄉土招安【第二章】每一條道路都通向燈火【第三章】人間與人生【第四章】我看到了風的形狀【第五章】到處是活躍躍的創造

商品規格

書名 / 風吹蒿萊: 駐村筆記
作者 / 范劍鳴
簡介 / 風吹蒿萊: 駐村筆記:作者具有豐富的鄉村生活經驗,他扶貧的那個下壩鄉村莊處於梅江邊上,作者的家鄉也在梅江邊上,他從鄉村走向城市,又從城市進入鄉村,這使作者的身份不
出版社 / 吳氏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954242
ISBN10 / 9869954243
EAN / 9789869954242
誠品26碼 / 2682014621006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4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320

試閱文字

導讀 : 後記

動筆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是2018年初秋的一天。如果按照我的預期,這個秋天我應該在遙遠的新疆,幫助阿克陶開展精準扶貧。但由於種種阻力,我的這個願望落空,西疆之行成為留在夢中的詩與遠方。
我開始另一種遠旅。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感到了記錄駐村生活的必要。2016年,我受組織安排,去往離縣城一百多華里的山村駐守,擔任第一書記,一去就是三四年。這個梅江邊的小山村,現在已變成一批隨筆和詩篇。這實在是受到某種力量的召喚。山村生活是熱鬧而寂寞的,是文字召集了這些時光的碎片,重構了一段難忘的歷程,構成我名副其實的「詩與遠方」。
我經歷的生活,有著深厚的時代背景。2018年6月,國家協力廠商評估機構對貧困縣摘帽退出開展了專項評估,我們縣取得零錯退、零漏評、群眾滿意度99.38%、綜合貧困發生率0.91%的成績,在全省同期脫貧退出的6個貧困縣中名列前茅。在這項工作中,我留下過自己的痕跡。而這些痕跡就是脫開這個大背景而言,也能變成對鄉村現狀的有效觀察。
這是一個進行時的鄉村,也是一個新版的鄉村;但不是少年閏土的鄉村,也不是中年閏土的鄉村。以一個人的活潑和衰老,來象徵鄉村的時代演進,容易被每一個離鄉者重複,而陷於偏頗。這更不是梁鴻的村莊,不是一個遊子的返鄉記、見聞錄或調研報告。在鄉村大地的立足時間決定了親密程度和觀察角度。我所看到的鄉村不是田園牧歌,也不是文明輓歌。它吸附了鄉土中國的傳統與現代,有著自身的脈動和生機。
這些隨筆,是一份贛南當下鄉村生老死病的詳細報告,只是放在扶貧這個背景中,這些生老病死更加顯眼,被我看見。我沒有正面去記述治貧、扶貧、脫貧,這個宏觀的視角在新聞報導中不斷使用,我只是截取了一個切片,見證鄉村的一段動靜,一種風吹蒿萊的社會風貌。由於扶貧的攪動,鄉村大地突然間像庫區沉靜的水面,在迴旋,在湧動,在起落,慢慢浮現出善良與狡詰,奮發與頹唐,歡欣與悲楚,堅韌與脆弱,希翼與沉淪……這讓我想起扎加耶夫斯基的《嘗試讚美這殘缺的世界》:「讚美這殘缺的世界/和一隻畫眉掉下的灰色羽毛,/和那游離、消失又重返的/柔光。」當然,一切終究是收穫,就像秋天的陽光擦亮了一切,在追憶中,我承認每一張面孔都是明亮而可愛的。
2019年秋,我離開駐村崗位回城上班。四年時光,一個村子有足夠理由和時間駐紮到我的內心,成為我打量世界的眼眸。此後我每到一個村莊,我都有了更實在的度量和更真切的對照,似乎我知道村莊的歡欣所在。事實上,我已和一個村莊彼此駐紮,彼此打量,互相豐富,互相祝福。
在隨筆的寫作中,我承認敬慕《尋烏調查》的細緻筆法,和《馬橋詞典》的理性楔入。而所寫詩篇,則全是三年來零散時光中的隨手塗抹,從中我發現自己的詩歌寫作仍然存在即時即景的習慣,只是在時光的串聯中,詩行裡的風物與情愫,與隨筆形成天然的「互文」。
誠如瞿秋白《赤都心史》所言,「我心靈的影和響,或者在宇宙間偶然留纖微毫忽的痕跡呵!──何況這本小小的冊子是我努力瞭解人生的印象。」

2020年4月

試閱文字

內文 : 命途
在鄉村生活久了,會發現鄉親們的生產生活,最終被一種無形的觀念所控制、所左右、所改寫,那就是風水觀念。風水無處不在,平安無事興旺發達是受益於風水,而災難連連家境慘澹更是風水所致。風水師的職業讓人嘲笑,讓人驚疑,又讓人順從,似乎所有的人都會被這隻無形的手馴服。
明的房子被判定為風水有大問題,所以他家人一直很少在家裡居住。我去明的家裡走訪,只有一次遇上他在家裡。明的家前臨河灣背靠青山,一條公路從後山經過。山上的公路拐向河灣邊,自然會有一段陡峭的山坡,而明的房子就在下坡路的西側,另有一個路則緊靠房子的後背,通向西頭的村落。每次來到河子背走訪,懂風水的那位幹部就會說,這房子怎麼住得人呢?你看,屋後就是公路,與下坡路又形成一把剪刀,把房子硬生生地夾住了嘛!
明家裡的情況,我們不止一次向鎮裡市裡進行陳述。村裡56戶貧困戶,三年來陸續脫貧,餘下不能脫貧的,必須嚴格控制,說明具體原因,上頭才給予同意。每次彙報明家裡的情況,人們都會被他的禍不單行而震驚,同時又為他堅強的生存意志感動。
明家裡一共三兄弟,一個病逝,一個車禍去世,而自己也在福建一次礦山事故中壓斷了腿腳,變成殘疾。更加悲慘的是,明的妻子生二胎,妻子在小鎮的醫院裡生產,孩子留下來了,但妻子卻大出血去世。明說,他其實根本沒有生存的信心了,妻子走了後,他一次次想投河而去,結束塵世的苦難。但他最終掐滅了輕生的念頭,他看到了兩個孩子還需要他撫養,一位年邁的老母親需要他照看,他明白自己的生命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家裡的老小,他殘疾的身子還要在塵世擔當為人父、為人子的責任!
面對命運的打擊,明冷靜了下來。兄弟故去,遺孀帶著孩子去了外地謀生。而他,則把女兒寄給他岳父家裡,自己帶著一老一小去往福建石獅,一邊帶孩子照顧老人,一邊進車間做一點簡易的活。明在車間裡剪線頭,由於腿腳行走不便,一坐就是一個上午,順利的話一個月能做上二三千元,生活算是有了些基礎。石獅的工友、老闆以及鄉親們,都對他的境遇深懷同情,在租房、生活等方面給予力所能及的關照。尤其是老人們,對明的孝敬母親特別讚揚。
但命運卻毫不留情,對明的打擊仍然沒有停止。有一次他回到家裡,明看到孩子從門前走過,被門檻絆了一下,就要倒向地面。明習慣性站起來,要前往扶住孩子,忘掉了自己的腿腳不方便,還沒有邁出步子,自己卻倒了下去。送往醫院後,被診斷為骨折,用鋼板固定起來,才勉強可以支撐行走。手術花了一萬多元,雖然他享受了「四道保障線」的扶貧政策,但由於鋼板等國外器材屬於不可報範圍,仍然要自己負擔一部分。
接二連三的打擊,人們勸告他要好好省思一下原因。人們習慣性地想到家居和墳塋的風水問題。風水是一個倒追性的解釋,家裡不順必定會指向生死兩方的廬墓,方位和朝向,青龍和白虎,甚至同樣的風水,細微的差別都會改變原來的好風水。村裡的風水師說,許多人家以為自己得了好風水,但可能修建時忽略了精細度,產生細小的改變,於是好風水就這樣葬送了,另外修建的時間和空間,也是綜合一起發生影響。總而言之,如果家有不順,肯定是風水有問題,只要請風水師去查看房子或墓地,就能看出問題和癥結。
明當然也相信了風水,他受不了再三的不幸。房子要重建,他自然沒有能力,何況他為了謀生乾脆移居到福建,遠遠地躲開房子的風水折騰。但墓地的修改,似乎是一件更容易進行的事情,費用也可以承受。做清明的時候,他回到了家裡,為父親的墓地「洗風水」。洗完風水之後,他又回福建去了。
每次去明的家走訪,能看到一個寬闊的小院,院子裡芳草萋萋。村子裡都在粉牆、修路、硬化空坪,但明一點兒也不動心,他沒有勞力,也沒有財力,更沒有心力。這棟房子是兩兄弟一起建起來的,大門上掛著兩塊貧困戶的公示牌。走訪的人自然一看就知道這裡有兩戶人家,境遇不佳,但這兩個牌子只是一個空殼,我們無法從中找到具體的生活內容。脫貧的時候,我們要為貧困戶改善家居環境,送上缺少的傢俱,解決居家的水電,整理內外的環境,村子裡做得熱火朝天,但只有這一家沒有動靜。送來的東西,也是親戚代他領去,暫時寄放。
那次看到明在家裡,頹唐地坐在門前,幾根來自外國的鋼板正在他的骨頭裡,支撐著他回到家鄉。他給我們講述他的境遇。明高大英俊,無奈命途不佳,像一隻被命運捆綁的困獸,幸虧他懂得自己掙扎,而外援又能關注圍攏,送上支持的力量。由於鋼板一年之後仍然要做拆除手術,還需要七八千元,結對幹部就在微信裡和社會扶貧網上發佈愛心求助資訊,幫助明募捐了五千元,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以第一書記身份駐村的作家,親歷四年的脫貧攻堅之後,以堅實的底氣,懷著巨大悲憫,用心用情誠實書寫、從容描畫了一卷新時代的鄉村圖譜。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