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冷暴力
作者 | 林煜軒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職場冷暴力: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職場冷 |
作者 | 林煜軒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職場冷暴力: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職場冷 |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3種慣老闆:●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強迫型人格老闆:「哪個員工比我早下班,他就絕對大有問題。」3種豬隊友同事:●戲劇型人格同事: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收割、掠奪。●依賴型人格同事:「你才剛來公司,為什麼不做以前大家都在做的事?」●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茶毒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裡,職場佔據我們非常多的時間,而也有許多人深為職場冷暴力所苦,林煜軒醫師是第一位將這這些痛苦書寫出來的醫師,所以本書既實用,也深具參考價值,而林煜軒醫師同時也是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之精神科醫師,由他來書寫《職場冷暴力》,既深刻又具說服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林煜軒博士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系助理教授。林煜軒博士為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林醫師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在四年住院醫師任期內,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十九篇學術論文,不但創下科內空前紀錄,也遠超過助理教授的平均學術產值,之後僅花兩年時間,即取得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創下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紀錄。曾經擔任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輝瑞藥廠產品醫師(醫藥學術顧問)、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譯作《網路成癮--評估及治療指引手冊》獲國健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編製的「智慧型手機成癮量表」,目前已翻譯為德、法、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芬蘭、葡萄牙、土耳其、印度等多國語言。研發三款雲端服務的手機程式(App),且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編寫國際知名網路成癮教科書中「智慧型手機成癮」章節。目前已發表三十餘篇學術論文於國際期刊。曾獲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保羅楊森博士研究論文獎」(二○一八年、二○一六年、二○一三年)、第十一屆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佳學術海報」、「青年學者旅行獎(Travel Award)」(日本京都,二○一三年)、財團法人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論文獎「優等獎」(二○○七年)、台灣睡眠醫學會大會論文獎「口頭論文優選獎」(二○○七年)。平日熱愛古典音樂與棋藝,曾任長庚大學弦樂團小提琴首席,且為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六段棋士。個人網頁:http: yuhsuanlinmd.blogspot.com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本關心職場健康的好書/郭博昭8【自序】職場冷暴力無所不在,卻有苦難言【前言】幫你的職場高階健檢第一部:冷暴力的基因根源--人格缺陷反社會型人格反社會型人格的職場素描反社會型人格的心理剖析與反社會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魔王的影子自戀型人格狂妄型自戀人格的職場素描膽小型自戀人格的職場素描自戀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與自戀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沒有人、也沒有魔鬼跌得這樣深戲劇型人格戲劇型人格者的職場素描戲劇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與戲劇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上班好同事,下班不認識強迫型人格強迫型人格者的職場素描強迫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與強迫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逼瘋你的,或許不是職場,而是你的執著依賴型人格依賴型人格者的職場素描依賴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與依賴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人,還是要活出自己的靈魂畏避型人格畏避型人格者的職場素描畏避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與畏避型人格者的相處之道我們都需要有被討厭的勇氣第二部:冷暴力如何侵蝕與蔓延施暴者的三張臉孔受害者成為冷暴力幫兇的三種方式冷暴力的直接運用(一):簡單粗暴女王的「人工」與「智慧」解析簡單粗暴的冷暴力如何終結簡單粗暴的冷暴力冷暴力的暗中運用(二):玩弄體制體制傷人,往往只有照單全收的分共犯結構的血統證明書老鼠窩 冷暴力的無形運用(三):集體洗腦,操控意識形態冷暴力運用的最高境界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你怎麼還不逃命?冷暴力的應對(一):逆來順受,照單全收只需要爬蟲類大腦的工作奴化三部曲最優秀的外科醫師忠誠的奴僕冷暴力的應對(二):正面衝突,逃避擺爛我們真的只能正面衝突,直球對決嗎?高學歷實習生逃避與擺爛,是職場上更常見的被動攻擊「靠北社團」的副作用冷暴力的應對(三):呼朋引伴,組織動員當最高等的戰術,變成了徒具形式的傳統裝熟大王當「裝熟」已成習慣當「裝熟」已成傳統第三部:冷暴力的檢測試劑與職場處方箋檢測領導人:常用「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來信心喊話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但我想離家出走一、為什麼領導人老愛喊「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二、為什麼公司不該是個大家庭?三、把公司當作大家庭的副作用四、「把公司當作大家庭」是領導人最嚴格的反省,而不是口號五、栽培人才,讓他們強大到足以離開;善待人才,對他們好到想要留下來!檢測資深主管:經常抱怨「一代不如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是冷暴力最成功的口號一、還原「回憶性偏差」的真相二、從四十年來的報紙,看一代如何比一代進步三、數據證明一代比一代更強 四、「一代不如一代」是人口結構改變的必然口號五、人,終究會老去檢測基層員工:每年都花很多時間負責尾牙表演?沒有員工表演的尾牙,是幸福企業的指標一、反主為客的尾牙二、當尾牙成為職場外的另一個角力競技場三、強制娛樂,讓人更堵爛四、勞動意識的照妖鏡五、真正的尾牙,該這麼做給所有主管的處方箋:一張圖表幫你看懂,誰最可能跳槽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跳槽心理學給想要更好職涯的處方箋:轉職之前,我可以做什麼準備?離開醫院,跨足業界:讓職涯發展中的「拉力」永遠大於「推力」從業界回到醫院:找到自我實現再次離開醫院:將「拉力」轉成「實力」,化為「動力」成為職場自由人給下定決心離職的處方箋:離職守則裡的職場智慧在離職前談好下一份工作,並且已經簽約如何和主管談離職?告訴同事「我要離職」,必須注意哪些細節
書名 / | 職場冷暴力 |
---|---|
作者 / | 林煜軒 |
簡介 / | 職場冷暴力: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職場冷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4061532 |
ISBN10 / | 9864061534 |
EAN / | 9789864061532 |
誠品26碼 / | 2681733118002 |
頁數 / | 240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
導讀 : 【前言】幫你的職場高階健檢
我永遠記得那場等了快一個月的會議。我和同梯的菜鳥們等著主管能主持公道,好分配那些被擺爛不做的工作,但老闆只是輕描淡寫的講一句:「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大家一起努力,不要計較這麼多!」就散會了,最後什麼事情都沒改變,大家還是各自把任務吞下來。
新進的菜鳥做得要死要活,資深的老鳥在旁邊納涼就算了,還三不五時檢討我們這些爛草莓怎麼「一代不如一代」。好不容易把案子趕完,卻又得開始準備一年比一年浮誇、難搞定的尾牙表演。等熬到確定年終獎金進戶頭的那天,終於有機會靜下心來想想,是不是該跳槽了?但這個圈子這麼小,我們又會擔心這會不會得罪老闆?而如果走不了的話,我們會不會就永遠黑掉了?
如果這些場景你也似曾相識,那麼「職場冷暴力」已經讓你的公司亮起了紅燈。
「職場冷暴力」是職場上最可怕的癌症。癌症初期通常沒什麼症狀,所以很多人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是癌症末期了。讓我們習以為常的職場冷暴力,也像癌症一樣,如果放任不管,會擴散、會蔓延、會轉移到全身,讓整間公司爛得無可救藥。
或許你覺得公司爛沒關係,我只是要賺錢混口飯吃而已;遇到慣老闆忍個幾年,撐久了就是我的了。但現在是個人才過剩的殘酷年代,在講求績效的公司裡,有多少前輩像免洗筷一樣,價值被利用完了就丟到垃圾桶裡,連資源回收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那些原本以為拿到鐵飯碗的公務人員,退休後卻得不到國家承諾一輩子的優厚待遇。
或許你訂了好幾本財經週刊,一點一滴地探聽職場潛規則。在難得的週末裡,還花大錢去學習各種職場求生術;但一天又一天的瞎忙加班,讓自己比較好過的,卻還是「靠北老闆」和互相取暖的同溫層。這就像治療癌症一樣,除了各種管道問來的偏方、上網搜尋到的經驗談,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每年來個完整的健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這本書就是屬於你的職場高階健檢。
本書的第一部是先帶你認識職場怪咖的各種性格缺陷,讀完後,你就可以分辨出你遇到的慣老闆,是屬於哪種類型。而每種類型的慣老闆,他們的缺陷是什麼,又該如何與他們應對、相處。
第二部是分析冷暴力的各種手段,以及「豬隊友」同事的反應,這能讓你精準掌握職場冷暴力的癌症是已經惡化到第幾期了,並且瞭解職場冷暴力的三要素,分別是人格缺陷、施暴手段、應對系統之後,第三部則提供了三帖養生補品和救命處方:跳槽的考量、轉職的準備、離職的守則。
這套高階健檢和職場處方,是用我的精神醫學專業,以及多年外商顧問的經驗打造而成,但這本書不是要宣判你的職場像彷若得到癌症般被判死刑,而是要讓你擁有更高明的職場醫術,找到病因,擺脫冷暴力,成為職場的自由人。
自序 : 【自序】職場冷暴力無所不在,卻有苦難言
我第一次暫別醫師的工作,到外商公司上班的第一個禮拜,就遇到產品經理來我的辦公室「請教」問題。我們講不到三句話便一言不合,產品經理當場拍桌子,指著我的鼻子大罵:「你來公司才不到一個禮拜,怎麼就這麼機車?」
我在跨國藥廠工作的部門,是經常需要處理衝突的學術審查。醫藥品的行銷審查,必須要嚴謹地近乎苛求,所以照規矩審查,擋到產品經理、業務代表同事們的業績獎金,幾乎是家常便飯。
有天一位同事問我:「你是精神科醫師,搞定這些人際衝突,應該特別有一套吧?」我心裡正暗自叫苦,「擋人業績獎金,如殺人父母,此仇此恨,不共戴天。」更何況在公司裡難搞的主管和同事,可不像醫院裡的病患,會讓你有輕聲細語長談的機會。
不過,這句我是精神科醫師的提醒,倒讓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在公司裡只要遇到任何的「鳥人鳥事」,我就隨手把各種咄咄逼人的信件、簡訊截圖存檔;然後重拾精神科醫師的看家本領,把這些爛人爛事分門別類,深度解析。幾個月下來,這些職場上的牛鬼蛇神,全成了各種人格分析的經典案例:有類似殺人魔反社會人格的慣老闆,也有超會推拖閃躲飄畏避型人格的豬隊友同事。
如果你覺得書裡的哪個角色和職場中的某人似曾相識,請不必懷疑,我寫的就是你心目中的那個討厭傢伙。如果你覺得這個角色好像是我們的共同朋友,也請不要想太多,這些故事裡的每一個人物,都是結合了好幾個人的特徵虛構而成的。刻劃人物,不是為了揭發某人某事的惡形惡狀;而是想要塑造你我在職場上都常常遇到的經典問題人格。所以本書的第一部,就是介紹冷暴力的基因根源──人格缺陷,希望幫你瞭解他,處理他,搞定他!
而當我從企業界回到原本熟悉的醫院,擔任主治醫師之後,我發現這些讓人有苦難言的職場冷暴力,竟然也是隨處可見。畢竟保守傳統的公家機關,和高度競爭、人才流動快速的產業界有著截然不同的組織文化。特別是外商公司的經理人,如果在一個職位上兩、三年沒有升遷,幾乎也都會被高薪挖角而跳槽;但是在公家機關裡,在一份升遷緩慢的工作做到退休,則是常態。在公家機關凡事講究以和為貴,追求長治久安的氛圍,雖然少了業界激烈競爭的衝突,但每一分權力運作的冷暴力,卻暗藏在更多傷人的體制與職場潛規則之中。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樣,花了很多時間,鑽研那些散見在商業財金週刊的文章,就是想要趕快弄清楚那些永遠也學不完的職場潛規則。而身為醫師,我了解這種做法就像平常很喜歡搜集健康專欄或是養生偏方的民眾一樣,這些一點一滴的知識,確實對養生保健有些幫助。但如果要像醫師能鑑別診斷和對症下藥,則必須有系統地了解整個醫學的理論架構才行。這本書的第二部「冷暴力如何侵蝕與蔓延」,就是用經典的社會學理論探討冷暴力運作的方式,以及以著名的神經心理學原理,解析、助長冷暴力的集體反應。但這本書裡不會講艱深的理論,而是用每個一職場裡的小故事,依照理論架構堆砌而成,讓你從故事中,一次搞懂職場潛規則背後運作的真相。
前年,我再次轉換跑道,離開繁忙的醫學中心,在學術機構成立自己的實驗室。身為帶人主管,我也開始需要用各種手段「督促」屬下們的進度。每當開口「督促」下屬時,我就渾身不自在而且滿懷罪惡感;因為我意識到自己換了位置,必定也換了腦袋。在同事的眼中,我變成了以前自己最討厭的慣老闆;一定也天天成了被罵「慣老闆」的箭靶了!
就在這個自我認同錯亂的時刻,寶瓶的朱亞君社長邀請我把尾牙表演的反思、如何漂亮轉職與離職的職場智慧,這一系列精神科醫師的企業筆記集結成冊。這幾篇職場的實戰祕笈,收錄在第三部「冷暴力的檢測試劑與職場處方箋」。
於是這半年來,我像是潛心悟道的修行者,每個星期固定撥出一個晚上,靜靜回顧這幾年來職場每一分的苦難與點點滴滴,隔天上午再到咖啡館中,把這些體悟構思成章。
當本書完稿的這一刻,一股強烈卻平靜的喜悅,讓我在這個坐了六個月的座位上閉目沉思了一整天,久久才起身離去。如果這一絲回顧職場苦難後的體悟,和兩千年前菩提樹下的悉達多王子有幾分相似。那這分喜悅與這本書,也同樣不會是常樂寂靜的終點,而是和大家一起解脫職場苦難的起點。
推薦序 : 【推薦序】一本關心職場健康的好書/郭博昭(陽明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
台灣的地理位置處於中國大陸與太平洋之間,在歷史上也扮演著西方跟東方文化交會的角色。我們有著西方社會民主與科學素養的同時,更有著東方社會的傳統儒家思維,但這所付出的代價其實很大,只是大家可能都習以為常而沒感覺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以看到兩種文化互相交融與衝突的情形,譬如本書所提到的「職場冷暴力」就是一個例子。在許多職場中,一方面高層會鼓吹著民主跟科學等種種西方文化的美好,但是也希望下屬能夠具備中華文化溫良恭儉讓的美德,這真的是為難了大家。
本書分為三部分,是林煜軒醫師以三個專業的角度描繪「職場冷暴力」。煜軒是精神科專科醫師,也是我指導的陽明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特別的是,他曾有任職世界最大跨國藥廠醫藥學術顧問的職涯經驗。
本書的第一部是林醫師以精神醫學最精準的人格分析,帶大家認識職場中各種病態人格特質所帶來的冷暴力。第二部則是林醫師身為腦科學博士,融會社會學理論,分析職場冷暴力的運作。特別令人驚豔的是,林醫師將著名的神經心理學理論「多元迷走神經理論」這套研究面對生命危險的生理反應,解釋飽受冷暴力欺壓的受害者,為什麼也成為助長冷暴力氣焰的共犯。第三部是林醫師以自己在跨國企業多年的歷練,以自己的親身見聞而開出最先進的職場處方。林醫師也從各種科學證據,重新咀嚼「我們公司是個大家庭」、「一代不如一代」的迷思,以及員工尾牙表演的鬧劇。
林醫師以精神醫師的專業基礎、科學家的邏輯思考,搭配深入淺出、淚中帶笑的幽默方式,來介紹這些普遍發生在台灣各種職場,但平時忌諱談論的「職場冷暴力」。讀者一方面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療癒,但是同時也順便吸收了許多平常不易接觸到的專業硬知識,所以本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科普讀本。
林煜軒是一位醫師、科學家與社會關懷者,他在學生時期就表現出對醫學研究的高度興趣,因此他所進行的第一個研究題目就是探討實習醫師在初次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時,生理訊號的改變。從這個題目就可以看出林醫師的人文關懷。他做的很多研究都是發自於對同學、同事,甚至對同胞的關心。此後,林醫師完成了一系列超時輪班工作對身心健康影響的量化研究,並發表在各大知名國際期刊。而這本《職場冷暴力》是延續這分關懷職場健康的初衷,所做的深度質性探究。林醫師後來陸續在醫學中心與大藥廠就職,完成了博士訓練,具備了跨領域的素養與能力,也開創了各種豐富的職涯歷程。林醫師在本書中沒有介紹艱深的理論,反而是從職場的每個小故事中,結合了中西文化典故,貫通醫學與人文,這是非常有趣、好讀的一本書。
希望本書能夠成為林醫師關心職場健康的研究,發揮社會影響力的最新代表性傑作。
內文 : 反社會型人格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
我在台大醫院曾擔任刑案司法鑑定的主治醫師,經常鑑定殺人、性侵、擄人勒贖這類重刑犯的人格特質,他們是否有精神疾病,以及人格特質與精神疾病對犯罪事件的影響。我也是國內少數具有企業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有好幾年的時間,每天與商場中無數的企業主管打交道。
我發現許多主管和重型犯這兩個天差地遠的族群,性格和手段其實相差不遠;他們幹起大事來冷靜又冷血。精神醫學描述這樣的人格為「反社會人格」;犯罪心理學的書籍則稱之為「精神病質」(psychopathy),而我認為台語的「惡質」是更傳神的翻譯。確實,「反社會人格」是所有人格特質中,惡性最重大的一種,連《精神衛生法》都明定把反社會人格排除在精神疾病之外,以免被狡猾的罪犯利用反社會人格特質當做精神疾病,為自己的罪行開脫。
我曾和一位來自中南美洲派來亞太區的行銷總監Julio交手過,上任第一天,公司在韓國首爾舉辦三天兩夜的會議,他一到達飯店,便風也似地解釋宣布:「明天早上我們大廳集合!」
隔天一早,大廳外停了一部大巴士,把大家直接載去韓國有名的樂天遊樂場。做為主管的Julio不斷帶頭慫恿大家玩那些最刺激的雲霄飛車、自由落體……整天我們驚呼連連,還沒來得及消化驚恐,Julio便接著準備了盛大的晚宴款待。
我禮貌性地跟Julio打招呼致謝,「Hi ! Julio.(朱里歐)Thank you very much!」
「Hi! Yu-Hsuan(煜軒)! My name is JULIO.(呼~里歐)」他馬上糾正我的發音。Julio是西班牙名字,應該要念做「呼里歐」才對。
Julio是至今唯一一位能夠從英文拼音「Yu-Hsuan」精準唸出我名字「煜軒」的外國人。不僅如此,他連印度、巴基斯坦、泰國這些拼音更長、發音更饒舌的名字,都有辦法道地、正確地念出來。這驚人的語言天分,讓大家對他相當折服。
酒酣耳熱之際,他開始沿桌灌酒,順便灌業績,「你們香港明年業績百分之一百八十,有沒有問題啊?」「Hong-Kong 250%! Cheers!」
原以為這是酒後的玩笑,沒想到第二天開會,Julio換了一張殺氣騰騰的臉孔,將昨夜那些隨口說的百分之一百八、百分之兩百五,一一寫成具體計畫,要求達標!
頓時大家全都傻眼了。Julio的先禮後兵,這力道下得可不輕。
Julio同時說:「我知道你們過去的業績大部分都在灌水!你們除了塞貨,還會什麼?給我說清楚,到底實際的銷售量是多少?!」「幹嘛不好意思?做業務的就是髒!」「你們今天如果不告訴我實際的銷售狀況;下禮拜我要怎麼回美國去騙總部的那些蠢蛋?」雖然一針見血,但這大膽的說詞也讓大家傻眼。
Julio工作像坐雲霄飛車,他的感情生活也是。上任一個月後,火速娶了日本的女孩為妻,也算「深度考察」,踏實經營,深耕在地!
不到兩年,Julio在亞太區的業績連續六季全球第一,直升總部就任副總。盛大的歡送會辦完,他也辦好了離婚手續。
一個星期後,在美國總部上任的第一天,Julio又舉辦了婚禮。這場Julio和CEO千金的世紀婚禮,雖然閃電宣布,但辦得隆重盛大,絲毫不馬虎。
Julio的火速離婚和無縫接軌的閃電結婚,也證明他的企業家手腕,以及光速業績達標的效率,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反社會型人格者的職場素描
許多企業界的主管都具有「反社會人格」特質,並不只是我的臨床觀察;統計數據指出,一般職業中最常出現「反社會人格」的前五名分別是,第一名:公司負責人;第二名:律師;第三名:記者;第四名:業務員;第五名:外科醫師。
Julio的行事風格,有著「反社會人格」在職場上典型的三大特徵。
1.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反社會人格主管通常創意十足,也很會鑽法律、規定的漏洞。職場以成敗論英雄,像Julio把大家帶到遊樂場「開會」,業績做得好的叫「破壞式創新」,做得不好的,就是混水摸魚了。又如Julio根本不管公司三天兩夜的會議,不管用什麼方式,酒灌下去、業績灌下去,把重要的主管拉攏到法式餐廳,好生款待,確保業績達標就好。
2.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我講話就是這麼直
反社會人格能心狠手辣,是因為他們缺乏在乎別人感受的同理心。在Julio的心目中,同事、下屬是骯髒的業績產生器,主管也只是被當作活該被騙的蠢蛋。Julio要求屬下告訴他實際的銷售狀況,但卻要回總部騙那些蠢蛋長官。他怎沒想過他的屬下也會有樣學樣地騙他呀!
縱然Julio是個語言天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記得,並且道地地念出所有來自各個亞洲國家同事的名字,博取好的第一印象,但大家很快就從這窩心的驚喜,跌落各種辱罵、奪命連環叩的精神虐待地獄裡。Julio還會結合他的語言天才和罵人本領,像我就聽過他用中文罵我的同事:「你超智障,不會做生意。」難怪我同事常說:「寧可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相信Julio那張嘴。」
研究指出,網路上的「酸民」大多具有某些程度的反社會人格特質。酸民的特色就是口不擇言,到處討戰。看到不順眼的,就狂譙謾罵;有道理,但無話可說的,也要酸一句:「啊不就好棒棒?」
但有時候「酸民」立場風向對了,也會一躍成為意見領袖。我認識一位非營利組織(NGO)的發言人,就是「酸民」出身,因為一則新聞,網路鄉民喜歡他直白好笑的嘲諷。一夜之間,他從原本怨天尤人的窩囊樣,突然變成具有一股獨特群眾魅力的網紅。
在工作上,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那群在會議裡「為反對而反對」的人:他們平常就是喜歡口無遮攔地耍耍嘴皮,講到爽,最後再翻個白眼,補上一句:「我講話就是這麼直!」
3.炒短線的人際關係
像Julio每到一個職位,就換個老婆,這樣炒短線的感情與人際關係,雖然不符合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但卻很適合在跨國企業的職場人際關係。
就我的觀察,大部分有制度的外商公司,為了鼓勵人才升遷流動,升遷與跳槽加薪的機會非常多,公司間挖角競爭人才也非常激烈,所以通常不會在同一個職位待超過三年。
反觀東方社會的人際網絡複雜,大家都有「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觀念,因此太容易怕得罪別人,做事反而綁手綁腳。反社會人格在這樣的環境裡,因為比較不會顧慮這些,反正同事就只是彼此利用來升遷、逼出業績的工具,所以反而容易有耀眼的職場成就。
反社會人格炒短線的人際關係與感情觀,其實是種生物學上的保護機制。因為反社會人格者不會恐懼而勇於冒險的特質,所以比較容易因為意外而死亡。根據統計,反社會人格的平均壽命的確比一般人短。因此他們會盡可能在短時間內和許多異性交配,用大量孕育的方式延續下一代。
我仍不免為Julio的伴侶和下屬擔心,因為有個著名大型家暴受害者研究指出,反社會人格者對於另一半出軌,往往都以痛打作為報復。他們認為這樣對方就會回心轉意,並且相信「你就會服從於我」。在他們眼裡,伴侶和同事都不是人,只是他們的所有物。
反社會型人格者的心理剖析
科學家們長期研究反社會人格,歸納他們有以下幾個很重要的生理與心理特質:
1.異常冷靜的生理反應,心跳特別慢
一般人心跳一分鐘約七十二次,反社會人格的心跳則比一般人慢很多,一分鐘可能只有五十至六十次。他們面臨壓力時,心跳也不太會變快。香港大學曾研究過,常闖紅燈的學生,心跳速度比較慢。換句話說,常犯規的人,心跳速度比較慢,比較不會緊張。壞事可不是人人都幹得起的。
心跳加速是人類面臨危險的生理反應,例如當我們要做高空彈跳這類危險的事情,或殺人搶劫這種違反道德規範的行為時,心跳會加快。這種生理反應是一種保護機制,因為心跳加快時,我們會伴隨胸悶、喘不過氣、冒冷汗等讓人不舒服的生理反應,但這也會讓我們停下來思考:真的要高空彈跳嗎?搶他的錢會不會馬上被抓?但反社會人格有著異常冷靜,不會緊張、恐懼的特質,讓他們更容易做出冷血的驚人之舉。
更有研究指出,如果反社會人格的罪犯心跳比較慢,反省、改過的機率也比較低。
生理學研究也發現,反社會人格的眨眼次數低於一般人,「殺人不眨眼」確實有科學根據,而許多老闆的冷血,其實不是久經事故,而是與生俱來的。
2.天生少了「恐懼」的情緒
反社會人格者在工作、生活休閒上都喜歡追求刺激,像Julio到遊樂園,專挑雲霄飛車、自由落體這類遊戲,其實是源自於他們天生少了「恐懼」的情緒。
大腦核磁共振掃描研究發現,反社會人格的大腦深處掌管驚嚇、恐懼等負面情緒的「杏仁核」(Amygdala)比較不活躍。用腦神經科學解釋,俗話說的「神經比較大條」,應該要說「杏仁核比較不活躍」才對。
美國聯邦調查局研究發現,把負責拆炸彈的特務,分成多次拿過表揚勳章的「授勳組」和表現平平的「一般組」比較,「授勳組」的拆彈專家,更有面臨緊張不會慌亂的冷靜特質,而且他們的心跳也特別慢,這正是反社會人格典型的心理與生理特質,也是他們在緊張的倒數計時聲中,能夠成功拆除炸彈的祕密。
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反社會人格」特質較明顯的前五名職業,分別是公司老闆、律師、記者、業務員、外科醫師,他們的工作都有一個共同點──面對群眾和危險,如果還能保持冷靜,甚至冷血,工作表現想必會特別好。
3.沒有羞恥心的利己主義
本世紀法國最著名的大盜法伊德,最近再次戲劇性地駕著直升機逃獄成功。法伊德幹過所有的壞事,是典型的反社會人格。幾年前他假釋出獄後,突然變成到處演講、上電視節目高談監獄故事的名嘴,還出了一本暢銷書,發了筆橫財。
有次在電視節目上,法伊德被問到一個尖銳的問題。「你有沒有可能會再次犯案、重操舊業?」
法伊德回答得漂亮:「我心中的魔鬼,他是已經死掉,而不只是睡著了!」其實在這同時,他和手下們又幹下搶劫殺警的大案子,因此很快地,法伊德又被捕入獄了!
法伊德有著反社會人格典型的強烈利己主義,他假釋出獄後到處演講時,想的不是要如何改過自新,而是如何藉機出名撈一筆。反正被關進去,人還是出得來,在監獄也能發大財!同樣的道理,強烈利己主義的特質讓反社會人格的主管,就像Julio一樣,更敢冒險放手一搏,因此業績一路長紅。
反社會人格的綁匪,在擄人勒贖的時候,可能滿腦子只會想事成之後可以賺多少錢,而不太考慮犯了這樣的滔天大罪後,被抓到的機率有多高,更沒想到要被關多少年。像法伊德這樣反社會人格的大盜,在連續犯案出獄後,他們學到的教訓,只有下次要怎麼更小心,不被抓到,或是逃獄的技巧如何更高明。
強烈的利己主義,讓反社會人格的罪犯或主管不會因為受罰而得到教訓。他們總是只看到一件事帶來的利益,而不太考量壞處。改過向善、重新做人,從來就不是他們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