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ainy Bunch: The Harding Family's Method to College Ready by Age Twelve
作者 | Kip Harding/ Mona Lisa Harding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家就是大學: 不靠學校, 也能教出卓越孩子的終極祕訣:★翻轉父母的教育思維,幫助台灣父母做到真正的教養、發掘孩子天賦,讓孩子不僅不再想逃離學習,還能樂在學習、主動 |
作者 | Kip Harding/ Mona Lisa Harding |
---|---|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我家就是大學: 不靠學校, 也能教出卓越孩子的終極祕訣:★翻轉父母的教育思維,幫助台灣父母做到真正的教養、發掘孩子天賦,讓孩子不僅不再想逃離學習,還能樂在學習、主動 |
內容簡介 ●翻轉父母的教育思維,幫助台灣父母做到真正的教養、發掘孩子天賦,讓孩子不僅不再想逃離學習,還能樂在學習、主動學習!●哈定家的十個孩子,不是神童,不是天才,全都是一般孩子,但是當別家小孩小學畢業時,他們家有六個都已經上了大學!剩下的弟妹則都躍躍欲試,以兄姊為榜樣,準備在十二歲上大學!●教育,可以很不一樣。比起學校教育,父母與孩子在家的相處時光,更是最好的教育時機!根據哈定夫婦的教養祕訣,讓現代父母重新體會,怎樣在有限的時間裡陪伴孩子、觀察孩子,並進一步真正做到「給孩子想要的」,甚至挖掘出孩子的興趣所在。不是高學歷父母,不是資優孩童,他們卻靠自己教養出一群優秀孩子,12歲就上大學!你可能以為這是一群天才孩子的故事,但他們只是一群普通的孩子!最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學習生涯非常快樂!這份成就是怎麼辦到的?這個家庭相當普通:空軍退役的爸爸、高中學歷的媽媽,以及十個資質一般的孩子。但這對父母,自行把家裡打造成充滿學習力的大學校!課程自己訂,教材自己找,教學自己來──竟然栽培出六個孩子在十二歲前上大學!如今更在醫界、航空界、學界等各領域擁有非凡成就!而其餘的孩子,也將跟隨兄姊的腳步迎向大學生活。他們的故事轟動全美,所有的父母都想知道,他們教出優秀孩子的終極祕訣。不可不知的祕訣摘選!●及早閱讀:孩子越早學會閱讀,就能越早獨立學習;讀得越多,寫作能力也越好!所以,他們的孩子從4歲就開始閱讀!●不要預設立場:讓孩子想學什麼就學什麼!學習到底有不有趣,是由孩子決定的,而非父母說了算。當孩子不想學的時候,試著找出原因,而非一昧規定或責怪。●從小立定志向:提早問孩子「長大要做什麼」,讓他們開始思考未來,從小就有轉換跑道、重新出發的經驗。如此一來,孩子更能分辨什麼才是真正的目標!●勇於設定遠大目標:鼓勵孩子做大夢!目標越高越好,不要滿足於中等標準。夢想要大,即使最後沒有達成,依然可以有驚人的成果!《我家就是大學──不靠學校,也能教出卓越孩子的終極祕訣》所呈現的教養方式,正是台灣父母此刻最需要的指南。這份成功經驗,將會告訴你如何打造學習環境,讓每天的親子時間變得精采,而你又能如何輕鬆掌握訣竅,走入孩子的世界,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各界推薦 媒體及讀者強力推薦! ●「這本書絕不只是一本在家自學指南,它帶給父母的,是更多與孩子互動的訣竅!」──《出版家週刊》 ●「不帶批評,不失幽默,哈定家族以自身的成功,提供給我們最珍貴的教養箴言!」──《圖書館期刊》 ●「當孩子說:『媽,陪我玩!』的時候,總令我感到不知所措;而每到假日,總令我疲倦,因為就算我渴望跟孩子相處,卻不知如何讓我們相處的質感提升。這本書相當實用且具有影響力,它以愛與理性,點醒了我的盲點,顛覆我的教養觀念,讓我更有自信掌握親子相處的時光。」──美國讀者,喬恩。 強力推薦:●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陳安儀(資深媒體人)●張美蘭 [小熊媽](親職教養作家)●彭菊仙(暢銷親子教養書作者)●波蘭媽媽魏多麗和台灣爸爸陳怡光(《我家就是國際學校》作者後者為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吉普.哈定 & 蒙娜.麗莎.哈定(Kip Harding & Mona Lisa Harding)一對家裡有十個孩子的普通父母。吉普是退役軍人,蒙娜.麗莎是家庭主婦。他們的十個孩子裡頭,有六個在十二歲前上了大學。這六個孩子分別是:二十六歲的哈娜,現為工程師(十七歲時取得數學學士學位)。二十四歲的羅莎娜,現為建築師(十八歲時完成五年的建築方案,成為「美國建築師學會」最年輕的會員)。二十二歲的莎瑞娜,現為海軍軍醫(在十七歲時取得生物學學士學位)。十七歲的希斯,現為企業家(十五歲時取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十七歲取得電腦科學學士學位)。十五歲的凱斯,大四學生(現年十五歲,主修數學,也學習音樂理論及表演)。十二歲的賽斯,現正研讀中世紀歷史(現年十二歲,成績耀眼)。其他四個孩子,亦將依循這套學習祕訣,跟隨兄姐的腳步,於十二歲前上大學。他們常面對的疑問就是:「你們是怎麼辦到的?」在眾所期盼下,他們終於在2014年出版《我家就是大學──不靠學校,也能教出卓越孩子的終極祕訣》,這也是他們首次公開分享這份累積了二十幾年的成功經驗。■譯者簡介李弘善山東省禹城縣人。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學士、海洋大學環漁所碩士、國北師學士後師資班結業、教育部合格小學英語教師。曾任編輯、研究助理、國貿業務以及餐飲調理人員,現任台北縣橫山國小教師並在國語日報及國語日報週刊撰寫海洋生物專欄。譯作包括《我家沒有小霸王》、《搶救邊緣學生》、《班級經營的雙贏策略》、《思考教學》、《自主的課堂》、《發現和探索心智習性》、《評量和紀錄心智習性》、《活化學習動機》(遠流)、《讓孩子像天才ㄧ樣的思考》、《全美最好的老師》(寶瓶)等書,另譯有教育部出版的「迪士尼創意教室系列」第二、三集以及漢聲出版的「目擊者」錄影帶系列。 電子信箱:rexmir3@gmail.com
產品目錄 【自序】溫室效應 第一章:認識天才一族 第二章:如何在家自學 第三章:更有學習動機 第四章:沒有第二次機會 第五章:當心成績單 第六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第七章:引起反對聲浪 第八章:三個小淑女 第九章:家族其他成員 第十章:天才一族的家法──實用的建議 第十一章:從媽媽到媽媽──持家祕方 第十二章:生命中的某一天──側錄十三歲的大二學生 第十三章:不在家自學也需要祕訣 第十四章:點子、練習與實驗 第十五章:問題與回覆──訪問天才一族 第十六章:有夢最美 第十七章:每個人都歷經苦日子 第十八章:驚喜的教學 第十九章:我們寫書的動力 第二十章:來自母親的鼓勵 第二十一章:自豪的爸爸給家人的話 【附錄A】教育資源 【附錄B】成績單參考格式 【附錄C】孩子的行程表範例
書名 / | 我家就是大學: 不靠學校, 也能教出卓越孩子的終極祕訣 |
---|---|
作者 / | Kip Harding Mona Lisa Harding |
簡介 / | 我家就是大學: 不靠學校, 也能教出卓越孩子的終極祕訣:★翻轉父母的教育思維,幫助台灣父母做到真正的教養、發掘孩子天賦,讓孩子不僅不再想逃離學習,還能樂在學習、主動 |
出版社 /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896942 |
ISBN10 / | 986589694X |
EAN / | 9789865896942 |
誠品26碼 / | 2680925136008 |
頁數 / | 288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自序】溫室效應
以順應心性的方式訓練孩子:就算孩子長大了,也不會悖離方向。
──《箴言》第22章第6節
這不是關於天才的故事,也不是家長眼中只有孩子的故事;我們喜歡說這是愛的故事。一對尋常的男女在高中相識,然後有福氣與一堆很棒的子女為伴。這也是關於信仰的故事,故事情節描述信仰如何讓我們為人父母。這個故事也與夢想有關,訴說如何讓資質一般的子女充滿夢想,並讓夢想綻放。感謝上帝讓我們擁有家庭,感謝祂發明了這個稱為「在家自學」(homeschooling)的美夢。希望你從閱讀本書的過程,藉由在家自學提供的所有可能而得到激勵,這是我們懇切的期盼。
在自我介紹及描述現況前,我們想談談在家自學的原因。提到「在家自學」,人們總有負面的聯想,這點我們理解。不過在家自學一路走來,也已歷經數十載。
一九九七年,我們開始在家自學,當時沒有目前這樣的線上資源。我們必須竭盡所能準備教具,想出各種答案來滿足幼小好奇的心靈。現在孩子提出我們不會的問題,我們會說:「哇,真是好問題!」然後建議他們Google一下,並且分享答案,因為我們自己也想了解。幾分鐘過後,孩子得到的有趣解答往往多到不行。就算我們對孩子的問題不感興趣,看到新知在孩子眼中綻放的火花,也是讓人振奮欣喜。
每天,孩子總會教我們新的知識,他們也學著自己搜尋答案。我們並不擔心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錯失了什麼。身為父母的我們,只要確定孩子能夠接觸網路資源以及優良讀物,並且得到我們的關注。
短暫時間就可以掌握的資源,真是多到可觀。在往後的章節,我們會與讀者分享在家自學所需的工具和科技。不過現在,我們想與各位分享在家自學(到二○一三年為止,已有許多其他家庭、超過兩百萬的孩子選擇在家自學!)的十一點基本理由,以下相關統計數據來自www.topmastersineducation.com/homeschooled/:
1 . 在現今學校,「課程簡化」的現象所在多有,資深教師與作家約翰.泰勒.蓋托(John Taylor Gatto)在著作中如是說。在公立學校以及大部分的私立學校,孩子不被允許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因為老師要以班上中段的孩子為考量,設定共同的學習標準,其他孩子會覺得課程很無聊。就算有學生已經可以超越進度,老師也無法讓他們更進一步;其實,老師也沒有時間實際協助落後的學生。
2. 公立學校的體系正在崩壞,如果你對此質疑,只要看看教育紀錄片《等待超人》(Waiting for "Superman"),就知道此言不假。我們的大女兒很小就進入私校,後來當上高中數學與自然科教師。相較之下,在家自學享受的個別化關注,她很清楚。在二十多名學生的班級,真正的學習可說是少之又少。
3 . 我們相信基督教的世界觀與創造論。我們相信,人類智力的設計有其科學根據。老美只讓學生接受單一理論,這限制意見的多元與心靈成長,將為此付出代價。
4. 就算禱告是憲法保障的權利,但在學校禱告的權利,在各處受到質疑挑戰(許多地區甚至禁止禱告)。百分之三十六的在家自學家庭聲稱,提供孩子宗教信仰是他們的首要考量。
5. 我們相信,以發展實際情境的社會技能來看,分齡的環境並不是最有效的,還會引起同儕壓力。分齡的環境也不符合真實現況。在真實的社會,我們接觸各種年齡層的人,我們希望孩子能和各年齡層的人互動。在家自學的環境,同儕相依的關係較少,較能讓孩子適應真實世界。
6. 我們夫妻倆都在公立學校長大,曉得有多少時間花在乖乖坐著、整隊排好,以及過多的反覆練習上。我們的女兒在上私校的頭四年,每天必須花四十五分鐘搭公車。但是在家裡,中午以前就可以完成學校一天的學習,下午就可以為了興趣讀更多的書、遊戲玩耍、舉辦戶外踏青,或者與家庭建立關係。老爸忙了一天回家,也不需要再幫小孩解決功課。
7. 我們無需擔心校園槍擊或霸凌暴力。媒體上唾手可得的消息,嚇壞了為人父母。
8. 我們的小孩自大學畢業的年齡,從十七歲到十五歲都有,我們不可能走回頭路。甚至連私校都不可能提供這樣的結果──讓孩子因為渴望而奮力向上的結果。
9. 面對孩子的個別興趣,我們可以自由自在設計客製化課程。舉例來說,我們可以針對某一科目進行深入且連續的探究,讓孩子看到該科與其他科目的關聯。如果孩子能掌握各科之間的整合巨觀,學習效果真的比較好。
10. 在家自學真的有效。在家自學的孩子在標準化測驗的表現,平均而言在一百個學生裡排名第十三名。百分之七十四的在家自學孩子進入大學,其他孩子進入大學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四十九。百分之九十九的在家自學孩子,在最近六個月讀了一本書;其他孩子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六十九。如同你在本書看到的,透過在家自學可以達到如此驚人的成效。
11. 在家庭之外,你不可能花點錢就可以享受更棒的教育了。在家自學的孩子平均每人每年的開銷是五百美金,但是公立學校卻在每個學生身上花了將近一萬美金,而且效果更差。
「溫室效應」又是什麼?想像一下:你的家就是溫室,小幼苗正開始扎根,以後要長成強壯的植物。一旦植物夠成熟,就算移植到戶外要面臨挑戰,你還是能放心地把植物搬出去。我們珍惜「小幼苗」上大學之前的時光,我們竭盡所能教導他們面對外界的種種狀況。
孩子的提問總是一籮筐,像是「小貝比哪裡來的?」給五歲孩子的答案,顯然不同於給十歲孩子的答案。生殖問題引發的討論,可以讓親子接觸到生物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為什麼要讓孩子從課本得到答案?為什麼要讓孩子從薪資低廉、不了解孩子的學校老師得到答案?更糟糕的是,萬一孩子在遊樂場上從其他孩子那裡得到答案(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該怎麼辦?
我們能夠給孩子最佳解答,這真是美好的事。不僅如此,親子間的關愛和凝聚,更在提供解答之際實現了。
這本書就像故事,描述我們實施在家自學之旅,還有如何和孩子達到成功的過程。我們並不期盼別人仿效,而是期待別人得到鼓勵。我們希望別人也能跟隨夢想,曉得早點上大學也可能是一種選擇。
以我們的家庭而言,早早念大學是我們所知的最佳選擇,而且真的靠著努力、堅持和信仰就可以達成。
最後,讓我們以印度聖雄甘地的一句話與大家分享:
沒有學校比像樣的家庭更好,也沒有老師比有道德的父母更佳。
【內文試閱】03 更有學習動機
我們不是某天早晨一覺起床,就決定:「家裡十個孩子都在家自學吧!」很顯然的,生活沒有這麼單純,上帝也不會瞬間就賜予你一個龐大的家庭。就像家裡剛開始也只有一兩個孩子,我們也是從小小的目標和夢想出發的。
我們某位朋友有七個孩子,她比我們更早實施在家自學。我告訴她,我想以最簡單的方式開始,她便建議我先從「習作」下手。以我個人而言,如果面對的問題太過複雜,我寧願不要動手,從習作開始,聽起來還算簡單。否則碰到問題時,你很容易就被任務壓垮,然後輕易地放棄。許多家長在處理在家自學的問題時,最後的結局就是這樣。當你面對深埋地底的寶藏,而眼前有張藏寶圖;或是當你憧憬著美麗的建築,手上就有張藍圖的時候,相信問題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一九九七年五月,正當學校學期終了,我們全家到加州的奇科(Chico)旅行。當時,我依據女兒們的年級訂購了「基督光出版社」(Christian Light Publications)的習作。哈娜升上四年級,羅莎娜升上三年級,莎瑞娜上一年級,我曉得,初夏就要進行在家自學了,而且要持續一整年。
我也根據女兒們的年級訂購「阿爾法.奧米茄」(Alpha Omega,網址AOP.com)出版的習作,她們也要研習聖經、數學、語文藝術、歷史、自然與西班牙文。我很快就發現,大聲朗讀傳記給女兒們聽挺容易的,因為我自己也喜歡順便學習。有時候,你就是會突然忘了有趣的歷史人物。似乎是在我就讀公立學校的時候吧,老師介紹了許多有趣的人物,可惜當時沒有時間讓我仔細發掘他們的人生點滴。不過,在家自學的孩子就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傳記,而我也因為陪讀而學到許多,最後發現自己居然愛上了歷史!
在家自學第一步
剛開始,讀故事給孩子聽,然後教他讀書、追蹤閱讀的內容、確定閱讀能力達到優良程度,這才進入抄寫的階段。
一旦女兒們能夠獨立閱讀,就可以自由選擇歷史小說或傳記故事。到了這個階段,在家自學變得簡單多了:孩子們從兒童讀物很快地進階到完整原版內容。他們讀得越多,我們準備的文法習作或拼字測驗就越少。我還曾經在書上讀到「讓孩子從書本裡學習文法」,這在女兒身上確切應驗了。女兒們讀得越多,寫作的品質也會跟著改善。在這個階段,我們看電視的時間很少,不過卻從圖書館借了許多教育性質的影帶。對於根據真實故事拍攝、具有實際教育意涵的電影,我們也喜歡欣賞。我的朋友還建議讓孩子天天寫作。我們剛從堪薩斯州搬到加州時,女兒們開始寫信給朋友。女兒們也把「研究報告」當成功課。
如果她們碰到寫不出來的窘境,就乾脆從聖經的《箴言》裡抄一段,並且試著以自己的話解釋;《箴言》蘊藏了許多智慧。我讀過,美國開國大老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精進寫作技巧的方式,就是抄寫別人的短文,然後改寫,並試著改進。所以囉,孩子大約四歲時,我們讓他們抄寫自己喜歡的兒童讀本。如果他們想要寫信或者寫一小段研究報告,會朗讀給我聽,並且寫在紙上。在中年級(六到八年級)階段,我們採用《編輯大師》(Editor in Chief)這樣的文法書,因為這類書籍採用快捷、簡明的方式呈現文法規則,並且回歸到寫作層面。
我們搬到軍事基地的住所後,很幸運地,找到了一個優質的在家自學團體。女兒們一想要就可以到外面玩耍,因此她們都有強烈的動機要完成作業,學習變得很有效率。有時甚至前一晚就寫完數學作業,這樣隔天的進度才能超前;這是她們自發性的行為。
我們目睹女兒們的進步之後,吉普決定將數學進度加倍。因為在現實的SAT標準化測驗中,分成兩個部分來給分:一部分是口語測驗,一部分是數學測驗,這也是一開始在家自學就強調的重點。她們的閱讀主題根據興趣而定,集中在自然科學與歷史。有個女兒喜歡「創世科學」(creation science)而非演化論;另一個則喜歡解剖學、生理學和醫學。
暑假就這樣過去了,我發現學校應該全年無休,這樣才有結構化的感覺。我記得以前當學生的時候,總覺得暑假很無聊;孩子們有太多不受約束的時間。而你很少聽到我們的孩子抱怨無聊!如果老爸和老媽把自己的優先考慮擺第一、孩子放最後,才會發生這樣的狀況。
雖然我們整年都實行在家自學,但是上課時間還是比學校短很多。到最後,我們的孩子就有更多時間可以追求自己的興趣,學習也變得更有趣了。另一個好處,就是新學年開始的第一個月,不再像我以前當學生時,需要複習以前的功課。這樣一來,我們的孩子就能以更快速、更省力的方式讀完各個年級,同時擁有大量時間玩耍,並且運用想像力。
限制看電視的時間確實有助於開發創意,不過,我們還是鼓勵孩子多看益智性質的節目。我們總是花時間與他們一起欣賞節目,並且確定是否有益。
在家自學的早期,我在家裡「重建學校」,許多在家自學的新進夥伴也是如此,至今我還記得這些過程。有些家庭甚至替每個孩子添購個別的書桌。我的感覺是,從週一到週五,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三點,都是「上學」時間的話,要把女孩們早早叫醒,讓她們做完家事以便在八點前上課,這可說是一大挑戰。每天都要應付每個科目,對我而言也是備感壓力,就像自己也在學校讀書一樣。我自己精疲力竭不說,孩子也不會學得更好。
「重建學校」幾個月後,我們決定走出自己的路。我們發現,如果我們(包括媽媽)能夠學習自己喜歡的領域,一定會更有趣味。我們當中沒有人喜歡一堆文法練習,但是我們可以把每天的學習過程寫成報告,並加以修改。從此之後,我們發現孩子的寫作技巧進步許多;她們在寫報告的過程裡,也變成說故事高手。我們曉得學習已朝著正確的方向走去。女兒們挑選自己喜歡的題材閱讀與寫作,可說是樂在其中。
但剛開始的時候,哈娜還反對呢,她覺得我這個媽媽太放鬆了。根據她以前上學的經驗,學校有許多結構化的活動。我猜,在家自學的方式讓她開始緊張。我還記得哈娜對我說:「米勒老師(她的三年級老師)不是這樣教的。」八歲女兒認為「媽媽不是學校老師」。不過,一旦哈娜發現在家自學本來就與學校教育不同,甚至比學校教育更棒,她的興致就來了。最後,哈娜全心全意地一頭栽進數學與自然科學,她不但演算數學題目,也閱讀數學家與科學家的傳記。
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學生處於結構化越高的環境,學習效果越好,這點我們也曉得。不過,我們與專家的思維大相逕庭。幾年後確實要準備ACT測驗,但是在起步的階段,總要訓練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人,並且讓他們享受家庭相處的時光,以及珍惜家人同樂的機會。
我們還發現,家裡每天都會發生許多學習,而這些學習都與「課本」無關,卻是另一個可觀的改變。有些人把這樣的學習稱之為「未受學校教育的學習」(unschooling),我們則定義為「放鬆方式的學習」,這會在一天當中時時發生。每個家庭都可以接受這樣的學習模式,就算不想在家自學的家庭也可以。在面對書本每章後面的問題時,我們試著不要過度杞人憂天。如果我們都同意,閱讀的過程都有學習發生,那麼,是否有必要回答每章最末的所有問題呢?其實,就算孩子想轉移目標閱讀其他教材,也沒什麼不可以。
很快的,我把拼字測驗、標準化測驗(特別是文法測驗)統統丟到一邊。我們也曾經對女兒實施過幾次測驗,發現我們對這些不感興趣。女兒們的表現不差,但是測驗終究是代價不菲,而且那是非必要的壓力。我們現在只在乎兩個關係大局的標準化測驗,那就是ACT與SAT。
這樣一來,在家自學開始變得真正有趣了,女兒們在探索自己興趣的過程中表現優異。如果媽媽跳過課業練習、舉辦戶外教學,豈不更棒!就在幾次的戶外教學中,羅莎娜學到了建築概念。同樣的,在參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醫學中心時,莎瑞娜得以旁聽幾場開刀前的術前討論。我們堅持,因為莎瑞娜在小時候就展現醫學方面的興趣,她應該旁聽許多這樣的討論。少點回家功課、多點真實體驗,對各地的孩子應該都有好處。
在家自學有了好的開始,不過數學越來越困難了,真實的考驗還在後頭。
不知不覺之間,大女兒的數學程度已經到了我的極限。我必須把她交給父親,請父親協助功課。我自己在高中最後一年曾學過三角函數,但是畢業後就還給老師了。當時我懷著老六,生理上疲憊到無法重學三角函數。吉普接手指導的工作後,突然靈光乍現:哈娜可以因為學習高階數學,而得到大學的學分呀!正當此時,我們參加在家自學的會議,並且聽到「加州高中能力測驗」的消息。我們在會議中遇到另一個在家自學的家庭,他們也有高中學齡的孩子,並且在奎斯塔學院以雙修的方式修研學分。
我想起哈娜在父親協助下學習三角函數,還有她後來上大學的種種,我理解到,不論我有沒有學位,孩子都一樣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雖然我十七歲時申請到聖塔克拉拉大學,本來可能取得學士學位,但我還是決定和高中的男友結婚,當個媽媽(對呀,女士們,「只當個媽媽」也很好啊)──一旦走上婚姻這條路,我從來不曾覺得自己有必要取得大學學位。幾年過後,我也真的完成一年護理學校的訓練,成為合格的護理人員,而這是因為經濟考量。吉普當時也首度離開陸軍勤務,正努力取得學士學位。如果取得護理證照,我當護士助理的薪資就會加倍。我以緩慢的學習速度參加幾個線上課程,以取得註冊護士(RN)資格。以這樣的速度來看,可能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老實說,我當下的工作就是協助孩子追求自己的志業,對此,我感到十分滿足。看到莎瑞娜就讀聖塔克拉拉大學,比我自己去讀還更讓人激動。
如果我們聽到女兒決定變成「家裡蹲」媽媽,心裡會有怎樣的感覺呢?不妨討論討論。我們當然很高興啦!這樣的決定,在我看來,應該是女兒們生命中最美妙的際遇之一。我們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女兒或未來的媳婦,都能夠擁有我的經驗。我們擁有子女,這是何等的恩賜,子女就是歡樂的泉源。此時此刻,只有天曉得女兒何時結婚或會不會結婚。反正我們現在的責任,就是支持她們達成夢想,追求志業。
我有幾個媽媽朋友,她們都具有大學學歷,還是選擇在家自學。她們無怨無悔,但是她們的父母或家族成員曾以負面語氣說這樣「浪費」了教育。這些媽媽心知肚明,養兒育女絕對不可能「浪費」教育,我們當然也不會對女兒或媳婦這樣說。更何況,丈夫和我已經達成共識,他主外我主內,這就是我們合作的模式。再說,我擔任妻子與母親的角色,也讓我得到許多樂趣。
哈娜十二歲那年,我們讓她註冊奎斯塔學院的線上中級代數課程。該學院位於加州的聖路易奧比斯保(San Luis Obispo)。她在班上的成績是B。此時我參加在家自學會議,遇到一位十五歲的學生,這名學生通過CHSPE,因此能夠選修大學課程。所以,參加在家自學會議有什麼好處?你看出來了嗎?我的建議是,找一個會議就近參加吧。就這樣,我們依樣畫葫蘆,哈娜在二○○一年四月參加CHSPE並且通過測驗。依照測驗規定,考生年齡應該至少年滿十五歲,或是高一第二學期的學生。這在某些教育專家看來,無非是漏洞;但是在我們看來,就像是機會之窗。我寄出哈娜的申請,並且很快就收到入學許可,沒有接到任何質疑。相關人員是否注意到她只有十三歲?我並不清楚。我的推測是:他們收到大筆申請函,大概沒工夫逐一核對。也可能是線上課程符合應考資格,總之沒人質疑年齡。
哈娜選修線上課程時,我帶著她到現場教室參加三次期中考與一次期末考。想想看以下畫面:大腹便便的媽媽坐在教室外草坪的椅子上,弟妹在草坪上玩耍。這個畫面讓哈娜有安全感,因為媽媽就在身邊,因此她能專心考試。
當哈娜參加CHSPE並且通過測驗之後,吉普和我相當欣喜。不過哈娜卻是百感交集,甚至因此而哭泣。我們起初弄不清楚,後來才曉得她內心的恐懼,她害怕將要面對全職的大學生身分、害怕選修十四個單位的課程;她害怕我們把她丟在大學校園,然後說聲「待會兒見」就走人。於是,我們讓她知道,爸媽會以緩進的步調來處理課程,並且會仔細考慮她的需求,這才讓她寬心了一些。就算她的表現出眾,仍然需要父母的陪伴。
在我們看來,這真是寶貴的一課,並且讓我們用這樣的態度教導孩子:如果不怕失敗,就算是再困難的目標都可以追求。有時,是失敗的恐懼讓人卻步,因而才無法追求美好的目標。
這樣一來,哈娜以緩慢的速度修課。我們的計畫是,讓她先選一門英文課和一門數學課。我開車載她到校園,陪她走進教室,和其他孩子到跑道上去。我們沿著跑道散步,約好下課後在車上見面。哈娜感到心安,我也覺得放心,畢竟我沒有傷害她的感受。
有些在家自學的朋友批評這樣的作法,我和丈夫則以平靜待之。哈娜表現很棒,英文課得B、幾何課得A。教授可能沒注意到她的年紀,或者故意不想點破,大家就當她是尋常的大學生,我們喜歡這樣的方式。我們不希望女兒受到過多的關注。
如果青少年已經厭倦在家自學的課程,上大學就是學習的誘因。許多家長無法讓青少年再有寫功課的動機,他們與我們分享這樣的經驗。有時學生會努力打拚,希望從教授那邊拿到A。小小年紀就上大學,拿A顯然讓大家眼睛一亮。我們當然不希望以出名為目標,但是在有些場合卻還是因為其他女兒而受到側目。
回想起來,哈娜參加女子足球隊時,確實受到些許注意,甚至上了媒體。她接受當地兩家電視台以及當地報社的採訪。她上大學時專心一意、低調謙虛,因此不會高興過了頭。她依舊努力向學,學習的動力還是出於自己。事實上,我們還要提醒她休息放鬆,回來和家人看場電影。她這麼努力,不是因為我們塑造的,而是因為她只想竭盡所能。
就在此時,我遇到問題了:羅莎娜沒有動機學數學。她算題目的時候,往往只是在書上塗鴉。不過我們告訴她,當她十二歲時就要參加CHSPE了,這讓她的學習動機大增。我們在羅莎娜的課程中加入應考的項目。我們提醒她:就算考試失利,也毫無損失。萬一羅莎娜這次失敗,永遠都可以再考。這樣的態度,讓我們的孩子充滿信心。不過羅莎娜的程度非常接近通過的門檻,而且已經邁入十一年級的課程,我們決定讓她註冊艾倫漢卡克學院的「現在上大學!」課程(College Now! Program)。她的入學考試表現不錯,而且第一堂課採用她和姊姊正在讀的「English 101」教材,因此顯得信心滿滿。
就在此時,鄰居有一個十八歲的孩子,和哈娜申請到同一間學校,可以幫忙將女兒們載去又載回。羅莎娜第二次終於通過CHSPE,在夏天選修兩門課程,我又開始在校園跑道運動,藉此陪在女兒身邊。秋天的時候,兩個女兒利用課間在圖書館用功,這樣她們就可以互相依靠作伴了。而大部分同學以為她們的年齡如同高中生,除非別人詢問,她們才會透露年齡。有時我到學校洽詢獎助學金或入學許可,需要填寫年齡的基本資料時,也會出現一點尷尬的狀況。不過一般說來,人們只是好奇女兒為什麼可以這麼早上大學。我會與他們分享在家自學的經驗,以及女兒們早早畢業的方式,大都得到正面的回應。
家裡有兩個大學生了:年齡分別是十四歲和十二歲。
***
我們的理解或許有缺憾,但是我們享受的結果卻沒有缺憾。
──爸爸吉普.哈定
孩子的話
回首童年(二○○六年,莎瑞娜寫於十五歲)
提起我的家庭,總有精彩的故事可說,人們對此一直很有興趣。我的母親身體力行,她讓思想變成實際行動。我呢,只是從旁協助而已。
每天在教導五歲大的孩子與接電話的空檔,母親總會在那本螺旋裝訂的筆記本上寫點心得。大部分的時候,她也只能寫些隻字片語。她寫作的本子,永遠是那本缺頁、重複利用的筆記本,可能是姊姊以前用來撰寫研究報告的本子。在大家庭,每件東西都會重複利用。我那本老舊的三年級數學筆記本,現在是小弟短文練習的良伴,只是前面三十頁撕掉而已。
我的父母發現,教養或教書技巧若是驗證有效,也一定要重複利用,就如同筆記本。不是每個家庭都像我家一樣,以同樣的原則、紀律和關愛而凝聚在一起。不管怎樣的情況,要凝聚家庭並且讓孩子具備未來生活的技能,需要付出許多情緒、生理與心理的努力。首先,父母要先付出,然後孩子也要付出,這樣長大後才有成功的人生。家長無法在孩子心裡培育渴望,但是可以讓渴望更為堅定。
孩子的人格面向,需要強化而堅定。我只能以當孩子的經驗而非家長身分列出這些面向,不過我自認在生命中已經養育了幾個小孩了!孩子需要情緒上的穩定、智力上的理智、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還有被人疼愛的權利。我的父母絕對不會吝惜最後一項,也因為如此,我的兄弟姊妹和我在其他面向也不虞匱乏。以實際的眼光來看,我的父母在開始經營家庭之初,距離教養專家還差了一大截,就算是現在也稱不上專家(抱歉,爸媽,我只是實話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