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olutionaries Viva la Revolución: Hobsbawm On Latin America
作者 | Eric Hobsbawm/ Leslie Bethell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霍布斯邦的兩種革命套書: 革命分子+革命萬歲 (2冊合售):◎理解霍布斯邦革命思想‧必備索引歐洲具有悠久傳統的各種運動和制度,為何在拉丁美洲失敗得如此徹底?+++《革命分 |
作者 | Eric Hobsbawm/ Leslie Bethell |
---|---|
出版社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霍布斯邦的兩種革命套書: 革命分子+革命萬歲 (2冊合售):◎理解霍布斯邦革命思想‧必備索引歐洲具有悠久傳統的各種運動和制度,為何在拉丁美洲失敗得如此徹底?+++《革命分 |
內容簡介 ◎理解霍布斯邦革命思想‧必備索引 歐洲具有悠久傳統的各種運動和制度,為何在拉丁美洲失敗得如此徹底? +++ 《革命分子》 每個世代/時代都有革命分子。 所有的革命分子,都必須相信行動的必要性。 21世紀還在講一百年前俄國的十月革命似乎過於老派,21世紀的革命在突尼西亞、在埃及,或許在香港。不過每個時代的革命都一樣,它們都暴露了社會的嚴重矛盾,也表現了永遠有一群人,他們對現狀不滿、對理想世界充滿想像,並願意為其努力。而其中總有一個,將變成引爆全世界行動的火花。 本書為霍布斯邦於1961到1972年撰寫的書評、文章,以及演講集結。全書環繞著「革命」這個主題。一開始,霍布斯邦從一個歷史學家的角度處理共產黨及共產主義的歷史。接著討論的是無政府主義,每一個嚮往革命的人或都曾為它其中崇高的道德性所吸引,但其在革命運動上的無能卻也眾所皆知,馬克思主義者怎麼看?第三部分則處理自1950年代中葉起便十分活躍的、關於馬克思及馬克思主義各種面向的談辯。第四部分的主題是軍人與游擊隊。基於過去對盜匪跟農民起義的研究,游擊隊對霍布斯邦而言並不陌生,此處特別著墨越南、中國的游擊隊,同時也放進了對格瓦拉和毛澤東的觀察。第五部分直接點出這本書的主題:暴動與革命。從農民起義到勞工運動,所謂的暴力相差甚遠,公權力的作用也大不相同,霍布斯邦怎麼看? 五十年後,我們發現霍布斯邦提出的問題與思考方向依然具有價值,因為這或許是任何時代的「革命者」,無法迴避的本質,什麼是革命?什麼是顛覆?什麼是暴力?將革命概念置於歷史脈絡中思考,成敗是否必然?當代的現實環境如何與之辯證?理念與現實,如何對話?21世紀,資本主義仍然是我們必須打倒的對象嗎? 作為一個歷史學家,霍布斯邦不僅將上個世紀的政治與社會動盪,置於歷史的脈絡中解讀,從歷史探究到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評價,評論這些改變20世紀面貌的重要思想及人物;同時,作為一個老派的革命分子,在「革命」這個概念已倍受懷疑(或只是個象徵符碼)的此刻,他的文字提醒我們,面對社會不公義、不平等,基進的方式如何可能,以及其作為一種解方的重要性。 +++ 《革命萬歲》 歐洲具有悠久傳統的各種運動和制度,為何在拉丁美洲失敗得如此徹底? 「拉丁美洲是歷史變革的實驗室,其存在就是為了顛覆傳統公認的真理」──霍布斯邦 霍布斯邦最後出版遺作・一位左派歷史學家對拉丁美洲長達40年的觀察、關注,與熱情! 1959年,卡斯楚在古巴的勝利,讓歐洲和美國的知識分子開始對拉丁美洲著迷。1962年,霍布斯邦首度踏上拉美大陸即深受其吸引,「因為社會革命的岩漿顯然正在那個大陸沸騰。」他認為拉丁美洲的城市工人階級將會因為他們的貧窮、不安與低劣至極的生活條件,成為潛在的不定時炸彈;他同時也對秘魯和哥倫比亞農民運動的革命潛力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他甚至提到巴西勞工黨的成長茁壯,足以「溫暖每一個老左派心中的皺紋」。 基於對社會革命的期望,霍布斯邦一直維繫著對拉丁美洲的興趣。 拉丁美洲是一個同質性極高卻蠢蠢欲動的大陸。西班牙文或葡萄牙文幾乎是所有地區的共同書面語言,所有國家的宗教背景都是天主教。移民在大部分國家都融入得非常成功,甚至可在政府機構位居要職。不論是當地知識分子或外界人士,都傾向將該大陸視為一個整體;相較之下,歐盟再怎麼努力,歐洲還是沒有可與其相提並論的團結一致感。歷史團結了拉美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即便如此,拉美的統治階級和知識分子與一般百姓之間卻涇渭分明、財富嚴重不均、政治局勢動盪不安,霍布斯邦在首次造訪拉丁美洲之後就已經確定,一、二十年內,這裡恐怕會變成「世界上最具爆炸性的地區」。 的確,這裡是歷史變革的實驗室,並且提供了各種不同於過往的結局:出現了鼓舞勞工運動的右派大老(阿根廷、巴西);法西斯理論家配合左派礦工聯盟發動革命,並將土地分配給農民(玻利維亞);全球唯一真正廢除了軍隊的國家(哥斯大黎加);在一個極度貪腐的一黨國家,其革命制度黨有系統地從最激進的大學生中吸收黨員(墨西哥)。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第一代移民可以當上總統,而且阿拉伯人(當地稱之為「土耳其人」)往往比猶太人還要成功。 四十年的觀察,霍布斯邦的確看見了一個全面改變的社會。身為歷史學家,他認為拉丁美洲「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要顛覆傳統公認的真理」。但他在1960年代所期待的社會革命並未真正發生。「現在它再也不會出現了。」 +++ 霍布斯邦晚年及逝世後出版的選集中,《如何改變世界》收錄了他從1956到2009年,關於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論述,是他逝世前最後一部作品;《斷裂的年代》則是他在1964到2012年間,對於20世紀文化與社會的思考論述。至於對自己晚年最關注的拉丁美洲,他留下了遺願,希望能將自己有關拉丁美洲的文章、論文和評論,出版成冊。 《革命萬歲》即是他四十年來研究拉丁美洲的作品選集。本書由拉美史學者、《劍橋拉丁美洲史》主編,同時更是霍布斯邦超過五十年的朋友——萊斯利・貝瑟爾負責選編並撰寫導言,收錄範圍從霍布斯邦1960年第一篇探討古巴革命的文章,一直到其出版於2002年自傳中以拉丁美洲為主題的章節。這些文章探討了拉丁美洲從1930年代世界大蕭條以來的人口、經濟與社會變革,並特別強調傳統農業社會的解體,以及一般大眾──城市工人階級、城市貧民,尤其是農民──在1940和1950年代的政治覺醒。更重要的是整個拉丁美洲在1960年代中葉到1970年代中葉,社會革命的可能性。 他筆下關於拉丁美洲的一切事物幾乎都具有歷史意義。不過寫下這些文章之際,與其說他是位專業歷史學家,倒不如說他是一位當代社會與政治變革的觀察者和分析者。他不僅呈現其長達四十年來對拉丁美洲的觀察、關注,與熱情,更以此方式,為我們對拉丁美洲的知識和理解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各界推薦 霍布斯邦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對當代描述、理解,以及引發討論的能力。──《華盛頓郵報》 霍布斯邦的才思,在歷史專業這個領域,無人能出其右。──《衛報》 這是一本簡潔而可讀性高的著作,任何研究當代革命行動的讀者,都可以從本書中獲益良多。 ──《新政治家》 這是一本難得的佳作,每一篇都見證了霍布斯邦教授敏捷的才情與嚴謹的風格。──《TLS》 我們這個時代最為傑出的歷史學家之一。──《獨立報週日版》 堪稱英國各類歷史學家當中最受尊敬的一位,是任何時代極少數真正享譽國內外的歷史學家之一……。他對細節的了解,及其非凡綜合能力都無人可及。──《衛報》(Guardian) 該時代最偉大的英國歷史學家……。霍布斯邦的知識火力和分析能力始終無與倫比。──《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 當代的權威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開創了關於民眾抗爭、暴亂和造反的研究,其著作對社會科學家和歷史學家而言同樣重要。──《泰晤士報》(The Times)
作者介紹 艾瑞克.霍布斯邦(著) 萊斯利‧貝瑟爾(編選)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J. Hobsbawm, 1917-2012)霍布斯邦出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一年(1917)。生於埃及,成長於維也納、柏林,16歲(1933)之後長期居住於英國,1960年代開始不定期前往美國、法國、拉丁美洲任教並從事研究。2012年病逝於倫敦。在動盪的時代裡,有人選擇法西斯,青年霍布斯邦則選擇了共產主義,馬克思思想成了他終身奉行的價值。他1936年加入共產黨,1946年進入「共產黨歷史學家小組」。對他來說「黨」(Party)這個字的「P」具有大寫般的重要地位,甚至想像不出如何跟非黨員交往戀愛。但是隨著1948年之後冷戰的到來,西方陣營的共產黨面臨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機,1956年史達林的惡行公諸於世,許多黨員紛紛退黨,霍布斯邦卻選擇留下來;不過他轉而親近義大利式的歐洲共產主義,從「改變世界」轉向「詮釋世界」。一位有著獨特史觀的歷史學家,寫就了膾炙人口的大眾歷史讀物。他認為歷史的推動者不是帝王將相,而是「平凡百姓」,甚至是落草為寇的軍人和牧人,所以寫作了《原始的叛亂》、《盜匪》這樣探討平民叛亂的歷史書;他認為學術不應該為少數人服務,因此書寫了以一般大眾為對象、橫跨三世紀的系列叢書:《革命的年代》、《資本的年代》、《帝國的年代》、《極端的年代》。他的著作在1960年代成了第三世界人民反對獨裁統治的思想來源,成了憤怒青年反對傳統、亟欲推倒權威的引用辭彙。1960年代之後,霍布斯邦抱持他的世界觀,成為少數真正了解拉丁美洲的歐美人士,以他老一輩的「革命分子」身分,關心「嬉皮世代」,秉持無國界的世界主義以及平衡觀察的視野,關切「全球化」議題。選編者萊斯利‧貝瑟爾(Leslie Bethell, 1937~)倫敦大學拉丁美洲史名譽教授、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名譽研究員。曾任倫敦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1987-1992)、牛津大學巴西研究中心主任(1997-2007)、《劍橋拉丁美洲史》主編(十二卷,1984-2008),而且是與霍布斯邦交情長達五十多年的朋友。黃居正 周全黃居正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法學博士(D.C.L.),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專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公法與原住民法,著作百餘種。2016年開始參與蘭嶼核廢料貯存場設置真相調查小組迄今。周全台大歷史系畢業、德國哥丁根(Göttingen)大學西洋史碩士及博士候選人,通六國語言,曾旅居歐美二十年,親身經歷了德國統一與蘇聯解體,現從事撰著與歷史書籍翻譯。譯作有《一個德國人的故事》、《破解希特勒》、《趣味橫生的時光》、《從俾斯麥到希特勒》、《不含傳說的普魯士》、《俄羅斯一千年》、《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等。
產品目錄 《革命分子》 重譯本序/黃居正 前言 I共產黨人 Communists 1共產黨人歷史的問題 Problems of Communist History 2英國的基進主義與革命 Radicalism and Revolution in Britain 3法國的共產主義 French Communism 4知識分子與共產主義 Intellectuals and Communism 5義大利共產主義的黑暗時期 The Dark Years of Italian Communism 6屢戰屢敗的德國共產黨 Confronting Defeat: The German Communist Party II無政府主義者 Anarchists 7布爾什維克主義與無政府主義者 Bolshevism and the Anarchists 8西班牙的局勢背景 The Spanish Background 9對無政府主義的一些反省 Reflections on Anarchism III馬克思主義 Marxism 10馬克思與英國的勞工運動 Karl Marx and the British Labour Movement 11馬克思主義對話錄 The Dialogue on Marxism 12列寧與「勞工貴族」的政治 Lenin and the 'Aristocracy of Labour' 13論修正主義 Revisionism 14希望的原理 The Principle of Hope 15資本論的結構 The Structure of Capital 16卡爾.科爾施 Karl Korsch IV軍人與游擊隊 Soldiers and Guerrillas 17越南與游擊戰的動力學 Vietnam and the Dynamics of Guerrilla War 18文人政府與軍隊在二十世紀政治上的對抗 Civilians versus Military in Twentieth-Century Politics 19政變 Coup d'État V暴動與革命 Insurrectionaries and Revolution 20漢娜.鄂蘭論革命 Hannah Arendt on Revolution 21暴力的法則 The Rules of Violence 22革命與性 Revolution and Sex 23城市與暴動 Cities and Insurrections 24一九六八年五月 May 1968 25知識分子與階級鬥爭 Intellectuals and the Class Struggle 革命分子,之後呢?自由社會主義。/馮建三 譯名對照 ++++++ 《革命萬歲》 序文 導言:艾瑞克與拉丁美洲/萊斯利.貝瑟爾 I第一印象 First Impressions 1古巴的前景 Cuban Prospects 2南美洲之旅 South American Journey 3波薩諾瓦 Bossa Nova 4拉丁美洲:世界上最動盪的地區 Latin America: The Most Critical Area in the World 5拉丁美洲的社會發展 Social Developments in Latin America 6哥倫比亞的革命形勢 The Revolutionary Situation in Colombia 7對哥倫比亞暴力的剖析 The Anatomy of Violence in Colombia II農業結構 Agrarian Structures 8拉丁美洲發展進程中的封建因素 Feudal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tin America 9新封建主義的一個案例:秘魯拉貢文雄 A Case of Neo-Feudalism: La Convención, Peru III農民 Peasants 10農民成為社會盜匪 Peasants as Social Bandits 11農民起事 Peasant Insurrection 12意識形態與農民運動 Ideology and Peasant Movements 13農民占領土地行動:秘魯的案例 Peasant Land Occupations: The Case of Peru 14秘魯的農民運動 A Peasant Movement in Peru 15哥倫比亞的農民運動 Peasant Movements in Colombia 16農民與政治 Peasants and Politics 17政治中的農民與鄉間移民 Peasants and Rural Migrants in Politics 18墨西哥的革命 The Mexican Revolution IV革命與革命分子 Revolutions and Revolutionaries 19古巴革命及其後果 The Cuban Revolution and Its Aftermath 20一條硬漢:切‧格瓦拉 A Hard Man: Che Guevara 21拉丁美洲的游擊隊 Guerrillas in Latin America 22拉丁美洲游擊隊:一項調查 Latin American Guerrillas: A Survey 23美利堅帝國主義與拉丁美洲革命 US Imperialism and Revolution in Latin America V秘魯軍方的革命分子 Military Revolutionaries in Peru 24成為革命分子的將軍們 Generals as Revolutionaries 25秘魯有何新鮮事 What’s New in Peru 26秘魯:奇特的「革命」 Peru: The Peculiar ‘Revolution’ VI智利的社會主義之路 The Chilean Road to Socialism 27智利:元年 Chile: Year One 28智利的謀殺案 The Murder of Chile VII晚年的反思 Late Reflections 29殺氣騰騰的哥倫比亞Murderous Colombia 30拉丁美洲的民族主義和民族性Nationalism and Nationality in Latin America 31與拉丁美洲的四十年關係A Forty- Year Relationship with Latin America 原始版本的日期及出處 註釋 譯名對照
書名 / | 霍布斯邦的兩種革命套書: 革命分子+革命萬歲 (2冊合售) |
---|---|
作者 / | Eric Hobsbawm Leslie Bethell |
簡介 / | 霍布斯邦的兩種革命套書: 革命分子+革命萬歲 (2冊合售):◎理解霍布斯邦革命思想‧必備索引歐洲具有悠久傳統的各種運動和制度,為何在拉丁美洲失敗得如此徹底?+++《革命分 |
出版社 / |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
EAN / | 8667106511827 |
誠品26碼 / | 2681970184006 |
頁數 / | 96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X21X5.4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理解霍布斯邦革命思想‧必備索引
歐洲具有悠久傳統的各種運動和制度,為何在拉丁美洲失敗得如此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