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圖解不可不知的國學知識 | 誠品線上

全彩圖解不可不知的國學知識

作者 夢華/ 主編
出版社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全彩圖解不可不知的國學知識:【本書特色】◎內容豐富,體例科學◎涵蓋國家政治、思想學術、天文曆法、兵制禮制、文學史學、文化藝術、民俗節日、體育娛樂等各領域的重要內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內容豐富,體例科學◎ 涵蓋國家政治、思想學術、天文曆法、兵制禮制、文學史學、文化藝術、民俗節日、體育娛樂等各領域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常識,為讀者輕鬆掌握國學知識提供一條捷徑。 ◎圖文全解,精美易讀◎ 穿插精美圖片,圖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為讀者帶來身歷其境之感。圖文配合,將國學知識具象化,使讀者能更直觀了解國學知識內容,使閱讀成為一種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 ◎經典讀本,理想藏書◎ 全新視角、科學簡明的體例、精美珍貴的圖片、注重文化內涵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打造出一個彩色閱讀的空間,全面提升本書的欣賞與藝術價值。 【內容簡介】 你可能不知道的國學知識 「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學術的總稱。國學匯通思想學術、典籍制度、百行百藝、禮儀民俗,蘊含國脈、國魂、國本,是中華民族的根基所在、尊嚴所在。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五千年的文化遺產,使國學知識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學習國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豐富自身內涵,更能修身養性,領悟歷史智慧。 本書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力求在「新、奇、趣」上下功夫。「新」就是鮮為人知的,很少被其他書籍提到的知識;「奇」就是不一般,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振;「趣」即是興趣,也是趣味,是人們想看、願意看的東西。同時,書中還搭配與正文相輔相成的精美插圖,以圖畫示意的方式讓讀者身臨其境,對國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本書目錄】 连總說连 》國學的定義是什麼 》國學應該如何分類 》整理國故的來龍去脈 连國學經典连 》經部 》史部 》子部 》集部 》說部 》蒙學 连古代哲學连 》古代哲學命題 》倫理與修養 》儒家 》道家 》法家、墨家和其他 连天人之學连 》天文曆算 》獨特的中醫學 连文學连 》古代文體 》文學流派 》文論 》傑出文學家 连史學连 》史書的體裁 》史論 连文化藝術连 》音樂舞蹈 》戲曲 》繪畫與雕塑 》書法與篆刻 连附錄连 现《史記》的語言特點 现《史記》的五體結構 现莊子與惠子:一對諍友,兩種學說 现植物藥 现李漁的戲曲理論

商品規格

書名 / 全彩圖解不可不知的國學知識
作者 / 夢華 主編
簡介 / 全彩圖解不可不知的國學知識:【本書特色】◎內容豐富,體例科學◎涵蓋國家政治、思想學術、天文曆法、兵制禮制、文學史學、文化藝術、民俗節日、體育娛樂等各領域的重要內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9075343
ISBN10 / 9579075344
EAN / 9789579075343
誠品26碼 / 2681841764009
頁數 / 512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國學的入門之鑰,深入理解相關知識,
輕鬆讓那些文化經典深刻烙印在腦海中
你可能不知道的國學知識
受益終身的傳統文化經典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容摘要】
國學的定義是什麼
  「國學」一詞產生於清末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至於是誰的「原創」,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有人說,章炳麟(章太炎)在日本組織「國學講習會」,劉師培(劉申叔)也有「國學保存會」的發起,他們兩個大概就是「國學」一詞的最先使用者。不過這個答案是不是正確的,尚待進一步考證。
  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來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確定的結論。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鄧實的國學概念很廣泛,強調國學的經世致用,但這種解釋不能完美地詮釋國學的定義。或許,我們需要借鑑其他類似辭彙來理解「國學」一詞。
  和國學差不多意思的名詞還有國粹和國故。「國粹」兩個字,又似乎有點誇大了中國學術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點為選擇精粹而完全拋棄其他那麼不太精粹部分的意思,所以人們覺得這個詞不那麼妥當,又將之改稱為「國故」。胡適說,所謂「國故」是包含過去中國的一切歷史與文化,包含著「國粹」,也包含著「國渣」。研究這些歷史與文化的學問,就叫「國故學」,簡稱「國學」。
  不過著名語言學家曹伯韓認為,「國學」這個詞還不是十分合理。因為學術沒有國界,當代各國都沒有特殊的國學,而我們所謂的國學,從內容上看,也就是哲學、文學、史學等東西。如果將其外延也算上,無疑也包括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都可以看作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而外國人研究中國文化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我們目前只能暫且將國學定義為「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但一切還有待國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才能明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學源的字書,也是流傳最廣的中文必備工具書。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漢朝許慎編著,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原書作於西元100年至121年,現已散佚,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漢朝以後的其他書籍引用,並有北宋徐鉉於雍熙三年(西元986年)校訂完成的版本(稱為「大徐本」)流傳至今,宋以後的說文研究著作多以此為藍本。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全書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
  《說文解字》總結了先秦、兩漢文學的成果,保存了漢字的形、音、義,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詁不可缺少的橋梁。特別是《說文》對字義的解釋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義,對理解古書上的詞義更有幫助。書中關於秦漢時期全國各地方言的介紹使其成為了解中國古方言的一本參考書籍。
  此書保存了研究古代社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整理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的階梯。《說文》包括各種含義的字的解釋,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習慣,成為我們了解古代的歷史情況和各種知識的一扇窗口。
《爾雅》
  《爾雅》,儒學經典,也是中國第一部詞典。關於其作者及成書時間,歷來說法不一,今人多認為此書非成書於一人一時之手,應為秦漢學者集體編撰而成,到唐朝時,該書升格為經。《爾雅》書中首創按內容性質分類釋詞的體例,有點像現在的分類編排的百科詞典。今本《爾雅》含十九篇,分別為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共收詞4,300多個,13,000餘字,所收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釋詁、釋言、釋訓三篇主要是對古代漢字、詞語的解釋;後十六篇則主要是對各種百科知識、器物名詞的解釋。《爾雅》釋義簡單明白,保留了許多古注古義,對後世訓詁學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書中所收錄的先秦時期的語言和文字,對我們閱讀和研究先秦史籍及秦漢古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太極
  「太極」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是用來表述宇宙本原及其無限性的一個概念,「太」有至的意思,「極」則為極限之義,「太極」就是至於極限,無有相匹,既包括了至極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時空極限。「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經.繫辭傳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陰陽未分之前的混沌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其意指浩瀚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和現象,包含著對立而相依的陰和陽兩個方面,而它們之間的這種既互相對立又相互依存的關係,既是事物存在的一般規律,是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綱領和由來,也是一切事物產生與毀滅的根由所在。這其中包含著樸素的哲學辯證法,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光輝體現。北宋周敦頤在《太極圖說》中又提出「無極而太極」的命題,太極也被理解成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即從無到有,從無形無象的元始以至混沌初蒙,而再至萬物化生的自然過程。
庖丁解牛與養生
  「庖丁解牛」典出《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這段話是講,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進刀時發出的響聲,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合乎〈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經首〉樂曲的節奏。後來,「庖丁解牛」就被用來形容經過反覆的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情形。梁惠王對庖丁精湛的技藝十分驚嘆,庖丁卻對梁惠王說:「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也就是說,自己所看重的是自然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宰牛技藝的追求。然後,庖丁向梁惠王講述自己多年宰牛的經歷感受,由最初的眼裡只有一頭牛,到後來對牛的肌體結構十分精通,以至於達到了「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的高超境地。梁惠王聽後感慨說自己學習到了養生之道。庖丁講的是解牛,梁惠王卻體悟到了養生,兩者看似不相及,但是在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運用這點上卻是相通的,也就是庖丁說的「所好者道也」,「道」這個原理是普適於萬事萬物的。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中國古人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對天上恆星的畫分,類似西方的星座,又稱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宿」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古人根據它們的出沒和中天時間定四時,安排農事活動。
  二十八宿分成四組,與東、北、西、南四宮和動物命名的四象相配。它們是東宮青龍,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宮白虎,包括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南宮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北宮玄武,包括斗、牛、女、虛、危、室、壁七宿。與它們關係密切的一些星官(意為一組星),如墳墓、離宮、附耳、伐、鉞、積屍、右轄、左轄、長沙、神宮等,分別附屬於房、危、室、畢、參、井、鬼、軫、尾等宿,稱輔官或輔座。唐朝時,包括二十八宿和輔官在內的星共有一百八十三顆。
  最早記錄二十八宿的是《尚書.堯典》,現存對二十八宿最完整的記錄發現於湖北隨州戰國古墓(葬於西元前433年)的漆箱蓋上,它記錄了二十八宿的全部名稱。
辨證與辨病
  辨證與辨病都是以病人的臨床表現為依據來認識疾病的過程,區別在於,辨病是對疾病的辨析,以確定疾病的診斷為目的,進而為治療提供依據;辨證則是對證候的辨析,以確定證候的原因、性質和病位為目的,據此來確立治療方法。辨病的重點在於疾病的判斷,而辨證的重點在於證候的掌握。辨證論治是傳統中醫的一個基本特點,主要體現於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同病異治,就是說同一種病,發病的時間、地域不同,或所處的疾病階段、類型不同,或病人的體質不同,導致反映出的病證不同,因而治療也就有差異。異病同治,是說幾種不同的疾病在其產生過程中,有著大致相同的病機,表現出相類似的病證,就可以採用大致相同的方法和藥物來治療。但是辨證方法只考慮疾病的階段性和類型性,不考慮疾病的全過程,在對病情的總體認識上是有偏頗之處的,所以現代中醫強調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知音
  俗話說:「千金易得,知音難覓」。詞典裡對「知音」的解釋為:原指通曉音律,後來以此代指彼此了解、情投意合的人。那麼,「知音」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呢?
  古有詩云:「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該詩說的便是「知音」一詞的由來。
  俞伯牙是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音樂家,不僅精通音律,更彈得一手好琴。然而縱使他琴藝高超,卻始終曲高和寡,沒有幾個人能夠聽懂他的琴曲。有一次,俞伯牙因公務來到漢陽江口。黃昏時分,俞伯牙命船夫停船靠岸,調琴彈奏起來,伴著朦朧夜色,草場間傳出悠揚曲調,彈琴間隙,俞伯牙聽見草叢中有聲響,便命書童前去查探。待書童回來,身邊又跟了一個人。俞伯牙詢問方知,此人名叫鍾子期,是附近古婁子村的樵夫,砍柴回家途中,他聽到有人彈琴,便隱匿在草叢中欣賞起來。
  俞伯牙覺得此人是在說大話,一個樵夫,怎能懂得他琴中表達的情感,便想試探試探他。於是,俞伯牙轉弦彈奏了一支表達泰山雄險的曲子。站在一旁的鍾子期屏息凝神,表情隨著俞伯牙的琴曲不斷變幻。一曲彈罷,鍾子期嘆道:「妙曲,高山巍峨,雄險非常。」俞伯牙聽後,對鍾子期刮目相看,隨即調整琴弦又彈一曲,鍾子期面容平靜,如沐春風,悠然說道:「潺潺溪流,東流到海。由微波蕩漾,到波濤澎湃。」俞伯牙聽罷激動不已,終於找到了能聽懂自己琴曲的人了。於是,他邀請鍾子期來到自己船中。兩人把酒言歡,暢談琴曲,並結為兄弟,相約來年此時此地再相聚。
  第二年,俞伯牙守信而來,卻不見鍾子期的身影。經過打聽才知道,早在幾個月前,鍾子期就去世了。當地人說,他為了遵守和俞伯牙的約定,特意告訴家人將他葬在江邊。俞伯牙聽後,心痛不已。他來到鍾子期墳前,彈奏起〈高山流水〉。彈罷摔琴長嘆:「知音不在,還有誰能懂我琴音。」
  戰國時的《列子.湯問》,詳細記載了這段佳話。後人在俞伯牙和鍾子期相遇的地方築起伯牙臺,以紀念他們「以琴覓知音,摔琴祭友人」的感人故事,「知音」也成了知心朋友的代名詞。
張擇端和〈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名作。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生卒年月不詳,北宋末年畫家,其自幼好學,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事繪畫。
〈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進獻給宋徽宗的貢品,長525公分,寬25.5公分,其中共有人物1,643個,牲畜208頭,房舍122座,轎子8頂,舟船25只,樹木124棵。它主要描繪了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的繁華景象,全圖分為三個段落:首段描繪的是汴京郊野的風光,中段描繪的是繁忙的汴河碼頭,後段描繪的是汴梁城市區繁華的街道。畫中汴河兩岸店鋪林立,市民熙來攘往,運載東南糧米財貨的漕船通過汴河橋洞,一隊遠道而來的駱駝商隊穿過城門。市區城樓高聳,街巷縱橫,店鋪鱗次櫛比,行人摩肩接踵。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寺觀、公廨等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繪北宋汴京社會經濟生活風俗的不朽畫卷。另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清明」並非指清明節,而是太平盛世的意思。畫作描繪的是秋天。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前人總結書法書寫規範和用筆的一種方法,據說是張旭提出的,也有人說是由蔡邕或王羲之所提出。「永字八法」就是「永」字的八個筆畫,包含了中國漢字最基本的幾種筆畫。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曾經花了幾年的時間,專門寫「永」字,認為寫好它,就能寫好所有的字。
  「永字八法」的第一畫是點,稱為「側」,意思是以側鋒落筆,勢足收鋒;第二畫是橫,稱為「勒」,要逆鋒落紙,緩行爭勒;第三畫是直,稱為「努」,須中鋒落筆,直中有曲;第四畫是鉤,稱為「趯」,要頓筆停鋒,突然提筆,力集於筆尖;第五畫是仰橫,稱為「策」,發筆舒展,結筆有力,需輕抬而進;第六畫是長撇,稱為「掠」,起筆有力,必須快而準,出鋒乾淨俐落;第七畫是短撇,稱為「啄」,左撇用力,如同鳥啄食般的力道和氣勢;第八畫是捺,稱為「磔」,落筆要輕,徐徐而有力。「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筆畫的根基,初學者練好這些基本筆畫後,便可以掌握漢字書寫的精要。因此,「永字八法」經常被人們當成「書法」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