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彩圖解九型人格: 性格分析與人際情感
作者 | 廖春紅 |
---|---|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全彩圖解九型人格: 性格分析與人際情感:精妙的性格分析 九型人格歷史悠久,流傳至今被廣泛推廣到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等多種領域,滲透在人際交往的各方面。西元1993 |
作者 | 廖春紅 |
---|---|
出版社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全彩圖解九型人格: 性格分析與人際情感:精妙的性格分析 九型人格歷史悠久,流傳至今被廣泛推廣到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等多種領域,滲透在人際交往的各方面。西元1993 |
內容簡介 精妙的性格分析九型人格歷史悠久,流傳至今被廣泛推廣到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等多種領域,滲透在人際交往的各方面。西元1993年,美國史丹佛大學商學院開設了「人格自我認知與領導」課程,把九型人格應用於企業管理的領域。許多知名企業用它來培訓員工,促進他們建立團隊、促進溝通、增強執行力等綜合能力的提高。近年來全球管理領域掀起一股「九型人格熱」,甚至有人稱九型人格是「識人的聖經」、「人際溝通的鑽石法則」、「企業管理的金鑰匙」。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描述九型人格這種準確、科學、實用、系統的識人、讀人之術,也詳細分析九型人格的基本原理,並深入研究其運用的心理基礎,與各類型人格的性格特徵、發展層級、互動關係。透過閱讀此書,學習與各類人格經營人際、感情和婚姻、教育子女等方面如魚得水,最終實現在愛情、交際上的成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廖春紅
產品目錄 前言導 論 走進九型人格的神祕地帶第一節 研讀九型人格的前提第二節 九型人格的淵源第三節 確定自己的人格類型第四節 激發我們的心理能量第五節 躲開心裡的暗礁第一章 第一型人格︰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第一節 第一型人格面面觀第二節 我是哪個層次的第一型第三節 與第一型有效地交流第四節 最佳愛情伴侶第五節 塑造完美的親子關係第六節 第一型互動指南第二章 第二型人格︰施比受更有福第一節 第二型給予型面面觀第二節 我是哪個層次的第二型第三節 與第二型有效地交流第四節 最佳愛情伴侶第五節 塑造完美的親子關係第六節 第二型互動指南第三章 第三型人格︰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第一節 第三型實幹型面面觀第二節 我是哪個層次的第三型第三節 與第三型有效地交流第四節 最佳愛情伴侶第五節 塑造完美的親子關係第六節 第三型互動指南第四章 第四型人格︰迷戀缺失的美好第一節 第四型浪漫主義型面面觀第二節 我是哪個層次的第四型第三節 與第四型有效地交流第四節 最佳愛情伴侶第五節 塑造完美的親子關係第六節 第四型互動指南第五章 第五型人格︰自我保護,離群索居第一節 第五型觀察型面面觀第二節 我是哪個層次的第五型第三節 與第五型有效地交流第四節 最佳愛情伴侶第五節 塑造完美的親子關係第六節 第五型互動指南第六章 第六型人格︰懷疑一切不了解的事第一節 第六型懷疑論型面面觀第二節 我是哪個層次的第六型第三節 與第六型有效地交流第四節 最佳愛情伴侶第六型的親密關係第五節 塑造完美的親子關係第六節 第六型互動指南第七章 第七型人格︰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第一節 第七型享樂型面面觀第二節 我是哪個層次的第七型第三節 與第七型有效地交流第四節 最佳愛情伴侶第五節 塑造完美的親子關係第六節 第七型互動指南第八章 第八型人格︰王者之風,有容乃大第一節 第八型領導型面面觀第二節 我是哪個層次的第八型第三節 與第八型有效地交流第四節 最佳愛情伴侶第五節 塑造完美的親子關係第六節 第八型互動指南第九章 第九型人格︰以和為貴,天下太平第一節 第九型調停型面面觀第二節 我是哪個層次的第九型第三節 與第九型有效地交流第四節 最佳愛情伴侶第五節 塑造完美的親子關係第六節 第九型互動指南
書名 / | 全彩圖解九型人格: 性格分析與人際情感 |
---|---|
作者 / | 廖春紅 |
簡介 / | 全彩圖解九型人格: 性格分析與人際情感:精妙的性格分析 九型人格歷史悠久,流傳至今被廣泛推廣到製造業、服務業、金融業等多種領域,滲透在人際交往的各方面。西元1993 |
出版社 / | 創智文化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5611996 |
ISBN10 / | 9865611996 |
EAN / | 9789865611996 |
誠品26碼 / | 2681733239004 |
頁數 / | 336 |
開數 / | 18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剖析性格密碼,增進社交人脈,掌握幸福人生
最實用的人格分析法
內文 : 特別留意心理緩衝帶
很多時候,人們無法弄清楚地認識自己的性格類型,而妨礙人們認識性格類型的主要障礙,葛吉夫稱之為「緩衝帶」。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性格上的負面特徵隱藏在了一個精心構建的內在緩衝系統,或稱「心理防禦機制」中。
但是,首先發現心理緩衝帶理念的並非葛吉夫,而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他率先提出無意識反抗機制的概念,後由他的女兒-著名心理學家安娜.佛洛伊德對之進行系統化的研究。安娜.佛洛伊德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禦機制》中強調︰「每一個人,無論是正常人還是神經症患者的某種行為或言語,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禦機制中的一個或幾個特徵性的組成成分。」
與九型人格中第一型至第九型人格相對應的心理防禦機制分別是︰反向作用、壓抑作用、認同作用、內投作用、分隔作用、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否定作用和麻醉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這九種心理防禦機制。
绌第一型完美主義型人格︰反向作用绋
在所有的防禦機制中,第一型人格往往容易突出反向作用,即當個體的欲望和動機不為自己的意識或社會所接受時,唯恐自己會表現出來,乃將其壓抑至潛意識,並再以相反的行為表現在外顯行為上。簡單點說,就是突出反向作用的第一型人格,其所表現的外在行為,與其內在的動機是成反比的。例如︰有的人明明不同意別人在會議中的發言,卻在投票時舉起了表示「同意」的牌子。
绌第二型給予型人格︰壓抑作用绋
壓抑是各種心理防禦機制中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第二型人格表現最突出的心理防禦機制。在面對痛苦時,人們會把意識無法接受的觀念、情感或衝動抑制到無意識中去,這就是壓抑的心理防禦機制在起作用。例如︰生活中,人們常說︰「真希望沒這回事」,「別再想它了」。這種被壓抑的痛苦在睡覺的時候常常在夢境中呈現出來。
绌第三型實幹型人格︰認同作用绋
對於第三型人格者來說,最常被使用的心理防禦機制是認同作用。「認同」意指個體對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表示認同,以消除個體在現實生活中因無法獲得成功或滿足,而產生的挫折感所帶來的焦慮。就定義來說,認同可藉由在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為個人帶來不易得到的滿足或增強個人的自信。例如,人們常常透過模仿成功人物的行為來獲得自信。
绌第四型浪漫主義型人格︰內投作用绋
九型人格中的第四型人格最常使用內投的防禦機制。內投作用是把外部物件或自己所賞識的某些人物的特點,結合到自己的行為和信仰中去的一種防禦機制。例如,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言行舉止及思維方式,學生會採納自己所喜歡的教師的人格特質、行為習慣,夫妻之間也會產生心理同化。
绌第五型觀察型人格︰分隔作用绋
九型人格中的第五型人格最喜歡使用分隔的心理防禦機制,將部分的事實從意識境界中加以隔離,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最常被隔離的是與事實相關的個人感覺部分,因為此種感覺易引起焦慮與不安。例如,有人把「上廁所」說成「上一號」,就是一種隔離的行為。
绌第六型懷疑型人格︰投射作用绋
生活中,第六型人格最突出的心理防禦表現是投射作用,即把自己的性格、態度、動機或欲望,「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和自己持有同樣的觀點,有著同樣的喜好,如口腹之欲。古詩「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及莊子與惠施「臨淵羨魚」的故事,都是投射的例子。精神分析學者認為,投射是個體自我對抗超我時,為減除內心罪惡感而使用的一種防衛方式。
绌第七型享樂主義型人格︰合理化作用绋
第七型人格者是典型的享樂主義者,因此他們在面對痛苦時還會無意識地對其進行合理化解釋,來為其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或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這就是合理化的心理防禦機制,也稱文飾作用。心理學將其歸納為三種表現︰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不好的;二是甜檸檬心理,即當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檸檬時,就說檸檬是甜的;三是推諉心理,即把個人的缺點或失敗,推諉於其他理由,找人承擔其過錯,維持個人心靈之平靜。這三種形式都是在掩蓋人們自己的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的安寧。
绌第八型領導型人格︰否認作用绋
生活中,第八型人格者為了保持堅強自信的形象,常常在面對某種痛苦時,下意識地否認,從心理上不承認它是痛苦的存在,這就是否認的心理防禦機制在起作用。這就好像一遇到危險就把自己的頭埋進沙子裡的鴕鳥。小孩子闖了禍用雙手把眼睛蒙起來,也是在潛意識裡拒絕直面痛苦的表現。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這是一種保護性質的、正常的防禦,可使一個人逐漸地接受現實而不致一下子承受不了壞消息或痛苦。當然,這種心理防禦機制強化到了會干擾你的正常行為的地步,就是一種病態的表現。
绌第九型調停型人格︰麻醉作用
第九型人格者最擅長自我麻醉。因此他們經常會無意識地將指向某個對象的情緒、意圖或幻想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可供替代的象徵物上,以減輕精神負擔,取得心理安寧。如一個孩子被爸爸打後,滿腔憤怒,難以回敬,轉而踢倒身邊板凳,把對爸爸的怒氣轉移到身邊的物體上,雖然這種遷怒於他人的方式是不好的,但這樣確實能可以減輕自己的痛苦感,達到自我麻醉的作用。
葛吉夫認為,緩衝帶能夠讓生活變得簡單,而且減少了系統的摩擦力,而這種摩擦力對於人的自我成長是很有幫助的。在緩衝帶的幫助下,我們被帶入一種催眠狀態,讓行為變得機械化。被緩衝、被催眠就無法認識真正的自己,也不會知道性格類型影響了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
總之,人們如果希望能夠成為葛吉夫所說的「真正的人」,一定要發現自己性格結構中的盲點、防禦機制和矛盾,這就需要格外留意內心的「緩衝帶」,以免這種無意識的防禦機制讓注意力發生轉移,而影響了對現實世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