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的長電郵: 美利堅的政治成長與普遍歷史 | 誠品線上

The Long E-Mail from Boston

作者 劉小楓
出版社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波士頓的長電郵: 美利堅的政治成長與普遍歷史:,在中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學等學術領域,劉小楓教授都卓有建樹。近年,中美關係引發全球關注,有鑑於此,劉教授在2017年出版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中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學等學術領域,劉小楓教授都卓有建樹。近年,中美關係引發全球關注,有鑑於此,劉教授在2017年出版著作《以美為鑒:注意美國立國原則的是非未定之爭》,旨在揭示美國政制的根本痼疾。在此基礎上,今年7月,劉教授再推新作《波士頓的長電郵:美利堅的政治成長與普遍歷史》。新書從作者自身青年時期的經歷談起,繼而從冷戰歷史和自16世紀以來的世界史引出對「美國意識」的質疑,隨後以美國友人萊寧的視角剖析美國「德性品質」的前世今生,反思美國政治成長史,並結合朝鮮戰爭的相關史實及其歷史論述,進一步揭露美國德性品質的局限,引人深思,對於理解當今中美關係頗具啟發性意義。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弁言 i 楔子 歷史遺留的困惑 001 尼克松與「十字軍般的熱忱」 002 1950年10月的危機時刻 005 從教宗子午線到西太平洋防禦線 015 作為世界史悖論的大西洋革命原則 029 一 基辛格與馬基雅維利之道 043 新中國對美國文明的挑戰 045 基辛格如何理解新中國 051 基辛格如何解釋「世界新秩序」 056 二 太平洋東岸的行為特徵 062 西奧多.羅斯福的言與行 064 美西戰爭的東南亞戰場 075 何謂世界歷史的威爾遜時刻 084 美國行為的「矛盾」特徵 094 三 盎格魯—美利堅行為的根源 103 狄森特精神與美國意識 106 最低人性的道德法則 118 寬容與不寬容 129 孟德斯鳩與政治自由 142 康德與激進自由主義 151 四 共和愛國主義的悖論 163 古典學問在美國的困境 164 何謂「共和愛國主義」 174 美國的君主與人民 185 什麼是我們的內憂外患 194 五 清教文明的戰爭威脅 212 美國理念與有限核戰爭 214 《註定一戰》如何援引史例 227 清教式歷史意識為何偏執 244 重啟五百年文明史舊案 255

商品規格

書名 / 波士頓的長電郵: 美利堅的政治成長與普遍歷史
作者 / 劉小楓
簡介 / 波士頓的長電郵: 美利堅的政治成長與普遍歷史:,在中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學等學術領域,劉小楓教授都卓有建樹。近年,中美關係引發全球關注,有鑑於此,劉教授在2017年出版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620449871
ISBN10 / 9620449878
EAN / 9789620449871
誠品26碼 / 2682311202007
頁數 / 342
注音版 /
裝訂 / H:精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3X2.2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2017年底,拙著《以美為鑒:注意美國立國原則的是非未定之爭》面世,隨即引來坊間訾議甚至痛斥——據說,「豆瓣」書訊上給1分的讀者近四成。這倒在我意料之中,畢竟,自改革開放以來,對美國文明的由衷傾慕已扎根在我們絕大多數學人心中。
我沒有料到的是,僅僅三個月後(2018年3月),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戰」就打響了,且不斷升級。短短三年間,美國對中國的遏制迅速擴大到諸多領域,阻擊高科技產業和軍事施壓尤為顯著。我國學人對美國的深厚情感因此而一再遭受重創,儘管這絲毫不意味著我們對美國文明品質的認識會有所長進。我國知識人致力於認識西方文明已有一個半世紀,但對於究竟應該如何認識美國文明的德性品質這樣的重大問題,迄今懸而未決。
劍橋學派的政治史學把十八世紀的費城時刻與十五世紀末的馬基雅維利時刻連成一線,以此推進激進的普世民主運動,這促使我在《以美為鑒》中從五百年來的世界大歷史視角思考中國文明與美國文明的相遇。現在看來,進一步展開《以美為鑒》的思考實有必要。畢竟,要透徹理解美國今天的行為,還得從政治史學角度探根究源。雖然這極為困難,卻有必要一試,哪怕做不到周全。
本稿付梓之際,時逢老友甘陽榮開七秩,正好用作壽禮,以誌我們在北大25樓同樓不同窗以來的四十年友誼。
本稿為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中國人民大學「雙一流」建設資金資助)項目(批准號:22XNLG10)成果之一,特此註明。
2022年9月初稿,12月改定
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新書從作者自身青年時期的經歷談起,繼而從冷戰歷史和自16世紀以來的世界史引出對「美國意識」的質疑,隨後以美國友人萊寧的視角剖析美國「德性品質」的前世今生,反思美國政治成長史,並結合朝鮮戰爭的相關史實及其歷史論述,進一步揭露美國德性品質的局限,引人深思,對於理解當今中美關係頗具啟發性意義。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