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張愛玲 (增訂版)
作者 | 陶方宣 |
---|---|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霓裳.張愛玲 (增訂版):《霓裳·張愛玲》(增訂版)選取了張愛玲自己的和筆下的一件件霓裳華服,解析張愛玲對服飾的熱情與依戀,張氏小說主人公服飾深含的寓意,以及藉此反 |
作者 | 陶方宣 |
---|---|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霓裳.張愛玲 (增訂版):《霓裳·張愛玲》(增訂版)選取了張愛玲自己的和筆下的一件件霓裳華服,解析張愛玲對服飾的熱情與依戀,張氏小說主人公服飾深含的寓意,以及藉此反 |
內容簡介 《霓裳·張愛玲》(增訂版)選取了張愛玲自己的和筆下的一件件霓裳華服,解析張愛玲對服飾的熱情與依戀,張氏小說主人公服飾深含的寓意,以及藉此反映出的張愛玲驚世駭俗的審美觀和人生觀,亦論述了張愛玲以及張愛玲身邊的人,也評價了李安、王家衛、關錦鵬、許鞍華等拍攝的張氏電影中的霓裳服飾,新增訂的一章梳理了張愛玲鐘愛的旗袍的起源與發展。本書細膩的辭藻與精美的插畫相得益彰,更增加了讀者對張愛玲的霓裳華服的審美想象,以及由此顯露出的張愛玲的內心世界的認識。
作者介紹 陶方宣陶方宣,男,原籍安徽蕪湖,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政府機關公務員多年,現為專業編劇、作家。出版有《歷史的辮子》、《今生今世張愛玲》等專著數十部,部分著作在海外出版繁體字版。
產品目錄 目錄 一、我愛霓裳 臨水照花人——織錦緞夾袍 / 5 婉妙複雜的調和——擬古式齊膝夾襖 / 8 有生命的衣裳——矮領子布旗袍 / 11? 生命的底色——孔雀藍鑲金線上衣 / 14 與別人不一樣的盛裝——檸檬黃裸臂晚禮服 / 17 聞得見香氣的顏色——桃紅色軟緞旗袍 / 19 色彩繽紛的明星衣?——釘有發光亮片的綠衣裙 / 22 翩翩歸來的燕子——喇叭袖雪青綢夾襖 / 25 天真老實中帶點誘惑——藍布罩衫 / 27 彷彿穿?博物院的名畫——老祖母夾被服 / 29 見色則迷的驚鴻與驚艷——前清樣式的繡花襖褲 / 32 像渾身生滿了凍瘡——黯紅的薄棉袍 / 35 溫柔的爆裂——胡蘭成的皮襖 / 38 行走時香風細細——雙鳳繡花鞋 / 40 很海派的女紅——有網眼的白絨線衫 / 43 孤傲清寒的唯美與雅致——湖綠色羊毛圍巾 / 46 淡出視線的清幽——灑?竹葉的旗袍 / 48 低下眉眼的庸常——喇叭袖唐裝單衫 / 50 山澗一泓清泉——素花低領布襯衫 / 53 暮年的哀與痛——綠底白花的毛衣 / 55 黃昏中的蝙蝠——近乎灰色的燈籠衣 / 57 少女般溫柔的一瞥——煙紫色襪子 / 59 不曾明亮的人生底色——暗灰色薄呢窄裙/ 61 接近於傷心碧的色澤——淺藍色綢旗袍 / 63 最普通的?裝美學——飾暗紐的黑呢大衣 / 66 被臭美與八卦的衣裳——沙漠綠的中國襖 / 69 別出心裁的任性與誇張——繡有粉紅蟠桃的圍嘴 / 71 妖冶的欲藏還露——花綢子衣料的圍巾 / 73 二、筆底霓裳 賣弄到極致的誘惑——潮濕綠曳地長袍 / 79 風情萬種的浪漫——紫色電光綢的長裙 / 82 三十年代的浮華與靡艷——海綠花綢子衣服 / 85 抖成奇麗的大花——茶青摺褶綢裙 / 87 後工業時代的顏色——蝙蝠袖爛銀衣裙 / 89 童年明媚的色彩——粉藍薄紗荷葉裙 / 91 美在簡潔、妙在無袖——蔥白無袖素綢長袍 / 94 戀衣狂的奇詭孤絕——金魚黃緊身長衣 / 97 老上海的傾城之戀——月白蟬翼紗旗袍 / 99 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紫色絲絨旗袍 / 102 玲瓏玉女的花樣年華——大紅緞子滾邊花旗袍 / 105 驚心動魄的溫柔與撫摸——櫻桃紅鴨皮旗袍 / 107 一種森森細細的美——翠藍夏布衫 / 110 新女性的時髦——赤銅色襯衫 / 112 旗袍的變異——蘋果綠盤花短旗衫 / 115 是最愛也是偏愛的色彩——孔雀藍袍子 / 118 像風一樣輕薄——白香雲紗衫 / 120 讓人驚羨的風姿曼妙——紅黑小方格充呢袍子 / 122 新娘的嫁衣——粉紅彩繡裙襖 / 125 令人騷動的獨特——高領子薄呢短襖 / 128 比親娘還親的好衣裳——大紅繡花細腰短袍 / 130 臆想中的美色——青蓮色薄呢短外套 / 133 被迷戀的細節——水鑽鑲邊的黑綢長褲 / 135 時代的更迭與摩登的嬗變——雪青閃藍小腳褲子 / 137 歲月長與衣裳薄——桃紅皺?窄腳褲 / 139 涼薄的記憶——雪青軟緞小背心 / 141 姑娘們的野性——淡灰舊羊皮大衣 / 143 不可複製的經典——翡翠綠天鵝絨斗篷 / 146 闊太太的異域風情——雙行橫扣的黑呢斗篷 / 149 曼妙玲瓏的新時髦——玫瑰紫絨線衫 / 152 古典唯美的聯想——藕色緞子繡花鞋 / 154 美不勝收的詩意與高貴——夜藍縐紗包頭 / 156 樸素的美好與善良的純真——紅藍格子小圍巾 / 158 一次性的一輩子的錯愛——白兔子皮絨拖鞋 / 160 三、光影霓裳 李安鏡頭裏的「色鬼」與「色魔」——寶藍色暗花旗袍 / 165 難以壓制的熟女風情——黑白相間的花布帽 / 167 許鞍華的飄逸與逶迤——風衣式的米色呢大衣 / 169 鄉村的曖昧與抒情——藍印花布兜 / 171 荒腔走板的蒼涼與寂寥——立領中袖青步花袍 / 173 零亂不堪的愛情錯覺——藤蔓纏繞的青色旗袍 / 175 四、男性衣裝 戀舊與懷舊的飄逸之美——半舊的布長衫 / 181 「赤刮剌新」的顏色——寶藍色綢袍 / 183 出格的誇張與另類的別致——兔子呢緊身袍 / 185 藍與白的禪意——僧尼氣息的灰布長衫 / 187 乾巴巴的審美敏感——泛黃的白西裝 / 189 五彩繽紛的華麗緣——湖色熟羅對襟褂 / 191 文藝青年的風流——藍竹布罩褂 / 193 文弱的書卷之氣——緊身柳條布棉襖 / 195 五、旗袍之魅 旗袍源頭——春秋戰國的深衣 / 201 袍服的袍就是旗袍的袍 / 204 從袍服到胡服——騎袍不是旗袍 / 207 趙武靈王其實是騎袍設計師 / 210 旗幟的旗就是旗袍的旗 / 213 政治改革跟在服裝改革後面 / 216 作為另一種美的參照 / 219 女權主義的旗袍只能出自上海 / 222 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雲托月 / 225 抄襲就是最隆重的讚美 / 228
書名 / | 霓裳.張愛玲 (增訂版) |
---|---|
作者 / | 陶方宣 |
簡介 / | 霓裳.張愛玲 (增訂版):《霓裳·張愛玲》(增訂版)選取了張愛玲自己的和筆下的一件件霓裳華服,解析張愛玲對服飾的熱情與依戀,張氏小說主人公服飾深含的寓意,以及藉此反 |
出版社 /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620449260 |
ISBN10 / | 9620449266 |
EAN / | 9789620449260 |
誠品26碼 / | 2682191890004 |
頁數 / | 24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3X16.4X1.3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序一 張愛玲·Clothes-Crazy
每次讀《更衣記》,看見張愛玲的文字,或準確一點,她針對衣服的文字,便會思念我那早逝的三姐。
早在我們十多歲,唸初中的時候,三姐便率先向我推介張愛玲的作品。開始時,她的小說未能打動我遲慧的心,直至偶然打開三姐所藏現在已又殘又舊的皇冠早年版本《流言》裏的短篇《更衣記》。
十多歲的我對時裝的興趣、對打扮與眾不同的追求,比日後從事時裝工業作設計師的我強烈十倍。猶幸,對《更衣記》的濃厚興趣,讀至精警見解的文字時拍案叫好的情緒仍未退化。今天以中文書寫甚至專職時裝文字的各路作者、記者或編輯 ⋯⋯ 對不起,無人能超越張愛玲上世紀四十年代落筆的水準!
超時代「一個女人到底不是大觀園」
從前,大部分中國人雖然未接觸時裝,但「衣服」倒是每天必穿的,總有一套心得吧?今天接觸及擁有普世性時裝的中國人數量龐大,肯定在不久的將來是世界上購買國際品牌最大的消費團;只是大家抱着今天吃得好、活得好的心態,也要穿得好來顯現面子,猶如張愛玲在《對照記》中自己調笑「後心理自卑」的Clothes-Crazy。今天以文化及生活態度配合大品牌廣告推銷角度下筆的時裝文字,就是有,也未必達致高水準,起碼可讀性超越不了《更衣記》。
「 ⋯⋯ 古中國的時裝設計家似乎不知道,一個女人到底不是大觀園。太多的堆砌使興趣不能集中,我們的時裝的歷史,一言以蔽之,就是這些點綴品的逐漸減去 ⋯⋯ 」
因為這一段文字,少年的我眼放光芒:原來衣服可以這樣去描繪,寫衣服或生活的心得去到最高境界,便是從暴發戶的繁花似錦逐一減褪。最終,得道者走向Simplicity─簡約的光明大道。
影響張愛玲對衣服看法的有幾個主要人物:裹過腳但又放了,日後追求新女性自由而離婚到歐洲遊讀的母親;讓她穿着從顯赫家庭帶來的大批「料子都很好的」故舊衣服(中式的、旗袍的居多)的繼母;她的祖母,名門李鴻章之女,有不少官家遺風及遺物;她上香港大學時的摯友,中印混血兒炎櫻(Fatima),使她在遠離上海祖家打開一扇異域情緒之門,另加香港華洋雜處的面貌與氣氛的衝擊(這也影響了張日後的小說,以不少香港所見所聞作背景)。
七十年前,不是前衛是什麼?
張愛玲本人寫衣手法以現代時尚追求者的角度批判,相信得分並不高,但也不失為一位具有前衛膽識的好手。在《對照記》她一再回顧當年「 ⋯⋯ 在戰後香港買的廣東土布,最刺目的玫瑰紅上印着粉紅花朵,嫩黃綠的葉子。同色花樣印在深紫或碧綠地上 ⋯⋯ 」、「 ⋯⋯帶回上海做衣服,自以為保存劫後的民間藝術,彷彿穿着博物院的名畫到處走,遍體森森然飄飄欲仙,完全不管別人的觀感 ⋯⋯ 」這番「前衛」,加上與炎櫻拍下不少照片遺留後世,相信張曾為「與眾不同」興奮了好長一段青春歲月。
在《對照記》一眾「時裝」照片中,最感興趣的,莫過於一九四三年某園遊會與影星李香蘭(山口淑子)合拍所穿她祖母遺下的衣服,雖說「陳絲如爛草」,但裁縫也「不皺眉」地拿去,照炎櫻的設計將「米色薄綢上灑淡墨點,隱着暗紫鳳凰,很有畫意 ⋯⋯ 」的ReVamp + Vintage + Organic 的獨特衣裝,快七十年前,不是前衛是什麼?
悵望卅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一九五五年張愛玲離開香港赴美國前,於一九五四年,「宋淇的太太文美陪我到街角的一家照相館拍照。一九八四年我在洛杉磯搬家整理行李,看到這張照片上蘭心照相館的署名與日期,剛巧整三十年前,不禁自題『悵望卅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那張照片,張愛玲穿上傳統窄身織錦造的旗袍形小上衫,風姿綽約,大家得見亦驚為天人,張死後,皇冠出版社曾借出相片讓香港《號外》雜誌作封面,不少張迷搶購珍藏,在下為其中一分子。
張的母親帶着名門之後的小腳,以三寸金蓮換上上世紀二三十年代Chanel剛剛冒起年代的歐洲時裝走進西方地圖,她那中西合璧的漂亮面容與憂鬱的氣質,另加一箱又一箱的時裝當然為張愛玲帶來不少穿衣術的啟發,但在心理上的影響還是不及她父母離婚以後再娶的繼母。在《對照記》中張如是說:「 ⋯⋯ 我穿着我繼母的舊衣服。她過門前聽說我跟她身材相差不遠,帶了兩箱子嫁前衣來給我穿。 ⋯⋯ 她說她的旗袍『料子都很好的』,但是有些領口都磨破了 ⋯⋯ 」,「不過我那都是因為後母贈衣造成一種特殊的心理,以至於後來一度Clothes-Crazy (衣服狂)。」
時裝設計師 鄧達智
序二
香港三聯書店的編輯要我為他們即將出版的一部新書《霓裳.張愛玲》寫一篇序文。
初時,我有點感到為難,自己並非什麼服裝專家,只是尋常的一個酷愛穿漂亮衣裳的女人,怎麼有資格寫?其實,哪個女人不愛美?編輯又說:「最近你已經出了一部專寫穿衣服的書《雲想衣裳》,難道還不可以為我們寫一篇序嗎?」恭敬不如從命,只好答應了。
說實在的,我原來就是個「張迷」,如今有機會一睹張愛玲的「私人衣櫥」,實在有點兒興奮。沒想到這部書的作者,竟然是位男子漢。由他細膩的觀察力和感性的筆觸,把張愛玲本人和她小說人物中的衣裝,鉅細無遺地娓娓道來,讓人看得目瞪口呆,恨不得跟着跳到張愛玲的霓裳世界裏,永遠不要出來。
張愛玲說過:在政治混亂期間,人們沒有能力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他們只能夠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貼身」的環境者,那就是衣服。衣服成了她住在裏面的一間屋子,在屋子裏可以為所欲為,不理外面世界閒雜人等的奇異目光。她可以獨立異行,「衣」不驚人誓不休。讀她的小說,揣摩她的為人,應該是個頗傳統保守的女人,為什麼表現在衣着方面,卻是一副如此放浪形骸、遺世而獨立的鐵錚錚奇女子的形象呢?
人謂有諸內形之於外;張愛玲外表冷酷,內裏熱情,尤其對於心愛繫之的人與物,更是依戀萬分。她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再沒有心肝的女人,對穿過的衣裳,也有一份發自內心的衣戀。
引述本書作者陶方宣的話說:「依」字應該將人字旁去掉,改成衣,依戀在張愛玲眼中就是衣戀。她可以為一件以前新做的蔥綠織錦而可惜— 一次也沒穿上身,就無法穿得下了,因為自己長得太快了。多年之後,想到那件衣服,仍然感到傷心,引為終生憾事。衣服之於張愛玲,是知己良伴,豈可輕易相忘呢?
由張愛玲的穿衣哲學,禁不住想到我自己,何嘗不也是跟衣裳結下一樑子的恩怨情仇呢?我也曾說過以下的一段話:我對於衣服的依戀卻是相對的無情,在我十年悾惚憂鬱的歲月裏,愁悒的情緒令自己無法掌握住生存下去的意志,總害怕有一天拒絕不了死神的召喚,突然撒手而去,留下一衣櫥的「孤兒」,為家人帶來麻煩,所以每次病發,都先行把它們「處決」了。然而,我對衣服無情的說法又不盡然,病好了,又滿懷興致地去採購衣服,沒多久衣櫥又住滿了「新住客」,款式和顏色跟先前丟掉的沒有多大的分別,證明我還是個頗重舊情的人。
畢竟我並非張愛玲,可以像她那般敢作敢為,她懂得自己設計衣服,把復古的清裝穿在身上,仍然可以表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神態,在大街窄巷中穿梭往來,不懼怕旁人的奇異眼光。相對來說,我是保守的。我只穿適合自己身份、年齡、看來漂亮,穿上身舒適,不一定很華麗,卻要配合自己氣質風度的衣服,因為我最怕受人注目,寧願低調一點,讓別人和自己慢慢體味我的衣服特質就好了。
我是個「張迷」,和她一樣,我也喜歡一切深艷明麗的色彩,如紫紅、青黑、桃紅、嫩綠、寶藍、深紅、赭黃、孔雀藍、青蓮、藍紫等,在我不同的人生階段裏,隨着心境的轉換,把這色彩繽紛的衣裳,交替地愛着、穿着,以此過着平常的日子。
誰說不是霓裳羽衣曲?更是雲想衣裳花想容。讀着這部《霓裳.張愛玲》,就想到她的一襲襲霓裳,她翩翩的青春身影、容貌可堪與花媲美!她創造的衣裳傳奇世界,足可譜成一首霓裳羽衣曲,叫人回味無窮。
李子玉旅次台北
二○○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最佳賣點 : 本書細膩的辭藻與精美的插畫相得益彰,更增加了讀者對張愛玲的霓裳華服的審美想象,以及由此顯露出的張愛玲的內心世界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