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lyn: The Passion and the Paradox
作者 | Lois Banner |
---|---|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瑪麗蓮.夢露:瑪麗蓮.夢露的一生和她的藝術一樣充滿了矛盾:她是個巨星,也是個被遺棄的孩子;這個派對女孩性情開朗卻不太禮貌,同時有著深沉的內心世界;她待朋友無微不 |
作者 | Lois Banner |
---|---|
出版社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瑪麗蓮.夢露:瑪麗蓮.夢露的一生和她的藝術一樣充滿了矛盾:她是個巨星,也是個被遺棄的孩子;這個派對女孩性情開朗卻不太禮貌,同時有著深沉的內心世界;她待朋友無微不 |
內容簡介 瑪麗蓮.夢露的一生和她的藝術一樣充滿了矛盾:她是個巨星,也是個被遺棄的孩子;這個派對女孩性情開朗卻不太禮貌,同時有著深沉的內心世界;她待朋友無微不至,但她也很自戀;她是個愚蠢的金髮女郎,同時也是個知識分子。和以往其他對瑪麗蓮.夢露的研究不同,本書作者洛伊斯.班納意識到她人格中的多面性,詳細剖析,寫成這本細緻入微的傳記。 作為女性歷史領域的創始人,班納研究瑪麗蓮.夢露的方式,是只有頂尖的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才做得到的。她的資歷幫她為這本書的研究打開了大門,讓她聯繫到以前從未對其他傳記作家或記者開口的瑪麗蓮的親人朋友,接觸到以前不曾面世、被忽視或被曲解的窖藏的私人資料。班納披露了有關瑪麗蓮童年時期寄宿家庭的新線索、她複雜的婚姻和愛情,以及36歲時過早逝世的真正原因。班納描述了極為重要又權威的細節,同時抨擊了不當的世俗謠言,道出了這位傳奇女性非凡而又榮耀的一生,將這位不朽人物的複雜性展現得淋漓盡致,繪形繪聲地呈現了荷里活黃金時代的女神最真實的一面。 本書英文原著獲美國國家圖書獎(American National Book Award)和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提名,被《泰晤士報》(London Times)評為2012年十本最佳書籍之一,登上了《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和《泰晤士報》暢銷書榜,並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衛報》(The Guardian)、《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時代週刊》(Time)、《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書評中受讚譽。 ====================== 「班納呈獻了一個以前常存在於人們想像中的瑪麗蓮的人生。夢露終於像一個地球人一樣,好似我們的朋友,但有時卻又像個謎團,望不到、觸及不了。這就對了。」——美國《紐約時報》 「班納對夢露的欽佩和信任給這本傳記賦予了生命。」——英國《金融時報》 「班納對夢露進行了有條不紊的剖析,並在不值得給予夢露讚美時拒絕用褒義詞評價她,這一切賦予了這本書較之其他傳記所不具備的公正性。」——美國《華盛頓郵報》 「終於有一本傳記沒有把夢露異於常人的生活描述得駭人聽聞,反而將她刻畫成一位飽受創傷、天真爛漫、迷失自我的女權主義者。」——英國《每日電訊報》
各界推薦 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
作者介紹 洛伊斯.班納(Lois Banner)作者洛伊斯.班納(Lois Banner)女性歷史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伯克郡女性歷史學家會議(Berkshire Conference of Women Historians)的創始人之一,美國研究協會(Ame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的第一任女性主席。2006年,美國研究協會授予她波特.皮爾森終身成就獎(Bode-Pearson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班納著作有十餘本,其中《美國麗人》(American Beauty)成為了美國和中國大學性別研究學的教科書。她在哥倫比亞大學取得美國歷史博士學位,是南加州大學歷史學和性別研究學的主任、洛克菲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和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研究所的研究員。譯者鄧蓓佳電視主持人,曾報道無綫電視翡翠台《財經透視》新聞,回顧每周港股走勢,透過業界人士專訪和市場分析,探討香港與國際金融話題。她主持的《長征二萬五千里》節目用融媒體再現長征史詩,獲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頒發電視專題類優秀作品獎。鄧蓓佳與洛伊斯.班納在南加州大學創立了新的專業「跨文化視角下的表演藝術」,研究涉及瑪麗蓮.夢露。她曾在哈佛大學跟隨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的導師學習,之後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取得傳媒碩士學位,選修國際金融法和商業策略管理。
產品目錄 推薦序夢露——性感女神 序言現在,讓我們為這位蜚聲國際的女性唱一首讚歌 第一部分孕育的搖籃,1926—1946年 第1章母親們,1926—1933年 第2章創傷,1933—1938年 第3章出類拔萃:安娜和吉姆,1938—1944年 第4章攝影師和製片人,1944—1946年 第二部分荷里活,1946—1955年 第5章大本營的暴風雨,1946—1951年 第6章瑪麗蓮事業的上升期,1951—1954年 第7章突破,1954—1955年 第三部分幕間暫停:無所不能的女性 第8章瑪麗蓮的含義 第四部分紐約,1955—1960年 第9章紐約,1955—1956年 第10章阿瑟,1956—1959年 第11章《亂點鴛鴦譜》,1959—1960年 第五部分重返荷里活,1961—1962年 第12章落幕,1961—1962年 第13章抗爭與死亡 鳴謝
書名 / | 瑪麗蓮.夢露 |
---|---|
作者 / | Lois Banner |
簡介 / | 瑪麗蓮.夢露:瑪麗蓮.夢露的一生和她的藝術一樣充滿了矛盾:她是個巨星,也是個被遺棄的孩子;這個派對女孩性情開朗卻不太禮貌,同時有著深沉的內心世界;她待朋友無微不 |
出版社 / | 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620448270 |
ISBN10 / | 9620448278 |
EAN / | 9789620448270 |
誠品26碼 / | 2682083153002 |
頁數 / | 376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4X17X1.8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現在,讓我們為這位蜚聲國際的女性唱一首讚歌
20世紀最著名的照片之一就是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站在地鐵通風口的位置拍下的,一陣強風吹起了她的裙擺,雖然她按住了裙子,但內褲依然露了出來。這張照片攝於1954年9月15日的紐約,當時電影《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正在拍攝劇照。瑪麗蓮在這部電影中扮演一位模特,醜男湯姆.伊威爾(Tom Ewell)飾演一名齷齪的中年圖書編輯,他厭倦了七年的婚姻生活,渴望與性感的「女孩」發生婚外情。那天拍攝的場景是兩位主人公在電影院觀看影片《黑湖妖譚》(Creature from the Black Lagoon),這是一部1954年的電影,講述了亞馬遜河上的一個史前魚怪殺死了去抓捕他的探險隊成員的故事。那是個炎熱的夏夜,瑪麗蓮走出電影院後站在地鐵通風口上乘涼,吹起她裙擺的強風理應是地下駛過了地鐵,但這陣風實際上卻是由下面的風力機造成的。
瑪麗蓮當時穿著白色連衣裙、白色內褲、白色高跟涼鞋,戴著白色耳環,她好像是一個白色的天使,象徵著天真和純潔。同時,她也散發著性感的魅力。她為了吸引男性的目光而擺出性感撩人的姿勢,落落大方地迎接他們的注視。她隨風飄起的裙擺好像張開的翅膀,此刻的她就像是基督教的守護天使,是古神話中的阿芙蘿迪蒂女神,是在詩歌或戰爭中宣佈勝利的尼刻女神,是羅浮宮博物館裏的「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她也像個優雅的踮著腳尖的芭蕾舞演員,或是在康尼島遊樂園中被強風吹起裙擺的女孩。山姆.肖(Sam Shaw)之所以拍下了這張舉世聞名的照片,是因為他從遊樂園的場景中獲得了靈感,讓瑪麗蓮擺出相似的姿勢。不過,這一經典姿勢早就被脫衣舞女郎和海報女郎用過了,她們以此撩撥男人。總而言之,《七年之癢》的這張劇照展示了瑪麗蓮的複雜性——她的魅力無法阻擋,但她的人生卻充滿矛盾,這也是本書的核心主題。
劇照拍攝其實是電影的一種宣傳手法,也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宣傳活動之一。這張劇照的拍攝時間和地點在紐約的報紙上刊登後,吸引了百餘名男攝影師和1,500位男性觀眾前來觀看,為了躲開白天的人潮所以安排在半夜拍攝。聚光燈照亮了現場,觀眾爬到附近建築物的樓頂,只為找到更好的角度,攝影師用肘擠著前進穿越人群,只為探勘最佳地點。電影的劇照攝影師山姆.肖拍攝了這張著名的照片,但其他的攝影師拍攝了數百種版本。由於人們對所有關於瑪麗蓮的事情興趣太大,因此路障被投入使用,警察也到場控制人群。
影片的導演比利.懷爾德(Billy Wilder)拍了14條,並在條與條中間留出時間讓攝影師們拍攝。每當瑪麗蓮的裙子被吹起,人群都會尖叫,尤其是前排那些能夠透過她的內褲看見深色體毛的人,即使她穿上了兩條內褲來遮掩。不過,電影製作委員會嚴格執行的「1934年電影製作規範」是禁止這種露骨拍攝方式的,照片中任何涉及私密部位的地方都必須被掩蓋處理。
但是,這場拍攝活動並沒有考慮那麼多限制,形似男性生殖器的地鐵,它帶動的空氣和瑪麗蓮性暗示般的站姿相互融合。然而,她有控制權,她在「女上位」,是貫穿歐美歷史女性力量的象徵。她為男性的凝視而生,但她又是一個不羈的女人——是中世紀嘉年華中的「瘋狂的母親」(the Mere Folle),是有超自然力量的「白女巫」,是滑稽戲「顛倒的世界裏無比強大的女人和弱小受害的男人」中的明星。在照片中,瑪麗蓮是如此華麗,如此美艷,如此耀眼,就像她的第三任丈夫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形容的那樣:似乎每一寸肌膚都充滿了明星範兒,在她的成就中散發著光芒。她現在可以藐視那些曾經待她不公的人——把她拋棄的父親和母親,虐待她的養父母,把她當作玩具的荷里活大佬們,甚至是對她家暴的第二任丈夫喬.迪馬喬(Joe DiMaggio)。迪馬喬出現在那次拍攝的現場,在她的裙子被吹起來並露出內褲時,他憤怒地揚長而去。她確實戲劇化了她兒時的夢想——裸體走在宗教組織面前,人們躺著,睜大眼睛,抬頭看著她。這是一個強有力的夢想,一個瑪麗蓮有控制權的夢想。
但她在照片中按住了她的裙子,表現出一種羞怯。在1962年的一次採訪中,她唯一一次對此次拍攝進行了暢談,她說在擺姿勢的時候她沒有想到性,她只想好好享受那一刻,並且聲稱是觀眾將她往性的方面臆想了。「起初那是純真和有趣的,」瑪麗蓮說,「但是當比利.懷爾德一遍又一遍地拍攝,現場的男人們不停地鼓掌、高喊:『更多,更多,瑪麗蓮——讓我們看到更多。』」然後比利就把相機推近,對準她的胯部。「那本該是個有趣的場面,最後卻變成了性的場面。」瑪麗蓮自嘲地補充說,「我希望所有那些額外拍攝的影像不會被你的荷里活朋友們在私人聚會上欣賞。」
我們不習慣將瑪麗蓮.夢露定位成一種膚淺的代表,而常把瑪麗蓮.夢露看作是「被毀壞得不可修復了」的天使,被傷害得沒有能力使自己的事業更進一步或在銀幕上使自己重生。然而這些都離「真相」太遠了。在本書中,瑪麗蓮是一個逼迫自己成為明星的女人,在這個過程中她戰勝了無數病痛,創造了一個比她在電影中扮演過的任何角色都更具有戲劇性的人生。她有很多缺陷,她患有誦讀困難症,她口吃的嚴重程度是任何人無法想像的。她一生都被她夢中的怪物和巫婆所困擾,可怕的噩夢導致她不斷失眠,而我是第一個闡述這些事實的人。她有抑鬱狂躁型憂鬱症,思想常常與現實脫離。她在月經期間忍受著鑽心的疼痛,因為她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這是個與荷爾蒙相關的疾病,導致了腫瘤組織生長在整個腹腔裏。她得過皮疹和蕁麻疹,患有慢性結腸炎,以致長期腹痛和噁心。
她克服了這一切,加上她眾所周知的悲慘童年——在精神病院住院的母親、從未謀面的父親以及在寄養家庭和孤兒院之間輾轉的經歷。劇作家克利福德.奧德茨(Clifford Odets)說:「她總是與黑暗結伴同行。」人們只看到「她華麗的生活,卻根本無法想像她的根生長在怎樣的土地上」。還有那些為了應對這一切而吃下的藥物,當她進入荷里活的時候,她不得不忍受來自荷里活的壓力——她服用巴比妥類藥物讓自己平靜下來,服用安非他命以獲得能量。
關於瑪麗蓮的眾多發現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同性戀傾向。她與許多傑出的男人交往過——偉大的棒球運動員喬.迪馬喬、劇作家阿瑟.米勒、導演伊力.卡山(Elia Kazan)、演員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歌手法蘭.仙納杜拉(Frank Sinatra)以及甘迺迪兄弟,其中她與迪馬喬還有米勒結婚了。然而,她內心深處也渴望與女性交往,她懷疑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可能是天生的。她如何做到既是異性戀世界中的性感女神同時又渴望著同性?她如何能同時在外觀上擁有著世界上最完美的身體而內部又存在著許多缺陷,比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和結腸炎?為什麼她無法生育?成年後的瑪麗蓮被這些問題所困擾著。
然而在她的職業生涯中,她表現出難得一見的天分。公關人員驚嘆於她自我宣傳的能力,化妝師讚揚她的化妝技能,攝影師評價她是那個年代最偉大的模特之一。她曾師從頂級的表演、聲樂老師,創造了她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愚蠢的金髮女郎」。光鮮艷麗的外表加上溫柔的聲音,那個我們所熟知的瑪麗蓮是1950年代女人味的典範。然而,她用她扭動的步伐、顫抖的胸部和撅起的嘴巴來嘲弄女人味。她可以一改她金髮美女的形象,用眼睛傳遞悲傷,並像所有偉大的小丑演員那樣,在喜劇和悲劇的邊緣演繹她的角色。
瑪麗蓮具有多面性,揭示和分析她的多面性是我對瑪麗蓮研究做出的重大貢獻。在她早年的職業生涯中,她作為一個海報模特,為她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海報拍了照片——一張裸體照成了1953年12月第一期《花花公子》(Playboy)雜誌的插頁。在職業生涯中期,她創造了一個新的迷人形象,將海報模特的誘惑力與1930年代的魅力女星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高冷和成熟的感覺相互融合。另外一面的瑪麗蓮有著戲劇天賦,展現在電影《夜間衝突》(Clash by Night,1952年)和《巴士站》(Bus Stop,1956年)中,也展現在她為明星攝影師米爾頓.格林(Milton Greene)和伊芙.阿諾德(Eve Arnold)擺出的姿勢中。「瑪麗蓮.夢露」,她最出名的一個「版本」,是很多個她自己中的一個。
瑪麗蓮有很多從未被披露過的複雜面,比如她很害羞,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但她很堅強並且堅定地向著目標前進。她喜歡使用雙關語和文字遊戲,她的機智風趣常帶有諷刺和下流的意味。她可以像騎兵那樣罵人,也喜歡搞惡作劇。我發現她是個古怪的人,只遵從她自己非理性的邏輯。她有時是個派對女孩,做「瘋狂的、淘氣的、性感的事」,包括參與濫交,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性成癮」。但是在她自相矛盾的心理背後,她將自己的不良行為解釋為一種不算壞的意圖,通過崇尚自由相愛的理念,即朋友之間可以發生性行為,去為她的濫交辯護。這一理念秘密地流傳於20世紀前衛的人群中。在另一種掩飾下,她是一個虛構人物,用著別名,善於偽裝,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是一個間諜的故事,有秘密的朋友和秘密的紐約公寓。「我和很多人一樣,」她告訴英國記者W. J. 韋瑟比(W. J. Weatherby),「我曾經以為我是瘋子,直到我發現了一些我欽佩的人,他們也像我這樣。」
相信神靈的瑪麗蓮研究過神秘的文字,這在以前從未被披露過。激進的瑪麗蓮開創了1960年代爆發性的革命,她感激她的根紮在工人階級,並向那些在粉絲信件中把她捧成明星的男人們致敬——「普通人、工人階級、那些在戰爭和大蕭條中掙扎過來的人」。她反對麥卡錫主義的壓迫,支持種族平等。在一部叫《黑面》(Black Face)的戲劇中,布魯諾.哈德(Bruno Bernhard)寫道:那個聰慧的、激進的瑪麗蓮隱藏在她穿的「黑色蕾絲」之下。
除了格洛麗亞.斯泰納姆(Gloria Steinem),與所有撰寫瑪麗蓮傳記的作家相反,我認為瑪麗蓮童年時期所受的性虐待塑造了她成年後的性格。我們現在知道,這種虐待會打造出一個有同性戀傾向、性成癮、暴露狂和易怒易害怕的成年人。性虐待可以使完整人格變成碎片,瑪麗蓮也不例外,她分裂成多個版本的自己,同時她自身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佔主導地位的「瑪麗蓮.夢露」是眾多人格中最為凸顯的一個,是由原來的諾瑪.簡.貝克(Norma Jeane Baker)改名為瑪麗蓮.夢露後創造出的那個人物。這發生在1946年8月,諾瑪.簡與二十世紀霍士(Twentieth Century Fox)簽署了合約,開始了她的明星之路。
1950年代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時代,美國人一邊為在二戰中獲得的勝利和蓬勃發展的經濟感到高興,一邊又驚恐於冷戰時期來自蘇聯和核毀滅的威脅。瑪麗蓮有趣滑稽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家的恐慌情緒,同時也反映了1950年代「通俗奢侈」(populuxe)的風格,用平民版本的奢侈來嘲笑國民的擔憂。當她把她貝蒂娃娃(Betty Boop)那一面的性格展現出來時,我叫她羅莉拉.李(Lorelei Lee),那是一種完完全全的通俗奢侈。
她天真無邪的情欲和喜悅使她成為男性在戰後理想中的玩伴,那時人們擔心男人會女性化,因為打仗的士兵們在戰爭結束後都成了居家的丈夫。雖然並非所有男同性戀者都有女性化的特徵,但1950年代的人對每一個同性戀者都有這樣的曲解。在她的電影裏,瑪麗蓮常常和一個性無能的男主角演對手戲,為了恢復他的性能力,她讚美他的溫和是真正的男子氣概,就像她在電影《七年之癢》中對湯姆.伊威爾做的那樣。在現實生活中,她更喜歡能力強並且比她年長的男子作為伴侶,因為她需要一個「父親」,但她忽視了他們盛氣凌人的相處方式,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施虐又受虐的行為模式中。
她作為那個時代的榜樣,與1950年代的搖滾音樂家一起,搶過了那些作為1960年代反叛先驅的詩人的風頭。和演員蒙哥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以及馬龍.白蘭度一樣,她選擇了嶄新的、有革命性的表演風格,加上她對性自由的支持,讓她成為一個支持激進主義和1960年代性反抗的反叛者。
我之所以被吸引去寫瑪麗蓮的傳記,是因為沒有人像我那樣研究過她——透過一個學者、女權主義傳記作家以及性別史學家的視角。不僅如此,我對自己和她童年的相似性也十分感興趣。1940年代,我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英格爾伍德長大,這是個距離霍桑只有幾英里的洛杉磯衛星城,瑪麗蓮出生後的七年時間裏都在霍桑生活。她在霍桑的家庭堅持基督教的「原教旨主義」,我童年的家庭也是如此。我和她的身材相仿,並且贏得過選美比賽,金髮碧眼是我們共同的特徵。像她一樣,我也有在電影界的親戚鼓勵我成為明星,但我更喜歡學習。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後,為了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我搬到了紐約。在成為一名大學教授之後的20年內,我都住在紐約附近。我與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教授結婚,並享受在紐約學術界的時光。我曾在康涅狄格州的農村度過整個夏天,瑪麗蓮也是如此。
在那些年裏,我成了「第二波女權主義者」和新女性歷史的創始人,而我忽視了被男人看作「性對象」的瑪麗蓮。然而,到1990年代,「第三波女權主義者」則認為,把女人「性化」是解放而不是貶低,因為這賦予她們自我認知和權力,我所教的學生也受到這個論點的影響。是我太輕易地無視了瑪麗蓮嗎?她是1960年代女權主義的先行者嗎?作為一個男人性幻想的對象,她的立場是否足夠堅定?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決定去探索她的生活。
我從加入洛杉磯的瑪麗蓮粉絲俱樂部——「紀念瑪麗蓮」開始,會員們與我分享了他們的收藏。漸漸地,我採訪了近100名瑪麗蓮的朋友和同事。我搜索了美國和歐洲的檔案,見到了從未面世的藏品——包括瑪麗蓮的個人文件櫃和拉爾夫.羅伯茨(Ralph Roberts)、斯泰西.尤班克(Stacy Eubank)、諾曼.梅勒(Norman Mailer)、格雷格.施賴納(Greg Schreiner)、安東尼奧.維拉尼(Antonio Villani)、彼得.勞福德(Peter Lawford)、詹姆斯.斯帕達(James Spada)、洛特.戈斯拉爾(Lotte Goslar)的文章,以及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瑪格麗特.赫里克圖書館中很多新的館藏等。我從eBay上買了數百份刊登了關於瑪麗蓮文章的粉絲雜誌,並且在拍賣會上買了一些瑪麗蓮的物品。安東尼.薩默斯(Anthony Summers)撰寫的瑪麗蓮傳記出版於1985年,他非常慷慨地讓我查看他為了寫這本傳記所做的300多次採訪,我在這些採訪中發現了豐富的素材。
我向瑪麗蓮一個偉大卻未被承認的女權主義行為致敬——她在成年後指認了她在孩童時遭受的性虐待。在一個認為這種虐待很少發生,且一旦發生,受害的女孩才是責任人的年代,她卻拒絕沉默。這種自我披露對於1970年代的女權運動來說非常重要。我寫過露絲.潘乃德(Ruth Benedict)和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的傳記,這兩位著名的美國人類學家和公共知識分子都沒有公開過她們童年時期所受的性虐待。我並沒有想到在她們的人生中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但是在我們的歷史上這種虐待事件的比例一直很高。瑪麗蓮指認了她所受的虐待,這對於一名女性來說,是非常勇敢的。
作為一名傳記作家,我屬「新傳記」的流派,在歷史的背景下分析瑪麗蓮,以及她與出現在她生命中的男性女性的互動,我稱之為「性別的地理」。我在書中呈現了一個新的瑪麗蓮,不同於以前對她的任何描述,甚至包括我自己在《私底下的MM:瑪麗蓮.夢露私人檔案》(MM-Personal: From the Private Archive of Marilyn Monroe)一書中對她的簡短概述。我探究她的內部自我,把她的人生看作是一個自我形成的過程。我指出了她童年時期生活過的全部11個家庭,並提供了關於他們的新信息。我分析了她所主演的電影關於性別的主題,探索荷里活製片人和攝影師的性別角色,指出其中許多人的同性戀特徵。
我深入瀏覽了未被挖掘過的資料,比如阿瑟.米勒的自傳《時光樞紐》(Timebends: A Life)、拉爾夫.格林森(Ralph Greenson)的精神病學著作以及瑪麗蓮讀過的詩歌和文學作品。我明白了為什麼她頌揚埃萊奧諾拉.杜斯(Eleonora Duse),並且發現了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1956年在倫敦對瑪麗蓮進行測試的結果。安娜說,瑪麗蓮是雙性戀。她童年時期關於對著教會會眾暴露身體的夢想,是她孩提時遭受性虐待的副作用。
這本傳記的內容是按時間順序發展的,雖然我在其中增加了一個我稱之為「幕間暫停」(Entr''acte)的部分。我在那部分剖析了她的心理活動以及歷史大環境下所造就的瑪麗蓮.夢露,之後便繼續後面的章節。像許多世界級的歷史人物一樣,瑪麗蓮跨越了她的時代,並且反映了她那個時代的道德觀。她閃閃發光的形象解釋了為什麼她能成為時代的象徵。我驚訝於她在36年的短暫生命中所取得的成就,用我們現在對人生階段的定義,當她死亡時她還不過是個孩子。
瑪麗蓮在1954年拍攝電影《七年之癢》的劇照時,她是荷里活耀眼的明星,是「國家的符號,就像熱狗、蘋果派或棒球那樣被熟知」,是「國家的賽璐珞氫彈」。她每周都會收到大約一萬封粉絲寫來的郵件,超過了其他任何明星。記者將「夢露」戲稱為「門羅」,指的是「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用在她身上卻有種情欲亢奮、精明、缺乏唯物主義的意味——記者引用「門羅主義」是為了能博眼球賣故事,而且又不會太過牽強。她的雙關語被稱作「夢露金句」,在當時非常著名。《七年之癢》的劇照證明了瑪麗蓮的名聲之大,因為在幾天之內,它出現在全球各地的報紙上,從紐約到香港,從洛杉磯到東京。這張劇照被稱為「受到全世界矚目的影像」。到1950年代中期,任何地方的人都能認出「瑪麗蓮」和「MM」,她儼然成了全世界都熟知的美國代表。
這本書是關於瑪麗蓮如何被創造出來的,如何生活的,以及她的生命是如何結束的。
【來源注釋】
熟悉瑪麗蓮傳記的讀者會發現,我沒有使用由漢斯.於爾根.藍波恩(Hans Jürgen Lembourn)、特德.約旦(Ted Jordan)、莉娜.佩皮羅(Lena Pepitone)、羅拔.斯萊策(Robert Slatzer)或珍妮.卡門(Jeanne Carmen)所著的回憶錄。在拉爾夫.羅伯茨未出版的瑪麗蓮回憶錄《含羞草》(Mimosa)中將以上五人視為欺詐,而他本人是瑪麗蓮的男按摩師和最好的朋友。早期的瑪麗蓮粉絲雜誌《失控地奔跑》(Runnin’Wild)裏的文章也一樣不真實。
這五個人知道瑪麗蓮,但他們與她並不親近。國家撥給丹麥記者藍波恩一筆項目費用,需要他周遊全國去考察,這使他無暇進行他所說的「研究」。演員特德.約旦,是脫衣舞明星莉莉.聖西爾(Lili St. Cyr)的第五任丈夫,他聲稱自己與瑪麗蓮以及聖西爾之間有三角戀關係。但是,聖西爾和她的傳記作家都駁斥了他的說法。瑪麗蓮的廚師莉娜.佩皮羅在瑪麗蓮紐約的公寓裏工作了幾年,但她不會說英語,而瑪麗蓮又不會說意大利語。珍妮.卡門是一個高爾夫球手和高價的應召女郎,她1961年曾住在瑪麗蓮位於朵黑尼路的公寓裏。在她舉行了一個通宵的派對之後,瑪麗蓮就不想再和她說話了。卡門、約旦和佩皮羅都沒有與瑪麗蓮在一起的照片,而斯萊策的一張與瑪麗蓮在一起的照片看起來像是加工修飾過的。斯萊策的說法是,1952年春天瑪麗蓮在蒂華納嫁給了他,但這一說法沒有得到證實。
有些瑪麗蓮的傳記作家忽視了那些瑪麗蓮早期的優秀傳記作品,尤其是莫里斯.佐洛托(Maurice Zolotow)在1960年出版的傳記,弗雷德.吉爾斯在1969年出版的傳記,卡爾.羅利森(Carl Rollyson)在1986年出版的以及安東尼.薩默斯在1985年出版的傳記。他們往往忽視了瑪麗蓮的那些親密朋友,比如盧埃拉.帕森斯(Louella Parsons)、蘇珊.斯特拉斯伯格(Susan Strasberg)、諾曼.羅斯滕(Norman Rosten)、米爾頓.格林以及山姆.肖所寫的回憶錄。我使用了這些傳記和回憶錄作為素材,因為它們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我特別感謝安東尼.薩默斯,他給了我他1985年撰寫瑪麗蓮傳記《女神》(Goddess: The Secret Lives of Marilyn Monroe)時做的許多採訪。他是一個有天賦的瑪麗蓮採訪者、作家和翻譯家。雖然我並不完全同意他的意見,但我尊重他的工作。他把許多關於瑪麗蓮的謎題帶給我,使我能展開對她人生的敘述。
最佳賣點 : 班納描述了極為重要又權威的細節,同時抨擊了不當的世俗謠言,道出了這位傳奇女性非凡而又榮耀的一生,將這位不朽人物的複雜性展現得淋漓盡致,繪形繪聲地呈現了荷里活黃金時代的女神最真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