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斷線: 不暴走, 不傷人, 最科學的有益發怒法 | 誠品線上

キレる! 脳科学から見たメカニズム対処法活用術

作者 中野信子
出版社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理智斷線: 不暴走, 不傷人, 最科學的有益發怒法:別再被抓狂的他人和暴怒的自己耍得團團轉!懂得巧妙生氣,才能活得更爭氣!讓「日本第一金頭腦」帶你了解理智斷線時,身體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別再被抓狂的他人和暴怒的自己耍得團團轉! 懂得巧妙生氣,才能活得更爭氣! 讓「日本第一金頭腦」帶你了解理智斷線時, 身體的機制和反應,並學習如何技巧性運用。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這麼敏感易怒,也不跟爸媽說心事? ╳ 孩子長大了,翅膀硬了,覺得什麼都可以自己作主了。 ○ 青春期是睪固酮大量分泌的時期,使得控制欲和攻擊欲提高,也更偏好獨處。 → 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做、不要干涉太多,在一旁默默守護就好,但絕對不要放牛吃草。 為什麼許多老人家動不動就生氣?真的很難溝通耶! ╳ 這些人思考僵化,既不願意接收新知,也不願意聽年輕人在說什麼。 ○ 大腦退化使得理性思考和記憶功能衰退;血清素分泌變少,也讓人容易陷入不安。 → 多攝取蛋白質、保持適度運動,或多做一些需要用腦的事,就能讓大腦回春。 維護社會公平很重要沒錯,但那些正義魔人未免太過火了吧? ╳ 正義就應該義無反顧地去追求,說他們不對的人才有問題。 ○ 出自正義感的攻擊,會促使多巴胺分泌並獲得快感,行動也因此停不下來。 → 多巴胺分泌的當下,理性是不在家的。等到激情消退後再與對方溝通吧! 為什麼有些人開車的時候特別暴躁?超恐怖的! ╳ 應該是平常過度壓抑,所以才會飆車、暴怒,把開車當發洩。 ○ 握住方向盤的操控感會導致睪固酮分泌增加,更進一步提高控制欲和衝動的程度。 → 提醒對方行車紀錄器和攝影機無所不在,讓他產生羞恥心與「匿名性降低」的自覺。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怒火似乎隨時處在一觸即發的狀態。另一方面,有些人則是明明生氣卻不敢發作,一味吞忍討好,反而讓對方得寸進尺。等到理智終於斷線,破壞彼此關係不說,有時甚至可能釀成悲劇。 本書以腦科學為立足點,透過大腦機制與荷爾蒙的變化,分析「憤怒」的真面目,並提出實際的應對與活用法,讓不傷人、不傷己的「發怒」成為生活中最佳的保護傘。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陳俊欽(精神科醫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作家)、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蘇益賢(臨床心理師)、瑪那熊(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胡展誥(諮商心理師/作家) 共同推薦 專家推薦──有氣,要懂得好好生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發怒是不好的」的觀念;然而,當一個人被冒犯時,很自然地就會發怒呀!我們該提倡的,不是不發怒,而是「有氣好好生」「有怒好好發」,用正確有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這本書將幫助你學會如何與易怒的自己和他人溫柔相處,同時成為能駕馭情緒的主人。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憤怒是一種老天爺內建在人體裡的本能。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壓抑憤怒是無效的,還會帶來反效果:自爆傷己身、外爆傷人情。閱讀本書,跟著作者的說明與引導,學習「善用」憤怒,讓它為你說話。──蘇益賢(臨床心理師/《練習不壓抑》作者) 長期壓抑憤怒的人,擁有陰鬱的靈魂。練習好好生氣,是找回自己的捷徑。這本書將開啟你對憤怒的了解,改善你與朋友、同事的關係,特別推薦給「濫好人」的你。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如果你害怕生氣、厭惡生氣,甚至曾經因為生氣而受傷,那麼你可能不太懂得「如何生氣」。這是一本教你從腦科學角度了解生氣、拆解各種來自他人生氣的攻擊行為,也學會如何表達生氣的情緒法典!──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我們常將憤怒貼上負面、危險的標籤,只求保持距離而未能正視。本書深入淺出帶你認識憤怒,了解對方到底在大聲什麼,幫你更容易管理這獨特的情緒!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人際溝通講師) 讀者好評──想改善人際關係的人,都應一讀! ★本書並非消極地把「憤怒」視為「應該消除」的情感,而是從腦科學分析著手,透過具體案例來思考應對與活用的可能性。作者認為,社會上有許多人覺得一味忍耐、照單全收是最好的對策,但只要善用發怒技巧,就可以成為保護自己的盾牌,還能讓自己變成更強。 ★不論自己是否容易發怒,本書都值得一讀;即使是對腦科學沒有興趣的人,也推薦從自衛的角度來閱讀本書。 ★大推。尤其希望那些所謂的「好人」都能來讀。許多人認為「不要興風作浪」「什麼都吞下來」是正確的,但本書讓我知道,懂得如何保護自己才是更重要的。 ★作者從腦科學的角度切入,凡是對改善人際關係有興趣的人,本書都是很值得推薦也很有用的書。 ★作者從腦科學的角度簡要地說明了憤怒是怎麼一回事。在本書中,我第一次了解到,即使是簡單的「發怒」二字,背後也涉及了許多腦內物質的交互作用;當然也包括各種應對人我怒氣的方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中野信子有「日本第一金頭腦」稱號,是腦科學家、醫學博士、認知科學家,前門薩(MENSA)會員,現任東日本國際大學教授,主要講授「腦科學基礎論」。著有《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瘋狂?》(究竟)、《科學驗證的改運法》(方智)等二十餘部作品。1975年出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部應用化學科,並取得東京大學大學院醫學系研究科腦神經醫學專科博士學位。曾在法國原子能署的超高磁場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中心(NeuroSpin)擔任研究員。回到日本後,致力於大腦與心理學的研究與寫作,這種以科學視角分析並解說人類社會所發生之種種現象與人物的寫作方式,廣泛獲得各界好評。除了寫作與教學,同時也在許多電視節目中擔任評論員。林詠純臺灣大學物理系、地質系雙學士,日本九州大學藝術工學府碩士。曾在民間研究機構擔任日文研究助理,現為專職日文譯者。譯有《成長心態:50張思維圖,帶你跳脫邊踩剎車,邊催油門的人生》《西洋美術史,職場必備的商業素養》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發怒,也需要技巧和經驗 第一章 有益的發怒法,有害的發怒法 「憤怒」是人的自然情緒 成功的人,懂得如何聰明發怒 「好人」有兩種 「有益的發怒」與「有害的發怒」 避開「理智容易斷線」的人 學習「發怒」這項溝通技巧 不懂得「生氣」會被壓榨 說不定,還有被洗腦的危險 不懂得回嘴的人,容易成為霸凌對象 想要生存,就要學會「發怒」 第二章 發怒時,大腦發生了什麼事? 發怒的科學 1 保護自己,發揮戰鬥功能 「戰鬥荷爾蒙」去甲基腎上腺素 去甲基腎上腺素讓身體產生的變化 人類的歷史就是戰鬥的歷史 運動員與格鬥家不可缺少的荷爾蒙 戰鬥荷爾蒙,也是「逃跑荷爾蒙」 2 壓不下的怒火 前額葉皮質功能不佳,讓人變得易怒 老化造成的前額葉皮質萎縮 為什麼越老越頑固? 3 攻擊他人能帶來愉悅 前額葉皮質過於活躍的人 正義使者的快感來自多巴胺 4 青春期的騷動 為什麼青春期的男孩動不動就發脾氣? 女性也有睪固酮? 5 家人或伴侶變得具有攻擊性 殺害家人的案件增加 什麼是催產素? 由愛而生的強烈憤怒 正因為是丈夫/妻子,所以更不能原諒 6 源自不安或嫉妒的暴怒 讓人安心的血清素 我得不到的,其他人也別想要 第三章 如何與容易暴怒的人相處 案例1 控制狂主管的職權騷擾 哀兵效應,讓你避免成為目標 人類的歷史,就是支配的歷史 清楚標示對方難以闖入的領域 案例2 以侮辱性言語貶低他人的同事或主管 一開始就要讓對方察覺,他的行為有多卑鄙 克服不安與恐懼的「系統減敏法」 經驗談:如何成功改善與嚴厲主管的關係 案例3 言語與行動變得粗暴的叛逆期少年 青春期的男孩難免好鬥 相信孩子可以獨立,用身教取代言教 案例4 永遠不耐煩,就是要頂嘴的青春期少女 與女兒設定相同目標,一起奮鬥 案例5 一握住方向盤就「變身」的駕駛人 開的車越高級,越容易分泌睪固酮 多巴胺分泌時,說什麼都沒用 案例6 只對家人施暴與虐兒者 夥伴意識助長憤怒 「有愛就不會施暴」的矛盾 我只是在管教,才不是虐待 受虐者的依賴性 案例7 一被部下指出錯誤就惱羞的上司 悄悄修正,讓當事人察覺 花點心思讓對方分泌催產素 案例8 被害意識強,容易小題大作的抱怨者 「遭到忽視」的被害情緒 不要試圖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一切 妄想性人格障礙 案例9 嫉妒其他孩子的才華、刻意找碴的媽媽友 降低嫉妒的最有效辦法 案例10 平常很溫馴,卻會突然暴走的人 只要改變認知,就能避開攻擊 案例11 疑神疑鬼、容易發飆的「暴走老人」 年長者容易發怒的理由 疑神疑鬼的理由 就算上了年紀,也能鍛鍊腦力 案例12 為難店員、不聽話就生氣的奧客 「翻臉就會贏」的價值觀 第四章 與容易暴怒的自己相處 案例1 覺得自己最近變得易怒 你的易怒,很可能是錯覺 記錄怒氣的引爆點 案例2 從小就易怒,又改不掉的人 易怒的性格會遺傳嗎? 一被要求建立關係就會發怒的逃避型依附者 多數女性屬於焦慮型依附者 兼具逃避型與焦慮型特徵的紊亂型依附者 不易發怒的安全型依附者 大腦也能砍掉重練 化憤怒為能量 案例3 對認識的人溫柔,卻容易對陌生人爆氣 沒有人際關係的地方,就不需要壓抑憤怒 說不定會被認識的人看到 案例4 被找碴就回嗆,一不小心就吵起來 就算被找碴,也能巧妙回嘴不爭吵 不落入言語陷阱 案例5 對男性輕蔑女性的性騷擾發言感到煩躁 透過表情展現失望 案例6 突然覺得不安、爆氣和小憂鬱 在生活中多多留意 容易憂鬱的人 不習慣對自己太好 保護自己的漂亮反擊 第五章 策略性發怒說話術 別當好人! 「好人」不擅長吹牛 一旦發現自己吃虧,就應該反擊 「好人」也不擅長議論 情緒可以氣憤,但言詞不能失控 給人不好惹的感覺 用幽默傳遞事物的本質 給對方臺階下 不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 畫出自己的底線 先捧人,再指責對方的行動,但不能詆毀人格 面帶笑容,堅持主張 自我肯定訓練 培養「語言運用力」 不傷人的發怒,是重要的武器

商品規格

書名 / 理智斷線: 不暴走, 不傷人, 最科學的有益發怒法
作者 / 中野信子
簡介 / 理智斷線: 不暴走, 不傷人, 最科學的有益發怒法:別再被抓狂的他人和暴怒的自己耍得團團轉!懂得巧妙生氣,才能活得更爭氣!讓「日本第一金頭腦」帶你了解理智斷線時,身體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372938
ISBN10 / 9861372938
EAN / 9789861372938
誠品26碼 / 2681862804005
頁數 / 20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前言 發怒,也需要技巧和經驗〉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煩惱?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變得叛逆又暴躁,每天都得小心翼翼地應對。」
「明明是上司莫名其妙對我發火拍桌,但我又不能反駁。」
「客戶硬是把難搞的問題推給我,結果到最後,還是只能照他說的做。」

或者是:

「跟女兒吵架時,忍不住理智斷線,暴怒到不行。」
「只要心裡覺得不安,整個人就會變得既暴躁又具有攻擊性。」
「父母以前明明都很溫良恭儉讓,怎麼年紀越大越容易生氣?」

被生氣暴怒的人牽著鼻子走,固然是件讓人吃不消的事,但無法把自己難受的情緒告訴對方,同樣也會累積壓力。

「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呢……」「如果對方能多體諒我一點就好了……」儘管心裡這麼期盼,但只要是人,誰都有可能萌生怒氣;更何況,對方也不太可能因為體察你的心情,就改變自己的言行吧?

該怎麼反擊,才能既不受對方的怒氣與情緒化的言行擺布,又能巧妙地發洩自己的怒火呢?

這時候,需要的是技巧與經驗。

問題在於,很多人根本沒想過,生氣也是一件需要技巧與經驗的事。

因為有太多人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什麼都不要說,只要忍耐一下,事情就能圓滿收場。

但大家必須知道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既然有忍耐以求圓滿的人,就有人會利用這些人的善意,企圖藉此支配對方。別人越是忍耐,他們就越想占盡對方的便宜。

雖然應對方式因人而異,但面對他人自我中心、毫不在意周圍反應的情緒與不合理的言行,還是要以「技巧性的發怒」來抵抗。

其實我自己也很不擅長把發怒當成反制的手段。

所以才想藉著本書,探討該如何抵抗,才能既與對方保持良好關係,又能保護自己。

本書的第一章將說明人為什麼需要生氣,以及「有害的發怒法」與「有益的發怒法」。

第二章將探討在暴怒的當下,人類大腦所發生的現象,並分析誘發、助長怒氣的原因。

第三章與第四章,將分別透過案例,介紹如何應付容易理智斷線的人,以及如何與容易生氣的自己相處。

最後,第五章將以活躍於各界的達人們為例,探討什麼是「策略性發怒」、該如何運用言語巧妙反擊,以及反擊的重點。

本書介紹的反擊案例,其實都只是少數。請大家把焦點擺在「發怒的技巧」,讓這些技巧不但能成為保護自己的「盾牌」,也能化為自己的「優勢」。

希望本書能成為各位與我一起持續學習發怒技巧的開端。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二章 發怒時,大腦發生了什麼事?〉

【2 壓不下的怒火】

*前額葉皮質功能不佳,讓人變得易怒*

前面提到,就算一時之間覺得憤怒,這樣的衝動也能在短時間內平息下來。但如果過了一段時間,怒火依然無法休止,憤怒的狀況仍舊持續,那麼就應該思考:大腦內負責抑制憤怒情緒的剎車—前額葉皮質,可能並未確實發揮作用。

前額葉皮質位於大腦前方,掌管理性、思考、情緒、欲望等最具人性的部分,也是人類大腦比其他動物發達的部位。

就算察覺到恐怖與危險,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攻擊對方。因為我們雖然覺得憤怒或不舒服、生氣,也有辦法壓抑反抗的衝動。

一般而言,即使感受到壓力,內心多少掀起一點波瀾時,前額葉皮質也會判斷「現在不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情緒」,並以意志力加以控制、壓抑衝動行為。

但如果前額葉皮質發生退化,以下這些功能就無法順利運作:

•思考
•控制行動
•溝通
•做出決策
•控制情緒
•控制記憶
•集中意識與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

然而人類的意志力──或說前額葉皮質的功能,並非如此值得信賴。無論一個人覺得自己的意念有多堅強,堅信自己能靠意志力壓抑憤怒,它仍然是種很容易瓦解的東西。

舉例來說,在睡眠不足或是飲酒的狀態下,都會使額葉的功能下降,導致判斷力變得遲鈍、堅強的意志力無法發揮作用。


*老化造成的前額葉皮質萎縮*

可能導致前額葉皮質功能變差的原因,除了飲酒與睡眠不足之外,還包括身體狀況不佳、吸毒與大腦老化等。

一般提到大腦老化,都會和記憶力衰退聯想在一起,但現在已經發現,比起掌管記憶的「海馬迴」,前額葉皮質因老化而萎縮的時間更早。

一九九六年,美國長期追蹤、分析了三三○一名六十五歲以上健康長者的大腦,結果發現,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額葉部分逐漸開始萎縮。在剛進入退休年齡的六十多歲左右,額葉的大小還看不出與年輕時有多大的差別,但超過七十歲之後,有三成的受試者開始出現萎縮現象,也就是額葉與其他腦葉、左腦與右腦之間逐漸產生縫隙。

透過這項研究,人們發現額葉比其他腦葉更容易受老化影響。

額葉是抑制怒氣、理解對方的心情與想法、決定自我行動等掌管理性的部位。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正如「暴走老人」這個詞所形容的,有些長者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動,常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稍有不悅便破口大罵,這都是因為發揮剎車作用的額葉萎縮的緣故,使得他們控制感情的功能變差,情緒外露的門檻也變低。


*為什麼越老越頑固?*

有些人上了年紀之後,原本頑固的個性更是變本加厲。各位或許以為,額葉萎縮會讓原本不易動搖的性格開始產生變化,但事實必非如此,反而會讓長者無法再配合別人,靈活地理解事物。

舉例來說,他們已經做不到「不該說的話就不要說」,或是「自己雖然不這麼想,但世界上原本就有各式各樣的人,不妨先聽聽別人怎麼說」等配合當下情況調整態度的行為。

認真說來,這也是因為大腦萎縮的緣故。前額葉皮質外側是掌管行為控制或抑制的部位,至於「頑固」的行為,則與眼眶前額皮質及內側部位有關,是這裡萎縮所引起的症狀。

各位知道「百事挑戰(Pepsi Challenge)」這項活動嗎?這是分別在一九七○年代的美國,與一九八○年代的日本展開的試喝計畫。主辦單位請一般消費者試喝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請他們比較看看哪一種好喝。

現場準備了這兩種品牌的可樂,請消費者矇眼試喝,發現選擇百事可樂的人比較多;但如果讓他們在看見品牌名稱的狀態下選擇,喜歡可口可樂的人就會變得較多。

結果發現,比起可樂的口味,消費者更傾向於選擇品牌。

但如果對眼眶前額皮質受損的人進行類似「百事挑戰」的實驗,覺得「我就是喜歡百事可樂的味道,跟品牌無關」的人就變多了。乍看之下,這些人似乎很有主見,不受品牌左右,不過他們的大腦其實處在運作失靈的狀態下──他們無法配合周遭的狀況改變自己的喜好。

就好的一面來看,這表示他們不會屈服於同儕壓力;但反過來說,他們原本就無法配合同儕。事實上,能夠感受到同儕壓力,代表具有社會性,是社會化較高的證明。要是感受不到,則代表不在意周圍眼光,同時也更容易做出造成旁人困擾的事情。

譬如做了某事,結果遭人制止「喂,這位老先生,不要做這麼丟臉的事,別人都在看」,或是被說「以前明明更在意旁人眼光的」等等,都是眼眶前額皮質萎縮所帶來的影響。

「越老越頑固」,是因為他們越來越覺得,就算不聽別人的話,也沒什麼好丟臉的;換言之,與其說這些人執著於自己的思考,不如說他們傾聽的功能變差。


【5 家人或伴侶變得具有攻擊性】

*殺害家人的案件增加*

各位知道,親屬間殺人的案件變多了嗎?

雖然殺人案件有所減少,但家屬犯案的比例卻提高。據說,有五成殺人案都是由親屬犯下的罪行。

而儘管不到犯下殺人案的程度,但虐童、家暴等家人間的暴力行為,也成為近年嚴重的社會問題。看到這些新聞,有些人會說「既然都是一家人,應該要更加包容啊」,也有人會說「理應疼愛孩子、保護孩子的父母,竟然對他們施暴,真是讓人不敢相信」。

然而家人之間的愛,不一定就等於非暴力。

在日本,有個經常聽到的詞彙,叫做「毒親」。

這些父母或是拒絕育兒,或是虐待孩子的肉體和精神,或是企圖以過度干涉的方式操控孩子。對孩子的人生而言,父母變成了名符其實的毒藥。

在「毒親」現象中,我認為特別能夠引起共鳴的,莫過於母女之間的問題。甚至有不少漫畫家將自己經歷過的複雜母女關係畫成作品出版。

我也經常聽到周遭的人提及母女相處的難處。

許多女性會說「我跟女兒的關係很差」,我也曾聽聞許多母親坦承自己控制不了情緒,總是忍不住對女兒破口大罵;或是因為無論如何都無法原諒女兒的行為而暴怒、失去理智。

另一方面,也有當女兒的對我說,母親企圖在自己打算結婚的時候,左右甚至控制對結婚對象的選擇。

這些母親究竟是不希望孩子遭遇與自己相同的失敗?還是希望孩子和自己同樣獲得成功?抑或是因為自己曾嘗過失敗的滋味,所以嫉妒孩子的努力能夠開花結果?不可否認的是,似乎有許多母親在企圖控制孩子、立下規則時,仍堅信這是出自對孩子的愛。

「我這麼做是為了妳好。」

這句話當然沒錯。但這種濃烈的愛,與一種腦內物質有關,那就是「催產素」。


*什麼是催產素?*

催產素也被稱為「愛情荷爾蒙」,是一種能讓大腦感受到愛、產生親密感、建立人我羈絆的荷爾蒙。

做愛與分娩的瞬間,是催產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

那麼,女性身上的催產素是否較多?其實根據目前為止的研究發現,男性也會分泌催產素。

舉例來說,無論男女,只要持續進行身體接觸、呼喚彼此名字、看著對方眼睛說話,就會分泌催產素。

而且研究也發現,只要和其他人長時間待在同一個空間,催產素的濃度就會提高。


*由愛而生的強烈憤怒*

乍看之下,會覺得感受到對伴侶或孩子的愛,能促進催產素分泌,有助於建立人際關係。

但事實上,後來的科學研究發現,催產素增加也有其缺點。因為如果愛得太濃烈,「憎恨」「嫉妒」之類的情緒也會增強。換句話說,就是「愛得越深,恨也越深」。

催產素會同時提升愛與恨這兩種完全相反的情緒,是有原因的。

如同前面的說明,催產素是讓人感受到愛、強化關係的物質。

所以反過來說,催產素也會促使當事人對背叛愛情或信任的人和行為採取攻擊行動,好阻撓對方。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應呢?這是因為催產素濃度高的時候,人類的心理會發生耐人尋味的現象。

分別是「外團體貶抑」與「社會排除」。

外團體貶抑是一種認知偏誤,指的是不合理地鄙視不包含在「我們」這個團體內、與「我們」不同的人;例如常見的仇恨言論,也是外團體貶抑的一種。至於社會排除,則是不當攻擊或忽視在「我們」之中,卻與「我們」不同的人所產生的排擠效應。這種雖然接受同伴,卻不接受異類存在的心理,就是催產素的一大作用。


*正因為是丈夫/妻子,所以更不能原諒*

催產素當然不只作用於母女或同性之間。丈夫雖然屬於異性,但也是家人;換句話說,是共同建構家庭的夥伴,因此也會受到催產素影響。反之亦然,妻子對丈夫而言,也是同樣的存在。

當家人們依循催產素的機制經營家庭時,除了會發生父母想控制子女的現象,妻子也會想約束丈夫,不允許決定好的規則被打亂;至於丈夫,當然會想掌控妻子,試圖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妻子身上。

「不准孩子違反家規」「不容許妻子╱丈夫隨心所欲」,這些都是「愛情荷爾蒙」催產素的作用。

別人怎麼做都不會在意,但如果是丈夫或妻子,另一方就會莫名焦躁,這都是很常見的情緒反應。

我自己也曾對丈夫的行為感到煩躁,覺得:「我都不知道說過幾次了,他應該知道才對,為什麼就是不肯照做?」甚至曲解對方的行為:「他該不會是故意要惹我生氣吧?」甚至氣憤地質問:「我不是跟你說過好幾次了嗎?」這或許也是受到催產素影響,讓我忽略了自己與丈夫其實是完全不同的個體。

這是個非常麻煩的機制。因為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種行為雖然相當惡質,但當事人卻認為這般行動理所當然,背後的理由再正當不過。

而所謂「正當的理由」,就是「必須守護家庭生活」「必須維護我們的社會」「必須遵守團體規則」等等。

耐人尋味的是,那些說出仇恨言論、攻擊社會弱者的人,從他們的情緒和言行中,也能看見某種「我是在執行社會正義」「我們的行動是在維護社會秩序」的強烈正義感。

這兩種攻擊都是從極度主觀的視角,將「強化團體的牽絆」轉換成行動。但可怕的是,強化愛情與羈絆的作用,同時也會強化排他性與對弱者的攻擊。

從生理方面的說明,我們可以知道,強迫社會、組織、家庭成員面對近乎窒息的控制元凶,正是有「愛情荷爾蒙」之稱的催產素。


【6 源自不安或嫉妒的暴怒】

*讓人安心的血清素*

血清素是一種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也稱為「安心荷爾蒙」。分泌血清素的神經位於中腦的縫核部位,於額葉的前額葉皮質形成突觸,並伸向視丘、紋狀體、海馬迴、杏仁核、脊髓等部位的神經,藉此傳遞資訊。

血清素會帶給大腦許多影響。據說如果血清素分泌夠多,就會感到放鬆、滿足;如果分泌不足,則容易感到不安。此外,如果血清素分泌量減少,前額葉皮質的功能也會變差,進而降低同理心、計畫性、熱情等有助於採取適當社會行動的能力,導致低社會性、無法保持理性,衝動行為也會增加。此外,血清素分泌不足也可能導致憂鬱症。所以在治療憂鬱症或焦慮症時,也會使用能增加血清素的抗憂鬱藥物。


*我得不到的,其他人也別想要*

現任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的高橋英彥博士曾組織了一支研究團隊,是全球第一個透過PET(正子斷層造影)發現,人類在遭受不公平待遇而變得具有攻擊性時,其行動會因血清素產生個別差異的團隊。

這個研究以健康人士為對象,分析他們在進行「最後通牒」這項遊戲時,假設對方所做的金錢分配並不公平,所採取的行動會有什麼樣的個人差異。

這個遊戲兩人一組,一人扮演提議者,另一人扮演接受者。提議者可以自由決定金錢總額如何分配,並向接受者提議。舉例來說,如果總額是一千元,提議者可以平均地分配給自己與接受者各五百元,也可以提議自己拿八百元,接受者拿兩百元。

接受者可以採納提議,也可以拒絕。如果接受,兩人便各能拿到如提議所分配的金額;但如果拒絕,兩人都拿不到錢。這麼一來,無論對提議者或接受者而言都是損失。

過去的經濟理論認為,從事經濟活動的人應該會合理判斷損益,選擇最符合利益的行動。

就這個假說來看,即使對接受者而言,提議的內容有點不公平、金額太少,接受者也應該以利益為優先。

但高橋教授的實驗結果卻發現,當提議者提出不公平的提議,導致接受者獲得的金額低於總額的三成時,有些接受者會在即使知道自己最後拿不到錢的情況下拒絕該提議。

分析結果顯示,拒絕提議的理由包括無法原諒不公平提議帶來的憤怒,或是想報復提出這種提議的對方。

而且研究也發現,當對方提出不公平提議時,拒絕者與同意提議者之間所採取的行動有個別差異,而造成這個差異的原因就是「血清素轉運子(serotonin transporter)」。實驗結果顯示,拒絕提議、即使自己吃虧也要阻止對方獲得利益的人,其血清素轉運子的濃度比接受提議者來得低。

血清素轉運子是回收腦內分泌的血清素、提高其使用效率的蛋白質。換句話說,血清素轉運子的濃度,會大幅影響安心荷爾蒙──血清素的作用。

這項研究中還發現,血清素轉運子濃度低的人,平常絕不是具有攻擊性的人,相反的,他們往往個性認真、容易信賴別人。

透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知道,血清素轉運子濃度低的人容易感到不安,平常雖然認真乖巧、高度信賴他人,然而一旦對方耍詐,卻也更容易覺得自己遭受不當對待,因此即使耗費自己的時間金錢,也要懲罰、報復對方。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發怒,也可以成為最強大的溝通術!日本亞馬遜心理類暢銷排行No.1,100,000讀者不暴走捧讀!
★「日本第一金頭腦」暨《病態人格》作者又一力作,科學根據+狀況分析+話術練習,讓你不當濫好人,也不用生悶氣;就算發脾氣,也能不傷人不傷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