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心理學 | 誠品線上

陪伴心理學

作者 黃士鈞 (哈克)
出版社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陪伴心理學:這本哈克壓箱底的故事,有夢、有生涯、有催眠、有隱喻,更藏著對每一個生命的寵愛,一字一句的讀下去,你將喚醒「深愛自己」的原由。──陳怡璇(劇作家)整本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心理師的老師——哈克獨創,讓陪伴的智慧,像床邊故事一樣溫暖動人,而且每個人都用得上! 哈克把多年諮商工作與人生的體會都記錄在書裡,這些文字搭建了一個鬆鬆柔柔的世界。在那裡,陪伴者不必強迫自己扮演權威的治療者、諮商師,或解決問題的人,可以學習依情況調整,表露不同程度的欣賞、好奇、掛心,還有可愛。 陪伴時,你可以是不同溫度的光! 用溫度包裹真誠的回應, 用美感點綴赤裸的觀察, 用趣味攪拌人生的掙扎。 「找到自己喜歡的陪伴模樣像什麼,好像就不會過度的扭曲自己、過分的壓榨自己、過頭的砥礪磨損自己,於是,大小剛好,容量挺好,那一份陪伴的能量似乎就有了順暢的可能……」——哈克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這本哈克壓箱底的故事,有夢、有生涯、有催眠、有隱喻,更藏著對每一個生命的寵愛,一字一句的讀下去,你將喚醒「深愛自己」的原由。 ──陳怡璇(劇作家) 整本書是哈克為你特製的恆溫湯泉,無論你在何時何地,翻開任何一頁,你都會感受到哈克獨特的溫柔,陪伴你更懂自己,也更懂你所愛的人。 ──楊嘉玲(啟點文化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沒有要讓讀者只看到近三十年的火候。陪伴心理學,哈克在書中細緻引導,讓讀者很有身體感地接收,「帶著感受的學習」出入書間。於是回到現世若被某些景象襲上心頭,在轉角處安靜的用樸實無華的鐵桶,烘烤新鮮蕃薯的哈克阿伯,想傳遞的陪伴火候經驗自然而然的就來到讀者如你我的心裡成為火種。 ──方素婷(諮詢專線志工/努力懂自己的人) 你曾在艱難的時候,有人如一陣一陣的浪,不曾退去地陪你到天明嗎?或者,你在別人艱難的時候,也想用這姿態安穩地陪在一旁?對我來說,這本書沒有太多的技法與系統理論,但滿滿的都在說著關於那一陣陣海浪的種種。 ──黃錦敦(敘事治療取向訓練講師與督導/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黃士鈞(哈克)又名哈克。諮商輔導博士,1969年生於臺中大甲。長年受邀至中、港、澳舉辦課程,主持超過千場心理治療訓練工作坊。著迷於帶領「潛意識工作」、「解夢和隱喻」等主題。這幾年移居東海岸,喜歡夜裡用漂流木升火取暖,更喜歡看見工作坊中眼前的孩子,在輕柔的彈唱氛圍裡,笑中帶淚的靠近自己,找到生命綻放的可能。出版書籍:《做自己,還是做罐頭》《讓愛成為一種能力》《陪一顆心長大》《你的夢,你的力量》《生命的神秘配方》《爸爸的鬼點子》《一字一句靠近潛意識》《翻過來看世界》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祕密」「讓夢想著地」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一應俱全的豐盛 陳怡璇 推薦序 哈克限定──特製恆溫湯泉 楊嘉玲 推薦序 有時陪伴有時農務有時音樂──相傾相隨 方素婷 推薦序 共享同一股力量 黃錦敦 Part 1 助人者的美麗與哀愁 1-1為什麼諮商心理學很值得學?——「喜歡狗的舉手」 諮商心理學慢慢划進了生命 強大和柔軟——兩個端點的拉扯 1-2 情感性碰觸 傳遞安心的關鍵配方 如果一個小小的自我介紹就讓人安心 1-3 諮商輔導能提供百分之多少的改變 屬於個案的療癒路徑 在春雨綿綿的清晨打樁 1-4 牆裡開出一朵花,沿著花兒走進去 兩道心牆的外牆 兩道心牆的內牆 1-5 遇見冰火同源的孩子 能多陪一天是一天 掛一顆真情的心比什麼都美 更寬廣的思考地圖 繼續有晴朗的連結 情感濃烈怎麼陪伴清淡理性 親近是一種選擇,不是一種美德 談戀愛時是不是要找溫度相似的 1-6 不裝扮成諮商師的模樣 可以和個案説「我跟你有一樣的煩惱」嗎? 諮商是一門相信的學問 什麼要真實,什麼要學習 Part 2 帶著祝福的命名 2-1 電梯裡跳舞的小男孩 耳鼻喉科醫師也會的——帶著祝福的命名 2-2 細說 「帶著祝福的命名」 烘焙新鮮的愛 2-3 怎麼給 「祝福的命名」? 走進聲音的內裡,遇見四波淚水 閉上眼睛,我安靜的聽 2-4 如何給出真心喜歡的語言 紅色的高跟鞋 2-5 小鐵匠的故事(猜猜看,對答案) 年輕又著地生活的小鐵匠 離開表層的禮貌直接行動 如果它是一部文學作品 很美的樸實 Part 3 潛意識工作真是太好玩了 3-1 解夢——拿著小刷子的考古學家 鍋子小小、燒肉厚厚的夢 很熱愛考古的考古學家 3-2 催眠是什麼?——彈跳的手指頭 催眠基本功之「手指頭彈跳」 對照他的故事跟手指頭訊息 3-3 聽心跳撿紅點!如果大腿會嘆氣?! 能看到那道光芒的人就能看透一個人的內心 聽心跳的方法 帶著身體感的體會 如果大腿會嘆氣 3-4 聽見顫抖的聲音 可能比同理心更深層的同在體會 顫抖的聲音 3-5 溫柔的時間感 不要告訴我,放在心裡就好 兩個核心元素:「遼闊」「柔軟」 3-6 引導冥想——抵達柔軟 讓生長「已經開始」 帶著藝術感的心理學家 調製很好喝的紅茶拿鐵 3-7 閉上眼睛之後的美妙世界 〈來,脫下那件已經陳舊的毛衣〉 3-8 細部拆解:引導冥想手稿 〈來,脫下那件已經陳舊的毛衣〉手稿拆解 Part 4 陪伴心法和內在湧泉 4-1 關於那個承接的容器 心裡的容器怎麼來 學會使用那承接的容器 4-2 入場券的拼圖 第一張拼圖:他討厭自己的時候你在 第二張拼圖:他喜歡自己的時候你在 創造「停留在喜歡自己」的時空感 第三張拼圖:憂傷的時候害怕不安的時候,你也在 陪伴的心法:勿助、勿忘 我們加上的只是薄薄的一層粉而已,連化妝的粉都不夠 4-3 靠近自己不是固定的點 搖頭晃腦的唸唸看 想靠近自己又怕靠近自己的孩子 想抓住固定位置所以才會卡住 學會覺知自己在哪裡 4-4 他的土要自己翻過 怎麼看 關係中的來來去去 這塊土要自己翻過 4-5默唸的陪伴心法口訣 攝影家布列松的眼睛 春天看紫花看綠葉,冬天看枝莖婉轉 開墾溫柔 初學者的眼睛 今天早上不要掃地 像太陽一樣溫暖,像月光那樣專注,像土地一樣承接,像風一樣自由 你想要什麼樣的我來聽你的故事 4-6 讓能量微笑的「意念破題法」 看到藍色的天空,再看到烏雲密布 五十一%的本手下法 4-7 內在湧泉 力量會一天一天來:小雲的故事 在麵攤吃麵時不點小菜的爺爺 我一輩子都不要忘記的一杯水 創造快樂能量:五六七八的故事 4-8 轉角的那個用鐵桶烤蕃薯的老爺爺 從「想念的自己」拾回「深愛自己」的理由 助人工作者的自我認同隱喻 附錄——〈小鐵匠的故事〉對答案

商品規格

書名 / 陪伴心理學
作者 / 黃士鈞 (哈克)
簡介 / 陪伴心理學:這本哈克壓箱底的故事,有夢、有生涯、有催眠、有隱喻,更藏著對每一個生命的寵愛,一字一句的讀下去,你將喚醒「深愛自己」的原由。──陳怡璇(劇作家)整本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373911
ISBN10 / 9861373918
EAN / 9789861373911
誠品26碼 / 2682295750006
頁數 / 28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0.8X14.8X1.7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一應俱全的豐盛〉

陳怡璇

你,愛過自己嗎?

二○一六年的六月,是我人生的重整年,也是初識哈克的季節,他刷著吉他,彈奏著自己的原創曲目〈這會不會是最後一次的纏綿〉,緩緩開口問:「你的生命和愛情,如果有一個元素,是你最後一次和它纏綿,那是什麼?」

躺平大半年的我,迎來年度第一個punch:「好好活著!」

哈克唱了兩句,接著又問:「你的生命和愛情,如果失去了什麼,你思念的浪花會像海一樣綿延?」

沒想到年度第二個punch只隔了半分鐘,我就聽見心底傳來:「生命力。」

席間,我帶著前半生的執著,上前和哈克交談。

「執著是歲月的禮物,不用努力『不執著』,而是『選擇執著』喜歡的就好!」哈克如是說。

這就是哈克的語言、文字最大的魅力──甦活人心。

對我來說,哈克不只是心理陪伴者,更是一位心靈嚮導,他在《陪伴心理學》裡引用達文西說過的話:「一個好的教堂,應該使人感覺到是進入了人的內心世界。」

這樣的句子,轉化成我對哈克的感受,我會說:「一位好的心靈嚮導,會輕輕敲開內心的麻痺,使人真情湧現。」

這本哈克壓箱底的故事,有夢、有生涯、有催眠、有隱喻,更藏著對每一個生命的寵愛,一字一句的讀下去,你將喚醒「深愛自己」的原由。

(本文作者為劇作家)

〈推薦序 哈克限定──特製恆溫湯泉〉

楊嘉玲

如果你問我,所有認識的人當中,一開口講話,最有魔力的人是誰?

我會毫不遲疑地告訴你,這個人絕對是哈克。

與哈克認識了將近十餘載,見過他在啟點的教室裡完成大大小小的工作坊,我非常幸運地可以在第一現場搖滾區,親身經歷哈克的治療功力。就像哈克在書中反覆提到,當年他是如何透過幫外國心理治療大師翻譯,把重要的治療心法給偷偷學起來;某種程度上,我也是透過與哈克合作舉辦課程,見證了怎麼運用語言安放一顆顆焦躁的心。

好多次,哈克一開場,吉他一刷下去,開口講幾句話後,臺下的學員眼淚就開始撲簌簌一直掉。這個畫面對參加過哈克好幾次工作坊的學員來說,並不罕見,可是對新朋友而言,卻是很大的衝擊,心中立即浮起許多問號:「他們為什麼哭了?」「這有什麼好哭的?」「我哭不出來,我是不是很奇怪?」

這時候,如果有機會,我會趁休息時間上前交談兩句:「放輕鬆,剛開始有點不習慣是正常的,哈克示範的是另一種思維模式和生活態度,你不需要一模一樣,你只需要先泡著就好。」

是啊!不管是上哈克的工作坊,還是跟在他身邊一起工作,就像是泡一池很舒服的溫泉,身心舒暢──這是最多人體驗完的感想。而且不知不覺就會被哈克感染,講話變得溫柔,眼睛變得清澈。

寫到這,我想來個故事接龍。哈克在書中的2-1節描述了一個在「電梯裡跳舞的小男孩」,短短半分鐘不到的搭乘時間裡,哈克一開口就安撫了兩個大人的心,同時讓小男孩的獨特,擁有了一個帶著祝福的新定義,翻轉了電梯裡原本緊張、一觸即發的衝突。

我也曾經在電梯裡,見過一位可愛的男孩。

某早,我搭電梯準備下樓遛狗(一隻十六歲的約克夏,小名coco)。途中,電梯在十樓停了一下,一對年輕爸媽牽著身穿麥當勞叔叔紅色條紋褲、上衣是充滿朝氣的天空藍,眼神靈活有光、約莫五、六歲的小男孩進來。我點點頭和這家人道早安,小男孩留意我牽著狗,用很稚嫩的聲音指著coco說:「牠好可愛。」

我很快回應:「跟你一樣可愛!」

男孩聽到後,睜大眼睛說:「真的嗎?」

下一秒,電梯裡三個大人同時爆出笑聲。媽媽摸摸男孩的頭:「是啊!你不相信喔?」

男孩點點頭,露出靦腆的笑容。同時,電梯門也開了,我輕輕跟他們道別,並在心裡祝福男孩有個愉快的一天。

這一段生活剪影在我心中迴盪了一陣子,我也留意到自己的改變。過往抽離工作狀態後,我是個不太喜歡主動跟人攀談的人。因為與人連線,對我來說需要承擔許多情緒壓力,所以非必要,若不是學員或一起工作的同事,在人群中,我會盡量低調,避免有太多互動。

但這些年,跟在哈克身旁,不知不覺就學到他那簡單卻充滿祝福的回應,明白了,這份真心並不是技術,而是一種對生命深深的相信。助人並不需要總是充滿憂傷氣氛的,陪伴自己或他人,只要能帶著一份真摯的態度,哪怕是平凡的一句話,放在合適的位置,就會產生撼動心靈的波瀾。

想要感受這份強大的語言魅力嗎?現在,就趕緊把這本書帶回家吧!讓哈克的文字,一字一句舒展你的心靈筋骨。整本書是哈克為你特製的恆溫湯泉,無論你在何時何地,翻開任何一頁,你都會感受到哈克獨特的溫柔,陪伴你更懂自己,也更懂你所愛的人。

(本文作者為啟點文化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推薦序 有時陪伴有時農務有時音樂──相傾相隨〉

方素婷

當哈克邀請我為這本書寫推薦序時,我想都沒想以零秒的速度回應:「可是我沒有『名』耶。」

說完當下,我與哈克同時大大聲地笑了好一會兒。然後,他很認真地說:「素婷,妳看得懂我在寫的東西。」

其實我的懂,是懂哈克有很深的傳承心意在這本書裡,且在這些文章裡,哈克已用自己的眼睛如嚮導般引領讀者進入陪伴場景,看入風景裡的風景。如書內與不同年輕一輩助人工作者的來回對話紀錄,常常是讓我感動的地方。這些散落在各地、用心學習的年輕一輩,傳承哈克阿伯的心法,為島嶼帶來的溫度呀,一想到這些畫面就有很多暖意與微微笑。

幾年前,哈克移居東部荷鋤為農;至今,日常餐桌食材已有近半產出於自家土地,自給自足且有餘與親友分享。今年看他與收成的一顆重達六點五公斤的大山藥合影時,那大大的笑臉,真是好看。耕耘一方豐饒的土地,參與四海因緣匯集而來的種子在地裡變化的祕密,深深佩服他的意志力。

「王神父的心裡,活得很飽滿,碰觸自己碰觸天地很流暢,所以,可以看山看海不看瑕疵。感覺得到天空的色彩,吹得到太平洋的風,可以閉上眼睛飽滿的感受到陽光和月光的愛。」

想起六月初看到一張很美的照片,是哈克從皇帝豆種植區的視角看到的都蘭山。在書裡看著這段文字的我想著,會不會哈克已與帶領他走入潛意識豐富世界的恩師王輔天神父一樣,活得很飽滿,碰觸自己碰觸天地很流暢。所以,可以看山看海不看瑕疵。獨對一山寧謐,俯身謙卑叩向大地,與天地成為相倚相識的關係。

也是幾年前,他給自己一個重新學習的開始,彈吉他、詞曲創作。創作過程中,修改歌詞、反覆調動五線譜上的音符居處,無數次。日日彈奏練習哼唱扎實打底。如今,自彈自唱一首首為故事寫下的創作曲,做為工作坊的結束與開始,已是哈克獨特的風格。

這本書一篇一篇文稿產出自都蘭山下的土地上、回老家路過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外地工作短暫停駐的飯店、咖啡館……五十三歲的哈克,一路回望陪伴過的故事,寫下三十年陪伴心法祕訣。閱讀時,我常常停在某些段落,由心升起很大的好奇,想知道大大撼動著我的解構視野,哈克那很底層對人的相信、敬意與慈愛是怎麼來的?像是……

「高高的牆,裡面啊,總是藏著一顆柔軟的心。」
「我猜他應該是在跳舞吧~帶著祝福的命名。」
「當陪伴者擁有了相信,於是才有跟上的力量可以陪伴需要的人。」
「越有良心的孩子,越是想扛起自己生命責任的孩子,就越容易討厭自己。」

秋分後,心裡惦記要幫植栽補新土、施肥。

「不能狂妄的以為你準備的這個有機土很好,就要占據它的世界。這個準備好的外來的有機土,倒到田地裡,倒下去只是薄薄的一層粉而已,連化妝的粉都不夠。」

寒露之日,看著院落一角、年初買來剩餘半麻袋的黑芝麻渣,心裡浮上書裡這段文字,想像半麻袋的黑芝麻渣灑到大片田地上、似微塵與田土不成比例的畫面。

「這裡再來一個深呼吸~吸收的關鍵,不是匆匆的讀過去,而是,深呼吸之後的往身體裡面沉入」。

深呼吸,見到自己的渺小,在生命之前我們真的只能謙卑。

沒有要讓讀者只看到近三十年的火候。陪伴心理學,哈克在書中細緻引導,讓讀者很有身體感地接收,「帶著感受的學習」出入書間。於是回到現世若被某些景象襲上心頭,在轉角處安靜的用樸實無華的鐵桶,烘烤新鮮蕃薯的哈克阿伯,想傳遞的陪伴火候經驗自然而然的就來到讀者如你我的心裡成為火種。

最後給所有看到這本書的朋友一個很重要的提醒,當你準備進入Part 3「潛意識工作真是太好玩了」,不要邊喝水邊看,有濃情有搞笑讓人哭笑很流動的哈克,在這裡。

(本文作者為諮詢專線志工/努力懂自己的人)

〈推薦序 共享同一股力量〉

黃錦敦

哈克將陪伴的能量以詩意文字、好聽故事,如神燈精靈般鎖存於書中。當你拿起這本書,摩擦三下,我想喚醒的不只是這本書的陪伴能量,也將喚醒你自身本就擁有的溫柔金黃光亮。

***

幾年前,生命有股轉換能量來到,但要轉去哪裡卻又摸不著頭緒,也因此,那段時間身心特別容易感到艱難。為了這緣故,那幾年我在海邊長租了一個房間,在幾個難以入眠的夜晚,都是那一陣一陣的海浪陪我安定下來,找回呼吸。

讀哈克這本書,常想起那一陣陣的海浪。

你曾在艱難的時候,有人如一陣一陣的浪,不曾退去地陪你到天明嗎?或者,你在別人艱難的時候,也想用這姿態安穩地陪在一旁?對我來說,這本書沒有太多的技法與系統理論,但滿滿的都在說著關於那一陣陣海浪的種種。我讀了很有感,我就來說說我的這些感動。

容器

想著心理治療,我心裡會浮現一個畫面:當事人走進諮商室,把心裡的那些千言萬語卻常又說不清的種種慢慢倒出來,讓兩個人可以一起看著這倒出來的心事,慢慢沉澱,逐步梳理,等到好像多看見些什麼的時候,當事人才能伸手到這心事裡,把自己想要的取回來。這過程,「如何讓人把心事倒出來」或「倒出來後如何梳理沉澱轉化」正是許多心理治療教導時極其關注的地方。但卻少有心理治療的書籍,好好地談關於「裝載倒出來的心事的這個空間」的種種細節。見著哈克在書中好好談這部分,用情感談,用好聽的故事談,我對他不禁升起了一種謝意。謝謝他願意用文字把這些留下來。

喜歡自己

這陣子我最常讀這本書稿的地方,是家裡院子大葉欖仁樹下的一座木製平臺,我常閱讀到一半時,就跑到一旁的菜園裡,蹲下來看起韭菜花、小黃瓜。哈克書中說起了蘭嶼芋頭,我就想起自己也有美麗的白色韭菜花朵。我想這是哈克的神奇魔力,不論是我們相識多年的互動經驗,或是閱讀此書的許多片刻,聽著哈克說著美好的當下,看見的不只是他口中的美好,也常自然回頭開始看見自己的。

在心理治療裡,讓人把眼神看著問題或看向自己,是兩種方向,兩種目標。在書中,哈克總是帶著我們把觀看問題的眼神更延伸一點,讓人在這過程中看向自己,這是我在本書一再感受到且十分喜愛的。我想,「讓人真心的可以喜歡自己」是哈克的心腸裡,讓我最動容的地方。

視角

四十七歲那一年,哈克跑去學吉他,開始寫自己的歌,我則跑去學衝浪。我們都想多認識另一個讓身心更快樂的世界。

寫歌與衝浪,多麼不同,但這兩者如果也都拿來看人與困境之間的關係,卻可以看出另一番滋味。

生命有艱難,如果能把這其中的種種譜成歌,開始唱,那艱難好像就會被我們唱出另一種質地。歌讓我們記得:在艱難之中,人還是有旋律的。

生命有艱難,像是一道又一道的浪,帶著力度朝我們而來,學習衝浪其實是學習與浪合作,讓我們能在這迎面而來的力量中,滑出一道屬於自己的軌跡。

歌唱與衝浪,說著人們面對困境時兩種可能的視角,這兩者都解構了對問題的單一看法,也都讓我感受到一種生命之美,這是在二十歲剛學習心理治療的我未能想像的視角。

在這本書裡,哈克帶著讀者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離、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溫度,一次次重新回看所謂的問題、所謂的困難,有的如歌唱,有的如衝浪,有的如攝影,有的如種植……我想,這本書可以為許多想多理解心理治療的人帶來許多驚喜。

某種程度來說,我和哈克是不同取向的陪伴者。哈克是潛意識工作者,我則專注在敘事治療。但讀這本書時,我常邊讀邊點頭,包括「接觸情感」「陪他找到屬於他的療癒方式」「帶著祝福的命名」「土要自己翻過」「將眼前的人當成是一部文學作品」……甚至點頭的次數會多到有種「我們根本是同一個學派」的錯覺。不過仔細想想,這也不算錯覺,我們的用語、技術手法或許有些地方不同,但看著家裡院子牆角的薔薇和大門右手邊的黃鐘花時,會知道雖然它們的美麗看起來不同,但養分卻來自同一塊土地,同一片陽光。不同取向的「名稱」不該成為藩籬,讓我們無法相認彼此都享用的同一股力量。我想,不管你的學派或取向是什麼,只要你想工作的對象是人,而非只有問題(解決),那麼這本書,很值得你拿在手中。

***

東北季風來了,所有的樹震動著葉子唱起了歌,莎莎莎莎地環繞身邊,感受著斜照臉上的金黃光線,秋天的溫柔就這樣繞進了心頭。

序文先書寫至此,還有幾篇文章,我想好好再讀一回。

(本文作者為敘事治療取向訓練講師與督導/作家)

試閱文字

內文 : 1-4 牆裡開出一朵花,沿著花兒走進去

我有時候會覺得,人的心裡有兩道牆。

外面一道牆,外牆,是「不知道這樣的我,能不能呈現給別人看?」

裡面一道牆,內牆,是「不知道……這是不是真正的我?」

兩道心牆的外牆
有時候,為了保護身心安全,或者只是單純盼望擁有一份安全感,外牆,需要又高又厚,隔開、架開了我們和別人的距離。外牆的內在的對話很可能是類似下頭這樣:

「如果你不懂我的脆弱(怕孤單、半夜醒來睡不著),那,你就靠近不了我。」
「如果你看不見我的堅持(不怕衝突、捍衛信念),那,你就無法真的感受到我的善良。」
「如果你不能擁抱我的羞怯(怕生容易緊張、需要時間慢慢熟),你就看不見真摯又有點調皮的我……」
「如果你不能迎接我的很直接(表達清晰、不包裝、不拐彎抹角),你就碰觸不到我澎湃又柔軟的心。」
「如果你不認識有趣好玩的我(喜歡看動畫電影、超級享受甜點的美味),那,你就無法接近真正可愛的我。」

如果,陪伴一個人時,想要越過他高聳又厚實的外牆,我們有一個畫面可以想像,這個畫面有一個名字叫做:「要先駐足」。

駐足,停留,在牆下安靜又好奇的等待,再好奇,再等待,好像正在那高高的牆下呢喃著好奇:「ㄟ,這裡有一道牆耶!不知道裡面有沒有被遮蓋的美麗?」

我想起二十五年前在南臺灣的大學教書時陪伴過一個孩子,這個孩子,老師們都很擔心,他被貼上好多指責的標籤,像是不上課、不參加社團、不合群……

那一年,我一有空,就在下課的時候陪著這個孩子去學校旁邊的小樹林散步,他不太說話,剛好,我們是在散步,所以不用一直說話,大自然好像一直安靜忠誠的在那裡陪著我們,伴隨著樹木的光影和風吹過的聲音……

忘了是第幾次和他散步了,我忽然想起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書裡曾經提過的一個方法,我想說既然那麼多次散步都沒有真的能夠懂得這個孩子,那就來試試看北美心理學大師的小絕招吧!

「ㄟ,同學~老師有點好奇,你過去二十四小時,是怎麼過的?」

「沒有啊,就很一般啊。」

「說說看啦!昨天的這個時候,到今天早上上課前,你做了哪些事,遇到了什麼,說說看嘛~(哈哈,我都已經像是撒嬌一樣的語調說了)」

「喔……好,(可愛的孩子歪著頭想啊想,然後說)我……下課去吃飯,然後去書局逛逛,然後……啊~對了,昨天晚上,剛好是每個星期二的晚上,我半夜兩點到三點都會聽一個很好笑的廣播節目(孩子的聲音開始上揚),那個節目超好笑的超白痴的……」

在這樣的停留駐足中,忽然,在那方寸之間,看見了。看見了一朵花悄悄的開在外牆上,從圍牆裡面長出來,長到圍牆外面一點點……

「喔!老師從來都不知道你喜歡聽廣播耶!多說一點好不好?」

於是啊,如實的存在,帶著愛和喜歡的光線,照耀眼前的這個眼睛難得發亮的孩子……那是一朵花,驚鴻一瞥的從牆裡長出了牆外,那是一陣風就可以把它吹回去的。

同時,因為駐足了,停留了,好奇了,於是可以順著花兒長的方向往回找,於是,忽然輕輕巧巧的越過了原本高高厚厚的外牆。

「那個讓你半夜兩三點會哈哈笑的內容,說一點給老師聽好不好?」

「哈哈,好啊,那兩個主持人真的很白痴,超級好笑,其實就是生活中的亂抬槓,可是我常常聽著聽著就好開心喔~」

幾年之後,陸陸續續從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那兒,聽到這個孩子的消息。他寒假去參加了廣播電台舉辦的夏令營,體會了一日電台小DJ,畢業前他選擇去警察廣播電台實習……

十幾年後,我驚喜的收到他寄來的一封電子郵件,我觸動的發現,是我剛出第一本新書時在臺北接受電台專訪時的廣播內容。這個孩子長大以後,竟然用專業的聲音剪輯,柔軟又溫暖的襯上了鋼琴配樂,細心的為我好好留下珍貴的電台訪問紀錄。是這個後來越長越好的孩子,讓我第一次立體的感受到那牆裡開出一朵花的風景。

高牆,外表看似武裝看似阻擋,不知道為什麼,我卻很底層的相信,那高高的牆裡面啊,總是藏著一顆柔軟的心。

於是,如果有機會看見一個孩子「說到哪裡忽然明亮一剎那的眼睛」,或者聽懂了這個孩子「昨天和今天有哪裡一點點不一樣」,那麼,我們就看見了一朵花悄悄的開在圍牆上,像是從圍牆裡面長出來,長到圍牆外面一點點,於是啊,可以順著花兒長的方向往回找,然後,輕輕巧巧的越過了原本高高的牆。而那眼前的孩子,他心裡如實的存在,有了愛和喜歡的光線照耀。

我的學妹綺祐,一位很真摯的諮商心理師,我很喜歡她的一段話語:「心理諮商就如同一雙溫暖的手,適時的伸出手,接納;適時的推出手,賦能;適時的放開手,祝福。」

兩道心牆的內牆

來說說內牆,「不知道這是不是真正的我?」這是難度更高的,同時也是學習陪伴時最需要專心越過的高牆。這個高高的內牆,很需要很需要的陪伴的品質,是溫暖和柔軟帶來的安心。

我想起曾經讀過一段瑞雀‧娜歐米‧雷門(Rachel Naomi Remen)說過的話語:
「鬥牛時,場中有一處公牛覺得安全的地方,倘若牠能到達此地,就會停止奔跑,能夠聚集所有的力量,不再感到害怕……這個公牛的安全處所就叫做奎倫西亞。(querencia,西班牙語,代表一個不受環境影響,僅僅屬於自己休息的空間)……」

關於奎倫西亞,來說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那個冬天,出門帶工作坊好幾天,晚上忽然身體很不舒服,心裡擔心著不知道如果更不舒服需不需要去急診,人生地不熟,害怕整個湧入。電話裡,十二歲的大女兒黃阿赧聽出爸爸的聲音不太對勁,她關心的說:
「把拔,你怎麼了?」

我虛弱的跟女兒說著我的害怕擔心。電話裡,女兒極其溫暖溫柔的,說出讓我熱騰騰的淚水瞬間落下的五個字:
「把拔不要怕。」

我,有時候真像那隻疲於奔命的公牛,只是瞬間一個剎那,在女兒的關愛中,抵達了尋找己久的奎倫西亞。

因為被溫暖包圍了,安心來到了,於是,有了一個地方,可以停止奔跑。然後認出了這個自己:「喔~原來生病時的自己,真的脆弱啊。」於是,得以越過高高的內牆:
「不知道脆弱,是不是真正的我?」
「是啊(深呼吸來到),生病時好脆弱,是真正的我。」

就在那深呼吸來到的剎那,有了一份懂得,於是,人和自己,終於連上了。如果你願意,可以找一個安靜的空間,想像下頭的畫面,這樣的想像,說不定很有機會可以在下一次的生命遇見裡,陪你越過高牆:
「大大的天空下,有兩道牆,高高的厚厚的,好像怎麼也走不進去啊……於是啊,先在牆外牆下駐足等待著吧,呼喚一下心裡那好奇的心、好奇的眼睛,也呼喚曾經擁有的暖意和柔軟,帶著微笑,東看看啊西望望,駐足,等待著。
忽然,一朵小花終於願意探頭,越過荒涼的邊界,延展出來……看見了!於是來凝視吧,像東海岸清晨的第一道曙光那樣柔和不刺眼的凝視……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一朵小花要變成美麗的花園,需要大塊的時間生長,需要大自然的力量、撫慰和滋養……
也好像是釀一罈酒,在時間歲月中發酵,於是有一天,香醇濃烈的酒香終於『啵~』一聲的來到……
我很喜歡的作家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這樣說:『我們身邊所有人的心裡,都有一塊美好的園地等著被觸及……即使在不確定中,也能仔細聆聽別人的需求,會產生更深遠的力量。』
一個冰雪聰明的工作坊學員這樣生動的描寫:『相信可能、相信美好的園地存在,就好像《美女與野獸》中,冰凍的城堡裡仍然有綻放的玫瑰一樣。』
於是,我們祝福著,我們等待著,那終於爬過高高的牆,終於越過荒涼的邊界的生長。」

2-1 電梯裡跳舞的小男孩
這幾年,我很喜歡來來回回的用不同的故事說一個主題,叫做「愛裡沒有匆忙,匆忙裡沒有愛」。我們似乎只要一匆忙,愛就消失了。之所以會想要說這個主題,是因為在匆忙的塵世裡,我們都很容易忽然掉進匆忙而失去了有溫度的愛,同時,一不小心就會忘了本來可以給出的溫柔。

當我們不匆忙,甚至有了一點點一行禪師說的,「吸氣,讓平靜進來,呼氣,我正在微笑。」這時候,就很有機會開始練習陪伴心理學中,極為美麗的一門技藝:「給出帶著祝福的命名」。

來說說這個我自己很喜歡的真實故事,「電梯裡跳舞的小男孩」。

那是一個早晨,我為了工作住在高雄火車站附近的飯店,吃完簡單的早餐,背著吉他要搭電梯下樓,準備出發去高雄張老師帶工作坊。

我在五樓上電梯,一進電梯,上面下來的電梯裡有一個看起來像阿嬤的人,然後還有一個少婦、跟一個大約兩歲的小男生,他們拉著挺大的行李,所以我猜是從國外搭飛機來的,但是長得跟我們很像,看起來是東方人。

那個小男生頭上戴著一個棒球帽上面有一個英文字母C。兩歲左右的小男孩真的就是不聽使喚的年紀,在那個小小的挺有時尚感的電梯裡,小男孩衝來衝去衝來衝去動來動去,少婦和阿嬤就很緊張!語音急促的說:「ㄟ!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這樣,來這裡來這裡!」

疊詞啊,像這樣連續出現兩回合,表示著急已經成功的佔滿了內在,啟動了自動化的匆忙教養模式。

五十歲的我背著吉他,也戴著一頂棒球帽上面寫著一個英文字母L,和這三個人共處在天地間的這個小小的電梯裡。

我聽到阿嬤越來越緊張越來越不知所措,終於大聲的罵了小孫子一句:「你到底在幹什麼啦?」

我輕聲的深呼吸一口氣,決定要回答,我說:

「我猜他應該是在跳舞吧。」

然後,小小的電梯裡我聽到一個清晰的呼吸聲上去~下來~,然後,少婦跟阿嬤忽然在同一個時空都瞬間落地,活在此時此刻了。

她們似乎很直覺的又很完整的感覺到,眼前這個背著吉他的人,這個跟自己來自不同地方又和自己住在同一個飯店的人,這個人,他好像沒有準備好要批評她的孫子她的兒子……也沒有準備好要批評她們的教養對錯。

「我猜他應該是在跳舞吧~」

空氣中似乎還迴盪著剛剛那句話語,我看見眼前兩歲的小男孩,眼睛似乎亮了起來,那本來強度不小的調皮,忽然之間轉化成一絲絲的害羞,然後身體瞬間倚靠過去媽媽的裙子那裡,哎呦~完全進入一個不搗蛋的狀態,兩歲的害羞加上依偎,可愛極了。

那一刻,雖然我沒有施展催眠魔法,可是時間竟然真的失真了。因為電梯其實從五樓到一樓中間並沒有停,所以其實物理時間很短,但,我們似乎都覺得那個時間好長喔,很短的相遇,卻有著很長的安心吐氣的時光。

然後我接著說:「要不要阿北彈吉他幫你伴奏給你跳舞?」

哈哈,這個提議完全不切實際,一樓馬上就要到了吧~

同時,在這句話音一落的剎那,阿嬤跟媽媽都笑了~因為她們發現,我不只不去批評小男孩在狹小的空間裡衝來衝去這件事,我還要彈吉他支持他進行這個跳舞的活動,小男孩,瞬間又更害羞更好看了。

然後,電梯門打開了,一樓大廳到了。時間真的短短的大概就只有五秒六秒,然後我走出電梯,其實也不真的確定知道他們從哪裡來,可是我就說:「歡迎來到高雄。」

那個阿嬤笑了,笑得很開心喔,那個笑表示她知道,我有猜到她不是臺灣本地人。然後因為少婦去櫃台CHECK OUT,我站在飯店走道等計程車的時候,我就跟阿嬤閒聊,我隨口問:「你們從哪裡來呢?」

阿嬤說:「上海來,我女兒來臺北開會,就帶孫子一起來玩兒。」

這樣啊,我接著說:「好好喔,來臺北開會還到高雄來吃吃喝喝的,真好!記得在高雄多吃點好吃的喔。」

阿嬤笑著說:「會會會~」

然後我突然想起來:「但是你們上海好吃的東西很多ㄟ。」

再日常不過的對話了,同時,安心、善意、暖意,都飽滿的在。似乎,當我們學會不匆忙的愛,這個世界,就會安心的像是達文西說的:「一個好的教堂,應該使人感覺到是進入了人的內心世界。」

寫出上頭這個「電梯理跳舞的小男孩」的故事之後的隔天,年輕的諮商師很開心的跟我說:
「哈克,讀這個故事,覺得很像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的經典故事呀!在那看似再日常不過的情境裡,給出這麼有智慧的回應~我猜他應該是在跳舞吧~而在故事現場的人,剎那間鬆開那些交織在內裡的情緒和念頭,而回到了純然的本質。」

我聽了很開心,回應說:「呵呵,不敢當不敢當,米爾頓.艾瑞克森,是我的傳藝師傅吉利根博士的傳藝師傅,所以,不敢當不敢當。同時,你真的看見了也感覺到了這個久遠技藝的傳承,因為這個故事最有心跳的元素,正好就是這十五年來吉利根博士教會我的核心技藝:給出帶著祝福的命名。」

耳鼻喉科醫師也會的——帶著祝福的命名

來開個頭說說,什麼是「給出帶著祝福的命名」。

還記得我四十歲左右,是在大學當心理學教授的那幾年,我的喉嚨長期不舒服,常常咳嗽喉嚨痛,有一次在臺中去看耳鼻喉科醫師,那位比我稍長幾歲的良醫細心的使用醫療器材檢查了一會兒之後,一邊看著我病歷上頭的職業欄,同時溫和的看著我說:
「你這個病,叫『好老師病』,因為你總是很認真很用心的一直講課一直講課,所以喉嚨沒有足夠休息…… 來,黃老師,我來教你怎麼治好這個『好老師病』,就是,來,練習看看一口氣說話不要超過十三個字,這樣啊,不管是說話啊講課啊,中間就會記得吞口水,記得鬆下來的吐一口氣,有時候啊,也會記得走過去拿起水杯,喝口水……」

這,就是帶著祝福的命名。

慢性咽喉炎,是健保給付上頭的病名。而「好老師病」,是帶著祝福的命名。在這裡,心裡的運作是,把那其實掙扎其實很亂其實不知所措的外貌,真的只當作外貌。然後往裡頭走,即使路是彎彎曲曲的,也往裡頭走,然後想像著:「這顆心,這個生命,除了困住的外貌外相,那真實而透明的內裡是什麼啊?」

這位醫師,當然知道精準的醫學界公認的病名,同時,他沒有花力氣在那個外貌表層的醫學病名,而是給出了這麼一個帶著關愛也帶著祝福的命名。這樣的命名,讓我開始思考:「我如何可以同時擁有健康的呼吸道,然後也同時可以在我熱愛的心理學領域裡,繼續講授,繼續更流動的傳遞。」

關於「給出帶著祝福的命名」,我的傳藝師傅吉利根博士特別強調三個關鍵字:
祝福(blessing)、一起存在(presence)、敬意(respect)

而五十幾歲的我,想要在這三個關鍵字之後,多加上一個新的關鍵字,叫做「喜歡」。常常,如果你正在喜歡著你眼前的孩子,同時,在均勻的呼吸裡有品質的和眼前的生命一起存在,那你的心,就正帶著祝福帶著敬意,凝視著他了。

現實治療創始者威廉‧葛拉瑟 (William Glasser)是我學習且景仰的人之中,最能給出帶著喜歡的祝福的前輩。他常常會在晤談時間到了的時候,看著個案的眼睛,真心的說:「我很喜歡繼續跟你說話,我想陪著你走一段。」這樣真心喜歡的態度,常常是最好的祝福,因為我們都喜歡帶著被喜歡前行。

在電梯裡,那短短的三秒五秒的時光裡,我的心,可能真的和小男孩一起舞動,可能也和媽媽祖母一起深呼吸擔憂,同時,我尊敬著跋山涉水而來的遠方客人,我喜歡那害羞被呼喚出來的依偎身影,於是,一天一天,在生活裡,逐漸靠近這門古老的技藝「給出帶著祝福的命名」。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你會陪伴嗎?你懂陪伴嗎?
如果陪伴是一份禮物,你想要怎麼給予?
你知道眼淚即將落下的那一刻,發生了什麼嗎?
你知道嘴角上揚的微笑浮上之前,心震盪了什麼嗎?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