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就邊緣了呢? 肉蟻的歷史邊緣人檔案 (附一席之地書角書籤)
作者 | 肉蟻小姐 |
---|---|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怎麼就邊緣了呢? 肉蟻的歷史邊緣人檔案 (附一席之地書角書籤):★加贈「一席之地」書角書籤,親手摺疊起層層屏障,守護書本最容易受傷的角落;即使再怎麼邊緣的地帶,也能 |
作者 | 肉蟻小姐 |
---|---|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怎麼就邊緣了呢? 肉蟻的歷史邊緣人檔案 (附一席之地書角書籤):★加贈「一席之地」書角書籤,親手摺疊起層層屏障,守護書本最容易受傷的角落;即使再怎麼邊緣的地帶,也能 |
內容簡介 ★加贈「一席之地」書角書籤,親手摺疊起層層屏障,守護書本最容易受傷的角落;即使再怎麼邊緣的地帶,也能因你的珍惜閃閃發亮! 站在歷史的聚光燈之外,才能將一切看得更清楚! 再渺小的人物,都有自己的聲音。 聆聽歷史邊緣人的聲音,照見你我內心渴望獲得接納的念想! ◆ 一個四歲的小女孩,只因為家庭貧困,竟然被捕下獄? ◆ 不合時宜的文質彬彬,怎麼逼得溫和好學的少年化身地獄使者? ◆ 降低產婦生產風險的醫師,為何最後竟然命喪精神病院? ◆ 一個不符合社會期待的家庭,如何催生出漫畫史上最受歡迎的女英雄? ◆ 動畫中的人氣角色,反映的是現代人空虛卻也渴望被愛的共同願望? 每個邊緣人背後都有一段真實人生,只是他們的故事未曾有人好好聆聽; 或者,我們選擇不聽見。 一直以來,我們習慣站在主流者身邊,看他們所看的,讀他們所寫的,卻忽略了角落裡,許多邊緣人正努力為自己發聲。他們並非沒有臉孔的眾生,也曾真實地活過、有自己的辛酸血淚,卻因時代的不容,使得人生不可避免地遭到拉扯──有時也反過來改變了世界。 他們或是成為文學或影視作品的原型,以另一種方式影響千千萬萬人;或是成為時代最真實的反映,凸顯人性的各種矛盾、荒誕與真誠;或是成為孤獨的先行者,留下豐厚的知識遺產,造福後世無數。 邊緣人離我們其實並不遠;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我們自己也是邊緣人。看見這些人的故事,其實也是凝視自我、了解內在渴望,進而同理他人的練習。
各界推薦 翁子騏|「方格子」執行長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蕭宇辰|「臺灣吧」「故事 StoryStudio」共同創辦人 厭世國文老師|教師、《厭世國文教室》作者 大坦誠|《去你的正常世界》作者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人生障礙俱樂部》作者 怪奇事物所所長 龍貓大王通信 出版魯蛇碎碎念 ──看見邊緣推薦 或許你覺得自己很輕盈,在這個世界上,微不足道。 存在與否、說了哪些話、做了哪些事,對眾人來說,似乎沒什麼大不了。 但我們卻遺忘了一件事,每個人對於身旁的重要他人來說, 都有那舉足輕重,深藏在內心的分量。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這是一群從懸崖邊緣跌落的人們, 不僅失去參與主流社會的機會,他們的悲鳴與呼救也鮮少能被聽見。 肉蟻小姐書寫的是這樣的一群邊緣人,讓時間重回過去的現場。 他們並不是最初便自甘墮落, 每一寸掙扎的細節以及搖搖欲墜的過程,都是累加的。 倒不是期盼補救與挽回,而是我們也可能不小心跨出懸崖邊緣, 希望那時有人願意伸出援手,而不是任憑自己墜落。 ──厭世國文老師(教師、《厭世國文教室》作者) 先不在這裡說邊緣人為什麼會邊緣, 因為我們這群邊緣人已經被檢討夠多次了。 我只能說,最暗的夜空能看見最亮的星火, 最邊緣的角落,總會有一群人沒被邀請去派對, 卻用珍貴的才華為自己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典禮。 恭喜肉蟻小姐的典禮華麗開幕! ──大坦誠(《去你的正常世界》作者) 這是一本沒有達西先生與伊莉莎白的《傲慢與偏見》。 書中的主角們,都被「歧視」推向了歷史的懸崖, 而歧視的根源,正是傲慢與偏見。 於是作者站在深淵底部,用文字織出一面網, 即便終究會墜落,至少他們還能安穩著地。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人生障礙俱樂部》作者) 邊緣人站在可以輕易劃開他們肚皮的邊緣上, 這本書讓那些被劃開傷痕裡的血肉,暢快地流淌著。 讓你發現,原來他們處身的陰影不是黑色, 而是血淚凝結多時形成的暗紅色。 這讓人恐懼了起來,害怕一低頭,發現腳下一片血紅。 ──龍貓大王通信
作者介紹 肉蟻小姐心細如蟻,肉壯如山,清華大學人類社會學系畢業,目前職業為廣告創意。重度書蟲屬性,文學動漫歷史心理與社會科普無所不看,一旦觸動萌點,就會如惡靈附體般開啟碎念模式。日常喜愛顛三倒四的圖文創作,比起課本上會教的議題,更愛探索被主流冷落的邊緣故事,滿足自己對人類無止盡的好奇。日常出沒地點:FB:https: www.facebook.com MsZowie (肉蟻小姐)IG:https: www.instagram.com rouyixiaojie (rouyixiaojie)方格子:https: vocus.cc user @hungshangzou (肉蟻小姐)
產品目錄 推薦序 閱讀邊緣人的故事,是拓展知識邊界的開始 前言 在世界的邊緣之處,我書寫 Part 1 不被祝福的愛情邊緣人 01 兩個安妮,與一段愛情 02 揭開美女變瘋女的受害者面紗 03 神力女超人,與他們的悖德之愛 04 當世界說,你的愛不是愛 Part 2 掙扎於罪與罰的邊緣人 05 電椅男孩,與遲來的奇蹟 06 血染山村之夜,那少年唱起死魂之歌 Part 3 歷史夾縫中的邊緣人 07 那有個叫多蘿西的女巫,四歲 08 瘋子七四二號,與他的天才字典 09 從平凡的女孩和子,到孤島女王 10 非男非女的「妖孽」:清朝狐仙的真實人生 11 洗手的人,與他的寂寞一生 Part 4 虛構世界裡的邊緣人 12 魅影,與面具後真實的誰 13 無臉男,孤寂背後的凶案人間 附錄1 每個魔王,都曾是想被愛的小怪胎 附錄2 永遠的異鄉人──專訪肉蟻小姐的創作旅程 謝辭
書名 / | 怎麼就邊緣了呢? 肉蟻的歷史邊緣人檔案 (附一席之地書角書籤) |
---|---|
作者 / | 肉蟻小姐 |
簡介 / | 怎麼就邊緣了呢? 肉蟻的歷史邊緣人檔案 (附一席之地書角書籤):★加贈「一席之地」書角書籤,親手摺疊起層層屏障,守護書本最容易受傷的角落;即使再怎麼邊緣的地帶,也能 |
出版社 /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1373386 |
ISBN10 / | 9861373381 |
EAN / | 9789861373386 |
誠品26碼 / | 2682058797002 |
頁數 / | 30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0.8X14.8X1.8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閱讀邊緣人的故事,是拓展知識邊界的開始
翁子騏(「方格子」執行長)
我們往往認為,邊緣人離自己很遙遠,實際上,每一個人如你我,都可能是邊緣人。即使是那些在職場上展露鋒芒的人生勝利組,一旦當他們離開了工作主場,走回親密關係、友情或家庭關係中,也可能變成你無法想像的邊緣人。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不論是我們所知的,或習以為常的,那些出類拔萃的概念和事物,多半都是從「邊緣」開始的—從最開始的不可理喻、荒謬、瘋子、汙名,一直到最後成功了。這樣的過程,被包裝成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精采勵志故事,這些「成功者」的思想被接納為主流,大眾這才朝著邊界移動,而當初的邊緣人也因此進入主流殿堂,不再顯得那麼特立獨行。
至於那些失敗的,則形同棄子般,繼續被人們看待為邊緣與異類,捲入歷史的洪流中。
然而,無論是失敗的或成功的,人類社會、歷史與文明的邊界,正是由這些邊緣人前仆後繼地探索、開拓,而逐步累積的。如果我們沒辦法接納這些邊緣人物的存在,無異於抗拒人類群體的前進,最後反而會讓自己落入邊緣。
邊緣人物形塑了人類社會的邊界,於此同時,人類的社會也持續擠壓出各式各樣的邊緣人物。 網路和科技的進步,加速了去中心化的實現,造就了眾聲喧譁的新生態。我們身處的世界,接下來只會越來越趨於顆粒化,意識形態不再只是一刀兩斷的非黑即白,(還有人會這樣輕易認為嗎?)個體也不再只是用標籤貼上好人壞人、天才瘋子、富人窮人、善良邪惡、主流非主流、陽剛陰柔、傑出平庸……這麼簡單。
這正是本書有趣的地方,肉蟻小姐用獨特的角度來描寫這樣的人物。閱讀更多邊緣人的故事,我們因此能用更開闊和包容的眼光,看待群體中那些離我們相對遙遠的「異類」。這些異類都有自己的故事,透過閱讀此書,能幫助我們更往人性靠近,拓展知識的邊界。
自序 : 前言 在世界的邊緣之處,我書寫
*怪胎,與故事的起源*
如果一定要我說出一個起點,解釋為什麼我想書寫「邊緣人」的故事,那大概要回溯至五年前的某一天,發生在我身上的一個小故事:
五年前,我正處於嚴重的低潮期,情緒混亂、恐慌與焦慮症纏身,對眼前的一切都陷入一片迷茫混亂。在那樣的情況下,我與朋友進了電影院,看了《哈利波特》前傳:《怪獸與他們的產地》。看完後,我在私人臉書寫了一篇文章:〈每個魔王,都曾是想被愛的小怪胎〉。
在文章裡,我認為,許多被世界鄙視的「魔王」,其實都曾是缺乏愛的「小怪胎」。因為被世界所冷眼,他們失去容身之處,不得不張牙舞爪,成為駭異的妖魔鬼怪。
「沒有愛的哈利波特,可能會成為佛地魔。」
這是我整篇文章想傳遞的、最重要的訊息。我沒有想到的是,這篇文章,被我擔任特殊教育老師的朋友做為教材,鼓勵孩子們要對自己更有自信。
一直以來,我都是個自我感覺不良的「邊緣人」。我完全無法想像,自己的文字,能成為對他人有意義的事物。當我看到那些孩子積極的回信後,我開始思考:或許我的文字,可以為其他人帶來一點什麼。
「沒有任何一個人應該被社會遺忘。」
「再渺小的人物,都有他存在的意義吧。」
「我想為每一個無法發話的邊緣人,說出他的故事。」
出於這樣的心情,我成立了「肉蟻小姐」粉專,並開始撰寫「邊緣人」系列專欄,搖搖晃晃(且慢慢吞吞地)寫到今天。
我沒有想到的是,在自己書寫的途中,我再度遇到了一件深深影響我的事情—而這也同時讓我意識到,邊緣人,與我們的距離真的並不遙遠。
*我身邊的邊緣人*
二○二一年二月四日,我的舅舅走了。短短一個月,從確診癌症、緊急手術到逝世,一下子,一個活生生的人,就這麼消失了。
舅舅一直是家裡傷腦筋的存在。剛出生時體弱多病,長期休學;身體好轉後卻不讀書,逃學蹺家;長大後拒當上班族、嚮往自由,成為只穿夾腳拖、不修邊幅的計程車司機。但結果,卻欠了一屁股債、離了婚,一個人租了小小的房間,過著存不了錢、偶爾必須靠我爸媽救濟的生活。
關於他為什麼欠下鉅款,就跟他為什麼會跟舅媽離婚一樣,是無人知曉的謎。總說著自己才懂的冷笑話,愛吃檳榔的舅舅,在我面前總是微笑著,好像一切都無所謂一樣。但,也可能只是不想在我面前,露出黯然的表情。
小時候,媽媽因為工作忙,常把我交給舅舅照顧。童年記憶裡的舅舅,留著長髮,總開著計程車帶我到處遊蕩,告訴我什麼東西好吃。那時我覺得舅舅無所不能,就像魔法師一樣。
讀國小後,體弱多病無法上體育課的我,成為班上安靜的「邊緣人」。不擅長交際的我,只能埋頭沉浸在《哈利波特》的世界。我經常幻想,如果我有魔法,就可以讓身邊的人都很快樂──讓家裡不愁吃穿、讓我身體變好,或是讓離婚的舅舅不再孤單。
成年後,我發現,魔法不是那樣的存在。並沒有一揮魔杖就掉出錢、一喝藥水就戀愛的魔法,我必須掙扎痛苦,才能換來報償。看著常加班、沒時間談戀愛的我,舅舅經常碎念:
「不要上班上到把身體搞壞。」
「要找個男生好好來愛一下啊!」
「年紀到了,就找個人結婚定下來吧!」
身為雙性戀,又抱持不婚主義的我,只是翻翻白眼。那時的我不再覺得舅舅無所不能了,只覺得他的觀念老舊又囉嗦,不懂我這種年輕人的浪漫。
在他走了之後,我跟家人來到他的租屋處。幾乎只容得下一張床的窄小房間裡,堆滿了垃圾、酒瓶,跟一些破掉的衣服,那就是舅舅所留下來的一切了。但是,在那堆東西裡,我看到我寫給舅舅的卡片──它放在桌上,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地方。而他偷偷藏在抽屜裡的相簿,全都放著早已離婚多年的、舅媽的照片。
那一刻,我心想:或許舅舅是浪漫的。即使觀念不一樣,但他愛身邊的人,就算那人早已離開,他都沒有忘。
在《哈利波特》裡,天狼星死去時,掉入一張看不到的簾幕之後──哈利相信,天狼星就在那後頭,看著他,對他說話。舅舅走後,我失眠了好久,好久,懷念舅舅煩人的碎碎念。但是,我明白,即使有魔法,落入簾幕後的人,我依然喚不回。
媽媽曾不只一次說過:「妳舅舅,就是妳在寫的邊緣人啊。」
一直以來,我經常寫的「邊緣人」故事,往往來自世界與時間的另一端,是遙遠某人的記憶。可是,我卻從沒有寫過身邊的人,沒有意識到,那個離我最近的邊緣人,與他背後真實的人生。
舅舅很愛唱〈我是一隻小小鳥〉,跟伍佰的〈愛你一萬年〉。而這世界有好多的小小鳥,他們是被遺忘、被忽視、被拋下的邊緣人,用盡一生努力活著,卻飛也飛不高。即使如此,他們還是好努力好努力地,愛著什麼,追逐著什麼。我相信,即使看起來再怎麼渺小,他們的故事,都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
所以,就讓我把這本書獻給我的舅舅吧。
他是隻好努力好努力飛過的小小鳥,愛一個人會愛上一萬年;雖然沒有魔法,卻讓我看見了魔法──他,曾經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是我最愛最愛的邊緣人。
內文 : 〈11 洗手的人,與他的寂寞一生〉
十九世紀末的七月盛夏,奧地利維也納市區,一位剛滿四十七歲的匈牙利醫師,正被自己的多年老友:費迪南德(Ferdinand Ritter von Hebra)帶到一所「新學院」參觀──至少,他是這麼被告知的。
「放心吧!老友!相信我!那邊的人絕對會很熱情地歡迎你,以及你那引領時代的『新理論』!」
坐在前往目的地的馬車上,有著渾圓臉孔與微翹八字鬍的費迪南德,正以歡樂得有些異常的語氣,比手畫腳地對這位匈牙利醫師說著。與費迪南德渾圓健壯的體型相反,一旁的匈牙利醫師顯得有些萎靡:頭髮蓬亂、面頰凹陷,濃厚的黑眼圈框著一雙布滿血絲的雙眼,衣著也邋遢髒汙、滿是酒味。
但,即使如此,他依然滿懷希望地睜大雙眼,望著費迪南德,問:
「你真的這麼認為嗎?」
「當然!我之前不就有幫你出過期刊嗎?相信我吧!老友!」
費迪南德的聲音有些顫抖,但匈牙利醫師並沒有發現。閉上眼,匈牙利醫師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回憶起多年前的自己──是的,他想起多年前,自己曾經無比年輕,穿著得體的醫師袍,是個充滿前途的婦產科醫師。那時的他,無意間發現了一個跨時代的「理論」,並熱切地與好友──皮膚科醫師費迪南德分享這個發現。
那時,費迪南德也如同此刻般,手舞足蹈興奮大喊著:「朋友!你真是個天才啊!」
不在乎維也納醫學界的冷眼,費迪南德在維也納醫學期刊上為他推廣了這項「理論」,並認真地向醫界宣布:「我這位匈牙利好友的大發現,就跟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引入牛痘接種、預防天花一樣,是相當重要的醫學成就!」
但是、但是、在那之後……
憂鬱的表情在匈牙利醫師的臉上浮現。而沒待他回過神,搖晃的馬車已經悄然而止。
「到了喔,我的好友。」
費迪南德的笑容僵硬,語氣帶著不自然的顫抖。匈牙利醫師望向車窗外,迎接他的並不是充滿朝氣的學院,而是一幢陰森森的圓柱形建築。一群人正全副武裝站在門口,手拿拘束器具,對車內的匈牙利醫師露出詭異的笑容。
「……這裡是哪裡?」匈牙利醫師回頭望向費迪南德,那個他信任多年的好友。匈牙利醫師曾相信:即使全世界都拋棄了自己,費迪南德還是會站在自己身旁。
「原諒我,我的朋友……」費迪南德的笑容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盈滿眼眶的淚水:「我是為了你好,你、你需要幫助啊……」
匈牙利醫師驚恐地大叫起來。大批人馬打開車門,猛然將他拽下馬車。匈牙利醫師瘋狂扭動著,接著奮力踹倒幾個人,試圖轉頭逃跑;但沒跑幾步,便被按倒在地,牙齒嗑在堅硬的地面,劇痛讓他眼前一白,連帶著嘗到滿口鐵鏽般的血腥味。
眾人蜂擁而上,一頓毆打踢踹,直到他再也無力動彈,只能倒在地上發出虛弱的悲鳴。接著,人們強行將束縛衣套在匈牙利醫師身上。在他模糊的視線裡,好友費迪南德,仍無力地對他大喊:「加油啊!好友!我相信你可以撐過去的……」
於是,一八六五年七月三十日,曾經的匈牙利醫師,成為一名精神病患,被關進惡名昭彰的「維也納瘋人塔」(Narrenturm)。這座圓柱形的恐怖建築,共有一百三十九間牢房,被視為精神病患的人們,會被銬上鎖鏈,宛如畜牲般,鎖在一間間暗無天光的拘禁室中,「表現不佳者」,甚至必須坐上電椅接受「致命電療」。
當渾身瘀傷的匈牙利醫師,被工作人員架起手腳,強行拖入病院時,他唯一能做的最後一點反抗,就是仰頭望向天空──那將是他最後一次看到陽光。
過了兩週,經歷無數的毒打折磨,他死了。
但是,你相信嗎?
這位匈牙利醫師之所以淪落於此,僅僅因為他提出了一項「理論」──一個如今看來,幾乎可說是微不足道的理論,最終卻讓他被判為精神病患。
那項理論,就是「洗手」。
*十九世紀,當醫院還是死亡之屋*
離現在不過一百多年前,世界,還不是如今的模樣:
在那個年代,世人還不知道「細菌」的存在,而救治傷患的醫院,也毫無衛生概念──事實上正好相反,當年的醫院,宛如大型的細菌溫床。髒亂不堪的病房中,病人的尿液、血水與嘔吐物四處噴濺,無人清理;來不及處理的大量病患遺體,堆滿了各個房間;而理應乾淨清潔的醫師們,更毫無消毒用具與雙手的概念。很多醫生甚至在解剖過大體後,隨手將血水在衣服上一抹,就直接開始為活生生的病人進行外科手術。
可想而知,在如此不衛生的狀態之下,病患的死亡率極高。惡劣的衛生條件,讓當時的歐洲醫院,被民眾戲稱為「死亡之屋」(Death House)──不進去,病患的存活率可能還比較高。
直到那位匈牙利醫生出現,才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
*被排擠的匈牙利男孩*
一八一八年七月一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生活還算富裕的雜貨商人之家,迎接了家裡的第五個孩子──活潑、聰明,還有點淘氣的小男孩。
爸爸靠販賣香料與民生物品致富,媽媽更是地方汽車製造商的千金,男孩從小過著比一般平民舒適的生活。接受了優質的文學教育薰陶,並能說著一口流利的德語,男孩在成長過程中,慢慢養成喜歡思考的個性,並有著比常人更敏銳的觀察力。
長大後的他,原本想成為一名律師,於是在十八歲時離開家鄉,前往當時的知名學府──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攻讀法律。
但,有一天,他在一位醫學系朋友的邀請下,參加了一堂解剖課程。不再只是文字上的舞文弄墨,真正拿起手術刀、鑽研人體的神祕構造,擴展了男孩原本的世界觀,讓他擁有完全不同的視野。在他眼裡,比起法院上的攻防辯論,醫學手術,更能深入生命的構造,進而達成救人的目的。
於是,放下律師的筆,換上解剖的手術刀,這名來自匈牙利的男孩,在遙遠的異鄉勤奮學習,終於在七年內獲得醫學博士的頭銜。
沒想到,才華洋溢的他,求職時卻處處碰壁──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血統」。身為一個匈牙利人,讓他在奧地利醫界備受歧視,比起「匈牙利來的外國人」,維也納醫院更想錄取「來自奧地利的本地優秀人才」。幾次申請維也納的內科與外科醫師職位都石沉大海後,他轉而決定,申請當時不受重視的邊緣學科──婦產科。
當年,婦產科被視為「不怎麼高明的醫學」,原因在於醫界普遍對女性處境不重視:對主流醫界來說,幫女人接生的技術,就連不懂醫術的助產士也能做到,根本不值得最高明的醫師親自出馬。
而擁有優異成績、卻被醫界排擠的男孩,最終只能選擇產科,好實現自己成為醫師的夢想。在多方努力申請後,他被任命為維也納第一診所的產科駐院醫師。「來自匈牙利的男孩」,終於成為維也納市民口中「那個來自匈牙利的醫師」。
*醫生,我們寧可在街頭分娩*
試著想像一下,你是一位生活在十九世紀、正準備生下孩子的孕婦。你有兩種選擇:去醫院找醫師接生,或是找助產士在家生產。你會怎麼選擇呢?
出乎預料的,當年,多數孕婦寧可選擇助產士,也不敢上診所。
覺得不可思議嗎?但看到以下的數據後,或許就可以明白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
在當年,每一千名產婦中,大約有五名是由助產士接生時,因失血過多而死亡。但如果你前往歐美最頂尖的婦產醫院讓醫師接生,產婦死亡率竟會高出十到二十倍!
這些求助於醫師的產婦,究竟為何而死?毫無例外,全是「產褥熱」(puerperal fever)惹的禍。當產道因生產撕裂時,若剛好遇到未清潔雙手的接生醫師,以骯髒的手觸碰傷口時,便容易產生細菌感染。而在當時缺乏衛生概念的情況下,許多醫師會在解剖完大體後,直接以骯髒的手為產婦接生──結果可想而知:嚴重的感染,導致產婦在嬰兒出生後的二十四小時內,出現劇烈發燒、產道流出腐爛膿液、腹部和胸部發炎膿腫等症狀,最終導致嚴重敗血症,並走進死亡地獄。
眼看死亡率這麼高,人們開始謠傳:一定是醫師拿孕婦做死亡實驗。因此,雖然歐洲各地都設置了產科診所,並提供免費接生服務以幫助貧困女性生產,但孕婦們仍紛紛走避,沒人敢讓「死亡之屋」的醫師為她們接生。
滿懷雀躍進入維也納第一診所就職的匈牙利醫師,很快便意識到這個可怕的窘境:比起前往第一診所生產,孕婦寧可選擇去由助產士組成的第二診所生孩子。
「拜託!醫師!放我走!我不要在這裡生小孩!放我走!」
每當匈牙利醫師請臨盆孕婦進入診所時,面臨的都是難堪的拚死抵抗──孕婦們不是跪在匈牙利醫師面前乞求、不要進入診所生產,就是找機會逃走,甚至寧願直接在街頭分娩。諷刺的是,這些在街頭分娩的孕婦,存活率還遠比去第一診所生產來得高。
這讓匈牙利醫師極為憂傷。不只一次,他對身旁的親友哀嘆:「我的存在,簡直就是一文不值。」
千里迢迢離開家鄉,來到這個對他並不友善的城市,只為完成助人的夢想,卻成為孕婦心中的「死亡醫生」。這讓匈牙利醫師開始認真苦思: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扭轉這個局面呢?
為了查明原因,匈牙利醫師開始執行各種觀察:首先,他發現第二診所的產婦,即使不幸在生產時身亡,也很少是因為「產褥熱」而死。他懷疑是第一診所的接生流程出了問題,於是要求兩間診所「對調彼此的接生方式」,結果卻毫無差別:醫師們造成的死亡率,依然比助產士高出數十倍。
隨著實驗展開,院內醫師也開始群起抗議:他們認為這「新來的匈牙利鄉巴佬」,居然敢質疑維也納醫師的尖端技術,簡直是對他們人格的嚴重汙辱。為了平息院內的反抗聲浪,高層強行將匈牙利醫師降職,也不准他再質疑產科醫師的技術。
遠在異鄉的孤獨、周邊同儕的冷眼,以及缺乏工作成就感,都讓匈牙利醫師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身邊只有少數幾個朋友,願意聽聽他的想法:例如,熱心的皮膚科醫師費迪南德,以及他相當敬愛的法醫學教授:雅各布(Jakob Kolletschka)。
出乎預料的,答案,竟藏在雅各布的死亡意外裡。
*來自大體的「死亡微粒」*
就職滿一年後的初春,煩悶又孤獨的匈牙利醫師,決定放個長假,去義大利威尼斯散散心。然而,在旅遊途中,他收到了雅各布的死訊。
「當我得知我相當敬佩的雅各布教授,在我旅途中不幸逝世時,我立刻被巨大的哀傷所吞沒了。」
為了查明教授的死因,匈牙利醫師趕回第一診所,詳細了解事發經過:
一如往常,雅各布與學生們在第一診所解剖大體,但途中,學生不小心用切割大體的手術刀,劃開了雅各布的手指,留下一道小到幾乎看不見的傷口。隨著時間過去,這個傷口非但沒能癒合,反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病變──
「雅各布教授的上肢感染了淋巴管炎和靜脈炎……他最後死於雙側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腦膜炎。在他去世前幾天,其中一隻眼睛也有發炎的症狀。」
細心的匈牙利醫師,在觀察了這些症狀之後,發現了一項驚人的事實:這些症狀,都與罹患產褥熱的孕婦十分相似。
負責接生的產科醫師,與雅各布法醫之間的共通點是什麼呢?答案是:他們都曾解剖大體。匈牙利醫師開始推測:或許,在這些死亡的大體上,隱藏著一些肉眼看不到的邪惡事物──匈牙利醫師稱之為「死亡微粒」(cadaverous particles),與第二診所不用碰觸大體的助產士相比,第一診所的醫生,每天都需要解剖大體,因此沾染了不好的「微粒」,感染了孕婦,導致她們死亡──
那麼,該怎麼去除這些可怕的「死亡微粒」呢?匈牙利醫師藉由反覆實驗,發現使用氯化石灰溶液清洗雙手後,可以有效去除大體的腐爛氣味,因此推論:這種溶液可有效破壞死亡微粒,於是要求第一診所的醫師在解剖大體後,應該使用溶液清潔手部──
簡而言之,醫師們只要好好洗手,在手術前把有害微粒洗掉,孕婦就安全了。
沒有顯微鏡,更沒有完善的實驗器具,僅憑著觀察與推測,來自匈牙利的小醫師,居然在不自覺的情況下,以一己之力發現了領先世界的「細菌」概念。在他的推行之下,第一診所醫師力行洗手消毒,當年產婦的死亡率,立刻下降近九成之多,幾乎等於徹底消滅了產褥熱。
但,這如此簡單,又如此劃世代的發現,卻讓他的命運,從此陷入陰影之中。
*啊,多麼討厭的匈牙利人啊*
「喔!我的老友啊!你發現的可是一件大事啊!」
身為好友,皮膚科醫師費迪南德,興奮地對匈牙利醫師手舞足蹈起來:
「你必須公布這個偉大的發現!你會震撼整個醫學界!」
相較於只想低調助人的匈牙利醫師,費迪南德顯得更加積極。從一八四七年到一八四八年之間,費迪南德代替匈牙利醫師發表了兩篇醫學期刊,將這個嶄新的概念公諸於世──
令人沒想到的是,迎面而來的,不是光輝的讚譽,而是暴風般的討伐聲浪:
「這個匈牙利佬是在說我們維也納醫師很不衛生嗎?」
「居然把孕婦的死怪在醫師頭上?」
當時,醫學界普遍認為婦女的產褥熱,肇因於女性體內複雜的體液失衡所致──他們無法接受起因居然可能來自「自己的雙手沒洗乾淨」,這簡直是對他們專業的嚴重汙辱。震怒之下,維也納醫學界對這位來自匈牙利的醫師,展開了無止盡的嘲笑、奚落與謾罵。
最終,在政治的角力之下,匈牙利醫師辛辛苦苦掙來的產科醫師職務,被徹底拔除,維也納醫學界毫不留情地將他趕回了故鄉。
即使回到匈牙利布達佩斯的婦產科,他仍舊以無薪顧問的方式,努力推行洗手的重要,並大幅降低了產婦與兒童致死率。但他的一切努力,只是讓他越來越邊緣化。沒有人相信他,沒有人尊重他,就連他的妻子,都覺得他瘋了。
「為什麼沒有其他醫師跟進呢?」
「這些醫師難道不知道,不洗手,根本等於殺人嗎?」
即使努力發表了論文〈產褥熱的病因、概念和預防〉(Die aetiologie, der begriff und die prophylaxis des kindbettfiebers),他的學說依然被視為邊緣的異端詭辯。
一八五○年代末期,他逐漸陷入嚴重的抑鬱,書信文字與圖畫都開始歪斜扭曲。為了排解滿腔的不甘心,他開始大量酗酒、流連聲色場所,卻反而讓他的行為更加乖張惡化──他變得偏執、暴戾、情緒失控,時時扭曲著臉孔,彷彿所有人都是他的敵人。
不分晝夜場合,只要看到人,這位匈牙利醫師便會緊抓著他們,喃喃碎念:「你必須洗手,不然你就是殺人的劊子手。」
近代傳記作家K.科德爾.卡特(K Codell Carter)如此形容這位匈牙利醫師的狀況:
「我們無法真正了解他到底得了什麼病……那可能是阿茲海默症,使他產生認知能力下降和情緒變化的情況;也可能是三期梅毒,這是當時在免費機構檢查數千名婦女的產科醫生常感染的疾病;當然,也可能是過度工作和壓力導致的情緒衰竭。」
*他瘋了,人們說*
一八六二年,他用盡最後的精力,對整個歐洲醫學界,發表一封公開信,嚴正批判所有不肯洗手的醫師,都是冷漠的殺人犯,為了名譽,寧可忽視科學事實。
「他瘋了。」
「我們必須處理他。」
醫學界對他的想法,由嘲弄轉為厭惡,他們認為這個匈牙利人,絕對是腦子出了什麼「問題」;即使是他的家屬與親友,也不再相信他擁有正常的神智。
於是,時間回到了一八六五年七月三十日,那個早晨。
來自維也納的醫師老友,那個曾經無比相信他、甚至為他在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的費迪南德,出現在匈牙利醫師的家門前。帶著一臉和藹的笑容,費迪南德拍了拍匈牙利醫師的背,說:「來我們新的學院吧!我們一起研究你的學說。」
我難以想像那個早晨,那一天,對那位抑鬱許久的匈牙利醫師來說,會是多麼風光明媚的一天──他的發現,終於要迎接美好的曙光了。
他絕對想不到結局會是這樣:被五花大綁,丟入暗無天日的監禁室裡,被當成一個瘋子,一個被放逐的邊緣人。
*在那美好的未來啊,他說*
一八六五年八月十三日,喜愛觀察、喜愛醫學、喜愛幫助他人的匈牙利醫師,那個曾經笑口常開、對萬事萬物抱持著熱切好奇心的男孩,死去了。
死因是被精神病院警衛毒打後,右手的壞疽性傷口嚴重發炎感染。
多麼淒涼且諷刺──一個終生努力洗手的人,最終竟死於他被凌遲殘害的那隻手。
在他死後,匈牙利醫學界噤若寒蟬,醫學月刊上,無人提及他的死訊,更沒有任何人為他哀悼。
接任他在匈牙利婦產科診所職位的醫師,並沒有接任「洗手」的任務。於是,當地產婦死亡率再度上升了六倍。然而,不論是他的故鄉布達佩斯,還是將他殺死的維也納,沒有任何醫師出聲抗議。
甚至,沒有人願意承認,跟他共事過。
他是誰呢?
他的名字,是: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
當年,他曾這麼說過:
「當我回顧過往時,唯一能驅散悲傷的方式,就是幻想著:總有一天,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所有因不衛生而引發的感染,都會消失。」
那個未來其實並不遠。
在他死後二十多年,出身法國的細菌學之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發現了「殺死微小的細菌,就可以免除疾病」,而這也間接地證明了匈牙利醫師伊格納茲的「死亡微粒」學說,其實,一直都是正確的。
長期否認數十年後,歐洲的各大婦產科診所,終於願意引入消毒洗手液。
如今,伊格納茲被醫學界認定為公共衛生的先驅:
他在布達佩斯任教的大學,將校名改為他的名字;匈牙利與奧地利都發行他的紀念郵票與硬幣,以感謝他對布達佩斯與維也納的貢獻;他的故居成為了知名的博物館,供人們探訪他當年的生活痕跡;二○二○年,新冠病毒肆虐時,Google首頁換上了他的肖像畫,鼓勵人們多洗手,以保護自己與周遭人們的衛生與安全。
甚至,當你抬起頭時,你還可以看到以他為名的星星。
你或許會問:「那有什麼用呢?」
那樣的未來,無論如何,他都看不到了。
但,他也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堅信那美好的未來終將到來,這多少能在我將死之時,撫慰我的心。」
我並不知道,在他死前,他是否真的仍這樣深信不疑。當他落入最漆黑的病院,過往的一切光明都離他遠去;生命曾有的美好,隨著傷口的血水不斷流逝,他是否也隨之嚥下對未來的一切希望?
但看啊,那樣的未來真的到了。就是此刻。
所以,好好洗手吧,我們。在這個當下,在這個疫病蔓延的時刻,請好好地洗手,照顧自己。
因為,即使是這麼看似簡單的小事情,都是一個人,用盡一生孤寂,所換來的成就。
【肉蟻的邊緣碎碎念】
*拒絕接受,即使你無比正確*
在後世,人們為依格納茲發明了一個心理學詞彙:「塞麥爾維斯反射」(Semmelweis Reflex),意思是,違反社會常理的言論或新知出現時,社會普遍選擇拒絕接受,即使那是正確的。
在漫長的歷史裡,有無數的「先知」,通曉了世間無法理解的真實:
比方說,地球是圓的。
比方說,宇宙萬物並非繞著地球旋轉。
比方說,做為一名醫師,你必須洗淨你的雙手。
即使擁有無比壓倒性的證據,能證明這些發現所言不虛,但為了鞏固社會「原本的既定結構」,我們往往會以視而不見、甚至斥為異端的方式,將真相驅逐於世界之外。
只是,若真要說的話,這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相就是:真相,其實不斷在變。我們曾經無比堅信的科學知識、社會風俗、道德常規,其實都有可能是一種積非成是的錯誤,隨時需要被汰舊換新。
錯了並沒有什麼,修正就可以了。但悲哀的是,這個世界很多時候,並不喜歡修正錯誤──
每當這個時候,堅持看見真相的那些人,便會成為世界的邊緣人,被殘忍地驅逐或殺害。
*真實,在「洞穴之外」*
哲學家柏拉圖曾提出著名的「洞穴比喻」(Allegory of the cave),形容這世界的人們,宛如居住在洞穴中的「愚人」,日夜看著映照於洞穴石壁上、不斷變動的影子,以為那就是世界的真相。殊不知,影子其實來自於洞穴之外的事物。
但總會有誰,是能看見洞穴之外的人。就像經典老電影《穿越時空愛上你》裡,一個看見時光隧道的男子,被當成精神病患關入病院,他只能哀傷地說:「這世界的狗都是色盲,他們看不到顏色;而我,是那隻看到彩虹的狗。」
你沒有看見,可能只是因為你還沒睜開雙眼看清真相,但那不代表真實不存在。
或許你會說,在現代,我們已經有更開闊的胸襟與視野,去接受不一樣的真相;但只要我們點開社群,便會發現這並非事實。當人們看見自己無法接受的事情,即使未經通盤了解,人們仍習慣以鍵盤敲打出謾罵,先一步否認這些「難以理解的事物」。
比方說,一個不接受一夫一妻制的性開放者。
比方說,一個不接受傳統教育方式的在家自學者。
這個世界,是無數多元的真實所拼湊出的宇宙。人們往往會在自己的世界觀面臨崩塌時,選擇攻擊對方,而非反思:自己的觀點、價值與信仰,是不是有不夠周全之處?
一旦我們缺乏了這種反思,便會造成歧視;而正是這種盲目的力量,將伊格納茲這樣的人,慘忍地屠殺了。
多一點開闊的視野,在謾罵之前,先凝神聆聽他者的話語吧。倘若我們能多一點這樣的胸懷,或許終能揭開眼前蒙昧的迷霧,看見洞穴之外,另一番真實的風景。
最佳賣點 : ★ 圖文創作者肉蟻小姐首部著作,以小說式敘事+作者剖析+溫柔的筆觸,將來不及被聽見的話語撈上岸,為你我說說那些歷史邊緣人的精采故事。
★ 每篇文章皆有作者親繪插畫,與文章相互對照,更能看見文字以外的無語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