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一生的慢思妙答: 40個簡單提問, 輕鬆提升邏輯智能 | 誠品線上

Philosophy for Kids: 40 Fun Questions That Help You Wonder… About Everything!

作者 David A. White, Ph.D.
出版社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影響孩子一生的慢思妙答: 40個簡單提問, 輕鬆提升邏輯智能:•長銷18年,讀者一致好評,全美資優小學必上課程•淺白生活化的思辨教育工具書,大人也適用的哲學入門!•【選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長銷18年,讀者一致好評,全美資優小學必上課程 •淺白生活化的思辨教育工具書,大人也適用的哲學入門! •【選擇】【是非】【填空】【問答】激盪腦力,有效啟動你的邏輯思路! 孩子的問題千奇百怪,怎麼回答?如何與孩子談論價值觀、是非對錯?邏輯思考能力該怎麼培養?透過哲學家經常提出的40個問題,把最難搞定的對話變成啟發一生的心智互動遊戲!本書分為四大思維領域──「價值觀」「知識」「真實」「批判性思考」,並設計樂趣無窮的練習題(選擇、是非、填空、問答),是激發思考、反詰、評判能力的好用工具,更有助於孩子敏銳了解自己、應對世界,樂於在難題中另闢蹊徑,創造獨特而自信的豐富生命。四個領域,學大思想家建構思維格局!價值觀「你是公平、有正義感的人嗎?怎麼知道誰是朋友?撒謊有可能是對的嗎?」小心,你的價值觀可能會全面翻盤!你可能沒有自以為的那麼了解自己的想法! 知識「你怎麼知道自己『知道』?別人能夠理解你的感受嗎?對自己撒謊有用嗎?」「知道」的過程其實很複雜──但也非常引人入勝!學哲學家從理所當然的平凡日常中,看見奧祕之處!真實「你看時鐘的時候,看到的是『時間』嗎?你和五年前的你是同一個人嗎?你有自由意志嗎?」這部分的討論是哲學探究當中最抽象的一種,也是最有趣的一種。將大腦轉到劇烈運轉的模式,更要記得樂在其中!批判性思考「該聽別人的意見嗎?如果別人都認為一件事情是真的,那件事是不是就是真的?」這部分的問題將幫助你養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進一步能夠評估推論,知道哪些正確,哪些犯了思考上的錯誤。◎專文推薦專業親職講師/澤爸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臺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哲學教授/王偉雄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班導師/溫美玉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雙寶娘專業親職講師/澤爸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親子教育專家/李崇建蒙特梭利教育專家/羅寶鴻「這本書是培養哲學思辨的好工具!並且能夠挑戰我們大腦的思考能力!」--亞馬遜讀者「這本書不光只能讀懂哲學,還有很多不同的用途。像是:寫作、歷史、公開演講等。最重要的是,還可以讓讀者從各個方面去思考一個問題的答案,甚至是懷疑自己最初的答案!」--亞馬遜讀者「不管幾歲,只要是對人類歷史上這些重要問題懷有好奇心的人,都能夠輕鬆吸收!」--亞馬遜讀者「這本書提供讀者更深入觀察這個世界的方法!不僅思考何謂身為一個人,也想想自己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亞馬遜讀者「和其他同類型書不同的地方在於,這本書利用了大量的活動、提問,來幫助我們解哲學家們的思考,也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亞馬遜讀者「這是本非常適合親子共讀的好書!尤其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開頭的倫理相關議題,這本書就能成為很好的開頭與媒介!」--亞馬遜讀者「當你要向孩子介紹哲學家與他們的思考,這本書絕對是最適合的一本。寫得清楚易懂,還有給家長與老師的引導討論小祕訣!當孩子有興趣時,每一道問題後還附有2至4道超級燒腦的延伸問題,可以更深入研究!」--亞馬遜讀者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大衛‧懷特(David A. White, Ph.D.)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帝博大學哲學系兼任副教授、美國研究學程教師。著有六本書、五十篇以上的文章,內容涵蓋哲學、文學批評以及教育理論(包括《今日資優生》期刊連載關於哲學與資優生的系列文章)。 超過五十年的教學資歷中,除了大專院校,其中多達一半的時間也於下列機構教導哲學學程:芝加哥公立學校體系的資優小學、磁性學校(美國藉由提供特色化的另類課程,開放地域招生方式終止種族隔離的規劃)、林肯公園高中的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還有西北大學人才發展中心的四到九年級學生。 懷特博士的妻子瑪麗.吉妮.拉勒比也是哲學家,夫婦育有兩子,丹尼爾與柯林,兩人都比他聰明得多。■譯者簡介陳信宏專職譯者,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並以《好思辯的印度人》入圍第三十三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譯作包括《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究竟出版)、《我愛身分地位》《宗教的慰藉》《無聊的魅力》《新聞的騷動》(以上皆由先覺出版)等。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名人推薦導 讀 想開啟哲學討論,你只需要一點小幫助……/朱家安序 討論哲學,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引言 歡迎你從第一頁開始懷疑一切,享受思考的樂趣關於本書哲學與提問關於書中活動,所必須銘記在心的要點給老師與父母的提示如何使用本書 你如果不是哲學家,該怎麼進行哲學思考?組織課堂程序問題回顧與教學提示第一部分──價值觀問題01柏拉圖:你是個公平且富有正義感的人嗎?問題02亞里斯多德:你怎麼知道哪些人是你的朋友?問題03孔子:你該不該因為在學校努力用功而獲得獎賞?問題04奧理略:你應該讓小事困擾你嗎?問題05邁蒙尼德:捐助慈善是你的義務嗎?問題06彌爾:玩樂會比學習更讓你快樂嗎?問題07康德:撒謊有可能是應該做的事情嗎?問題08馬丁.路德.金恩:有沒有什麼時候是應該採取暴力行為的呢?問題09西蒙.波娃:有時候,你和別人在一起是否會覺得彆扭?問題10海德格:究竟是我們控制科技,還是科技控制我們?第二部分──知識問題11芝諾:你怎麼確知物體會移動?問題12亞里斯多德:什麼條件會使你說的話成為真的?問題13笛卡兒:你能夠懷疑自己的存在嗎?問題14柏克萊:森林裡如果沒有人,那麼樹木倒下會不會發出聲音?問題15休謨:你確定萬有引力定律真的是定律嗎?問題16康德:你怎麼曉得自己知道一件事?問題17維根斯坦:別人能夠理解你的感受嗎?問題18沙特:你能夠對自己撒謊嗎?問題19羅素:你感知的是事物的本質,還是僅有事物表面上的模樣?問題20丹尼爾.丹尼特:電腦能夠思考嗎?第三部分──真實問題21巴門尼德:你有可能思考「無」嗎?問題22德謨克利特:有沒有任何事物是偶然發生的?問題23柏拉圖:如果我們沒有使用數字時,數字會怎麼樣?問題24亞里斯多德:數字和人是不是具有同等的真實性?問題25聖奧斯定:你看時鐘的時候,看到的是時間嗎?問題26聖多瑪斯.阿奎納:宇宙如果誕生自大霹靂,那麼大霹靂誕生自何處?問題27洛克:你和五年前的你是同一個人嗎?問題28霍布斯:你有自由意志嗎?問題29黑格爾:任何一件事物是否都取決於萬物?問題30不可能的事物會不會成為可能?第四部分──批判性思考問題31說出以及寫出別人能夠理解的內容,是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問題32你隨時都應該聆聽別人的意見嗎?問題33你應該批評「別人」,還是「別人的意見」?問題34「因為」這個字眼為什麼這麼重要?問題35事物發生的肇因是不是都很容易判斷?問題36如果許多人都認為一件事情是真的,那件事是否就是真的?問題37兩個錯誤加在一起會不會負負得正,使一項行為變成正確的?問題38「我在撒謊。」真還是偽?問題39合乎邏輯的事情有可能不合理嗎?問題40「不曉得……」何謂定義一件事物?最後一次的進一步思考課程應用哲學延伸閱讀書單詞彙表致謝

商品規格

書名 / 影響孩子一生的慢思妙答: 40個簡單提問, 輕鬆提升邏輯智能
作者 / David A. White, Ph.D.
簡介 / 影響孩子一生的慢思妙答: 40個簡單提問, 輕鬆提升邏輯智能:•長銷18年,讀者一致好評,全美資優小學必上課程•淺白生活化的思辨教育工具書,大人也適用的哲學入門!•【選
出版社 / 叩應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1372518
ISBN10 / 9861372512
EAN / 9789861372518
誠品26碼 / 2681555829001
頁數 / 328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自序] 討論哲學,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在大專院校教導哲學多年,長期面對經常一副煩悶被動模樣的學生後,一九九三年,由芝加哥公立學校學區資助,我開始到芝加哥的學校,教導六到八年級的學生還有高中學生初級哲學學程。同一年,我也在西北大學的人才發展中心教授四到九年級的學生各式各樣的哲學課程。

這些學程的內容,主要都是從哲學史上各個重要哲學家的著作內容中,擷取簡短段落並加以分析—更穿插著我和學生的大量互動。說白了,我們常常互相爭執。實際上,我非常珍惜的一段回憶,就是有天某位特別好辯(而且深具洞察力)的六年級學生在趕往下一堂課之前,停下腳步非常熱情地對我說:「我很喜歡哲學;我們只有在這堂課才會因為爭辯獲得獎勵!」

這些年輕的學生一點也不被動,對課程也都不感到煩悶。實際上,在我和這群孩子討論哲學的過去這七年來(目前仍持續進行中),我最深切的一項感受就是發現他們能夠很深入地思考重要議題。只要以合宜的方式提出適當的主題,這群孩子就能夠對這些觀念提出絕妙的想法。他們熱愛思考這類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主張自己的觀點—而且經常態度熱切又極富洞見。這門課對他們的吸引力,可以從他們偶爾向我打招呼的方式看出來。他們會叫我:「嘿,哲學小子!」我當然不是「小子」,可是那些學生既然這麼看待我,就顯示他們認為在課堂上討論哲學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這本書將為讀者開啟一扇門。藉由結合哲學思維的精準度,以及輕鬆乃至傻氣的語調,接觸哲學家思考這個世界的酷炫方式。邀請所有十歲以上的讀者來閱讀這本書,參與其中那些激發思考的活動,感受哲學的美妙世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大家思考這些問題,能夠讓人生充滿刺激、令人增長見聞,並且富含樂趣。我也希望讀者們一旦體驗到這種特殊的感覺,就會開始自行閱讀哲學問題。對於哲學教師而言,孩子們能有這樣的反應,將是美夢成真!

【內容連載】

問題07 康德 撒謊有可能是應該做的事情嗎?



謊言是什麼?一項簡單的定義是,每當你明知一件事情其實不真實,卻對別人說那件事情是真的,那麼你就是在撒謊。我們經常聽人說撒謊是錯的,但撒謊絕對都是錯誤的行為嗎?我們應該不論何時都盡力說真話嗎?這些是非常嚴肅的問題。之所以嚴肅,是因為我們相信真相非常重要,而且保護真相也非常重要。不過,說真話是否不論何時都很重要?

以下的例子陳述了撒謊有可能是可行方案的狀況。想想這些情形,並且在每個案例當中盡可能誠實地回答你會不會撒謊。如果會就回答「是」;如果不會就回答「否」。

一、如果母親問你在晚餐前是否吃了餅乾(你確實吃了),你會不會撒謊否認? __________

二、你最好的朋友如果穿著一件非常難看的衣服,你會不會雖然真心認為她看起來不堪入目,卻還是對她說她看起來很美? __________

三、如果你知道自己可以藉撒謊讓你討厭的人惹上麻煩,那麼你會這麼做嗎? __________

四、如果你知道自己可以藉著在入學申請書中撒謊而獲得一間頂尖大學的錄取,那麼你會這麼做嗎? __________

五、如果你可以藉著撒謊而變得富有,那麼你會這麼做嗎? __________

六、如果你可以藉著撒謊拯救一個人的性命,那麼你會這麼做嗎? __________



你有沒有對這六個例子當中的任何一個回答了「是」?如果有,那麼你對於撒謊是否有可能獲得正當性的看法,一定和康德(一七二四—一八○四)這位重要的德國哲學家不同。

我們只要撒謊,就會對真相造成傷害。在康德眼中,我們撒謊也會對自己造成傷害。康德認為我們必須為了正確的理由而做出正確的事情。由於撒謊是刻意偽造真相,所以撒謊就是錯的。

康德指出,我們如果因為特定狀況而撒謊,那麼就是想要把一項錯誤的行為扭轉為正確的行為。可是,這麼做將會導致我們的心智與道德本質陷入混亂。康德認為,試圖利用「惡」的手段達成看似「善」的結果是非理性的行為,因為這是一種矛盾。所以,既然理性是我們的本質,撒謊當然就是錯的—而且不論何時都是如此—因為撒謊即是違反我們的理性本質。因此,就算我們撒謊的用意是要幫助別人,這麼做也不免傷害我們自己的人性。

在康德眼中,理性是全人類共有的本質。他認為,保存我們的理性本質,比為了達成特定結果而撒謊更加重要,就算那個結果看起來是好的也不例外。所以在康德看來,目標(例如拯救一個人的性命)不能為手段(撒謊以便達成那個目標)賦予正當性。不論在什麼狀況下,我們都不能為了達成特定目標而犧牲自己身為理性個體的本質。



進一步思考

一、你也許注意到這項練習當中所舉的例子具有一種模式,也就是嚴重程度依序提高,從相對輕微或是無害,進展到生死攸關的狀況。此外,有些例子只和你自己有關,有些則是涉及其他人。如果你認為自己會在這裡的任何一個例子中(或者不只一個例子)撒謊,那麼你會怎麼在哲學上為這樣的行為賦予正當性?

二、為謊言賦予正當性的一種方法,是思考手段與目標的相關概念。在撒謊的情境裡,有沒有可能反駁康德對於手段與目標這兩者關係的理解? 換句話說,你能夠想出讓撒謊獲得正當性的狀況嗎?

三、你認為有可能對自己撒謊嗎? 關於這個有趣的問題,請見問題18做進一步討論。



「人生如果要令人能夠忍受,撒謊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卑爾根.埃文斯,幽默作家



•給老師與家長的小提示

問題07:撒謊有可能是應該做的事情嗎?—康德(《道德形上學探本》)

這個問題的答案看起來顯然是否定的。不過,此處活動的安排方式,卻刻意讓人覺得在某些案例中,應該撒謊的答案可能是個吸引人的選項。康德的立場對於如何為不應該撒謊的答案提出解釋以及賦予正當性,提供了一個有趣而且重要的觀點。

一、強調誠實回答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孩子如果依據「內心深處認定大人會預期他們怎麼做」的想法來回答這些問題,而不是答出他們實際上會怎麼做,這些問題的效力就會大為降低。

二、這些例子雖然簡單,應該注意的是年齡較小的孩子通常會以非常務實的態度看待例子中的細節。第五題就是一個例子。你要堅持指出,獲取財富方式的細節在此處不是很重要;這個例子當中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變有錢這個目標的手段是撒謊。

三、關鍵的哲學議題是:撒謊行為所帶來的有益後果,是否凌駕於這種不道德的手段之上。要求孩子提出理由,說明撒謊者既然因此導致損害了自己身為人的完整性—或者本質,那麼撒謊的後果為什麼應該比這一件事實更加重要。

四、孩子如果認為後果才是判定行為道德性的決定性因素,那就請他們把這項信念以原則的形式陳述出來(例如:「一項行為的後果如果有益,那麼這項行為就是道德良善的行為。」)。做出這種陳述需要相當高層次的概推性思考,但嘗試提出這麼一項原則的努力,都會讓孩子和大人雙方非常振奮,也深具教益性。(關於手段與目標這兩種概念在社會情境中的運用,見問題08的討論。)



問題28 霍布斯 你有自由意志嗎?



「先生,我們知道我們的意志是自由的,而且有其目的。」—詹森,作者暨詞典編纂者



(我們正在偷聽著一個年輕人的內心想法。)「讓我瞧瞧。我想來做這本書裡的一個問題。大多數問題我都做過了,而且都很有趣,現在只剩下幾題還沒做過。我想,來看看和一個叫做霍布斯的傢伙有關的問題好了。問題是:『你有自由意志嗎?』哎唷,我當然有自由意志!我可以選擇要做這個和霍布斯有關的問題,還是其他的問題。這麼一個明顯可見的問題有什麼值得思考的?這些哲學家有時候提出的問題還真是蠢到了極點。」

表面上看來,這個問題也許顯得很容易回答—當然是「有」。至少我們絕對認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因為我們顯然可以自由選擇做幾乎所有的事情。

讓我們來想想一些可能性。想想你能不能自由選擇做出以下這些行為,然後在空格裡填上「是」或「否」:



我可以自由選擇:

A做一個公平正義的人。 __________

B做一個好朋友。 __________

C在學校裡盡全力求取最好的表現。 __________

D在合乎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撒謊。 __________

E在考試中作弊。 __________

F爭論中展現暴力。 __________

G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__________

H成為史上最傑出的運動員。 __________

I統治全宇宙。 __________



你也許注意到這九個例子的規律。前三個例子(ABC)是道德上值得稱許的行為,這些是良好的選擇。接下來的三個例子(DEF)是在道德上會受到譴責的行為,這些不是良好的選擇。最後三個例子(GHI)則是有可能做到,但大概不太實際。

你也許不想選擇做DEF的行為;畢竟,你要是被抓到從事這三種行為,恐怕會遭到懲罰。同樣的,你也可能不想選擇做GHI的行為,因為這三點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不切實際的目標。不過,重點是你如果想要,就可以選擇做全部這九種行為。這麼看來,你似乎隨時都擁有自由意志。你只是會選擇不做有些你可以自由選擇做的事情,但你還是可以選擇去做。

以這樣的回答來看,本章的問題顯然很簡單。不過,我們先來聽聽一位哲學家對這個主題提出的說法。霍布斯(一五八八—一六七九)是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人物(洛克也是—見問題27)。此外,霍布斯也對人性懷有很強烈的觀點。他的一項理論是,一般理解的「自由意志」當中的那種「意志」根本不存在。每當我們選擇做一件事情,我們所謂的意志其實只是促使我們行動的最後一項欲望或希望。

舉例而言,我在想著是否要做這本書當中的一個問題。我思考著這件事—我該做這個問題,還是應該做別的事?在我做出選擇之前,我認為自己可以選擇(A)做這個問題或者(B)做別的事。但霍布斯指出,我實際上發揮「意志」做一件事的時候,某項(或是某些)肇因會導致我選擇這項行動而不是其他行動。在這個案例中,我對於書中的這個問題所感到的好奇,大於我對其他行為的興趣。因此,我的好奇心肇致我做這個和霍布斯有關的問題。

我們選擇做一件事情,背後的肇因可能不只一項,而且我們經常沒有意識到那些肇因的存在。不過,如果我們對自己的心智與身體如何運作擁有完全的知識,那麼我們就隨時都能夠知道自己會選擇做什麼。所以,霍布斯下了結論:根本沒有「自由意志」這種東西。人類是非常複雜的有機體,我們雖然喜歡認為自己能夠自由選擇,實際上我們卻在因果上注定只能做出我們最終挑選的抉擇。因此,在霍布斯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沒有。」我們沒有自由意志。原因很簡單,就是意志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只是哲學想像出來的東西而已。



進一步思考

一、霍布斯在自由意志上的立場如果正確,那麼稱讚或譴責一個人的行為有道理嗎?就算我們所有的行為確實都是肇因造成的結果,我們是不是仍然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

二、另一個相關的問題:人類所有的行為如果都是肇因造成的結果,那麼因為別人做的行為而懲罰他們是否公平?你能不能想出一個理由,說明為什麼在社會中對於做出特定行為的人施以懲罰,仍然是公正的做法?

三、霍布斯明確主張自由意志是一種幻象。更早以前的另一位哲學家則是對真實提出一項理論,暗示了自由意志乃是假象—見問題22。



「要享受自由,我們必須控制自己。」—吳爾芙,作家



•給老師與家長的小提示

問題28:你有自由意志嗎?—霍布斯

這是倫理學裡一個古老的問題,至今在各種根本道德情境中也仍然具有重要性(例如人類是否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合乎常理的答案是:有,我們確實擁有自由意志。不過,此處的活動會引導孩子接納霍布斯否認自由意志的觀點。

一、進一步思考問題二:霍布斯從缺乏自由意志的角度看,懲罰雖然不具正當性,但只要具備嚇阻效果就仍有其價值。換句話說,可能受到引誘做出不義行為的人,如果想到自己這麼做且被逮到,可能會遭到懲罰,也許就會停手。

二、本章開頭引述詹森的名言。他以自由意志存在這麼一句簡單的斷言,就把這個問題撇到一旁,連提出論證都省了。問問孩子,這位博士的俏皮話是否具有任何哲學上的價值?所以,我如果覺得自己擁有自由意志,那麼這種感覺是不是一項充足的證據,能夠對我認為自己確實擁有自由意志的信念賦予正當性?



問題33 你應該批評「別人」,還是「別人的意見」?

我們和別人談話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會認為對方說的某些話錯了,造成誤導、離題,或是含糊不清。這時,我們應該針對令我們感到困擾的問題提出評論嗎?如果應該的話,那麼該怎麼說呢?

清楚了解聽到、讀到或者正在討論的內容是很重要的事情(見問題31),但要知道怎麼把別人述說或者書寫的內容變得更清楚卻不一定容易。而且,別人說的話如果令我們產生負面觀感,我們也不一定能夠輕易知道該怎麼反應。

以下這三個例子展現了一個人可能怎麼回應別人提出的主張。仔細閱讀這三個例子,然後針對這些回應接受一份簡短的測驗:

一、

瑪麗:現在有太多電影都含有過度暴力的內容。

比爾:女孩子會對動作片這麼說,我一點都不意外。



二、

阿道夫:民主是最好的政府體制。

尤瑟夫:身為美國公民,你怎麼可能不這麼想?



三、

珍妮:哲學課時探究了阿奎納怎麼證明上帝的存在。我認為他很有道理。

吉兒:他是天主教徒吧?我要是妳,就不會認真看待他針對上帝說的話。



測驗如下,請針對以下問題回答「是」或「否」:

一、 比爾是不是證明了瑪麗指稱電影過度暴力的論點並不正確,只因為他指出了提出這項命題的她是個女孩? (是/否)

二、阿道夫主張民主是最好政府體制的論點是否遭到駁斥—表示證明為偽—原因是尤瑟夫指出,提出這項命題的阿道夫本身是美國人? (是/否)

三、吉兒是否顯示阿奎納對上帝存在所提出的證明為偽—不論阿奎納的證明是什麼—就只因為她向珍妮指出阿奎納是天主教徒? (是/否)



你對這三個問題如果都回答了「否」,那麼你就有能力區分一個人說話的內容和這個人的身分。你如果對其中一題以上回答了「是」,就是犯了「人身攻擊」的邏輯謬誤。再看一次這三個例子:

一、 問問你自己:男孩有沒有可能提出和瑪麗一樣的主張?當然有可能。你會單純因為這句話出自一名男孩的嘴裡,就說這項主張正確嗎?當然不會。既然如此,那麼說出這項主張的人是男還是女有什麼關係呢?有些電影是不是含有過度的暴力內容,是一項可能為真也可能為偽的意見,但其真偽並不取決於提出這項主張者的性別。我們必須檢視電影本身—而不是瑪麗—才能決定她的意見究竟是真還是偽。

二、美國公民都必定認為民主是最好的政府體制嗎?不然。身為美國公民,你還是有可能質疑這個國家是否應該採取另一種政府體制。

實際上,哲學家討論哪一種政府體制最好,已經討論了有三千年之久。現在,一名美國公民也許真心認為民主是最好的政府體制。實際上,絕大多數的美國公民大概都確實這麼認為。不過,這項關於政府體制的意見如果為真,那也是因為民主的本質,而不只是因為生活在民主國家裡的公民主張民主是最好的政府體制。阿道夫本身是不是美國人,跟他主張什麼樣的政府體制最好這項論點並沒有關係。

三、第三個例子比前兩個例子稍微更細膩一點。吉兒不是直接攻擊珍妮,而是指出,那位說出的話令珍妮感到同意的人—阿奎納—所具有的一項特質。由於阿奎納的確是天主教徒,因此根據吉兒的說法,這就表示珍妮不該接受阿奎納對於上帝存在所提出的推論。

阿奎納對於上帝存在所提出的證明(見問題26)是否有效,並不取決於阿奎納的宗教信仰。阿奎納如果在他的證明裡犯了錯,並不是因為他是天主教徒,而是因為他身為哲學家的能力跌了一跤。天主教哲學家與非天主教哲學家從事推論的方式完全一模一樣。阿奎納的證明如果不具說服力,那麼問題是在該項證明本身,不是在於那項證明的作者阿奎納信奉天主教。

此處的重點是,我們如果要評估一個人所說的話(或是所寫的文章),應該把焦點集中在那個人說的內容,而不是在那個人是誰。由於我們談話—或者也許是爭論—的對象是一個人,因此我們通常會過於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面前那個活生生的人。可是,良好的批判性思考必須能夠把話語內容和說話的人區分開來。這麼一來,我們即可針對討論的論點真實性與價值進行評估,而不僅是針對參與討論的那個人提出與主題無關的評論。在哲學裡,受到評估的是意見和立場,而不是人。



進一步思考

一、 人身攻擊的邏輯謬誤有多麼常見?你能不能想到自己以前可能犯過這項謬誤的經驗?如果可以的話,那麼現在你能不能重述那個情境,針對那個人的立場提出比較切題的批判性論證?

二、 避免邏輯謬誤雖然通常是良好推論當中的一項重要特徵,但正常狀況下的謬誤有時候卻可能會成為一種精明的策略。你能不能想出在什麼樣的情境下,攻擊說話者而非攻擊說話內容的行為具有正當性?



「我愛評論,只要那些評論是無條件的讚美就行。」—寇威爾,劇作家



•給老師與家長的小提示

問題33:你應該批評「別人」,還是「別人的意見」?

在任何嚴肅的討論當中,把人與他們的觀念或信念區別開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此處的活動顯示,我們該如何理解此辨別的行為是理性討論議題的實際先決條件,而不是該攻擊對這些議題抱持特定立場的人。

一、向孩子強調他們必須思考這三組對話當中所討論的議題。要求他們仔細閱讀瑪麗、阿道夫與珍妮所說的話,然後再仔細檢視比爾、尤瑟夫與吉兒的回應。

二、這三組對話的簡短討論,是要闡明此一謬誤的重點—其中的回應者都犯了邏輯教科書所謂的人身攻擊論述,也就是說回應者批評的對象是「說話的人」,而不是討論的主題。必要的話,儘管針對這些討論做進一步的探討,以便明白區別(A)攻擊說話的人,以及(B)批判性評估對方立場的這兩種行為。

三、關於進一步思考問題三:人身攻擊的回應在政治當中相當常見,還有在某些訴訟過程中也是—律師經常會利用這種方式削弱證人的證詞可信度。討論這些「人身攻擊」的使用方式,是一種加以延伸此活動重點的有趣做法,而且又能帶來豐富收穫。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