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督到基督教: 耶穌運動的發生、發展和轉型 | 誠品線上

從基督到基督教: 耶穌運動的發生、發展和轉型

作者 王學晟
出版社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從基督到基督教: 耶穌運動的發生、發展和轉型:與其他社會運動一樣,耶穌運動是在一定的政治機會下發生的。當時的社會政治因素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這些因素包括:羅馬人在巴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與其他社會運動一樣,耶穌運動是在一定的政治機會下發生的。當時的社會政治因素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這些因素包括:羅馬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統治方式在集權與分權、直接統治與間接統治之間搖擺不定;猶太地區在不同的統治者控制之下;猶太宗教在羅馬世界的相對獨立性;猶太上層與羅馬政治聯盟的不牢固;猶太人的反抗羅馬的廣泛思想基礎;當時的政治控制沒有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和每一個角落等。 當時的宗教思想資源也爲耶穌運動提供重要的政治機會。以色列的先知傳統,連同天啓思想、彌賽亞盼望等都是重要的宗教資源,這些宗教資源也爲耶穌運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機會。與當時的絕大多數猶太人一樣,耶穌及其門徒相信靈性世界是另外的實在,靈性世界充滿著能力和能量。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王學晟安徽省巢湖市人。1993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英語系,文學士;2007-2011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神道學碩士、哲學博士,師從黃根春教授。畢業後從事神學教育、服務、研究及相關工作,現任台灣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專任老師。研究方向為新約聖經,研究興趣主要為共觀福音、歷史耶穌、耶穌運動以及第一世紀基督教信仰群體的發展狀況。曾發表期刊論文若干篇。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黃序劉序導論第一章 耶穌運動的時代背景:社會中的張力第二章 耶穌運動的前期預備:教派與外部張力的產生第三章 耶穌運動的初期實踐:張力的發展及其表現形式第四章 耶穌運動的後期發展:張力的高潮及張力的減弱結論致謝徵引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從基督到基督教: 耶穌運動的發生、發展和轉型
作者 / 王學晟
簡介 / 從基督到基督教: 耶穌運動的發生、發展和轉型:與其他社會運動一樣,耶穌運動是在一定的政治機會下發生的。當時的社會政治因素提供了一定的空間。這些因素包括:羅馬人在巴
出版社 / 貿騰發賣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6131394
ISBN10 / 9866131394
EAN / 9789866131394
誠品26碼 / 2681423420002
頁數 / 48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耶穌運動這個課題主要研究耶穌所領導和所影響的群體與當時社會歷史現實之間的互動關係。耶穌運動這個概念是戴歌德(Gerd Theissen)在1977年提出的。在《早期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社會學》一書中,他對耶穌運動作出這樣的界定:耶穌運動是由耶穌發起的一個猶太教內部的一個復興運動,地域上包括今天地理上的巴勒斯坦地區和敘利亞一帶,時間上跨越40年,即公元30年到70年之間這一段時間。
耶穌運動這個課題在新約研究領域表現出相當的特殊性。這個特殊性表現在其出現晚、研究少和視角獨特等幾個方面。相對於新約研究的其他很多課題來說,只有三十幾年歷史的耶穌運動研究實在是一個相當新的課題。另一方面,對於這個課題的研究,學術界的討論探究相對比較少。戴歌德除了上文所提的那本之外,他在2004年對自己的研究進行總結和擴充,書名叫做《耶穌運動》。郝斯利(Richard A. Horsley)的《耶穌運動社會學》一書,主要是對戴歌德第一本書的理論方法提出批評,並且提出他自己的解讀。此外斯代格曼兄弟二人(Ekkehard Stegemann & Wolfgang Stegemann)的《耶穌運動:第一世紀的社會歷史》一書是對第一世紀猶太地區社會歷史狀況的宏觀研究。肖特洛芙(Luise Schottroff)等人的《耶穌和窮人的盼望》一書涉及到耶穌運動。另外一些作品中也偶有提及,但都沒有做明確的界定,詳細論述的更少。
耶穌運動與歷史耶穌(Historical Jesus)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因為其發起者、組織者以及早期運動的領導者都是歷史的耶穌。自賴馬魯斯(Hermann S. Reimarus)以降,歷史耶穌探索經歷了好幾個時期,但是二百多年的歷史耶穌探索也沒有能夠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耶穌形象。
戴歌德將歷史耶穌放在群體運動這個視角來考察,分析這個群體與當時社會的互動關係,這不但對把握當時的社會歷史脈絡有相當的幫助,而且也有益於我們正確把握歷史耶穌的形象。歷史耶穌的活動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而福音書的成書在70至80年代,這其中有一個時間差距。而且以今天的標準來看,福音書既非歷史也非傳記。在這四十幾年程中,跟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戴歌德以耶穌運動爲課題探討初期教會,即信仰耶穌爲基督的群體與歷史耶穌之間的傳承關係。戴歌德的這個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也就是說,從門徒與耶穌的傳承關係中,我們可以窺探歷史耶穌的面貌。從這個意義上說,耶穌運動的課題是探討歷史耶穌的一個獨特的視角。涉及到初期教會信仰耶穌爲基督的群體與歷史耶穌之間的傳承關係。
戴歌德將耶穌傳道定在公元25-30年中間。在他的研究中,他將耶穌運動界定為復活事件之後耶穌門徒所從事的復興運動。也就是說,他所定義的耶穌運動是指公元30-70年這段時期,排除了耶穌在世傳道的那段時期,也沒有論及後期的發展變化情況。戴歌德可能接受了布特曼的理解框架,以復活事件爲分水嶺將耶穌及其後的初期基督教會分爲兩個時期。在布特曼的《新約神學》中,耶穌的宣講不是新約神學的一部分,而只是新約神學的前提和預設。無論如何保羅學派和約翰學派的神學都受耶穌影響,而耶穌竟然自己沒有自己的神學。這種論調爲後人所詬病。不過戴歌德也認爲耶穌運動與歷史耶穌的傳道有著某種一致性,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有著連貫性。他認爲門徒對耶穌傳統的繼承,繼續巡迴靈恩佈道是無可辯駁的事實。這就是爲什麽戴歌德在討論耶穌運動的行爲類型進行的社會角色分析的時候把「人子」包括在其中。另一方面,我們也注意到,戴歌德在對耶穌運動進行社會經濟因素分析和社會生態因素分析的時候也將復活前的時期以及耶穌的活動包含其中。
郝斯利的討論,在很大程度上是跟戴歌德的對話,他並沒有對耶穌運動作新的嚴格的界定。肖特洛芙等人在分析耶穌運動的時候將歷史耶穌時期以及耶穌的活動的社會歷史包含在內,並且也指出門徒的行動是對耶穌傳統的繼承。而斯代格曼兄弟倆卻明確地提出,耶穌運動包括耶穌在世那段時期。
如果門徒對耶穌傳統的繼承,繼續巡迴靈恩佈道是無可辯駁的事實的話,那麽,我們可以推斷,耶穌在世時期他和他領導的那個小群體所採用的也是巡迴靈恩運動。耶穌所領導的那個群體運動的發生、發展、變化情況是幾位學者所沒有討論的。
本書將以一個新的角度對耶穌運動進行考察,試圖對以上幾位學者的研究做一些補充,探討從基督到基督教的發生、發展和轉變過程。將以宗教社會學的教派理論從中觀和微觀的角度,探討耶穌運動的發生、發展和轉變。同樣也會涉及到宏觀方面,將耶穌運動放到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參照宗教社會學之宗教群體類型學和動力學的相關理論以及相關命題探討耶穌運動與外部社會的互動關係,分析其作爲一個組織的社會背景、特徵、運行機制和運行邏輯,分析其後期的發展變化及其影響、結果。
耶穌運動畢竟有其起因、發展、變化以及結局,因此在本書的討論中,首先將談到其起因,因而牽涉到耶穌在世時期,繼而探討復活事件之後耶穌門徒繼續耶穌運動的時期,關注其繼續發展,最後分析其轉型及其結局。在這樣的思路下,將耶穌運動界定在公元一世紀20年代末耶穌開始傳道,到第一世紀末這一段時間,集中探討耶穌群體以及其以後的信仰群體與當時社會的互動關係。
我們會突破戴歌德對耶穌運動的時間限定,重新界定其時段,將之放在一個較長的歷史時間段內進行考察,希望耶穌運動有一個更加全面、完整的探討。從長遠觀點來看,耶穌運動與社會的張力像一個拋物綫,其張力有弱有強。耶穌及其所領導的群體與外部社會張力較強的時候,衝突理論對之是有一定解讀力的,但是,張力較弱的時候是衝突理論所不能解讀的。用教派理論分析耶穌運動也是要克服前人所用理論在釋讀力上的一些缺陷。
無論是戴歌德還是郝斯利都是從宏觀的角度探討問題,都沒有涉及到耶穌運動組織本身的運行方式和運行特點。我們試圖以教派理論從中觀——組織本身,以及微觀——參與者的動機等方面對之進行分析,探討耶穌運動爲什麽會發生、其組織在社會中的表現、與社會的互動關係,後期經歷了哪些發展和變化,爲什麽會有這些變化等等。我們不僅討論耶穌運動所表現出來的激進的特點,更爲重要的,我們還分析爲什麽會有這樣的特點,這個對爲什麽探討和研究是前人少有涉及的。
我們也希望通過對耶穌運動發生、發展和變化以及耶穌運動所表現出來的特點的分析,來對新約正典中一些經文,特別是那些難解的、表現耶穌運動激進的言論和行爲的經文有一個新的理解。借助這樣的分析我們也試圖對經文中的編修、經文中的不一致之處有一個新的解讀。
本書分為六個部份。導論的主體部份論述耶穌運動這個課題所涵蓋的範圍及其研究現狀,指出前人研究在哪些方面還沒有來得及探討,同時會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材料運用以及預期要達到的研究意義。第一章考察耶穌運動的時代背景。從宏觀方面說,就是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給猶太社會帶來的影響;微觀方面是在此背景下加利利鄉村社會機構的崩解及其給人民生活帶來的衝擊。與此有密切聯繫的是天啟主義的流行,深入體現在人們的思想和言行中。
第二章以社會學理論為框架探討耶穌運動的前期預備。耶穌運動的興起離不開靈恩領袖,從資源動員理論來說,耶穌運動的發生發起是因為它具備一定的政治機會;從短缺理論(the Deprivation Theory)來說,當時大批的無根一族以及邊緣弱勢群體成為耶穌運動的群眾基礎。
第三章分析耶穌運動的初期實踐。探討耶穌運動的指導思想、運動策略、組織特徵、傳播手段、吸收成員的方法、在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社會精神特質以及教派運動特點等。其天國運動的異像、新價值觀、新倫理是耶穌運動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回應,也是他們改革當時社會現實、社會階層和社會制度的理想藍圖。
第四章分析耶穌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小教派運動所表現出來的抗議運動及其與周圍環境的張力必然導致社會的回應,這就是耶穌運動的張力高潮——耶穌之死。在此之後,耶穌運動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減小與社會張力的調整過程,使之繼續發展並不斷壯大。
結論部份對全篇內容進行總結,指出耶穌運動的發生、發展和轉型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我們也希望本文對耶穌運動的解讀有助於讀者更好地解讀共觀福音中的極端、難解經文以及諸多不一致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