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滋味: 開瓶之後, 葡萄酒的純粹回歸 (經典修訂版)
作者 | 林裕森 (Yu-Sen Lin)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弱滋味: 開瓶之後, 葡萄酒的純粹回歸 (經典修訂版):《弱滋味》的出版是我葡萄酒人生裡的轉折點,時時催促著不能只是學習和複製,不能只是遠觀……要讓越來越自由開放的臺 |
作者 | 林裕森 (Yu-Sen Lin)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弱滋味: 開瓶之後, 葡萄酒的純粹回歸 (經典修訂版):《弱滋味》的出版是我葡萄酒人生裡的轉折點,時時催促著不能只是學習和複製,不能只是遠觀……要讓越來越自由開放的臺 |
內容簡介 《弱滋味》的出版是我葡萄酒人生裡的轉折點, 時時催促著不能只是學習和複製,不能只是遠觀…… 要讓越來越自由開放的臺灣社會,包容更多元多樣的酒風, 也為更貼近生活的葡萄酒多留一些空間和增長茁壯的養分。 ──林裕森 .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葡萄酒作家──林裕森,集結五十餘篇別具見地的短篇,重版再現。 .犀利的文字風格、精闢獨到的見解,以及最貼近葡萄酒的距離,提供另一種親近╱對待╱喜愛葡萄酒的觀點與思考空間。 -越頂級昂價就越美味? -滋味淡薄就無法耐久? -日常酒也有不平凡的美味價值? -隨意與懶散也能釀出珍釀? 大半青春全都揮霍在葡萄酒裡了,林裕森才赫然發現二十多年來辛苦習來的釀酒真理並非永恆唯一。逼迫他更辛勤地在全球葡萄酒產區奔波遊走,探尋葡萄酒裡的新價值與味覺涼蔭。 許多人深信,唯有剛健強固的葡萄酒,才能經得起數十年的瓶中熟成,才能慢慢變化出迷人的陳年滋味。林裕森卻說,葡萄酒需要一點缺憾與不足,才能釀成平凡卻刻骨銘心的完滿滋味。香氣低弱,滋味淡薄,方能在杯中映出更多美麗的光影。 當越來越多葡萄酒走向顏色深黑赤濃、口感厚實艱澀,甚至因過度人為操控而失去生命與靈魂的此時,林裕森告訴我們,只需將葡萄酒當成佐餐飲料,回到真實日常,回到美味自身,在離我們最近的日常餐桌上,輕與淡自有價值,而大多數的稀世珍釀反成最笨拙,最該被遺忘的佐餐酒。 葡萄酒因為全球化而改變了,媒體結合釀酒師而成的主流風格主宰著今日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的多樣性因而消失了嗎?林裕森有他的觀點:葡萄酒並不會因全球化而死,甚至可能因為更多不同價值與文化的加入,變得更加迷人。 《弱滋味》裡,林裕森試圖拋開西方理性主義的古典葡萄酒審美觀,走入葡萄酒世界的邊陲之地,用更謙遜的姿態與更開放的心,提供另一種有別於主流價值的葡萄酒觀點。 這不是一本葡萄酒工具書,而是一本可以隨性閱讀、也可以認真思考的葡萄酒散文集。林裕森的文字是理性的,總是直入問題核心層層辯證,犀利又精闢;然而在字裡行間,卻能嗅得他對葡萄酒的深切情感,甚至,他的人生與葡萄酒之間彷彿有著一條隱然的連結線。在一瓶葡萄酒中,蘊藏著比任何書籍都還要更多的人生哲理,《弱滋味》為我們展開的思考空間,無限寬廣。 當我們熱烈追逐名莊名酒的光環,堅貞信仰媒體與酒評家的評分,或許,該是時候回歸我們愛上葡萄酒的純粹原點,並讓葡萄酒回到最原初、最根本、卻最常被遺忘的角色。
作者介紹 林裕森Yu-Sen LIN以葡萄酒為專業的自由作家。巴黎第十大學葡萄酒經濟與管理碩士、法國葡萄酒大學侍酒師文憑、東海大學哲學系。 原本念的是哲學,卻一頭栽進葡萄酒的世界裡,林裕森自況為「逐美酒佳餚而居」的「游牧型」作家,在地球上遷徙流蕩,四處探尋那些在人與土地的交會之下,經過時間的沉積才淬鍊而成的難得美味。 林裕森部落格:www.yusen.tw
產品目錄 004 新版序:從法國A31高速公路到埔里國道六號 壹/弱滋味 012 滄桑歲月的滋味 016 貼身的私密滋味 020 弱滋味 024 罰站的滋味 028 解密的滋味 032 階級的滋味 036 空靈的滋味 040 持久的壞年分 044 偏見的滋味 048 微生物的滋味 052 懶人的滋味 056 高密度之味060 青春期的滋味 064 釀壞的葡萄酒與自然天成的美味 068 原根的滋味 貳/輕價值 076 喝榭密雍一杯如讀舒國治散文一帖 080 適合家中常備的葡萄酒 084 無需等待的陳年滋味 088 瑕疵之必要 092 有點甜的通俗劇 096 喝白酒,度小月 100 薄酒來,不平凡的日常紅酒 104 紅加白 108 侍酒師的價值 112 二八.四八的省思 116 人生的滋味 120 夏多內的減重風 124 價格與道德 128 當侍酒師變成釀酒師 參/私觀點 136 葡萄酒的世界,世界的葡萄酒 140 時間的價值 144 混調與單一,歷史地理學的美味文本 148 品嘗的主觀與客觀 152 風生水起好酒來 156 舊世界的新創造力 160 地方風味與澳洲精神 164 氣象報告與桶邊試飲 168 白酒也要換瓶醒酒嗎? 172 黑色的白酒 176 雙腳踩踏出的美妙滋味 180 陳年滋味中的年輕夢想 184 萬紫千紅 188 關於封瓶 192 餐桌上的葡萄酒中心論 肆/飲酒小物 200 布根地玫瑰 204 無用的葡萄酒試酒碟208 有口皆杯的波隆酒壺 212 老酒的開瓶器 216 玻璃紙鎮與無法密封的橡木桶塞 220 波爾多的副產品— 可露利 224 垃圾堆裡的寶藏— 香檳金屬封蓋 228 旅行者的酒瓶— 羊皮酒囊 232 葡萄酒的時光機 236 請把醒酒瓶傳回來
書名 / | 弱滋味: 開瓶之後, 葡萄酒的純粹回歸 (經典修訂版) |
---|---|
作者 / | 林裕森 (Yu-Sen Lin) |
簡介 / | 弱滋味: 開瓶之後, 葡萄酒的純粹回歸 (經典修訂版):《弱滋味》的出版是我葡萄酒人生裡的轉折點,時時催促著不能只是學習和複製,不能只是遠觀……要讓越來越自由開放的臺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9864593057 |
ISBN10 / | 9864593056 |
EAN / | 9789864593057 |
誠品26碼 / | 2682063338009 |
頁數 / | 240 |
開數 / | 菊16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5X1.5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新版序】
從法國A31高速公路到埔里國道六號
二○一三年出版的《弱滋味》是寫作生涯中的第二本葡萄酒雜文集,雖只是舊文重編,卻意外開啟了一扇窗,讓一個在臺灣出生成長,在法國啟蒙學習葡萄酒二十年的專業作家,開始試著從自身文化出發的反省之作。當年的出版社已經轉而專注於童書繪本,讓這本不適兒童翻閱的酒書只能另謀出路。於是,有了這新版本的《弱滋味》。舊版序文〈自然的味道〉討論的是十年前自然派的樣貌,有些過時了,只好另作一序,談談《弱滋味》的出版旨趣。
將品嘗分為視覺、嗅覺和味覺三面向的「感官分析品酒法」,是葡萄酒世界裡的一套共同語言,甚至是價值基準,全球各地的釀酒師、酒評家與葡萄酒迷們都可以在此品嘗系統中互相理解溝通,也讓葡萄酒的評斷有客觀與量化的可能。這是一九九三年我在法國葡萄酒大學的第一堂課所學到的,近三十年來受益良多。但當開始投注心力在不是那麼經典主流的產區或品種時,這套品酒法的框限就會開始出現,特別是這套系統中暗藏著一套古典主義式的審美觀,特別偏愛結構嚴密、酒體深厚,比例均衡、耐久綿長的價值,而常忽略和貶低其他葡萄酒裡的多樣美貌,如簡約樸實,如沉靜內斂,如淡淨素雅的迷人風味。
這樣的體驗在一次拜訪日本勝沼的酒鄉旅行上,倏地轉為文化上的強烈衝激,幾款如水般純淨的甲州葡萄酒深深地吸引我,例如中央葡萄酒的茅ヶ岳,只有十一%的酒精度,顏色透明如泉水,飄著淡淡的柚子香,喝來輕巧多酸,生動靈巧的清麗酒體,為味覺帶來如潺潺溪水般,自然寧靜的安定之感。但我卻要使盡力氣地將如魔咒般不時浮現的品酒考量如:香氣變化、酒體均衡、質地結構、多變層次、綿長餘味等等一一推開,才能允許我靜心地欣賞這些酒的美貌。
在我跨過四十歲之後,偶然間,會在酒裡感應到生命活力,也才開始理解到過往所學,只拘泥於酒的外在形體,反而遺失了將葡萄酒視為生命整體的能力。也才領略到酒體輕盈纖弱,其實也能有強大的生命力道,只是在過去的學習歷程中,為知識體系與釀酒學原理所遮蔽而無能探見。因為是從侍酒師的課程開始學習葡萄酒,讓我至今仍一直相信葡萄酒最終的本質是佐餐的飲料,若無能在餐桌上扮演角色,再偉大難得都是枉費。只是,在學習葡萄酒的歷程中,一再地發現許許多多備受推崇的經典珍釀卻都背離了這樣的本質,而最不受到關注,最常被貶抑的,卻常是最適切的理想佐餐酒。
也許因為這諸多因個人的人生體驗而起的,對於葡萄酒價值體系的反思與疑惑,讓我更能理解與體認在十多年前逐漸崛起的自然派葡萄酒革新運動。從表面上看,自然派主張在釀酒時盡可能減少技術操弄和不添加葡萄以外的東西,似乎是站在現代釀酒學的對立面,但從我自身經歷的角度看,這更像是為過度依賴釀酒科技的葡萄酒業,提供一面照見不足的珍貴明鏡。
從布根地的夜-聖喬治市(Nuits St. Georges)前往伯恩市(Beaune))的A31是我人生中最熟悉的高速公路,每年少則數十回,多則上百回,因趕採訪酒莊行程,一日間數趟來回更如家常便飯。但武漢肺炎的疫情改變了一切,踏不出國境,能訪的只有臺灣島上的酒莊。二○二一年六、七月間的採收季,每日從彰化八卦山上的老家沿著國道六號開車前往埔里史港坑的威石東酒窖,竟然也開成了在臺灣最熟悉的高速公路路段。
布根地是生涯中的啟蒙地,讓我領會了酒中風土解碼的意義,並建構成心中的葡萄酒風味座標。但這幾年因為「喝 自然」葡萄酒展的策展需求,跟臺灣的酒莊進行多次的釀酒實驗計畫,慢慢釀成一些順應環境現實的弱滋味酒風。位處亞熱帶的濕熱島嶼,臺灣是葡萄酒釀造最邊緣,也最艱難困頓之所,沒有優質品種,葡萄大部分時候都難以健康完熟。大概只有選擇適應與讓步,願意坦然面對不足與缺陷,方有機會釀成值得這般耗費心力的酒來。在葡萄酒的世界兜轉了一大圈,卻在起點處領會到風土的滋味其實是由諸多不得已所拼湊成的,而順應自然的深意正蘊涵於其中。
《弱滋味》的出版是我葡萄酒人生裡的轉折點,時時催促著不能只是學習和複製,不能只是遠觀,在過去的八年裡,耗費最多時日,最全心投入的,都是因「弱滋味」而起,葡萄酒與臺灣在地生活相連結的實踐:尋找國民葡萄酒,釀造在地自然酒,自然派葡萄酒運動,要讓越來越自由開放的臺灣社會,包容更多元多樣的酒風,也為更貼近生活的葡萄酒多留一些空間和增長茁壯的養分。也為我自己,在我所熱愛的葡萄酒中,找到一個足以安身立命的廣闊草原。
自序 : 【新版序】
從法國A31高速公路到埔里國道六號
二○一三年出版的《弱滋味》是寫作生涯中的第二本葡萄酒雜文集,雖只是舊文重編,卻意外開啟了一扇窗,讓一個在臺灣出生成長,在法國啟蒙學習葡萄酒二十年的專業作家,開始試著從自身文化出發的反省之作。當年的出版社已經轉而專注於童書繪本,讓這本不適兒童翻閱的酒書只能另謀出路。於是,有了這新版本的《弱滋味》。舊版序文〈自然的味道〉討論的是十年前自然派的樣貌,有些過時了,只好另作一序,談談《弱滋味》的出版旨趣。
將品嘗分為視覺、嗅覺和味覺三面向的「感官分析品酒法」,是葡萄酒世界裡的一套共同語言,甚至是價值基準,全球各地的釀酒師、酒評家與葡萄酒迷們都可以在此品嘗系統中互相理解溝通,也讓葡萄酒的評斷有客觀與量化的可能。這是一九九三年我在法國葡萄酒大學的第一堂課所學到的,近三十年來受益良多。但當開始投注心力在不是那麼經典主流的產區或品種時,這套品酒法的框限就會開始出現,特別是這套系統中暗藏著一套古典主義式的審美觀,特別偏愛結構嚴密、酒體深厚,比例均衡、耐久綿長的價值,而常忽略和貶低其他葡萄酒裡的多樣美貌,如簡約樸實,如沉靜內斂,如淡淨素雅的迷人風味。
這樣的體驗在一次拜訪日本勝沼的酒鄉旅行上,倏地轉為文化上的強烈衝激,幾款如水般純淨的甲州葡萄酒深深地吸引我,例如中央葡萄酒的茅?岳,只有十一%的酒精度,顏色透明如泉水,飄著淡淡的柚子香,喝來輕巧多酸,生動靈巧的清麗酒體,為味覺帶來如潺潺溪水般,自然寧靜的安定之感。但我卻要使盡力氣地將如魔咒般不時浮現的品酒考量如:香氣變化、酒體均衡、質地結構、多變層次、綿長餘味等等一一推開,才能允許我靜心地欣賞這些酒的美貌。
在我跨過四十歲之後,偶然間,會在酒裡感應到生命活力,也才開始理解到過往所學,只拘泥於酒的外在形體,反而遺失了將葡萄酒視為生命整體的能力。也才領略到酒體輕盈纖弱,其實也能有強大的生命力道,只是在過去的學習歷程中,為知識體系與釀酒學原理所遮蔽而無能探見。因為是從侍酒師的課程開始學習葡萄酒,讓我至今仍一直相信葡萄酒最終的本質是佐餐的飲料,若無能在餐桌上扮演角色,再偉大難得都是枉費。只是,在學習葡萄酒的歷程中,一再地發現許許多多備受推崇的經典珍釀卻都背離了這樣的本質,而最不受到關注,最常被貶抑的,卻常是最適切的理想佐餐酒。
也許因為這諸多因個人的人生體驗而起的,對於葡萄酒價值體系的反思與疑惑,讓我更能理解與體認在十多年前逐漸崛起的自然派葡萄酒革新運動。從表面上看,自然派主張在釀酒時盡可能減少技術操弄和不添加葡萄以外的東西,似乎是站在現代釀酒學的對立面,但從我自身經歷的角度看,這更像是為過度依賴釀酒科技的葡萄酒業,提供一面照見不足的珍貴明鏡。
從布根地的夜-聖喬治市(Nuits St. Georges)前往伯恩市(Beaune))的A31是我人生中最熟悉的高速公路,每年少則數十回,多則上百回,因趕採訪酒莊行程,一日間數趟來回更如家常便飯。但武漢肺炎的疫情改變了一切,踏不出國境,能訪的只有臺灣島上的酒莊。二○二一年六、七月間的採收季,每日從彰化八卦山上的老家沿著國道六號開車前往埔里史港坑的威石東酒窖,竟然也開成了在臺灣最熟悉的高速公路路段。
布根地是生涯中的啟蒙地,讓我領會了酒中風土解碼的意義,並建構成心中的葡萄酒風味座標。但這幾年因為「喝 自然」葡萄酒展的策展需求,跟臺灣的酒莊進行多次的釀酒實驗計畫,慢慢釀成一些順應環境現實的弱滋味酒風。位處亞熱帶的濕熱島嶼,臺灣是葡萄酒釀造最邊緣,也最艱難困頓之所,沒有優質品種,葡萄大部分時候都難以健康完熟。大概只有選擇適應與讓步,願意坦然面對不足與缺陷,方有機會釀成值得這般耗費心力的酒來。在葡萄酒的世界兜轉了一大圈,卻在起點處領會到風土的滋味其實是由諸多不得已所拼湊成的,而順應自然的深意正蘊涵於其中。
《弱滋味》的出版是我葡萄酒人生裡的轉折點,時時催促著不能只是學習和複製,不能只是遠觀,在過去的八年裡,耗費最多時日,最全心投入的,都是因「弱滋味」而起,葡萄酒與臺灣在地生活相連結的實踐:尋找國民葡萄酒,釀造在地自然酒,自然派葡萄酒運動,要讓越來越自由開放的臺灣社會,包容更多元多樣的酒風,也為更貼近生活的葡萄酒多留一些空間和增長茁壯的養分。也為我自己,在我所熱愛的葡萄酒中,找到一個足以安身立命的廣闊草原。
最佳賣點 : .台灣最具影響力的葡萄酒作家──林裕森,集結五十餘篇別具見地的短篇,重版再現。
.犀利的文字風格、精闢獨到的見解,以及最貼近葡萄酒的距離,提供另一種親近╱對待╱喜愛葡萄酒的觀點與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