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金遊戲: 石油霸權、國際銀行與回教革命的黑金大戲 | 誠品線上

黑金遊戲: 石油霸權、國際銀行與回教革命的黑金大戲

作者 廖日昇
出版社 我識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黑金遊戲: 石油霸權、國際銀行與回教革命的黑金大戲:坐擁全球儲備貨幣至高地位的美元,靠得全是華盛頓與華爾街那一小撮菁英分子推波助瀾!加上善用地緣政治與標榜軍事優勢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坐擁全球儲備貨幣至高地位的美元,靠得全是華盛頓與華爾街那一小撮菁英分子推波助瀾!加上善用地緣政治與標榜軍事優勢兩大支柱,打趴大英帝國主義、攪動回教革命、防禦中俄勢力,只要她緊握促升美元價值的「石油美元」這把權力之鑰,沒有人能挑戰美國貨幣和美國貨幣政策,任何企圖斬斷石油美元系統的國家,美國都是零容忍!究竟「石油美元系統」是如何冒出來的?為何中東及阿拉伯國家的石油輸出是以美元計價?連中法英日俄等大國都得想盡辦法賺美元買石油,美聯儲為何能隨意印鈔票,而其他國家卻不行?美元為何能成為永久儲備貨幣?99%的人類生活都被石油控制!世界各國對於石油控制的角力,是每個人都躲不掉的黑金遊戲。撼動世界投資方向唯有黑金!想要贏得投資先機,必先了解「黑金」!◎一切都起源於世界對石油短缺的恐懼!現代人類生活中的99%都被石油控制!生活中的食衣住行都與石油脫不了關係,開動車子需要用到石油,煮飯所需的天然氣也來自於石油,瓶子、盒子、電器、機械……等都是石油做的,甚至我們身上穿的衣服纖維也來自於「石油」!因為對石油不知何時會短缺的這份恐懼,創造出石油帝國與石油工業二大怪物,也導致國際間衝突、戰爭、政變不斷,伊拉克衝突、委內瑞拉石油國有化和奈及利亞內亂……皆使得石油供應的不確定性增加,但石油真的有短缺的一天嗎?石油危機又是誰的危機?◎數字會說話!看看全世界的石油消耗量1965年全球平均每天消耗僅為31.2百萬桶石油,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量為每天86.4百萬桶,預期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將增加到每天99.2百萬桶。目前包括工業、住房、能源發電和運輸在內的經濟體系,皆完全離不開對廉價石油的依賴!美國、日本與中國是最有說服力的例子:美國是領先全球的石油消費國,其2016年每天消費19.69百萬桶;中國是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其2016年每天消費12.4百萬桶;日本則為第四大消費國,其2016年每天消費4百萬桶。◎台灣原油進口都是跟誰買?住在台灣的你,如果以為中東離我們很遠,那可就大錯特錯!令中油也頭大的國際油價,持續牽動台灣物價,台灣每年使用的石油高達97%以上仰賴進口,前三大進口國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拉克,這些被國際視角評斷為局勢混亂的中東地區,和台灣毫無邦交,卻每天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不免要問:石油價格究竟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挖掘被埋沒的歷史,看清真正的「黑金遊戲」截至1970年代末的石油美元債務累積,終於導致了1980年代初開發中國家的債務危機,數千億美元債務在歐佩克、倫敦與紐約銀行間到處轉手,最後又回到開發中國家……幾十年來美國經歷數次經濟危機,累積出巨大國際貿易赤字,美元卻在外匯與外幣存款間維持著高度地位與控制力!連世界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政策迄今仍受到美國經濟所影響。但當美元一貶值,各國貨幣政策蠢蠢欲動,隨著伊朗、俄羅斯與中國的出現一籃子石油貨幣,美元的世界儲備地位正受著侵蝕。要想洞察投資趨向,你得先讀懂牽動全球金流的石油經濟,究竟誰將奪取新世紀石油計價權?◎維基百科查不到、學校課本沒有教!你可能查得到每個名詞解釋,卻看不清他們之間的較量與利益瓜分;你可以在地圖上找到每個產油城市,卻不了油價經濟學的箇中奧妙。這場石油外交不是公然說謊,而是誰能讓對方做出錯誤結論,誰就贏!對於產油國家,黑金究竟是致富之寶還是詛咒?◎想掌握全球趨勢變化,就必須知道的歷史脈絡!石油作為民商物資主要原物料的龍頭,其價格波動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地質工程師兼投資達人廖日昇長達三十餘年的觀察,從世界對石油短缺的恐懼,交織出油霸、銀行、美元與革命,生動地敘說一場人類史上最複雜與最關鍵的資源鬥爭,細數石油工業、國際銀行、開採技術、戰爭革命與政治角力的野心等等,如何左右產油國的生死和石油計價權。對所有石油產業、地質能源學者等相關人員、有意了解石油經濟投資脈動、掌握全球趨勢變化的人來說,這將是必備讀物。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廖日昇地質工程師,台 中 一 中 畢 業 , 成功大學礦冶與材料科學系學士與碩士,美國威斯康新大學(Madison)工程力學碩士與岩石力學博士。曾任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加州地質工程師及證券經紀。現居住加州,為美國土木工程學會(ASCE)及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會員。 相關著作(選擇性列出):《我的第一本投資心理學》(我識地球村,2016年4月初版)。本書另擁有大陸與港澳地區及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地區的簡體字版本授權。《我的第一本全彩圖解ETF投資戰略》(我識地球村,2014年7月初版)。《選對好股票,狠狠賺一票》(我識地球村,2014年5月初版)。《我的第一本圖解技術分析》(我識地球村,2012年4月初版)。《地震斷層與岩土力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9月初版)《股票,這樣選就對了》(聯經出版社,2010年11月初版)《岩土力學與地震》(科技圖書公司,2000年初版)《叛諜》(牧村圖書,1999年初版)《文革之前的毛澤東與林彪》(一橋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石油政治與經濟及其他的相關論文見「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http: readopac2.ncl.edu.tw nclJournal search search.jsp?search_type=sim&la=ch作者聯繫可經由:microtai99@gmail.com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作者序第一章 世界對石油短缺的恐懼1.1 油霸與產油國政府的衝突1.2 峰值石油理論與其迷思1.3 從供應高峰到需求高峰1.4 頁岩油與深海石油加入競爭1.5 美國能源自給自足引發的問題第二章 石油帝國崛起2.1 席捲石油工業的洛克菲勒2.2 七姊妹與美國利益的糾葛2.3 摩根於一次大戰的角色2.4 國際石油公司背後的操盤手2.5 進一步走向帝國主義2.6 1950年代紐約銀行業整併潮第三章 兩雄相爭:從爭霸到妥協3.1 大英帝國的三根支柱3.2 成就英國石油霸權的關鍵協議3.3 英美對俄國石油企圖的挫折3.4 爭奪墨西哥與中南美石油3.5 中東石油寶庫:沙烏地阿拉伯3.6 美國在沙烏地阿拉伯的經營第四章 油霸與OPEC在中東與北非的較量4.1 紅線協議與利益均沾4.2 卡特爾控制全球油供4.3 利比亞開出石油國有第一槍4.4 道不同志不合的格達費與巴勒維4.5 反油霸雙雄4.6 OPEC的誕生與其面臨的挑戰第五章 石油輸出國的反撲與多極市場5.1 OPEC初次發威5.2 產地石油國有化風潮5.3 1973年石油危機5.4 不了解油價經濟學的季辛吉5.5 1979年石油危機與後續發展5.6 指日可待的石油多極市場5.7 石油業的新一輪併購第六章 中東與美國的經濟鏈接橋6.1 幕後推手摩根擔保信託6.2 神祕的貝泰集團6.3 1970年代中東態勢6.4 四騎士與大銀行6.5 石油美元流入美國口袋第七章 政客的搖籃:外交關係委員會7.1 三委會與美國政商要人7.2 外委會對世界金融與政治的野心第八章 關聯美國霸權的布希家族8.1 與恐怖分子關係至深的哈肯能源8.2 德州幫亨哈二將:貝克與錢尼8.3 石油總統背後金主:安然公司第九章 國際銀行黑白道9.1 摩根軸心9.2 洛克菲勒王朝9.3 羅斯柴爾德王朝9.4 銀行黑網路與國際信貸商銀第十章 伊朗的石油革命與政變10.1 中東石油國有化,英美變輸家10.2 平地響巨雷:伊朗回教革命10.3 喪家之犬,何處是歸鄉?第十一章 油霸目標轉向下游市場11.1 殼牌與煉油及天然氣市場11.2 埃克森美孚的營銷與煉油第十二章 石油美元成宰制產油國關鍵12.1 美國世紀三階段12.2 石油美元一體兩面12.3 黃金退場與石油美元出場12.4 迷霧籠罩畢德堡集團第十三章 誰將奪取新世紀石油計價權13.1 叛離美元本位的下場13.2 石油美元回收系統雙面刃13.3 一籃子貨幣蓄勢待發13.4 美國世紀第三階段

商品規格

書名 / 黑金遊戲: 石油霸權、國際銀行與回教革命的黑金大戲
作者 / 廖日昇
簡介 / 黑金遊戲: 石油霸權、國際銀行與回教革命的黑金大戲:坐擁全球儲備貨幣至高地位的美元,靠得全是華盛頓與華爾街那一小撮菁英分子推波助瀾!加上善用地緣政治與標榜軍事優勢
出版社 / 我識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673358
ISBN10 / 986967335X
EAN / 9789869673358
誠品26碼 / 2681693867002
頁數 / 480
開數 / 18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1983年秋,筆者到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濱海的路易斯安那大學拉法葉校區唸「石油工程」。拉法葉市是路州第四大城,早期經濟發展以農業為主,1940年代崛起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成為該市經濟主導地位,海域鑽油業就此蓬勃發展,但我初抵該市時,觸目所及,校區附近的海域石油工人宿舍卻十室九空。
畢竟當時我是來唸石油的,見到此光景,心中不免感到納悶與吃驚,一些時日後才從師長口中獲悉個中原委。原來其形成原因與1970年代兩次能源危機爆發後,國產原油需求下降,進而導致1980年代的石油嚴重過剩(oil glut)有關。若從油價變動的角度來看,也許更容易理解,國際油價在1980年到達每桶37美元以上,此後價格逐漸下調,到了1986年從每桶27美元跌到14美元水平,激烈的價格下跌促使美國國內探勘活動迅速放緩。同時由於石油業蕭條,油都休士頓,其商業活動跟著十分不景氣,市區房地產價值因而大跌。石油業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今國際油價雖然偶有低盪,但美國在能源自足的新政策下,現今石油業從業人員卻十分吃香,休士頓也因成功轉型為多產業匯聚的綜合城市,故不受低油價影響。
從1983年抵達美國迄今,轉眼三十餘年逝去,這期間影響石油市場的最重要大事,首推1980年代長達八年的兩伊之戰,接著是1990年代與千禧年代的兩次美國對伊拉克戰爭,及對阿富汗的反恐之戰。以上這些戰爭的背後因素都與爭奪石油資源有關。
最近發生的庫德族獨立公投事件,勢將成為未來石油市場的一個不確定因素,原因是作為全球最大無國家民族、人口達三千五百萬的庫德族,掌握伊拉克石油重鎮「基爾庫克」,他們大部分居住於土耳其,其餘則分散在伊朗、伊拉克及敘利亞。一次大戰時庫德族曾獲得西方國家承諾,若協助摧毀鄂圖曼帝國,西方國家將支持他們建國,但三年後的「洛桑條約」卻沒有實踐該項承諾。庫德族人等待建國已苦等了一百年,如今在協助美國打敗伊斯蘭國(IS)後,他們想趁機獨立建國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但法國、伊朗、土耳其、阿拉伯聯盟,以及特別是伊拉克庫德族背後靠山的美國都一致反對其獨立。原因是美國若贊成庫德人建國,勢將失去與巴格達及土耳其的友誼,其他國家或組織也都有各自的盤算。至於伊拉克在害怕失去龐大石油收入的前提下,更是不許庫德人脫離。
從已發生的各種歷史事件看,石油的確是一個能令各方折腰、英雄氣短的東西。所謂各方,指的不僅是美、英、法等帝國主義政府,也含括背後是帝國主義母國的跨國石油公司(即油霸),這些公司因有母國的政治影響力和武力充作後盾,故在充作帝國主義馬前卒的同時,也趁機滿足了自身的利益需求。其次,為何說英雄氣短呢?石油史上有三位著名英雄(或狗熊)人物,他們分別是利比亞前任領導者格達費、伊拉克前任總統薩達姆與伊朗的君主沙阿,這些人最後都在革命烈焰的鍛烤下,不是斷送其命就是客死異鄉,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這三人,特別是格達費與薩達姆,其喪命失國的背後原因尚不僅是石油資源一個因素,也涉及複雜的石油美元,他倆都共同具有動搖美元權威的想法且也真的著手去做,這就注定了他倆不得善終的最後命運。但格達費與薩達姆的殞命只不過是石油美元大勢將去的「一葉知秋」,事實上石油美元系統的影響力這幾年來正逐步減弱,這種現象就和當年英鎊在全球貨幣市場的地位隨著大英帝國國力的衰弱而式微一樣。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影響力衰退並非一蹴而就,它可能持續一段非常長的時間。可以斷言的是,目前中國拿人民幣直接購買石油的貿易結算系統,必將加速美元衰落的速度。
由此觀之,石油霸權史上充溢著地緣政治衝突與革命的混雜因素,然而光這幾個因素尚不足以演繹石油霸權的發展,此等霸權的建立只有結合石油美元才能獲得鞏固並發揮其威力。此外,最重要的是跨國銀行在背後的支持與整合,才使得這場石油大戲得以繼續演出。為了以上這些緣故,本書將油霸、銀行、美元與革命交織在一起,共同組成石油霸權鬥爭史上的一頁交響樂章。而如何在一個枯燥的主題之下,將以上四個看似互不相干的單元進行文意整合與將情節連貫,以生動地敘說一場人類史上最複雜與最關鍵的資源鬥爭,則是筆者寫作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廖日昇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為什麼原油價格牽動所有民生物價?
為什麼中東內戰不斷,美國也跟著參戰?
在國際銀行的收支與匯兌之下,打得是什麼算盤?
檯面上的「現象」,檯面下的「現實」,
想要掌握全球趨勢,必先看懂這齣「黑金大戲」!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