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通識30課
作者 | 周學信 |
---|---|
出版社 |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附屬校園書房出版社 |
商品描述 | 神學通識30課:今日的信仰群體其實離聖經很遠,塑成信仰群體的養料,並不是聖經,而是一己的感覺情緒、中產階層的文化氛圍,而決定群體的所是和所為,往往是市場和經濟的考 |
作者 | 周學信 |
---|---|
出版社 |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附屬校園書房出版社 |
商品描述 | 神學通識30課:今日的信仰群體其實離聖經很遠,塑成信仰群體的養料,並不是聖經,而是一己的感覺情緒、中產階層的文化氛圍,而決定群體的所是和所為,往往是市場和經濟的考 |
內容簡介 今日的信仰群體其實離聖經很遠,塑成信仰群體的養料,並不是聖經,而是一己的感覺情緒、中產階層的文化氛圍,而決定群體的所是和所為,往往是市場和經濟的考量。斷裂的經文成為信仰群體生命的養分?難道我們只能乾瞪眼坐看這世界在收割教會?神學,亦即教會的教導,不只是一些良善的想法與觀念,幫助人能成為教會的會友。神學乃是教育初信者、福音的傳講者與處理異端教導不可或缺的一環。神學可以讓福音繼續作為耶穌基督的好消息。當基督徒不認識自己的信仰的時候,當我們的教會不願意教導神學的時候,恐怕那些講道、教導與分享的內容就不再是耶穌基督的福音
作者介紹 周學信生於新北市,隨宣教士父母先後定居於菲律賓、日本及美國。十二歲蒙召獻身,自中學起即在美國受聖經與神學教育。於聖路易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專攻歷史神學,主要研究早期教父神學及政教關係。曾擔任過聖光神學院院長,目前為中華福音神學院教務長、教會歷史與神學教授,亦參與基督教研究智庫的服事。
產品目錄 第一部:教會傳統節期反思第1課:從將臨期學習等候預備第2課:來,朝見,敬拜主基督─天使之王第3課:耶穌,出人意料的禮物第4課:撼動死亡的事件:復活節的省思第5課:聖靈降臨節的期待第6課:顛覆巴別塔:聖靈降臨之日第二部:認識信仰教義第7課:教義幫助我們正確地述說耶穌第8課:肉身與信仰第9課:作門徒的代價、呼召和操練第10課:找教會,不是找同溫層:重新認識上帝的家第11課:誰主掌教會?:教會與耶穌的權柄第12課:願祢的國度降臨第三部:信仰vs.文化第13課:台灣教會的麥當勞化第14課:我消費,故我在:當消費主義成為信仰第15課:愛神不需要滿腦袋的知識?:論反智主義第16課:多一些選擇,不好嗎?:宗教多元面面觀第17課:基督教錫安主義與台灣教會第18課:教會和公共領域第19課:教會與政治:打破政教分離的迷思第20課:重新省思女性主義第四部:基督徒生活的十個關鍵議題第21課:豐盛生命的邀請:閱讀屬靈經典第22課:神學院愈讀愈糟?:談靈命塑造與神學教育第23課:淺談順服與服從權柄第24課:主日崇拜≠敬拜讚美第25課:學習放下的功課第26課:從聖潔假日到退修會第27課:在上帝之外,謙卑是拒絕存在的第28課:基督徒如何談論性議題?第29課:聆聽神,同時也聆聽對方第30課:憐憫是行動,也是改變致謝附註
書名 / | 神學通識30課 |
---|---|
作者 / | 周學信 |
簡介 / | 神學通識30課:今日的信仰群體其實離聖經很遠,塑成信仰群體的養料,並不是聖經,而是一己的感覺情緒、中產階層的文化氛圍,而決定群體的所是和所為,往往是市場和經濟的考 |
出版社 / |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附屬校園書房出版社 |
ISBN13 / | 9789861987224 |
ISBN10 / | 9861987223 |
EAN / | 9789861987224 |
誠品26碼 / | 2681877877001 |
頁數 / | 360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本書蒐羅作者近年發表的三十篇文章,主要的任務,在突顯日常生活中無處不神學,做好信徒的神學教育扎根。除努力於勤讀聖經、恆切禱告之外,更應強化神學素養,培育信徒具備正確的教義知識,落實真正的團契生活精神。
導讀 : 久很久以前,西奈沙漠有一群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多年來,由一位傑出非凡、領導出眾的拉比擔任部落的首領。在拉比去世之後,百姓們對他充滿了追思緬懷—留下數不盡的傳說故事,以及關於如何活出豐富人生的教導與諺語。與他熟悉的族人熱愛彼此傳誦他的每一則故事,也轉述給下一代聽。關於拉比的緬懷與回憶凝聚了整個部落的人心,即使在他過世多年之後,他們也得以憑靠著這些寶貴的記憶遺產度過日後艱難的歲月。
有一天,一位四海為家、居無定所的陌生人造訪了這個綠洲中的部落。他剛從學者雲集的亞歷山太城過來,聽見拉比的故事甚為著迷,於是,對他們提出建議:「如果你們真心希望要世世代代記述下他的豐功偉業,得以永遠凝聚整個部落,那麼要有更突破進步的想法才行。眼下你們真正該做的是,建造一座思想的高塔,這座高塔由理念與律法所建構,能夠準確地彰顯所有人從他身上學習到的精神。」
一開始,有些人並不喜歡這個構想。他們不相信一個聳立不動的建築物會讓一群遊牧民族得到什麼好處。但如果真蓋得起來,它很顯然將是一座宏偉的建築結構—這可是其他部落都沒有的偉大成就—因此,有些高瞻遠見的領袖長老排除萬難,歷經多年,終於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陌生人再次回到這裡,連見多識廣的他,都忍不住發出讚歎:「真是了不起,這足以匹敵亞歷山太城的那座光芒萬丈的巨大燈塔。」
有好一陣子,紀念碑建成的榮耀凝聚了整個族人。然而, 意見的分歧,漸漸的,部落裡的不和與嫌隙與日俱增,並逐漸擴散。有人認為石碑根本不能真正表達出他們對拉比的追憶與思念,因為拉比是有血有肉的人,無言的高塔卻是永遠動也不動。還有人說,如果他們真的要繼續活在這座高塔之下,就無法四處移動尋找鮮翠的水草。但另一些人卻認為,當初該把高塔的形狀仿效金字塔的外型才對。少數人則傾向部落長老會議所得出的結論:紀念碑上的裝飾與頌詞根本無法彰顯偉大的拉比,簡直就是個災難。
最終,因為彼此之間的落差,一開始只是言語上的爭執, 進一步升高成為拳腳相向,接著就拔刀廝殺,最後全面失控、彼此開戰。這次流血事件造成部落分崩離析,使它分裂成十七個家族,這樣的團體終究失去了給予他們身分認同的寶貴傳統。
於是,這些分裂的小團體各自照著自己的理念去建造單單屬於自己的紀念塔。但卻都聲稱自己蓋的,才是貨真價實的拉比紀念碑。
回過頭想想,到底神學關注的是什麼?上述的寓言故事, 不言可喻地指出,只要是可以合理的被稱為基督教神學的所有神學(亦即「談論神」,theos 意指神,logos「邏各斯」或「道」意指話語),都在訴說著故事:「上帝的確是一個故事, 但這個故事比世界上講的任何故事都更真實。這種說法是『詩意的』,但同時也純粹是實在論的問題。」
內文 : 將臨期(Advent),是教會年曆中的第一個節期,是一段引頸期盼並等候預備基督來臨的節日。在這段時間中, 我們預備心思意念,慶祝耶穌的降生與祂榮耀的再來。不可否認,今日基督徒在遵守節期方面,已不若以往熱切。畢竟,面對需要等候的人事物,還有誰有心為之慶賀呢?事實上,我們並不善於等候,缺乏耐心、急於行動。我們是所謂的「當下世代」(now generation):拋棄式紙尿布和快餐速食伴隨我們長大;慣用臉書(Facebook)和通訊軟體即時溝通;被推崇「立即滿足」的社會所形塑,於是我們習慣於使用遠距視訊,透過搜尋引擎Google 擷取新知;被鼓勵「先享受後付費」的經濟體系洗腦;受推崇立即滿足的社會所形塑;相信一服見效的靈丹妙藥與快速療法可治癒疾病;連基督信仰都斷然向節目安排而非門徒訓練的方向偏頗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