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allenge of Preaching
作者 | John Stott/ Greg Scharf |
---|---|
出版社 |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附屬校園書房出版社 |
商品描述 | 講道的復興: 當代講道藝術精華版:,在今日,手機螢幕比起講台信息,似乎更加吸引人;影視、娛樂的傳播力,也掩蓋了講道者的聲音。基督信仰的信息,似乎不再容易喚起人們的 |
作者 | John Stott/ Greg Scharf |
---|---|
出版社 |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附屬校園書房出版社 |
商品描述 | 講道的復興: 當代講道藝術精華版:,在今日,手機螢幕比起講台信息,似乎更加吸引人;影視、娛樂的傳播力,也掩蓋了講道者的聲音。基督信仰的信息,似乎不再容易喚起人們的 |
內容簡介 在今日,手機螢幕比起講台信息,似乎更加吸引人;影視、娛樂的傳播力,也掩蓋了講道者的聲音。基督信仰的信息,似乎不再容易喚起人們的熱情。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要如何堅持傳講聖經的話語?我們能否再次見證講道的能力? 斯托得牧師在已成為經典的《當代講道藝術》中,以「每一篇講道都應該是解經式講道」做出回答。而夏爾夫萃取《當代講道藝術》之精華,將它織入現代處境,透過本書說明講道如何借助科技來發揮影響力,回應世人對講台發出的挑戰。 講道,乃是一項築橋的工作,讓基督徒的眼目被開啟,看見在二十一世紀,聖經能夠為我們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本書再次闡明,聖經應當決定講道的架構、主幹,以及聽道的人們該如何回應。然而,講道者也必須研究、解析瞬息萬變的世界,好讓聖經真理能夠落實在我們現今的生活中。如此一來,神話語的能力才得以被啟動,聖經與現代相隔千年的鴻溝,也才能真正被跨越。 聖經永不過時,《講道的復興》將再次喚醒這時代的講道者,向世界見證:永活的神曾說話,如今也透過我們、在聖靈中,不斷對這世代的人們說話。
作者介紹 斯托得(John Stott)夏爾夫(Greg Scharf)斯托得(John Stott, 1921-2011)二十世紀福音派重要領袖,於2005年獲《時代雜誌》選為「世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一生主要時間於英國萬靈堂擔任牧職,也以此為起點,開展他在全球的服事。他在萬靈堂的牧養工作,影響了二次大戰後英國福音派教會的復興運動。此外,亦擔任1974年《洛桑信約》(Lausanne Covenant)起草委員會主席,該信約為福音派奠下了傳福音和社會關懷並行的基調,對全球福音派發展影響深遠。夏爾夫(Greg Scharf)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講道學與教牧神學教授。夏爾夫自信主後投入牧養事奉多年,先後在倫敦靈風地區的萬靈堂、多倫多的諾克斯教會,以及北達科他州的法戈撒冷播道會擔任牧職,成為眾多學生的屬靈長輩,也參與在培訓實習牧者和門徒的事工中。此外,在靈風講道計畫的協助之下,夏爾夫在世界各國設立了講道研討會,幫助各地傳道人,能夠為主的名來傳講。
產品目錄 靈風講道資源 007前言 011序 015致謝 017第一章 講道的挑戰 019對權威的敵意電子時代教會對福音失去信心第二章 講道的神學基礎 035對神的信念對聖經的信念對教會的信念對牧師職分的信念對講道的信念第三章 講道就像築橋 059越過文化的深淵傳講基督傳講倫理第四章 研究的呼召 073聖經研究現代世界讀書及研究小組研究的習慣研究的阻礙第五章 如何預備講章? 089選擇經文研究經文默想經文找出主要思想安排內容,以切合主要思想加上結論設計引言寫下信息,並為它禱告預備講道需要多少時間?第六章 真誠與熱情 121真誠的重要性儀態上的真誠熱情理智與心靈講台上的幽默結語第七章 勇氣與謙卑 139勇於講道的傳統給人安慰和令人不安系統性解經的價值謙卑後記 159附錄一 講道的榮耀:歷史概述 163附錄二 麥琴讀經日曆 181附註 199延伸閱讀 207
書名 / | 講道的復興: 當代講道藝術精華版 |
---|---|
作者 / | John Stott Greg Scharf |
簡介 / | 講道的復興: 當代講道藝術精華版:,在今日,手機螢幕比起講台信息,似乎更加吸引人;影視、娛樂的傳播力,也掩蓋了講道者的聲音。基督信仰的信息,似乎不再容易喚起人們的 |
出版社 / |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附屬校園書房出版社 |
ISBN13 / | 9786267233450 |
ISBN10 / | 6267233456 |
EAN / | 9786267233450 |
誠品26碼 / | 2682370220004 |
頁數 / | 20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4X1.4CM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讓歷久彌新的經典,點燃講道的復興!
導讀 : 序
在二十世紀下半葉,講道顯然陷入了低潮。現在有任何恢復的跡象嗎?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我們還沒有足夠長的時間來評判這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有兩股矛盾的趨勢出現,而兩者都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第一,講道已然更民主化(democratized)。幾乎所有人都可以講道,不論是否曾被按立。這並非完全是壞事,平信徒的講道,一樣可以被主使用,來建立祂的教會。我們也可以像摩西那樣期許,所有神的百姓「都受感說話」(民十一29)。然而不幸的是,似乎有些講道者的事工,只在乎有沒有能力吸引大量的聽眾和奉獻,而不在於對真理和聖潔的委身。這種傾向在那些宣揚成功神學的講者中最為顯著,他們奉耶穌的名,來應許健康和財富。事實證明,這種對福音的扭曲教導,在那些看不見社會和經濟前景的人當中,相當受歡迎。
不過,在民主化的同時,講道也變得越來越菁英化(elitist)。如今,有恩賜的講道者能透過大螢幕,讓自己的講道信息同時出現在各地的分堂裡,好在不同地點同時進行崇拜。這當中有許多講道者出身正統、有國度觀,且為人正直,他們帶來的正面影響是極為深遠的。許多過往缺乏扎實聖經教導的教會,也可以因此接觸到他們。然而,講道者與聽眾間的距離,也有可能破壞聖經對於牧長們作榜樣的要求(提前三1∼四16),以及好牧人認得自己羊群的教導(約十1∼14)。在大型的教會中,這項要求始終難以達成。
還有一個更微妙的危險:年輕的講道者會跟這些優秀的講道者比較,最終錯誤地認為自己沒有講道的恩賜。許多初學者可能會膚淺地模仿他們,而不是努力發展神賦予他們的恩賜。他們可能也很少有講道的機會,因為一旦會眾習慣了優秀的講道,教會領袖可能就不願委派這些沒有經驗的講道者。
本書的目標,是藉由重申講道呼召的重要性來鼓勵講道者,鼓勵他們投入時間,以謹慎、禱告的心來預備講道,並且注重身為神話語忠心的傳講者,所該擁有的內在特質。願讀完這本書的人能深深被感動,發出如同斯托得在講道前時常做的禱告:
天上的父神,我們在祢的同在中屈膝。
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願祢的話語成為我們的律例,
祢的靈成為我們的導師,
祢的榮耀成為我們最重要的關注。
內文 : 第一章 講道的挑戰
對基督教來說,講道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因為基督信仰就是奠基於這項真理:神選擇使用話語來向人類啟示祂自己。首先,神透過先知說話,引導他們使用言語和寫作,向神的子民傳遞信息,並詮釋祂在以色列歷史中的行動。其次,祂透過自己的兒子,以「道成了肉身」(約一14)的方式說話,其中包括祂兒子親自說的話語,以及透過使徒傳講的內容。第三,神藉著祂的靈,透過奉祂名講道的僕人說話(路二十四47∼49)。因此神的話既是聖經,也是道成肉身,更是切合時代的;這是基督信仰的基本要點。
是神的言說,讓我們的言說成了必要。我們蒙召要將聽見的信息傳遞給其他人。我們必須把祂說過的話說出來—換句話說—我們必須講道。
對講道如此強調,是基督信仰的一項特點。儘管每一種宗教都有自己的教師,並帶著權威或魅力來教導,然而其本質都是在講述古老的傳統和倫理。只有基督教的講道者宣稱自己是神福音的使者,敢於自認是天國的大使或代表,能說「神的聖言」(彼前四11)。
講道的重要性,已在教會歷史中不證自明(參附錄一)。不過,卻有人發出「講道的時代已經結束」、「講道已是夕陽技藝」、「講道是個過時的溝通方式」等論調。這些謊言讓講道者深感挫折,變得愈來愈沉默。因此,值得我們花點時間來看看當今三個挑戰講道信念的趨勢。這些趨勢分別是:多數人對權威的敵意、電子時代的革命,以及對福音失去信心。
對權威的敵意
打從墮落以來,人類始終「與神為仇」,並且不願意(甚至不能)「服神的律法」(羅八7)。這個關於人類光景的基本事實,早已透過無數醜惡的形式顯明。不過直到如今,這樣的態度才特別被提出,且世界各地許多公認的權威(家庭、學校、大學、國家、教會、教宗、聖經、神)都受到了挑戰。當然,有些反叛是於理有據的,因為在政治、商業、教育、宗教以及社會其他領域,對抗其中的獨裁主義或泯滅人性的要素,是負責任且成熟的表現。但是,基督徒必須謹慎辨別真權威和假權威,辨別何為摧殘人性的暴政或合情合理又仁慈的權威,後者將能幫助我們得到人類真正的自由。
隨著人們從制度中贏得更多自由,如今對權威的敵意,已經轉移到觀念上了。沒有什麼觀念是不能被挑戰的,每個人都有權利擁有自己的觀點,沒有人能夠挑戰,講道者更不例外。有些人甚至把講道形容成一種對聽眾的暴力行為,他們質疑講道者是否有權站在其他人的面前,宣稱在為神說話。
這些態度導致某些人認為:與其把會眾當作需要餵食的羊群,講道者更應該將他們視為顧客,用講道來幫助他們解決靈性的問題。這種顧客導向的講道方式,如今已掌控了北美許多講台,並擴及世界各地。聽眾的座位決定了講台的內容,並且講道總是以問題出發,再由聖經(或其他來源)提供解方。對聽眾的分析(想要更了解他們)雖然重要,如今卻取代了用心研讀聖經。
讓聽眾決定講道內容的現象,更受當今「沒有客觀真理」的普遍觀念所強化—所有的事情都是主觀的,只有我覺得合理的事情才正確。這代表一段經文的意義,取決於它是否吻合我們的個人故事;任何違背個人或群體經驗的事物,都該被拒絕。這種態度削弱了聖經文本的權威性,最終的主權不再屬於經文,而是掌握在讀者與聽眾的手中。難怪有那麼多人不服聖經的講道!他們相信,他們自己才是講道存在的唯一理由,他們的經驗—不論是個人還是群體—比聖經和聖經所宣稱的更重要。
不幸的是,講道者經常將講道和敬拜設計得更以聽眾為導向,這樣做不但助長了敵視權威的心態,更犧牲了聖經。克蘭斐(Cranfield)的話儘管寫於一九五○年,到了今天仍然真切:
當代教會生活中一個讓人覺得悲哀的特徵,就是有愈來愈多的會眾要求更短、更輕鬆的講道,以及華麗而舒適的崇拜,並且也有不少講道者想要迎合這樣的大眾口味。於是一個惡性循環出現了:膚淺的群眾帶來了膚淺的牧者,膚淺的牧者又養出了膚淺的會眾。
我們該隨波逐流而放棄講道嗎?還是只要變得更教條,用從未有過的音量,大聲重複我們的信念和宣告就好?其實這兩種方式都行不通。那麼,我們到底該如何回應?
首先,我們需要回顧基督教對於人性本質的理解。我們身為神的創造,既肩負著道德的責任,也享有自由。因此,我們既無法接受放縱(否定責任),也不能走向奴役(否定自由)。我們的心思意念,在真理和公義的權威下,才得以真正自由。
其次,我們需要謹記啟示的教義。我們的信仰並非人的發明,而是神所啟示的。如此,我們才能以沉穩的信心宣告:福音乃是從神來的好消息。
第三,我們需要提醒自己:講道的權柄並非來自傳道人的職分,也不是出於我們所服事的教會,而是源於神的話語。如果我們把這一點弄清楚,聽眾一定會更想要聽我們的講道—特別是當我們表明自己渴望活在聖經的權威下時。要做到這一點,其中一個方法,就是避免用「因此,耶和華如此說」這樣的話來開場,因為我們並沒有舊約先知的權柄;我們也不應該用耶穌那種「我告訴你們」(太五22、28、32 等)的方式講道,彷彿自己擁有與耶穌基督和祂使徒同樣的權柄。相反地,我們應該在講道中使用「我們」這個詞,告訴大家,我們不會把自己不想聽到的,傳講給別人知道。權威和謙卑,兩者並非互相排斥。
第四,我們要記得福音的相關性。如果我們傳講福音的方式,讓人看見福音很合理,並且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就能顯明福音本身的權威與真實。
第五,我們也要記住,真正的講道絕對不是獨白;相反地,真正的講道即是對話。這並不代表講道一定包含講者之間的辯論,或是聽眾的質問(儘管這可能會讓崇拜更活躍!)。反之,它是講道者和聽眾之間無聲的對話。講道者應當挑起聽眾心裡的疑問,接著回應這些問題。當然,答案還會引起更深的疑問,講道者必須將它們表達出來。
講道者所需最重要的恩賜之一,就是敏銳地理解人們的種種問題,以致能夠預測聽眾的反應。我們不該傳講神的護佑,指出「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同時卻忽略邪惡和痛苦的存在;我們也不應該教導婚姻,卻忘了單身的會眾;或宣講基督徒的喜樂,卻忘了仍會有人遭遇不幸和憂傷。我們不能講述基督回應禱告的應許,卻不去想仍有禱告尚未回應;或宣講基督給我們不要焦慮的命令,卻不明白有些人的焦慮是有道理的。預想聽眾可能有的異議,能幫助我們避開許多不必要的攻擊。
聖經裡,這類講者與聽者間的對話是很常見的(例如:瑪一12,二17,三8),耶穌自己就曾使用這種方式(路十36;約十三12),使徒保羅也不例外(羅三1∼6)。我們還可以在許多人的講道中—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與葛理翰(Billy Graham)—發現同樣的模式。我們需要的能力是:
超越共產主義者的「雙重思考」(double-think),實行基督信仰的「四重思考」(quadruple-think)。「四重思考」是先思考我該說的內容,再來思考別人會怎麼理解我所說的,接著再重新思考我該說什麼,以致我說的時候,對方所想的也正是我所想的!⋯⋯「四重思考」非常耗費心力,也需要高度的屬靈洞察力。
「四重思考」雖然費神,卻有助於減少講道的權威性可能造成的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