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力量: 在錯誤世界, 邁向盼望 | 誠品線上

The End of Memory: Remembering Rightly in a Violent World

作者 Miroslav Volf
出版社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附屬校園書房出版社
商品描述 記憶的力量: 在錯誤世界, 邁向盼望:,從表面上來看,我們身處在一個看重記憶的時代:學生考試要記憶,各種快速記憶訓練班教人迅速記得成千訊息;科學實驗要記憶,從累積的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從表面上來看,我們身處在一個看重記憶的時代:學生考試要記憶,各種快速記憶訓練班教人迅速記得成千訊息;科學實驗要記憶,從累積的錯誤中找到下一次的成功──也難怪,電腦的記憶體總是越做越大。我們以為,記得越多,生命就越豐盛。但是,仔細想想,這種來者不拒的記憶,究竟是好是壞?特別是人的一生,就是靠大大小小的事件編織而成,我們記得的事,無形中會深深影響我們的行為、定義我們的身分。舉例來說,一件受冤屈的事,我們可以看自己是可憐的受害者,舔拭傷口;也可以關注加害者,想方設法去報復;我們甚至會壓抑、扭曲、或刻意遺忘,以求暫時減輕痛苦。因此,如何正確地記憶、好讓記憶發揮正向的力量,就變得格外重要。本書作者沃弗深諳此理,因此費時十年,以切身的受辱經歷為引子,發展他的記憶神學。他首先闡述記憶在當代處境如何被人誤用,使人變得偏狹、扁平,滿有仇恨,再轉入正確記憶的論述,從真實的記憶、記憶與醫治、記憶的框架、神聖的記憶等角度,一步步引導我們學習什麼才是「正確的記憶」。豐富的人文與神學基礎,扎實的聖經意象,沃弗讓我們對記憶這件神所賜的禮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進而知道該如何把這份禮物,轉化成改變社會、為世界帶來祝福的力量。「這本無與倫比的書,彷彿一道光,射入人類受冤屈記憶的黑暗迷宮。沃弗巧妙地結合他個人在南斯拉夫服役時所遭遇的不公審問,並且探究心理學的觀點與神學反思。他的風格獨特又吸引人,他對自己誠實,也對上帝誠實。本書充滿驚人的新奇和令人信服的洞見,堪稱傑作。沒有任何心理學或神學書籍能如此抓得住我。」──莫特曼(Jürgen Moltmann,杜賓根大學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沃弗 (Miroslav Volf)沃弗(Miroslav Volf)原籍克羅埃西亞。美國富勒神學院道學碩士,德國杜賓根大學神學博士,現為耶魯大學系統神學教授。2002年,他被列入哈佛大學神學院院長候選人。1996年,沃弗出版《擁抱神學》一書;2001年沃弗獲邀在一年一度的聯合國第十六屆國際早餐禱告會上,以「從排斥到擁抱──和好的省思」為題發表演說。《擁抱神學》一書至2002年共印行10刷,並於當年榮獲路易斯威勒大學葛拉夫麥爾宗教獎(Louisville Grawemeyer Award in Religion)。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中文版序推薦序 心靈療癒的第一帖藥方導讀 遺忘與饒恕:沃弗的神學觀點第1篇 要記住!第一章 追憶審問第二章 記憶的矛盾之爭第2篇 我們該如何記憶?第三章 說出真相,操練恩典第四章 受傷的自我,獲得醫治的記憶第五章 記憶的框架第六章 記憶、出埃及記與基督受難第3篇 我們該記多久?第七章 記憶之河,遺忘之河第八章 遺忘的捍衛者第九章 帶來和諧、將過往記憶逐出的救贖第十章 定睛於美善結語 我所想像的和好後記附篇 正確地記住冤屈:關於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記憶附註致謝索引

商品規格

書名 / 記憶的力量: 在錯誤世界, 邁向盼望
作者 / Miroslav Volf
簡介 / 記憶的力量: 在錯誤世界, 邁向盼望:,從表面上來看,我們身處在一個看重記憶的時代:學生考試要記憶,各種快速記憶訓練班教人迅速記得成千訊息;科學實驗要記憶,從累積的
出版社 /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附屬校園書房出版社
ISBN13 / 9789861989921
ISBN10 / 9861989927
EAN / 9789861989921
誠品26碼 / 2682280288002
頁數 / 36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6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正確的記憶,幫助你邁向盼望的未來!

試閱文字

導讀 : 導讀
遺忘與饒恕:沃弗的神學觀點
遺忘與饒恕有什麼關係?沃弗(Miroslav Volf)在二○○六年出版了《記憶的力量:在錯誤的世界,邁向盼望》(The End of Memory: Remembering Rightly in a Violent World),正是要處理這一問題。他寫道:「我要問的是,一個不希望憎恨或忽視加害者、而是去愛他們的人,要如何記住他所遭遇的惡行。」(《記憶的力量》,35頁)「當人試圖愛加害者,要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記住對方的惡行?」(44 頁)這一課題是延續及深化沃弗前兩部作品的主題討論,這兩部著作分別是一九九六年的《擁抱神學》(Exclusion and Embrace: A Theological Explanat ion of Ident i ty, Otherness, and Reconciliation),以及二○○五年的《白白捨去:在恩典被剝奪的世界中繼續給予,繼續饒恕》(Free of Charge: Giving and Forgiving in a Culture Stripped of Grace)。基督教的信仰教導我們要愛仇敵,而愛裡包含饒恕,那麼,記憶就應該順從愛和饒恕的引領,方為恰當。《擁抱神學》及《記憶的力量》同樣以沃弗的個人經歷為引子,並同樣以這引子叩問神學,輾轉進入基督論之中,尤其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並同樣以基督論式的終末論(編按:終末論,另有稱為末世論,本書譯文統一用末世論,特此說明)來結束整個討論。本文集中於《記憶的力量》,由此而展開我們對沃弗就饒恕與遺忘的探討的闡釋。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心靈療癒的第一帖藥方

對於常常傾聽人述說童年創傷,甚至把人導入記憶河流中的我而言,這本書的出現,真是使我理性與感性的飢渴大得飽足。
一九九五年我因提及往事,意外撞見自己的眼淚;一九九七年我開始在大學校園中開相關的課程,於是,帶領人整理、回憶過往種種,成了我關懷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人數從一次三十人到近兩百人,學校從政大到台大到神學院。
這一路上,我的感性使我哭掉許多眼淚,我曾為自己哭,為我年幼的貧窮、自卑、與父母疏離、內心那揮之不去的孤絕感⋯⋯而哭;我也曾為學生哭,為他們經歷父母離異、喪親、在成就壓力之下憂鬱、耽溺於愛與性的迷霧中無法自拔⋯⋯而哭。
然而這一路上,我的理性也常常對我發出嚴格的質問:
「記憶靠得住嗎?萬一記錯了,怎麼辦?」
「回憶真的是必要的嗎?」
「如果幫助人們遺忘而不是記起來,會不會是比較『仁慈』的作法呢?」
「有沒有直接忘卻傷痛的技術?」
「流出眼淚就能抒解靈魂的張力,記起過去的傷痛就能
獲致靈性的恢復嗎?」
「堅持不看、不聽、不想過去創傷的人,他們又將如何
呢?」
⋯⋯
這種種的問題,這些年在我閱讀許多書籍文獻、陪伴許多人之後,其實已經一一有了定見。是的,記憶是常常出錯的,哈佛大學的學者丹尼爾‧沙克特(D. L. Schactor)所寫的《記憶七罪》(The Seven Sins of Memory)一書,就把人類記憶常見的錯誤都詳細述說了一番。但是在陪伴人的現場,從許多人的眼淚中,卻在在體會到,經驗所留下的記憶,即使是錯誤的、不正確的,「它」仍深深影響一個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及行為。
舉例來說,已經不只一次,當我在課堂上解釋「療癒的目標之一,就是能把使我們受苦的人『理想化』」,課間休息時,立刻會有修課學生來向我「抗議」這種論點,因為他們做不到,他們無法去為傷害他們的人找任何的理由。因此我常想,把傷害自己的人「理想化」的設想行動尚且做不到,何況是去承認自己「可能記錯了」呢?這種抗議的情緒是可以理解並且接納的,因為誠如本書作者的觀察:「記憶一旦烙痕,改變很難,即使『它』與事實不符。」這觀點與我常常強調「人是受想像的記憶影響,而不是真正的事實影響」的觀點不謀而合。
如果先不追究記憶的正確與否,那麼,遺忘總可以吧?可以把負面經驗直接遺忘嗎?這個策略我用過,聖經中的約瑟也用過。一九九五年,我那時三十五歲,第一次要想起過去經驗時,我發現腦海中一片空白;聖經中的約瑟在經歷被哥哥出賣、作奴隸、被囚⋯⋯的許多苦難之後,成為埃及宰相,他把大兒子取名叫「瑪拿西」,也是試圖忘記一切的痛苦。但是我和約瑟都沒有得逞,就在我承認記憶裡的空白時,意外遇見了自己的眼淚;約瑟也在與出賣他的哥哥重逢之後,發現巨大的悲傷。我們都沒有因為想遺忘而使悲傷的情緒消失不見。誠如作者在書中所說:「要將記憶想成是獲得拯救的方法,途徑之一是將記憶和個人醫治連在一塊。唯有穿越痛苦記憶的窄門,苦難造成的心理創傷才能癒合。換句話說,人必須忍受回憶帶來的痛苦,才可能痊癒,這是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基本洞見。」(56∼57 頁)
既然記憶不一定正確,卻又無法遺忘,怎麼辦呢?那當然是想辦法面對與安頓囉!至於怎麼安頓呢?決定和盤托出也罷,交給耶穌也好,定睛於美善也對,想辦法將之驅逐出境都行。作者沒給答案,只才情縱橫地帶領讀者悠遊於各個名家、典籍的論述之中,讓讀者自己決定,而這種讓讀者自己決定的基本態度,是對讀者的尊重與信任,於是讀者打開書悠遊於閱讀之樂時,其實已經默默服用心靈療癒的第一帖藥方了。
錢玉芬(政治大學心理系助理教授、
台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台灣神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