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需要界線 (成長神學Mini版) | 誠品線上

Growth Has No Boundaries: The Christian's Secret to a Deeper Spiritual Life

作者 Henry Cloud/ John Townsend
出版社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附屬校園書房出版社
商品描述 成長需要界線 (成長神學Mini版):所謂的成長,就是決心劃清界線。與童年經歷、失控的情緒、錯待自己的人劃清界線,就是成長的記號。為什麼擺脫不了從小到大的脆弱感?為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所謂的成長,就是決心劃清界線。與童年經歷、失控的情緒、錯待自己的人劃清界線,就是成長的記號。為什麼擺脫不了從小到大的脆弱感?為什麼我好難原諒自己?為什麼不負責任的人總是找上我?這一切全因為缺少了界線。《成長需要界線:成長神學Mini版》作者克勞德和湯森德相識於大學時代,之後一起念到臨床心理學博士。才三十出頭,他們就在美國西部開設多個基督教諮商中心,開發一套結合神學和心理學的靈命成長方法,在諮商中心廣泛應用,無數信徒得到造就。他們回顧自己的經歷,又從無數案主的血淚故事淬煉出人生智慧,發現界線能夠幫助我們為情緒斷捨離,盤點糾結的關係,最終達致成長。首先,我們必須坦承自己在關係當中,是個會犯罪傷害別人的人,又是罪的受害者(認識罪與義的界線)。罪使靈命成長停滯,甚至退步至信主前的光景。接下來,只要我們接受神真理的管教(找出屬神與屬人的界線),在信徒群體中彼此督促扶持,改變自己的思想、態度、行為,神就會按照祂的時間使我們的靈命日漸成長。《成長需要界線》是靈命成長暢銷書《成長神學》的簡易版,將他們多年的智慧匯聚成兩百頁的內容,把成長的祕訣介紹給有需要的人。本書適合想自己成長的基督徒,也適合幫助別的信徒成長的牧者輔導。【聯名推薦】松慕強(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柳子駿(台北復興堂主任牧師)莊信德牧師(播種國際事工台灣分會執行長)廖文華(基督教台北真道教會主任牧師)(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克勞德(Henry Cloud)湯森德(John Townsend)克勞德(Henry Cloud)與湯森德(John Townsend)同為資深基督徒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博士。他們曾創辦助人企業,結合神學和心理學,開發一套幫助人靈命成長的方法。《成長需要界線:成長神學Mini版》是最佳的入門作品,一窺他們數十年經驗所精煉的成長祕訣。克勞德與湯森德著書超過三十本,銷量突破二千萬冊,包括《為關係立界線》、《為工作立界線》、《為青少年立界線》等(校園)。在成名多年之後,他們向世人顯示自己是最有活力的屬靈導師:克勞德時常在報紙、新聞節目出現,為紛亂社會提供人際關係洞見。湯森德在協和大學爾灣分校(Concordia University Irvine),創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湯森德學院(Townsend Institute),培育新一代基督徒企業領袖。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一:可愛但有分量的成長小書∕松慕強∕ 15推薦序二:更加簡易卻不簡單的成長神學∕莊信德 17Part 1 失樂園 21第1章 事情沒那麼簡單 23第2章 認識神的大計畫 31Part 2 園藝大師 43第3章 恩典之神 45第4章 耶穌:我們的楷模 57第5章 聖靈 69Part 3 尋找最佳環境 83第6章 神的A計畫:人 85第7章 豐富真理為成長打下扎實基礎 101第8章 深井之水:虛心的生命 111第9章 溫暖的赦罪 123Part 4成長的方式 139第10章 修剪的價值:管教 141第11章 拔除罪與誘惑的雜草 153第12章 痛苦和哀傷的好處 171第13章 等待收成:時間 185詳細資料

商品規格

書名 / 成長需要界線 (成長神學Mini版)
作者 / Henry Cloud John Townsend
簡介 / 成長需要界線 (成長神學Mini版):所謂的成長,就是決心劃清界線。與童年經歷、失控的情緒、錯待自己的人劃清界線,就是成長的記號。為什麼擺脫不了從小到大的脆弱感?為什
出版社 / 財團法人台北市基督教校園福音團契附屬校園書房出版社
ISBN13 / 9789861989013
ISBN10 / 9861989013
EAN / 9789861989013
誠品26碼 / 2682119341007
頁數 / 20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4X1.2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善用界線,重整靈命,體會不一樣的信仰!
\ 不是界限,是界線 /
#改變人生的界線原理 #成長練習4部曲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一
可愛但有分量的成長小書

身為一個自詡在信仰中引導人成長的牧者,其實有時候真的很沮喪,因為常看到弟兄姊妹長年在挫敗中走不出來,持續地失敗,甚至軟弱到不成長。我自己就有一個故事。在我回應呼召建立教會初期,有一位弟兄每週都會有幾天來跟我談他的困難。我記得每次都花很長時間陪伴他,一起讀聖經,一起禱告,並且在一些他所面對的生命議題有很深的討論。但是經過一年之後,他又回到一年前的那個問題。我真的很崩潰,甚至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走上事奉這條路。
看了《成長需要界線:成長神學Mini 版》,讓我深刻思考,到底我是怎麼改變與成長的?而身為一個牧師的我,又是如何幫助人改變與成長?閱讀這本書時,這兩個問題不斷在我心中迴盪。本書作者提供一個很完整的框架,我越讀下去越覺得這個架構很「阿們」,也印證過去二十年牧會我所看見的─大部分生命改變與成長的例子,都跟本書所提出的框架相符,而失敗的例子則是與此架構相反。
本書提出了一個很棒的成長必備元素─認識神乃是恩典的神。三一神在恩典中如何改變我們,神如何使用人幫助我們成長;在團契中得支持,在團契中有規範等。每一章都深刻地提醒我,我也覺得很「阿們」。
我覺得本書最精采的部分,在於作者不會一昧地使用心理學,過度鼓吹「人的方法」,而是回到聖經真理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在神的恩典中用智慧助人,察覺自己的無能與需要神的大能;不是用心理學慫恿你自我改變,而是回到恩典中,謙卑地承認自己不能改變,才會經歷神介入後的真實改變。耶穌不也容許我們面對失敗與軟弱,才造就出彼得和保羅令人敬重的門徒榜樣嗎?
與過度鼓勵人的做法相比,本書的方法更實際,也會帶出更深、更真的改變。這是一本很可愛的小書,卻有很令人驚豔的亮光,我相信你認真閱讀,一定會讀到使你成長的部分,也會幫助你成為一個使人成長的助人者。

松慕強
iM行動教會主任牧師

試閱文字

內文 : Part 1 失樂園
第一章 事情沒那麼簡單

那時的我(克勞德),剛開始在一家基督教精神科醫院工作,有如一個興奮的孩子在聖誕節早上迫不及待要拆禮物。過去四年以來我在大學和神學院修課,學習基督教諮商,預備好學以致用。我早早到達位於達拉斯(Dallas)的醫療中心,預備對我的病患傾囊相授,深信他們只要學了我所學的那些真理,就能找到在他們前面等候著的生命。
那天早上很忙,我的單位人來人往。我瞧見病患和醫生說話,護理師給病人做檢查,也有很多來做團體諮商的人─ 典型的精神科日常。
突然有個女人穿著粉紅色睡袍,從病房跑到走廊上來。她張開雙臂高呼:「我是馬利亞,神的母親!」
天真如我,剛開始基督教諮商的工作,滿以為只要病患明白神的愛,並更加了解神的話,病就會好。聽到這個女人的宣稱時,我心想:「看來事情沒那麼簡單!」接下來的日子裡,這個想法三不五時就會出現。

四種成長模式

當時基督教圈子流行四種個人成長模式:罪的模式、真理模式、經驗模式,以及超自然模式。
罪的模式宣稱,人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罪。如果你婚姻出了問題,或者有類似憂鬱之類的情緒問題,那麼幫助者的責任就是找到你的罪,並與你對質,勸你認罪悔改,不要再犯罪,只要這麼做病就一定會好。
真理模式主張真理叫人得以自由。如果你並不「自由」,你生命中有些地方出了問題,那麼必定是因為你不明白「真理」。幫助者的角色就是鼓勵你學習經文和教理,尤其關於你在基督裡的身分。學習真理之後,真理就會成為影響內心的知識,最終影響行為和情緒。
經驗模式的主張是,你必須找到生命中所經歷過的虐待和傷害,進行一種類似情緒考古的過程,把過往的傷痕挖出來,透過禱告和圖像的想像來進行醫治,或者透過掃除情緒來進行醫治。此種模式還有較為靈恩的版本,主張把痛苦交給耶穌,或者帶耶穌到心裡痛苦的地方。
超自然模式有多種變化版本。靈恩派尋求即刻的醫治和拯救;其他則依靠聖靈幫助一個人活出新生命來獲得改變。「新生人」(其觀念為:只要降服,讓基督在你裡面活著,就有新生命)相信神會引導並改變他們。
我認為這四個模式都有其價值,某種程度上我也都將其實踐在生活中,但我輕易就能判別哪一個模式最合理。
畢竟我傾全力研究神學和聖經,所以我認為真理模式最合理。我相信聖經的能力,也相信神的真理能改變人的生命。但是在我任職的醫療中心,我看見好多已經信主多年的病患,他們對聖經的了解遠超過我。他們懇切禱告,參加查經和其他靈性操練。但他們仍然軟弱受傷,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是走不出他們的死蔭幽谷。
那位穿粉紅色睡袍的女士原本是個宣教士。她的差會把她從工場上召回來,是因為她精神錯亂,搞不清楚自己是誰,也搞不清楚何年何月。她和我治療過的數百個病患一樣,都試過各種辦法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包括婚姻、親子、情緒,以及工作上的種種掙扎。最終卻發現這些基督教所提供的辦法都讓他們大失所望。
這些方法也不是全然無效,多少都有點幫助。我看見很多病患有所改善。禱告、學習聖經、悔改確實是醫治臨床症狀非常有力的元素。但是這一切都遺漏些什麼,我總感覺「一定還有其他辦法」。

再次重生

我繼續從事基督教諮商的工作,接下來四、五年裡,有些事情發生,翻轉我的世界:我看見病患徹底痊癒了!這些憂鬱患者不再只是病情獲得控制,而且不再憂鬱了。
人際關係出問題的人不再只是情況改善,而是發展出了培養人際關係的能力。我見證了人們生命改變的過程。從來沒有人教過我這樣的成長過程,這使我面對一個兩難的問題。
對我來說,靈性和情緒問題好像是分了家。一方面我們有屬靈生命,認識神,在與祂的關係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有情緒和人際關係,得學習如何解決實際的問題。
但我想不通,怎麼會有靈性以外的答案呢?我所知道的神學告訴我,神能回答所有人生問題(彼後一3)。人們怎麼可能除了靈命成長之外還需要有其他方面的成長呢?難道靈命成長除了影響靈性層面之外,不能同時影響生命中其他層面嗎?
我心中有個難題,必須找到出路:我不願意我的生命分成兩半─一半作為輔導幫助人解決難題;另一半作為基督徒,具備有價值的屬靈生命,可是卻無法實際幫助我的病患解決他們的難題。我再次研讀聖經尋找答案:靈命成長如何解決生命中的難題呢?
發生在我身上的事難以言喻,我只能這樣說:我再次重生了。我發現我所學那些幫助人成長的一切內容,從頭到尾都在聖經裡面。那些改變生命的過程,都記載在經文中。原來聖經除了談論幫助人靈命成長的元素之外,也談論幫助人在情緒和人際關係成長的元素。我簡直欣喜若狂─聖經的確是真理,不但如此,真理也包含在聖經中。
我的使命是將所學傳遞給人,於是開始在基督教機構帶領工作坊。同時,湯森德和我也開始討論類似的問題。
湯森德是我研究所時期的同學。當時我當義工,幫助新生搬進宿舍。我們都喜歡搖滾樂,所以志趣相投(想不到吧?)。在當時,基督教圈子普遍認為搖滾樂非常不符合信仰,我們很高興沒有被對方當成異教徒。我發現湯森德也有類似的探索,並且跟我有一樣的目標─ 我們想要把人們來接受諮商的問題,都帶回所屬的靈命成長範疇之下。
我們並非反對諮商。人們需要跟著一個有經驗的輔導員,在特定的脈絡下致力解決生命中的問題,但我們極力強調諮商有兩個重點。
第一,人們來找我們諮商時,我們希望他們知道,他們要解決的不是諮商或成長的問題,而是靈命成長的問題。我們認為靈命成長乃是一切問題的答案。第二,我們想把人際關係和情緒問題的概念,帶回靈命成長的主流當中。
「屬靈生命」和「真實生活」從來就是一體兩面,不能分割。成長無界限!全部都是一體。
我們列出三個目標:
第一:湯森德和我希望所有幫助人的輔導員都明白屬靈和實際生活之間如何有關聯。比如說,我們希望牧者知道,一個解決情緒難題的小組從人文主義而言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應用教會的教義。
第二:我們希望輔導員意識到深刻改變人生命的過程和技巧。很多輔導員在輔導人們片面問題的時候做得很好,但他們如我們一樣,都想更多知道,聖經如何教導究竟是什麼讓人成長。
第三:我們希望成長中的人不單知道如何成長,更明白到:你變得更好皆因你的靈命在成長,而成長則來自神。
我們評估如何從經文的角度撰寫此書的時候,想到早年在系統神學和教義上打的底子是何等有用。因此我們希望盡力將靈命、情緒及人際關係的成長,跟聖經中偉大的義理結合起來。
我們深深希望這是一本實用的書,可以讓讀者了解如何幫助人成長,而不為神的工作設限。同時我們也希望此書能啟發讀者,讓大家看見,成長過程的核心乃是神學。

回到神學院

神學將聖經分為幾個範疇,教導信仰重要的教義。我們會將基督教教義的一些重要範疇一一講解,但是會從不同角度處理。我們不會在此書中完整研究教義,但會討論每一個教義如何應用在個人成長的範疇上。我們有時甚至不會註明「教義」二字,但請大家放心,我們信仰的重要教義就是此書的框架結構,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框架結構。
此書結束時,我們希望讀者得到鼓勵,不但可以有深刻顯著的成長,而且可以確信那些靈命成長的路徑都是聖經為我們鋪設的。這趟令人興奮的旅程,使我們每天享受其中。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聖經啟示人是如何成長的。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