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異境。39城
作者 | 聞人悅閱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琥珀異境。39城:,我們在這裡我們來過我們要對我們的歷史負責▌《琥珀》番外短篇小說(《琥珀》榮獲《亞洲週刊》2018年度全球十大華文小說榜首)無意中,這些故事也向所有 |
作者 | 聞人悅閱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琥珀異境。39城:,我們在這裡我們來過我們要對我們的歷史負責▌《琥珀》番外短篇小說(《琥珀》榮獲《亞洲週刊》2018年度全球十大華文小說榜首)無意中,這些故事也向所有 |
內容簡介 我們在這裡 我們來過 我們要對我們的歷史負責 ▌《琥珀》番外短篇小說(《琥珀》榮獲《亞洲週刊》2018年度全球十大華文小說榜首) 無意中,這些故事也向所有《琥珀》中提到的城市致意,時光回溯到這個世界年輕的時候。 不過這仍舊都是一個個獨立的故事,沒有《琥珀》他們一樣可以存在。 《琥珀》中出現了大約四十個城市,每一個城市有各種各樣的演義,因此每一個短篇是這每一個城市的備忘錄,收錄前世今生的幾個場景。 好比是一個實驗,虛構與真實互相驗證,得出的真相是人性中我們值得珍視的部分。 在這裡,時光碎片般的往事從敦煌開始,大致按著《琥珀》小說中莫小嫻從少年時開始經過的那些地方一步步走下來,一路經過恰克圖、庫倫、歸化、定遠營、包頭……從此天遠地長。 這些城市即便沒有她的故事也照樣會日升日落,年年歲歲地延續著一個城市自己的傳奇。
作者介紹 聞人悅閱聞人悅閱 紐約Cooper Union大學電機工程學士,紐約大學商學院金融碩士。寫作是童年時代的第一個夢想,在理想交互更替的成長歲月中保存了下來。 出版有小說集《太平盛世》(2003)、《黃小艾》(2005)、《掘金紀》(2011)、《小寂寞》(2013)、《琥珀》(2018)、《我們羅曼蒂克的過去》(2022);童話《小中尉》(2008)、《小仙》(2016);散文集《紐約本色》(2004)、《小惆悵》(2014)。
產品目錄 自序 我們羅曼蒂克的過去及琥珀的異境 一九一零年代的異境 恰克圖 一九二零年代的異境 庫倫 歸化 定遠營 包頭 黃河渡口 蘭州 河州 一九三零年代的異境 敦煌 永登 北平 哈密 酒泉 莫斯科 柏林 天津 上海 小樽 海參崴 迪化 奇臺 喀什噶爾 伊爾克斯塘卡 維也納 里加 巴黎 巴塞羅那 一九四零年代的異境 倫敦 根息島 馬爾他 柯尼斯堡 馬爾代夫 延安 南京 杭州 一九五零年代的異境 香港 利物浦 一九六零年代的異境 紐約 一九七零年代的異境 臺北
書名 / | 琥珀異境。39城 |
---|---|
作者 / | 聞人悅閱 |
簡介 / | 琥珀異境。39城:,我們在這裡我們來過我們要對我們的歷史負責▌《琥珀》番外短篇小說(《琥珀》榮獲《亞洲週刊》2018年度全球十大華文小說榜首)無意中,這些故事也向所有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863235019 |
ISBN10 / | 9863235016 |
EAN / | 9789863235019 |
誠品26碼 / | 2682308713004 |
頁數 / | 264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5CM |
級別 / | N:無 |
自序 : 我們羅曼蒂克的過去及琥珀的異境
寫小說是一件如此讓人沉醉的事。故事中的世界廣袤無邊,凝聚在文字中的那些瞬間在不斷琢磨中不知不覺形成如琥珀那般的質地,定型封存,若徐徐散發光華,無非是因為心有所感。
我在二零一八年寫完一本長篇小說《琥珀》,我在那個世界裡穿梭了數年,要關門離開的時候戀戀不捨。書中的人物從少年成長,再老去,這世界也走了一個世紀。當他們年輕的時候,這世界也正要開始去實踐一些年輕的理論。時光一向天真、任性,甚至殘忍,一去永不回頭,我們的今生其實早已在前世扎下了根,讓人忍不住回望的總是屬於我們的那些羅曼蒂克的過去。
從二零一五年開始寫《琥珀》,寫稿共三年,同時每月要交一篇專欄文章。因為沉浸在《琥珀》的人生中,於是在潛意識下將這個專欄的故事埋下了一些與《琥珀》有關的線索——不過這仍舊都是一個個獨立的故事,沒有《琥珀》他們一樣可以存在。寫這些故事是為了不想與過去失之交臂。《琥珀》中出現了大約四十個城市,每一個城市當然有各種各樣的演義——所以每一個短篇是這每一個城市的備忘錄,只是寥寥數筆只能收錄前世今生的幾個場景而已。這好比是一個實驗,虛構與真實互相驗證,得出的真相是人性中我們值得珍視的部分。
在這裡,這些時光碎片般的往事從敦煌開始,然後就大致按著小說中莫小嫻從少年時開始經過的那些地方一步步走下來,一路經過恰克圖、庫倫、歸化、定遠營、包頭……從此天遠地長。
那些城市即便沒有她的故事也照樣會日升日落,年年歲歲地延續著一個城市自己的傳奇,但是我偏偏撿到了某些遺落於歷史的碎片,於是像一個好奇的孩子,試圖把它們拼在一起——自己也為那折射出來的光與影吸引,深深地著了迷——這其實也是寫《琥珀》和這些故事時的心情。
《琥珀》初稿定於二零一八年初。
那年夏天在巴黎,《琥珀》小說還沒有最後定稿。小說中的莫小嫻在一九三七年到過巴黎,到了二零一八年,要走一走她在半個多世紀前走過的路還不是太遲——至少巴黎的建築還多半以一樣的姿態站立著,八十一年前存在的,八十一年後還在這裡。寫稿中與筆下人物朝夕相處,沿「當年」那條路走一走,好像是與一個老朋友的默契。
腳踏實地走在路上,夏天的陽光照在身上,故事中的情節是虛構的,但是一九三七年切切實實存在過,那麼久遠的人與事大半湮滅了,可是如要尋找,總是有跡可循。
一九三七年,巴黎有一場世博會,莫小嫻要去找一個人,結果沒有找到,所以與巴黎也不過是一場短暫的相會,彷彿滄海一粟,水滴匯入海洋,瞬間無影無蹤,可是那存在過的可能性卻是無法否認的。這就是寫小說的妙處,在真實與虛幻之間架起一座橋樑,記憶可以被喚醒,歷史又可以變成一面鏡子。至於一個中國女子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出現在一九三七年的歐洲,要找誰,結果又如何,自然是一個悠長而且可能無解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生可以被塑造,但是我們都可以選擇如何站在歷史中。
一九三七年世博會顯然沒有在巴黎留下太多的痕跡,在舊書店很難找到一九三七年跟世博會有關的地圖;這個年份也沒有能引起太多人關於世博會的聯想。也許這不是一場讓人懷念的盛宴。本來應該是以展示人文關懷為目的,藉人們在藝術和技術上取得的成就來為未來作出一個保證——美好初衷如此,但這一場世博會正好處在一個艱難的歷史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兩年後爆發,而這一年的世博會其實已經展露了戰爭一觸即發的端倪,回顧中頗有點不堪回首的無奈。畢卡索那幅著名的《格爾尼卡》就是當時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委託,為世博會西班牙區繪製的,描繪了西班牙內戰中納粹德國在佛朗哥授意下,對西班牙共和國格爾尼卡城的轟炸,這是人類歷史上經受的第一次地毯式轟炸。沒錯,人類歷史終於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人類終於掌握了新的技術,一面急於創建,一面急於毀滅。世博會原址與艾佛爾鐵塔隔著塞納河相對,當年各國的會館在鐵塔下毗鄰而建,爾後有一些國家再見便在戰場上了。
二零一八年的艾佛爾鐵塔當然是一個遊客頻繁光顧的地方,當年會場建築大多不存在,但是對照地圖,依稀也可辨認出當年世博會館的格局。剛好碰到時裝週,當年的東京館有與時尚週有關的活動,東京館的建築亦是為巴黎世博會而建的且保留了下來,這些年作為現代及當代藝術館,也是見證了世博會後八十年的歷史。
八十年前,莫小嫻離開世博會場,沿著塞納河左岸往上走,越往前走越熱鬧,巴黎最輝煌的歷史逐漸展示在河的兩岸,但是她忍不住淚如雨下,明知已經永失所愛,卻不肯承認……最珍貴的,或許總遺落在歷史裡。
八十年後,我也走在左岸,快接近巴黎聖母院的時候,岸邊出現許多賣舊書的小攤,最受歡迎的還有老招貼畫和地圖,不過要找一九三七年的地圖並不容易,不過倒找到幾本一九三七年的體育雜誌,很有時代感,光看那些照片,很難相信席捲全球的戰爭正在逼近。到了最後一家,閒閒問攤主,有沒有關於一九三七年的東西。他眼睛一亮,不發一言,從一堆地圖中一張張翻起,然後抽出其中一張。他說,整個巴黎你也未必容易找到這樣一幅……
我低頭一看,正看見地圖上印製的幾個字——一九三七年巴黎世博會……
原來偶遇就是這樣。
二零一九年底整理這些小說,然後疫情措手不及席捲而來,整個世界如龐然大物停頓,匍匐艱難而行。所有這些沉重的歷史一筆一畫寫下來,但願不會在今後因為要粉飾太平而被遺忘。時勢艱難,難免會想到未知的未來,幸運的是還有一枝筆可以想像和希望。二零二二年寫下〈我們羅曼蒂克的過去〉,故事發生在未來,但回顧的還是過去,《琥珀》中的人物在那未來中再次出現,故事不長,但是也許就是《琥珀》未來卷的一個開端。那個故事就先收在另一本同名的小說集中了。
許多年前,《琥珀》這個故事初步模糊成型的時候,還沒有想到自己想做的原來就是在琥珀中留下時間的刻痕。我們在這裡,我們來過,我們要對我們的歷史負責。
而總之,這本書中的故事是基於長篇小說《琥珀》的番外所得,無意中這些故事也向所有《琥珀》中提到的城市致意,時光回溯到這個世界年輕的時候,也許那也是寫下〈我們羅曼蒂克的過去〉時的心情。
內文 : 一九三零年代的巴黎異境
夏天過去了,吉婭約她的髮型師剪頭髮,才知道髮廊已經從中環的辦公大樓搬到了上環老街。她很喜歡上環的小街道,百年老舖林立,茶莊、海味舖、蜜餞行、刻圖章的、配鎖匙的、治跌打的,要什麼有什麼,這兩年又冒出許多年輕人經營的小餐館,連帶米其林星的名廚也選擇在這裡落戶,同中存異,因為世俗才有趣。
髮型師路克是髮廊老闆,法國人,已經在香港住了二十餘年,見了吉婭很高興,老客人不用細問就知道她要的是什麼。新鋪秉承之前充滿未來感的裝修風格,門前小街上人群絡繹,熱鬧中帶著市井氣,看來路克終於擺脫了原先辦公大廈他不喜歡的那種刻板整齊。不過,總有擺脫不了的煩惱,他用不太雀躍的口氣對吉婭說,夏天,回了趟巴黎。
吉婭自鏡中與他四目交流,他搖了搖頭,卻沒把臉上的無奈甩掉。她當然知道他為什麼煩惱——這一年來,巴黎成了是非之地,好幾次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日子殊不平靜。路克長嘆口氣,髮廊裡嗡嗡地響起吹風機的聲音,此時聽上去像傳遞著無邊惆悵的詠嘆調。
吉婭看著鏡中的自己幾年如一日的髮型,不過修修剪剪中,還是儼然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只是路克看上去情緒有些低落,剪落的髮絲翩然落地,但剪斷的不是他的煩惱絲,吉婭目光落在鏡中髮型師的身上,可只看到個低頭的側影,忽左忽右忙碌著,像走不出一團小範圍的氤氳的惆悵。吉婭輕咳一聲,問他,家人都好?
路克像驀然驚醒,順手摘了一個笑容掛在臉上,說,都好,都好。生活一樣過,巴黎也還是巴黎,除了遊客少了一些。倒是我遠遠住在香港,只看著新聞,反而更覺得心驚肉跳。而我祖父,根本是氣閒神定,情緒一點也沒有受到干擾,批評這些政客不知道處理意見不同是極其幼稚。他說二戰他都經歷過了,還怕什麼——可話也不能這麼說啊,那時戰爭開始,他連十歲都不到,有的是時間治療一切戰爭的創傷,你說是不是?可到了他現在這樣一把年紀,哪經得起再經歷一次亂世?——可誰知道呢?這樣的事,真發生了誰也沒辦法,這世界真是一團糟啊。路克聲音輕下去,像嘟噥著說給自己聽,可語氣充滿了自己也不願相信的拍案驚奇。
你祖父幾歲了?吉婭問。
路克說,八十五了。夏天回去,剛好是他生日,我們把舊照片理出來,做了一段影片。說到這裡,他忽然像孩子般興致勃勃,問,你要不要瞧瞧?花了我不少時間,沒有比老照片更有魅力的東西了。
吉婭自然說好,影片在路克的手機上——黑白照片開場,漸漸變成彩色,年華更替,大家庭始終是大家庭,幼兒成長,青年人老去,老人淡出,家庭總是添新成員,任何一個時期都是幾代同堂,背景配著法國手風琴音樂,時光彷彿流淌得十分歡快,而照片中背景看得出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巴黎,那城市一貫風姿綽約,正像路克剛才說的,任何時候巴黎還是巴黎。
吉婭看了一遍,又重頭開始,湊近畫面細細尋找,然後按了暫停,指著定格的鏡頭,問,這也是在巴黎?——照片上一個六七歲的男孩站在高樓頂上,鏡頭俯視,近處的應該是塞納河,但遠處背景卻有兩座巨大無比的塑像,聳立在高高的基座上,一邊是隻老鷹,另一邊遙遙相對,是一男一女昂首挺胸,擺出闊步向前的姿態。吉婭用手指在屏幕推移,想放大那圖像,卻沒有成功,她再湊近一點,疑惑地問,這是什麼風格?不像是巴黎的情調,怎麼如此氣勢洶湧。
路克低頭瞄一眼,便笑了,說,巴黎不可以氣勢如虹?我們那兒也有過大革命的,不光只有藝術和美食。不過,這兩座雕像倒真不是法國製造——那是一九三七年的巴黎世博會時的產物,一邊是德國館,另一邊是蘇聯館。氣勢洶湧?當然囉,這是後來二戰時交戰的雙方,不巧或者太巧,在戰前就這樣先對上了,雙方大概都抱著無窮的自信,覺得自己守護著整個世界的真理,只是那時還沒權衡好對方是敵是友,先亮一亮鋒芒再說。
吉婭皺眉細看,那老鷹可不就是德國的那隻鷹,而那高高在上似要向前奔跑的男女——路克彎腰指一指,跟她解釋——代表的是工人和農民,手中舉的可不就是從前蘇聯宣傳畫中常見的鐮刀和鐵錘。這樣大型的不鏽鋼雕像在當時不能不說是個奇蹟。路克端詳鏡中的吉婭,用手指整理她的髮型,一面絮絮說道,也只有蘇聯那樣的國家機器才能在那麼短時間內造出這樣的大傢伙來,所以德國不示弱,也做出了盤據在同樣高度的老鷹雕像——一部國家機器對著另一部國家機器,就在艾菲爾鐵塔前,隔街相望,分明想要分出高下。
路克的口氣像是在議論兩家服裝品牌的商戰,輕描淡寫,然後退後兩步,注意力全在自己的成果上,然後滿意點頭說,Voila。他拍拍手,問吉婭,照片不錯吧?
吉婭由衷道,角度照得真好。
路克說,當然,我的曾祖父是攝影記者,這是他得意之作,照片上的是我祖父。對了。說起來,還有個故事,在我們家,祖父一直被開玩笑叫做是「被中國人撿回來的那個孩子」。
嗯?
路克笑道,我曾祖父去世博會,只顧攝影,把六歲的孩子——我的祖父——弄丟了,是位中國小姐把他找了回來——為這事,曾祖父特地帶祖父去拍照,頗花了些功夫找到最合適的樓頂,想拍下世博會全景作為補償——喏,就是這一張。本來要拍艾菲爾鐵塔,但後來改拍到了這兩座巨大的雕像——倒還是這樣有意思。
世博會上的中國小姐?吉婭笑了,說,是什麼樣的中國小姐,你祖父還記得?
路克道,可不是,我祖父對那位中國小姐倒是記憶深刻,別人一提「中國人撿回來的孩子」,他就開始說那中國小姐的事,這幾年尤其如此,只是他年紀大了,記性越發不好,故事越說越顛三倒四了……
吉婭笑問,他到底說了什麼?
路克道,走丟的明明是他自己,他卻說是那位中國小姐走丟了,還說走丟的不僅是那位中國小姐,她的愛人也丟了,她在世博會上千尋萬找,卻怎麼也沒有頭緒,就把自己也弄丟了。反正,在他印象裡,那個時候所有人都走丟了,迷途了。
吉婭說,噢?聽上去有種羅曼蒂克式的淒涼——那不是二戰前?戰爭要來,難免有些生離死別的故事。
路克堅持道,是他年紀大糊塗了。我父親小時候聽曾祖父說起過那位中國小姐的故事,情節不太一樣。我祖父說她法文流利,人也美麗大方,氣度不凡,猜測她是中國政府某位高官在外留學的子女,那時的版本可沒包括她和她的愛人都走丟了的橋段——是祖父記糊塗了吧,年紀大了,一廂情願編出新的支離破碎的情節,來印證自己的想像——他甚至還說這位中國小姐會講俄文,被幾個蘇聯人跟蹤,他見了好奇,不知不覺跟上去,以致迷路;而且是他救了那位中國小姐,因為跟他在一起,才讓蘇聯人改變主意,不便上前來找麻煩,倒是他幫了她的忙……
吉婭笑說,驚險刺激,老人想像力豐富。
路克無奈搖頭,說,他愛看John Le Carre的小說,自己不知不覺代入了諜戰角色?還言之鑿鑿說是中國小姐要他保密,所以大半個世紀他從未提及——在想像中,他把自己變成重要人物……
吉婭咦一聲,說,也許一切確實發生過——人們對著孩子會真話,對所做的事也不加掩飾,你的祖父也許真的目睹了一幕真實的歷史……
路克搖頭,說,所謂真實的歷史,沒法確知了啊。可他那時才多大,哪裡記得清楚?——但誰知道呢?世事不可思議……各種戰爭的起因對於我來說都十分的費解,也許我不是個聰明的人。他將自己的手機拿回去,瞄一眼屏幕,說,那世博會為了標榜和平與進步,花了那麼多力氣展示技術、藝術和誠意,結果那和平只是虛有其表而已……妳知道嗎?其實,開幕前一個月,德國剛剛轟炸了格爾尼卡;緊接著,中國發生盧溝橋事變,開闢了亞洲戰場……說什麼都沒有用,亂局已定呵……這時候,電話屏幕驟然暗了,那照片淡出了視線。
路克拿過一枚鏡子,退後一步,比劃著角度,好讓吉婭看清背後的樣子。鏡子反射的光線像倏忽而過的時光,讓人眼前恍然一花。
髮廊裡都是鏡子,吉婭稍一轉頭,就看見了無數個自己,像步入奇境的愛麗絲,沉浮於時光之外。她彷彿重新打量自己,同時好奇問,路克,你以前是學什麼的?怎麼說起歷史來這樣朗朗上口?
路克笑道,我以前正是學歷史的。……然後,將手中的鏡子遞給旁邊的助理,道,學了歷史,才知道歷史不過是無望的重複,歸根結底,人們什麼教訓都沒有學到……真是可惜……
吉婭看著自己的背影出神,還沒有反應過來,路克卻轉了話題,笑著說,妳知道我為什麼會來香港?大概是家裡人老說祖父是中國人撿回來的,說得多了,潛意識裡便生了想來東方的根,結果先來到香港,住下來就走不了了,以為找到的是同中存異的地方……
世事難料。最後,他嘆了口氣,這樣說,這城市也在變化之中啊。
的確,這夏天容易讓人感嘆,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煩惱。
最佳賣點 : 我們在這裡
我們來過
我們要對我們的歷史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