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冷漠: 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 | 誠品線上

回避性愛着障害: 絆が稀薄な人たち

作者 岡田尊司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孤獨的冷漠: 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內容簡介:「逃避型」屬於不安全的依戀形式,來自父母的忽視、過度保護與過度掌控人生沒有目標,做什麼都提不起勁?與人相處總是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逃避型」屬於不安全的依戀形式,來自父母的忽視、過度保護與過度掌控人生沒有目標,做什麼都提不起勁?與人相處總是放不開,覺得獨處比較輕鬆?對他人的情感毫不在意,只在乎自己的興趣?無法建立關係,人際交往總是不長久?遲遲不想工作結婚,談起責任彷彿有拖延症?「逃避的確有用,逃遠了也別怕回不來」《依戀障礙》系列再出發,解析「是哪些陰影讓我們想逃避」,以及「有效脫離逃避的勇氣」依戀(attachment)也譯作依附,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締結關係的能力。近年社會晚婚、少子化、關係疏離等現象則可歸因於「逃避型」依戀形式人口的增加。而「逃避型」的養成,則往往來自父母過度保護、過度掌控或忽視。各種人格類型都可能帶有「逃避型」特質,分別展現以下行為傾向:‧逃避性人格類型——強烈害怕被討厭‧依賴性人格類型——擅長察言觀色,不敢拒絕別人‧強迫性人格類型——認真努力、責任感過重‧自戀性人格類型——只愛自己,唯我獨尊‧反社會性人格類型——總是冷酷地壓榨他人‧類分裂性人格類型——與人相處不快樂,寧願獨處‧妄想性人格類型——連親近的人都不相信‧邊緣性人格類型——遊走於極端之間,討厭自己托爾金、J.K.羅琳、宮崎駿、榮格都曾陷入逃避狀態,他們是如何轉化逃避為力量的?岡田尊司透過三十個真實案例,挖掘陷入逃避的心理機制,並提供走出逃避的具體方法。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王意中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周慕姿愛情心理學家/海苔熊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諮商心理師、作家、輔導教師/黃之盈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鄧惠文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岡田尊司一九六〇年生於香川縣,是精神科醫師、作家。目前擔任岡田診所(位於枚方市)院長。自東京大學文學部哲學系退學,後畢業於京都大學醫學系,並於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高次腦科學講座神經生物學教室及腦病態生理學講座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工作。著有《逃避型依戀障礙》、《壓力與適應障礙》、《不要說是發展障礙》、《為工作者而寫的精神醫學》、《邊緣性人格障礙》、《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思想控制》、《依戀崩壞》等。此外也以小笠原慧的筆名撰寫小說。著有《DZ》、《掌中的蝴蝶》、《你是否聽見風的聲音》等作品。■譯者簡介邱香凝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腦娛樂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在現代人之間逐漸增加的逃避型依戀形式╱如何順利過完這一生第一章「新人種」的誕生?何謂依戀形式╱逃避型依戀形式的特徵╱遺傳因素的影響比想像中輕微╱何謂依戀╱依戀與肢體接觸的不同╱支撐依戀理論的生物學機制╱催產素能抑制焦慮與壓力╱疏離的依戀關係會帶來什麼?╱無法依賴他人╱面對別人時放不開,不擅長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討厭受責任束縛╱即使過著「普通」的生活╱逃避型依戀與人格╱自閉症譜系障礙與逃避型依戀形式第二章逃避型依戀與養育因素育兒放棄與逃避╱缺乏同理回應╱父親的影響╱以艾力.賀佛爾為例╱以山頭火為例╱過度掌控與逃避型╱規範太過嚴格的父母╱心靈創傷與逃避性╱粗暴的雙親與說不出真心話的小孩╱因父母失和而受傷的小孩╱避免陷入「憂鬱」第三章社會的「去依戀化」與逃避型――近代化、過剩趨勢、資訊化帶來什麼?資訊超載與逃避型依戀╱依戀愈不穩定的人愈容易對媒體成癮╱和藥物成癮及毒癮相同╱育兒方式的變化╱近代化與瀕臨危機的依戀系統╱新生兒房、嬰兒床、托兒所╱一連串的不幸加速問題惡化第四章逃避型的愛情與性生活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的原因╱逃避型的育兒狀況╱逃避型的愛情觀╱焦慮型的育兒狀況與愛情觀╱父母的互補效果與相乘效果╱對父母長輩的照護態度╱依戀與性生活╱不需要過程╱有時也會忌諱性行為╱與非現實對象的性愛╱契合度與依戀形式的組合╱性行為的性質差異╱容易陷入自我滿足的性行為╱有時婚姻生活也會帶來壓迫感╱對逃避型而言,結婚是什麼?╱追求心中的幻想╱以齊克果為例╱偶像化、固定化的愛╱對逃避型而言,幸福的婚姻是什麼?第五章逃避型的職涯與人生在職涯中,人際關係也是一大課題╱「工作只是工作」的工作方式╱無視心靈創傷,以解決問題為優先考量╱在不知不覺中孤立╱強項是冷靜與專業度╱與其示弱,寧可選擇安靜離開╱對自己的人生毫不關心╱怕麻煩的人與維持現狀╱對失敗的恐懼╱老是主動放棄機會╱最理想的狀態是不用工作就能生存╱艾瑞克森對自我認同的追求╱以井上靖為例╱延期償付(moratorium)能成為播種的時期嗎?╱拯救山頭火危機的是?╱化緣乞食的生存方式╱不為欲望工作第六章克服逃避兩個層面的課題╱合理化逃避的思考模式╱描述受傷體驗的階段╱以榮格為例╱心靈創傷記憶與症狀的雙重門檻╱突破逃避╱降低過高的期待值╱以森田正馬為例╱需要是行動之母╱脫離對情報通訊的依存╱適度運用與同好間的交流╱人與人的連結是人生的動力第七章修復依戀治癒我們,使我們復原的是什麼?╱從安全堡壘之中誕生的魔法╱對逃避型而言,什麼是好的安全堡壘?╱無視沉默,不接受╱即使不在了,仍會持續存在心中╱分享安心感與興趣,打開心門╱主體性與恢復責任感╱直接原因與根本問題╱浮上檯面的依戀問題╱認識束縛自己的是什麼╱療癒依戀創傷╱接受與鼓勵的平衡╱過去的認知療法及其限度╱正念與新的認知療法╱照顧、工作、愛╱遵從命運的聲音╱弱點也能互補╱因為擁有同樣的創傷╱幸福的婚姻生活╱不逃避自己的人生╱宮崎駿是如何擺脫逃避的╱努力活下去結語依戀形式診斷測驗主要參考文獻

商品規格

書名 / 孤獨的冷漠: 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
作者 / 岡田尊司
簡介 / 孤獨的冷漠: 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內容簡介:「逃避型」屬於不安全的依戀形式,來自父母的忽視、過度保護與過度掌控人生沒有目標,做什麼都提不起勁?與人相處總是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3232124
ISBN10 / 9863232122
EAN / 9789863232124
誠品26碼 / 2681452349008
頁數 / 272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試閱

第一章「新人種」的誕生?
疏離的依戀關係帶來什麼
逃避型的這種傾向也會在親子以外的人際關係中展現出來。即使曾經往來頻繁的朋友,一旦久不見面,關係就會立刻變得疏遠,甚至斷交。在學校或是職場上閒話家常的夥伴也只是表面上的關係,不會想要犧牲私人時間去維持。
至於距離較近的親密關係,對逃避型人而言與其說是安心,不如說是痛苦。肌膚相親的關係與一般肢體接觸都會令他們感到不舒服,所以也對性交感到厭煩。
親疏程度不同的依戀,能從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感清楚看出端倪。孩子和最親近的母親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調查孩子的依戀形式時,最常見的方法是測試孩子在母親離開後,再度見到母親時的反應。安全型依戀的孩子與母親分開時雖會感到焦慮,但並不會過度,母親回來時也會表現出高興的反應。另一方面,矛盾型(焦慮型)的孩子不僅在母親離開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再度見面時卻不能坦率地接納母親,取而代之的是憤怒與反抗的態度。此外,逃避型的孩子則無論母親在與不在都顯得漠不關心。
從成人身上也能看出這種特性的差異。焦慮型人的特徵是與戀人或家人分開時會頻繁地打電話及傳訊息,若對方回覆太慢或沒有立刻接電話就會表露不悅的態度。另一方面,出了門就不太會打電話或傳訊息的類型則較傾向逃避型。逃避型的人與焦慮型的人相反,一旦分開後就把對方踢出心房,秉持「逝者已矣」的態度。
因此,就連本該在強烈依戀連結下建立的親子關係,在他們身上也表現得清淡如水,即使與父母多年不見也絲毫不感寂寞。平時不常想到父母,天生不了解懷念的感情為何物。這是因為,只有依戀才會使人產生懷念的情緒。
再者,這類型人也不太記得小時候的事與從前的回憶,尤其具有不願回想痛苦體驗的傾向。對於過世的人也很快就會忘懷,面臨死別相當冷靜,不太產生悲傷的感覺。他們通常藉由這麼做來保護自己。

無法依賴他人
逃避型的人,不懂如何依賴別人,也不會尋求他人的協助。因為他們認定絕對不能指望別人。他們也不相信別人,認為如果不小心示弱,不是被批評就是引來更糟糕的下場。
因此,當遇到問題或是陷入糾紛時,他們傾向於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不擅長與人商量或尋求幫助。結果就是在孤立無援之中孤軍奮戰。
然而,不管能力多好,一個人的力量還是有其限度。壓力超過忍耐的極限或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便會被逼得走投無路,身心俱疲。由於一味忍耐的緣故,這種人很容易突然承受不了打擊。到了這個地步,還是不願意向他人訴苦,只能藉由逃避來保護自己。
如果勉強撐過去了,便會一副什麼問題也沒有的樣子顧左右而言他,這麼一來周圍的人也不會發現異狀。問題是,身體會比心靈先發出警訊,很多人因此經常產生頭痛、腹痛、腹瀉、噁心、心悸、暈眩等症狀。
換成安全型的人,遇到相同的困難或承受壓力時,會向他人尋求連結與接觸。這是為了從人的溫暖中得到安心與療癒。相較之下,逃避型的人,尤其是曾經遭雙親忽略的人,反而會傾向一個人解決。即使別人主動給予幫助,也只會覺得煩躁。
近年日漸增加的逃避型中,很多是小時候受到雙親專制掌控的類型。這種類型的人,有無法依賴他人的一面,同時也有過度仰賴父母或配偶的一面,因此難以離開父母自立更生。
前面提到的哈洛也做了與此相關的有趣實驗。他將幼猴與其他群體隔離,只與母猴相處,進而觀察幼猴的成長狀況。結果發現,幼猴長大後無法適應群體生活。
這項實驗結果的意義不在於貶低母親的重要性,而是闡明母親的角色應該是成為孩子的安全堡壘,讓孩子能放心到外面冒險,與他人交流。這正是安全堡壘本來應該發揮的作用。

面對別人時放不開,不擅長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
逃避型的人壓抑情緒的傾向,有時反而成為堅強的表現。即使遭遇悲傷或痛苦也能冷靜地面對,因此能專注於工作和興趣。事實上,逃避型的人在不牽扯情緒問題的方面最能發揮實力。
逃避型這種特性還會跟其他特性結合,與人相處時不容易放鬆也感受不到愉快。
遭到育兒放棄的逃避型與受到過度掌控的逃避型都是如此。經歷過育兒放棄的人,腦內沒有建立享受人際關係的迴路;曾受過度掌控的人,則因為擔心再度受到批評或無理的要求,養成了自我防衛的習慣,與人相處總是感到緊張或尷尬不自在。
這種無法輕鬆與人相處的特性,與不擅長自我揭露及表現情感的逃避型的另外一種特性有很大的關係。在雙親寬容接納中成長的人,能自然而然表達自己的感情或意願。相對地,常遭雙親忽略、否定,或是在雙親強迫接受的價值觀中長大的人,往往有在自我揭露時踩煞車的毛病。愈是想表現自己時,愈會下意識地壓抑,感到極度緊張,說不出話,腦內一片空白。像這樣持續逃避自我展現的機會,久了就會愈來愈無法說出自己的心情與想法。
在心理諮商的場合,逃避型人得花很久才想得起過去的痛苦經驗,有時也會抗拒回想。起初他們會做出「一點問題也沒有」的反應,等到幾次諮商下來,在談話間想起痛苦的經驗後,才察覺自己原來為了逃避面對而掩蓋了真正的問題。

曾有一位二十幾歲的男性,為了「無法順利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及「人際關係總是不長久」等問題煩惱,前來找我諮詢。這位青年無論對誰都無法敞開心胸,也沒有一個可以稱作摯友的同性友人。
如果身邊沒有人陪伴,他就會陷入不安,戀人對他而言只有陪伴的作用。並非受到某位女性吸引才與對方交往,也無法建立相互信任的長久關係,只是需要一個人陪在身旁而已。另一方面,他又總是擔心戀人哪天離開自己,深受不安焦慮的折磨。
青年認為這種不安定的人際關係,是自己的問題。雙親在他年幼時離婚,他在母親與繼父的扶養下成長。問他跟雙親的關係如何,他總是回答「一點問題也沒有」、「關係很好」,表示雙親凡事皆不干涉,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也給予經濟上的支援,所以相當感激他們。
可是,之後從他描述與雙親間發生的小事發現,母親很少設身處地考慮他的心情,只會一味將自己的期待強加在他身上。他發現自己只是為了回應母親的期待而配合。只想掌控孩子又缺乏同理感情的母親無法成為他的「安全堡壘」。另一方面,繼父則是躲在母親背後,避免與他有直接的接觸。說到底,他與父母之間從來沒有好好真心地交流過。
在這種情況中成長,使他養成凡事傾向逃避,隨時處於強烈焦慮下的恐懼.逃避型依戀形式。只能與並非真心相愛的女性維持不安定的關係,從中尋求慰藉。

請逃避型人「明確表達自己的心情」或「說出自己真正的感覺」時,他們會忽然說不出話來。這類人往往能頭頭是道地講出許多大道理,唯獨無法說出自己真正的心情。這種表達方式在工作場合不會遇到大問題,然而一旦面對關係親密的對象時,由於無法與對方分享心情,關係也就難以更進一步。再者,如果不開口說出自己的心情與想法,也沒辦法真正交心。
逃避型的人被搭話時會一時無法反應,也常在重要的時候陷入沉默。因為平常並非隨著情感說話,而是在腦中想好才說出口。說出口的話並非發自真實情感,只是先推測對方的意圖再配合著給出適當的答案,從思考到開口當然得花上一段時間。
對於這樣的反應,周圍的人時常感到急躁或是認為冷淡。有時也會遭到忽視或招來誤解。

討厭受責任束縛
逃避親密關係,也是因為討厭受到束縛。無法脫離的累贅與沈重的責任令他們感到煩悶和壓力,必須處於隨時能逃出的狀況才會放心。曾遭育兒放棄的逃避型人特別容易出現這種傾向。這種感覺就像流浪狗被人飼養後,即使可以在狗屋中生活,還是會感到侷促,結果又跑出去流浪了。
對於這種類型的人而言,就職、升遷或結婚生子等喜事等同剝奪自由的枷鎖。即使按照社會的常理與世間價值觀生活,內心深處還是覺得很勉強。好像被活埋一樣,經常感到窒息。
就另一種意義來說,曾被過度掌控的逃避型人也會抗拒增加的責任與負荷。對於這種類型的人而言,人生就像拉車的馬,不斷被鞭打著往前走。這類人在童年快要結束時就已經厭倦受人掌控的生活,長大之後還是認為無論自己做什麼,只要失敗就會遭到斥責,從而養成少做少錯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因此,這樣的人也往往怯於挑戰新事物。

逃避型依戀與人格
接著,我將分別整理出各種人格類型顯示為逃避型依戀時的特徵。

①逃避性人格類型——強烈害怕被討厭
逃避性人格類型的特徵在於敏感容易受傷,為了盡可能避免失敗與責任而逃避,是最常與逃避型依戀形式合併的人格之一,只是,也有不少逃避性人格者會出現焦慮型依戀形式。
逃避性人格的適應策略是,與其冒著可能痛苦受傷的風險去做什麼,不如消極維持現狀,以避免危險為優先。這除了原本神經質且強烈焦慮的遺傳特性外,大多也與父母的過度干涉及批判式教育有關。
遭到霸凌或是因失敗而丟臉的經驗也會加強逃避性人格的傾向。這類經驗使當事人對人際關係抱持消極的態度,呈現逃避發展親密關係的反應。
屬於強烈逃避型依戀形式的逃避性人格,在人際關係上更是消極冷淡,好像什麼事都與自己無關。若是伴隨焦慮型依戀形式的話,則很擅長察言觀色,活在別人臉色之下,強烈需要別人的認同,這類人多半會表現出接下來描述的依賴性人格傾向。

②依賴性人格類型——擅長察言觀色,不敢拒絕別人
依賴性人格有過度在意對方臉色,一味迎合他人的特徵傾向。認定自己無法一個人活下去,只得採取悅對方以求庇護的生存策略。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連對自己有害的人也成為迎合對象,產生遭對方無理要求也無法拒絕的問題。
依賴性人格者原本多半顯示為焦慮型依戀形式。不過,小時候在雙親掌控下長大,或是同時遭到育兒放棄和高壓掌控的人,則會同時顯示出逃避型依戀形式。這種情況下,人們難以與他人相處融洽,老是看別人臉色過活,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導致自己的想法受到壓抑,只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另一方面,顯示為焦慮型依戀形式的依賴性人格,則容易產生「強迫關心」的問題。因為太想為配偶或孩子奉獻心力,結果變成控制狂,導致妨礙對方獨自自主的後果。
不過,也有依戀形式比較穩定的依賴性人格,若能善用他們旺盛的服務精神及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能力,往往能成為家庭的良好支柱,也能在靠人緣吃飯的行業或服務業獲得成功。

③強迫性人格類型——太認真又太有責任感的努力家
小時候被父母強加義務又無法達成他們對自己的期待時,就很容易產生逃避性人格。但若是在已實現父母對自己的期待,又將父母的基準加諸己身,將期待等同於基準的情況下,就會誕生一種「以完成義務與責任為最優先」的人格。這就是強迫性人格類型。
強迫性人格類型重視秩序與規矩,把達成義務與責任當作最大使命而拼命努力,容易變成工作狂。因為不重視自己的關係,經常可見罹患身心疾病與憂鬱症的人。
此外,強迫性人格類型若以逃避性依戀形式為基礎時,重視義務與責任的傾向會更加強烈,出現不容許任何特例的過度嚴格特性。這樣的特性,會對原本應在愛情下結合的家庭共同體帶來負面影響。原本該以同理心為基礎產生的依戀也難免枯燥無味,像是在沙漠中的仙人掌一般缺乏滋潤。
即使同為強迫性人格類型,依戀形式較為穩定安全的人,則能發揮得到他人認同的義務感與責任感,也容易適應社會。但是,當逃避性依戀形式並存時,他們又無法順利與人建立親密關係。徒有形式上的禮貌,卻因缺乏感情而難以加深關係。此外,依戀形式為焦慮型的人,則有對他人過度迎合及犧牲奉獻的傾向,為自己累積莫大的壓力。

④自戀性人格類型——只愛自己,唯我獨尊的人
自戀性人格類型特別重視自己,是藉由輕蔑周圍來保護自己的類型。他們想從他人身上得到的不是共鳴或對等的愛情,而是讚賞與恭維。
與傲慢自大的態度相反,這種人受到傷害時會相當介意,遭到他人責難時,往往呈現非常激烈與憤怒的反應。就算自己真的有缺點及錯誤,被指出時也無法接受,惱羞成怒。
這類型人的典型生長環境是,一方面受到溺愛,另一方面得到的卻是缺乏同理心的愛。這種人的母親通常有冷酷的一面,除非孩子能像理想中那麼優秀,否則無法得到她的認同。
同樣的,若自戀性人格類型能擁有較為穩定安全的依戀形式,只要懂得善用那絕對的自信,或許能獲得很大的成就。相反地,如果屬於焦慮型的依戀形式,則會自大又自卑,因擔心被拋棄而容易焦慮不安。這種人不擅長面對挫折,狀況好壞時的差異相當大。

⑤反社會性人格類型——冷酷地壓榨他人
反社會性人格類型也是逃避型依戀形式常出現的人格之一。與自戀性人格類型一樣缺乏同理心,但卻不需要別人的讚賞,反而能滿不在乎地做出受人批評的事,從中獲取自己的存在感。冷酷地利用、壓榨、攻擊他人,是他們感到愉悅的手段。
這種類型的人,童年時代通常沒有從父母身上得到發自同理心的愛,只是不停遭到否定。這種經驗使他對別人抱持憎恨與憤怒,以攻擊他人的行為抵抗自己曾經遭受的打擊,也能說是一種報復行為。這種人格當然無法擁有長久的依戀,與人的關係也是說斷就斷。

⑥類分裂性人格類型——與人相處不快樂,寧願獨處的人
類分裂性人格類型難以與他人建立基於同理心的親密關係,這種傾向有極大部分來自與生俱來的遺傳基因,與後述的自閉症譜系有許多類似的例子。
這種類型的人也常同時屬於逃避型依戀形式,這類人對結婚與育兒毫無興趣,多半只在自己的世界中追求樂趣。不過,若是擁有安全型依戀形式的人,則能跟少數人建立起親密的信賴關係,與伴侶及孩子間的關係也很穩定。

⑦妄想性人格類型——連身邊的人都不相信
妄想性人格類型的特徵是不相信他人。有強烈的警戒心,不願暴露出內心情感或內在的一面,連最親密的人都無法信任,反而會想監視或掌控對方。
此外,這種類型的人經常顯示為逃避型與焦慮型並存的恐懼・逃避型依戀形式。一方面想要有可以信任的人,另一方面卻誰也無法相信,陷入兩難。一開始的交往都很正常,一旦進展到親密關係後,就會立刻打開疑心病的開關,用監視的眼神看待對方。
若逃避型的傾向較強,則總是與人保持距離,偏向冷酷無情的性格,試圖用權利或金錢掌控對方。

⑧邊緣性人格類型——遊走於兩極端間,討厭自己
心情及人際關係皆遊走於兩種極端,在強烈自我否定下反覆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這就是邊緣性人格障害的特徵。就依戀形式來說,多半同時屬於焦慮型(反抗型)與未解決型(特徵是與養育者間的依戀受創未癒,只要一想到養育者就會失去理智)。不過,其中也有不少人屬於恐懼・逃避型,在這種情形下,往往陷入一邊依附家人一邊產生攻擊性的狀況,因此容易演變成繭居族。另外,這類型人和妄想型人格一樣矛盾,既想相信別人又無法相信別人。此外,相較於妄想性人格類型一板一眼又固執的個性,邊緣性人格的特徵則是見異思遷,反覆無常。



整體來說,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人格,只要有穩定安全的依戀形式,即使生活上遇到問題或是不適應社會時,問題程度比較小,也比較容易發揮自己原本的特性,使人生走向順利的道路。往後的章節還會提到,當人生遇到障礙、陷入困境時,拯救危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強化安全堡壘,使依戀趨於穩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