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治療師的練功房: 轉化、成長與精進 | 誠品線上

家族治療師的練功房: 轉化、成長與精進

作者 黃雅羚/ 李雪禎/ 陳孟芳/ 石麗如/ 潘怡潔/ 蔡聖茹/ 陳姝蓉/ 黃玫穎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家族治療師的練功房: 轉化、成長與精進:在我的訓練中,對自己下功夫是很重要的主題。若不想要對自己下功夫,就無法接近自己,這個部分不是很多人願意的,人性中很巨大及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在我的訓練中,對自己下功夫是很重要的主題。若不想要對自己下功夫,就無法接近自己,這個部分不是很多人願意的,人性中很巨大及困難的部分是害怕與自己相遇,害怕看到自己真實的樣貌。──吳就君 本書是家族治療大師吳就君團體督導華無式弟子的珍貴紀錄,從治療師精進自我四個主題:與人接觸、一致性、良接良發、合作關係,鮮活呈現與人工作,又能滋潤個人的有意思歷程。 台灣在地工作者破天荒書寫的珍貴分享 每一段與案主的接觸都在檢視自己疏通的歷程;有些是原本具足的,有些是疏通過的,但永遠不知道是否還有從未探索過的領域。在不斷接案的歷程中,隨時可能開啟探索之旅,這是這份工作最耗心力也最迷人之處。 團體督導現場,每位學員攤開自己的難題,以錄影或報告方式提出督導素材;吳就君老師運用討論、示範、演練、雕塑、生命經驗分享,引導學員整理生命經驗,鼓勵每個人從自身經驗中體悟家族治療精髓。 本書深入淺出說明家族治療的重要概念和成為家族治療師的學習軌跡,每個章節精選一句大師經典語錄,接著呈現團體督導現場的師生對話,最後是治療師的學習體會與運用於實務的經驗。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總校閱簡介 吳就君 美國南加州大學社會工作學博士,曾任臺大醫院精神部技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教授、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長、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創會理事長;目前從事家族治療、心理劇以及團體動力的培訓工作。榮獲2010年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終生成就獎。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總校閱序︱走出利己利他的道路 吳就君 推薦語︱看懂家庭系統的斷裂與暗流 林家興、林萃芬、唐心北、張貴傑、蘇倫慧 前言︱體悟家族治療精髓 黃雅羚 Chapter 1 家庭理論 黃雅羚 從家庭三角關係介入系統 家庭參與系統斷裂與治療介入 治療師學習系統觀之實踐 整體觀 成為治療師的個人建構 Chapter 2 與人接觸 陳孟芳、黃玫穎 與你相會 人、我、情境 接觸自己 接觸他人 此時此刻的接觸 人性的接觸 Chapter 3 一致性 李雪禎 起手式──關於「一致性」 一致性的開端是與自己接觸 情緒坦誠與一致性 敢於冒險與一致性 一致性的三個層次 漫長的旅程 練功房 Chapter 4 合作關係 潘怡潔、蔡聖茹、黃雅羚 合作關係 治療的架構 治療的權利與義務 逐步引導 進入家庭的鑰匙 治療地圖與合作關係 Chapter 5 良接良發 石麗如、陳姝蓉 諮商室裡的華爾茲 治療師運用自我引導過程 開啟「溝通」的路徑 修復斷裂的家庭系統 維持治療師與系統的界線

商品規格

書名 / 家族治療師的練功房: 轉化、成長與精進
作者 / 黃雅羚 李雪禎 陳孟芳 石麗如 潘怡潔 蔡聖茹 陳姝蓉 黃玫穎
簡介 / 家族治療師的練功房: 轉化、成長與精進:在我的訓練中,對自己下功夫是很重要的主題。若不想要對自己下功夫,就無法接近自己,這個部分不是很多人願意的,人性中很巨大及困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6939341
ISBN10 / 9576939348
EAN / 9789576939341
誠品26碼 / 2681782800002
頁數 / 24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總校閱序:走出利己利他的道路 吳就君

退休後好像人會變得清醒些。
過去的四十年都在從事「與人工作」中摸索。一路有不少的困惑、挫折和不滿意。常常有許多否定、懷疑和對錯的掙扎。如何走出自己建構的苦境呢?我告訴自己要走出利己利他的道路來,而且相信用一生實踐,最後一定會走出「人」「我」兩相忘的時空感。這時我繼續實踐「與人工作」的生活,心中自然會有美感浮現。我嚮往極了!
果然過了七十後,發現自己與這樣的時空感同在的時刻增加了。
這時候我接到一個陌生的邀請。元品心理諮商所所長黃雅羚小姐邀請我給他們做家族治療的教學與訓練。當下我即刻答應:「我們進行五年看看。」
我當時的直覺是,雅羚的人「與人工作」有熱流,而且看到她具有我缺乏的特質──擅長組織、領導,對事業有強盛的獻身感。我反而倒過來非常樂意加入她的行列哩。
元品心理諮商所在雅羚的領導下,有一組優秀的團隊。換句話說,他們是一群有緣的人結合在一起,各個都能獨當一面的諮商師,同時都有顯著的特質,願意貢獻團隊,共享團體的成長與蛻變。元品心理諮商所近五年的諮商形式已經不限於個別的方法而已,家庭諮商和伴侶諮商開跑以來,數量直線增加中。他們是富有動力和創造力的一群熟男熟女朋友。
過去五年,我在元品進行的訓練方式有三:
一是主題式的教學訓練。如「種樹工作坊」、「與人接觸」、「家庭溯源」、「家庭動力與家庭關係」、「團體動力」等。
另外是邀請實際的案家或夫婦伴侶,與原治療師和我共同進行聯合會談。原治療師能真實感受治療氛圍與治療過程,直接觀摩與人接觸的磁場與治療介入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
第三種方式是一群實務工作者面對面的團督,參加成員有大專院校、高中和國中輔導老師、醫療諮商師及元品的諮商師共同組成。成員自發地提出真實個案,具體說明自己工作過程中卡住的地方。一個人卡住、通不過時,往往是背後的包袱卡住通路,那個包袱就是自己,要看自己就是功夫。團體其他成員針對焦點互相交換觀點或經驗,然後觀察提案人和我進行的角色扮演,或觀察其他成員投入角色互換演練。這樣直接投入做中學的方法,同步又有抽離的觀察法,自我咀嚼、分享和省思。這些學習紀錄和內容由其中八位朋友撰寫,成就了這本著作。
回顧我成為治療師的軌跡,好像約略可以簡化為四個概念。這四個概念不是用來分門別類,也不是說明漸進過程,而是如同織錦般相互交織為「個人的我」和「專業的我」(personal self and professional self),能夠鮮活地實踐與人工作,又能滋潤個人,清楚自己的「在」,自己為什麼發問,為什麼做這樣的介入,背後的企圖是什麼,重視回饋,調整自己。
處於清楚的狀態,不是糊裡糊塗反射性的互動,我終於走出了長期以來將工作慣性化之後進入憂鬱期(撞牆期)的生命階段,進階到與人工作是「人我能量循環」的過程,是可能自利利人、自達達人的自我成長事業。
本書作者群選擇這四個概念做為書寫的四個主題,是我始料未及的事。因為這四個概念重在「體會」人性的普同性,「感應」人性的幽微處,是華無式家族治療的根基。團督時,我分享這些概念常感覺字窮意未了,要自動加上許多手勢、表情、行動來補充表達。三不五時會問:「我講的你聽得懂嗎?」怪我自己語彙不夠表達內心的體會。回想起來,感謝當時團督成員大家同在,凝神專注的氛圍,傳遞給我很大的能量和鼓勵。
與人接觸是貫穿其他三個概念的核心功夫。這怎麼說呢?我會把我們的人體看作能量體,與人接觸的狀態就是治療師發動人味的接觸──專注、傾聽、接納、尊重的能量會喚醒案主共鳴回應,此時能量的狀態呈現變化:能量原子原來方向不一(如圖1上方所示),雙方發生人味的連接感時,能量原子的方向成一致性(見圖1下方)。他們之間更有可能共同建構合作關係,案主會回應治療師良接良發的溝通型式,此時案主的自我導引力量更有可能被啟發,治療師亦步亦趨,加入歷程,抽離歷程,應用、了解、澄清、發問、核對。雙方共同走出是案主選擇、認為有意思的旅程。
這是台灣在地工作者破天荒書寫的珍貴分享。
目的是想連接在地工作者,希望能共同攜手,開放自我成長實踐的康莊大道。

前言:體悟家族治療精髓 黃雅羚(元品心理諮商所所長)

與吳老師相遇前,我們接觸非常多社區個案和家庭,包含性侵家庭、兒童虐待家庭、婚姻暴力家庭、拒學兒少家庭、失落家庭、外遇家庭、高衝突家庭、疏離家庭、關係糾纏家庭、親職化家庭等,深刻感受到個別諮商難以符合個人和家庭對轉化痛苦的期待。二○一五年,元品心理諮商所同仁與吳就君老師相遇,開啟了我們以系統脈絡看個案,進入個案內在最深切的核心與家庭的恩怨情仇,開始在社區推展與耕耘家族治療。

二○一六年初秋,我們這群實務工作者渴望精進家族治療的學習,因而促成一整年的團體督導。向吳老師學習是學生與老師、亦是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每個片刻都令我們十分珍惜,希望藉由本書的撰寫、整理,留下珍貴的學習歷程,並描繪此過程對實務工作者的激盪與反思,期能讓更多助人者窺見成為家族治療師的學習軌跡。

團體督導期間,吳老師每個月南下陪我們一起討論伴侶、親子或家族案例。每位團督成員攤開自己的難題,以錄影或報告方式提出督導素材;吳老師運用討論、示範、演練、雕塑、生命經驗分享等方式促進大家投入,引導成員整理生命經驗,鼓勵每個人從自身經驗中體悟家族治療的精髓。

本書內容涵蓋家族治療的理論概念和成為家族治療師的學習軌跡。家族治療理論部分,我們從一年的學習中挑選出幾個重要概念,包含系統評估、治療師的個人建構、資源觀、整體觀;而家族治療師的學習軌跡,薩提爾(Virginia Satir)與吳老師都強調治療師應具有「與人接觸」和「協同合作」的能力。接受吳老師指導時,她將治療師精進自我細分為四個重要概念:與人接觸、一致性、良接良發、合作關係,筆者群以此做為撰寫本書的主要架構。

華無式家族治療強調「經驗學習法」,第一章「家庭理論」選取的概念主要來自實務應用歷程。我們將實務現場的現象,進一步在團督形成概念,透過師生對話更鮮明地體現,並且與真實的生命經驗交互驗證。對於一位家族治療師的學習歷程而言,「理論概念」、「實務現場的體現」、「治療師的生命經驗」和「督導的指點」這四個部分都需要交互驗證、經驗與深化。很幸運的是,我們可以藉由團督歷程體驗這四個部分交互發生,最後形成每位團督夥伴最真實、深刻的內在體驗。附帶說明,本章並未涵蓋所有家族治療理論及華無式派典概念,對家族治療有興趣的讀者仍需閱讀、參考其他先進撰寫的書籍。

第二到五章呈現成為家族治療師的學習軌跡。華無式派典最有別於其他家族治療取向之處,是期許家族治療師在訓練和培育過程中要往內省思,自我成長。我們是一群分別來自諮商所、學校、診所、醫院的實務工作者,企圖在寫作中整理向吳老師學習時所感受到的激盪、反芻、思索和內在對話,同時亦看重如何將學習運用於實務,讀者將於書中看見實務與學習兩相參照、對話的軌跡。

本書大部分章節都以一段吳老師的經典語錄做為開端,接著呈現團督現場的師生對話,最後是我們的學習體會與運用於實務的經驗。我們很樂意分享這些know how,如實保留了精彩的師生對話紀錄,歡迎讀者與我們一同進入被督導的時空,自由體會與連結。讀者可以從感興趣的主題開始閱讀,不一定要按照順序;每篇主題涵蓋的概念相輔相成,區分各章節的目的不只是協助分析,更為了幫助我們整合後能看到一個完整的人。

吳老師被尊稱為台灣家族治療之母,一生貢獻家族治療實務和訓練超過四十年,直到耄耋之年將其畢生對華人家族治療的心法命名為「華無式家族治療」,致力於建構華人家族治療理論與特色。華無式家族治療肯定所有家族治療理論且相互涵納,重視家族治療是「與人一起改變的藝術」,從微觀和巨觀視野接觸家庭,看重人和家庭的內、外在資源,以此來推進治療的改變。吳老師自二○一○年開始在台灣、東南亞各地推動並投入「種樹工作坊」,主要是希望促進每位家族治療師可以茁壯屬於自己的這棵樹。當治療師的人格特質與案家相遇時,是人與人、人性與人性的交會,這種全相的互動將會生動而感人地延伸到家族治療的學習經驗。然而,每個人能「體悟」與「運用」的程度不一,通常與治療師的個人成長有關,因此本書也希冀奠基於實務精神之上,融合家族治療概念、治療師的個人學習體悟,與讀者產生共鳴和激盪,持續耕耘並茁壯治療師這棵能夠與人接觸、協同合作和有人味的樹。

最後,本書的完成除了作者群彼此的共學、激盪與火花,也要感謝二○一六年從初秋到二○一七年夏末一起團督的夥伴:靈活有創意的瓊方、真誠耐心的依璇、溫潤的花環、充滿哲思的家弘,尤其家弘對於催生本書厥功甚偉,行政上聰穎的冠儀和細心的宜嫻給了我們堅強的後盾,感謝張老師文化公司俞壽成總編輯對於華人家族治療的關注和支持,而我與吳老師的相遇是此生最美的詩篇,一切對吳老師的感激和感動,化為對家族治療的精進與推動。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台灣在地工作者破天荒書寫的珍貴分享!本書是家族治療大師吳就君團體督導華無式弟子的珍貴紀錄,從治療師精進自我四個主題:與人接觸、一致性、良接良發、合作關係,鮮活呈現與人工作,又能滋潤個人的有意思歷程。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熱情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樂見這本非常本土的家庭治療師成長之旅,在吳就君老師的指導下得以問世,恭喜作者們。
──林家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

真心推薦給所有專業助人工作者,也很感謝吳老師及作者們將督導心得無私地分享給大家。
──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

我從大學時代就跟著吳就君老師學習心理劇、團體動力與團體治療,尤其是家族治療。很榮幸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從事「人」的工作者!
──唐心北(臺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名譽理事長、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藉著作者們無私分享,讓我可以見證與學習吳老師在本土家族治療領域耕耘所啟迪的經驗與知識。──張貴傑(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

對於未來有興趣想要學習成為家族治療師的夥伴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實務的書,值得詳讀與慢慢品味,強力推薦!
──蘇倫慧(環球科技大學通識中心╱行銷管理系助理教授、華人伴侶與家族治療協會理事)

王作仁(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醫務秘書)
李岳庭(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林妙容(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副教授)
林耕新(耕心療癒診所院長)
卓紋君(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郭麗安(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
楊 蓓(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教授)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