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raordinary Relationships: A New Way of Thinking about Human Interactions
作者 | Roberta M. Gilbert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解決關係焦慮: 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理想關係藍圖:【內容簡介】多數情況下,症狀只不過是傳達關係焦慮的方式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纖細而脆弱,需要持續的關心、努力及非常 |
作者 | Roberta M. Gilbert |
---|---|
出版社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解決關係焦慮: 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理想關係藍圖:【內容簡介】多數情況下,症狀只不過是傳達關係焦慮的方式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纖細而脆弱,需要持續的關心、努力及非常 |
內容簡介 多數情況下,症狀只不過是傳達關係焦慮的方式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纖細而脆弱,需要持續的關心、努力及非常多的客觀性。當關係解除了一種焦慮──孤單的焦慮──也創造了另一種焦慮。所有投注於關係的努力,得到的回報往往相當稀少。關係經常讓人困惑不解,有時就在失望與幻想破滅中走到了終點。當人們陷入關係困境,到底是在生活、家庭或職場中缺少了什麼?是否有任何指導原則能夠協助訂出一個方向,讓人度過困惑而危險的關係領域?是否有可能獲得現在似乎很少人擁有的美好關係?美國聲譽卓著的精神科醫師羅貝塔.吉爾伯特從莫瑞.包溫醫師(Murray Bowen)創立的家庭系統理論找到了最佳指引,除了立即在個人與專業生活中活出這個理論,成效斐然,也撰寫這本獨樹一格的經典之作:引導人能夠同時享受各種人際關係,不需要將焦慮傳遞給他人,或是透過他人來成就自己,而且無論跟別人在一起或獨處,生活總是能怡然自得。在關係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林蕙瑛/台灣婚姻與家庭輔導學會名譽理事長修慧蘭/國立政治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學位學程兼任副教授、東吳大學心理學系兼任副教授曾端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兼任教授黃心怡/資深諮商心理師 黃夏成/企管講師及父母教練趙慈慧/旭立心理諮商中心督導、心理師鄭玉英/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專業督導 戴俊男/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院長、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協會(AAMFT)認證督導吉爾伯特醫師寫了一本完美而樸實無華的家庭關係入門書。--沃爾特.托曼(Walter Toman)/德國愛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榮譽教授 本書提供有別於一般「自助」取向、令人耳目一新的選擇。--麥可.柯爾(Michael E. Kerr)/美國喬治城家庭中心主任 「本書淺顯易懂,能加速活用系統思考在自己的各種關係上,當然也包括心理諮商關係。」--江文賢/美國加州專業心理學院心理學博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羅貝塔.吉爾伯特(Roberta M. Gilbert, M.D.)美國聲譽卓著的精神科醫師,原是家庭系統理論創始人莫瑞.包溫(Murray Bowen)醫師的學生,後來成為其同事。她極為成功地捕捉莫瑞.包溫的理論和實務精髓,探討家庭系統的成長與混亂,以及如何處理並解決人們引起的關係問題,最關心包溫家庭系統理論對於個人、家庭、組織領袖和治療師的應用。 吉爾伯特醫師畢業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醫學院精神科,大學畢業後的訓練包括參與梅寧格診所(The Menninger Clinic)家庭計畫兩年,以及1982〜1987年在喬治城大學家庭中心接受學士後課程。自1988年以來,她擔任包溫中心(The Bowen Center)講師、督導及該中心出版期刊《家庭系統》(Family Systems)編輯顧問,曾任議程委員會委員、期刊編輯委員,也是臨床會議的主持人。除了執業之外,吉爾伯特醫師在維吉尼亞州Richmond培訓教牧人員和其他機構的領袖,著有《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人生與領導的基石概念》、《Extraordinary Leadership》和《Connecting With Our Childre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Parents》。現定居佛羅里達州Pompano Beach,講學之餘,正撰寫新書並帶領一個愛好包溫理論者的團體,同時透過電話和Skype進行領導者諮詢服務。■譯者簡介江文賢(翻譯推薦序〜第4章、閱讀注註釋〜附錄)學歷──美國加州專業心理學院心理學博士(主修婚姻與家族治療)經歷──台北市生命線主任、衛福部安心專線主任、實踐大學兼任講師╱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美國聖地牙哥YMCA家庭諮商中心之婚姻與家庭臨床實習治療師、世新大學╱警察專科學校輔導老師、彰化縣家暴中心實習諮商心理師現任──懷仁全人發展中心心理師、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兼任助理教授、各地心理衛生或社福機構之家暴個別諮商或團體諮商心理師專長──Bowen家庭系統理論、自殺防治實務工作、婚姻與家庭治療、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之加害人諮商、男性諮商、創傷治療著作──與人合譯《Bowen家庭系統理論之八大概念》、《人生與領導的基石概念》,與趙慈慧合著《當我越自在,我們越親密》田育慈(第5章〜結語)資深譯者,台灣教牧心理研究院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 MBA。自2011年至今應用Bowen家庭系統理論於實務工作。中國心理諮詢師、正向教養訓練講師,具多年教牧輔導、社工及社區心理講座經驗。旅居國外多年,譯有《給蘇菲的信》、《不完美的禮物》、《基督徒家庭正面管教》等心理相關譯作及其他。臉書與個人部落格搜尋:麥子發現光Email:grnsnail@gmail.com
產品目錄 推薦序 令人耳目一新的選擇 麥可.柯爾 推薦序 邁向理論 莫瑞.包溫 推薦序 一本完美的家庭關係入門書 沃爾特.托曼 審閱序 在關係中,優游自在 江文賢 前言 理解關係最有效的方式 羅貝塔.吉爾伯特 銘謝 第Ⅰ部 一種思考關係的新方式第1章 包溫醫師出眾的思考方式 第2章 一個關於人際關係的理論第3章 自我分化第4章 系統思考與歷程觀察第5章 關係模式與姿態第6章 關係中的情緒第7章 衝突第8章 情緒疏離第9章 情緒切割第10章 過度高功能與低功能的互惠關係第11章 三角關係第12章 重複性第13章 家庭星座與手足位置第14章 脫軌的關係第Ⅱ部 卓越關係的輪廓第15章 理想境界──區隔、平等、開放˙區隔 ˙平等 ˙開放第Ⅲ部 邁向更美好的關係第16章 增長自我第17章 管理關係中的情緒我第18章 處理感覺和因應危機第19章 打破關係的十大迷思和改善關係的十大途徑第20章 理論實踐˙友誼 ˙愛情關係 ˙親子關係 ˙離婚˙單身生活 ˙專業關係 ˙職場關係 ˙社會過程與國際關係結語閱讀注釋附錄1 專有名詞附錄2 自我分化量尺附錄3 托曼的手足位置(手足位置輪廓)
書名 / | 解決關係焦慮: 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理想關係藍圖 |
---|---|
作者 / | Roberta M. Gilbert |
簡介 / | 解決關係焦慮: Bowen家庭系統理論的理想關係藍圖:【內容簡介】多數情況下,症狀只不過是傳達關係焦慮的方式罷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纖細而脆弱,需要持續的關心、努力及非常 |
出版社 / |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6938825 |
ISBN10 / | 9576938821 |
EAN / | 9789576938825 |
誠品26碼 / | 2681384262000 |
頁數 / | 288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5CM |
級別 / | N:無 |
推薦序 : 【推薦序文】
令人耳目一新的選擇
麥可.柯爾(Michael E. Kerr)醫師
喬治城家庭中心(Georgetown Family Center)主任
莫瑞.包溫醫師(Murray Bowen, M.D.)於1990年10月9日在馬里蘭州吉維蔡司(Chevy Chase)的家中過世,享年77歲。身為精神科醫師,包溫一生致力於探索「人類所為」(human cause),創造了一個非凡的人類行為新理論:家庭系統理論(family systems theory),也就是包溫理論(Bowen theory)。這個新理論有潛力取代大多數佛洛伊德的理論,徹底改變了精神醫學和所有醫學的治療取向。包溫理論不僅可以運用於人類家庭,還能擴展到非家庭的團體,包括大型組織和社群。這本由羅貝塔.吉爾伯特醫師撰寫的書──她原是莫瑞.包溫的學生,後來成為包溫的同事──對於了解包溫的觀點有很重要的貢獻。
包溫在1913年1月31日生於田納西州韋弗利(Waverly),是杰斯.希維爾.包溫(Jess Sewell Bowen)和瑪姬.羅夫.包溫(Maggie Luff Bowen)五個孩子中的長子。包溫家族在這個距離納許維爾(Nashville,譯註:美國音樂之鄉)西邊60英哩的田納西小鎮,擁有一間殯儀館和家具的生意。從田納西大學畢業並接受醫科訓練之後,包溫在紐約市兩家醫院實習,二戰期間於陸軍服役並派駐歐洲,1946年在堪薩斯州托皮卡(Topeka)的梅寧格診所(Menninger Clinic)展開正式的精神醫學訓練,受訓後一直在那裡工作到1954年。從1954年到1959年,他在馬里蘭州羅克維爾(Rockville)的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從事精神分裂症患者與家庭的研究。自1959年直到過世之前,他持續進行家庭研究並且在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大學醫學系精神科授課。包溫是精神醫學臨床教授,同時擔任喬治城大學家庭中心主任。
儘管人類的存在是如此複雜和難以預測,包溫的研究和發展理論的心力都奠基在一個假設上:人類行為的科學是可以被建構的。他認為阻礙人類行為成為科學探索對象的原因是:傳統上,人類傾向於認定自己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在上帝的計畫中占有特別的地位。這種自命不凡使我們看不到我們的行動與其他生命體無數的相似性。如果我們能夠將焦點從差異性轉移到相似性,就會注意到所有行為的事實,人類和非人類皆然。當人類認為自己是獨特的,就像防水閘門彈開了一個出口,讓我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了想像和主觀的詮釋。
雖然包溫本人相信這個理論會比他從此一理論所發展出的治療,能夠對於人類所為有更多的貢獻,但是這種新的治療取向著實與一般治療大為不同,藉由使用此一不同的治療方式,過往無法改變的局面似乎有了新的希望。
要了解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就必須先對這個理論的基礎概念有所理解,一言以蔽之,就是家庭是一個情緒單位。一個情緒單位的概念表示任何一個家庭成員的情緒功能改變,必然會自動地伴隨另一家庭成員的情緒功能改變,用以相互彌補。這個概念提供兩個重要的思維:(1)每個人的情緒功能對於家庭中某一成員所發生的生理、情緒或社交疾病都有所貢獻;(2)無須直接在有症狀的人身上做治療。不必直接在有症狀的人身上工作,對許多臨床困境提供了新的彈性──例如,有症狀的人可能拒絕治療,或者只因為他人施以極大的壓力才來接受治療。
如果家庭中任何一個成員能夠改變自己的情緒功能、與家人保持互動並知道自己的責任,整個家庭將會改善它的功能來回應這位成員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家庭中出現的臨床症狀或關係問題將會減輕,這種觀點一來提供了不企圖改變他人的強有力理論依據,二來提供成為家庭的一部分,而非成為家庭問題的一部分的指導原則。缺乏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理論根基,個體會在對他人感到挫折與生氣的時候,將這些感受做為批判家人「病態」並切斷與家人關係的正當理由。反過來說,有些人則是因為讓家人失望感到內疚而退縮。
羅貝塔.吉爾伯特是當年那些擁有相當多第一手精神分析理論與經驗,而後轉換至包溫的新理論的人物之一。這樣的轉換遠比一般人想像中困難許多。當一個人接受某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基於此種思維方式而堅定地投入了專業領域,同時置身於會強化其立場的同事之間,要做出改變並不容易。要面對整個社群也絕非易事,人們對於已知的問題會反射性地歸咎個人,而不願意努力去思考問題與每個影響層面的關聯性。
即使吉爾伯特醫師第一次聆聽包溫演講時認為他偏離了常軌,但是最後她開始「聽了進去」。儘管她當時已經是堪薩斯市聲譽卓著的精神科醫師,同時忙於兩所醫學院的教書工作,還是很有動力地想要學習更多關於包溫理論與她自己的事情。
1980年代初期,吉爾伯特報名了喬治城家庭中心的家庭理論與治療研究生課程,這是專門為華盛頓特區一帶心理衛生專業人士開設的課程。她不僅開始學習新理論,也在個人與專業生活中活出這個理論。
她送給這個理論一份禮物。她知道這些觀念是如何幫助了自己和許多人的生活,覺得有責任要做些事情將它傳播出去,而不只是講述而已。
1987年,吉爾伯特醫師為了更多參與喬治城家庭中心而搬到華盛頓特區。她成為中心的講師,很快就承擔了許多工作。過往在精神分析理論的背景,讓她特別善於強調個別理論與系統理論之間的差異,而她明確有力地表達這些差異的技能正是本書的基礎。
本書的優點之一是運用詳盡的臨床解說來闡明抽象的理論概念,例如,家庭中的關係模式都是依照一種基本的主軸而變化:焦慮之所以產生是因為與他人緊密互動,特別在壓力升高之際,難以思考、感受與行動。這些在家庭中表現出來的焦慮模式是可知的、具有一定的數量且相當普遍。吉爾伯特醫師的描述幫助讀者跳脫這些模式,超越了將重點放在人們做錯了什麼──超越了診斷,以及責備自己或他人。
吉爾伯特醫師也處理了許多理論與治療的問題;例如,情感管理的意義是什麼?根據包溫理論,情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有些人因此認為所謂聚焦在情緒歷程,就是單純地努力避免或隱藏感覺。如何按照情緒歷程的事實知識而行動,以解除跟這個歷程綁在一起的感覺呢?吉爾伯特撰文探討生物回饋的自我調節技術,對於釐清這個問題很有幫助。
除了闡明理論基礎,吉爾伯特也探索了將理論擴展到非家庭系統的可能性。包溫已經在組織與較大的社群開啟了一些工作,但是還可以在這些領域做更多事情。吉爾伯特討論了工作、友誼關係和國際關係。
包溫的理論出現於醫療文獻中已經超過25個年頭;他根據新的事實,提供一個堅固的框架讓人找到改變的可能。羅貝塔.吉爾伯特醫師的著作著重在這個理論的特定層面,以及對於改變關係的適用性,為此一理論和治療增添了詳盡的說明。它也將心理治療從一個近乎神秘的事件提升到相當容易理解的歷程。
對於那些聽夠了人類行為傳統觀點的讀者,本書讓人「聽到」不同的聲音,也提供有別於一般「自助」取向、令人耳目一新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