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清代軍機處設置於雍正七年(1729),當時清廷正對西北用兵,清世宗以原處理國家軍政大事的中樞機構「內閣」位在太和門外,辦事人多,容易洩漏軍情,因而改在內廷隆宗門內設置「軍機房」,集中事權,總理軍需。雍正十年(1732)三月,鑄「辦理軍機事務」銀質印信,於是「軍機房」又名「辦理軍機事務處」,簡稱「軍機處」,軍機大臣則由皇帝擇親信之親王、大學士、尚書及侍郎等出任。其職掌除參決軍國大政,舉凡戎略、內政、外交、財政無不總攬,逐漸取代了清初「內閣」的地位,成為清廷執政中樞機構。嗣後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諸朝相繼承襲,至宣統三年(1911)四月,責任內閣成立,軍機處才在時代潮流中裁撤。 軍機處參與主宰清廷政務長達一百八十餘年,保留下來的檔案,自然十分豐富。本院所藏四十萬件清代檔案中,軍機處檔便佔了半數,約二十餘萬件冊,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一)「月摺包-軍機處奏摺錄副」軍機處有一項重要任務:是被諮詢。皇帝對於官員所奏事件不能獨斷時,便召見軍機大臣面議,或交付審議。這些經過軍機大臣辦理的奏摺,均抄有副本保存,稱為「軍機處奏摺錄副」,原是按月捆紮成包,故又稱「月摺包」。「月摺包」內除保存有奏摺錄副外,另有原摺的附件,如:雨水糧價清單、各地收成清單、整治河工圖、地方形勢圖、供單及咨呈、咨會、諭旨、私函、揭帖、照會等各類清代官方文書。本院所藏「月摺包-軍機處奏摺錄副」多達十九萬件。 (二)軍機處抄錄或彙編的各類檔冊 軍機處將所處理過的事務,均一一彙抄成冊,加以保存,形成了極豐富 而又多樣性的歷史檔冊。例如:將「月摺包」中的重要奏摺,彙抄成「月摺檔」、「奏摺檔」;經由軍機處發出的「廷寄」,彙抄成「上諭檔」、「寄信上諭檔」,或根據事由彙編成「剿捕廷寄檔」、「衡工檔」、「謁陵諭旨」等;再者,為了方便檢索,則編有「隨手登記檔」、「發繕摺件檔」、「交發檔」、「內摺總目」等目錄性質檔冊;對於辦理過的專案,則編成專案檔,如「緬檔」、「金川檔」、「安南檔」、「廓爾喀檔」等。本院現藏軍機處檔冊多達三十餘種,約一萬冊。 多年來清宮歷史劇一直是電影、電視流行的主題,國人對清代皇帝與清廷中樞機制的運作,十分好奇。本院作為典藏清代檔案的重鎮並肩負有推廣社教的職責,對國人的好奇、社會的脈動均應有所關註與回應,前曾推出「硃批諭旨展」,將清代奏摺制度及硃批奏摺原件,呈現於觀眾眼前;今再精選軍機處檔中最具代表者,作專題展出,以幫助國人對清代中樞機構的運作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