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原住民相關文獻翻譯選集: 探險記.傳說.童話 | 誠品線上

日治時期原住民相關文獻翻譯選集: 探險記.傳說.童話

作者 許俊雅/ 主編; 中島竹窩/ 秋澤烏川/ 川上沈思/ 西岡英夫/ 原著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日治時期原住民相關文獻翻譯選集: 探險記.傳說.童話:臺灣原住民族的口傳文學內容豐富,舉凡族群的起源、分布、禁忌,以及射日、洪水、人類始祖來源等宇宙奧秘,以及部落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臺灣原住民族的口傳文學內容豐富,舉凡族群的起源、分布、禁忌,以及射日、洪水、人類始祖來源等宇宙奧秘,以及部落曾發生過的真實事件,都涵蓋其中。 日治時期有關原住民族的調查、採錄與研究,留下相當多珍貴的文獻史料,本書特別編譯其中六種代表性著作:中島竹窩的〈生蕃地探險記〉、秋澤烏川的〈傳說的高砂族〉、川上沈思的〈臺灣蕃人的傳說〉以及西岡英夫的〈生蕃童話〉、〈續生蕃童話〉以及〈海相關的生蕃童話〉。著作內容兼及鄒族、布農族、普悠瑪族、泰雅族、賽夏族、賽德克族、雅美族、阿美族、排灣族、阿緱澤利先族等各族,許多故事充滿奇幻色彩,但也同時反映了原住民的風土民情,呈現原始部落的獨特價值觀。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原著】中島竹窩(生卒年不詳),日本人,寫作當時的身分可能是記者。另有撰文〈鐵道大隊──上武線の作業〉(《太陽》),以及〈實際畫〉、〈咸拇記〉(《文藝俱樂部》)。川上沈思(生卒年不詳),本名應是「川上餘熊」,日本人,在臺灣東部擔任警察,曾於《臺灣警察時報》上發表多篇文章。本書收錄的文章來自其調查結果。秋澤烏川(生卒年不詳),本名秋澤次郎,日本高知縣人,曾任職於總督府各單位,同時擔任官方雜誌編輯,1926年回日後成為《大阪朝日新聞》記者。個人著作有《臺灣名流卓上一席話》(1922年)、《臺灣匪誌》(1924年)等。西岡英夫(1879年生,卒年不詳),日本佐賀縣人,筆名有英塘翠、塘翠生等。除了實業家的身分之外,西岡對臺灣漢人及原住民文化、歷史等有相當廣泛興趣,亦撰寫多篇相關文章,包括童話、民俗、講古、老鰻、分類械鬥等。【譯者】杉森藍(Sugimori Ai),日本東京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實踐大學應用日文學系助理教授。譯著有《有港口的街市──翁鬧長篇小說中日對照》(2009);共著有《和風吹撫的港市:打造高雄日人的故事》(2017)等。鳳氣至純平(Fugeshi Jumpei),日本橫濱人。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現職為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日治時期在台日人的台灣歷史像》(出版中)、《失去故鄉的人:灣生的戰前與戰後》(出版中);譯有《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2006)、《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2018)、《傳說的高砂族》(2018)、《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2019)等。許倍榕,臺南人。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任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譯有《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2018)、《傳說的高砂族》(2018)、《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2019);合著有《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2018)。【主編】許俊雅,臺南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現任該系特聘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臺灣古典文學、兩岸文學、文言筆記小說。長期致力於臺灣文學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著有〈記憶與認同──臺灣小說的二戰經驗書寫〉、〈日據時期臺灣文化人與上海〉、〈未刊《梁啟超、林獻堂往來書札中的幾個問題》〉、〈與契訶夫的生命對話──巫永福〈眠ぃ春杏〉文本詮釋與比較〉、〈誰的文學?誰的產權?──日治臺灣報刊雜誌刊載中國文學之現象研探〉、〈朝鮮作家朴潤元在臺作品及其臺灣紀行析論〉〈1946年之後的黎烈文──兼論其翻譯活動〉等百篇論文,專書有《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見樹又見林──文學看臺灣》、《瀛海探珠──走向臺灣古典文學》、《裨海紀遊校釋》數十冊,並主編《全臺賦》、《全臺詞》、《王昶雄全集》、《黎烈文全集》、《中國現代文學選》、《日治時期臺灣小說選讀》、《臺灣小說‧青春讀本》、《臺灣日治翻譯文學作品集》等。杉森藍(Sugimori Ai),日本東京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任實踐大學應用日文學系助理教授。譯著有《有港口的街市──翁鬧長篇小說中日對照》(2009);共著有《和風吹撫的港市:打造高雄日人的故事》(2017)等。鳳氣至純平(Fugeshi Jumpei),日本橫濱人。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現職為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日治時期在台日人的台灣歷史像》(出版中)、《失去故鄉的人:灣生的戰前與戰後》(出版中);譯有《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2006)、《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2018)、《傳說的高砂族》(2018)、《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2019)等。許倍榕,臺南人。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任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譯有《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2018)、《傳說的高砂族》(2018)、《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2019);合著有《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2018)。鳳氣至純平(Fugeshi Jumpei),日本橫濱人。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現職為文藻外語大學日本語文系兼任助理教授、長榮大學應用日語系兼任助理教授。著有《日治時期在台日人的台灣歷史像》(出版中)、《失去故鄉的人:灣生的戰前與戰後》(出版中);譯有《同化的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2006)、《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2018)、《傳說的高砂族》(2018)、《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2019)等。許倍榕,臺南人。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現任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譯有《神國日本荒謬的決戰生活:一切都是為了勝利!文宣雜誌如何為戰爭服務?大東亞戰爭下日本的真實生活》(2018)、《傳說的高砂族》(2018)、《文明開化來了:與路上觀察之神一同翻閱明治時代的生活畫卷》(2019);合著有《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2018)。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許俊雅 導讀/鳳氣至純平 【探險記】 生蕃地探險記/中島竹窩著,杉森藍譯 【傳說】 傳說的高砂族/秋澤烏川著,鳳氣至純平、許倍榕譯 臺灣蕃人的傳說/川上沈思著,鳳氣至純平、許倍榕譯 【童話】 生蕃童話/英塘翠著,鳳氣至純平、許倍榕譯 樹果的大將──嘉義鄒族的童話 矮小男物語──南投布農族的童話 祖母的湯匙──臺東普悠瑪族的童話 七人同胞──阿緱澤利先族的童話 太陽國征伐──臺北泰雅族的童話 神奇木葉──新竹賽夏族的童話 驅除巨怪漢──花蓮港賽德克族的童話 岩男與竹男──臺東雅美族的童話 續生蕃童話/英塘翠著,鳳氣至純平、許倍榕譯 雞的王妃──阿美族的童話 黥面的由來──泰雅族的童話 帶刀之星──阿美族的童話 塔山物語──鄒族的童話 姐妹物語──排灣族的童話 天日物語──布農族的童話 海相關的生蕃傳說/塘翠生著,鳳氣至純平、許倍榕譯 (一) (二) (三) 附錄 本書收錄篇目一覽表

商品規格

書名 / 日治時期原住民相關文獻翻譯選集: 探險記.傳說.童話
作者 / 許俊雅 主編; 中島竹窩 秋澤烏川 川上沈思 西岡英夫 原著
簡介 / 日治時期原住民相關文獻翻譯選集: 探險記.傳說.童話:臺灣原住民族的口傳文學內容豐富,舉凡族群的起源、分布、禁忌,以及射日、洪水、人類始祖來源等宇宙奧秘,以及部落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3266945
ISBN10 / 9863266949
EAN / 9789863266945
誠品26碼 / 2681781870006
頁數 / 41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3X17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703g

試閱文字

自序 : 將近二十五年的歲月過去了,距離我在一九九三年寫〈山林的悲歌―布農族田雅各的小說〈最後的獵人〉〉(隔年一九九四年刊登《國文學報》),台灣的社會已有許多的變化,愈來愈多的人理解到原住民對臺灣文化歷史的意義與重要性。甚至二○○一年之後,官方的族群認定新增了噶瑪蘭族(Kebalan,二○○二)、太魯閣族(Truku,二○○四)、撒奇萊雅族(Sakizaya,二○○七)、賽德克族(Seediq,二○○八)、拉阿魯哇族(Hla’alua,二○一四)、卡那卡那富族(Kanakanavu,二○一四)等六族。這期間我依舊關懷著原民文學,有十幾年講授臺灣文學的課程,源頭即從原住民族的神話、傳說、故事的介紹開始,後來也蒐集一些譯作,請友人、學生翻譯,但總因諸事紛紜,無力為繼,手邊也總是累積一堆做到一半的文件檔,不停被其他工作插入已是家常便飯,有時尋到電腦多年前的舊檔案,內心總是一驚,但也無可奈何。又由於資料散亂及檔案版本眾多,在步入花甲年之際,那真實的、可靠的記憶更是難以尋覓,在電腦前真有四顧茫茫之悲,最後也只能勉為其難找出自認較可靠卻可能是不可靠的檔案。依稀記得的是當時蒐集到的內容涵蓋各族,故事數量頗為可觀,但因多為日文撰寫,且時有參雜舊式日文情況,對臺灣讀者而言,終究不便,便陸續有翻譯念頭。近年幸而有杉森藍及鳳氣至純平、許倍榕賢伉儷協助,將我所蒐集的有關原住民文學的日文作品予以中譯,今日方得以進入出版作業,然則距離初稿完成,硬生生又被我耽擱半年了。
  臺灣原住民族因為沒有文字,以口傳吟誦的方式代代訴說著她們的故事,口傳文學在原住民族部落生活裡既是她們真實生活的一部分,關於儀式、習俗的學習傳承、價值觀的影響都在生活的過程逐漸完成。由於口傳文學具有集體性、作者非一人、內容變動不一等特色,因此隨著時空轉移及講授者的個人背景,它的形式與內容,自然越來越豐富,產生各類變化。原住民族口傳文學所說之事多為族群的起源、分布及生活經驗、禁忌,以及射日、洪水、人類始祖來源等宇宙奧秘的種種解讀與部落曾發生過的事件,雖然有許多故事充滿奇幻色彩,但卻是理解其風土民情,便於管理之道,因此日本時期臺灣總督府,除了派員進行大規模的調查、採錄與研究,長期生活於「蕃界」的理蕃警察,也因地緣之便及政策需求,發揮了觀察書寫、再現臺灣原住民族的口傳文學。如記錄者川上沈思說明調查緣由:「我先前的駐在所,距離支廳約二十町,轄內是排灣族的三個部落,戶數有一百三十多戶,是南臺灣數一數二的勢力頭目所在地。兩三天前整理舊資料時,發現幾張皺巴巴的稿子,那是去年八月中旬,受H警部命令調查、即在此要介紹的傳說。」川上沈思所介紹的即是臺東大武山區原住民之傳說,包括吉野莫窟、撒魯林、摩阿卡依出現的起因,及繁衍子孫、遭遇災難、祈禱、粟祭、出草五年季等經過。秋澤烏川曾擔任臺南地方法院書記,先受臺灣日日新報社之託,在該報上發表二十多回,後重新精選資料,撰有《臺灣日日新報》的〈生蕃の傳說と童話〉,《臺灣警察協會雜誌》的〈傳說の高砂族〉等。另編著有《臺灣匪誌》、《臺灣名流卓上一夕話》、《新舊對照管轄便覽》等書。其中《臺灣匪誌》,詳錄了臺人武裝抗日事蹟,包括北埔事件、林杞埔事件、羅福星事件、土庫事件、六甲事件、西來庵事件,雖是以殖民統治者之立場撰述,仍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另位作者西岡英夫,擔任《報知新聞》記者。明治四十二年(一九○九)前後來臺,任職於臺灣銀行。後任臺北製墰株式會社常務董事,並身兼臺灣煉瓦、臺灣證券、臺灣電影等株式會社監事。活躍於實業界之餘,西岡英夫對臺灣的風土民俗多有關注。曾以塘翠、塘翠生、塘翠子、英塘翠、西岡塘翠、みどり、たうすゐ、圃畔學人、塘翠迂人、西岡生、石蘭居塘翠、TOSUI、石蘭居生、石蘭居主人、にしをか・ひでを等筆名,發表一系列介紹及考察臺灣漢族及原住民風俗的文章。此外,西岡英夫亦致力於童話的普及推廣,更曾透過收音機轉播童話故事。他們的身分或與「警察」有關,或作品發表在警察協會雜誌,亦有兒童文學作家,我們在閱讀這些故事時,應理解時代背景及敘寫者的身分。
  本書由各不同作者作品合編為一本,因此有些同性質的傳說重複出現,但內容仍有出入,作者敘述風格不同,文本自然也有出入,這既是口傳文學的特色,也是文人改編必然的結果。其中射日、族群始祖、猴子與穿山甲、父母化身為鶴、女兒國故事、少女變成鷲的故事等等,有時不專屬某一族獨有,這是在流傳過程中常有的現象。未知的世界,經常是想像力的來源,當人類無法解釋地震、暴風雨、酷熱天候時,就會編說故事解釋這些現象,這反映了先人看世界的方法及內心的想望。如射日對遠古的民族而言,太陽的光線和熾熱所造成的災害,是難以避免且抵擋的,於是產生了許多征伐太陽的神話,利用自己經歷的生活經驗,表現出杜絕太陽肆虐的原始思維。秋澤烏川解釋〈征伐太陽的故事〉就說:「住在寒帶和溫帶地區的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極為尊敬熾盛有熱力的太陽,將其視為主神,把照亮黑夜的月亮視為從神。而住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人則相反,厭惡酷暑,崇敬夜間皎潔月光的清朗,將其視為主神,而太陽是從神。至於極端酷暑之地,甚至還會敵視太陽。」臺灣原住民族如布農族、泰雅族、阿美族都有類似射日的傳說,一般多為兩個太陽,但在中國后羿射日則是十個太陽。另〈舉天王鳥的故事〉亦雷同,鳥兒Tatachiyu清亮、純淨、遼朗的聲音,使天地為之震動,天便迅速地往上層升去,使人類脫離熾烈炎熱之苦,得以在地面上安穩生活,Tatachiyu也成為萬鳥之王。〈風、雨、雪的故事〉風、雨、雪各自誇耀自己的力量,較量結果是雪略高一籌,說明了住在高山不知害怕風雨的高砂族,是多麼害怕寒冷,這與臺灣四季如夏的炎熱天候有關。
  〈取得火種的故事〉以平時盡受其他野獸侮辱的羌仔,憑著昂揚勇敢志氣,克服巨浪的吞噬而取得火種,以此故事傳達那平常遭人責罵卻能隱忍自重的人,一旦有事發生,反而能夠發揮很大的力量。〈開始狩首的故事〉Nibunu神為了去除惡人而降下大洪水,人類無法覓食,狗、猴被殺後,首級被插在竹竿上玩,族人瘋狂跳舞的馘首舞,使得神明減退大水,丘陵和原野重現眼前。而之後改獵狩其他部落人的首級。〈開始刺青的故事〉講刺青由來,母子成為夫婦,而非姊弟成為夫妻。這個姊弟版的人類祖先到下一則的〈無人島的故事〉成為兄妹結為夫妻,子女又相互結為夫妻,分灶各自成家,終於形成一個部落。留在島上的,是高砂族的祖先,離開島的,則是臺灣人的祖先。因此,今日我們高砂族鐵少,他們臺灣人鐵多,這是不足為奇的。阿美族流傳的傳說則是夫妻之神遺留下的男女二神Sura與Nakao結為夫婦,並未說明兄妹或姊弟關係。關於人類祖先的起始,流傳著情節相似的故事,有時也是對習俗由來的想像與解釋,比如賽夏族的黥面即仿泰雅族,以避免被誤殺。在神話傳說裡就描述姐姐怕被弟弟認出,因此以黑炭塗其臉,後來成為黥面由來。其他故事,如〈姐妹物語―排灣族的童話〉,被無情的叔父叔母欺負的姐妹孤兒,受到鯨魚祖父的拯救,並瞬間長大成為美麗的妙齡女子。而叔父夫婦在走投無路之下,才終於反省過去所作所為之惡毒,並且向姐妹道歉,之後和睦共處,過著幸福的日子。〈失去女兒化身為鶴的神〉,海神強行娶走美麗的女兒神,巨濤摧毀了快樂的家庭,傷心的父母神最後化身為鶴飛向天際。秋澤烏川〈二神變成鶴的故事〉故事與此相近,最後都強調了雌雄成雙成對的畫面。〈乘獨木舟漂流的親子四人〉男女之神結為夫妻,生下多位孩子,食物不足問題,迫使男神Abokurayann想找一個食物豐盛的島,夫妻倆砍下巨樹,鑿空樹身造了一艘獨木舟,帶著兩個孩子出發尋找新的島嶼,最後找到Takirisu(タキリス)這地方,據說是宜蘭平原某處,他們在這裡播種出米與小米,爾後子孫向海岸一帶各地繁衍。這是海岸的蕃姑仔律社流傳的故事。這些故事的主角與人類相同,有著欲望、猜忌、情愛、誘惑、嫉妒、自私、貪婪性情以及憐憫、慈愛、堅毅、奮鬥種種情懷,這些故事是想望的投射,同時也具有教育的意義。
  原住民族也有妖怪傳說,近來流行的臺灣妖怪圖書即有蒐羅,如《生蕃傳說集》提到排灣族流傳著一個名叫「薩力苦」的東西,趁父母不在,闖入家中吃掉了弟弟,哥哥逃到樹上後,澆熱豬油殺死了牠;《臺東卑南族口傳文學選》收錄了一則〈熊外婆〉,熊化身外婆,趁夜吃掉小孩,和臺灣虎姑婆故事相近;在可怕的鬼怪故事外,原住民族的〈鄒族-塔山的愛情傳說〉則無陰森可畏的氛圍,而是讓人動容的堅貞淒美的愛情故事,這也透露靈魂鬼妖的想像在鄒族很早流傳著。Yagui深愛的男人意外過世後(有的版本是被上方突然的落石擊中),她失魂落魄,悲傷過度,後來死去的男人靈魂顯現,將她帶往另外一個空間塔山,共同過著美滿的生活。過了幾年,Yagui生了一個漂亮的小寶寶,回家後母親覺得她說的話很奇怪,但也沒有深究。然而當母親抱起小孩時,這可愛的小孩馬上變成樹根,母親很驚訝,將它丟到一旁,Yagui將其抱起又變回了那個有著討喜、可愛酒窩的小孩。經過數日,Yagui又回來了,這次是向家人要明天帶酒到塔山的山腳。父母親按照她的要求,將酒運到山腳,結果很神奇的,出現了幾隻手腕,將酒搬運到某處。這樣的事情重複了四、五十次,最後一次Yagui出現時說:「我快死了,死時塔山的山崖會掛著白布條。沒關係,如果崖上掛著白布的話,表示我已經死了。」其後第五天,如Yagui所說,在塔山某個山崖上掛著從未見過的白布,從此再也不見Yagui的身影。那白布變成了石頭,至今仍殘留著。據聞鄒族的塔山也有神靈的會所之意,人死後靈魂會去的地方。由於塔山峭壁千仞,地勢險峻,故有許多神秘的傳說。
  本書所收西岡英夫的改編添寫,值得留意的是鳳氣至純平的提醒:西岡在幾部作品中刻意強調這些故事與日本傳說、童話的類似性(見本書導讀)。西岡英夫每每在進入正文前有一段文字說明,指引讀者接受其解讀,如「太魯閣蕃!各位讀者應該記憶猶新。他們是臺灣蕃族當中最強猛的,所以流傳的童話也多為勇猛的故事。在此要介紹的這篇也不例外,是關於驅除巨人的勇敢事蹟,類似我們古代賴光驅除大江山酒吞童子的英勇故事〈大江山〉。」「花蓮港阿美族童話,特地選擇和我們的童話《浦島太郎》很近似的故事。在鄒族童話中,也有類似我國無人不曉的《桃太郎》童話。……生蕃人的童話裡有類似浦島太郎、桃太郎的故事,是多麼耐人尋味的事啊。」此外,這些神話傳說也表現出各族的生活習俗,如阿美族神話故事―女人島傳說:〈女護島的故事〉,表現出阿美族「母系親屬制度」觀念,同時含括了阿美族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有時也反映時局,在日美為敵狀態下,衍生了對美國的嘲諷,如秋澤烏川〈久遠神代的故事〉敘述了臺灣人類祖先從木石二質的老樹誕生,形成兩個部落,人數多、威力大的部落到平地,成為臺灣人祖先;有刺青、人數少的留在山上,成為高砂族的蕃人祖先。秋澤最後以之嘲諷美國的「人種歧視」,人與人之間是有差別區分的。
  再者,也有充滿幻想與娛樂效果的巨人故事,〈搗蛋神的故事〉敘述變化自如的搗蛋神Idotsuku惡作劇的故事,傳達原住民趣味無窮的生活。在作者不可思議的話語裡,也呈現當時對高砂族的形容是慓悍無比的。另一則臺東廳卑南的馬蘭社蕃人所流傳的童話,是雞化身為支那婦人(小腳纏足婦人)並成為王妃的故事,也是相當有趣的故事。原住民文學即是山海的文學,但西岡英夫也說:「因為生蕃人大多住在離海很遠的山地,有關海的傳說並不多。而雖然在東部臺灣的阿美族、排灣族、卑南族等,因地緣關係流傳著若干與海相關的傳說」,這部分資料可謂難得,值得再多加採集。對於世界、人類跟動物怎麼被創造出來,每個族群各有其不同的看法,但這麼多故事究竟是怎麼發展出來的,是各族群獨立發展或是各族群之間在交流中彼此影響?這有待專家學者進一步的研究梳理。不過從各故事發掘不同民族看待宇宙、認知世界的奇妙方式,本身就具足豐富的樂趣,讓人深深著迷。遠古人類的集體幻夢,原始部落的獨特價值觀,各民族的文化變遷種種,在當代文學、動漫、電影、遊戲,一波波嶄新的文創動力,無不自此出,這些故事不再虛無縹緲,一趟奇妙之旅就鋪展在我們眼前。
  最後,我要再度感謝三位譯者的辛勞,沒有他(她)們辛勤的付出,這本譯著不可能出版。此書如果能夠幫助讀者認識理解臺灣原住民族文學,則編者譯者幸甚。

     許俊雅 二○一八年八月四日

試閱文字

內文 : 〈樹果的大將―嘉義鄒族的童話〉英塘翠(西岡英夫)著,鳳氣至純平、許倍榕譯 


  富士山過去被稱為日本第一、三國第一的高山,臺灣有座比富士山還要高的山,那就是眾所周知的新高山。現今它已是日本第一高山。這座新高山的西邊是阿里山,那裡有許多扁柏、紅檜、亞杉等優良材木,甚至被美稱為臺灣寶庫。以阿里山為中心,北方是陳有蘭溪,南方是荖濃溪,而住在這兩條溪流之間高嶺地的蕃族就是鄒族。此童話是流傳於這個蕃族之間的故事。
  居住於以紅檜與亞杉聞名的阿里山蕃人,支那人稱之為達邦大社的蕃人。他們在鄒族當中是最強、最優秀的蕃人,因此至今仍有勢力。鄒族分成北部與南部,而達邦大社的蕃人是北部最強、最優秀者。
  不知是什麼年代,那是鄒族蕃人首度來到現居土地,是從前從前太古時代的事,當然,那時代也尚未被支那人稱為達邦大社,不像現在擁有強盛勢力。當時這個蕃社有一對年邁的夫婦,他們誠實又仁慈,是很和藹的人,因此蕃社無論男女老幼都稱呼他們老爺爺、老婆婆,對他們又敬又愛。但或許可說是個缺憾,這對老夫婦至今仍沒有小孩,已年近六十卻膝下無子。他們頭髮逐漸斑白,卻連一個可愛的孩子也沒有,這對什麼也不缺、和睦生活、無憂無慮的夫婦而言,是唯一感到遺憾的事。
  有一天,老婆婆很有精神地做著她拿手的刺繡,老爺爺不知從何處歸來,面帶笑容拿著未完成的藤器。他對老婆婆說:
  「哈哈,好有精神啊!真佩服。這個藤籠我做到一半。對了,妳之前說的那個Chiron(チロン),他們家又生了個男孩呢。」他邊說邊坐到老婆婆身旁,然後動手做起藤籠。
  「是嗎,真不簡單。Chiron應該非常高興吧!」
  「嗯,非常高興……」老爺爺這麼說了之後,好像開始思考什麼事似的。
  「喂,老伴,我們家沒有孩子,真覺得無依無靠,聽到Chiron家的事更是……」老爺爺神色寂寞,連聲音都很低沉。
  「我也是啊,只能看著頭髮愈來愈白……」
  「是啊,無論我或是妳,我不記得我們年輕時吃過獸類的頭啊?」
  「話是沒錯,但我也已是老婆婆,而你是老爺爺了。」
  「嗯,所以趕快有一個人,哪怕只有一個也好,希望有個小孩,男孩女孩都好,是不是啊,老伴!」真心渴望小孩的老爺爺激動地說。
  這些蕃人,女人會織布刺繡,技術很好,他們身穿的衣服都是親手製作的,從以前這就是女人的工作之一。話說,適才老爺爺和老婆婆聊到白髮時,提及若年輕時吃過獸類頭部頭髮就會變白,這是他們的迷信之一,無論男女,只要看到年輕人的白髮就會說:「那個年輕人頭上已有白髮,一定是吃了獸類的頭。」
  說來鄒族的男女本有分工,男人從狩獵、開墾、建築、土工,到鞣製獸皮、製作藤竹用品以及簡單的武器等,祭祀與戰鬥是男人的工作;女人則是農作、裁縫、煮飯、打掃、洗衣、育兒,以及織布刺繡、飼養雞豬等。巫覡則男女皆有,但以男人居多,捕魚也是男女皆有。他們在古時候曾製作土器,但現今已無。
  老爺爺、老婆婆聊了那些話之後的第五天,他們和鄰居們要一起去捕魚,因此老爺爺忙著準備,將一種名為魚藤的蔓莖壓碎製作白液,而老婆婆則忙著修繕漁網。

  【……中略……】


  這引人矚目的撒網,就在眾人面前,老婆婆使力將它慢慢拉了上來。老婆婆咕噥著:「好重!好重!」,一邊將網子拉上來。她不顧溪水飛濺,頻頻拉搖著網子,但不知為何,什麼也沒出現。只見漁網一直滴水,眾人也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別說石頭了,連根樹枝也沒有,眾人愕然,於是又開始議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使出全力拉起漁網的老婆婆,見狀也感到不可思議,她自言自語說:「怎麼會這樣?」再度檢查漁網,還是什麼也沒有。
  「怎麼會這樣?它那麼重,應該有什麼才對,竟然什麼也沒有。」她對著漁網發出牢騷。身旁的老爺爺也附和,覺得奇怪。他想老婆婆這麼辛苦拉上來,竟然什麼也沒有,實在太可憐了,因此老爺爺仔細檢查漁網,但還是什麼都沒有。
  「真是不可思議啊!它那麼重,應該有什麼東西在裡面才對……」他歪著頭安慰老婆婆,接著又說:「該不會是拉到一半時掉下去了吧?」
  「什麼?掉下去?怎麼可能!如果掉下去的話,我的手也會感覺到啊。」
  「說的也是,妳沒感覺到嗎?」
  「沒有啊!」老婆婆像是洩了氣的皮球,她喃喃自語,露出哀怨的表情,拿著漁網呆立在河畔。至此已毫無辦法的老爺爺與眾人,感到洩氣又不可思議。無論如何裡頭什麼也沒有,老婆婆仍然搖著網子左看右看,還是沒有任何東西。不久後眾人也放棄了,準備起身回去時,老婆婆奮力甩乾漁網時,竟有什麼東西從漁網裡被甩了出來。老婆婆立刻將它拿起來看,發現是個小樹果,她很高興地叫住走在前面的老爺爺:「等一下等一下,你看,有個這樣的東西。」
  老爺爺停下來問:「什麼?」,老婆婆很高興的樣子,跑過來說:「你看,跑出來這個東西!」她將樹果拿給老爺爺看。老爺爺說:「是嗎,我看看……」他笑著把它拿過來看,是一個小樹果,他覺得很不可思議。
  「真是個奇妙的樹果,我活到這把年紀從沒看過也沒聽過。」他拿在指尖上反覆端詳,但還是不知道那是什麼樹木的果實。連老爺爺、老婆婆都不知道,更別說其他人了。沒辦法,最後他們決定將它帶回蕃社詢問老人們,老人們也不知道的話,再問Ruiho(ルイホ)。於是大家終於離開河邊。
  Ruiho是巫覡,以男人居多,在蕃人社會備受尊敬,他們會占筮、祈禱、念咒語,祈禱讓病人治癒、占卜旅行或婚姻等吉凶,他們懂得各種神術,並可以做判斷,因此深受信賴,很有勢力。
  以老爺爺老婆婆為中心的一夥人,興沖沖回到蕃社,他們將獵物當作下酒菜,喝完慶祝酒後解散。但老爺爺和老婆婆身上還有個令人疑惑的樹果,於是前去拜訪頭目和其他耆老所聚集、稱為Kubaa(クバア)的集會所。老夫婦給他們看了那個樹果,但在場的人都不知道,也沒聽過。既然如此,那就必須麻煩Ruiho了。他們派在場的年輕蕃丁去找一位Ruiho來。等了一陣子後,那個被派去的蕃丁帶著一位雖年長但非常博學的Ruiho回來,他名叫Korujin(コルヂン)。
  頭目代老爺爺將那個樹果拿出來,請Ruiho看看,然後將老夫婦今天遇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向他說明。 
  Korujin這個Ruiho將樹果放在手掌上,一邊觀察樹果,一邊頻頻點頭聽著頭目的說明。但他也未曾看過,更別說聽過。正當感到不可思議的時候,他忽然拍了一下手,高興地握著老爺爺的手用力說:
  「老爺爺!你真幸運,將會有好事發生喔!」老爺爺對這突如其來的話感到意外。他驚嚇萬分,一時還搞不清楚狀況,就只是呆然地睜大眼說:「那個……」
  見狀的頭目也覺得不可思議,心想Korujin說了很奇怪的話。於是問:
  「喂,Korujin,你為什麼這麼說?」
  「你說為什麼?頭目,哪有這麼奇妙的事情。他們說光是這麼小的樹果在漁網裡,漁網就重得驚人。那一定是神賜了東西給老爺爺。」
  「是神嗎?你說神?」頭目驚訝地睜大眼睛。
  「是啊是啊!」Korujin頻頻點頭說。
  於是老夫婦受到眾人的祝福,他們很高興,按照Korujin所說的,小心翼翼將樹果帶回家放在櫃子上,他們心中有著莫名喜悅。而且很神奇,這樹果散發著不可言喻的香氣,似乎非常美味。於是隔天老婆婆對著將要出門種田的老爺爺說:
  「唉呀!好香,應該很美味。」
  「哈哈,想吃嗎?應該很好吃吧。」老爺爺笑著回答。他走了兩三步之後,又說:
  「不過老伴啊,妳吃了應該會發生大事喔,那可是神賜的東西呢。」說完後就出發了。雖然老婆婆很想吃,但因為老爺爺這麼說,只好忍耐下來,於是這天就平安地過去了。然而老婆婆食慾仍舊難以消除。


  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樹果啊!那美麗的顏色和香氣令人垂涎三尺,明明是一把年紀了卻很貪吃的老婆婆,因為那香氣實在太誘人了,因此雖然知道是神授與的禮物,也知道神的懲罰很可怕,但這就是人類。老婆婆怎麼也無法忍受,剛好這天老爺爺不在,即使知道是做壞事,還是戰戰兢兢地將一小塊塞進嘴裡,結果那美味簡直讓她下巴都快掉下去了。
  「啊!好好吃!這是什麼味道啊,實在不可思議。」她忘我地驚嘆著,一塊接著一塊,回過神時發現已經不小心吃掉一大半,但也難以挽回了。不過俗話說小偷總有自己的道理,老婆婆已想好如何自圓其說,於是就安心了,她自言自語:「這是神賜給我們的,吃掉也不會有懲罰的,沒關係。」然後擅自做了一個結論:「嗯、嗯,老爺爺回來後就給他一個,不對,一半好了。」
  老爺爺毫不知情,在山上工作了一天,那天傍晚很有精神地歸來。一如往常,他吃了老婆婆料理的豐盛晚餐,又喝一杯酒之後,心情大好。老婆婆帶著笑容走過來,突然說:「喂,老伴,先前得到的樹果啊……」她指著櫃子上剩下一半的樹果說:「那個實在太好吃了,簡直下巴都要掉下去了!」她承認自己吃掉一半,老爺爺很驚訝地說:「那可不得了啊,妳竟然不聽我的話,會有神的懲罰喔!」老婆婆試著平息老爺爺的怒吼,她說:
「是那樣沒錯,但你想想看,那個樹果不是神賜給我們的嗎?」
  「是呀,所以妳亂來的話就會有懲罰。」
  「不過你這樣想也不完全是對的啊,你想想看,神都賜給我們了,一直這樣放著,萬一被老鼠之類的動物吃掉,那才會有懲罰吧!我覺得賜了食物給我們卻不吃,這樣反而不好。」老婆婆搬出一套說法,聽了覺得有理的老爺爺也心服口服,最後就照老婆婆說的,將另一半吃了下去。果然好吃得下巴都快掉下去了,他心滿意足。於是二人便心情愉快地入睡了。
  結果很驚人的,那晚即將接近黎明時,老婆婆突然很不舒服,發出難受的聲音翻來覆去。老爺爺嚇了一跳,想盡辦法幫助痛苦的老婆婆,但那痛苦反而變本加厲,老爺爺說:「所以我說不能吃。」但後悔也來不及了,老婆婆肚子痛得沒辦法,祈禱、念咒語什麼的,夜晚也不方便,老爺爺只能說:「天亮之後去找Korujin來吧!」不管怎麼樣,如果是神的懲罰也無可奈何,老爺爺還是用盡辦法照顧老婆婆。不過即將天亮時,老婆婆突然開始用力,讓老爺爺嚇了一跳的是,老婆婆竟生下一個他們長年來夢寐以求的孩子。而且還是個男孩子,很不可思議的,他一出生就會走路,不僅如此,還會說話。他說:「老爺爺,老婆婆。」老夫婦驚訝得不得了,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老爺爺、老婆婆,你們很吃驚吧?我剛出生,是你們的小孩。」
  「咦?你嗎?」夫婦睜大眼睛,帶著各種疑惑打量他。老爺爺不可置信地說:「你是我們的小孩?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你說從哪裡?我是從老婆婆的肚子出生的啊,我是你的小孩。」
  「是嗎?我的孩子嗎?」
  「我會孝順你們的,我什麼事都可以做。」
  他就是這麼充滿活力,明明剛出生,卻比七八歲的小孩還要懂事聰明,而且很貼心。老爺爺老婆婆很高興,覺得他是神賜的孩子,要很珍惜、很珍惜地養育他。
  後來老爺爺覺得無論如何必須把事情始末告知頭目及其他蕃社的人們,於是神采奕奕來到集會所,在眾人面前一五一十報告神賜予小孩的事。大家聽了也感到驚訝,認為這是蕃社將會繁榮的吉兆,眾人紛紛予以祝福,並立即前往老爺爺住處想要一窺那個孩兒。他們看到小孩剛出生就會說話,也會站起來走路,沒有人不為之吃驚,消息也隨之傳開。
  這個神賜的小孩出生後,依照蕃社習俗,必須聽鳥聲選擇吉日取名,因此第二天父母為他命名為Peyonshi(ペヨンシ),當日即舉辦盛大宴會。這位Peyonshi一出生就走路、說話,似乎真的是神之子,沒有人叫他Peyonshi,而是喊他「神之子」。Peyonshi與生俱來強健體魄,擁有相當於三人的力氣,是一個很驚人的少年。而且是個聽一知十的聰明男孩,沒有人不讚賞,大家都覺得他將來會成為偉人。老爺爺、老婆婆用心養育他,也不自禁很寵愛他。這小孩很聽話,個性溫和。雖然還是個孩子,但已經可以幫忙很多事情,老夫婦感到很欣慰,他們就這樣過著很快樂的生活。小孩日日成長,雖然年紀還小,但已經和十六、七歲的年輕人一樣,依照蕃社的習慣,住在集會所接受各種教育與訓練。無論狩獵或耕作,都做得比任何人好,讓大家嘖嘖稱奇。他總是活力充沛,工作量相當於三個人,因此大家都很看重他,深獲人緣,而這時候他才快滿五歲。


  廣受好評的Peyonshi不管做什麼都會讓人驚嘆,而且確實都做得很出色,令人無可挑剔。如今他的地位僅次於頭目,這是他十三歲時候的事。某日,蕃社發生一場騷動。原來就是所謂馘首,人稱出草。別說現在,大約兩百年以前,此鄒族蕃人打從那吳鳳俠人事件以來就已不再馘首了。所以在臺灣的生蕃當中,只有鄒族不馘首,這是多麼令人佩服的事。關於吳鳳的事蹟,以後有機會再介紹。然而鄒族曾和其他生蕃一樣馘首,與泰雅族相同,以馘首展現其武勇,而後來則是為了復仇或炫耀強勇。通常都是秋天或春天農閒季節、溪水降低時行動,這一點所有蕃族都一樣。
  蕃社發生此事件,是在這個秋末之際。有五六個蕃社的年輕人到山上狩獵,回程時遭襲擊,襲擊者是向來敵對的布農族年輕人。在激鬥之後,由於寡不敵眾而輸了。好不容易有一個人返回蕃社,向大家報告其他人都被馘首了。眾人聽了後,心想﹁可惡的布農族!﹂便緊鑼密鼓準備出戰。結果這群英勇出征的人再度遭對方擊潰,連頭目也開始擔心,正打算親自出征時,那位神之子Peyonshi前來,一再請求讓他出戰。他勇敢地說:
  「讓我去吧!只要有五個人就能打贏。」
  「五人?只有五個人嗎?」
  「是的!只要五個人就可以。」
  因為Peyonshi的力量無人不知,因此頭目在種種考量之後,便將出戰的事情全都委託給Peyonshi,十三歲的總大將就此誕生,也安排好五位手下。不過所謂人氣這東西還真是可怕,很多人都喊著說「我要去!」「我也要去!」「Peyonshi擔任大將的話就不用擔心了」,結果別說五個人,想要當手下的竟有二百多人,於是從中篩選了五十人。
  根據軍事頭目Eojiyomu(エオジヨム)的夢占是個吉夢,於是他們做好準備等待出征的日子。三天後,終於來到出發的時刻,他們準備了兵糧的餅、生薑、火把用的木材,背負的籠子裡裝著凱旋時穿的新衣,以及用芙蓉樹皮綁好的槍砲、弓箭、長槍。據說這是向軍神請求守護的祈禱,至今仍有這樣的習俗。他們走到某個地點,摩擦一種蕃名叫做Popususa(ポプスサ)的樹木來生火,以此除魔、祈禱戰勝,接著便出發了,這也是現在仍留存的儀式。假設途中野宿時做了凶夢,或是聽見不祥的鳥叫聲,或看到山貓、蛇的話,就會認為不吉利而中止行動。尤其放屁是個大禁忌,出外時放屁,甚至察覺別人放屁也是不吉利的。幸好什麼也沒發生,他們差不多接近敵方,先鋒已經交戰時,在Peyonshi的頭上蓽雀「Hi、Hi」叫著往右方飛過去。於是Peyonshi拔起劍呼喊說:
  「你們看蓽雀發出Hi、Hi的聲音往右方飛過去了!這是勝利的前兆,大家不用擔心。」
  他站在前方殺了過去。受到突襲的敵人很狼狽的逃往山的另一邊,於是他們緊追在後開槍,結果大獲全勝,眾人不禁連發三次歡呼聲。假設這蓽雀在路的右方,發出「Tsuchi、Tsuchi、Ryu、Ryu」的叫聲的話則是大凶,那麼就別想打仗了,必須立刻回去。
  連戰連勝的Peyonshi,捕抓了很多俘虜,也取得數不清的首級,他很滿意。不僅如此,他們這方沒有一個人受傷,真是可喜可賀的結果,而且也替年輕蕃丁們報仇了。於是他們各自從籠子裡拿出新衣,把楓葉的嫩芽插在頭上,正當他們意氣洋洋即將凱旋時,有人拖出一個俘虜說:
  「我抓到這個傢伙。」
  此人似乎是這個蕃社的頭目。他已經沉默地投降了,於是饒了他一命,將他列為屬下,他們帶著各種戰利品回去。
  眾人士氣昂揚地歸來,在蕃社外,蕃社人們也把楓葉插在頭上,喊著「萬歲!萬歲!」的歡呼聲慶祝戰捷。將楓葉嫩芽或葉子插在頭上意味著慶祝戰捷。
  如此一來,Peyonshi的英勇深受好評且名聲日益高漲,眾人口口聲聲說:「他一定是神」、「是神化身為小孩吧!」「他當頭目的話一定會很強盛。」不久後,現任的頭目過世,於是這位十三歲少年便成為達邦社的頭目。這是此次凱旋之後的事。
  凱旋的眾人聚在集會所,將馘首的首級排在首棚上,各自用手指沾酒,噴在首級嘴邊,然後學老鼠的叫聲後,唱了凱旋之歌,舉行了一個載歌載舞的盛大祝宴。
  至今達邦社仍是勢力最強者,他們的頭目代代都稱為Peyonshi,應該是想承襲這位神之子Peyonshi的力量吧。再也不會馘首的鄒族,其童話裡有類似桃太郎的故事,不覺得很有趣嗎?據說現今在Tepura(テプラ)社的廣場,仍有這個桃太郎坐過的岩石。

     (完)――大正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彙集日治時期日本人所採集、記錄、撰寫的原住民文獻史料,嚴選其中關於「探險記」、「傳說」與「童話」類型的六種代表性著作:中島竹窩〈生蕃地探險記〉、秋澤烏川〈傳說的高砂族〉、川上沈思〈臺灣蕃人的傳說〉、西岡英夫〈生蕃童話〉〈續生蕃童話〉〈海相關的生蕃童話〉──全文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