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張園: 近代中國第一座公共空間 | 誠品線上

海上張園: 近代中國第一座公共空間

作者 張偉/ 嚴潔瓊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海上張園: 近代中國第一座公共空間:海天勝景讓張園,寶馬香車日集門。客到品花還斗酒,戲樓簫鼓又聲喧。本書主要介紹上海第一名園「張氏味莼園」(簡稱張園)自1885年到19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海天勝景讓張園,寶馬香車日集門。 客到品花還斗酒,戲樓簫鼓又聲喧。 本書主要介紹上海第一名園「張氏味莼園」(簡稱張園)自1885年到1919年間的歷史掌故。張園作為近代中國第一座免費向民眾開放的私人庭園,與愚園、徐園一起並稱「海上三大名園」,更是清末民初首屈一指的娛樂場所,集娛樂、社交、展覽、演說、休閒、集會等功能於一身,匯聚了時下最流行的文化。 透過作者詳實的考據與研究,讀者將能在本書中讀到如今已然湮沒的花園那浮沉數十載的精彩故事,更見證到清末民初改朝換代之際,上海這座新興港口城市的繁華與蛻變。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張偉 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兼職教授。從事歷史文獻整理與研究逾三十年,籌畫並主持「中國與世博」、「國際名流與近代上海」等課題的研究,著有《滿紙煙嵐》、《民國電影筆記》、《遙望土山灣》等專著,主編《中國現代電影期刊全目書志》、《國際名流與近代上海》、《中國近現代話劇圖志》等。嚴潔瓊上海復旦大學畢業,現為上海圖書館館員。發表有《中國早期影壇的配音與配樂》、《小校場年畫中的吳方言》等論文,擔任《中國木版年畫集成。上海小校場卷》、《中國現代電影期刊全目書志》等書的副主編。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第一章 味蒓小乘第二章 中西百戲第三章 朝野盛筵第四章 賽珍鬥寶第五章 揮斥激揚第六章 客來八方第七章 文苑詞林附錄代跋:從禮查到張園--電影由西人向華人營業轉向的最初試演

商品規格

書名 / 海上張園: 近代中國第一座公共空間
作者 / 張偉 嚴潔瓊
簡介 / 海上張園: 近代中國第一座公共空間:海天勝景讓張園,寶馬香車日集門。客到品花還斗酒,戲樓簫鼓又聲喧。本書主要介紹上海第一名園「張氏味莼園」(簡稱張園)自1885年到19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3266099
ISBN10 / 9863266094
EAN / 9789863266099
誠品26碼 / 2681668270004
頁數 / 24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從清末民初最新潮、最流行的娛樂社交空間「味莼園」的歷史,一窺海上都市上海的繁華與蛻變!
*精選超過40張圖片

試閱文字

內文 : 【第一章 味蒓小乘】(節錄)
上海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近代以來發生的諸多大事似乎都與這座城市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這時代的烙印也就這樣隨歲月變遷散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雖零落漫漶,但一經追溯,便迴響一片。
沿著繁華喧囂的南京路一路向西,拐進深幽狹窄的泰興路,穿過略顯嘈雜的吳江路,一座鐵藝牌坊赫然在列,匾額上寫著大大的「張園」二字。穿過牌坊,一幢幢石庫門住宅瞬時映入眼簾,紅磚青瓦,白色門頭,亦中亦西,彷彿一下進入那一段旖旎的摩登時光。這片石庫門建築,有別於一般石庫門里弄的擁擠閉塞,弄堂寬敞,房屋氣派,多為獨幢單開間,歐式立柱的門框,裝飾有三角型或半圓型的巴洛克花紋,窗框也與此呼應,還有小巧的陽臺和木製的百頁窗,側面高高的山牆上則嵌著漂亮的浮雕,顯然為當時殷實人家所住,它還有個別致的名字―「張家花園」。然而,雖名「花園」,卻找不到一點花園的影子,原來,再往前追溯,這片石庫門建築原先則是晚清滬上第一名園―張園的舊址,1919年張園停業出售後才改建成石庫門住宅,雖然曾經的曲池假山、荷沼花圃、茵茵綠草如今都變作座座小樓,這名字倒還保留了下來,也算是對盛極一時的張園的一種紀念。而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座已然湮沒的花園浮沉數十載的故事。
提起張園,現在的人多感到陌生,但在一個世紀之前,它可是滬上首屈一指的娛樂場所,與愚園、徐園一起並稱海上「三大名園」,亦是近代第一批向普通民眾開放的私家園林之一。從1885年4月17日開園直至1919年閉園出售,張園歷經多次擴建改造,不僅成為當時最著名的集娛樂、休閒、集會於一體的社交場所,更見證了清末民初改朝換代之際上海這座新興港口城市的急速蛻變。當年什麼東西最時新,什麼東西最流行,都可以第一時間在張園嘗鮮;一些盛大的集會、演說、展覽也常假座張園舉辦。而張園之所以能在當時眾多海上園林中一枝獨秀,也絕非一蹴而就。
就在上海開埠之初,此地還是一片漫無邊際的農田,屬上海縣二十七保九圖,土名大浜頭。開埠之後,隨著大批英殖民者陸續湧入上海,填河築路,租地建樓,上海的城區面貌日新月異,這片農田也在變化之列。1872年,英商和記洋行的經理格農(Groome)一眼相中了這塊農地。自1872年至1878年,格農先後向農戶曹增榮、徐上卿、顧上達、裘兆忠、陳掌南、顧聚源租得土地共20.25畝,闢為花園住宅。格農本以經營園囿為業,故對園林布置頗具心得,整座花園丘壑錯落,草木蔥蘢,且別具西式花園曠朗疏達之美。有洋房一所,池沼一汪,種植荷花;四周沙路曲折,樹木葳蕤,青草一片,其平如砥。1879年,此地轉租給英商豐泰洋行,該洋行於同年及翌年先後添租華人徐炳春、顧順坤土地兩塊,於1881年複將此地轉手給和記洋行。1882年8月16日,格農行將離滬歸國之際,寓滬富商張叔和自和記洋行購得此地,計面積21.82畝,價銀一萬數千兩,命名「張氏味蒓園」,簡稱張園。
能一舉買下偌大花園的張叔和當然亦非泛泛之輩,在當時也是一位有頭有臉的大人物,與洋務大臣李鴻章、實業巨商盛宣懷都私交甚篤。他原籍安徽歙縣,名鴻祿,道光二十一年三月十四日(1841年4月5日)生於江蘇無錫東門包秀橋堍,17歲時到上海,捐資取得了清政府候補道員的官銜。據見過的人說,其人身材高大,蓄著小鬍子。1880年,他以廣東候補道的身分,到輪船招商局幫辦事務。1881年春,經唐廷樞、徐潤稟請,被正式委為幫辦。從1882年至1885年,他是招商局四個主要負責人之一,另三人分別為唐廷樞、徐潤與鄭觀應。他起先經營海運、漕米,後專管漕米事務。1885年9月,因招商局虧款問題,張叔和與徐潤同被革職,仕途遭受重挫,但仍從事輪渡業務。1887年1月20日,因經營大陸與臺灣間的商務,所乘萬年輕號輪船被英國一船撞沉,船上有83人罹難,他因沒有隨眾乘小船逃命,而是攀上桅杆等待救援,得以倖存。經此大難後,他似乎再未參與招商局事務,或是從此改變了人生軌跡。
不過張叔和無心官場,雖有歷經磨難、參透生死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則是當時其仕途前景已經一片黯淡。有兩件事可以說明,一是,光緒二十年十月十五日,張叔和被參了一道。上諭:「劉坤一奏前辦上海招商局,廣東候補道張鴻祿因虧空局款,被參革職開複,仍在上海起造花園,聚集遊人,日事徵逐,聲名甚劣,實屬行止卑鄙,有玷官箴。張鴻祿著即革職,勒令回籍,不准逗遛上海,以警官邪。欽此。」當時張叔和只要一回原籍,就有可能面臨被查辦的危險,所以只能避居上海租界。二是,張叔和被革職後,曾集股另造淺水輪船參與臺灣海域的輪渡競爭,但被勸告不宜同室操戈,搶奪輪船招商局的生意,而致互相損傷。故此後,張叔和主要致力於實業投資。1893年,他與西人丹福士和斐禮思合股創辦《新聞報》,並借其為張園內剛落成的安塏第大樓大作宣傳。1894年,盛宣懷籌辦的華盛紡織總廠開工投產,張叔和亦在其中擁有股份。1915年,張叔和任振新紗廠經理,並投資6萬元,幫助榮氏兄弟在上海創辦申新一廠。
當然,張叔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主要還在於其對張園的經營。1882年,張叔和還未經歷官場革變,尚是意氣風發之時;他從和記洋行手中買下此花園時,也並無意向公眾開放,而是有其獨特想法。張叔和首先是看中其地皮便宜,靠近租界,有升值潛力;其次則是看中其占地廣闊,屋舍精雅,花草繁茂,很適於侍奉其母親養老。以後的發展也說明張叔和果然獨具慧眼,1899年,公共租界大肆擴展,此地便納入租界範圍,地價頓時翻番。而將此園取名「味蒓園」,則源於晉代詩人張翰的典故。據《晉書•張翰傳》記載,張翰乃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性格放縱不拘,時人稱為「江東步兵」,被齊王辟為大司馬東曹掾。他在仕途順暢時,一日見秋風起,想到故鄉的蒓菜、蒓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官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萌生退意,辭官歸里。不久,齊王司馬冏兵敗,戀於官位的同僚多在鬥爭中喪生,他卻因此倖免於難。這是成語「鱸膾蒓羹」的出處,也是歷史上不戀官位、退隱山林的著名典故。張叔和與張翰同姓,同是吳人,所以用「味蒓」隱喻「張」字,也有不戀官位的含意。張園大門題「煙波小築」四字,則取唐代詩人張志和的典故。張志和號「煙波釣徒」,中年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曾有「願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雲間」之一說。此與「味蒓」有異曲同工之妙,亦同嵌一「張」字。由此可見張叔和取名之深意,而這種借園林之名表達高遠之志的取名傳統也與蘇州著名園林如「拙政園」、「網師園」等一脈相承。
1882至1885年,張叔和陪侍母親在園中度過三年平靜的晚年生活後,其母不幸病故。面對滿園景色,思及舊日點滴,他一度不勝悲痛,欲將花園賣掉,重回原籍守制。其友人「倉山舊主」袁祖志聽聞後,悉心開導,建議與其賣園,不如開園,一來可使花園得以保存,二來更可使名園與眾人共享。張叔和最終採納好友袁祖志的建議,除了考慮以上兩點外,當時西人公園的出現對華人社會的衝擊很可能也是一大原因。西方真正意義上面向公眾的公園雛形出現於十七世紀,開始是由英國貴族的私家園林向公眾開放而形成的,其後各國紛紛效仿,到十九世紀中葉,歐美主要城市基本都有自己的公共花園。西人來滬以後,為豐富租界生活起見,很容易想到闢設公園的問題。1868年,上海租界最早的公園―外灘公園建成,但遊園對象有嚴格限制,明確規定「華人無西人同行,不得入內」。其後,虹口公園,復興公園、兆豐公園次第闢設,但也都不許華人入內。不光如此,其他一切西人公共活動場所,如跑馬廳、各國總會等,華人均不得隨便入內。而一般寓滬的達官顯貴雖坐擁私家園林,也不對外開放,只供親朋好友、文人雅士宴請酬酢之用。因此,普通上海市民儘管羨豔西人花園之濃蔭密布、寬敞整潔,卻面臨無園可遊的窘境。張園之面向全體公眾開放,不僅滿足了這一日益增長的娛樂需求,且大有與西人爭鋒之意;而私家園林向公共花園的轉變,也在其中悄無聲息地得以完成,並對以後的園林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光緒十一年三月初三(1885年4月17日),「張氏味蒓園」正式開園。當日之開幕告白上這樣寫道:

本埠跑馬場西首過斜橋路南張氏味蒓園,水木清華,樓臺罨畫,具登高臨流之勝,有琪花瑤草之觀,茲擇於三月初三日開園,任人遊玩,每人先輸洋銀一角,收洋付籌,驗籌啟戶,男女從同,童稚不計。

張園開園伊始,後期的一些建築還沒有造好,許多新娛樂也沒有引進,主要還是以園林景色之勝招攬遊客,而張叔和對花園的經營也確實別具匠心。味蒓園本就具有西式花園開闊齊整的風格,他接手後,又在原園之西,先後向農戶夏成章、李錦山、吳敦利、顧裕龍等,購得農田近四十畝,闢為園區。全園面積最大時達61.52畝,為當時上海私家園林之最。張園不僅面積廣闊,園林布置也極具特色。在園東南有帶狀曲池一泓,人工開挖,通過敷設在地下的管子和園外小河相連,池中活水瀠繞,岸邊插植垂柳。池中有小島一座,島上遍植松竹,望之若海上三神山,另有數橋跨之,皆請海上名人題名,有納履、臥柳、龍釣、知星、三影等名。園內還雇傭花匠,栽培了許多名花佳草,春蘭秋菊,夏荷冬梅,四時不斷。園中沙路兩側皆植大批樹木,既可遮陽,又可避雨。園東、西各有荷沼一窪,每當盛夏時節,荷葉田田,蓮花朵朵,美不勝收。園西北有花房三四處,皆以琉璃為之,其中奇花異草、羅列殆滿,多為國外引進品種,可供售賣。園西南角建有假山,假山之頂設一幢日式板屋,全木結構,房屋的窗櫺均用東洋紙糊上,看上去潔白明淨。室內以草席鋪地,凡有客到均脫鞋在戶外,入室席地而坐。因在假山之頂,可登高望遠,風景絕佳。此外,張園尚有茅亭、雙橋、花蹊等景頗可一觀。不僅景色迷人,因其吸取西式花園的治園理念,還兼具乾淨、整潔的優點,因此到八十年代後期,張園已被認為是最合於衛生之道的新式花園。時人曾撰文稱讚:

自來治園之道,必有山水憑藉而後可以稱盛,若毫無憑藉,空中結撰,則維揚、姑蘇間或有之。維揚鹽商所營,姑蘇豪富所築,不惜重資,務極華麗,不留餘地,但事架疊,大抵不離乎俗者近是,何也?以其全資樓臺亭閣,裝成七寶,或侈為楠木之堂,雕鏤則極意精工,堊漆則必求金碧,又或堆疊太湖等石,充塞其中,絕無空隙。 登陟則有失足隕身之慮,遊行則有觸額礙眉之苦,凡此皆治園之大弊也。……考泰西治園之用意,乃為養生攝身起見,與中國遊目騁懷之說似同而實不同。西人以為凡人居處一室之中,觸目觸鼻,一切器物,皆死氣也,西人謂之炭氣,無益有損,惟日日涉園,呼吸間領受生氣,西人謂之養氣,乃為養身之道。若山水,若草木,若花卉,皆生氣也。既領生氣,尤須開懷抱。夫大開懷抱,非拓地極廣極大不為功。中國人但以悅目為務,不察護身之理,往往計不及此。惟此味蒓一園,能深合西人治園之旨。園之東半隅,本二十餘畝,園之西半隅,今又擴二十餘畝,合之五十餘畝。東西浚巨沼各一,東南有池一,小港則由西而南而東,環繞四達,一葦可枕,臨流賦詩,坐磯垂綸,無乎不可。浮於沼者,蓮葉田田,泳於池者,遊鱗喋喋。雜花生樹,四時不間,奇卉列屏,千色難狀。

隨著園林不斷擴大,為豐富園中的娛樂設施,張叔和在園西南又興建了一幢洋樓。這裡本有一座被層林環抱的舊式洋樓,名曰「碧雲深處」。新建洋樓則曰「海天勝處」,是滬上有名的戲劇舞臺,遊園旺季幾乎每晚都有演出,劇種包括昆劇、髦兒戲、北方曲藝、灘簧、早期話劇、雜技、魔術等。同時還有茶點供應,讓人邊吃邊玩,一時間往來遊客日益增多。但張叔和仍不滿足,他還在醞釀一個更大的工程,那就是安塏第的建造。而真正使張園聞名遐邇、門庭若市的,也正是1893年安塏第的竣工。這一兩層洋樓的出現,使得大型集會成為可能,從而深刻改變了張園的社會功能。
安塏第始建於1892年9月12日,由有恆洋行英國工程師景斯美(kingsmill, T. W.)、庵景生(B. Atkinson,)二人設計,浙西名匠何祖安承建。有恆洋行是當時上海著名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公共租界總巡捕房也是由他們設計的。1894年以後,庵景生與人合夥開辦通和洋行,日後成為20世紀初上海規模最大、影響最大、作品最多的建築設計機構,聖約翰大學科學館、大清銀行、旗昌洋行、新世界遊樂場等建築都出自他們的手筆。安塏第從設計到建造都頗為用心,兩個設計師甚至日日到現場監督,以求各處細節均與設計稿不差分毫。整整歷時一年,方於1893年10月竣工,英文名Arcadia Hall,意為世外桃源,與「味蒓園」意思相通,中文名則取其諧音「安塏第」,有時也寫作「安愷第」。這個名字起得極有創意,不僅音和,同時「塏第」通「愷弟(悌)」,有和樂平易之意,又與「安」相連,更添平安和美之感。安塏第樓內各景,亦以英文命名,有高覽台、佛藍亭、樸處閣等名目。整幢樓高大巍峨,分上下二層,可容千人同居一室,樓側還有角樓一座,為當時上海最高建築,登高遠望,申城景色盡收眼底。遊人曾如此描繪安塏第的諸多特色:

安塏第者,錦磚砌成之大洋房也。居園之西偏,高聳層宵,下臨無地,周圍文石階台,寬闊盈丈,拾級而升,則重門洞開,四通八達,其中庭排宴可至五十餘桌,四面走馬高樓,如戲院看樓之式,而曠爽明潔,莫之與京。正面樓臺,則作新月之形,雲梯直上,有前報所登《味蒓園記》中韜華閣者,如鳥道羊腸,盤旋而上,登其巔則園中勝景一覽無餘,且東西馬路,棋局縱橫,裙屐皆臨,冠裳畢聚,車如流水馬如龍,正合斯時情景。遙望洋場,覺浦樹江雲,綿渺無際。又名曰高覽樓,日下重陽節近,正可登高眺望,藉擴吟懷。尤可觀者,庭際之頂,懸嵌極大自來火燈四盞,可三四人合抱。據西人言,其光華照耀,與日光無殊,為滬瀆所未見,於今晚燃點,與庭前所放煙火兩相輝映,洵入不夜之城,當更目迷五色。古昔名園稱靡華者,試較之今日,恐亦退遜三舍。美景良辰,未堪辜負。及時行樂者,尚其秉燭夜遊,勿失之交臂焉可。

除了這些亭臺樓閣外,安塏第門前還有一片廣闊的大草坪,可容納數千人,是舉行室外大型群眾性集會的最佳場所。
至於張叔和為何要斥鉅資建安塏第呢?開發資源、增加收入,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據其自稱,另有一層原因則是要讓華人在張園中也能享受堪比外灘公園的設施。外灘公園乃專供西人使用的公園,一般華人禁止入內,後經寓滬紳商屢次交涉抗議,為平憤懣,工部局於1890年在蘇州河南面、里擺渡橋東面闢一新公園,專供華人使用,亦稱華人公園。但是面積狹小,設施又差,稍有體面之華人皆不側身其中。是以,張叔和不惜重金打造安塏第大樓,試與外灘公園媲美。他還請著名英籍律師擔文,致函工部局,表示願意把張園免費向西人開放,作休息與娛樂之用,所有費用均由張叔和自己負擔,但希望工部局能派一名巡捕在花園執勤,維持秩序。工部局對此舉表示讚賞,也願意在聘用巡捕方面予以協助,但費用需由張叔和本人負擔。
從張叔和與盛宣懷當年往來書信中可以看出,他造安塏第其實也冒著巨大風險。據這批史料發現,張叔和曾拿著張園的地契以及自己持有的仁濟和保險公司的股票,於1892年至1893年間通過盛宣懷的斡旋借貸白銀萬兩,雖沒有說明具體用途,但從時間上看,這筆錢應該正是投在了安塏第的建造中。事實證明張叔和的擴張之舉是走對了。安塏第建成後,因其不設門票,只收茶資,張園每日車馬盈門、裙屐滿座,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之人皆前來捧場。營業如此之盛,使張叔和一度還萌生了發行股票,集資建造更大洋樓的想法。1894年6月發行的《味蒓園為保息公司啟》中有一段張叔和自述,這樣說道:

是園構自西人,八年後售與叔和,今又十二年,前後已曆二十載。當時曾有集公司之說,叔和以園中出息尚微,陸續擴充,及至近年接連添造洋房,遊人畢集,出息遂溥。並承西人屢來假園跳舞,然尚嫌屋房猶不敷用,緣商同人集為公司添造更大洋房於池河適中之地,聯絡洋台回廊,接造極大花房,既供華人之遊覽又供西人之跳舞,跳舞則按日議租,遊覽則取資一角。此專指添造更大洋房而言,其餘各洋房仍照舊例,不取遊資。

雖然最後新洋樓並沒有造起來,但營運公司卻確實開了出來。1903年,張叔和將張園租賃給西人愛汾師的謙和洋行(Evans&Co., A.M.A)經營,租金每月銀千兩。是年7月,愛汾師成立張叔和花園公司,並在《新聞報》上連載大幅廣告,宣傳新開中西頭等番菜館,並即將舉辦各類體育競賽。公司還添置了大量新的遊樂設施,使花園營業更盛於前―舉凡當時上海流行的娛樂活動,比如彈子房、拋球場、溜冰場、舞廳、照相館等等,在張園都應有盡有。收費雖然不低,遊客仍絡繹不絕。據1909年《上海指南》所載,張園各項收費標準是:

入門不取遊資;登望樓,概不取資。泡茶每碗二角。茶座果品,每碟一角。洋酒,起碼二角。點心酒菜,湯麵每碗一角半,炒麵每盤三角,紹酒每斤一角,魚翅每碗八角,牌南每盆三角,獅子頭每盤五角,鹵鴨每盆三角。安塏第書場,每人六角。海天勝處灘簧,每人約二三角。彈子房租大木彈一盤給二角,租小象牙彈一盤給二角五分。鐵線架,欲打者給一角。拋球場,租地一方,每月十五元。外國戲有時有之,座價上等三角、中等二角、下等一角。照相,光華樓主人在園開設,其價四寸六角,六寸一元,八寸二元,十二寸四元。花圃,有玻璃花房,出售外國花,如石蘭紅、美人粉等,價數角至一元數角不等。又有益田花園,售日本花,如寒牡丹、櫻花、青簾楓、紅簾楓等,價目一元至數元不等。假座演說,包租安塏第,一日價四五十元,茶房另給十二元,夜加電燈費十二元,禮拜日酌加租價。如事關公益,亦可酌減。假座燕客,每次給煤水及伺候人等各費共十四元。廚房代辦酒席,每桌自五元至十餘元不等。

晚清上海花園眾多,比較出名的除了張園,還有古老的豫園,新闢的徐園、愚園和南市西園等。何以張園能獨佔鰲頭,俾睨群雄?我們先來看看其他花園的情況。
城隍廟豫園在晚清時分為東、西兩園,時人習稱東園、西園,也是向公眾開放的花園。但因年代久遠、亭閣頹圮、店鋪林立,已無園林風貌。
徐園,亦稱雙清別墅,1883年由寓滬浙江絲商徐鴻逵所建,園址初在閘北唐家弄(今福建北路),占地3畝。1909年,徐鴻逵子徐仁傑、徐文傑以周圍過於囂鬧,遷築於康瑙脫路(今康定路)5號,面積擴至5畝,佈景一依舊式,有草堂春宴、曲榭觀魚、桐陰對奕、蕭齋讀畫、平臺眺遠、長廊覓句、盤谷鳴琴等十二景。遊資一角,茶資每碗二角。此園以優雅古樸聞名,占地不多而結構頗稱可觀。園中築一大廳,名鴻印軒,有戲臺者,專為演說與演戲而設。台前有聯云:「莫道戲為嬉,卻是現身說法;請觀歌以可,無非藉口宣言。」園主人愛好書畫曲藝,結詩社、曲社,藝術界人士常在此雅集。
愚園,在靜安寺路西首赫德路(今常德路)8號。此處在光緒初年建過一個小花園,園中有一小洋樓,因取靜安寺湧泉之水煮茶攬客,故名品泉樓。1890年由寓滬寧波商人張某購下產權,易名愚園,以後二十多年中五易其主,鎮海葉氏、陽湖劉氏等先後經營過此園。園內分東、西兩所,西為花圃,東多台榭。台榭之中,以敦雅堂一帶為最勝,環以池水,池旁鴛鴦廳、倚翠軒、花神閣等景點依次錯落。花神閣中點綴有閩人辜鴻銘英文詩和德文詩的石刻,敦雅堂前則有高大洋房一所,可容五百餘人,演說集會,此為最宜。其他如飛雲樓、湖心亭等,依山作址,面水開窗,亦饒幽致;且於樓閣參差、山石嶙峋之間,雜以松竹高槐,綠蔭夾道,尤為他園所少。西面花圃則架玻璃房、闢草地、築菜畦,豢養鳥獸,有鄉村風景。此園對外開放,遊資每人一角,茶資每碗二角。
南市西園,在西門外斜橋東首濱南,占地數畝,由張逸槎等發起修建。張逸槎等為上海地方自治的重要人物,在建造了內地電燈公司分廠以後,見尚有餘地,又感於南市沒有公共遊覽場所,遂集資建造了此園,於1908年建成開放。入門有廊,沿廊架棚,稍進有四面廳一座,寬敞涼爽,為全園之冠。廳側有小假山,拾級而上,可以眺遠,山上有茅亭一座,供登山者休息。其餘亭臺樓閣一應俱全,也有劇場等設施。門票一角二分。
這幾處花園雖然各有特點,但相較而言,張園之優勢仍非常明顯:一是面積大。占地七十餘畝,為眾園之最,園中又有大洋房安塏第,適於開展各類大型活動。二是布置洋氣。徐園、愚園等均為華商所造,採用傳統江南園林風格;張園則是張叔和根據格農所造西式花園擴建而成,中西合璧,有西洋風情,開闊整潔。誠如晚清人評論,「張園以曠朗勝,徐園以精雅勝」。三是地理位置佳。愚園稍遠;徐園先是太鬧,後顯略偏;豫園、西園都處於華界,更遜一籌。張園則東面離跑馬廳不遠,北面緊貼靜安寺路,南面是富裕紳商的住宅區,西面是當時全上海綠化環境最好的靜安寺地段,有天然地理優勢。四是免費。張園自安塏第建成以後,便免費開放,遊人可隨意入園與登高,而其他花園都要收取門票,愚園、徐園均為一角,西園則是一角二分。雖然看似只有約一角錢的差距,但卻涉及到能否隨便、自由入園的大問題。正因為張園免收門票,自由出入,才能集聚人氣,成為滬上人士最愛遊玩之所。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