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七縱: 臺灣詩學散文詩解讀 | 誠品線上

七情七縱: 臺灣詩學散文詩解讀

作者 陳政彥/ 主編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七情七縱: 臺灣詩學散文詩解讀:,散文詩以法國波特萊爾為濫觴,在世界各國開枝散葉、各自精采。劉半農在《新青年》介紹散文詩正值中國新詩萌芽之初,同一個時間點,楊雲萍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散文詩以法國波特萊爾為濫觴,在世界各國開枝散葉、各自精采。劉半農在《新青年》介紹散文詩正值中國新詩萌芽之初,同一個時間點,楊雲萍、楊熾昌、丘英二等人未落後於世界潮流,亦在臺灣交出豐碩的散文詩成果。隨後商禽、秀陶等人開啟戰後臺灣散文詩的寫作浪潮,參與詩人不計其數,後來又演變出不同風格,至今未歇。散文詩寫作在臺灣如此興盛,恰恰展現出臺灣現代詩壇豐沛的創作能量與獨特性。 本書收錄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從2020年開始推動的「散文詩解讀競寫」,三年下來累積了52篇散文詩解讀的得獎作品,加上詩人前輩們的示範作,以及詩人自剖的珍貴分享,集成77篇精采文章,區分三輯: 【輯一】苦悶的浮世繪:多為「前行代」與戰後第一世代詩人散文詩經典及解讀。 【輯二】永恆的困境:大致涵蓋中生代詩人的散文詩傑作與分析。 【輯三】心/形的樣子:解讀者如何看待新生代散文詩,也論及詩壇新人的挑戰之作。 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自創社以來一路鼓吹詩的多元發展,希望藉由這本散文詩解讀專書,推廣散文詩創作與解讀。期盼愛詩人從中一窺堂奧,在讀懂之餘,領略創作訣竅,譜寫出獨一無二的散文詩作,自由地徜徉在詩的國度。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主編/陳政彥主編/陳政彥南投縣埔里鎮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所碩士、博士。嘉義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台灣詩學學刊社務委員,《吹鼓吹詩論壇》主編,嘉大帆布鞋現代詩社指導老師。著有《現代詩的現象學批評:理論與實踐》、《跨越時代的青春之歌:五、六○年代臺灣現代詩運動》;與李瑞騰、林淑貞等人合著《南投縣文學發展史》上下兩冊。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李瑞騰/【總序】二○二二,不忘初心 陳政彥/【主編序】承散文詩之先,啟詩解讀之後 ▍輯一 苦悶的浮世繪 劉其唐/佈施與受施皆是智慧──讀魯迅散文詩〈乞求者〉 陳鴻逸/楊熾昌〈無花果〉的童話隱喻 朱 天/由「我」至「悲」的三段旅程──洛夫〈大悲咒〉初解 紅 紅/回到最初的海──讀商禽的散文詩〈前夜〉 紅 紅/青春的追緝令──讀商禽散文詩〈流質〉 王育嘉/幸福可以穿牆嗎──解讀商禽的〈穿牆貓〉 朱 天/矛盾「四起」,「不言」而喻:試論瘂弦〈廟〉之矛盾美學 徐培晃/鏡子裡的人真的是我?──讀秀陶〈白色的衝刺〉 楊瀅靜/扮演神明的感受──讀秀陶的〈神的感覺〉 紅 紅/回放人生的電影──讀秀陶散文詩〈VCR〉 朱 天/災後見偉,物我同心──楊牧〈高雄‧一九七七〉試析 陳政彥/孤獨卻悠長的背影──蕭蕭〈仲尼回頭〉解讀 葉寶木/思鄉情悽悽然──讀莫渝散文詩〈情願讓雨淋著〉 蘇紹連/一幅苦悶的浮世繪──自析散文詩〈鴨子〉 紅 紅/活著傷,不絕脈動──讀蘇紹連的散文詩〈水脈〉 李桂媚/一個「獸」字,多層涵義──讀蘇紹連散文詩〈獸〉 蔡知臻/論蘇紹連〈獸〉的自畫像 陳鴻逸/詩之呼吸型──變形之〈劍〉 篤 文/歸鄉路是一條長得很長很長的渴望──讀詩人蘇紹連的散文詩〈老木箱返鄉〉 郭至卿/從杜十三〈螢火蟲〉、蘇紹連〈讀信〉──讀詩的美學中多元、糾纏的特質 郭至卿/從羅蘭巴特的「作者式」閱讀──讀杜十三散文詩〈刀子〉 林篤文/迴盪在空虛的吠聲裡──試解陳鴻森的散文詩〈空虛的吠聲〉 李桂媚/誰在看誰?──讀白靈散文詩〈望遠鏡中的金門〉 王羅蜜多/臺語散文詩〈大腸鏡〉自我開剖 ▍輯二 永恆的困境 白 靈/永恆的困境──靈歌散文詩〈什麼樣的貓養什麼樣的人〉解讀 葉婉君/在白甘蔗的牛鈴聲裡遇見愛──賞析林廣散文詩〈清明〉 紅 紅/與蛇共舞──讀秀實的散文詩〈蛇〉 陳政華/在愛字消失的地方留下一沱血──試/舐讀陳黎的〈舌頭〉〉 葉寶木/回憶裡的父親──讀劉克襄散文詩〈回家〉 葉寶木/動態的情與感──讀方耀乾散文詩〈魚雨〉 李桂媚/夢與現實──讀孟樊散文詩〈羅生門〉 蒼 僕/偽裝與真性──讀雪硯〈卸粧〉散文詩 陳鴻逸/談游鍫良〈自己是誰〉的「自己」與「詩」安排形式 陳政彥/壁虎的自白──黃里散文詩〈飛鳥或蝙蝠〉 曾美玲/燦笑轉身──賞讀黃里散文詩〈年輕的麥凱萊〉 蒼 僕/如是觀的演奏──讀黃里〈布拉姆斯的金剛經〉 邱逸華/苦吟以療詩──黃里〈哭泣的咖啡豆〉的無情與深情 靈 歌/主動入位的職場──讀若爾‧諾爾散文詩〈入位〉 邱逸華/母親的螞蟻上樹了,妻子的尚未──論若爾‧諾爾〈螞蟻上樹〉一詩中婆媳戰爭的隱喻 姚于玲/探討自我身分的認同:若失去了身分、地位和角色,我還認識我嗎?──讀若爾‧諾爾散文詩〈銳跑〉 江美慧/獻身的忘我精神──讀簡玲散文詩〈薪火〉 蔡履惠/笑,在傘影漩渦中──讀簡玲〈傘〉 羅宇媛/於滾滾洪流中安身立命之女性──讀簡玲散文詩〈斷掌〉 葉子鳥/「意義」vs.「效益」──讀李進文散文詩〈動作片〉 卡 路/在標點符號之間尋找優雅生活──讀紀小樣散文詩〈優雅生活〉 徐郁翔/詩辯與尸變──讀紀小樣〈詩辯與尸變〉 忍 星/包羅萬象的「出租店」──讀紀小樣散文詩〈濱海出租店〉 李桂媚/觀看同時被觀看──讀陳謙散文詩〈水族箱〉 邱逸華/「脫線」如何垂釣自我──讀漫漁散文詩〈脫線〉 蔡履惠/脫了線的意象滿場飛──賞析漫漁的散文詩〈脫線〉 陳玉明/解、無解──讀漫漁〈脫線〉 蔡履惠/不是捕風捉影──讀漫漁詩二首〈淡出〉〈別意〉 ▍輯三 擬物化的空虛 葉寶木/擬物化的空虛──讀王宗仁散文詩〈她的心是個巨大的修車廠〉 陳鴻逸/心/形的樣子──讀王宗仁〈影子〉 林 廣/無法倒帶的遺憾──讀王宗仁散文詩〈一卷黑白影片突然開始倒著播放〉 明 傑/關於「我」的命題──讀無花〈催眠術〉 卡 路/如果命運是你人生的主人──讀無花散文詩〈盆栽與乾燥花〉 江 彧/切換靜音的眼──讀丁威仁散文詩〈關窗的恩賜〉 溫存凱/死透以後再重生──試讀邱逸華散文詩〈死透以後〉 黃士洲/同音異義的人生──讀李長青散文詩〈字典〉 吳添楷/每天都要練習撕下自己──讀李長青〈日曆〉 右 京/人與世界聯手變質──讀楊宗翰散文詩〈看夜景〉 陳政彥/一只太快樂的風箏──解讀然靈〈口罩〉 林佩姬/凝望「她」的筆起筆落──試解然靈的散文詩〈她〉 陳玉明/她?我?──讀然靈散文詩〈她〉 林佩姬/你在我的眼裡種樹──試解然靈的散文詩〈砍樹〉 邱逸華/眼淚無聲,made in Vietnam──讀旋轉木馬越南移工系列三詩:〈夜孃〉、〈治病〉、〈泡麵〉 破 弦/在日記中放生的視角──試讀蘇家立〈放生〉 時 雨/記憶的雙面──讀潘家欣散文詩〈刺青〉 蔡知臻/是獸還是我:潘家欣〈失語獸〉的陰影辯證 姚于玲/書寫自由與歸心,推動生命的洋流──讀澤榆散文詩〈龜心〉 卡 路/他多變的天氣──讀澤榆散文詩〈滅〉 漫 漁/詩的蒙太奇與超現實──讀鮮聖散文詩〈紅窗花〉 范淑娟/女人的紅色天地──讀鮮聖〈紅窗花〉 邱逸華/醃一罈芥菜,等生命的苦味散盡──讀李黎茗〈芥菜罈子〉 朱 天/超越時間,現代象徵──波特萊爾〈陶醉吧〉試析 綠 喵/窺探歷史馱負的巨獸──試讀夏爾‧皮耶‧波特萊爾散文詩〈每個人的怪獸〉

商品規格

書名 / 七情七縱: 臺灣詩學散文詩解讀
作者 / 陳政彥 主編
簡介 / 七情七縱: 臺灣詩學散文詩解讀:,散文詩以法國波特萊爾為濫觴,在世界各國開枝散葉、各自精采。劉半農在《新青年》介紹散文詩正值中國新詩萌芽之初,同一個時間點,楊雲萍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6267187180
ISBN10 / 6267187187
EAN / 9786267187180
誠品26碼 / 2682285164004
頁數 / 32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1.7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46

試閱文字

自序 : 【總序】二○二二,不忘初心
/李瑞騰

  一些寫詩的人集結成為一個團體,是為「詩社」。「一些」是多少?沒有一個地方有規範;寫詩的人簡稱「詩人」,沒有證照,當然更不是一種職業;集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通常是有人起心動念,時機成熟就發起了,找一些朋友來參加,他們之間或有情誼,也可能理念相近,可以互相切磋詩藝,有時聚會聊天,東家長西家短的,然後他們可能會想辦一份詩刊,作為公共平臺,發表詩或者關於詩的意見,也開放給非社員投稿;看不順眼,或聽不下去,就可能論爭,有單挑,有打群架,總之熱鬧滾滾。

  作為一個團體,詩社可能會有組織章程、同仁公約等,但也可能什麼都沒有,很多事說說也就決定了。因此就有人說,這是剛性的,那是柔性的;依我看,詩人的團體,都是柔性的,當然程度是會有所差別的。

  「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看起來是「雜誌社」,但其實是「詩社」,一開始辦了一個詩刊《臺灣詩學季刊》(出了四十期),後來多發展出《吹鼓吹詩論壇》,原來的那個季刊就轉型成《臺灣詩學學刊》。我曾說,這一社兩刊的形態,在臺灣是沒有過的;這幾年,又致力於圖書出版,包括同仁詩集、選集、截句系列、詩論叢等,今年又增設「臺灣詩學散文詩叢」。迄今為止總計已出版超過百本了。

  根據白靈提供的資料,二○二二年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有八本書出版(另有蘇紹連主編的吹鼓吹詩人叢書二本),包括截句詩系、同仁詩叢、臺灣詩學論叢、散文詩叢等,略述如下:

  本社推行截句幾年,已往境外擴展,往更年輕的世代扎根,也更日常化、生活化了,今年只有一本漫漁的《剪風的聲音──漫漁截句選集》,我們很難視此為由盛轉衰,從詩社詩刊推動詩運的角度,這很正常,今年新設散文詩叢,顯示詩社推動散文詩的一點成果。

  「散文詩」既非詩化散文,也不是散文化的詩,它將散文和詩融裁成體,一般來說,以事為主體,人物動作構成詩意流動,極難界定。這一兩年,臺灣詩學季刊除鼓勵散文詩創作以外,特重解讀、批評和系統理論的建立,如寧靜海和漫漁主編《波特萊爾,你做了什麼?──臺灣詩學散文詩選》、陳政彥《七情七縱──臺灣詩學散文詩解讀》、孟樊《用散文打拍子》三書,謹提供詩壇和學界參考。

  「同仁詩叢」有李瑞騰《阿疼說》,選自臉書,作者說他原無意寫詩,但寫著寫著竟寫成了這冊「類詩集」,可以好好討論一下詩的邊界。詩人曾美玲,二○一九年才出版她的第八本詩集《未來狂想曲》,很快又有了《春天,你爽約嗎》,包含「晨起聽巴哈」等八輯,其中作為書名的「春天,你爽約嗎」一輯,全寫疫情;「點燈」一輯則寫更多的災難。語含悲憫,有普世情懷。

  「臺灣詩學論叢」有二本:張皓棠《噪音:夏宇詩歌的媒介想像》、涂書瑋《比較詩學:兩岸戰後新詩的話語形構與美學生產》,為本社所辦第七屆現代詩學研究獎的得獎之作,有理論基礎,有架構及論述能力。新一代的臺灣詩學論者,值得期待。

  詩之為藝,語言是關鍵,從里巷歌謠之俚俗與迴環復沓,到講究聲律的「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宋書‧謝靈運傳論》),是詩人的素養和能力;一旦集結成社,團隊的力量就必須出來,至於把力量放在哪裡?怎麼去運作?共識很重要,那正是集體的智慧。

  臺灣詩學季刊社將不忘初心,不執著於一端,在應行可行之事務上,全力以赴。

================================

【主編序】承散文詩之先,啟詩解讀之後
/陳政彥

  散文詩以法國波特萊爾為濫觴,後繼有馬拉美、蘭波等象徵派詩人紛紛端出精彩作品,形成法國散文詩的寫作傳統,更在全世界開枝散葉,俄國屠格涅夫、英國王爾德、印度泰戈爾、日本川端康成,不同國家不同語文、百花齊放各自精采。劉半農在《新青年》介紹散文詩正值中國新詩萌芽之初。差不多的時間點,楊雲萍、楊熾昌、丘英二等人也未落後於世界潮流,在臺灣交出了令人驕傲的散文詩成果。

  戰後臺灣詩史有特殊歷史背景,從商禽、秀陶等人發揚散文詩寫作傳統以來,寫過散文詩的臺灣當代詩人不計其數,隨著時間經過又演變出不同風格,至今未歇。散文詩寫作在臺灣如此興盛,正展現出臺灣現代詩壇的創作能量與獨特性。

  臺灣詩學季刊社從2020年開始推動「散文詩解讀競寫」,三年下來累積52篇精彩的散文詩解讀得獎作品,搭配上本社同仁示範作品,以及詩人自剖的珍貴分享,共集成77篇。為慶祝臺灣詩學季刊社30周年,特將這77篇,連同所解讀的散文詩傑作原文,共同編輯成冊出版。除了是參賽者難忘的紀念,也可當成散文詩創作與解讀的好教材,值得細細品味,相信讀者從中能一窺散文詩堂奧,領略訣竅,進而能讀懂散文詩,寫出自己的散文詩作。

  三屆「散文詩解讀競寫」分別舉行,不同屆的評審各自獨立審查,解讀者與被解讀詩作皆難免重複,加上本社同仁示範作品共得77篇,為求將這浩繁卷帙處理得妥貼易懂,本書安排的次序體例如下:

  一、先中文散文詩,其次是西方翻譯散文詩:因此全書主要篇幅皆以現代漢語散文詩創作解讀為主,兩篇波特萊爾散文詩的解讀則置於卷末。
  二、以散文詩的年代來安排前後次第:因此魯迅、楊熾昌為首,依循散文詩作者的年代往下排列,希望讀者一篇篇讀下來,能感受到散文詩此一次文類,隨著時代演進所產生的風格演變。
  三、先散文詩原作,後散文詩解讀:為了讓讀者能清楚理解每篇針對散文詩的評論,本書收錄散文詩原作,置於解讀之前,方便讀者先讀過原詩,再閱讀解讀。以求讀者能體會論者用心,盡得詩中妙處。若有多篇解讀聚焦分析同一首散文詩作者,則先附上詩作原文,接著羅列不同篇解讀。
  四、按照順序排列之後,再區分為三輯:輯一「苦悶的浮世繪」多為前行代與戰後第一世代詩人散文詩經典。輯二「永恆的困境」大致涵蓋中生代詩人的散文詩傑作。輯三「擬物化的空虛」可看到新生代散文詩開展的不同形狀、不同風格,也涵蓋詩壇新人的挑戰之作。

  最後要感謝吹鼓吹的同仁詩人寧靜海與漫漁,他們編輯《波特萊爾,你做了什麼?―散文詩選集》的過程中,給予我許多提醒與建議,讓這本書的呈現更加合宜適當。感謝編輯部的書豪花費心力處理各種書籍出版時難免的許多障礙,與我們並肩攜手共度難關。最是感謝《吹鼓吹詩論壇》前任主編詩人李桂媚,她已承擔許多本書前期整理稿件之苦勞,並且完成初步規劃,最後雖由我來統整收尾,但不敢掠美,特此致謝。

試閱文字

導讀 : ▍劉其唐/佈施與受施皆是智慧──讀魯迅散文詩〈乞求者〉

【散文詩原作】

〈乞求者〉/魯迅

  我順著剝落的高牆走路,踏著鬆的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露在牆頭的高樹的枝條帶著還未乾枯的葉子在我頭上搖動。

  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戚,而攔著磕頭,追著哀呼。

  我厭惡他的聲調,態度。我憎惡他並不悲哀,近於兒戲;我煩厭他這追著哀呼。

  我走路。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戚,但是啞的,攤開手,裝著手勢。

  我就憎惡他這手勢。而且,他或者並不啞,這不過是一種求乞的法子。

  我不布施,我無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給與煩膩,疑心,憎惡。

  我順著倒敗的泥牆走路,斷磚疊在牆缺口,牆裡面沒有什麼。微風起來,送秋寒穿透我的夾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著我將用什麼方法求乞:發聲,用怎樣聲調?裝啞,用怎樣手勢?……

  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

  我將得不到布施,得不到布施心;我將得到自居於布施之上者的煩膩,疑心,憎惡。

  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

  我至少將得到虛無。

  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

  ………………

  灰土……

【解讀】

  〈乞求者〉是文學家魯迅創作的《野草》散文詩集裡的其中之一首。

  二十世紀初中國正經歷軍閥統治戰火紛爭,國家前途未明,詩人傾全力用文字拯救革除陋習,改變人們的精神思想。用自己生命中的微光引領中國前進。

  整首詩反覆以「灰土」作段落結尾。滿天飛起的灰土,象徵著頹喪、悲悽又暗淡無光的社會亂象。走過剝落的高牆,倒敗有缺口的泥牆,更象徵中國這個巨獸即將傾倒嗎?強烈地影射作者內在濃重情感,這樣的意境令人感到窒息。

  路上遇見二個乞兒,卻和我一樣都穿著有夾層的衣服,沒有窮困的味。對自己逢人行乞也不覺可恥,像是遊戲一般,追著哀呼為喚取憐憫而裝腔作勢。魯迅對這種卑屈的行為極度厭惡與懷疑,絕對不會起心布施。只想把時間浪費在如何乞討得到,不勞而獲變得貪婪,何不爭取機會學習強大自己。

  行人各走各自的路,表現真實社會中充滿冷漠與疏離感,也無心布施。各自走路的路或可隱喻成方向,人們各自盤算心懷鬼胎,是要往「機會主義」方向走,或是「功利主義」方向,只有魯迅不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倒置角色我扮演求乞者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博取善心得到布施,得不到是否一樣也會昇起憎惡心啊。

  最終呈現主題的靈魂思想,「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將得到虛無。」舉出求乞、被求乞強與弱的微妙心態,實則是對當前政府/權勢(布施者)對待百姓或有所求之知識份子(受施者)的一種消極抵抗。因此百姓裝聾作啞或裝腔作勢求乞,還不如無所作為忠於自己,即便得到的是虛無,至少保持了尊嚴。

  站在至高智者的位置,不願作受施者也不做使對方失去尊嚴的布施者,這是真理。

  閱讀魯迅的詩,彷彿躍入湖中靜靜等待湖心漩起的漣漪。

  ──2022散文詩解讀競寫優勝

================================

▍陳鴻逸/楊熾昌〈無花果〉的童話隱喻

【散文詩原作】

〈無花果──童話式的鄉村詩〉/水蔭萍(楊熾昌)

  雨下了好大一陣,通往村公所的道路像霧一樣顯得迷濛濛,雪霏在鋪上稻草的爐灶前感到陣痛。

  桃樹和龍眼樹接到雨滴,都從深沉的倦怠裡醒來,鴨子追逐著水在叫,竹籔和蜜柑園漂漾著美妙的表現從可怕的緊張到疾激的肉體疲憊,雪霏用手掌摀住哭泣的嬰兒的嘴。

  堯水!堯水!……

  雨個月都上田的父母不在的家中少年堯水也不在埤圳的水流嘟嘟,帶黃土色彩的水閘轟響著水量增加了,知道主人家的女兒生孩子的少年堯水近黃昏時,投身埤圳的水閘……

  黃昏嚴然的肅穆裡雨下個不停,雪霏匍伏到窗邊眺望外面

  她呼喚少年堯水,窗下的無花果展開綠油油的葉子接著雨滴

  她閉上淚汪汪的眼睛

  ──發表於《臺南新報》,1934年12月

【解讀】

  楊熾昌常見以聽覺、觸覺、視覺的形象化,使其抽象概念、意象能得以被聚合,然而看似毫無干係的詩句似為非理性的組合,又得以在理性的思考底下被安置,故有時符號化、象徵性成為詩裡隱埋的線索。對於詩人而言,「對比關係」及「象徵隱喻」成為面對現實的方法,〈無花果〉呈現的「童話-鄉村-詩」如形構夢境般多層次:一者鄉村對應外在殖民社會的簡樸形態,一者面對著傳統婚戀不對等關係。「無花果」的象徵性,指向社會結構底下的多重壓力,從歷史層面來看,殖民統治下的臺灣,恰成為「童話式的鄉村」之隱喻,而居住在「鄉村」裡的男女因著相愛、因著感情得不到彼此的結果,無奈地只能選擇在「童話式的鄉村」裡消失,讓童話留下不美滿。

  整首詩緊抓著視覺、聽覺的摹寫,鋪張了朦朧氛調,並加以「帶黃土色彩的水閘」、「窗下的無花果展開綠油油的葉子」的色調,如同在白灰畫布上染點了低調卻又突兀的「鄉土色」,詩如同畫而有了拼圖說故事的著墨空間。彷如有兩個故事的軸線在前進,一是「桃樹和龍眼樹接到雨滴,都從深沉的倦怠裡醒來,鴨子追逐著水在叫,竹籔和蜜柑園漂漾著美妙的表現」的寧靜如常,另一個卻是「從可怕的緊張到疾激的肉體疲憊,雪霏用手掌摀住哭泣的嬰兒的嘴」激烈熱情過後的嬰孩出生。

  從題目到內容,充滿了矛盾、緊張與不和諧,在敘事上是以期待的視角進入閱讀,華麗的詞藻、無爭的世界、悠慢的步調,卻轉折出「知道主人家的女兒生孩子的少年堯水近黃昏時,投身埤圳的水閘」,畫面下接轉的是「窗下的無花果展開綠油油的葉子接著雨滴∕她閉上淚汪汪的眼睛」,慣如行動毋需宣告、毋需激昂地表現,有時沉默、安靜的抗議與無言的吶喊,加以氛圍的塑造,反而張力越高漲。正因為這樣諧異並存,故事主角雪霏、堯水的互往相戀,成了特殊的對比,也為無法在一起的兩人,留下了淒美的無限哀傷,童話並不保證美好、鄉村無法承載超越傳統,淚與雨在下,而「水」只能流滾逝去,無以再回……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本書收錄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從2020年開始推動的「散文詩解讀競寫」,三年下來累積了52篇散文詩解讀的得獎作品,加上詩人前輩們的示範作,以及詩人自剖的珍貴分享,集成77篇精采文章。期盼愛詩人從中一窺堂奧,在讀懂之餘,領略創作訣竅,譜寫出獨一無二的散文詩作,自由地徜徉在詩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