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留白
作者 | 陳玉琳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商品描述 | 歲月不留白:輯一〈面對疫情〉──雖沒經歷過八年抗戰,卻經歷了將近三年的疫情生活。輯二〈回味無窮〉──無論是窗前展書讀或燈下閱群籍,都充滿了盎然情趣。輯三〈難忘遊 |
作者 | 陳玉琳 |
---|---|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商品描述 | 歲月不留白:輯一〈面對疫情〉──雖沒經歷過八年抗戰,卻經歷了將近三年的疫情生活。輯二〈回味無窮〉──無論是窗前展書讀或燈下閱群籍,都充滿了盎然情趣。輯三〈難忘遊 |
內容簡介 輯一〈面對疫情〉──雖沒經歷過八年抗戰,卻經歷了將近三年的疫情生活。 輯二〈回味無窮〉──無論是窗前展書讀或燈下閱群籍,都充滿了盎然情趣。 輯三〈難忘遊蹤〉──因疫情無法旅遊,重溫照片與筆記,遊蹤依然耐回味。 輯四〈歲月不留白〉──歲月之筆握在個人手中,我不想讓它留白。 輯五〈世間情〉──以想像為線,鍵盤為針,串起片片情境,寫下牽動情愫的絮語。 * * * * * * * * * 將近從心所欲之年,體力明顯衰退,但我仍想活得有聲有色。 意外遭逢疫情,雖無法旅遊,但面對疫情的心情與特殊遭遇,卻使我完成與遊記大異其趣的篇章。閱讀中的感悟,總能啟發我多重的深思,感受自然從鍵盤間流出。若非疫情導致我無法展開新旅程,將不會知道回味舊遊,依然有足夠的感動能表達成篇。居家生活雖平淡,仍可發現激起漣漪的情境,記下這些點滴,我平靜的歲月就不再留白。足以令人生死相許的「情」字,對當事人是牽絆,在旁觀者的眼中,也是牽動心扉的情愫。
作者介紹 陳玉琳▍陳玉琳祖籍浙江餘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在台灣曾任國中與高中國文教師十六餘年。移居美國後從商,愛好寫作,2012年至2019年擔任北德州文友社社長,並同時主編《達拉斯新聞報》內「北德州文友社專欄」。2014年八月起擔任北美華文作家協會財務長,2016年八月起擔任副會長至今。2010年起成為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永久會員,2016年歲末擔任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副祕書長,協助姚嘉為副會長編文輯,並辦理2018年年會事宜。所出版《歸人絮語》、《旅見人間事》二本書及多篇論述文曾先後獲得「海外華文著述獎」。作品經常被刊登在北美《世界日報》、《達拉斯新聞報》、《中華日報副刊》和加州《汽車世界》雜誌。已出版書籍有《靜墨齋文集》、《歸人絮語》及《旅見人間事》等。
產品目錄 大地的鹽──為玉琳作序/荊棘 自序──歲月不留白 |輯一 面對疫情| 這些日子裡的多少煩憂 驚險返鄉路 隔離記 友情與親情伴我隔離 |輯二 回味無窮| 我讀《棄貓》 品讀《望鄉的牧神》 回味無窮的《文學的滋味》 一本書激盪起漣漪 |輯三 難忘遊蹤| 自然景觀間的一抹人造純樸 沙山如浪不掩清泉水──登鳴沙山觀月牙泉 |輯四 歲月不留白| 老樹 推銷員 老友冬陽 綜合紫薇 與水結緣 與鄰為善 助人最樂 古董傢俱 虛驚一場 年菜今昔談 難忘的夏夜 門前的座椅 咖啡的魅力 故居的鄰居 失業的威脅 我的火車情懷 回味中的滋味 書架上的元老 為嚐鮮而學習 冬日樹下絮語 收藏裡的記憶 我們被「駭」了 秋憶晉祠蒲扇樹 驚心動魄度酷寒 我所經歷的萬聖節 棄之可惜的好食物 又一次向愛車告別 兩次手術後與青光眼共處 由墨西哥「成人禮」說起 我所見識過的房車族生活 歲末年終時的那棵溫馨樹 |輯五 世間情| 情牽
書名 / | 歲月不留白 |
---|---|
作者 / | 陳玉琳 |
簡介 / | 歲月不留白:輯一〈面對疫情〉──雖沒經歷過八年抗戰,卻經歷了將近三年的疫情生活。輯二〈回味無窮〉──無論是窗前展書讀或燈下閱群籍,都充滿了盎然情趣。輯三〈難忘遊 |
出版社 /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
ISBN13 / | 9786267088777 |
ISBN10 / | 6267088774 |
EAN / | 9786267088777 |
誠品26碼 / | 2682182881004 |
頁數 / | 21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14.8X21X1.1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298 |
自序 : ▍自序──歲月不留白
將近從心所欲之年,體力明顯衰退,但我仍想活得有聲有色。
每日認真作息,愉快地烹煮三餐,為食得開心,也為補充衰老中日漸流失的體力,這兩年更要抵抗新冠疫情無情又漫長的衝擊。
就這樣,看似無色無味的日子,我竟也過得有滋有味。原來門前或後院,晨曦與黃昏,甚至疫情期間返鄉時,我都能見到令我感動的人、事、時、地、物。當然,窗前展書讀,燈下閱古籍,都充滿了盎然情趣。
是,流失的歲月不再了無痕跡,我記下了我在某一瞬間、某一地點的感懷,及稍縱即逝的感動,將這些感懷與感動化成文字後收輯成書,希望我的歲月不再留白。
我因此而雀躍,留不住歲月,卻留住了剎那間的感動,我更欣見短暫的喜怒哀樂化成紙張上的長存。
因為疫情,自2019年秋我遊罷絲路後沒再旅遊,然而,這本書雖缺少旅遊的篇章,卻增加了面對新冠疫情時的心情、經歷與感懷,我將它們集結在「面對疫情」這輯中。
閱讀仍是我生活的重心之一。這一年多我讀了十幾本書,但只寫了四本書的心得,分別是韓秀著《文學的滋味》和《風景線上那一抹鮮亮的紅》、余光中著《望鄉的牧神》,及村上春樹原著、賴明珠翻譯的《棄貓》。閱讀是件開心事,寫下自己的閱讀心得更是件很有成就感之事,我將這四篇收集在「回味無窮」輯中,雖只有四篇,但字數最多,所費時間也最久。
雖然有兩年無法旅遊,但我常翻閱以往旅遊時所拍攝的照片,也常重溫當時寫下的筆記,於是往事歷歷,自然美景與異國風情再現,從我腦中、眼前流入鍵盤,我又故地重遊。雖只有少少兩篇,我仍配合文章找出照片,將回憶化成文字,與當時留下的影像一同呈現於書中,我將之收集在「難忘遊蹤」這輯中,既寫下過往的遊蹤,也充實了日後的回憶。
退休後的生活是可完全自我掌控的,晚睡晚起幾乎成了習慣,但我仍儘量將每日安排得很充實,在平實、平靜的生活中找尋值得仔細品味的片刻,應該深思的人事物,於是我記下了院中的老樹、公路上馬路邊之所見,還有左鄰右舍間的見聞與經歷,我的寫作素材也因而源源不斷,將這些篇章集結在「歲月不留白」這輯中,也是本書中篇章最多的一輯。
我依舊在學習寫小說,過往歲月中幾幕難忘的畫面,以及一些令我深思的情景,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對它們依然有感,於是,我以些許想像為線,再以鍵盤為針,串起這一幕幕畫面、一片片情境,寫成了這篇〈情牽〉,成為「世間情」這輯中唯一的一篇。
2021年是我多災多難的一個年頭,從三月我在浴室摔破後腦袋被救護車送到急診室縫針開始,到十二月第一個週六,我的車被撞,方向盤重擊我前胸,我又被送到急診室止,期間我還經歷了五月底膝蓋手術,及八月份但急性盲腸炎手術,二週後又患傷口感染。這一連串的傷病令我對自己的健康失去信心,但痛定思痛,我將更注意自己的身體。
2022年開始,我相信新冠疫情已近尾聲,在多次傷病後我再振作,整理出足夠出書的篇章,出版這本《歲月不留白》。感謝我的家人與文友們的鼓勵,更感謝立立姐為我寫序。
2022年元宵節寫於自宅西窗旁
內文 : 驚險返鄉路
因為特殊原因,我必須在2021年九月二十日前返台。
五月下旬我訂妥往返機票時,台灣已爆發疫情。我是樂觀主義者,總認為疫情會很快結束,只是查閱疫情期間台灣的入境須知,條條款款對我而言都是新鮮事。尤其是PCR證明,因有時效限制,而實驗室送報告的時間無人能掌握,我較擔心。但無論如何,我在隔離期間都須住防疫旅館,先預訂好住處最重要。我訂旅館時才知,這家防疫旅館規定我「自主隔離期間」仍不能外出,而我早先已請問過衛福部的工作人員,回答是:隔離十四日後我可返家,也可外出辦重要事情,但一定要戴口罩,並避免出入人潮眾多處,也不能進餐廳用餐。我當時就是依據這原則預訂返美的回程機票,此外我還須另訂隔離後的旅館。非常意外,以往我熟悉的兩家旅館,都不接受我這種剛結束隔離的客人,幸好找到一家品級還不錯的連鎖旅館接受我的入住,只是不提供我到餐廳吃早餐,因此將從房費中扣除我的早餐費。也如隔離旅館一般,我入住期間服務人員不進房打掃。這兩點我都能接受,於是返台的住房大事搞定了,返鄉路又前進一大步。
距離返台日還有三個多月,原以為此刻我的心情將不會再受到數月後行程的影響,誰知剛安排好返台住處後,就接獲返台班機提前一日的通知,我急忙聯絡兩家酒店更改入住日期。這次因疫情,多家航空公司都有調整航班的情況,令我警覺到往返班機的不確定性,更因為返台登機前要查看的PCR證明有時效性,這是我最無法掌握的一環,至此心中增添幾分煩憂。好在朋友又介紹一處免費PCR檢測實驗室給我,當日就可收到檢測結果,且不須事先上網預約檢測時間,為我在期限內拿到檢測證明又多一層保障。
原以為就此可平靜地等待順利返鄉,誰知登機前六週,我因急性盲腸炎入院開刀,當醫師來通知我時,我只問道:「六週後能否搭機?」答案是肯定的,我安心接受手術。誰知順利手術後第二週我的傷口感染,而且是令人擔憂的「蜂窩性組織炎」。好在治療及時,在出發前兩週醫師終於批准我可搭機。我也開始著手準備返台時贈送親友的禮物。
終於到了我做PCR檢測的日子,我在預約的時間前往檢測,卻發現那處所無預警地關閉了,連忙上網又預約了一家藥局,但時間緊迫不確定能否在我需要的期限中拿到證明。只剩最後一處不須預約且當日可拿到報告的實驗室,我一連去了二天,第一日深夜拿到的報告,正合期限,我安心入睡,心想返鄉之路愈來愈近,也必順暢吧!
誰知半夜醒來收到航空公司傳來簡訊,我回程的直飛班機被取消。我急忙與台北總公司聯絡,得知有轉機航班可搭乘,機位無虞。此事辦妥後我心中仍憂慮,擔心去程也會變卦。果然24小時後,我收到去程直飛班機也被取消的簡訊。當時已是台北的週末,我擔心若二天後才能收到確認轉機機位的通知,將影響我只剩一日的出發時間,幸好那個週末台灣各地因中秋節連假而預先補上班,我的機位很快被確定。至此,我返台日期未變,入住旅館的時間也無須更改,我大大地鬆口氣,靜待搭機返鄉。
雖然轉機增加了我的體力負擔,也花費較長的等機時間,但平安抵達桃園機場那一刻,我心情是激動的。尤其當我通過疫檢站,看到站在關卡的工作人員,我竟熱淚盈眶,不只為我這些日子的忐忑心情,更領悟到:多少人為守護國人的健康而辛勞,我為此多費些心力也是應該的。
隔離記
自從我決定九月中旬返台後,朋友們關切的簡訊不斷傳來,千篇一律地在提醒我要正視隔離的「無聊」、「無奈」、「鬱悶」與「孤寂」,我卻對自己的獨處能力有信心。
雖然要面對長達兩週的隔離,但因我是在中秋節前返台,清晨四時到達桃園機場後,仍遇到大批返鄉旅客。出關前我經過租用手機、檢疫後,才去領取行李,又留下採檢唾液,排隊等防疫計程車時,我已下機三小時多了。依照防疫旅館早先的通知,我在到達旅館前須與他們聯絡,他們將派專人到「側門」為我消毒、量體溫。幸好計程車司機熟知一切,我順利抵達旅館側門,消毒完畢後,我被告知房號,並得知房間門已打開,我入住即可。此刻天雖已大亮,但我獨自步入清冷走廊再搭乘電梯時的心情有些淒然,尤其對走「側門」一事格外悵然。
我的房間在七樓走道的盡頭,室內還算寬敞,我訂的又是陽台房,光線充足,扭轉了我鬱悶的心情。仔細打量自己將獨處十五日(實際的隔離日是從入住次日起二週)的房間,整潔的床褥與浴室,在隔離期間是無人來為我打掃的,一切均須自理,旅館為我準備了全新的清潔劑與工具,唯一缺點是清掃地毯的刷子太小,我會做得較辛苦。放置好衣物後我立刻梳洗,然後開始閱讀已略知內容的防疫細則,每日我須測量體溫並向櫃檯人員報告,時間分別是早上九點和晚上八點,此外中午十二點前須上網預訂次日的三餐,下午二點收垃圾,這些都是我隔離期間要注意的時間,於是我在手機上設下了定時。擔心時差,我日間不敢睡覺,取出準備好的書籍,開始我隔離期間的閱讀計畫。一陣敲門聲將我帶入現實,原來是午餐時間到了,我戴上口罩打開房門,見門口放著兩個紙箱,較大的那個當桌子用,上面放著我的午餐,旁邊有個敞開的矮盒子,被套著塑膠袋,是放垃圾用的。
今早剛入住後,我的第一頓隔離早餐是燒餅、油條、豆漿,吃得我很開心。中餐是三杯雞肉飯,菜色葷素均衡,味道正宗,今天的餐飲非我所選,但我都很滿意,心中對隔離餐的預設成見已改觀。我的門鈴整日響不停,老同學為我送來當季水果,十分可口,外甥女為我送來我預訂的書籍及我愛吃的蛋黃酥與月餅和豬肉乾、牛肉乾,不久又收到市政府送來的「關懷包」,內有餅乾、燕麥、泡麵、溫度計與口罩,想到我隔離期間飲食豐足,心中大喜。
隔離的原則是:我只能接受「外援補給」,個人物品不能送出,唯有垃圾及使用後的浴巾,須包紮妥當後放在門外盒內待收。我須自己洗衣後晾曬在浴室,發覺浴室十分潮濕,於是向工作人員借來除濕機。得知我可戴著口罩去陽台「放風」,我的心情感到雀躍,走在僅有七步之寬的陽台,享受著從幢幢大樓間灑入陽台的秋陽,再回到房內踱著十四步寬的方步,我每日盡可能保持著必要的「運動量」。
度過前兩日的昏睡期後,我的生活逐漸正常,忙著閱讀、清掃、洗衣、量體溫、訂三餐。我感覺每日睡到自然醒,三餐無憂的日子甚是愜意,朋友們都因我的表現而對隔離「改觀」。一晃十一日過去了,我驚覺已十一日「未見人」了,即使旅館對街的大樓中住戶也不曾現身,唯一與世間的接觸是電話及網路。直到第十二日清晨,我終於看到對街大樓中有位到陽台來曬衣服的婦人,我好開心!
出關前二、三天我分別做了快篩與PCR測試,知道解除隔離的日子近了,我竟然有些不捨,七十年來首次的「隔離」我竟過得甘之如飴,隔離其實並不可怕。
最佳賣點 : ★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陳玉琳,面對疫情與傷病的真情之作。
★ 在平實、平靜的生活中找尋值得仔細品味的片刻,記下這些稍縱即逝的感動,讓歲月不再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