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傷對話 | 誠品線上

憂傷對話

作者 蔡知臻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憂傷對話:即使對話注定是憂傷低迴,詩人仍然願意持續地寫詩,記錄生命中許許多多倏忽一瞬、生死剎那的過眼雲煙。本書輯一「游牧詩心」細剖關於詩的種種紋路與肌理,還有洞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即使對話注定是憂傷低迴,詩人仍然願意持續地寫詩,記錄生命中許許多多倏忽一瞬、生死剎那的過眼雲煙。 本書輯一「游牧詩心」細剖關於詩的種種紋路與肌理,還有洞悉詩理卻不鑽牛角尖的自我解嘲。輯二「憂傷對話」是作者從孺慕之情的遺憾感傷,到對世界的憂患詰控,不猙獰,不聲嘶力竭,滿懷溫柔的期盼。攀附「情」字而生的輯三「唯情是一種信仰」闡述人一旦身陷情中,即使被吞噬也心甘情願。詩人直面滾騰性慾,是獎賞、懲罰,亦是愛恨相生的心理糾葛。 作者以文字揉合對詩的思索、情感的拿捏與慾望的撩動,在口語和跳躍式的詼諧背後,暗藏著個人生活與現實世界的連結,持續以詩奏響生命的弦音。 「整冊詩集,微涼輕暖,文字乍看純粹直接其實時不時有迂迴的轉角,以為是素淨的裸妝感,細細端詳又並非無色無味的寡淡,抒情或論述、呢喃或哨聲,乃至於綿句或促音,皆自有其吸睛與搗心的力度。」──作家陳冠良 「『憂傷對話』這標題,蘊含了一股巨大能量,初讀時只覺涼風拂過肌膚,微有刺痛,良久,後勁便綿密而來,如簌簌冷雨扎在心坎、織上眼瞳,愁緒似鼓,聲聲盪入無垠的荒野,揚起層層風沙,令來者一片朦朧,難以踏下腳印,難以安禢靈魂。」──詩人蘇家立 「《憂傷對話》是詩人將更深一層情感的託付與信仰,改變不了、動搖不得,無論未來還有多遠,他永遠是那個外公最疼愛的少年。」──詩人寧靜海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蔡知臻蔡知臻一九九二年生,臺北木柵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同時兼任於多間大專院校,教授文學相關課程。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樹德科大文藝創作獎。曾擔任大安社區大學現代詩創作課程講師、臺北市育達高職國文教師、《兩岸詩》雜誌第二、三期執行編輯。出版現代詩集《品‧味》(秀威,2017)、學術著作《記憶與認同:灣生鈴木怜子及《南風如歌》研究》(萬卷樓,2020)。詩作散見《吹鼓吹詩論壇》、《乾坤詩刊》、《葡萄園》、《創世紀》、《金門副刊》等,並收錄於《青年詩歌年鑑(2015卷)》。努力成為更好的人。封面題字:溫仲斌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總序】台灣詩學吹鼓吹詩人叢書出版緣起/蘇紹連 【推薦序】等待傾聽/陳冠良 【推薦序】在靜濤中默默無畏──讀蔡知臻《憂傷對話》/蘇家立 【推薦序】你還是從前那個少年──讀蔡知臻詩集《憂傷對話》/寧靜海 【推薦短語】趙文豪/顧蕙倩/涂沛宗/施傑原 【輯一】游牧詩心 我不會寫快樂的詩 寫詩 讀詩 閱讀的少年 圖書館 那年,我們相遇 逃逸的自由與自在 想 遊礁溪 曾經的那段日常 默劇 游牧詩心 【輯二】憂傷對話 憂傷對話 城邦 已讀不回 假面 試圖 靜夜思 歲月抵抗 憂傷的公理與正義 我的心是一片激湧的海潮 啊,何以廢言 總是想太多 玫瑰 【輯三】唯情是一種信仰 我最親的 逝去──悼 摯愛的外公 好天氣 獸 遺言:留給親暱的你 中性 我想再次收納你 問候 不只是孽 情獸 我是潮濕的 草莓 愛情 愛情回頭 黑暗的一面 其實很脆弱 雨,總是一直下 藤蔓 自畫像 單身 唯情是一種信仰 【附錄一】與我,隔而不閡:讀蔡知臻《品.味》/鄭琮墿 【附錄二】詩「即」《品‧味》/蔡子浩 【附錄三】本書詩作初刊索引 【後記】憂傷記事

商品規格

書名 / 憂傷對話
作者 / 蔡知臻
簡介 / 憂傷對話:即使對話注定是憂傷低迴,詩人仍然願意持續地寫詩,記錄生命中許許多多倏忽一瞬、生死剎那的過眼雲煙。本書輯一「游牧詩心」細剖關於詩的種種紋路與肌理,還有洞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3268512
ISBN10 / 9863268518
EAN / 9789863268512
誠品26碼 / 2682158986009
頁數 / 134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X0.7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196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等待傾聽
/陳冠良(詩人)

  若非深情,又怎能無止無盡地追索下去?詩之於蔡知臻,是生活,而生活是一分一秒、一點一滴的步履和積累。生活也是頑固而野蠻的,週而復始,不由分說。反覆不休的,總要生厭。然而,蔡知臻卻以堅固的詩心細細灌溉著生活,假以時日再從生活裡採擷纍纍的詩句。

  讀楊佳嫻的詩〈一般生活〉,起頭寫著:「他體內有毛線/他體內有敗絮/他不慎把壓舌棒吞了下去──」是施了咒語的詩句?好像讀下就吞下地,異物感一起尾隨字句鯁入喉間,逐感心顫欲嘔。緊咬牙根,滯待,騷動──現實到底吭了聲,約莫是手裡的咖啡沖得太黑,而我空洞的胃袋怕黑。曾經,不懂詩,卻奢望靠近詩。一度試著追因尋由──是生活的氧氣太稀薄,須借取隱喻的不羈來呼吸;那盤日常食物遺落了理想滋味,只好揣一個人陪著一起晚餐;日復日的區間景塊,重覆單調成貧乏,所以亟需白日夢裡隨心所欲空間跳躍的超能力?……

  蔡知臻在〈讀詩〉裡寫道,「荊棘的攀附/抓住思想的籮筐/蔓延在詩行之間的/空白/荼毒對意義的定義/哲學與形上思維的捕抓/原汁原味」面對詩,憑藉甚麼,增添甚麼,反轉甚麼,生活輿圖裡有一道道曲折謎語,每趟出發都是宿定的(或其實是放任自己?)迷途。寫詩的人和讀詩的人同樣在嘔吐般的消耗,竭盡所能地建構與摧毀,就像狂奔在想像平原上的缺氧,與心跳,但又並非有絕對的損失或獲得,最難得,是那幻覺般灼眼揪心的一瞬之光呵,撥開迷霧之後又是一座海市蜃樓,所有為之而起的微笑哭泣,激烈平靜,從來都不會是一種「答案」,即便是,那也是每個人心內各有一款──寫詩讀詩,從來只需觸及自己所能觸及,感動自己所能感動,識得自己所能識得,反叛一切以為不得反叛的。

  蔡知臻的第二本詩集《憂傷對話》沿襲對詩的思索、生活的叩問、情感的揉捏與絲縷慾望的撩動。整冊詩集,微涼輕暖,文字乍看純粹直接其實時不時有迂迴的轉角,以為是素淨的裸妝感,細細端詳又並非無色無味的寡淡,抒情或論述、呢喃或哨聲,乃至於綿句或促音,皆自有其吸睛與搗心的力度。

  他不避諱於自己的迷失或膽怯,猶豫或猜忌,只願深入肺腑的掏掘可以觸發呼應的聲音。哪怕微弱的一絲一縷。他心知肚明,如何親暱的對話必然存在縫隙,所以「溝通」天生的容顏就是秋風愁緒的──難道這樣我們就放棄交流了嗎?至少,他拒絕。
……

================================

【推薦序】在靜濤中默默無畏──讀蔡知臻《憂傷對話》
/蘇家立(詩人)

  理解一個人,不僅要長期觀察其言行,還要能了解他如何成為這樣的人,實非易事,往往耗費數十寒暑仍不得其門而入。但理解一名詩人,就簡單得多:爬梳詩作,分析詩句中的點滴,時而穿石,時而漱夜,從詩句中使用的元素、詩意蹈步的急緩,便能稍稍理解詩人的內心世界。

  詩人蔡知臻,自許想成為更好的人,在詩集《憂傷對話》中,我讀到的是靜謐的細流,載著詩人豐富多元的情感,趁夜悄悄流向遠方。「憂傷對話」這標題,蘊含了一股巨大能量,初讀時只覺涼風拂過肌膚,微有刺痛,良久,後勁便綿密而來,如簌簌冷雨扎在心坎、織上眼瞳,愁緒似鼓,聲聲盪入無垠的荒野,揚起層層風沙,令來者一片朦朧,難以踏下腳印,難以安禢靈魂。

  讀詩,各人的喜好有所不同,在我心中,起始與結尾特別重要,首尾若能讓人釐清其關聯,揣摩詩人為何如此安插,便為閱讀之鏡投落一顆明礬,滌清諸多迷惘。輯一游牧詩心,映入眼簾的,是一匹情緒高亢的野馬,短促地馳走在各個議題中:青春、日子、自由、創作……。知臻有節制地運用語彙,不刻意雕琢,任詩意馳騁於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營造一個正在「感受」的氛圍,儘管不夠嚴謹,乍看破碎而無序,但細細推敲之後,明曉他的斷裂與自白,恰巧是突出的亮點,閃爍且燙手。〈我不會寫快樂的詩〉末段提及:

   理想與幻想的語言
   是粉紅色的氣球
   飛向雲端
   月已下弦

  所想要闡述的事物如夢似幻,輕飄飄的,豐腴的身軀內灌滿了話語,翔向遠處,只是早已滄海桑田,日換星移,變化總在預料之外與意外之中。雖戲稱「不會寫快樂的詩」,但憂鬱的詩作勢必要實踐,偶爾要略過世界的美好,也是不得不為之的,說服自我的圓滿說詞。相似的語境,也能在〈寫詩〉、〈讀詩〉中瞥見:「緊抓靈動閃爍的星/夜晚奏出銀白色的雅音/引領心的雅和」或「走過腦中的象與意/是生活點點/與滴滴的積累」。追溯回憶的斷章,且費心解析,便是「游牧詩心」的關鍵,縱然放牧自由的意志,首丘仍在「閱讀」與「圖書」之中,用對比的方式,增強主題的力道,這便是詩人曠達之處。
……

================================
【推薦序】你還是從前那個少年──讀蔡知臻詩集《憂傷對話》
/寧靜海(詩人)

  四十五首詩,三個小輯,是詩人累積數載經再三琢磨的一時之選,囊括以詩「游牧」自然而為,開展自我,貼近自己;對生活以詩為記,借詩汲取能量行渡每一次「憂傷」,平靜「對話」;對人生感到懷疑,信仰可以產生光明的力量,理智的信仰是愛與正義,能帶給人安定,不猶豫、不徘徊、不迷失,勇敢面對挫折。透過詩放飛自我,透過詩傾吐思念,透過詩自剖叛逆,無畏碰觸禁忌,拋光人格的陰影面,人類的三大情感:親情、愛情、友情,任一情感皆有其不可變性,是以「唯情是一種信仰」作結。

  「太過憂鬱/忘記世界的美好/文字畫不出上弦月/但有你的日子/字字是甜的」─詩人自稱〈我不會寫快樂的詩〉,或許是痛苦比快樂更讓人深刻,所以快樂的詩或文就少見。〈寫詩〉要能從「心」出發,有所感而書寫,有所觸動而抒發,詩成為治癒傷悲,開釋解鬱的心靈良藥。〈讀詩〉亦然,不因人而異,亦不作偏頗,針砭時事,以詩論詩。於是詩人乘坐「客運承載星空/俯首灑下知識的佐料/搜索路途中的支微」──〈閱讀少年〉,一路搖搖晃晃來到「走後的青春/回想是不能佔有……訴說/詩人的美好」──〈那年,我們相遇〉。讀詩是一次悸動,寫詩是一種抒情,儘管「他需要游牧者,或影子依傍跟隨,先成為獸,雖然失語,但卻有詩心,如夢。」──〈游牧詩心〉,詩之思之,彷彿也與詩人一起體現了詩的生活。
……

試閱文字

內文 : 〈我不會寫快樂的詩〉

抒情前提
然後忠實實踐的詩
太過憂鬱
忘記世界的美好

文字畫不出上弦月
但有你的日子
字字是甜的
愈來愈黏膩
深藍色籠罩血紅的心
也不覺有負擔

理想與幻想的言語
是粉紅色的氣球
飛向雲端
月已下弦
依然可見它的可愛

────────────
〈閱讀的少年〉

客運承載星空
俯首灑下知識的佐料
搜索路途中的支微
與拐彎的誘惑
遠望的是頂端那個
展翅雙臂的天后座

諷刺的天后與天后的區別
在點與線之繫聯
婆娑的海景
總與星空並肩齊走
從蠹蟲的窩裡尋索真面目
不願毀壞差異的眼光
斟酌細碎的情
是愛與正義的
跑馬燈

頁頁壓載貼合希望
深藏宇宙世界的一隅
挖掘數公分濕土
卻見閃亮的光
晶彩奪目
索爾的鐵鎚
重擊桎梏牢籠中的幽魂
朝向天后座奔馳

踩踏之間
文脈汩汩湧現
灑落荒蕪
與孤寂

────────────
〈憂傷對話〉

遙遠的河畔
盛開圓滿的蓮
花是粉紅
不俗,亦不媚
乘著它飛往輪迴
靜心

憂傷的誓言
已無窗口
不日的香柱
熟悉呼喊
你的名

走過的荊棘路
是改變的催化劑
都變了
就在您空了之後

那一天的夢
是對話的橋梁
您依然微笑
然後
親切的
化做羽毛
自由飛躍於茫茫海上
與炫麗彩虹頂端
訴說
一切的安穩
與平和

────────────
〈情獸〉

我想,炫麗的閃光何時教晴獸,成為情獸?情,圓形的拼圖,完美是必需品,而情的教材,為何?跳進一口井,感受陷落的苦楚,仿若深淵之處有光,那是月圓嗎?潮濕身軀甚重,糾纏致使爬行困苦。這就是情嗎?還是追求的獸?

我曾是一隻情獸,霸道張狂的索取月圓光輝,卻總是從掌心溜走,稀罕難摘。我逃不出那口幽暗的井,陰鬱膨脹,使井口愈趨愈窄,卡到深處,無法出逃。

原來,我們從來都是情獸。

────────────

〈唯情是一種信仰〉

小說情緒飽滿如浸淫的水
宣洩只在微秒間
崇拜此刻情感
從不覺缺陷之理
現實藍圖往往難圓
夢境總能留下出口
自怨的爬出
一條新垣結衣版的幸福戀曲

唯情的人
掙扎如織網般的版圖
美好香氣是地圖
隨之前往到
手指縫隙中的餘味
總留下鹹中帶甜的水漬
取暖的意義
略過擁有的價值
而情總是矚目的
眼中釘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蔡知臻以文字揉合對詩的思索、情感的拿捏與慾望的撩動,在口語和跳躍式的詼諧背後,暗藏著個人生活與現實世界的連結,持續以詩奏響生命的弦音。

★即使對話注定是憂傷低迴,作者仍然願意持續地寫詩,記錄生命中許多倏忽一瞬、生死剎那的過眼雲煙,無論未來還有多遠,他永遠是那個外公最疼愛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