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殖民教育的逸出: 日治臺灣教育發展論集 | 誠品線上

帝國殖民教育的逸出: 日治臺灣教育發展論集

作者 鄭政誠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帝國殖民教育的逸出: 日治臺灣教育發展論集: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臺灣如何拿捏並執行「近代化」與「同化」的雙軌教育?本書聚焦「校史與教科書」、「戰爭與教育」與「殖民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臺灣如何拿捏並執行「近代化」與「同化」的雙軌教育? 本書聚焦「校史與教科書」、「戰爭與教育」與「殖民教育的觀察」三大主題,觸及議題包括:明治30年(1897)曾是臺北國語傳習所桃園分教場的桃園公學校(今桃園國民小學),如何成為桃園地區的新式教育傳播中心?臺灣漢人子弟的公學校國語讀本,如何具現「日本化」、「皇民化」、「文明化」與「農業化」的精神與概念?「蕃童教育所」的國語讀本及其修學旅行活動,如何向原住民學童傳達日本文化與精神?日治時期的臺灣教育會具備何種教育機能、又如何運作?二戰時期臺灣男子中等學校的軍事課程設計,如何進行學生的身體控制?又如何將其規訓成準軍人的樣態?戰時臺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南大學)畢業生的軍事派駐點涵蓋東亞各地,從軍校友和在校生的戰爭記憶會是甚麼?戰後初期(1944-1947),《大公報》、《僑聲報》、《北方雜誌》等中國大陸報刊雜誌與來臺的知識分子,對於日治時期的臺灣教育有何評價與看法?面對解嚴前後臺灣的不同政治環境,桃園市各地出版的鄉鎮市志如何描繪日治時期該地的初等教育樣貌?──學者鄭政誠從八篇文章,深入探究臺灣近代教育史與社會史,多面向呈現日治時期的臺灣教育發展。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鄭政誠鄭政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曾任教於輔仁大學及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現為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著有《三重埔的社會變遷》、《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觀光行旅》、《殖民地時期的臺南師範學校研究》等書及學術論文數十篇。研究興趣主要為近代臺灣的社會文化與學術教育史。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推薦序/賴澤涵 推薦序 日治時期教育現場歷史圖像的重建/吳文星 自序 【輯一】校史與教科書 第一章 日治時期桃園公學校的創建營運與教育特色 一、前言 二、學校的初創與營運 三、教育活動 四、地區教育中心 五、結語 第二章 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中的國語讀本編寫 一、前言 二、皇國與日本文化的灌輸 三、交通工具與設施的強化 四、近代城市意象的體現 五、農學知識與農村生活 六、結語 【輯二】原民教化與教育團體 第三章 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學生的日本認識 一、前言 二、國語讀本內的記述 三、修學旅行中的展示 四、原住民學童的感受 五、結語 第四章 日治時期臺灣教育會的創立與發展 一、前言 二、沿革與組織 三、會員與經費 四、業務與活動 五、結語 【輯三】戰爭與教育 第五章 日治時期臺灣男子中等學校的軍事訓練 一、前言 二、中學軍事訓練課程的緣起 三、太平洋戰爭前的軍事訓練 四、戰時期的軍事訓練與動員 五、結語 第六章 日治時期臺南師範學校校友與學生的二戰徵調與追憶 一、前言 二、南師學生的兵役徵集 三、畢業生的戰場與駐地追憶 四、在校生的學徒兵編成 五、結語 【輯四】殖民教育的觀察 第七章 二二八事件前大陸報刊雜誌中的臺灣教育現場 一、前言 二、日語轉換的觀察 三、學校教育的評價 四、文明水平的記述 五、結語 第八章 戰後桃園各地志書對日治時期初等教育的書寫分析 一、前言 二、行政區劃與志書編纂 三、日治初等教育的描繪 四、書寫內容之分析比較 五、結語 附錄 各章原刊載與宣讀之處 徵引書目

商品規格

書名 / 帝國殖民教育的逸出: 日治臺灣教育發展論集
作者 / 鄭政誠
簡介 / 帝國殖民教育的逸出: 日治臺灣教育發展論集: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臺灣如何拿捏並執行「近代化」與「同化」的雙軌教育?本書聚焦「校史與教科書」、「戰爭與教育」與「殖民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3269632
ISBN10 / 9863269638
EAN / 9789863269632
誠品26碼 / 2682072538001
頁數 / 298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4.8X1.5CM
級別 / N:無
重量(g) / 409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賴澤涵

  近代臺灣教育的發展可謂奠基於日本統治時期,雖然日人對臺採取歧視與差別待遇的政策,且終日治時期臺人子弟的升學管道也不甚順暢,但臺灣民眾透過近代化教育的啟蒙洗禮與西方文明知識的傳遞灌輸,不但以非武裝力量去對抗日本殖民政府,要求設置臺灣議會與組織政黨等國民權利,並透過各地演講與辦報社等方式進行臺人的政治、文化啟蒙,也協助農民與工人分別與地主與雇主對抗,爭取合法權益,亦可謂是日本殖民教育下的結果。
  鄭政誠君,自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起,即修習個人教授之「中國近代社會史」與「歐洲近代社會史」等課程,並協助個人參與有關民國時期教育發展與中國政黨意識形態之計畫書寫。此後,並協助個人執行有關教育部臺灣歷史通識課程之巡迴演講、桃園縣政府《新修桃園縣志》的編寫、二二八研究論壇與相關客家研究之課程授課與計畫執行等,不但對個人研究與教學多有幫助,也在此中慢慢積累其對臺灣歷史研究之深度與廣度,最終形成其關懷鄉土與扎實的研究能力。
  鄭君從碩士班畢業後,一路從兵役,高中代課教師、專任教師,直到臺南師範學院成為大學講師、助理教授,並在此中完成其博士學位。其後轉職到國立中央大學任教,除參與校內各種教學、研究計畫、編纂《史匯》、《兩岸發展史研究》等學術刊物外,亦積極尋求與外界聯結,善盡社會責任,曾總纂《續修桃園市志》與編寫《續修臺北市志經濟志商業金融篇》,主編《桃園閩南文化論集》,主持客家研究與桃園區域研究計畫,並曾先後擔任本校歷史所所長與桃園學研究中心主任等職,持續在歷史教育、近代臺灣史與區域研究領域上多所發揮,產出不少成果,亦深受學界所重。
  本書《帝國殖民教育的逸出:日治臺灣教育發展論集》為其歷來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之論著加以重新修訂集結而成,八篇論文課題涵蓋初等教育、軍事教育與社會教育,並探究校史、教科書、軍事課程、修學旅行等教育史的新範疇,提出不少新見解。此外,該書也嘗試對日治時期的總體教育效能進行評價,並利用「境外之眼」來立論,亦即以戰後初期中國大陸知識分子的觀點,查考日治教育在戰後初期的移續與影響。最後,本書也對戰後桃園各鄉鎮市的方志書寫進行爬梳與比對,提出對日治初等教育描繪的優缺與不足,亦可供未來研究與編纂桃園市各區志教育篇之參考。
  綜上所述,本書雖為八篇論文之集結,事實上也可視之為探究日治教育的專著,對吾人適切了解日治時期的教育樣貌,可謂具有一定的可讀性,且提出日治臺灣教育史研究的新取徑與新課題,相信對各讀者諸君應能有不小收穫。個人忝為其指導教授,樂見新著出版,特聊贅數語,是為序。

          國立中央大學榮譽教授 賴澤涵

==========================================================

【推薦序】日治時期教育現場歷史圖像的重建/吳文星

  1996年我在歷史學系博士班開授「臺灣近代史專題研究」,政誠正好考上博士班,成為該課程最早的成員之一,每週三下午修課同學一起研讀討論關於近代西方殖民主義的英文名著。當時,即對政誠力求精確解讀的態度及敏銳犀利的思辨力,十分激賞和印象深刻。
  政誠秉性敦厚,誠懇務實,關切安身立命的鄉土,就讀本系碩士班即投入臺灣歷史之研究,首先,以其生長的三重埔之社會變遷為主題,僕僕風塵,不辭辛勞,勤於蒐集一手史料,致力於田野調查。結合基本文獻及田野調查資料,完成碩士論文,1996年獲臺北學生書局出版《三重埔的社會變遷》一書。博士班期間,進而投入日治時期學術史之研究,廣泛搜羅公、私檔案、文獻等一手史料,仔細耙梳蒐集新聞雜誌報導、評論等資料,完成「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之研究(1896-1922)」之博士論文,2005年獲臺北博揚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為專書。
  1999-2018年,臺灣、日本等教育史研究同好成立「臺灣教育史研究會」,政誠長期積極參與2個月一次的例會,數次發表關於日治時期原住民教育、初等及中等教育之研究成果,並擔任輪值聯絡人,主編《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2000-2004年任教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現臺南大學)社教系期間,耙梳該校特藏前身日治時期臺南師範學校之檔案及相關史料,撰寫出版《南臺灣的師培搖籃―殖民地時期的臺南師範學校研究(1919-1945)》一書(博揚文化事業公司,2010)。顯示政誠頗能把握機會參與學術活動,擴展其研究領域,開發研究主題,經常發表研究成果,其關於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之研究已累積可觀的成果,已是臺灣教育史研究界業績卓著的中堅學者之一。
  此次,政誠將最近十餘年來關於日治時期學校教育現場實況的研究成果彙編成專書,付梓出版,可說是臺灣教育史研究界可欣可賀之盛事。綜觀本書,值得一提的特色如下:其一,各篇章課題創新且具重要性,政誠隨著研究的進展不斷開發新課題,例如桃園公學校、原住民學生的日本認識、日治時期臺灣教育會、臺灣男子中等學校的軍事訓練、臺南師範學校學生的二戰徵調與記憶等主題均是,對校史、原住民教育、教育團體、學校教育現場、戰爭動員等之研究,頗具啟發和引導之作用。其二,各篇章資料相當豐富周延,廣泛搜羅基本史料和相關文獻,舉凡《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學校檔案、教科書、官方出版品等一手史料,無不充分利用,尤其是報章雜誌之資料,更是地毯式耙梳引用,其蒐集資料之方法頗可供有志者發掘利用資料之參考。其三,各篇章架構嚴整,探究細緻綿密,內容扎實,論述客觀合理,頗具創見和參考價值,而且文字通暢,條理有致,頗富可讀性。
  本書付梓之際,我有幸先睹為快,並奉囑略抒讀後。爰聊綴數語,抒發所感,並極力推薦。咸信讀者諸君捧讀本書定可對日治時期教育現場之實況有較適切的認識,並可更加清楚掌握作者研究推展之軌跡,而有收穫良多之感,是為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吳文星 誌於歷史學系 2021年7月

試閱文字

內文 : 【自序】

  臺灣近代教育史與社會史的探究一直是個人學術研究的興趣與側重主題,其中在教育史的部份,由於日治時期的教育設施、制度仍「遺緒」至今,課程傳授、思想陶冶與師生情感更深植不少耆老人心,影響深遠,是以探究此等議題,除在自身教學現場多有收穫外,對觀察、體悟當時臺灣各級學校實際營運與學生對日本殖民教育的設計與想法也多有幫助。為此,乃有蒐羅過往個人研究文論獨立成書之舉,期能透過此一論著,得出個人的學思歷程,也期能對有興趣的讀者諸君提供更細緻的日治教育面向。
  本書所收錄的八篇論文為個人近年來相關日治臺灣教育史論著加以重新檢視修訂而成。就其類型而言,大致可區分為四:一為校史與教科書的介紹;二為原民教化政策與社教組織之書寫;三為戰爭時期學校教育現場與動員的描繪;四則為現、當代對日治時期殖民教育的觀察。部分文章曾刊載於國內史學專業期刊與地方文獻期刊中,另有收錄於專書論文與研討會論文集中。
  第一類作品以「校史與教科書」為題,計有二篇,首篇為〈日治時期桃園公學校的創建營運與教育特色〉,針對今日桃園國民小學在日治時期的創建營運與教育角色作一梳理,論述該校除承擔學童的教學、訓育及養護工作外,也舉辦包含師生進修與社會教育性質在內的各種活動,藉此傳播、交流各種教育政策、思潮與方法。第二篇〈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中的國語讀本編寫〉,則針對臺灣漢人子弟所使用的公學校國語讀本,就其內容進行分析,提出「日本化」、「皇民化」、「文明化」與「農業化」為該等教科書主要著墨與書寫重點,且各期教科書內容的修訂亦配合政策或實際活動與作為而發。
  第二類作品以「原民教化與教育團體」為題,計有二篇,首篇為〈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學生的日本認識〉,利用原住民學童所使用的蕃童教育所國語讀本加上原住民學生的修學旅行活動,一方面討論掌理原住民事務之各官廳署如何配合總督府政策規劃,藉修學旅行之舉,使原住民學生知曉日本事物及傳遞日本生活與精神;另方面也檢視原住民學生對日本認識的心得與作為,並比較日人說詞之異同。第二篇為〈日治時期臺灣教育會之創立與發展〉,以日治時期臺灣教育會為論述主體,除介紹該機構之沿革、組織、會員、經費來源,並闡揚其各種教育機能外,由於該會本為總督府官僚與小、公學校教師組成,但重要職位卻多由總督府官員擔任,並支援處理總督府文教事業,故可稱為總督府教育政策施展的外圍協力者。
  第三類作品以「戰爭與教育」為題,計有二篇,首篇〈日治時期臺灣男子中等學校的軍事訓練〉,聚焦男子中等學校的教練課程設計,提出日人欲透過各種軍事活動與課程鋪排,規訓學生成為準軍人的樣態,在戰時兵員迫切的需求下,中學生已成為國家機器的戰鬥人力。在極度嚴苛的軍事訓練與軍國民思想的灌輸下,臺灣中學生的身體、精神與思想也因此產生極大的變化。第二篇〈日治時期臺南師範學校校友與學生的二戰徵調與追憶〉,則以臺南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南大學)為例,利用該校校史、校友會誌等舊藏資料,描繪該校學生與畢業校友在二戰時期的戰爭動員實況,論述這些學生與校友在戰場或駐地的認知與追憶,並爬梳他們對戰爭、教育與生命的反思。
  第四類作品為「殖民教育的觀察」,計有二篇,首篇為〈二二八事件前中國大陸報刊雜誌對臺灣教育的報導〉,以戰後初期中國大陸報刊報導為例,提出多數報導皆正面肯定日治時期遺留下的教育設施與文明水平,謂臺人人力資源優秀、教育普及、教學設施與環境多優於同時期中國大陸。透過這些境外者的報導,除可貼近歷史教育現場,亦可看出日治臺灣的整體教育樣貌、遺續及對臺人的影響。至於第二篇〈戰後桃園各地志書對日治時期初等教育的書寫〉,則以今桃園市各轄區已出版的地方志書為分析對象,整理其對日治時期初等教育的記述,並分析內容差異與撰寫筆法。檢視結果發現,戰後桃園各地志書對殖民地初等教育的敘述重點,多僅強調差別待遇的殖民政策與初等教育機構的沿革簡史,即便連最基本的學校課程、教材、經費、活動及師生互動等內容,多數志書幾乎完全闕如,頗有遺憾。
  透過上述八篇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論的輸出,或許僅是近代臺灣教育史研究的片鱗半爪,但明眼的讀者諸君或許已能看出個人研究的旨趣與邀攬,意即桃園研究、師範學校、社教組織、軍事教育、戰時體制、原住民教育等課題皆是有待努力深化者。期待更多有志者的加入與澆灌,讓此等課題的研究更形蓬勃,當然也更期待讀者諸君能給予這本論集多所指正。
  本論文集的出版,首先得力於秀威資訊科技公司的編排校勘,且不辭商業考量而出版此類較為冷僻的學術研究論著,尤其是鄭伊庭經理的大力協助,在此特表謝意。其次,自個人就讀研究所起就一直奉為學習典範的恩師國立中央大學賴澤涵榮譽教授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吳文星榮譽教授,此回再度煩其二人為個人拙文作序,亦銘感五內。再則,本論集獲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110年「人文研究發展:期刊與專書出版」獎助,顯示個人在校的研究質量多受校方肯定,亦深表謝忱。最後,感謝身處遙遠天國的母親,雖困於未能識字讀書的窮苦年代,卻始終茹苦含辛讓子女接受完整教育而能登梯,當然,此刻天堂或許閱讀識字早已不是問題。

     鄭政誠 2021年七夕誌於中壢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八篇專文,聚焦「校史與教科書」、「戰爭與教育」與「殖民教育的觀察」三大主題,多面向呈現日治時期的臺灣教育發展。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