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溟秋興: 黃冠英散文選 | 誠品線上

南溟秋興: 黃冠英散文選

作者 黃冠英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商品描述 南溟秋興: 黃冠英散文選:本書為澳大利亞華文作家黃冠英先生的短篇文集,以山海寄意、遠足留歡、文苑管窺、雜事隨想、故園回望、天倫情真等六題分輯,計收錄其移居悉尼後所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為澳大利亞華文作家黃冠英先生的短篇文集,以山海寄意、遠足留歡、文苑管窺、雜事隨想、故園回望、天倫情真等六題分輯,計收錄其移居悉尼後所撰的遊記、散文、時感與評論等短文四十餘篇。其文頗得行家讚譽。居住於澳洲的華人華僑,素命住居地為「南溟」,蓋因莊子《逍遙遊》書云:「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暱稱可寄託讚美當地與懷愛故土之情。作者亦然,又從林語堂先生對人生之秋的歌頌——「金黃豔色不道出春天的無邪,不道出夏日的權威,卻道出了晚年的成熟和溫藹智慧」——得到啟示,活到老學到老,筆耕不輟,追尋平淡生活中的詩意,流露欣喜心情。「或引起共鳴,或激發深思,文筆老到,學識豐富,分析細緻,評論中肯。」--澳大利亞南溟基金會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黃冠英我本草民,「玩世亦恭」。學識低淺,卻涉足工農兵學商,智商平平,年年勞碌,終一事無成。幼失雙親,成年碰壁。移居悉尼後,隨遇而安,知足常樂,視死如歸,故自號「安樂歸寮叟」,每於寮中讀書、碼字、舞太極,以期延緩腦癡呆。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序 好學深思之人,真情至性之文/盧元序 隔洋記取樂篇章/安紅序 冠英印象,印象冠英/丘雲庵序 南溟秋興,競放心花,志趣盎然/何與懷序 黃冠英君《南溟秋興》文選/柳復起序 敬賀冠英兄《南溟秋興》付梓調寄踏莎行/袁丁序 讀《南溟秋興》,看閩南人的拼搏精神/陳玉明自序 且從樂趣尋詩意【山海寄意】泛舟悉尼灣藍山的古樹、深溝與溶洞迷人的悉尼海灣洞穴海灘遊古鎮,賞春花海風徐徐威威行【遠足留歡】穿越澳洲原野小精靈的故鄉─企鵝島凱恩斯「四絕」消閒海上行─遊輪生活記趣新西蘭獵奇【文苑管窺】隱居洋山林「桃花源」何處尋?─聆聽作家陳若曦女士報告隨想「莫言不做鯊魚」─劉再複如是說南溟海角中華情─悉尼中華詩詞協會活動三題初學古詩小議雅俗共賞是好詩試談巨擘應制詩賞菊詩,試窺芹溪精細從「花間」到「花外」詩詞畫照意境談【雜事隨想】「洗腦」別議柳府石情以聯交友定家醫相機帶出春意來福中知福思索可貴,但忌偏激─關於「感動中國」的話題慘案突發之後【故園回望】蜻蜓點水寶島遊─訪台日記難愛難恨的思念靜水流深憶鄉橋巧奪天工,比肩競秀─張家界印象【天倫情真】與鳥為鄰挑戰極限心祭父母血濃於水睹物思親天倫樂遊翡翠國─斐濟五日遊紀實代後語 野人獻曝,貽笑大方

商品規格

書名 / 南溟秋興: 黃冠英散文選
作者 / 黃冠英
簡介 / 南溟秋興: 黃冠英散文選:本書為澳大利亞華文作家黃冠英先生的短篇文集,以山海寄意、遠足留歡、文苑管窺、雜事隨想、故園回望、天倫情真等六題分輯,計收錄其移居悉尼後所
出版社 /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ISBN13 / 9789863265368
ISBN10 / 9863265365
EAN / 9789863265368
誠品26碼 / 2681555411008
頁數 / 416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14.8X2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泛舟悉尼灣】
悉尼灣的海岸,突出海面的「岬」角很多,用「犬牙交錯」形容甚切。岬角多,小海灣就多,整個兒就像個鱷魚嘴,其狹處為咽喉,是帕拉瑪塔河口。寬處獠牙大張,含著塔斯曼海面,往外連著南太平洋。在這個又長又大的鱷魚嘴裡,還散布些咀嚼剩餘的魚骨渣渣,便是海灣中若干翡翠般的島嶼了。獨特的地理形態,使悉尼港成為「世界三大最美麗港埠」之一。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稱之為「悉尼的情懷,世界的仙境。」
聖誕節臨近了,大女兒的單位利用週末組織一次「艇遊派對」。我身為家屬,於是得以繳費參與。黃昏時節,達令(情人)港細浪搖舟,輕風徐來。碼頭上遊人信步悠閒。一派祥和、溫馨的氛圍。瀕海有一列兩層三層酒吧,塞滿了高舉酒杯的各色人種,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女兒說:「澳洲人的夜生活開始啦,他們喝酒、唱歌、跳迪斯科,非鬧到下半夜不回家!」
女兒的單位通知在第二碼頭集合登船。同事們三五成群,準時而至。女兒忽然有個新發現:這些平時正裡八經穿制服的上班族女同事,不約而同,居然個個換上了晚禮服,便是半老徐娘、老媽子,也穿出光背半露胸的連衣裙來。我不禁產生了新奇感。
這艘遊艇不小,艙裡坐下一百多人,還留有頗大的活動空間。不過大家似乎更樂於在甲板上逗留。侍者及時送上飲料:筒形杯的是香檳,高腳杯的是葡萄酒、橙汁與蘇打水,白瓷杯的是咖啡,而啤酒,乾脆就讓酒瓶對嘴巴了。在歡聲笑語中,遊艇向薄薄的暮色徐徐駛去。
我不諳悉尼灣的地貌地名,也不知道遊艇走的是怎樣的航線,但知道只在灣內巡航,沒有越出外海。在近四個小時的巡航中,連續三次從海港大橋下穿過:第一次穿過時,幾乎所有的人都很激動,因為這裡並存琴形的海港大橋與貝殼狀的歌劇院,是「譽滿全球」的悉尼標誌性景點。歌劇院建在貝隆岬的尖頂上,隔個環堤小灣,處於大橋的東側,在後甲板上留影,正好成為壯觀的背景,確實是個難得的機會。悉尼與北京時差兩小時,加上夏時制再前推一小時,等於早了三點鐘。因此現在時針已指在下午的八點鐘,而夕陽依然高掛西天。偌大的海灣風平浪靜,船如滑行鏡上。從艇上眺望兩岸上,一邊抹上金色,燦爛輝煌;一邊籠罩陰影,灰蒙如黛。高樓大廈只矗立於CITY即市中心區,其他高坡多為樹林中的平屋。天際線大都呈現山體的蔓延;第二次通過大橋的時間,正當人們在艙中戲鬧。船過之後我才發現,自然趕緊出來欣賞。這時夜色已重,華燈齊上了。海岸上燈盞能顯示建築物外形的,只有CITY一處,別的地方便剩山形剪影裡的星星點點。說實話,悉尼的夜景不及香港的璀璨。遊艇在某處近岸停泊良久,我問女兒怎回事?她向窗外張望,說:「呵,那有一行亮燈的大樓就是我們的公司。」此遊艇是她們公司包租的,在此稍泊,算是照顧的意思。那大樓旁邊是一大車道,車道終點即碼頭,能在這樣的環境上班可真不錯;第三次橋下過已是深夜,玲瓏剔透的水中島嶼,變成了渾混的黑團團,幾艘晚歸的私人小艇燈光恍惚,如幽靈在波光中閃動。這時,海港橋上空卻出現罕見的奇觀:強光如柱,透過弧形拱頂射向蒼穹,無數白點在天幕前滑行劃線,那是翻飛翱翔的禽鳥。不知它們是純粹的海鷗群,還是強光使別類也一律變了白?畫面極其生動,使在甲板的人,都無不如癡如夢,久久凝望。
這次派對的內容包括遊覽、聚餐與抽彩。我上邊用了「戲鬧」二字,是指後兩種。晚餐內容可未敢恭維。當人們剛登上船時,侍者在送飲料的同時,即不忘穿插端來點心,有雞肉串與類似中國的燒麥、鍋貼等洋食,最多的是生蠔。天,這牡蠣大如巨棗,白生生、軟綿綿地躺在半個蠔殼裡。一大盤只配半粒檸檬,其他左料全無。在女兒的鼓勵下我試嚐一口,才入口就翻胃!後來的正餐東西也不多,無非是些麵包、沙拉、炒麵、咖喱飯與炸成條狀的三文魚、土豆等等。那盤醃熏的豬腿肉倒很好看,逗人胃口,卻鹹到難以下嚥!蔬菜、水果少得可憐……這「盛餐」似乎還不如福州的20多元自助餐。不過話說回來,這趟遊,家屬費用是每人30澳元,相當於人民幣180元。貨少酒不限,就算它20元吧,那麼160元坐著舒適大遊艇逛一個晚上的大海灣,還是很划算的。記得十年前,坐過小快艇繞鼓浪嶼一圈,約半小時,費用每人100元;
船內舞會倒挺有趣。酒過數巡樂聲驟起,這些白人棕人,個個亂動,男女老少爭相下舞池。跳的據說是迪斯科,其實動作隨意,無非是跺腳、揮手、擺腰、扭屁股,押上搖滾樂的節拍就行,非常盡興。那過了芳年、肉團也似的肥佬,似乎故作醜態,儘量逗人發笑;年輕的洋妞們則成團對擺,各展姿容。一對韓籍夫婦是衛生工,也是邀了這個邀那個,挑的還是大小的上司。坐我身旁的一位女港胞說:「他們酒灌多了,就得發洩。」可是她堅持靜坐也沒多久,就隨意大利籍的總經理秘書下池了。一位與我女兒相熟的白人老婆子,非常固執地非請我不可。盛情難卻,我於是迎風隨俗,也下池擦個邊兒……
遊艇開來駛去,最後靠岸時已經十一點多鐘。而岸邊那一排酒吧裡,猶是「樓臺歌舞未曾休」。如此西人夜生活,要融入怕是不太容易的。


【遊古鎮,賞春花】
2014年9月20日,隨愛平臺福教會組織的春遊活動,乘大巴往西南高地的貝勒瑪(Berrima)古鎮看文物,又到包洛爾(Bowral)新城觀花展。車費與門票每人35元自理,乾糧與飲料自備,團體共遊,玩了一整天。
參加基督教會組織的遠郊之遊,我還是第一次。台福教會工作頗為認真、嚴密:提前三個月印發通知與具體參觀路線,即開始報名。而後分組編排,每組十幾個人,指派小組長帶領。今天集合出發前,先逐一簽到,核實人頭,並發給早備的胸牌。不同組別不同顏色。紙牌上都印上各人姓名與所屬組長的手機號碼,以供互相認識和照顧。兩輛大巴,大幾十號人,行動自然就有序不亂了。大巴沿休姆公路向西南行駛,大約一兩個小時。牧師領頭作祈禱,並為新朋友簡要介紹教會情況,一路上還鼓動大家唱聖歌、猜謎語、做遊戲,加上司機彼德逗笑風趣的故事,使車廂始終充滿歡樂的氣氛。郊外春光明媚,大道兩旁芳草萋萋,當季國花金合歡燦燦怒放,卻也未能吸去大家太多的注目禮。
貝勒瑪(Berrimx)小鎮建立於1831年,系大英帝國前期殖民的總督派員深入內地勘查,發現這個淡水甚豐的小山谷,便驅逐、殺戮當地原住民,接著安營紮寨,關押犯人,並讓他們興建房舍,拓荒開發。漸漸地,這山村成了西南重鎮,是南來北往交通的重要休息站。1831~1860年是為興盛時期,據歷史記載,1841年間計建房屋37幢,常住居民249人,旅店竟達13家。後來修建鐵路時,有人說新移民們害怕喧鬧,堅決反對(未考,難說真是如此)。鐵路線便繞道而行,改經附近的包洛爾(Bowral)。結果是促進包洛爾迅速發達,成為新城,而貝勒瑪自此逐漸沒落了。不過,正由於沒落,過往旅客漸稀,建築原貌得以保存,於是成為澳大利亞大陸上保留最完整的19世紀古鎮。
大巴抵達貝勒瑪,停靠在古木森森的綠蔭之下。下車的第一感覺是花木扶疏,空氣清新。此地雖曰山谷,更像盆地。周遭的小山,頂頭不尖,山坡平緩,猶如麵包饅頭。那些散布於緩坡上的古建築,綠葉掩映,風光旖旎。街道沿山溝延伸,不長,也不熱鬧,甚至沒有一處紅綠燈。
據臨時導遊介紹,我們的足下便是當時的商住區,而峽谷東側曾為軍營。各個小組跟隨自己的組長,分頭遊覽,錯開參觀。走走看看後的感覺,是古鎮麻雀雖小,五臟齊全。單是「國家一級保護」的文物就達17處。商業生活區內,市政建設應有盡有,有「最古老的」法院、監獄組成的行政中心,有教堂、學校,郵局,有「第一家酒店」(酒館和旅社)與工人小屋,還有小橋收費站、驛站與馬廄……全是那個時期用了當地的砂岩石與木材建造的。那法院雄偉挺拔,正面的頂部是等腰三角形構圖,前庭4根高峻的羅馬柱,據說是兼俱羅馬特色的改良古希臘建築;長老教會、警察長宿舍與總勘查員旅社等等,則多為強調對稱平衡的英國喬治式建築,其共同之處在於尖頂拱門、肋狀拱頂與飛拱。六嵌板的標準門上頭,都安個扇形窗。窗戶玻璃一律作六對六的標準分割。屋簷上有齒飾,廊簷下是長方形團排列,牆裙、牆面、簷壁,無不體現西歐的傳統三段式。我很欣賞那座拔地高牆圍繞而成的監獄,在古松蔭下的橢圓形的門樓特別突出,整個如同一枚巨型的金戒子,工藝卻精細不粗,顯得莊嚴優美,氣勢非凡。砂岩石特有的琥珀瑪瑙般的色彩,在燦爛的陽光下熠熠生輝。高牆的一面邊上,鑲嵌半個金屬牛頭,正對下方的石槽,據說這是監獄裡的溢水口,完全可以當作古樸的藝術品欣賞……這些19世紀的歐式傳統標誌物,說來不外16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可能列不上「古跡」名單,這裡卻是寶貴的澳大利亞「一級國家保護文物」。
我們在公園的便桌椅上用午餐。公園內古木森然,每一棵樹都有兩三人合抱大小,也證明著其年歲的蒼老。有棵枝椏如章魚觸鬚伸展的老橡樹,據說是亨利‧帕克(Sir Henry parkes)親手所栽。這位英國佬曾連任紐省5屆省長,被譽為「紐省之父」,而且澳大利亞聯邦(Commonwealth)的名稱,據說也是他提議決定的,其頭像還印上5元值的澳幣之上。這棵普通橡樹因名人而身分倍增,得到特別的保護,也成了導遊可以饒舌的重點景觀。
這時,只見幾位教友正七手八腳地從小車上搬下物品,原來是給每位同遊者再分送的包子、餡餅、柑桔、茶葉蛋與礦泉水。這些食品都是教友親手製作,無私奉獻的。這使我不由想起牧師在車上引唱的歌:《我們成為一家人》。他特別向首次參加教會活動的親屬朋友介紹:「在教會裡,我們都以兄弟姐妹相稱,不管是八九十歲的爺爺奶奶,還是六七歲的小孫輩,全是兄弟姐妹!」大概是平等、融和的意思吧。
此消彼長是事物共存共生,發展變化的一種現象,由於修建鐵路的關係,貝勒瑪與包洛爾即循著這一規律演化了。前者經濟衰退,外界干預少了,於是原版的古董得以保存;後者得益於交通,欣欣向榮,很快形成新城鎮。我們由古而新,繼而參觀包洛爾。司機彼德先生一路介紹沿途景觀時,多次提醒包洛爾是個「富裕的小鎮」。不少富豪老人,退休後都喜歡選住這個地方。為什麼呢?一是遠離市區,遠離喧嘩。一是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地球表面的溫度隨地勢高低而變化,其規律據說是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26℃。南高地的海拔高度比悉尼市中心約高400~500米,平均氣溫因而也低4℃左右。涼爽舒適,寧靜安詳,更適合養老。所以當子女們長大獨立之後,有些富豪就願意賣掉原先的大豪宅,移居此地,住進小巧玲瓏的居室。
每年一次的鬱金香花展,包洛爾的規模僅次於堪培拉,但地盤大約只有一個足球場大小。我曾參觀過兩次了。每次花盆的排放設計與節目表演都不相同。據說這個集資建於1911年的公共花園,自1958起開始花展,同時作為期一周的嘉年華活動,有選美、花車遊行和音樂戲劇表演等。從1961年起,包洛爾因專辦鬱金香花展而聞名遐邇。我前次參觀時,記得有幾十位老年婦女,服飾統一:上穿繡有三支鬱金香的藍色短衣,下著百疊白長裙,在銅樂隊的伴奏之下蹁躚起舞,變換隊形,穿插於花間,怡然自得,令人歆羨。還有兩位矮個、棕黑膚色的東南亞小夥子(似泰國、緬甸或印尼人)在擺攤賣音樂光碟。其中一人專注地吹奏短笛或排簫等。樂曲優美動人,細聽便知是《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多》、《步步高》、《彩雲歸》等中國輕音樂,印象殊深。這次卻有「鬱金香花節」的大遊行。這才知道,教會提早三個多月前選中這個日期,就是盯住這個遊行的了。花節遊行在包洛爾街頭進行。張燈結綵,氛圍非常。一兩公里的主街上,兩旁都站滿了人。這小鎮不會住這麼多人,至少一半是外來遊客。
遊行開始時,由一輛警車開道,然後是各種方陣輪番上場。最先是騎士方陣,武裝的現代軍人與古代武士,騎在高頭大馬上,成四路縱隊雄赳赳前行。莊嚴的氣氛一下子提將上來。銅樂隊則變換著隊形,且走且吹,震天動地,大小喇叭在陽光下閃亮。步行方陣好幾個,穿不同服飾,持不同牌匾,且歌且舞,翩然徐行,可惜我是英文 盲,分不出不同的內涵。當然也有猜到幾分的,如有紅十字標誌的是醫療隊,跳躍前進甚至一路翻著筋斗的少年男女,是學生隊伍,白上衣格子短裙的是英式管風琴隊伍,而白帽白長裙紅披肩的女士們,大概是修女方陣……大卡車上載的一座巨大的蹲狗雕塑與一大群大小不一,膚色雜陣,汪汪亂叫的寵養狗隊伍,使我大感新奇,卻想不出其意義所在。一個多小時才走完的遊行隊伍中,最多的還是汽車,有小橋車、麵包車、大卡車、冷凍車、農用車、機械車、拖拉機……多不勝數。其中最顯眼的是幾十輛古式老爺車,其中單是不同式樣的吉普就有二十多輛。這些老爺車,有敞篷車,有箱式的,還有像馬車的,都是老年人掌握方向盤,載著盛裝的老翁老嫗,笑眯眯地晃過去。他們慢慢行駛,按響奇聲怪調的喇叭,煞是有趣。我想,這些古董老爺車,有的.亮如新,有的破舊不堪,但肯定都是價格不菲。它們除了每年遊行一兩次之外,還有其他用途嗎?彼德先生一再提醒說「包洛爾是個很富裕的小鎮」,確實其言不虛!
鬱金香的展區,只以半人高的木柵欄掩圍,可說是半開放式的,不買門票也大體可觀賞七八成。我們是集體團購,進出自由,只須在手腕處給蓋個紅或藍色的小印章即可。因此我們剛到時,先進去草草瀏覽一遍便趕往街道等看遊行。遊行結束複又入園。我說:「5元錢的門票,進進出出,愛泡多久就多久,相片隨便照,真夠便宜啦。」組長說:「管委會收了這些門票錢,大多貢獻給當地的慈善機構。」年年花展並非為了營利,而是全出於愛心,因此雖是可在外圍觀賞,多數遊客仍都購票入園。
據說小小的包洛爾,可參觀之處尚多,如列入古跡的房屋,如童話色彩濃重的「歡樂人間」,如布萊德曼博物館等等。布萊德曼是誕生在這裡的著名板球手,譽稱「板神」。據說其擊球率高達99.94%,為世界之最。霍華德當總理時對他有過評價,說布萊德曼是當時「在世最偉大的澳洲人」。他逝世後,其住宅辟為布萊德曼博物館,展覽許多實物、照片與文字資料。一個打板球的運動員受到鄉親如此的尊敬,風尚甚佳。瞻仰的遊人甚多。可惜時間匆促,我們只好將之忽略了。不過相信後會尚有期。
201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