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盜、英雄與革命者之路: 安地斯山脈的傳奇故事 | 誠品線上

Life and Death in the Andes: On the Trail of Bandits, Heroes, and Revolutionaries

作者 Kim MacQuarrie
出版社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商品描述 大盜、英雄與革命者之路: 安地斯山脈的傳奇故事:四屆艾美獎獲獎名導/人類學家/旅行作家 金恩.麥奎利最新力作一片坐落在世界一隅的大地、一道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無數強盜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四屆艾美獎獲獎名導、人類學家、旅行作家/金恩.麥奎利最新力作一片坐落在世界一隅的大地、一道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無數強盜、土匪、毒梟、探險家、革命者在這裡譜寫傳奇Amazon網站4.4分、Goodreads 4.0分讀者好評《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科克斯評論》、《國家地理旅行者》一致讚譽南美洲大地上,世界最長的山脈,安地斯山脈的巍峨錯落,記錄著每一位傳奇人物、每一則傳奇故事,綿延的山巒正傳唱安地斯的生命之歌。從達爾文迄今,一代代的觀察者與旅行家,都在安地斯山湛藍的天空和浩瀚的太平洋間,見證安地斯山的歷史。作者金恩.麥奎利是一位人類學家與旅行作家,也是紀錄片名導。在他的旅程中,麥奎利曾在哥倫比亞聆聽「毒品之王」巴布羅.艾斯科巴的傳奇;在厄瓜多外海的加拉巴哥群島,則跟一位台裔美籍的老先生爭辯達爾文演化論的是與非;在秘魯,他跟一行旅伴一邊攀登上馬丘比丘遺址,一邊暢談毀譽參半的馬丘比丘「發現者」海勒姆.賓漢的歷史評價;在玻利維亞,他則追尋銀行大盜布屈.卡西迪和革命家切.格瓦拉的事蹟。本書一共收入九篇各有特色的傳奇故事,透過麥奎利的文字,讀者能夠感受到安地斯山嘆為觀止的壯麗地景,以及令人驚豔的獨特人文。不同於一般的旅遊書籍,麥奎利在旅途中更側重在地文化體驗與人文歷史探索,也因為作者的人類學學養,他更能敏銳觀察出印第安土著文化是如何的與眾不同,以及如何在外來強勢文化打擊下日漸消亡。此外,本書的文字描述細膩、筆調不疾不徐,完美運用了作者的紀錄片導演專業,讓每一段劇情、每一幕景致,如排演好一般依序上演,並巧妙接合作者親身經歷與歷史畫面,前一秒讀者們可能還在攀登安地斯高聳的山峰,下一秒卻突然走入印加帝國的傳說故事。總結一句,這是一本兼具文化反思與娛樂價值的深度人文地理遊記,值得讀者朋友細細品味。「在這本生動鮮明、引人入勝、遊記與歷史交織的著作裡,麥奎利證明,要在南美洲那種今昔無法分離的土地從頭走到尾,他是最理想的旅伴。」--《在馬丘比丘右轉》作者/馬克.亞當斯(Mark Adams)「從巴布羅.艾斯科巴、海勒姆.賓漢到切.格瓦拉和布屈.卡西迪,這些安地斯區域的代表性人物,於此都有翔實的紀錄,生動鮮明地重現這部形塑南美洲的人類史。」--《國家地理旅行者》/唐.喬治(Don George)「對於這座南美洲的山脊,沒有幾個作家比麥奎利認識得更深,論及作品呈現的豐富、熱度和能耐,更罕有人能與之匹敵……麥奎利展現了他一貫的說故事天賦,與深不可測的知識。本書是一部精緻優美的著作,栩栩如生地重現地球上最壯麗也最神祕的風景。」--《未征服:尋找亞馬遜最後未和外界接觸的部落》作者/史考特.華勒斯(Scott Wallace)「讓這場安地斯山脈之旅穿插當地最炫目人物的故事,是絕妙的靈感。例如毒梟巴布羅.艾斯科巴和銀行搶匪布屈.卡西迪,或是切.格瓦拉和光輝道路暴動發起人等殘暴的理想主義者,或是查爾斯.達爾文和巴塔哥尼亞的原住民。麥奎利追蹤了他們的後裔或追隨者,以他們的故事和他自己的旅程讓讀者深深著迷。」--《征服印加帝國》作者/約翰.海明(John Hemming)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金恩.麥奎利(Kim MacQuarrie)麥奎利是一位作家與人類學家,曾在法國、美國與秘魯接受教育,也是獲得四屆艾美獎的紀錄片導演。在秘魯,麥奎利曾出版過四本書並居住了五年時間,在那段歲月裡,他與一個近期才開始與外界接觸的部落,尤拉部落,一起生活。而在另一個麥奎利曾經拍攝過的部落中,人們還記得他們的祖先曾經跟印加帝國有過接觸,因此促成麥奎利寫下他的另一本著作:《印加帝國的末日》(The Last Days of the Incas)。■譯者簡介洪世民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任職棒球團翻譯、主編雙語教學雜誌,目前為專職譯者兼家庭主夫,譯作涵蓋人文、商管、文學、心理等領域,包括《你所不知道的伊斯蘭》、《倖存的女孩》、《在一起孤獨》、《東方化》、《挑戰Google的囧問題》、《一件T恤的全球經濟之旅》、《文字的祕密》等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尋找巴布羅.艾斯科巴與黃金國王(哥倫比亞)第二章 加拉巴哥群島的演化與背離(厄瓜多)第三章 安地斯山之死:光輝道路領導人阿維馬埃爾.古茲曼被捕(秘魯)第四章 馬丘比丘發現者海勒姆.賓漢的起落(秘魯)第五章 冰姑娘、火山與印加人(秘魯)第六章 康提基號航程、白皮膚神明、的的喀喀湖的漂流島嶼(秘魯、玻利維亞)第七章 切.格瓦拉的終曲(玻利維亞)第八章 虎豹小霸王的末日(玻利維亞)第九章 達爾文、最後的雅馬納人、世界的盡頭(智利、阿根廷)誌謝注釋

商品規格

書名 / 大盜、英雄與革命者之路: 安地斯山脈的傳奇故事
作者 / Kim MacQuarrie
簡介 / 大盜、英雄與革命者之路: 安地斯山脈的傳奇故事:四屆艾美獎獲獎名導/人類學家/旅行作家 金恩.麥奎利最新力作一片坐落在世界一隅的大地、一道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無數強盜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ISBN13 / 9789578759244
ISBN10 / 957875924X
EAN / 9789578759244
誠品26碼 / 2681630422004
頁數 / 480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前言


  我在內華達長大,小時候,在漫長炎熱的夏日,我會讀很多書。在豔陽高照、烈日灼身、室外溫度始終盤旋在華氏一百度以上的白天,當你試圖穿越柏油街道,腳丫子就會像兩塊烤蔬菜那樣燒焦的時候,我會待在室內,躺在我家花卉圖案的沙發上,打開一本書,馬上就能縱身躍過冰冷的海洋,或鑿洞鑽入另一個世界。我成長期間最喜歡的作家是一位名叫威廉.威利斯(William Willis)的德裔美籍船員,他寫下自己多次歷險的真實紀錄。威利斯十幾歲就曾駕駛橫帆船航行, 後來更一路抵達南美洲西岸的秘魯。到了秘魯,他把巴爾沙木的原木捆紮在一起,橫渡太平洋, 只為冒險,別無他因。

直到今天,威利斯那些描述,包括怎麼在夜裡獨自乘筏,怎麼望入半透明的幽暗海水,親眼目睹巨大螢光生物從深處升起,仍令我魂牽夢縈。約莫同時,八、九歲的我也偶然讀到艾格.萊斯.布洛(Edgar Rice Burroughs)的「地心空洞」系列,講述一名男子如何用機器鑿穿地殼,發現一個名叫佩魯希達(Pellucidar)、奇風異俗的地底世界。原來地球內部隨處都是半裸的部落、強猛的野獸(大多是恐龍)、繁茂的植物、美麗的女人和許許多多的冒險,讓我一整個夏天都泡在那裡,把內華達沙漠遠遠隔絕在外,也許就像地球距離火星那樣遙遠。

事隔多年,在我最終成為作家和紀錄片導演之後,帶著一支近期拍攝、介紹某支亞馬遜部落的影片巡迴各地時,一名雜誌撰稿人問,我是受到什麼樣的刺激,才會在南美洲花了那麼多時間。「艾格.萊斯.布洛。」我衝口而出,碰巧那名記者跟布洛的孫子念同一所公立中學,大概一個月後,一件包裹送抵我家門口。裡面是布洛的《地底王國》(At the Earth’s Core),即「地心空洞」系列第一集,一九一四年出版的原著。布洛的孫子在書上簽名,並表示祖父如果知道他的作品激勵我遠赴亞馬遜,一定非常開心。就在翻閱那本書時,我恍然明白這個事實:我們童年在書中造訪過的世界,有些會深深埋進我們的心田,就算遭到掩蓋,未來仍可能促使我們下意識去搜尋,就像被收養者尋找親生父母,或成年人尋找失聯已久的兒時玩伴那樣。


儘管動機猶不可知,我確實相信,是布洛創造了最終引領我前往南美洲的想像,畢竟那塊大陸幾乎包含了布洛作品裡最好的一切:雄偉壯麗、無比重要的山脈;持續不斷地碰撞,擠出火山,甚至讓所有湖泊升至一萬兩千英尺高空的大陸板塊;還有一座雲霧繚繞、蔓延半個大陸以上的雨林。那是一座到處都是樹懶、巨蛇、奇珍異獸和未經外界接觸部落的叢林,讓你以為自己已離開現代世界,偶然來到像佩魯希達那麼原始的世界。


我個人的南美洲之旅始於一九八○年代晚期,在光輝道路(Shining Path)游擊戰如火如荼時前往秘魯。幾個月後,在實施宵禁的利馬,我開始以新聞記者的身分進入戒備森嚴的監獄,採訪光輝道路的隊員。接著,我開始穿越一些光輝道路的解放區,走訪安地斯山。那些地區的泥土路旁,都插著繪有榔頭和鐮刀的紅旗,橋梁剛被炸個粉碎,游擊隊員會照例把替政府工作的人拉下巴士,轟他們的腦門。一天,我在天主教大學忙人類學的研究生課業時,從報上讀到一則小啟:一艘名叫烏魯(Uru)的蘆葦筏準備啟程,展開橫渡太平洋的旅程。威廉.威利斯的記憶湧上心頭,我火速趕往港口,得知他們剛好缺少一名船員,便自告奮勇。可惜那是一支西班牙考察隊,船長只想找西班牙船員。烏魯離開卡亞俄港(Callao)當天,我在那裡遇到挪威探險家,以康提基號(Kon-Tiki)聞名的托爾.海爾達爾(Thor Heyerdahl),他後來邀請我陪他一同挖掘秘魯北部古莫切文明(Moche)的金字塔。


於是我拜訪了海爾達爾(詳見後文記述),然後在秘魯的亞馬遜上游地區,與近期才和外界接觸的尤拉部落(Yora)同住半年。我在那段期間參與了尤拉的死藤水(ayahuasca)儀式,也傾聽他們先前如何看待外界的迷人故事。他們有些人相信,外面的世界就是死者之境。尤拉人告訴我許多他們和外人的小衝突,像是他們怎麼朝入侵的石油工人射六英尺長的箭,有個倒楣的闖入者甚至被連射好幾支,活像一棵尤康戈樹(Huicungo),一種針棘如豪豬刺的棕櫚樹。後來,我發現印加人曾經在距離尤拉部落不遠處建立過叢林首都,並且在西班牙人征服之後與其對抗四十年之久,神魂顛倒的我寫了一本書來描述這兩個世界的碰撞,名為《印加帝國的末日》(The Last Days of the Incas)。


住在秘魯的四年期間,有個念頭始終埋伏在我腦海:有朝一日我要走完全長四千三百英里的安地斯山脈,從頭到尾。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冒險?在終於上路那天,我心裡想的不是從A點到B點,而是要去考察南美最有趣的故事。縱走安地斯山,蒐集故事,就像別人拿籃子裝成熟、奇異的水果那樣。我想探索那些讓我一直心醉神迷的故事和人物,也想尋找可能有助於凸顯南美洲某些今昔面向的歷史事件。南美洲的第一批居民來自何方?是越過北方的地峽而來,還是從海上而來?這塊大陸的第一批文明是來自哪裡?是獨立形成,還是像托爾.海爾達爾所相信,由白皮膚、神一般的特使從其他大陸引進?安地斯山脈怎麼會像冰山一樣漂浮在地殼上,印加人為什麼要在峰頂獻祭孩子?西班牙征服者亟欲尋找的黃金國王(El Dorado),那個傳說中坐擁無限黃金的原住民王者,他和殘酷無情的毒梟,如麥德林集團(Medellin Cartel)首腦巴布羅.艾斯科巴(Pablo Escobar)之間,有什麼關聯?我打算探究許多問題,深入南美核心的問題,以上只是其中一些。不過,我隨即發現,每一個故事竟彼此交織,就像一張廣袤而錯綜複雜的掛毯覆蓋整座大陸。


例如在哥倫比亞,我藉由尋找一名曾拒絕巴布羅.艾斯科巴六百萬美元賄賂的高階警官來研究古柯鹼交易。那名警官不只拒絕被收買,後來更親自追捕艾斯科巴。我想要了解,是什麼樣的人,在面對幾乎難逃一死和成為百萬富翁的抉擇時,會選擇前者。我走訪哥倫比亞各地,遠赴波哥大、瓜達維塔湖和麥德林查明真相。


在厄瓜多外海,加拉巴哥群島間,我探尋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究竟是在何時何地想出他的演化論。是在加拉巴哥?或是在更早的巴塔哥尼亞?還是回英國才想到?他是否真如傳說那般,在加拉巴哥搞砸鳥類研究,所以始終無法拿那些證據支持他的演化理論?


沿安地斯山脈再往南走,在秘魯,我追尋一個先前聽聞的故事:光輝道路游擊隊運動的領袖最後並非被軍方,而是被某位高階警官捕獲,十幾年來,他的身分仍是國家機密。這個故事是真的嗎?據傳,有位頂尖芭蕾舞伶藏匿光輝道路的領袖,就算階級制度對她有利,她還是保護那個致力推翻階級制度的革命者,她又是誰?


在秘魯和玻利維亞邊界,我被一連串安地斯山中段的高海拔考古學發現給迷住,前往追尋一個最近才被發現的印加女孩,她在高兩萬零七百英尺的火山頂被獻祭,經五百多年仍全身結凍。這女孩是誰,為什麼被獻祭的是她?她和其他孩子是怎麼到達安地斯山脈最高的幾座山峰,近乎完美地保存至今?


再往南行,我尋找一萬兩千五百英尺的安地斯高山中,的的喀喀湖上獨特的浮島。我很想知道,為什麼曾乘坐康提基號木筏橫渡太平洋的托爾.海爾達爾,後來會帶三名艾馬拉族(Aymara)的造船者,從的的喀喀湖一路飛往埃及,來到古金字塔底下。海爾達爾相信這三個男人懷有什麼樣的祕密,讓他後來將自己的生命託付給他們的創作?在的的喀喀湖畔,距傳奇性的蒂亞瓦納科(Tiahuanaco)城市遺跡不遠處,我追蹤到其中一位,而他跟我說了他出人意表的故事。


緊接著,在玻利維亞東部,我對世界觀與現實如何產生衝撞感到好奇,於是尋找阿根廷革命者切.格瓦拉(Che Guevara)被擒獲的地點,見證他建立共產主義烏托邦的夢想,是如何在與世隔絕的安地斯山區破滅。在巴耶格蘭德鎮,我追蹤到一位給了負傷革命者最後一餐,並曾多次與他聊天的學校教師。那位現年六十三歲的老師告訴我,切.格瓦拉的最後一日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精采故事,以及那些故事如何改變她的人生。


再來,我前往玻利維亞最南端,探查傳奇人物布屈.卡西迪(Butch Cassidy)和日舞小子(Sundance Kid)是如何了結一生。這兩個人真的是像好萊塢電影所描繪,在槍林彈雨中告別人世?還是「殺人後再自殺」的謠傳比較接近事實?當我抵達位於安地斯山海拔九千英尺、塵土飛揚的採礦小鎮聖維森特(San Vicente),遇到槍戰時住在那裡的居民子孫,才知道答案。


最後,在南美洲最南端,我追蹤到最後一個會說雅馬納語的人。她目前住在巴塔哥尼亞外海一座承受強風侵襲的島嶼。她有三個先人與查爾斯.達爾文共乘過一艘船,曾一起遊歷倫敦、拜會英國國王與王后,然後被送回巴塔哥尼亞做一場堂皇的社會實驗。他們後來怎麼了?一開始究竟是誰想出那麼瘋狂的點子?


本書收錄的故事(當時實為考察),都是我曲曲折折、沿著南美安地斯山脊而行的成果,我依地理位置從北到南將事件逐一連接,就像安地斯白皚皚的山峰,沿著遼闊的山脈綿延成串,宛如微光閃爍的珍珠。


最終讓所有故事環環相扣的,是故事中的人物,他們畢生起碼有一段時間住在南美,無不竭力掌控、適應或探索大陸西緣的崎嶇地貌。而那些人大多是湯瑪斯.愛德華.勞倫斯,也就是「阿拉伯的勞倫斯」所稱的「白天做夢的人」,他覺得那是最危險的人,因為那種人總是將夢想付諸行動。切.格瓦拉、托爾.海爾達爾、阿維馬埃爾.古茲曼(Abimael Guzmán Reynoso)、海勒姆.賓漢(Hiram Bingham)、妮爾達.卡雅尼奧帕(Nilda Callañaupa)、克莉絲和艾德.佛朗柯孟(Chris & Ed Franquemont)、布屈.卡西迪和日舞小子、查爾斯.達爾文、湯瑪斯.布里奇斯(Thomas Bridges),甚至是巴布羅.艾斯科巴,他們全都是積極試圖將夢想化為現實的夢想家。另外,無論他們的夢想是否成真,他們都透過自身文化和時代的鏡片觀看南美。在某些時候,這點證明相當致命,因為誠如作家J.索羅門(J. Solomon)所說:「世界觀扮演的角色有點類似眼鏡或隱形眼鏡……無論何者,不正確的度數可能相當危險。」


例如革命者切.格瓦拉和阿維馬埃爾.古茲曼,兩個人都對母國的社會狀態深感不滿,並且相信馬克思(Karl Marx)打造政治烏托邦的處方,因而試圖以槍桿改變社會。但他們的做法反而釋放出意外的力量,最終壓垮了他們。


查爾斯.達爾文也帶著自己的一套文化處方抵達南美,這讓他無法察覺一些現在看來顯而易見的事實。然而,他的世界觀在他漫長旅程的某處產生改變,他開始以嶄新、不同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這樣的轉變最終引領他想出演化論。


反觀印加人從未以近代科學的觀念看待安地斯山,而是將此處視為神明掌控的神聖大地。面對火山噴發、致命的地震和不可預期的乾旱,印加人對神奉獻,有時不惜獻出子嗣,希望藉此恢復印加世界的平衡。


近五百年前,一位名叫佩德羅.希耶薩.里昂(Pedro Cieza de León)的西班牙編年史作者兼傭兵,在南美遊歷十一年,往南穿過剛被征服的印加帝國(領土從現今的哥倫比亞綿亙至智利中部)。在一本獻給西班牙國王的書中,他於序言中寫道:


最尊貴、最仁慈的陛下……要描述這個廣大王國的奇妙事物……需要寫作功力媲美像[古羅馬人]蒂托.李維(Titus Livius)或瓦萊里烏斯(Valerius)的人,或其他曾出現於世上的偉大作家,而且,就連他們都會覺得這樣的工作有所困難。因為,誰能列舉如此強大的事物︙︙我們前去征服進而發現的崇山峻嶺、無底深谷?一條條又廣又深的河?一個個景物各異、風情萬種的地區?一支支風俗儀式千奇百怪的部落?那麼多叫不出名字的鳥類、動物、樹木、魚類[?]……我寫下的大多是我親眼所見,為了解更多,我走遍許多地區。沒見到的東西,我也煞費苦心,向極具聲望的基督徒和印第安人請益。我向萬能的神祈禱……願祂讓您長命百歲,政躬康泰,將許多其他王國納入版圖。


希耶薩.里昂未走完全南美就過世了,但走遍這塊大陸東南西北、造訪過許多他曾造訪之處的我可以證明,他所描述的奇景、奇物和奇風異俗並未消失,令人歎為觀止的南美,這個我從小就心生嚮往、長大後有幸經歷的世界,至今依然存在。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