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島誕生: 過疎化する島で目撃した現代アートの挑戦全記録
作者 | 秋元雄史 (Yuji Akimoto)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直島誕生: 地區再生X企業行銷X藝術實驗, 從荒涼小島到藝術聖地的30年全紀錄:――――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 安藤忠雄特別 |
作者 | 秋元雄史 (Yuji Akimoto)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直島誕生: 地區再生X企業行銷X藝術實驗, 從荒涼小島到藝術聖地的30年全紀錄:――――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 安藤忠雄特別 |
內容簡介 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安藤忠雄特別撰文,第一本完整記錄「藝術直島」的專書!打造文化之島的第一線掌舵者,首度第一手完整回顧直島時光!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佳參考讀物,見證「直島精神」如何孕育日本當代藝術! 「我就像在地面插入樁柱,用孱弱的藝術想創造出無論如何都無法撼動的聖地。」●高齡化、人口減少、空屋問題,如何發掘場所的意義、形塑社區再生的政策?●從被遺忘的3,000人到每年百萬造訪者,成功的藝術行銷可以複製嗎?●挑戰安藤建築,探索藝術與建築的對話,創作的偶然與必然在何處交會?●從日常生活中創造,鍛鍊觀看事物的方法,現代藝術還能夠做些什麼? 「現代藝術的挑戰」--直島計畫推手披露最精采而不為人知的開拓紀實! 不只從日本國內,訪客從世界各地蜂擁而至這座號稱「一生至少想拜訪一次的地方」,位於瀨戶內海上的小島--直島。雖然是人口僅有三千的小小島嶼,卻滿佈著草間彌生、宮島達男、安藤忠雄等傑出藝術家的作品,堪稱「現代藝術的聖地」。 這樣一個放諸全球獨樹一格的地方,是為什麼,又以何種方式打造的呢? 直島誕生的脈絡與其知名度相反,直至今日幾乎無人講述,現在終於由一九九一年起的十五年間,在倍樂生負責直島計畫,開創「家Project」、地中美術館等劃時代藝術作品和美術館的推手,依循親身經驗完整說明。這也是擔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十年、現為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館長的秋元雄史,自二〇〇六年離開直島後首度談及直島計畫。 在這個鮮為人知的故事裡,有著處於黑暗之中也從未放棄,不顧一切持續挑戰的一人之姿,苦戰到最後所創造的是,承受無數荒謬,得以超越時代流傳的奇蹟般的藝術作品。 ●直島的開端「就如同一流運動員在眾所矚目的奧運舞臺上,締造出世界紀錄的那一瞬間。不單是超越一流選手的個人紀錄,更是開創下一時代,就像是奇蹟般的紀錄。我期盼藝術家在直島創造出那樣的作品。不這麼做,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這樣一座小島。」 直島這座位於日本本州岡山縣與四國香川縣之間的島嶼,如今以現代藝術百花齊放之島聞名,更成為日本數一數二的觀光區。 知悉造訪者絡繹不絕現況的人,大概無法想像當時的直島是多麼僻靜。與其他島嶼同樣苦於人口減少與高齡化的狀況,同時卻瀰漫著讓人毫不懷疑會持續到永遠的閒適、悠然氛圍。 某天,一個意外的契機開啟了直島與現代藝術的緣分。此後,島嶼有了激烈轉變,是足以用「戲劇性」來形容的巨變。 在從前被認為毫無價值的東西中發掘出價值,甚至將其推上最前線創造出新的價值。無論哪裡都未曾存在的美與文化的價值,截然不同於至今為止被奉為圭臬的正統美學意識,正是從直島被創造出來的。所謂「直島價值」,在推進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事物亦皆是前所未見、極為獨特的。 那是一段苦不堪言、艱苦奮戰的慘烈歷史,斷無法只以一段佳話來總括。本書作者以參與直島誕生的一員身分,述說那段現在幾乎無人記述的故事的始末。 萬物皆有開端,觀察事物的開端就能窺見其本質。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藝術家(連續4屆瀬戶內國際藝術祭参展)/王文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王志弘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博士/李玉玲藝術家、設計師、策展人、Akibo/李明道實踐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李清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吳瑪悧建築師、小說家/阮慶岳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達達創意執行長暨創意總監/林舜龍水越設計、都市酵母總管/周育如衛武營國家文化藝術中心戲劇顧問/耿一偉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徐莉玲作家/詹宏志台北當代藝術館館長/潘小雪作家、節目主持人/謝哲青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龔書章「讀這本書而不到直島遊覽,是一件可惜的事!到直島遊覽而不讀這本書,更是一件遺憾的事!」--藝術家 (連續4屆瀬戶內國際藝術祭参展)/王文志 「從一座彷彿被遺忘於時空夾縫的小島,到今日走在當代藝術前緣的『藝術之島』,直島經歷了相當多年的時光。不過,一九九○年代前後的直島究竟是如何慢慢發生轉變,卻少有第一手的觀察資料。秋元雄史先生《直島誕生》一書,可以說是以身為直島最初推動者之一的身分,翔實且真誠的描述了這段經過。做為多年的老友,由衷為秋元先生《直島誕生》即將出版中文版感到驕傲。這是一本愛好文化藝術、關懷地方再生的讀者都不容錯過的書。如同秋元先生於書中所述,『普遍性只能源自於獨一無二』,藝術的感動正是身處其中,以各自的方式與時空交會。」--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博士/李玉玲 「翔實也動人的敘事,讓我們款款隨著作者的筆觸,回顧直島奇蹟幻化的點滴過程。也就是見證一座荒蕪的小島,如何在一個平凡企業的介入後,讓現代藝術成為動能主角,所掀起地方再生的革命性驚人成果,並蔚為此刻藝術界必到的朝聖地點。」--建築師、小說家/阮慶岳 「『典範』帶給我們的目的不在於引起追隨,而是創造自覺。直島與瀨戶內藝術祭不是神話與傳奇,而是一群夢想家與有志者並肩努力的共享志業。確實『……我覺得誰也不會注意到這樣一座小島……』,秋元雄史的直島故事,恐怕不只是在塑造一種解決困境的萬靈丹與如何創生延展它的可能性,而是透過藝術的神奇力量讓我們重新認識一個地方。」--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林平 「直島,一座謎樣的島嶼,漂浮在神話中誕生日本國的瀨戶內海上,秋元雄史先生以平實流暢的文筆,娓娓道來如何將這一座曾經被拋棄遺忘的污染島,翻轉成今日大家所期待朝聖的藝術聖地,也從字裡行間中深入了解一位有夢想的企業家福武總一郎先生,領導倍樂生團隊,二十餘年來如何逐步實踐他對藝術能重建價值的堅實理念。這是一本絕對可透過閱讀,將直島的過去套用於現在,又能勾勒未來直島美麗輪廓的絕佳讀本。」--達達創意執行長暨創意總監/林舜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秋元雄史(Yuji Akimoto)一九五五年生於東京,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系繪畫科畢業後,以畫家身分持續創作並兼職藝術寫手。因偶然看到報紙上的徵才廣告,在一九九一年進入福武書店(現倍樂生集團),一邊擔任國吉康雄美術館的主任研究員,主導了其後以「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聞名的藝術計畫。二〇〇一年企畫執行「Out of Bounds」展,從中誕生了直島的象徵性作品--草間彌生的〈南瓜〉,並促成讓藝術家改造整棟古民家為作品的「家Project」。二〇〇二年,因購入莫內的〈睡蓮〉進而構思「地中美術館」,協助擬定建築方針。自地中美術館開幕的二〇〇四年起擔任館長,就任公益財團法人直島福武美術館財團常務理事,同時兼任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的藝術總監。原年度造訪人數未達三萬人的直島倍樂生藝術之地在二〇〇五年超過十二萬人,首度達成單一年度獲利。後於二〇〇六年辭去財團工作離開直島,沉潛不久後,隔年就任金澤21世紀美術館館長,造就日本國內美術館中最高年度入場人數達兩百五十五萬人次的現代美術館。任職十年後離開金澤21世紀美術館,現為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館長暨教授,並擔任東京都練馬區立美術館館長。著有《驚奇金澤》(おどろきの金沢,講談社)、《日本列島「現代藝術」之旅》(日本列島「現代アート」を旅する,小學館)、《工藝未來派--變為藝術的新工藝》(工芸未来派--アート化する新しい工芸,六耀社)等書。■繪者簡介王志弘/封面設計台灣平面設計師,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1975年生於台北,1995年私立復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畢業。2000年成立個人工作室,承接包含出版、藝術、建築、電影、音樂等領域各式平面設計專案。2008年與2012年,先後與出版社合作設立Insight、Source書系,以設計、藝術為主題,引介如荒木經惟、佐藤卓、橫尾忠則、中平卓馬與川久保玲等相關之作品。作品六度獲台北國際書展金蝶獎之金獎、香港HKDA葛西薰評審獎與銀獎、韓國坡州出版美術賞,東京TDC提名獎。著有《Design by wangzhihong.com: A Selection of Book Designs, 2001~2016》。■作者簡介林書嫻臺灣大學城鄉所、早稻田大學創造理工學研究科建築專攻碩士,專長為都市計畫與社區營造。研究所時期因緣際會下開始翻譯工作,就此一隻腳踏入譯界,兼職口、筆譯,涉獵範圍以藝術、建築、都市計畫為主。
產品目錄 序言 直島的開端第一章 來到「直島」之前理想與現實之間/顛覆「常理」的徵才廣告/企業哲學「創造美好人生」/與藝術的初次接觸/深陷藝術世界/不停創作而養成「觀看的方法」/被特別要求的「補考」 第二章 絕望與挑戰的每一天做為社會一員的「洗禮」/在倍樂生推進室的日子/最初的工作/「非比尋常」的藝術收藏/作品是藝術或資產/首赴紐約出差/「自立」的紐約現代藝術/無法消弭的隔閡/想將現代藝術帶進公司/「新・公司內展覽」的全貌/福武先生的召見/牽起直島、倍樂生、安藤忠雄的關鍵人物/苦等確認/轉變前一夜的直島 第三章 在黑暗中奔走暴風雨中的開幕式/直島上「特立獨行」的安藤建築/門可羅雀的展覽/首度被認可的展覽企畫/通宵佈展/惡夢般的霓虹燈管/突如其來的禁令/妙計接著妙計/「界外」的展覽/跳脫名作主義/直島與國際接軌/推向國際的展覽/「倍樂生賞」戰略/創造直島專屬的藝術/發現常識之「外」/飯店美術館爭論/遠離商業世界/挑戰安藤建築/什麼是「直島式」的核心? 第四章 現代藝術能拯救直島嗎?戰前延續至今的地下水脈/奠定直島基礎的三宅地方政策/形塑直島的石井建築/空屋問題/與生活密不可分的藝術/命中注定相遇的建築家/前往日內瓦說服宮島達男/最精采的提案/〈角屋〉引起的變化/安藤忠雄主動提案的〈南寺〉/發掘場所的意義/特瑞爾要求的精準/〈南寺〉順利完成/第三座「家 Project」/內藤禮的「細密」/「家Project」所創造出之物/促使「家Project」進化/從藝術發掘直島的日常生活/被藝術改變的眾人 第五章 「聖地」終於誕生來自股東的意外發問/直島事業的中斷危機/新任社長的經營改革/直島藝術的變化/探究人類根源的大地作品/可親身體驗時間與空間的〈The Lightning Field〉/唐納德・賈德的聖地馬法/私底下的特瑞爾/意外「訪客」/能在直島展示莫內嗎?/為了將莫內引入現代藝術之中/進一步解釋莫內/成為起點的「共通疑問」/德・瑪利亞與特瑞爾/莫內所思考的「空間」/啟動建築計畫/決定地點以及建築方針/鑲嵌在安藤建築的脈絡之中/直島計畫最大的任務/莫內帶來的視覺革命/白色畫布/最初的正三角形/德・瑪利亞以重力量測世界的計畫/科學與藝術交會之處/特瑞爾動搖視覺的計畫/屆臨開幕前兵荒馬亂的日子/終於迎來地中美術館開幕/真切感受到的直島的變化後記 追求前所未見蛻變成「現代藝術之島」/與福武先生道別/最後一道防線/來到下一個地方 結語安藤忠雄的特別專文直島相關參考資料
書名 / | 直島誕生: 地區再生X企業行銷X藝術實驗, 從荒涼小島到藝術聖地的30年全紀錄 |
---|---|
作者 / | 秋元雄史 (Yuji Akimoto) |
簡介 / | 直島誕生: 地區再生X企業行銷X藝術實驗, 從荒涼小島到藝術聖地的30年全紀錄:――――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 安藤忠雄特別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9862357170 |
ISBN10 / | 9862357177 |
EAN / | 9789862357170 |
誠品26碼 / | 2681732619005 |
頁數 / | 352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惡夢般的霓虹燈管
〈100 Live and Die〉是福武先生在蘇富比的年末拍賣會上發現的作品,非常喜歡,抱著無論如何都要買到的心情買下。一開始曾在拍賣會上投標,但被其他收藏家買走。無法放棄的福武先生,後來直接跟收藏家協商買下,當時是由住在紐約的藝術經紀人安田稔出面交涉。
作品名為〈100 Live and Die〉,所以主題與生死有關。縱向分成二十五列,排列著Live(生)或Die(死)的文字;橫向則是四行,形成一百個字的群集。也就是說,例如在二十五列中某一列是「〇〇 and Die」的字串,其旁接續著「〇〇 and Live」。〇〇 的部分排列著「Love」、「Sing」等日常生活相關文字。
其中一個字串亮了又暗,另一個字串亮起後轉暗,在黑暗中反覆閃爍。觀看一陣子後,有時會全部點亮,被光包圍。雖然是只用文字打造的作品,因為結合了表現出都市風情的霓虹燈管,成為讓人能同時感受不可思議,以及大都會的喧囂與孤獨的詩意作品。可以想像成是將言語化做視覺藝術,觀念藝術的代表之作。
對這件用盡心思才買下的作品,可以想見福武先生應該有著極深的感觸。〈100 Live and Die〉配合勅使河原宏展的開幕在直島公開,期待讓訪客一同欣賞。
從買下到公開間隔了一段時間,其實是有原因的。將送來的作品從箱中取出時,重要的線路配置中的電線被切斷成一截一截,花費數月時間才讓其復原,因而配合秋天的展覽會公開展出。
〈100 Live and Die〉是以霓虹燈創作,讓霓虹自動閃爍的線路出乎意料地複雜,需由電腦控制。作品背面滿布電線,將它們串連後才能啟動。但這些電線卻被任意剪斷,也沒有說明書告知該如何復原,找來霓虹燈業者查看,赫然驚覺電線是被胡亂截斷的。況且霓虹燈管使用高壓電,作業必須由持有特種電氣工程執照的專家進行,不是簡單接上就能修好。
不找專門業者就難以修復。雖然詢問了安田先生卻還是不明所以,無計可施之下只好由我們來修。憑感覺將上千條電線一一接上看能不能亮,直到開展前一天才終於讓它們差不多全部都能點亮。這段期間幾乎無法休息,不懂精密機械系統是多麼辛苦呀!心想這會不會是前一任主人的惡意玩笑,實在是茫然費解又淒慘的狀態。
到了開幕式當天,因為福武先生將蒞臨現場觀賞作品完成的樣子,慎重地等到他即將到場時才打開開關,卻在打開的瞬間全部跳電。應該是有沒接好的地方,導致作品變得毫無反應。
福武先生知道後震怒。
「我最討厭明明大家都在拚命工作,卻輕忽失誤的人!無論如何,不管怎麼樣都要在開幕前讓它亮起來!」
他一說完就走出場外。距離開幕式不到幾小時。總之都被這麼說了,無論如何得修好才行。
從旁支持我的,是從那時起主導施工現場的鹿島建設豐田郁美小姐,以及其屬下在現場工作的所有人。不是專家,無法修復機電系統。使用高壓電又是電腦控制,一般人根本無計可施。在星期天辦公室沒開的情況下,偶然和因工作而在公司、從岡山來的業者取得聯繫。趕來直島的專門業者看了之後立刻說:「不知道能不能修好。」豐田小姐聽到後直言:「沒問你能不能修好,就是要修好。」(日後她還跟我攜手打造困難的藝術作品,換言之我們是戰友。)開始修理後,業者說著「弄這邊可能會爆炸」這般可怕的話,但還是盡力幫我們修理了。
一百個霓虹燈到最後雖然還剩下五、六個不會亮,仍取得福武先生的諒解,順利開展。
◆最精采的提案
其實,當時我腦中的「家Project」還不具體。
即使如此,仍不得不選定藝術家。考量諸多條件後,我認為宮島達男是最適合的人選。由於打算在倍樂生之家的弧狀展間展示作品,我一度向福武先生推薦過宮島達男,而且我一直希望能請他來直島創作。只不過似乎無法讓福武先生感受到宮島先生作品的傑出,正處於極為煩躁的時期。
雖然將資料送進社長室好幾次,卻未獲正面回應,我對該如何繼續進行束手無策。此時偶然出現一項轉機,福武先生不知從誰那裡聽到對宮島先生不錯的評價。
當時福武先生對我說:「秋元!有個不錯的藝術家叫宮島,幫我跟他聯絡!」每當這種時候,我其實都處於無法揣摩上意的狀態。但轉念一想,只要事情好轉,不用管是誰告訴了福武先生。另一方面,這也表現出我是多麼沒有存在感。
一得到福武先生的指示,我急忙聯絡宮島先生。
然而,宮島先生當時在瑞士,正為伴隨日內瓦大學改建而設置的藝術作品異常忙碌。雖然聯繫到了,他卻表示短期內沒有空檔回日本。
即便如此,他還是回覆我:「如果你願意來瑞士,我可以聽你說明。」於是我飛往瑞士,想正式委託他,順道視察日內瓦大學的案例。
在他瑞士的工作室,我從頭到尾說明了直島與「家Project」。宮島先生最初一臉困惑,「怎麼一回事,我還是一頭霧水」。最後應該是敗在我的盛情之下,他承諾會來直島一趟看看。
宮島先生最初躊躇不前也是理所當然的。他在日內瓦大學的裝置作品創作與直島「家Project」都是公共藝術,在呼應建築的關係等部分似乎能夠找出共通之處,但考量作品所處的建築樣式、地區文化、地區特性等如此不同,目標所指方向大相逕庭。
當然,石材和木材也不同,相對於在代表國際多元文化的瑞士的創作計畫,「家Project」的舞臺是日本在地文化,瀨戶內海小島的風土民情,還有不大的窮鄉僻壤古民家。沒有比這更鮮明的對比了吧。
除此之外,即便是舊友,也深知彼此都處於人生關鍵時期。他的目標放在現代藝術的最前線,不想進行效用不高的活動。站在宮島先生的角度思考,我想他當時既沒有因昔日交情而答應的多餘心力,也需要斟酌是不是對自己的藝術家職涯有幫助。
我們那時都是三十多歲,他正在登上世界級藝術家殿堂的階梯上拾級衝刺,想必真正的想法是「為什麼要特地去直島這樣偏僻的鄉下地方……」。但不知是因為我從旁不停強力推薦,或是他在直島發現了感興趣之處,最終他答應參與「家Project」,讓「家Project」有了最棒的開端。
宮島先生的展示計畫定案,是某個週末在直島決定的。
當時福武先生習慣在忙碌之餘,一有休假就到遊艇碼頭放鬆。
選在這種時候跟他會面,時間最不受限制。結果不知何時開始,變成都在週末向他報告直島相關事項。我會拜託無論公私都與福武先生同行的難波司機,確認他何時來直島並訂下會面時間。因為是私人時間,不屬於祕書的一般業務,加上休假時通常不會照表操課,祕書不樂意處理,才變成麻煩假日也隨行的難波先生安排。
此外,有些來客會在私人時間拜訪福武先生,還需考慮他們的造訪時間。因此,除了要配合變動之外,我約到的大多是傍晚左右、中午過後某個時點這樣不精確的時間。不過跟平日與公司其他事業部門競爭相比,時間較有彈性,輕鬆許多。
猶記那天,應該是上午時分,我與宮島先生,還有當時協助宮島先生、原任職富士電視臺藝廊的加藤先生,三人一起去見福武先生,在遊艇上跟他討論了作品。福武先生剛航海回來,一付輕鬆自在的模樣。
即便是大型遊艇,船內空間仍顯狹窄。我們三人面對福武先生緊挨坐著,向他說明作品。他聽了聽後說:
「不是太有趣呢。我給你們幾個小時,讓你們再想一想,如果到時有好的提案,我就答應讓你們做。」
隨後又加了一句:
「在宮島思考的時候,秋元和加藤去幫忙打掃遊艇。」
雖然嚇了一跳,我卻沒空多做反應。
我立刻開車送宮島先生回倍樂生之家,讓他在房裡悶頭思考。之後我跟加藤先生回到碼頭,趕緊拿出水管和抹布開始打掃遊艇。
遊艇被我們擦得閃閃發亮後,我又來到宮島先生正在等待的倍樂生之家。期間他邊唉聲嘆氣邊思索新的提案。雖然兩、三小時不太可能想出好的提案,但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雖說如此,好不容易得到的機會,死也不想說出「想不到」。我想,當時我們腦中一定都浮現了同一個主意。
能幫助我們突破困境的最精采的提案,唯有那件作品了。
宮島先生激烈抗拒。
「不行!那是我的代表作!要我就這樣在這種地方將它實現嗎!」「絕對不要!」
他口中的「這種地方」,想來應該包含著在這樣一個時間點,又是如此窮鄉僻壤。為什麼不是在歐美的藝術聖地那樣華麗的舞臺呢!
「拜託!宮島!絕對不會讓你後悔。結果會很棒的。」
我試著說服百般不願的宮島先生,讓他同意在直島打造他的重要作品〈Sea of Time〉。
為什麼當時他不同意製作〈Sea of Time〉呢?因為該作在威尼斯雙年展發表後,尚未在任何地方以正式作品的型態重現。
也就是說,在威尼斯展出的是為展覽所做的暫時性裝置,等同於尚未正式成為永久性裝置的夢幻之作。
因此,對自己最重要的作品,宮島先生應該是希望收藏在那些權威知名美術館吧!
然而,隨著時間逼近,他開始認為這是唯一出路。宮島先生表情凝重,目光緊盯略遠處,嘴型呈一直線,魄力十足。有著要征服世界的自信的人,絕不能在此時示弱。
我和他再度來到碼頭向福武先生提案。
福武先生看起來相當滿意,「喔,有趣。」
「就是說,走進象徵著被大海包圍的島嶼生活的民家後,眼前是一片藝術之海,而且其中還要表現出人們在歷史中流逝的時間嗎?」
他最終點頭答應了。
整體計畫是在主屋中設置一處泳池般的空間,讓流水在其中緩慢循環,接著在水中沉入一百二十五個用來計時的LED數位計數器。計時用的數位計數器由島民協助設置,由他們來調整計數器速度。計數器在黑暗中不斷從1計數到9,由作品占據主屋的主要空間。
這件作品是將世界觀投影在科技產物數位計數器上。如先前的說明,這件作品讓宮島先生打出知名度,也是曾在一九八八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的〈Sea of Time〉的改良之作。
每一個計數器都以不同的速度,在昏暗的池水中放光閃爍,既不結束也不暫停,持續發出光亮。明滅的速度由參與的島民各自決定,最終創造出一百二十五個迥異時間並存的空間。
◆鑲嵌在安藤建築的脈絡之中
安藤先生稱之為「對話」的溝通過程絕非一般對話能夠比擬,時常極為激烈。他個性獨樹一格,但也相當重視各種關係,對業主理所當然,還有那些共事的人,有時包含建物所在地的自然環境、歷史等等。他在意的是對象是人的話,該維持什麼樣的關係、想做的事是什麼呢?對象是環境的話,與該處該以什麼關係連結?安藤建築不是單純強加個性,個性反倒是在與對象的關係中創造出來。只不過,關係如何解釋與推進還是取決於安藤先生,因而多數時候仍需配合他的步調。
從開始推動倍樂生之家的一九九一年起,我持續與安藤先生往來,經歷過好幾次與安藤先生的「對話」。他獨特的關西腔也是助力之一,事情幾乎都照他希望的步調前進。
即使如此,每當展示有趣的事物給他看的時候,他會像孩子般純粹地開心。他眼中的「有趣」,等同於「跟一般不同」、「超越想像」、「全新的點子」,只要碰上就會高興得像自己的事一樣。總之,他非常喜歡新奇事物,我也很喜歡這種時候的他。每當看到他開心的樣子,我就會想這應該是天才所擁有的獨特直覺被觸發的關係吧!他還有著能將眼前經驗在其後內化的貪心與變通,這一點也令人深深佩服。
建築師有不少是理論派,安藤先生卻非常跟隨感覺。這麼說可能會惹他生氣,但我總懷疑安藤建築的厚實混凝土牆在結構上是否需要,甚至會想或許並非結構上的問題,而是他精神層面的問題。無論是他處理光影的方式、切割空間的手法、倚仗地勢詮釋空間的做法,都能讓人從中感受到他特殊的野性。
一言蔽之,安藤建築是「表現強烈的建築」。出現在混凝土質地的安藤空間裡的陰影是極為心靈層面的。我希望藉此與莫內的空間對峙、對話。讓安藤忠雄、德・瑪利亞、特瑞爾各自專注在他們的空間上,莫內的空間則由我來負責思考。
到這一步,我終於覺得自己跟安藤先生之間已有一定程度的信賴關係。或許是他認為我一直以來都嚴謹、毫不敷衍地執行了直島的工作。
當藝術家與安藤先生彼此想法衝突時,我負責居中協調。我反對安藤先生時,並非為反對而反對,而是為了讓完成品呈現最完美狀態刻意唱反調。我相信安藤先生也能諒解,唯有如此才有辦法繼續向前。只不過,需要經過充分對話這一點未曾改變。
這類談判、交涉,偶爾是跟安藤先生直接對口,但多數時候對象是岡野先生。要讓岡野先生點頭認可很不容易,加上無法直接跟安藤先生對話,使我們要花更多時間與精力。就算傾盡全力說明藝術家的意圖,像是要將莫內展間的角落處理成曲面、德・瑪利亞天花板處的細節等,時常只得到岡野先生一句「安藤建築絕無可能採用這種手法」。
每當此時,我就會拜託他「能不能盡量試試看」,試圖尋找兩全的方法。
以建築師角度來看,建築內外都屬於建築物。將內部區隔成建築與藝術來思考,他們會覺得很荒唐吧!但對於德・瑪利亞、特瑞爾這樣的裝置藝術家,空間也屬於作品的一部分,即便是建築內部也應由藝術家設計。對裝置藝術家來說,會希望這部分可以自由發揮。
繪畫作品可在畫框中自成一格,但我們這次想創造的是空間藝術。也就是說,打開某一空間入口大門的瞬間,眼前一切都必須屬於該藝術家。
然而,到場觀眾無從區分安藤建築與德・瑪利亞各自的範圍在哪裡,他們並非獨立觀賞,而是體驗著一連續的時空。所以更重要的是,怎麼讓安藤先生在內的四位藝術家交織出某種世界觀。與此同時,關鍵是該如何讓它們接續,也就是必須讓它們彼此完美融合,創造出整體感。
以電影來比喻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兩者極為相似。電影是由多位演員發揮各自個性、巧妙扮演,突顯出不同角色的差異,才得以完成一部優質電影。
同理,藝術家各自將其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就能讓地中美術館帶給觀眾更戲劇性的體驗,讓他們印象深刻。
最佳賣點 : ――――連結人、自然、藝術,直擊被藝術拯救的島嶼、受藝術改變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