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d Number 6
作者 | Anton Pavlovich Chekhov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第六病房:,「昨天晚上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覺得簡直可怕極了……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我自己也被關在第六病房似的。」──列寧讀後感這部曾被稱為「整個俄國文學中最可怕 |
作者 | Anton Pavlovich Chekhov |
---|---|
出版社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商品描述 | 第六病房:,「昨天晚上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覺得簡直可怕極了……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我自己也被關在第六病房似的。」──列寧讀後感這部曾被稱為「整個俄國文學中最可怕 |
內容簡介 「昨天晚上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覺得簡直可怕極了……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我自己也被關在第六病房似的。」 ──列寧讀後感 這部曾被稱為「整個俄國文學中最可怕的小說」的〈第六病房〉,故事十分簡單,發生在某一城鎮的某一小醫院裏,其中「第六病房」是監禁精神病患者的特別病房,遺世但不獨立,由一位粗暴、動不動打人的退伍老兵看守(或說統治),受監禁的病患共五名,其中一個關鍵性的病人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羅莫夫患有被迫害妄想症,出身良好,之前是法院傳達員和地方上的書記,三十三歲(和彼時的作家同齡)。此人脾氣暴躁,言論尖利,他患病的起因係某個憂鬱的秋天早晨目睹兩名戴鐐銬的犯人被四名兵士押送,忽然神經質的想到自由喪失的可怖,自己不也極可能被捕被關監獄裏?「他知道他沒犯過任何罪,而且可以保證將來也不會殺人、放火、偷竊,可是偶然間無意犯罪不是很容易嗎?是啊,無怪乎人民歷代的經驗教導我們,誰也不能保證免於乞討和牢獄之災……」 陷於如此思維泥淖的格羅莫夫,最終因為又一樁找不到凶手的雙屍命案,擔心自己被認為凶手而正式發瘋,送進第六病房。 另一面,則是醫院的負責醫生安德烈‧葉菲梅奇。這是個好脾氣、待人溫和、有處世不爭哲學的醫生,他偶爾心血來潮巡視了這個被人遺棄的第六病房,被激憤的格羅莫夫所吸引,醫生一方面同情他的處境,一方面也以為格羅莫夫是個可談話的有意思對象,遂經常到第六病房找他聊天,這個不尋常的舉動馬上在醫院、在整個城鎮引發議論和猜疑,並很快傳出葉菲梅奇醫生也瘋了的流言。 最終,葉菲梅奇醫生被誘騙進入第六病房,當個精神病患禁錮起來,他憤怒抗議,卻遭到老兵一陣毒打,不知道幸與不幸,葉菲梅奇醫生很快的就此死去。 從形式上來說,他的小說篇幅短小,最多只到中篇小說的長度,捕捉的通常是漫漫人生的一瞬一截,頭尾兩端則依然浸泡在廣漠深厚的生命大海之中水波不興,也就不會有日暮途窮的絕望感;從書寫本質來看,契訶夫又太謙遜、太不自戀、太──該怎麼說好──太自由而且該講歡快還是頑皮,他的小說,即使在最悲慘無光的段落裏,都還是有笑聲傳出來(永遠有人「稍微認真的在笑」),或者戲謔、或者自嘲、或者就只是單純的覺得有趣會心,伴隨著契訶夫本人耐心且寬容(他一輩子如此)的溫柔目光,所有非戲劇性不可的莊嚴偉大或悲壯總是這麼被他笑掉,應聲瓦解,因此凝聚不成某種雕像般剛硬的、截然的、和尋常世界劃清界線的封閉性作品來。契訶夫絕不嚇唬我們,我們也不怕他,於是我們也就不覺得自己渺小,像讀托爾斯泰或杜斯妥也夫斯基那樣。平等,遂使百年來讀小說的人常常忘了要尊敬他。 契訶夫自己正是這麼講的,小說,本來就應該寫得「沒頭沒尾」。 這部〈第六病房〉,算是契訶夫最「有頭有尾」的小說,也是契訶夫少數較沉重、較純粹悲劇的作品,適合單獨成書,儘管已是經典名作,而且一般以為標示著契訶夫小說書寫的重大階段性意義,但我們還是得說,這仍不足以代表契訶夫,真正契訶夫的美好係由他燦若滿天繁星的全部小說組合而成,每一塊碎片都閃亮,而唯有全體,我們才能得著契訶夫小說的真正意義。 目次 〈伴讀〉契訶夫.一雙最乾淨的小說眼睛——唐諾 第六病房 【附錄一】捉弄 【附錄二】大學生
作者介紹 契訶夫契訶夫(Anton Pavlovich Chekhov)1860年1月17日誕生在亞述海濱的塔干羅格城。他的祖先是農奴,1841年其祖父以3500盧布贖回一家八口的自由。契訶夫的父親經營了一家雜貨店,他的童年在困苦、陰鬱中度過。十六歲時,父親經商失敗,為了躲避債主,舉家遷往莫斯科,留下契訶夫獨自一人在塔干羅格城,靠擔任家庭教師半工半讀完成中學學業。1879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院就讀,在學醫期間,由於父親的收入不敷使用,無法養活全家,他便開始著手寫一些諷刺、幽默的短篇小說刊登在莫斯科各報刊雜誌,如《蜻蜓》、《鬧鐘》、《點滴》等,賺取稿費貼補家用。契訶夫的早期作品大多是為滑稽小報撰寫的速寫、寓言、小笑話等,從1879到1884年,他以「安東夏.契康堤」為筆名,發表了為數眾多的作品;晚年他自編全集時,把這段時期的作品刪除了百分之九十以上。1884年大學畢業後,契訶夫一面懸壺濟世,一面繼續發表文章,並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梅爾柏密妮的故事》,但未引起注意。從1885年到1890年,他陸續創作中短篇小說和劇本,如小說《普里希別葉夫中士》、《草原》、《沒有結局的故事》,劇本《乞丐》、《相遇》、《伊凡諾夫》、《結婚》等,獲得各界廣泛的回響。1890年4月,契訶夫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小說,如《第六病房》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讀後都受到極大震撼。契訶夫是十九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筆洗鍊犀利,敘事幽默諷刺,栩栩如生,筆觸以樸實和平淡見長,無論是在他的小說或劇本中,都見不到高潮迭起抑或曲折離奇的情節。他主張按照生活本來的面貌描寫生活,尤其注重對普通人平凡生活的描寫,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他的作品巧妙地流露出他對庸俗陳腐、遊手好閒的生活及當前社會醜惡現實的憎惡,對人類進步、美好未來的信心,並把希望寄託於人民的生活體現。早在1884年,契訶夫便感染了肺結核,但他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肯治療。1904年7月15日契訶夫因肺病惡化病逝於德國,享年四十四歲。汝龍文學翻譯家。江蘇蘇州人。曾任中學教師。建國後,歷任中國文學院、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東吳大學副教授,平明出版社編輯部主任,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第一、二屆理事。譯有[蘇]高爾基《人間》、《阿爾達莫諾夫一家的事業》,[俄]列夫•托爾斯泰《復活》,[俄]《契訶夫小說選集》(一至二十七冊)等。
書名 / | 第六病房 |
---|---|
作者 / | Anton Pavlovich Chekhov |
簡介 / | 第六病房:,「昨天晚上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覺得簡直可怕極了……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我自己也被關在第六病房似的。」──列寧讀後感這部曾被稱為「整個俄國文學中最可怕 |
出版社 / | 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城邦分公司 |
ISBN13 / | 9786263152496 |
ISBN10 / | 6263152494 |
EAN / | 9786263152496 |
誠品26碼 / | 2682343465005 |
頁數 / | 160 |
開數 / | 菊16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5CM |
級別 / | N:無 |
內文 : 《第六病房》正式發表於一八九二年十一月,作者當時才要滿三十三歲。契訶夫自己如此淡淡的介紹這部小說:「小說裡有許多議論,卻缺乏戀愛的成分。小說中有涵義,有開頭,有結局,思想傾向是自由主義,篇幅是兩個印張。」──在這段水波不興的自我說明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彼時契訶夫個人極獨特的小說書寫處境及其「限制」。對於奇才異能之士輩出、人類小說史大概再不可能企及的十九世紀舊俄小說書寫而言,的確有著諸多激烈激情的巨大風險存在,包括最顯而易見的,彼時專制沙皇的苛厲檢查制度,以及更令人畏怯的,因著找尋俄國明天出路的各式議論、各式未來臆想、各式意識形態所交織成的狂暴言論火網,這些契訶夫都一樣得承受,但老實說這類較偉大的擔憂對契訶夫毋寧是很奢侈的,至少是稍後才會發生的事,契訶夫從二十歲左右就得靠賣文維生,維自己,還要維擠在莫斯科貧民住宅裡的父母兄弟姊妹一大家子的生,也就是說在拯救俄羅斯祖國之前,他得先想辦法賺盧布拯救自己和家人,他首先要通過的是登用他小說的坊間幽默雜誌編輯,這類編輯大人的要求很簡單也很一致;小說要幽默、要吸引人,頂好有戀愛,更要緊的,一定要短,不得超出八十行、一百行什麼的,按行計酬,每行五戈比云云──
偉大的舊俄小說家絕大多數是貴族地主,只有契訶夫是農奴之後,而且沒很後,一直到他爺爺那一代才贖回自由身,但緊跟著,他父親卻經營小商店失敗破產,全家避走莫斯科,留契訶夫一個十七歲的高中學生在家鄉,不僅得自力更生,還要想法子掙錢寄莫斯科。
當然,寫《第六病房》時的契訶夫基本上已脫困了,但如此為錢寫作的記憶仍清晰,供他自嘲──這部曾被稱為「整個俄國文學中最可怕的小說」的《第六病房》,故事十分簡單,發生在某一城鎮的某一小醫院裡,其中「第六病房」是監禁精神病患者的特別病房,遺世但不獨立,由一位粗暴、動不動打人的退伍老兵看守或說統治︶,受監禁的病患共五名,其中一個關鍵性的病人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羅莫夫患有被迫害妄想症,出身良好,之前是法院傳達員和地方上的書記,三十三歲(和彼時的作家同齡)。此人脾氣暴躁,言論尖利,他患病的起因係某個憂鬱的秋天早晨目睹兩名戴鐐銬的犯人被四名兵士押送,忽然神經質的想到自由喪失的可怖,自己不也極可能被捕被關監獄裡?「他知道他沒犯過任何罪,而且可以保證將來也不會殺人、放火、偷竊,可是偶然間無意犯罪不是很容易嗎?是啊,無怪乎人民歷代的經驗教導我們,誰也不能保證免於乞討和牢獄之災……」
陷於如此思維泥淖的格羅莫夫,最終因為又一樁找不到凶手的雙屍命案,擔心自己被認為凶手而正式發瘋,送進第六病房。
另一面,則是醫院的負責醫生安德烈.葉菲梅奇。這是個好脾氣、待人溫和、有處世不爭哲學的醫生,他偶爾心血來潮巡視了這個被人遺棄的第六病房,被激憤的格羅莫夫所吸引,醫生一方面同情他的處境,一方面也以為格羅莫夫是個可談話的有意思對象,遂經常到第六病房找他聊天,這個不尋常的舉動馬上在醫院、在整個城鎮引發議論和猜疑,並很快傳出葉菲梅奇醫生也瘋了的流言。
最終,葉菲梅奇醫生被誘騙進入第六病房,當個精神病患禁錮起來,他憤怒抗議,卻遭到老兵一陣毒打,不知道幸與不幸,葉菲梅奇醫生很快的就此死去。
契訶夫說這部小說「有議論」,指的主要是醫生和格羅莫夫的對話,醫生所服膺的,大致上是從希臘時代斯多噶學派到當代俄國文學大豪托爾斯泰的處世哲學,某種準避世的、不求改變外在世界只求改變自身看待世界方式、讓「自我感覺良好」的溫馴哲學,就像醫生苦口婆心的勸誡他滿口怨言的病人一樣,「您是個有思想和愛思考的人。在任何環境裡您都可以保持內心的平靜。那種極力要理解生活、自由而深入的思考,那種對人間的無謂紛擾的全然蔑視,這是兩種幸福,人類從來沒有領略過超越這兩者的幸福。您哪怕在三道鐵柵欄裡生活,也能享受這樣的幸福。第歐根尼住在木桶裡,可是他比天下所有的皇帝都幸福。」「不。一個人對於寒冷,如同對於所有的痛苦一樣,能夠全無感覺。馬可.奧理略說:『痛苦乃是一種生動的痛苦概念,如果你運用意志力改變這種概念,丟開它,不再訴苦,痛苦自會消散。』這話是中肯的。大聖大賢或者單純有思想和愛思索的人,其所以與眾不同,恰恰就在於蔑視痛苦,他們永遠心滿意足,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訝。」
但這些勸誡馬上引來伊凡.德米特利奇暴烈的回應──「我只知道上帝是用熱血和神經把我創造出來的,是啊!人的機體組織如果是有生命的,就必然對一切刺激有反應。我就有反應!我用喊叫和淚水回應痛苦;用憤怒回應卑劣;用厭惡回應淫猥。依我看來,這才叫做生活。」「事實上,您並沒見識過生活,完全不了解它,只在理論上認識現實生活……所有這些都是最適合俄國懶漢的哲學。」「在這裡,我們被關在鐵格窗裡,長期幽禁,受盡折磨,然而這挺好,合情合理,因為這個病房和溫暖舒適的書房之間沒任何差別。好愜意的哲學:什麼事也不幹,良心卻清清白白,覺得自己是個聖賢。」「您蔑視痛苦,可是您的手指頭被房門夾了一下,恐怕您就要扯開嗓門大叫起來了!」
這部小說「有結局」,所謂的結局不是醫生和病患誰說服誰,而是主張蔑視痛苦的葉菲梅奇醫生果然「手指頭被房門夾了一下」──最終,他被誘騙關入第六病房,他果然很快感到恐懼和絕望,想出去喝啤酒和吸菸,於是他扯開嗓門大叫要老兵放他出去,卻換來一頓狠揍,拳腳加身果然也真的很痛,而且還讓「反正人生不免一死」的死亡提前到來。
如此有議論、有結局(結論)的《第六病房》,果然刊出後便普遍得到俄國「進步」知識分子的喝采。長期以來,在契訶夫的書寫光輝和契訶夫「不明確的思想主張」中心思懸掛著又欽慕又不滿的人,至此總算稍稍放下心中大石,他們肯定小說中對自由和進步的揭示和肯定,他們讚譽契訶夫深刻而準確的寫實力量,以為的確是彼時俄國遍在的、就是這樣的現況描述,也有人(列斯科夫)看到其象徵意義,認定這個封閉、粗暴而且骯髒簡陋的第六病房,其實指的就是整個俄國。
時至今日我們回頭看,最有意思的反應大致有三:一是托爾斯泰本人極激賞這部作品,而我們知道,小說中的葉菲梅奇醫生正是典型的托爾斯泰主義者,日後的小說史,也普遍把這部小說視為契訶夫告別並嘲諷托爾斯泰主張的重大宣告(「托爾斯泰的哲學對我影響很大,主宰我大約六、七年時間,但現在我改變了,我不再同意那種觀點了。理智的事實告訴我,電流和蒸氣比貞潔和吃素要蘊涵更多的人性和愛,雖然戰爭是罪惡,法庭也是罪惡,但這並不是玩,我必須和老農同工、同食、同宿。這不是贊成或反對的問題,事實上,托爾斯泰的理論已經行不通了。」──契訶夫,一八九四年);一是日後蘇俄的革命開創者列寧,他年輕歲月讀了這部小說,他的妹妹記下了列寧的讀後感:「昨天晚上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覺得簡直可怕極了,我沒法再待房間裡,我站起來,走了出去,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我自己也被關在第六病房似的。」
最最有趣則應該算一八九五年斯卡比切甫斯基的相關評論文章,題名正是<契訶夫有理想嗎?>──這篇評論做出肯定的結論,但如此擺明了的疑問,反而更是道盡一切。
然而,契訶夫的明確態度也就只能明確到此地步而已,停在某種毋寧是普遍性的「進步價值」之上,各種民粹派、西歐自由派的心急之人想再追問下去,也再沒更多了,因此,在這些對於俄國未來有著各自一套準宗教性的、明白且排他主張的人眼中,契訶夫終究是個「缺乏中心思想」的可疑
最佳賣點 : 「昨天晚上我讀完了這篇小說,覺得簡直可怕極了……我有這麼一種感覺,好像我自己也被關在第六病房似的。」
──列寧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