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精通: 從小東西學起, 快快學, 開啟人生樂趣的祕密通道 | 誠品線上

Micromastery: Learn Small, Learn Fast and Find the Hidden Path to Happiness

作者 Robert Twigger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微精通: 從小東西學起, 快快學, 開啟人生樂趣的祕密通道:成功不是花無數個小時追求一件事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的功夫,閃閃發光!╳╳╳做小事也能成為大專家!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成功不是花無數個小時追求一件事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的功夫,閃閃發光!╳ ╳ ╳做小事也能成為大專家!在微小的事物中認真,一點一滴奪回你的生活◎什麼是微精通?--至少包含6種元素1. 找到上手訣竅2. 移除手忙腳亂障礙3. 找到輔助工具,開發小訣竅4. 永遠有獎勵等在後面5. 重複練習也樂此不疲6. 無窮盡的實驗可能性「這個世界似乎逼著我們一輩子只能做一件事,其實不必那樣。」人們說,熱情要專一:若想精通一件事,就得花上一萬小時,全心全力只練習一件事。然而事實上,諾貝爾獎得主等全球最成功的人士,有空就學習各式各樣的新事物,接觸新活動。不論是烤出完美舒芙蕾、畫一扇門,還是升火,當我們挪出時間培養小小的專長,一切就此不同。我們將不再害怕學東西,可以找到更多發揮創意的機會,還讓大腦更健康,幸福感加倍,以完全不同的角度看待知識。從小事開始,再小也沒關係,重點是踏出第一步--那一步就能帶我們走向精通的康莊大道。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聯合推薦作家/徐玫怡人氣粉專「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奴才/狸貓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台灣發起人/許芯瑋多媒體跨界王/黃子佼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劉安婷 「我信奉『微精通』!它還未被命名之前我早已實行:用紙箱蓋各種房子給貓、在廚房種荳芽、作手工麵包、刻橡皮擦印章、指甲彩繪......我能證明作者所說屬實—-讓自己毫無壓力地亂試亂玩,最後總能達到某程度的成功。世上最無敵的自給自足是『自得其樂』。」--《指繪快樂》、《我愛陳明珠》作者/Emily「作者一定很閒……啊不是!我是說作者很有意思。完全認通同『微精通』的理念,精通一樣微小的事物也很有成就感!我最近也在嘗試裡面教的雜技,希望很快就能學會。」--圖文作家/鼻妹「能幹的人最性感。本書把卓越帶進一般人的世界──樂趣十足,改變了我的人生!」--電視製作人、《與我共進午餐》(Come Dine with me)節目創作人/奈爾‧巴特勒(Nell Butler)「絕妙的一本書。」--《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獨特、令人目眩神迷。」--英國記者、廣播人、作家/東尼‧帕森斯(Tony Parsons)「趣味橫生、難以歸類的一本書。」--《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太精彩的一本書……精通一連串的小事,讓我在一天之中不斷感到心滿意足,整個人更寧靜、更快樂。」--《走在陽光裡:讓自己快樂的52個小步驟》(Walking on Sunshine: 52 Small Steps to Happiness)作者/瑞秋‧凱莉(Rachel Kelly)「微精通是絕妙的概念,說得太對了。我懷著驚喜感一頁頁翻下去,決心更努力做最近的嘗試……跟著一起做就對了。」--《黑暗元素》(His Dark Materials)三部曲作者/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我到處跟大家推薦這本書,內容蘊含豐富的哲理,幽默風趣,完全改變我對學習的看法--看完後,忍不住立刻試試看。」--《型塑現代經濟的五十件事》(Fifty Things That Made The Modern Economy)作者/提姆‧哈福特(Tim Harford)「太簡單、太聰明的概念。現代人要的是,不花什麼時間,就征服每一種技巧、能力、小訣竅,立刻在生活中運用。」--RDF電視(RDF Television)總經理/吉姆‧艾倫(Jim Allen)「作者讓人有身體力行的衝動,不要錯過這本書!」--天皇老子合唱團(Kaiser Chiefs)/尼克‧霍奇森(Nick Hodgson)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羅伯特‧特維格(Robert Twigger)暢銷作家,冒險旅遊家,終生信奉微精通。第一本著作《憤怒白道服》(Angry White Pyjamas)講述在日本武術道場一年的生活,榮獲「希爾年度最佳運動書籍獎」(William Hill Sports Book of the Year Award)與「毛姆文學獎」(Somerset Maugham Award)。特維格平日於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商學院(Oxford Brookes Business School)、牛津大學、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以及P&G、快桅船運(Maersk)、甲骨文(Oracle)、南非米勒(SAB Miller)等各大企業,傳授風險管理、博學主義與領導力。個人網址:www.roberttwigger.com■譯者簡介許恬寧自由譯者,譯有《我們在閱讀時看到了什麼?》、《狂粉是怎樣煉成的》。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浩瀚的微精通什麼是「微精通」?微精通解密動態學習找出潛在的微精通(它們無所不在)自助天助:自我訓練的要義觸類旁通通才的天堂創意大爆發微精通範例:三十九種小技藝1. 畫出有模有樣的線條畫2. 獨木舟的愛斯基摩翻滾3. 找出井或地洞有多深4. 砍斷一段木頭(甚至砍樹也行)5. 學會攀爬繩索6. 站上衝浪板7. 侃侃而談任何主題十五分鐘8. 砌一道磚牆9. 寫出對白10. 用黏土製作骷髏頭11. 烤出一流的手作麵包12. 讓劍在空中咻咻作響13. 用蕁麻做繩子14. 音痴也有辦法獨唱15. 掌握臥舉的技巧16. 學唱法國國歌〈馬賽進行曲〉17. 甩足球的「牛尾巴」18. 疊出厲害的木頭堆19. 用咖啡和鹽沖洗底片20. J型飛車追逐迴轉21. 做出貨真價實的壽司22. 講全天下孩子都會入迷的故事23. 用合氣道鎖腕制住對手24. 拋接四顆球25. 學會「猜三張牌」魔術26. 種樹型盆栽27. 烤出零失敗的舒芙蕾28. 製作完美的木頭方塊29. 調出令人心曠神怡的戴克利雞尾酒30. 學會探戈走步31. 靠雙手鑽木取火32. 讓字變漂亮33. 微精通討價還價34. 把廚房刀具磨得跟剃刀一樣利35. 在野外帶領小隊36. 三小時學會讀日文37. 成為街頭攝影師38. 自製風味絕佳的精釀啤酒39. 自己做襯衫微精通你的人生允許自己感興趣一個人有許多面龐克微精通微精通vs.全球悲觀主義大、很大、非常大的前景

商品規格

書名 / 微精通: 從小東西學起, 快快學, 開啟人生樂趣的祕密通道
作者 / Robert Twigger
簡介 / 微精通: 從小東西學起, 快快學, 開啟人生樂趣的祕密通道:成功不是花無數個小時追求一件事的完美,而是練就鑽研許多小事情的功夫,閃閃發光!╳╳╳做小事也能成為大專家!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2138632
ISBN10 / 9862138637
EAN / 9789862138632
誠品26碼 / 2681542017008
頁數 / 240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摘文一】
什麼是「微精通」?

從蛋開始,別從雞開始
  YouTube上,可以找到一九八○年代的長壽電視節目《大雞蛋競賽》(The Great Egg Race)影片,節目內容有如豪華版的「廢物利用大挑戰」。德國出生、和藹可親的主持人漢斯.沃夫(HeinzWolff)博士,上通天文,下知地理。開場時,先公布該集題目,接著參賽者利用有限的材料,做出題目指定的道具。前幾季的題目都與「不能讓蛋破掉」有關,首要任務是單單利用迴紋針、紙板、橡皮筋等小東西,做出把雞蛋運送到最遠距離的機器。節目的概念非常簡單,不過大家提出五花八門、創意十足的發明。一切都從一顆蛋開始,就這麼小,這麼不起眼。
  生活有時壓得人喘不過氣。我們奮發向上,盡一切所能多拚,多看這個世界,多學習新事物—一切的一切加在一起,多到令人難以承受。有一天,我感到自己過了對萬事萬物都感興趣的年紀,不得不放棄某些領域。我其實不喜歡那樣,不過當時我心中有一個假設(後來發現是誤解),我以為,要弄懂任何值得弄懂的事物,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學習,所以就算了吧。
  然而,我心底有一個不服氣的聲音,還是想學習,想嘗試新事物。不需什麼高難度的事情—累人的東西可以晚點再說,從不起眼的小事開始就好。那麼就從一顆蛋開始吧。
  我開始想,如果要精通烹飪,不曉得要花多少時間。以前聽一位大廚說過,簡單的菜反而難煮,例如煎出完美的歐姆蛋。歐姆蛋看似簡單,但只要學會這道菜,就會知道很多關於烹飪的常識,因此我決定調換一下順序,與其先花一萬小時學習基本的做菜知識,然後展現自己是歐姆蛋高手,不如直接動手學煎蛋。
  我完全專注於煎歐姆蛋這件事,不去管烹飪的基本功能:填飽肚子。由於我少了「功利」的目的,煎歐姆蛋這下子在我的生活中占據了特殊地位,成為一種「微精通」(micromastery)。
  微精通指的是在有限的範圍內做一件事,不過也可以觸類旁通。可以光是精通原本那件小事就好,也可以擴大範圍,一切由你決定。凡是可稱為微精通的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而且愈做愈好。此外,光是做,就是很享受的一件事。微精通具備彈性,不需死板地只用一種方式做,可以隨心所欲地試驗一下,摺一摺、拉一拉,用上各種感官,全方位學習,刺激一下大腦中的多重神經元。
  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學東西的,永遠不會一板一眼吸收完所有的基本知識,才動手做。我們先學一件很酷的事,接著學下一件,不知不覺就學會滑板三百六十度旋轉,或是自己組裝石英收音機。我老爸就是一個負面教材。他是老師,想讓我對科學產生興趣,就幫我買了組裝電晶體收音機的材料。他打著如意算盤,認為這樣我就能解說電晶體的原理,搞得我立刻興趣全失。我知道如何製作收音機,也從中獲得樂趣,但解釋原理好難,那是大人的事、好怪、不是孩子該做的,扯上科學什麼的有夠無聊(爸,我原諒你)。
  匈牙利心理學家米哈伊.齊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探討過「心流」(flow)的概念—心流指的是我們做一件事時,全神貫注,時間似乎靜止不動。1而微精通恰巧可以帶來心流:相關事物可以反覆做,但不會每次都一模一樣,因此提供進入心流狀態的元素,讓人產生很大的滿足感,也促進了身心健康。
  學習微精通不同於購買入門教科書,不會讓人感到沉悶而任重道遠。微精通很小很小,小到足以讓我們保住探索世界的興趣,卻不會感覺要八百年才學得會,也不必擔心做下去是在浪費時間。
  各位有過這種經驗嗎?報名上某個課程的初級班,後來沒上下去,幾年後想告訴別人,自己當時學到什麼,結果什麼都想不起來?微精通不會那樣,一旦會了,就是會了。最棒的是,你將有辦法展現成果,像是別人要是知道我們學過武術,就會開始煩我們:「來嘛,示範一下。」此時,你需要一些讓人心服口服的招式。
  微精通的架構可以讓我們觸類旁通,看出元素與元素間的關聯,知道它們如何彼此平衡。光是教科書式的敘述與解釋,做不到那一點。此外,微精通有如玩不斷破關的遊戲—人們喜歡你煎的歐姆蛋,要求再來一份,於是你腦筋開始轉,想出更上一層樓的版本。微精通提供一種自學機制,讓我們得以在一定的範圍內實驗,接著愈變愈厲害。
  不過,讓我們還是先回到一顆蛋(或是兩顆)好了。
  某位大廚傳授過我讓歐姆蛋蓬鬆的祕訣,我不斷練習,還上網尋找更多方法。後來又聽一位法國女士提起,蛋黃和蛋白分開處理的話,可以讓歐姆蛋鬆軟、厚度加倍,端上桌時,人人驚歎:「哇!」
  我稱這類型的訣竅為「上手訣竅」(entry trick)。每一種微精通技能都有上手訣竅,輕輕揮灑,就能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並提供立即的獎勵——大腦會湧出令我們感到開心又溫暖的神經化學物質。
  有的微精通沒那麼容易入門,上手訣竅不好抓。有的則多試幾遍即可。有的人愛誇耀自己學東西快,具備掌握外國語言、微積分或C++程式設計的天分,然而天分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學習過程絕對不能和在學校上課一樣無聊。不需要弄得像在搞笑,但也不能過於枯燥無味或難如登天。上手訣竅恰巧可以趕跑所有令人昏昏欲睡的東西。
  舉例來說,堆石頭塔就有明顯的上手訣竅。各位可能在海灘上看過有如雕塑品的石頭堆。好像變魔術一樣,大小不一的圓石頭,以看似不可能的方式,一個個疊在一起。我第一次看到這種石頭藝術時,還以為是用膠水黏的,或是裡頭有金屬棒串著⋯⋯直到一個小男孩弄翻了石塊,我試著幫忙堆回去,原本疊石頭的那個人便教了我上手訣竅。
  (以下照片是我後來學會以後,自己在海灘上堆的成果。)
  各位可以試試看,什麼樣的石頭都可以,但撐在最下面的那一塊,一定有一面有三個突出的點,而且靠近彼此—三塊隆起的地方、三個小圓塊,甚至是三個米粒般的小點。突起的地方可以很小,小到肉眼幾乎看不見,甚至愈是看不出來,感覺就愈厲害。這三個突起的點,構成一個平面三角,可以嵌入另一個有弧度的物件,達成看似不可思議的平衡。我們憑直覺,通常會想疊在平坦的石面上方,但這不可能,因為大自然中沒有毫無弧度的平面。
  堆石頭塔不但有趣,也是一種微精通,疊完就是疊完了,但也可以帶我們進入更寬廣的石雕與戶外藝術世界—如果你想深入到那種境界的話。

人人辦得到
  我們羨慕講法文時口音跟法國人沒兩樣的人,也羨慕會划獨木舟、懂得算二重積分,甚至三重積分的人。能寫有模有樣的詩、畫畫、變魔術、砌牆不會倒的人,也深受我們景仰。我們覺得那些東西很難學,一定是那些領域裡很厲害的人才辦得到。不過,如果從微精通的概念出發,可以直接試一試,然後再回到源頭,多探索一些相關知識(記得,是實際做過之後)。
  為什麼要先做再說?
  我們會瞎忙一通卻沒學到什麼的主要原因,就是放棄、沒動力、三心二意。我們可能以為自己「淡泊名利」,願意單純享受學習的樂趣,但其實我們人學東西,會希望馬上看到成果,尤其是如果好一陣子沒嘗試新事物,沒立刻看到大有可為的跡象,就會覺得還是算了吧。自學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這種事。
  快速學習法、密集課程與捷徑,的確都可以幫助學習,不過要是拿不出可炫耀的成績,我們就會半途而廢。光是告訴親朋好友,我們學了很多數學,或是很會變魔術,他們會覺得所以呢?「真的喔,表演一下吧!」
  微精通的好處,在於有東西可以自誇(看是要講得天花亂墜,還是要低調暗示都可以),還能與他人交流,獲得最重要的學習回饋。不論男女老幼,任何人都不是獨活在這個世上,然而我們的教育體系傳授知識的方式,就好像每個人是一顆顆孤單的大腦,默默吸收知識,然後有一天就會神奇地「精通」、「取得資格」、「可以教別人」,或是取得其他煞有介事的厲害頭銜。不是那樣的。我們人一學會什麼,就會想立刻昭告天下,而不是五年後再說。

請教專家
  領域專家通常可以提點我們。我為了本書提到的微精通,請教過許多厲害人士,他們常常從我不曾想過的角度,解釋自己的專長。
  舉例來說,我曾向前英格蘭學校代表隊(England Schools)的橄欖球員、奈及利亞七人隊(Nigerian Sevens)的教練魯伯.薛爾登(Rupert Seldon),請教適合橄欖球的微精通。我以為他會建議從簡單的旋轉傳球(spin passing)開始,他卻選擇需要比較多技巧的落地踢球(drop kick)。此外,杜莎夫人蠟像館的師傅教我用黏土,甚至是塑像黏土(Plasticine)做頭顱模型,解釋看著模特兒時,如何看見「皮膚底下的頭骨」。據說要讓人像栩栩如生,那是第一步。
  我通常會請教專家,也自己做功課。我在日本學習過傳統武術,知道日本教學時,大都運用「形」(kata)的概念,以及獨立練習—其實就是微精通。
  日本學習武術、茶道、書法等技藝的方式,不同於西方教學。西方認為要學會一樣東西,要不就從小開始學(八成是在神經質父母的逼迫下),要不就是很有天分。教學是一種輔導,要是本身沒天分,再怎麼從旁推一把也沒用。
  日本人則瞭解天分的重要性被高估了,其實學習態度更重要,也因此他們的教學法假設每個人都有辦法學—不去管最初的程度。日本和西方不同,不期待學生耳濡目染之後,有一天會突然「開竅」。他們設計出一個個微精通小步驟,就算明顯沒有天分,也能依樣畫葫蘆。
  畫畫就是這樣的例子。很多人說自己「真的不會畫畫」,但那句話的意思,通常只是畫不出酷似真人的畫像。這就好像連食譜都沒讀過,也沒購買任何食材,就說自己不會做菜。我們得連退好幾步,從非常小、非常簡單的地方開始。
  繪製過上百本童書的蕭.雷納(Shoo Rayner),架設了一個教大家畫畫的網站。我請教他時,他強調萬事萬物都能簡化成簡單的形狀,例如長方體、球體、圓柱體。接下來,又能進一步簡化成直線與弧線。他表示:「如果你能畫出一條線,你就能畫畫。」畫線的下一步是畫出直線,再來是弧線—此時禪宗畫圈的練習可以派上用場。
  我建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出上手訣竅。高手知道的知識,可以帶領我們走入微精通之門,讓我們不同於一般的初學者。以畫圓為例,上手訣竅不只一個,一共有三個。
  最簡單的進步方法,就是將鉛筆、原子筆(最好是毛筆)握在筆桿中段以上的地方。握得愈高,就愈好畫。許多人在學校養成抓著筆尖鬼畫符的習慣,將出現明顯的改善。筆握高一點,不僅畫畫更好看,寫字也會更漂亮。
  接下來,試著把手抬離桌面,用上整隻手臂運筆畫圈,不要只靠手腕以下的部分。從神經學角度來看,懸腕可以刺激更多的大腦區域,學習因此更深入,動作更純熟。古典吉他樂手大衛.雷斯納(David Leisner)提過,他靠重新訓練自己使用整隻手臂,不再只靠手腕施力,治好了手部的局部肌肉張力不全(focal-hand dystonia,一種重複使力造成的傷害,彈吉他的人常碰上此一困擾)。他不只治好自己的手,神奇的是音樂造詣也更上一層樓。
  招牌繪製師很喜歡的另一招,則是把畫畫的那隻手,放在另一手的拳頭上。他們的工作需要畫出十分精準的弧線與圓圈。除了畫畫的那隻手動,也靠拳頭引導動作。各位可以實驗一下如何移動負責支撐的拳頭。
  從微精通的角度看事情後,萬事萬物皆有可能。想學裝訂書籍?瑜伽?踢踏舞?開坦克車?這些事全都有微精通技巧。進入微精通的世界後,人生將無限寬廣起來,不必再困在白天的工作之中。從微不足道的小事開始,一點一滴奪回你的生活。這個世界似乎逼著我們一輩子只能做一件事,其實不必那樣。

【摘文二】
微精通解密
  各位要是看到別人在樹林裡徒手鑽木取火、煎出無懈可擊的歐姆蛋,或是在舞池裡帶你跳時髦探戈,一定會印象深刻。那些高超的技能看起來好困難,但如果剖析一下,一步一步來,其實你我都做得到。
  每一種微精通都包含以下元素:

  一、上手訣竅
  二、手忙腳亂障礙
  三、輔助工具
  四、獎勵
  五、重複練習
  六、實驗的可能性

  瞭解以上幾件事,可以幫助我們更快上手,自行找出微精通技巧。學習新事物時,如果有辦法自己抓出可以微精通的部分,加快學習速度,更可能持之以恆地學下去。

一、找到上手訣竅
  前文已經談過訣竅如何助我們一臂之力。所有新的微精通都有進入障礙,而上手訣竅可以讓我們通過第一關。有的訣竅,和加強自信與熟悉度有關,有的則提示每個分解步驟的重點。上手訣竅讓我們一下子掌握大概該怎麼做,最後可能不再需要它們,但依舊是起步時最好的朋友。
  上手訣竅可能很簡單,稍稍改變一下作法就好,例如筆握高一點,或是煎歐姆蛋前先分開蛋黃、蛋白。上手訣竅也可能特別強調某一個訓練重點,例如在衝浪板上站起來的訣竅,是先在客廳地板上練習跳上板子。在滑板上做三百六十度旋轉時,眼睛和頭部要第一個先轉—接著身體才跟過去。上手訣竅也可能是一次要特別注意好幾件事:鑽木取火時,每一樣東西都要完全乾燥,而且盡量離地,因為地面聚集著意想不到的大量濕氣。(這裡提到的微精通可能講得有點快,要是各位有興趣,想多知道一點,別擔心,本書第二部分會再詳細說明。)
  訣竅讓人想一試再試—你在心中告訴自己,既然已經知道怎樣會成功,接下來只剩實際去做。練習時,就算時間不是一下子飛逝,至少可以忍耐。
  有的微精通有數個訣竅—剛才提到的禪宗畫圓,方法可以是改變握筆方式,也可以一手放在另一手的拳頭上方。有的訣竅很小,例如街頭攝影的祕訣是「靠近一點就對了」—拍照有重點,效果就會大幅改善。
  進步到一定程度後,可能不再需要上手訣竅,上手訣竅便可功成身退—我們已經順利入門,知道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

二、移除「手忙腳亂障礙」(又稱「矛盾技能障礙」)
  許多入門訣竅會帶來「手忙腳亂障礙」(rub-pat barrier,又稱「矛盾技能障礙」〔countervailing skill barrier〕)。我們需要同時運用兩種技能,但那兩種技能相互衝突。道理就跟同時摸肚子和拍頭一樣。乍看之下好像很簡單,但真的試了之後就發現⋯⋯咦,怎麼辦不到?此時,得先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其中一件事上,不斷嘗試,直到兩件事慢慢可以同時進行。
  我們常用過分簡化的方式,想像學習技能這件事。反正就是學完一個,再學一個,一直學下去,對吧?然而有時多學一件事,或許能讓原本的技能更上一層樓,有時卻會相互抵觸。例如學開車很複雜,必須同時協調數種技能,然而拆開來看,就可以發現每種動作實際上是如何彼此妨礙。換檔會影響方向盤操作—完全沒有輔助效果。最好先把每個動作一樣一樣學會,再整合起來,不要想一次到位,搞得手足無措。
  手忙腳亂障礙最能讓我們看到各種技能的矛盾之處。學習新東西時,一定得跨過這道最困難的障礙。要是能克服,將事半功倍。找出究竟是哪些技能相互矛盾,就不會覺得學新東西好神祕、好嚇人,而是有辦法逐一擊破。
  學習值得花精力的事物時,免不了碰上手忙腳亂障礙,因為大腦必須把不同的路徑整合起來。然而,有時逐一擊破並不容易:我們常常會一下子覺得事情好多好難,心慌意亂,然後就放棄了。學習速度快的人,在學習看似困難的新事物時,本能就知道要先專注於某個單一環節,再專注在下一個環節。那樣的人看起來有點太注重細節,然而要是囫圇吞棗,就會抓不到感覺。得做到「渾然忘我」才行。(我發現如果給自己預留兩小時的學習時間,就能忘記時間,進入心流狀態。如果時間不充裕,就會急躁起來。)此外,上手訣竅在此也能派上用場—讓矛盾的技巧不那麼令人手忙腳亂,而是並行不悖。
  光是知道有「手忙腳亂障礙」這件事,我們就更能戰勝微精通,也會集中精神一一擊破。
  再回到禪宗畫圓的例子。畫圓的手忙腳亂障礙不是太難克服—然而被別人嘲笑或堅信自己「不會畫畫」的人,依舊感到困難重重。畫圓時,有兩件事相互衝突,必須抓到中庸之道:既需要慢慢畫,才有辦法畫出工整的線條,但也必須維持一定的速度,弧度才會漂亮。畫太慢的話,圓會歪七扭八。畫太快,又會呈雞蛋狀,頭尾接不好岔出去,像是卡通人物翹起的頭髮。
  有的手忙腳亂障礙不麻煩,很容易就能解決。以堆石頭為例,一旦知道上手訣竅,手邊石頭又夠多,很容易就能成功。除非是要堆很瘋狂、很難的那種石堆,才會感覺到障礙。你需要找到足以平衡下一塊石頭的小小突出點,又要有辦法想像最後的成果。適合拿來疊三塊石頭的平衡點,堆五塊可能垮掉。拿著石頭試來試去,想辦法抓到兩塊石頭間的平衡,接著再加上一塊,還要能維持平衡。這的確像是同時揉肚子,又要拍頭。
  有的手忙腳亂障礙是學會一件事最主要的障礙,例如拋接球的雜耍,明顯會有手忙腳亂障礙,雙手幾乎同時要拋又要接。訣竅是先專注於丟球一陣子,再專注於接球,將不同的技巧各個擊破,精進一番,可讓大腦形成相關的神經通道,逐漸自動駕駛。我們可以打分數,看自己比較專注於哪個環節,或是有多熟練,例如拋球可能有「九分」,但接球只有「兩分」。打分數可以減輕壓力,就不會想要同時加倍練習拋和接(詳情請見提摩西.高威〔Timothy Gallwey〕精彩的《內在遊戲》〔Inner Game〕系列著作)。太努力想一次解決手忙腳亂障礙,反而深感挫折,最好不斷回頭改善每一項矛盾技能的分數。
  獨木舟的「愛斯基摩翻滾」(Eskimo roll)也可以分開練。獨木舟翻覆時,就算頭下腳上,划船的人靠著這個技巧,也能把自己翻回原位。愛斯基摩翻滾乍看之下有點驚險,得靠臀部的力量把船反轉回去,但同時手部也得有動作,只是手和臀部的動作可以輕鬆地分開練,例如在碼頭邊搖晃船隻,在雙手有固定的地方可抓時,練習運用臀部的力量。事先找出手忙腳亂障礙,學起來就不再那麼讓人害怕。
  讓技能更上一層樓的方法,與合氣道的「開始」(hajime)訓練技巧,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路做下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每一道動作,姿勢不漂亮沒關係,全速前進,迫使自己進入心流狀態,停止用意識思考。接下來,改成慢慢來,以最慢的速度完成動作,一快一慢之間,培養覺察能力,使基本矛盾技能深深刻印在腦中。
  矛盾技能需要同時運用大腦兩個不同的部位。我們要求自己有意識地思考時,大腦喜歡一次做一件事就好。然而,如果有辦法不用到大腦意識,就能掌握需要同時運用大腦數個區域的高度複雜技能。若是在心中一一複述指示,一步步照做,絕對看起來呆呆的,最好能快速抓到感覺,直接做就對了。
  還有,來點提示當然也能幫上忙。例如學開車時,教練有時會在後車窗貼記號,讓學員練習路邊停車時,有辦法對準人行道。過一陣子,自然就會抓到感覺,用看的就能停好車。菜鳥會覺得神乎其技,但其實人類有辦法「用看的」做到很多事。十九世紀的車輪匠,不是靠測量打造出完美的車輪,全靠敏銳的感官抓準尺寸。「用看的」,意思是信任自己運用矛盾技能的能力。
(未完)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