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這個女人演唱起來就像是個樂團!」 「這位女子能在舞台上放電。在《米蒂亞》當中,她便是發電機。」 有人在演出結束後將一把蘿蔔與甘藍菜葉丟到舞台上給她。深度近視的卡拉絲以為那是一束花,把它撿了起來。當她弄清楚這是什麼東西之後,很機智地以優雅的舉止做出聞香的動作,然後燦然一笑,感謝有人為她獻上開胃沙拉。她的幽默將這個本來是侮辱她的行為變成一片好意,也成功地讓開心的觀眾更加欣賞她。--《卡拉絲》 「我的身體裡面有兩個人,瑪莉亞和卡拉絲,她們彼此是相輔相成的。」二十世紀風靡歌劇世界的全能女高音--瑪莉亞‧卡拉絲曾如此說道。奪目的藝術成就、備受爭議的行事風格、引人爭議的私生活,無一不使這位成就非凡的歌劇女神,舞台上下都成為媒體追逐的焦點。 歌聲,是藝術家卡拉絲的樂器,但卻不是演出時的唯一。她結合柔潤的美聲唱法和銳利的花腔,並強調精湛優雅的肢體語言,著重每一個演唱角色的戲劇張力。從諾瑪、托絲卡、米蒂亞,到《茶花女》裡的薇奧麗塔,每詮釋一個角色,便塑造了全新的典範,啟迪了劇迷對歌劇的認知。她不僅是一位極具天賦的歌者,更是一個苦心鑽研樂譜、角色內涵,努力追求自我超越的認真藝術家。 做為一個女人的卡拉絲,傳奇的私生活也頗具戲劇性。她從一個近視、肥胖,為滿臉青春痘所苦的女孩,突然在一夕之間成功減重,成為米蘭最富穿著品味的女人;她為獲得母親關愛而投入歌者生涯,後又與母親失和;她與史卡拉劇院另一當家名伶提芭蒂之間王不見王,與數家歌劇院之間爭執的傳言,招致了無數攻擊與詆毀;她下嫁大她三十多歲的麥內吉尼,最終又因為財物糾紛而以離婚收場;她和希臘船王歐納西斯及甘迺迪遺孀賈桂林之間撲朔迷離的三角戀情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一九七七年,她在巴黎中年驟逝,連死因都引起諸多揣測。 這位性格獨特的希臘女子,面對紛擾的流言,向來選擇沈默以對:「我的回憶錄就在我詮釋的音樂之中,這是我唯一能夠寫下我的藝術或我自己的方式。」時至今日,她絕代的歌聲還在樂迷的心裡迴響,優雅的風采和魅力令人記憶猶新,在她死後,關於她的書籍和傳記一部一部出版,人們對她的好奇和狂熱依然不減。本書作者是卡拉絲最信任的親密好友之一,向來不喜談論私事的卡拉絲,曾多次向他透露許多內心的想法,並親自提供照片數百幀為本書佐證。他站在客觀的角度,深入描寫這位歌劇女神的事業、感情和生活,為卡拉絲的生命和藝術留下了最詳實的見證。 Brad Hooper:「這本關於偉大歌劇名伶的最新傳記是由一位歌劇學者,同時也是卡拉絲的朋友所執筆。然而學者的身份並不表示他的寫法賣弄學問,朋友的身份也不會讓他的觀點盲從。總體而論,這是一本非常公正、懷著敬意的傳記,藉由文字及大量的附圖捕捉了卡拉絲的藝術與生命戲劇。卡拉絲「會為了她的藝術不惜犧牲一切」是眾所周知的事,而書中也討論了卡拉絲生命與事業中一些為人所知的其他因素與影響。但是加拉塔波羅斯澄清了許多誤解,特別是卡拉絲如何度過她的最後兩年歲月。這確實是一本完整記載了一生的傳記。任何對歌劇感興趣,卻又不熟悉卡拉絲的職業生涯、生長背景,以及她個人關係的細節者,一讀加拉塔波羅斯的佳作準沒有錯。」 John Crace:「大部分的卡拉絲傳記差不多只是詳加研究的剪貼工作而已。卡拉絲受到公眾注視幾乎長達三十年,關於她的公開記錄不勝枚舉。然而史戴流士‧加拉塔波羅斯與其他的卡拉絲傳記作者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大量地採用了許多先前未曾發表過的資料。……整體來說,加拉塔波羅斯極成功地重現了1940至1970年代的歌劇世界,並且對於卡拉絲的藝術成就做出卓越的分析。《卡拉絲》(Maria Callas: Sacred Monster)一書縱使不是對這位歌劇名伶的定論,亦不遠矣。」 ■作者簡介 史戴流士‧加拉塔波羅斯曾經為許多音樂期刊撰稿,包括《Music & Musicians》、《Records & Recordings》、《Opera》,以及義大利的《Lirica del Mondo》。此外,他也為唱片公司撰稿,撰寫歌劇與音樂會演出節目單,並且多方講授音樂議題。 個人著作包括《Italian Opera》(1971)與先前兩本關於卡拉絲的研究:《Callas La Divina》(1963)與《Callas: Prima Donna Assoluta》(1976)。他最近完成了一本貝里尼(Bellini)的傳記。 ■譯者簡介 洪力行 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學士、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現為輔仁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專長領域為文學與音樂跨藝術研究。 林素碧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學士、輔仁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現為輔仁大學進修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