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 我在法國教哲學, 看法國學生怎麼學思考和論述? | 誠品線上

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 我在法國教哲學, 看法國學生怎麼學思考和論述?

作者 孫有蓉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 我在法國教哲學, 看法國學生怎麼學思考和論述?:用「思考」當啞鈴,用「論述」練舉重,歡迎來到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鍛練你尋找真理、探問生命、掌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用「思考」當啞鈴,用「論述」練舉重, 歡迎來到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 鍛練你尋找真理、探問生命、掌握未來! 這是一個鼓吹獨立思考的時代,卻很少有人想過:為什麼現代人需要獨立思考?其實大至政治參與,小到生命追求,都與獨立思考脫不了關係,而要將「思考」正確表達,關鍵就在於「論述」能力。 旅法多年,在法國大學教哲學的孫有蓉老師發現,法國學生的思考能力其實並未高人一等,但他們的論述能力卻遠在其他國家的學生之上。這是因為法國學生從中學開始就接受論說訓練,練習將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但台灣學生卻很少有機會接受相同的練習,因而造成即使有好想法也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窘境。 本書便透過重新詮釋笛卡兒等哲學大師的經典理論,從重點的掌握、論述的方法,到提問的訣竅和問題意識的釐清,一步步引導讀者培養抽絲剝繭、去蕪存菁的「思考力」和「論述力」。我思故我在,12年國教課綱已將思辨教育納入正規課程內容之中,而本書正是鍛鍊讀者獨立思考的最棒工具,更是未來公民思辨能力養成的最佳讀物!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哲學新媒體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凱元 專文推薦! 台大哲學系副教授|王榮麟、師大英語系教授|黃涵榆、前文化部長|鄭麗君 一致好評! 作者把所有自己在法國教哲學經歷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這些困難的心得,寫在這本書裡面,讓所有學哲學的人、做學問的人,以及所有認真想要學習思考方法的人,得到一個清楚的認知。對於台灣的教育發展,本書將會扮演里程碑的角色。 ――台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 培養條理分明、深度思辨的思維習慣並不容易,會花時間與精力去提升思考能力的人,通常已意識到思考對自己生活與職涯的重要性。就像是人會願意付費到健身房,請教練督促自己鍛鍊身體一樣,「花錢找罪受」的目標是獲得健康的體態。如果你想好好地鍛鍊自己的批判思考力,養成良好的知性習慣,甚至寫出富有辨證性的文章,歡迎加入《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請哲學神力女超人擔任教練,助你一臂之力! ――哲學新媒體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凱元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孫有蓉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及法國巴黎師範學院哲學雙碩士,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哲學博士。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前往法國深造,論文一路從傅柯、海德格,寫到笛卡兒和柏拉圖,最終選擇古希臘哲學,以柏拉圖為博士論文主題。從2016年開始於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擔任講師,2019年起同時兼任法國巴黎南特大學哲學講師。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從課桌走上講台 第二章:法國高中生為什麼要讀哲學? 第三章:不要再說「依我看來」!──從高中哲學到學院哲學 第四章:學生為什麼抓不到重點?──學習需要方法,思考更需要 第五章:講半天怎麼好像什麼都沒講?──敘述與論述 第六章:這妙麗到底在問什麼?──問對問題才能找到答案 第七章:老師!問題意識什麼意思?──論說文寫作的幾個重點 第八章:每天來點哲學,生活會怎樣?

商品規格

書名 / 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 我在法國教哲學, 看法國學生怎麼學思考和論述?
作者 / 孫有蓉
簡介 / 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 我在法國教哲學, 看法國學生怎麼學思考和論述?:用「思考」當啞鈴,用「論述」練舉重,歡迎來到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鍛練你尋找真理、探問生命、掌握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579314602
ISBN10 / 9579314608
EAN / 9789579314602
誠品26碼 / 2681892127006
頁數 / 224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邏輯決定態度,真知扭轉偏誤,
打造思辨力,進階哲學腦!

「108年課綱」思辨教育最佳讀物!
為未來公民的基礎能力養成超前部署!

試閱文字

自序 : 【作者自序】
異鄉人怎麼走上索邦講台:掌握方法


在法國大學教哲學至今四年,有時回頭想想仍然覺得不可思議,感覺幾年前自己還是畏畏縮縮、台下小心翼翼、懵懵懂懂的學生,一轉眼怎麼走到講台上當老師了。雖然法國大學裡面不乏外籍教師,但黃面孔的學生一躍取得大學研究、教學契約的卻少到讓我要不被秘書當作學生,就是被印刷處人員當作語言老師,好像亞洲人最多就是教教自己的母語。
幾年以來,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如何走到今日的位子,雖然並不舒適,但總是法國博士生能享有的,我都拿到了,希望藉著分析自己的學思歷程,讓更多台灣人能有機會打破文化、語言、學習的限制,取得更多國際資源。我的成就,裡面自然有機運、有貴人、有社會條件讓我可以在好的時間點專心地作研究、準備備審資料等等,但自然也有訓練自己的訣竅,而這個訣竅對我來說就是:掌握方法。
法國哲學教學有自己一套自成體系的方法,如果只學了死方法,那麼就算學得惟妙惟肖,在法國能行,出了法國也難走進世界。在我教書的這幾年,跟學生的互動過程裡讓我注意到法國在高中階段訓練學生們的思辨、論述方法固然好,卻少了一些更為基礎的訓練,加上有時候學生過於注重形式而忘了方法本身的用意,導致學生雖然有能力應付看似不可思議的哲學考試,卻在抽象思考的能力上有所缺漏。
因此在課程當中,除了講授哲學思想和哲學問題,我時常透過不同的作業,甚至是課後練習,針對我在學生身上普遍觀察到不足之處進行訓練。這本書並不簡單易讀,但卻是我認為一路走來讓自己的能力穩紮穩打的關鍵,也是我四年教書經驗中所淬煉出來的一點思辨方法教學成果。
這本書基本上還原了我在法國的哲學教育現場:面對艱澀的哲學經典,我們可以如何一邊訓練自己抽絲剝繭、去蕪存菁的能力,一邊分析理解這些哲學家的思想。
閱讀本書,在腦力健身之餘,還能細細閱讀重要哲學經典的節錄,應該也能算上買菜送蔥吧!理性思考的訓練並不容易,也不是一蹴可幾,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讓大家學習、思考更有效率。

試閱文字

內文 : 法國高中生為什麼要讀哲學?


自從在法國教哲學以來,許多人曾問我,法國學生在高中階段就讀哲學了,到了大學,程度是不是很好?
「是也不是。」我總是這樣回答。
記得十多年前進台灣哲學系的時候,大家其實根本就不知道哲學是什麼,在當時的社會,「哲學」普遍來說是個太過陌生的詞彙,指涉著一個空集合,連大概是什麼都沒有任何概念。在那個時代,許多人聽到哲學系會問:「以後是要去幫人算命嗎?」爸媽直到今天都還會笑著提起當初去參加我的新生家長會時,在座的家長們有一半都在說:「我的小孩不應該讀哲學系!」「要怎麼轉系?」說得在場的哲學系老師們十分尷尬。
到了法國,大家聽到我讀哲學時回答都有著非常驚人的一致性:「哇,好厲害喔!」千篇一律總是這句,不過大多數的時候也沒有下一句了,最多可能再問:「以後工作會不會很難找?」兩國情,儘管對哲學的印象相差甚遠,但其實也是大同小異。在法國,高中一年的哲學教育以及畢業考,造就了大量簡易哲學書籍、哲學廣播,甚至媒體上也常有哲學人現身,因此許多人就算不知道哲學確切是什麼,也對哲學有著高深、知性,宛如哲學家沙特一般的印象。
法國大學哲學系學生程度好不好?看起來很好,因為看起來都好像知道哲學是什麼,也好像對許多哲學家琅琅上口,讀過不少哲學經典的節選,很多哲學家的名言錦句也都看來十分熟稔,然而,這所謂的程度好也就僅止於此了。跟從來沒聽過哲學的台灣學生比起來,是的,這些學生當然好像非常厲害,但這些腦袋裡記起的斷簡殘篇其實稱不上哲學。然而,高中的哲學教育和整個社會對哲學的態度,使得思考與討論在社會多數階層中受到鼓勵。
法國高中的哲學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但很長一段時間,哲學班有點像今天台灣的菁英班,並不普及,而所謂的哲學教育也主要著重研讀經典。一直到一九七五年左右,哲學教育才開始普及變成必修科目,僅管只限於高中最後一年。一開始,普及哲學高中教育其實比較像我們高中的文化基本教材,希望學生認識影響自己文化的重要經典思想,因此學生讀古希臘哲學家、古羅馬哲學家、中世紀經院哲學家、法國哲學家、德國哲學家,因為這些思想在孕育法國文化當中都有貢獻。經過幾次教育改革,哲學課程才變得兼顧經典閱讀和問題思考,把民主國家內公民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視為所有公民的權利。正如政令上所言:這項教學(哲學)的目標在於培養學生對分析、論述的品味、辯論的能力以及對知性責任的公民意識。簡而言之,法國高中的哲學教育最希望培養的是學生們的批判思考能力及偏好。
我在教書的某一年曾經給了學生一個論說文的題目,要他們去思考為什麼國家要興辦教育。那如果我們換個問題,問問自己:國家為什麼要教人民批判思考?這個問題好像很天真,「因為批判思考很重要!」也許我們會很直覺地如此回答。政府培養人民批判思考的能力,那不就等於培養了人民批判政府的能力了嗎?政府做這件事情是不是有點搬石砸腳,為自己製造麻煩?然而,沒有批判、獨立思考的能力,撇開政治與社會參與不說,一個人真的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作決定嗎?沒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作決定,那在一個民主國家,人又怎麼可能有能力透過選票來決定自己與國家的未來?培養叛逆的能力,大概是這個國家保護自己民主精神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今日的法國高中哲學教育偏重在孕育學生對分析、論理的興趣甚至偏好,希望學生在各式資訊面前,青睞理性分析更勝感性說服,且有能力自己分析,對資訊作出獨立的判斷。儘管這些學生們實際上對哲學思想的認識很淺薄,大概就像我們曾經讀過的四書《論語》一樣,除了一些華麗的句子和概念,沒什麼太深刻的認識。至少,進入大學哲學系的學生們卻多數抱著對哲學的憧憬而來,雖然有時候這憧憬可能源於某些片面的幻想,卻至少有著一定的學習動機,讓老師們省去了娛樂學生、賺取關注的力氣。
第一年教書的開學前夕,我緊張地問著同事們大一學生的程度,同樣身為博士生,其他老師總是一臉老神在在地跟我說:「不用擔心,他們什麼都不懂,從零開始教就好了。」
我上完第一堂課的時候心裡嘀咕著:「才怪!什麼從零開始,根本應該從負的開始教。」正是因為學生們在高中時泛泛地學過一些哲學著作,聽過一些老師簡介的哲學理論,所以他們並不是腦中一片空白,反而有著許多宛如維基百科的簡化認知以及偏見,以及丟不完的專業詞彙。
「老師!(其實在法國學生是用先生、女士來稱呼老師,用在中文語境實在很老氣,就容我不這麼寫了)柏拉圖不就是提出二元論,認為理型是永恆的獨立存有嗎?」第一堂課,我還在簡介著柏拉圖的著作形式的時候,一個妙麗舉手丟了一堆術語「二元論」、「理型」、「獨立存有」等等,每一個詞都可以花上三個小時來界定語意。記得自己從前在大學的時候,半吊子的學問讀過幾個詞彙就好像槍上了膛一般,咻咻咻地發射著「後現代」、「大敘事破碎」、「解構」,噼哩啪啦地用著自己都不確切知道的詞嚇唬別人。
柏拉圖大概是第一個有這種「負教學」想法的人,認為許多偏見已經障蔽了部分的思考能力,必須先去除這些偏見,真正地回到零,才能開始學習。所以我總是在開學第一堂課跟學生說:「請你們先忘記所有你們已經學過的哲學理論,回到面前的文字和我問的問題上面。」當我碰到學生對我發射「術語子彈」的時候,就會反問他:「你說柏拉圖提出理型論,你可不可以跟我說他在哪裡提出這個理論?你可不可以解釋獨立存有為什麼一定要獨立?」
在任何學問裡面,這些令人聽不懂的「術語」其實用起來很像在罵髒話,很有魄力,看起來很嚇人,卻沒有什麼意義。但也跟髒話一樣,因為本身沒什麼意義,所以非常好學,隨便看看維基百科或者問問谷歌大神就可以搜集一大堆。這些詞彙本身並沒有思想內容,更不代表任何知識,因此使用這些詞彙不代表有思想,更不代表理解背後的哲學問題。
為了避免學生們背誦這些空洞的哲學詞彙來應付考試,寫了一堆不知所云的名言錦句、警世名言來當作論說文,法國的哲學教育特別注重學生在寫自己的論點的同時,要把論點所討論的問題本身講清楚。記得自己修讀碩士、博士的過程中,撰寫論文時常寫得太忘我而預設讀者知道自己在處理什麼樣的問題,卯足了勁地寫著論證,每次都逃不過指導老師的法眼。老師每每強調,在開始論述什麼事情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這些論述背後的哲學問題是什麼,為什麼是個必須談論的問題。
台灣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生們一定常常在寫作業或論文的時候聽到「問題意識」這四個字,老師、助教、學長姊總是會一再叮嚀寫報告一定要寫「問題意識」,只是很少人解釋清楚「問題意識」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問題意識在後面的章節會再提出討論,這裡先談「問題」,還有為什麼在法國的哲學討論中這麼重視問題的呈現。
舉剛剛班上妙麗的例子來說,學生因為只學了一些哲學家的名言錦句和專業詞彙,所以脫口就會說:「自由就是不妨害他人權利」,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但如果我們不知道「權利」、「自由」、「妨害」確切來說在這句話裡面的意義,還有為什麼要用與權利的關係來界定自由,那麼不但句子非常空洞,而且更可能讓學生以為:「既然自由就是不妨害他人權利,那麼抗議或罷工都影響他人權利,所以我們沒有抗議或罷工的自由。」這就是為什麼把這些判斷句背後蘊含的問題說清楚,比堆疊術語更加重要;舉例而言,在這句「自由就是不妨害他人權利」背後,就反映著一個問題:
「如果自由代表想做什麼都沒有限制,那一個自由的社會,是不是代表我有殺人、侵占財物、謾罵、暴力相向的自由?如果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自由,那人們好像就只是一群弱肉強食的野獸,社會也將蕩然無存,自由在這個意義下難道不等同於暴力?」
在背後問題變得明朗之後,才能夠說明為什麼「自由就是不妨害他人權利」這句話本身有意義,更能夠將自由與權利之間的關係看得更清楚。再更進一步探討,學生也許會意識到「抗議與罷工」是法律保障的權利而不是個人突發奇想而行的「自由」,不但「抗議罷工妨害他人權利,所以沒有這樣的自由」一說不攻自破,更反過來讓我們意識到反而是我們的言論、表達自由不應該妨礙了這些權利。
問題導向的思辨教育在法國的哲學教育裡面根深柢固,這樣的傳統避免孩子死讀書,用背誦的方式來學習哲學思想,以免養出了一堆學舌的鸚鵡。因此,開學的頭幾個月,總是有不少學生唸叨著這些成串的術語對老師們唸咒似地講個沒完,到了學期末就漸漸少了這樣順口溜似的作業或課堂問答。

試閱文字

推薦序 : 【推薦序】
本書是所有立志求學的人都應該理解的基本功
台大哲學系教授/苑舉正


《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很值得閱讀,因為它既特殊,又很重要。
這本書記錄了一個很特殊的經歷,主要有三部分:
第一、我們通常認為,因為適應生活習慣以及克服語言困難上,能夠在外國大學教書很特殊、很難得。然後,在所有學科的教學中,最困難的,應該就是哲學教學,因為這是完全以思考與表達為主的工作。對於一個在台灣受教育的人而言,思考與表達的訓練至為欠缺。因此,在法國大學教哲學,不但需要才能,也需要勇氣。
第二、讀大學是人生重要的事,而全世界報考大學的制度中,最特殊的就是法國,因為它的入學考試,哲學是所有人都必須考的科目。法國大學入學必考哲學這一件事情,是所有教育專家都津津樂道的,因為強調培育個人思想與邏輯推理的能力,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哲學教育就是以培育這些能力為主。
第三、在法國社會中,哲學教育很受重視,因為在法國人的心目中,科技是普世的,而哲學教育突顯法國的優勢。這不僅是因為法國人重視哲學教育,法國也出了許多世界的重要哲學家。我想說,外國人在法國大學教哲學,是件非常特殊,而且受到極度尊重的事情。
《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非常重要,因為這本書包含三點:
第一、作者在台大哲學系畢業,然後在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取得哲學博士,目前在巴黎南特大學擔任哲學講師。在「學而優則教」的過程中,她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能夠比較不同地區的哲學教育。
作者依照個人的經驗,分別指出在台灣與在法國接受哲學教育的優勢與弱點之外,還能夠用通俗的語言,把這個比較的重點,說得很清楚。透過學習與教學的歷程,作者體會一般學生學習哲學時所遇到的困難,並且詳細解釋這些困難,不是只有在台灣的學生會有,在法國一樣不例外。這些困難是學習哲學的基礎問題,學生應該不斷地練習,學會如何運用方法,主動發掘問題,以及回應思考的難題。
第二、哲學是萬學之基礎,如果能夠了解到學習哲學的方法與原則,無論思考能力的加強,或是寫作能力的精進,對所有從事學術工作的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以為《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是本僅寫給哲學人所閱讀的書籍;事實上這本書裡面所記錄的技巧與方法,是所有立志求學的人都應該理解的基本功。
第三、這本書裡面作了非常細緻的例證,舉例說明我們在接受教育的心路歷程上,需要透過思考與方法的要求,努力訓練我們寫論說文的能力。我認為,這是每一個人在面對生涯都需要接受的訓練。誠如作者所說,她相信,只要願意學習,有正確的指引和學習方法,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在抽象思考上有所進步。
本書最精采的地方,就是作者花了相當的篇幅,具體地解釋什麼叫做問題意識。「在寫論說文之前,先要擁有問題意識的要求」,並不只是訓練哲學家的方法,而是訓練所有人,透過邏輯分析與重組概念,回答一個難題。在閱讀這一部分後,我深深覺得,所有學生在寫論文前,應當練習發展問題意識的能力。
整體而言,作者把所有自己在法國教哲學經歷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解決這些困難的心得,寫在這本書裡面,讓所有學哲學的人、做學問的人,以及所有認真想要學習思考方法的人,得到一個清楚的認知。對於台灣的教育發展,本書將會扮演里程碑的角色。
作者是我的學生,我為本書的出版感到與有榮焉,並且毫無保留地推薦這本書。


【推薦序】
哲學神力女超人教你
如何養成思考與寫作的好習慣
哲學新媒體創辦人暨執行長/鄭凱元


「您好,看到你想要建立推廣哲學媒體,本身正在巴黎讀哲學碩士即將開始念博士,十分有興趣幫忙。祝好,有蓉」
二○一四年,我還在念哲學博士班,因緣際會下興起了創業的念頭,計畫創辦網路媒體來推廣哲學。我把這個想法發表在個人部落格中,並在文末邀請有志之士一同參與。當時並不預期會有太多反應,因為一來哲學人常居學院之內,通常想都沒想過哲學專業可以用來創業;二來則是深知文人說的往往比做的多,就算能接受這個想法,但真正有行動力去付諸實踐的人恐怕也沒幾人。
沒想到在兩天之後就收到有蓉從巴黎寄來的信件,內容簡明扼要,廢話少說直接跳坑。後來才曉得,原來她早在台大念哲學系時就創辦了校園刊物《台大意識報》,後來去法國念哲學,又編了一份《黎島》雜誌,向法國人介紹台灣文化。辦刊物寫文章這種事對她來說是小菜一碟。
哲學新媒體草創之初糾集了不少熱血的哲學人,但是罕有人能熬過創業的艱苦。有蓉不只是第一個加入,也是少數持續參與、展現高度行動力的夥伴。網站缺文章,她就寫文章,又快又好。台灣媒體開始注意每年法國高中哲學會考難上天的論說文題目時,她可以變身哲學記者,在巴黎採訪應試的高中生、閱卷的高中老師與常寫論說文的博士生,讓大家能夠直擊法國哲學教育的成果。
只要有機會返台,她也會和哲媒一起舉辦講座或課程。這幾年下來,有蓉已辦過四場公開講座,談她在法國研究的柏拉圖哲學,場場滿座。在一邊還要忙著寫博士論文的情況下,她居然還能將研究成果寫成《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註》並在台灣出版,可說是哲學界的神力女超人。
二○一六年,哲媒發起〈哲學家的移動城堡〉群眾募資計畫,預計到台灣各地高中推廣哲學思辨教育。暑假返台的有蓉陪著我們到各地舉辦公開課程,想方設法讓募資案達標。當時她就設計了一個訓練思維能力的課程〈關鍵概念〉,目標是讓學員透過不同的練習,學會有效率找出文本重點的思考模式。
隨著有蓉在索邦大學開始授課,這個思維訓練課程一次又一次地在她的課堂中進行實戰,內容打磨得愈來愈細緻,也逐漸建構出系統性的方法論。《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可說是〈關鍵概念2.0進化版〉,根據實際教學經驗多次改進,成為一個成熟的思維訓練教案。讀者完全可以按照書中章節與實例,練習「如何讀:快速抓出重點」、「如何說:清楚論述」、「如何問:問對問題」,「如何寫:根據問題意識寫出法式論說文」,一步步精進自己的思考與寫作能力。
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是作者採用半真實半虛擬的對話,呈現不同思考階段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方案。例如,有蓉在開頭提到她第一次在法國大學教書時,碰上寫過哲學論說文的大一新生,常常一開口就不停發射「術語子彈」,說著其實自己也不甚了解的「後現代」、「解構」夾槓來向老師嗆聲。不分國界,這種「不懂裝懂」其實也常見於台灣的哲學初學者身上。如果你也意識到自己有同樣的狀況,該如何解決這種妙麗大頭症呢?
有蓉提出的解法就是請學生解釋術語的意思,讓學生意識到他們的認知其實淺薄有限。另一方面,當學生提出自以為是的見解時,老師會仔細地界定學生斷言中所表達的概念,並提出反例或反證,用問題導向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某一主張背後的可能蘊含與相干問題。以破為立,慢慢改變學生用哲學順口溜代替深入思辨的壞習慣。
培養條理分明、深度思辨的思維習慣並不容易,會花時間與精力去提升思考能力的人,通常已意識到思考對自己生活與職涯的重要性。就像是人會願意付費到健身房,請教練督促自己鍛鍊身體一樣,「花錢找罪受」的目標是獲得健康的體態。如果你想好好地鍛鍊自己的批判思考力,養成良好的知性習慣,甚至寫出富有辨證性的文章,歡迎加入《笛卡兒的思辨健身房》,請哲學神力女超人擔任教練,助你一臂之力!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