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で話せ
作者 | 伊藤羊一 |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極簡溝通: 世界一流菁英都在用的最強說話術! 只要1分鐘, 提案、簡報、開會、主持、洽商, 統統搞定!:獨創「左腦+右腦」的黃金溝通法則創造能讓左腦理解的邏輯,刺激右腦產 |
作者 | 伊藤羊一 |
---|---|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極簡溝通: 世界一流菁英都在用的最強說話術! 只要1分鐘, 提案、簡報、開會、主持、洽商, 統統搞定!:獨創「左腦+右腦」的黃金溝通法則創造能讓左腦理解的邏輯,刺激右腦產 |
內容簡介 獨創「左腦+右腦」的黃金溝通法則 創造能讓左腦理解的邏輯,刺激右腦產生想像 1分鐘就能說動所有人! 1分鐘說服左腦、感動右腦=極簡溝通! 超過9成的人對自己說出口的「廢話」毫無自覺, 但其實人類在聆聽時,往往只能聽進20%的內容, 所以你講得滔滔不絕,聽的人卻昏昏欲睡。 日本簡報大師伊藤羊一獨創「左腦+右腦」的極簡溝通法, 利用結論、根據、事實打造溝通「金字塔」, 先透過1個結論和3個根據建立能夠讓左腦理解的邏輯, 再藉由6個事實舉例刺激右腦,讓對方置身於想像中, 只需要「用1分鐘說完」,就能立刻打動人心! 書中並提供如何善用「超級關鍵句」加深聽眾印象, 以及在提案、簡報、開會、主持、洽商時具體實踐「極簡溝通」的方法。 從此不需要艱深的詞彙,不用出色的口才, 就能用最精簡的話,有效傳達最重要的事, 讓老闆、上司、客戶、同事都對你心服口服!世界一流菁英都在用的最強說話術! 只要1分鐘 提案、簡報、開會、主持、洽商,統統搞定! 《極簡溝通》 日本Yahoo!學院校長 伊藤羊一 著 日本年度最熱門話題書!狂銷23刷,突破31萬冊! AMAZON商業書排行榜連續8週第1名! 8 26 用1分鐘說完
作者介紹 伊藤羊一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系,GLOBIS Original MBA program(GDBA)專業課程修畢。1999年進入日本興業銀行,負責企業金融、事業再生援助等工作。2003年進入Plus Corporation,在事業部門JOINTEX從事物流重整、事業重整等業務,2011年成為執行董事市場行銷本部長,2012年再晉升副總裁。曾為軟銀學院的學生,並獲得國內CEO課程年度第一名。2015年轉赴日本雅虎公司工作,負責培育下一個世代的領導人。除了以GLOBIS經營研究所客座教授身分傳授領導能力科目外,也擔任許多大企業及初創企業育成講座的指導和顧問。現為日本Yahoo!學院校長、WEIWEI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林于楟畢業於政治大學日文所。研究所在學期間開始兼職翻譯,畢業之後正式踏進翻譯業界,目前最大的希望是工作到七老八十永不退休。
產品目錄 目錄: 前言 我,其實很不擅長向他人傳達事物 序章 追根究柢,為了「傳達」該要思考的事情: 簡報精不精采不重要,「說動人最重要」 第一章「傳達」事情的基本事項 第二章 用一分鐘說完——創造能讓左腦理解的邏輯 第三章 為了不讓對方迷路「簡潔、簡單」說明 第四章 用一分鐘引起他人興趣:刺激聽者右腦讓他產生想像 第五章 用一分鐘說動聽者 第六章 先知道「傳達事情」的模式 第七章 實踐篇
書名 / | 極簡溝通: 世界一流菁英都在用的最強說話術! 只要1分鐘, 提案、簡報、開會、主持、洽商, 統統搞定! |
---|---|
作者 / | 伊藤羊一 |
簡介 / | 極簡溝通: 世界一流菁英都在用的最強說話術! 只要1分鐘, 提案、簡報、開會、主持、洽商, 統統搞定!:獨創「左腦+右腦」的黃金溝通法則創造能讓左腦理解的邏輯,刺激右腦產 |
出版社 /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
ISBN13 / | 9789579314350 |
ISBN10 / | 9579314357 |
EAN / | 9789579314350 |
誠品26碼 / | 2681796803006 |
頁數 / | 224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級別 / | N:無 |
最佳賣點 : 沒辦法用1分鐘說清楚的事,
講再久都沒人聽得懂!
日本年度熱門話題書!狂銷23刷,突破31萬冊!
AMAZON商業書排行榜連續8週第1名!
三省堂書店2018年度商業書排行榜第1名!
flier網站2018年度閱覽數排行榜第1名!
BookLive! 2019「必讀商業書BEST 100」第1名!
內文 : 卯足幹勁上場簡報;對內容很有自信,也有許多想要說明的重點;流暢說完,完成讓自己無比滿意的簡報,幾乎要在心中大叫「太棒了!」之時,聽者一句:「然後呢?重點是什麼?」
在社長和董事面前簡報。雖然為此細心準備,站上台後,卻因與平常完全不同的氣氛而緊張起來,開始語無倫次。
突然抬頭一看,發現董事們在面前一臉無趣地翻閱資料,因而大受打擊——
閱讀本書的讀者中,應該有人有過以上經驗吧?(實際上,我自己也有過許多這類的痛苦經驗。)
你說的話有八成沒人在聽
大家最常誤會的事情,就是:
「只要我開口說想傳達的事情,就會有人聽我說。」
確實,無論在學校或是在公司,我們都是接受這樣的教育。
「前面有人在說話,安靜專心聽。」
大家都不知道聽過幾次這類的話了吧。
但是,實際上又是如何呢?(你自己有在聽嗎?)
首先,希望大家知道一件事,說起來,「人類在聽話時,大概有80%的內容沒聽進去」。
會議或是朝會等不得不聽的狀況下,或許是心不甘情不願待在原地。
就算一開始有聽進去,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發呆思考起完全無關的事情(像外頭下起雨時,會想著「啊,我衣服有沒有收啊?」之類的)。
或許偷偷窺探看似在聽話的人的大腦,他們想著的是「好想睡喔」、「真無聊」、「有點冷耶」或是「還不快點結束啊」等各式各樣不同的事情。
但是,請理解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不管簡報內容再怎樣完美,聽者絕對不可能百分之百理解我們所說出的內容。
雖然也常有人誇獎我「伊藤先生的簡報真是簡單易懂」、「打動我的心了」,但至今仍常發生聽者沒理解我的簡報中最重要的主張,或是提出讓我心想「我剛剛才說過耶」的疑問,或者誤解我所說出的內容。
所以,不管聽者再怎樣真心地專心聽我們說話,或是我們做出再怎樣完美的簡報,都請理解,我們所說出口的內容不可能全部留在聽者腦海中。這不是聽者的理解力不好,也不是自己傳達的方法不好,而是溝通的本質就是如此,不可能完美傳達。
如果你希望別人聽自己說話,首先,就要從「大家都沒在聽別人說話」這點出發。
用「一分鐘」說
那麼,要就此放棄溝通嗎?也並非如此,只要和團隊一起工作,溝通就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溝通順暢的情況下,就算只有三個人,只要同心合力,就能發揮出四、五個人的力量。如果溝通不順暢,容易產生「我自己一個人來比較快」的想法,結果只能發揮一個人的力量。
要把團隊力量發揮到極限,就要確實說出自己的主張,且讓其他成員理解,這需要說動他人的力量,也就是「簡報能力」。我在此提到的簡報能力,既非在人前發表的技巧,也非說話技巧,而是「說動聽者行動」的力量。
說起來,你說出的八成內容聽者既沒有聽進去,也沒理解。如此一來,決勝關鍵就在於「該怎樣才能讓對方理解後還能記在腦海裡,且能讓對方進一步採取行動」。
為此,需要做的事情就是:
「組織成一分鐘內即可說完的內容,傳達給對方。」
這就是最基本的原則。
我認為:
「如果無法統整成一分鐘內容,不管花幾個小時說明,聽者都無法理解。」
換言之:
「不管是怎樣的話題,都能用『一分鐘』傳達。」
特別對忙碌的上司或董事來說,「一分鐘」的內容更容易提升他們願意傾聽的機率。
不管是要用五分鐘說明的內容、還是要花三十分鐘闡述的內容,或是能有一小時時間,首先都先組織出一個「可以用一分鐘說完」的內容吧。只要能做到這點,你的「傳達能力」就能達到飛越式的進步。
刺激「左腦」也刺激「右腦」
本書將要向大家介紹「用一分鐘傳達」的秘訣。
進入正題前,請容我稍微提一下我在簡報時的重點。
那就是,不只要打動聽者左腦,也要打動聽者右腦。
在商務場合,讓聽者理解邏輯(左腦)當然相當重要。後段內容中也會提及,在商務場合,「有趣」的不是閒話家常也不是漏網訊息,而是以「邏輯」為基礎架構的話題。
只不過,若只是單純仔細認真地闡述邏輯,是不是就會出現:
「好啦、好啦,我理解了、理解了、理解了……。然後呢?」的狀況呢?
光有熱情無法說動聽者,而光只有邏輯也無法讓人採取行動。
位處經理立場上工作的人,應該對「如果說正確言論就能讓人行動的話,那就不會這麼辛苦了」有深刻的感觸吧。
結果,人類是用左腦理解,接著用右腦感受後才會採取行動的生物。
此外,如果講者不帶任何熱情,那不管對聽者說明再多次,都不可能說動對方。
想要說動對方,就得要同時打動對方的「左腦」和「右腦」。
就技巧上來說,有邏輯地敘述想傳達的內容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充滿熱情的心。
請大家務必意識著要打動聽者的左腦與右腦。
對象是誰?他對什麼事情有興趣?
那麼,如果要將「為了什麼做簡報呢?」寫成文字,大多會形成以下結構:
「希望誰(在哪裡)、怎麼做、做什麼事情。」
關鍵就在「誰」,這是個明確對象。這也是理所當然,因為簡報的目標就是對聽者傳達什麼事項後,希望對方理解、贊成或是進一步採取行動啊。
接著,要邊在腦海中想像著「對方是誰」,邊製作簡報內容。此時要思考,「那個誰」聽得懂這份內容嗎?他又會有怎樣的想法呢?
具體可以思考以下事項:
●聽者立場
●聽者對哪些內容有興趣
●聽者想在這場簡報中追求怎樣的東西
●聽者對專業要素的理解程度
●用怎樣的方法表現什麼可能會造成對方反感
就在前幾天,某間初創企業的CEO,因為即將要參與一場她未曾經歷過的簡報,她不知道該怎樣組織自己的簡報內容,所以來尋求我的建議。這場簡報,就是美國加速器計畫舉辦的募資簡報比賽,只要脫穎而出,就能參加為期三個月的事業支援計畫。
首先,我問她:「妳為什麼想要參加這場募資簡報比賽?」據她所說,為了接下來在美國拓展事業版圖,她希望可以邊獲取各式各樣的不同建議邊挑戰,所以才想要參加這個加速器計畫。但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國外的簡報比賽,她不知道該怎樣表達,腦袋一片空白,毫無進展,所以才來問我她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在此,我給她的建議是:
「妳試著想像自己對著評審委員簡報的畫面,試著清楚地想像對方是怎樣的人呢?是一個人還是多數人?他們有怎樣的表情?會對妳的哪句話產生怎樣的反應?聽到妳說什麼後會用力點頭呢?」
她大概試著在腦海中想像那副模樣了吧。
「我的想像一個接一個湧出來,我會試著邊想像出現在腦海中的評審委員的表情,邊架構故事。」
她這樣說完後,充滿自信地著手製作資料。接著漂亮地在比賽中得獎,成功得到在美國參加支援計畫的機會。
如同上述事例,只要能想像聽者的模樣,就能邊想像對方的反應邊做準備。簡報內容、用字遣詞、說話方法等等,都可以用「對聽者的想像」為基礎製作想要傳達的內容。
正式進入本章內容前,在你要向誰傳達、簡報之前,先讓我說明一個希望大家都能記住的想法。
當你對他人傳達什麼事情時,請問你有明確邊意識著「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才在這裡?是為了什麼才做這個簡報呢?」邊說明嗎?
至於為什麼得要意識著這件事,這是「為了要說動聽者」。聽者其實尚未身處你期許他所在的位置上,所以才需要對他說明、對他做簡報。驅使言語,讓聽者朝著你所期望的目標前進,這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或許你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但實際上,有非常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
「只是因為上司要我報告,所以我才做簡報。」
「總之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我的意圖才做簡報。」
這類想法不會產生好結果。
「說動聽者。」
首先,要先明確意識著這件事情吧。
終點目標在哪
——「讓人理解了」還不是終點
舉例來說,請比較下列兩段文章。
A:「我希望能和業務部攜手合作,開發出能更迅速處理瑕疵品的系統。」
B:「我希望能和業務部攜手合作,開發出能更迅速處理瑕疵品的系統。所以,可以請部長向業務部的○○部長商量看看嗎?」
看完後,你認為哪種說法能讓工作更有效率進行呢?
思考「為了什麼做簡報」、「想像聽者是怎樣的人」之後,接下來該思考「目標是什麼」。透過這次簡報,把「要把聽者帶向怎樣的狀態」、「什麼是簡報的目標」化作語言。
具體來說,有以下例子:
●不管聽者贊成或反對,只要他表達出什麼意見就好了嗎?
●只要聽者贊成就好了嗎?
●需要讓聽者採取行動嗎?
如以上所示,你需要決定好希望聽者「能有怎樣的行動」。
我們總是不小心在沒想清楚終點在哪的情況下開始準備簡報內容,「簡報時間有多長、主題是關於╳╳、大概得要說明這種事情才行,好,開始來製作資料吧、建立Power Point檔案吧、該用什麼標題才好呢……」你是否也像這樣,總之就先動手開始做準備呢?就準備方法來說,這很明顯是個錯誤方法。
所有簡報,都是為了達成目標而存在。思考聽者的心思,看清楚要把聽者帶往哪個方向後,反過來思考要怎樣做、要對聽者說些什麼,才能達成自己的計劃。
某位上班族,因為不知道該怎樣對上司做簡報,寫信來找我商量。詳細一問之後得知,他現在想要進行某個開發案件,卻怎樣都沒有進展,他需要向上司說明這件事情,並且讓上司理解他的想法。
但是,在我更進一步詢問後才知道,他不只希望上司理解,還希望在推行這個計劃時,上司能幫忙向其他部門請求支援。如果是這樣,他的目的就不只是希望上司理解而已了。於是我建議他,重新將目標設定為「希望獲得其他部門的協助」,接著以這個目標為基礎,重新組織所有劇本。
沒錯,說極端一點,就是把本節開頭的A文章變更成B文章。
即使是這一點小細節,將「目標」明確化都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請上司幫忙向其他部門要求支援」這個目標,是他在和我交談的過程中找到的目標,他一開始的立場只是「因為是個相當困難的開發案件,可以設想無法簡單進行,所以希望上司先理解,剩下的再慢慢想」。
如果他就這個立場進行簡報,上司大概會在聽完簡報後問他:
「嗯,我知道了。然後呢?結果你到底想要幹嘛呢?」
如果他回應上司:「關於這點,請讓我改天再找您商量。」那麼,可以想見這個話題永遠不會有進展。
話說回來,「希望上司理解」本身是個相當奇怪的目標。講者絕對得要思考,是希望聽者「理解之後採取怎樣的行動」嗎?是你要動還是我要動呢?該怎樣做才好?等等的事項。
那個上班族來找我商量時,一副即將世界末日的表情,但藉由這個方法看見該往哪條道路前進後,神清氣爽的表情也回到他臉上了。看到他的表情,我深信他的簡報肯定能一切順利。
聽說他在一週後對上司簡報,結果相當成功,他也非常高興寄信告訴我:「遲遲沒有進展的案件,因為這樣終於開始動起來了。」
結果,還是要說動人最重要
——「說得漂亮」並非目的
說起簡報,大多的人都是製作資料、在人前說些什麼話、把單一局面剪下來談論。但是,像這樣在人前闡述些什麼只是個手段,如同我剛才提及的,目標是透過怎樣的方法「說動對方」。
不管資料做得再漂亮、不管在台上再怎樣流暢地說話,只要沒辦法打動對方,就沒有任何意義。
為什麼要做簡報呢?是因為對方尚未處在自己期望的位置上,總之,我們所追求的就是希望說動對方,讓對方朝目標移動,所以說「說動人最重要」。
如此思考後,簡報前後的行動,舉例來說像是簡報前的事前疏通、該怎樣分配座位、簡報前打個招呼、簡報後繼續跟進等等事項全都要一起計畫,這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總之「為了要說動聽者,能做到的事情全都要做」。
舉例來說,我在公司外演講時,常會在開始前盡可能和聽者們交流溝通,縮短和聽者們之間的距離。此外,向上司提案時,事前也會盡可能不斷告訴上司「我要談論這類的話題」等資訊片段,讓他先做好「心理準備」
此外,甚至會故意在簡報中加入複數個「吐槽點」,這是為了讓大家可以在簡報後的提問時間更踴躍提問。
反過來說,如果在正式簡報時還沒辦法說動聽者,還有其他機會可以彌補。簡報結束後要用盡千方百計,嘗試各種不同方法,只要最後能說動對方,那我們就達成目標了。
簡報時,就意識著「說動人最重要,為了要說動對方,能做到的事情全都要做」,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