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者們: 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 3 | 誠品線上

繼承者們: 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 3

作者 金哲毅
出版社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繼承者們: 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 3:為什麼一群追求安定的人湊在一起,反而造成了最混亂的時代?「故事」網站高人氣作者引發熱議的「民國三部曲」最終回!袁世凱死後,究竟誰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為什麼一群追求安定的人湊在一起,反而造成了最混亂的時代? 「故事」網站高人氣作者引發熱議的「民國三部曲」最終回!袁世凱死後,究竟誰才是能執掌中華民國的「繼承者」?為了總統之位、派系之鬥、體制之爭,在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中,開始了一場永無休止的權力遊戲……總統的詛咒?!孫文、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到曹錕,誰當大總統誰完蛋?佩服吧!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就是他――吳、佩、孚!曹錕賄選舉國譁然,但其實孫中山也用德國人的錢「攏絡」議員?今日兩岸分治可追溯至護法運動?民初府院之爭是現在政治紛爭的雛型?民國五年,一代強人袁世凱皇帝夢碎,在悲憤中死去,昔日部下和敵對勢力也開始為了「誰是接班人」展開角力,結果造成一村一司令、一縣一軍閥的混亂局面!但看似無用的北洋時代,卻奠定了「中華民國」的基礎。段祺瑞力主參戰,讓中國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賄選的曹錕,頒行了中國第一部正式憲法;徐世昌、馮國璋的和平主張,使得戰亂得以暫時休止;甚至今天大家習以為常的共和政體,也是在這些軍閥的堅持下才得以確立。這些北洋時代下的歷史人物是最真實的人性展現,因為他們與我們有相同的處境:始終面臨著選擇。所以觀看歷史人物,不要只著重他們如何面對問題,而是要觀察他們的「心態」,是什麼樣的心態,導致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而只有透過探索過去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及思考方式,才能從中發現歷史的可貴,掌握未來的契機!一代強人袁世凱皇帝夢碎, 在悲憤中死去, 總統大位該由誰接手? 這時,出現了三位候選人, 展開了「誰是接班人」角力之爭。 --- 《繼承者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3》10 24 民國最終回!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金哲毅由於正在摸索老師的價值及意義,所以自號「老ㄕ」,目前正在各學校間流浪。東吳大學歷史系畢業,說好聽點,是個對歷史研究有興趣的科班生;說坦白點,是一個平常喜歡聽故事、說故事,現在能有機會寫故事的幸運兒。●「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專欄:國父「們」的故事●臉書專頁: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商品規格

書名 / 繼承者們: 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 3
作者 / 金哲毅
簡介 / 繼承者們: 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 3:為什麼一群追求安定的人湊在一起,反而造成了最混亂的時代?「故事」網站高人氣作者引發熱議的「民國三部曲」最終回!袁世凱死後,究竟誰
出版社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ISBN13 / 9789869360838
ISBN10 / 9869360831
EAN / 9789869360838
誠品26碼 / 2681383552003
頁數 / 25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內文 : 軍閥混戰的開端



通常我在課堂上講完袁世凱的相關歷史後,會跟學生說:「大家應該要好好為袁世凱的死哀悼一下,因為他死後,接下來的中國歷史可就難搞了!」

說到民國初期給一般社會大眾的印象,何止是混亂?簡直就是混亂!但在民國元年到民國五年,好歹有一個大總統袁世凱能鎮得住場面,所以說得極端一點:「中華民國開國前幾年發展,只要聚焦袁世凱即可。」

可袁世凱死後,昔日服從他的部下或是反抗的敵對勢力都試圖爭奪權力寶座,包括:段祺瑞、張作霖、馮國章、曹錕、吳佩孚、孫傳芳、孫文、陳炯明、陸榮廷……這些出現在歷史課本的一大串人名,讓學生第一時間就暈頭轉向,若再深入這些人物之間錯綜複雜的恩怨糾葛,真的別怪學生上課恍神或去找周公,因為實在讓人倒盡胃口、腦袋爆炸!

面對學生的慘狀,老師自己也是焦頭爛額,試問:如此盤根交錯的亂世浮生,就算是大學專門開課,都未必能交代清楚。但中學教育卻要在一周只有一、二堂課的情況下談北洋軍閥,豈不是太為難老師了嗎?而在如此短暫的授課時間中,講太淺的話,被忽略的事情太多,事件與事件之間很難產生連貫關係;講太深的話,學生被當場擊垮,跑去找周公下棋喝茶去也……所以每每上到民國初年的歷史,不管對老師、學生來說,過程都是淒淒慘慘。

可惜的是,這麼折騰人以至於要耗費大量心力學習的年代,卻很難讓人真正清楚地去認識它。

我們知道當時很亂,卻不知道何以如此混亂?我們曉得戰爭很多,卻不曉得它們為何發生?我們看到的事件名稱很多,卻不了解其他內涵或意義。簡單來說,這是一段我們明知它存在、聽著挺熟悉,可事實上,對它的認知卻又是無比陌生的「空白年代」。

如此教學困境,總算在我讀到唐德剛教授所寫的《段祺瑞政權》時,有了解決辦法。

話說唐德剛教授在紐約教中國現代史時創立了「四方四圓」的講述方式,據他自己的說法,這讓非洲人都能搞懂北洋時代的大致脈絡。

老ㄕ的學生沒有人來自非洲,無法對唐教授的說法進行實測。不過,這「四方四圓」作為北洋時代的整理方法,效果還是挺不賴的。

以下就要跟大家解釋:何為四方四圓?

所謂「四」,是指北洋時代大概有四個階段,每階段都有一個重要人物為主軸,分別是:袁世凱主政時期、段祺瑞主政時期、曹錕(吳佩孚)主政時期、張作霖主政時期。每個時期大致都維持了四年。按此分法,可概略架構民初十六年的政治脈絡。

「方」指的是表格,就是把四位主政人物掌權時期的大事,整理成四張表格。

事實上,當有家長或朋友問我:「孩子要如何學好歷史?」我通常也就回答:「如果你的孩子讀完一段話,可以把內容整理出一張表格,成績都不會差!」

歷史學科其實很重要的基本功夫,就是資料整理的能力。按個人需要不同,表格內容可簡可繁,而在取捨之間,也是在培養選擇及評估能力。

「圓」指的是圖示,一張圖可解釋千言萬語。

前面說過,民初派系眾多,四方通常比較聚焦在主政人物的事跡上,但與主政人物同時並存的勢力,以及各勢力的彼此消長,卻很難用表格描述。所以用圓形圖表示,是最簡單且容易讓人明白的方法。

本來按老ㄕ的初衷,喜歡在敘事時埋下許多「哏」作為鋪陳,但有鑑於北洋時代的混亂,加上我後來描述的人事物許多是課本沒記錄、以至大家印象空白,我決定先透過老ㄕ版的「四圓四方」圖,讓大家對接下來的內容有基本認識。



四方四圓──民初中國的政局演變



●第一階段:袁氏當國時期

1.清帝退位,袁世凱繼任孫文為臨時大總統。

2.民國二年,宋教仁案爆發,旋即促發二次革命。

3.平定二次革命後,袁世凱通過國會選舉擔任正式大總統。

4.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5.袁世凱推動洪憲帝制,結果爆發多方勢力的反對,如:護國軍起義。

6.袁世凱取消帝制,旋即暴卒。



●第二階段:皖系段祺瑞當權時期

1.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馮國璋任副總統。

2.黎元洪恢復《臨時約法》。

3.府(黎元洪)院(段祺瑞)相爭,尤以是否參與一次世界大戰的衝突最激烈。

4.黎元洪召張勳入京調停,卻引發張勳復辟。

5.段祺瑞討伐張勳成功,並因「三造共和」之功登上聲望最高峰。

6.段祺瑞回任內閣總理(馮國璋代理大總統),後廢除《臨時約法》並組織安福國會成功。

7.孫文不滿段祺瑞廢除約法,號召部分第一代國會議員,南下廣州成立軍政府,宣布「護法討段」。自此,中國陷入南北分裂局面(當時西方列強承認北方政府的正統地位)。

8.南方:西南軍閥排擠孫文,護法運動宣告失敗。

9.北方:段祺瑞、馮國璋因南方問題對立,最終以段祺瑞獲勝告終。

10.第一次大戰結束,中國為戰勝國,卻因山東問題,引發五四運動。

11.南方:在陳炯明支持下,孫文重返廣東組織政府。

12.北方:直奉二系聯合擊敗皖系,段祺瑞下野。



●第三階段:直系曹錕、吳佩孚當權時期

1.中國共產黨成立。

2.孫文、段祺瑞、張作霖結盟,意圖對抗直系的曹錕、吳佩孚。

3.北方: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大勝,正式掌握北京政權。

4.南方:陳炯明與孫文決裂,孫文逃離廣東。

5.南方:孫文與蘇聯合作,展開「聯俄容共」計畫。

6.北方:直系曹錕通過賄選而當選大總統。

7.北方: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系大敗,奉系張作霖掌握北京政權。



●第四階段:奉系張作霖當權時期

1.奉系執政初期,以段祺瑞擔任臨時執政,並邀請孫文北上共商國是。孫文到達北京不久後因癌症而逝世。

2.北方:奉系取消段祺瑞職位,並開始擴張,成為當時最強盛的勢力。

3.南方:蔣介石崛起,並領導國民革命軍發動北伐。

4.南方:國民革命軍北伐順利,擊敗吳佩孚、孫傳芳兩大勢力。

5.南方:中國國民黨因對「聯俄容共」政策的歧見分裂,史稱寧漢分裂;最終寧方(南京蔣介石)發動清黨,漢方(武漢汪精衛)發動分共,雙雙驅逐共產黨並重新合併,第一次國共合作結束。

6.北方:張作霖擔任「陸海軍大元帥」,聯合孫傳芳等人和中國國民黨對戰。

7.南方:蔣介石聯合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軍閥勢力,再次展開北伐。

8.張作霖不敵國民革命軍,意圖退回東北,卻於皇姑屯遭日軍暗殺;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掌握奉系勢力,並選擇服從中國國民黨領導,自此中國名義上統一,結束北洋時代。

最後補充,此「四方四圓」可依據每個人的認知不同而做修改。

像老ㄕ個人認為,四方足矣,四圓卻略嫌不夠,若要跟四方表格呼應,還可增加兩圓,分別是:袁世凱當國、段祺瑞執政前期,如此更顯完善。

不過為了表達對原教學使用者唐德剛教授的敬意,在此還是陳述「四方四圓」,至於各位若有不同意見或是其他修改應用方式,那就自行斟酌了。



誰來接班?



觀察四圓四方表格所呈現的民初歷史發展,應該不難發現:民初混亂並非一日而成,而是經時間層層積累,最終越加難以收拾。

最起碼在袁世凱掌權時期,北洋集團相當團結;但隨著袁世凱死後,再無一人有絕對的實力足以掌握全局。於是北洋集團開始分裂成不同勢力,像是後來赫赫有名的皖系、直系等,開始圍繞著空缺的執政寶座,進行不斷彼此衝突的權力遊戲。而各勢力內部又因意見不同,繼續產生小派系對立,如此不斷分裂及對立的結果,最終造就了一村一司令、一縣一軍閥的場景。

不過老ㄕ卻想提醒大家一件事:「軍閥其實是最追求穩定的一群人!」

我們就拿唐德剛教授曾舉過的村口軍閥:衛三鬧為案例。衛三鬧地盤不過一個村,部下不過十幾個人(這樣的構成條件,感覺比較像黑社會堂口,反而不像軍隊);請問各位若是衛三鬧,會帶著這樣的實力去闖蕩天下嗎?

我想絕大部分人的答案會是……NO!畢竟這樣的實力實在太顯得單薄,說不定才剛走出村口就給人滅了。

所以衛三鬧平常的行徑,就是在村口找路人收過路費,或是強迫沒槍桿子的老百姓搬運物品;他不會主動出去搶地盤,同樣也不喜歡有人走近自己的地盤打打殺殺。畢竟一次砍殺下來,殺敵一千,自己也要損八百,光湯藥費恐怕就要把老本賠光,實在不划算。

甚至就算是魚肉百姓,衛三鬧也一定有個限度,畢竟欺負人太過火,萬一老百姓團結起來拚命該怎麼辦?萬一村民勾結外面勢力驅趕自己又該怎麼辦?所以三鬧老兄一定會與村民達成一種默契,就是:我欺負你一點,但不過份;也因為我要欺負你,反而要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你的安全,不然哪天你落跑離開,就沒人上繳保護費及貢獻勞動力啊!

所以大部分軍閥除非在自己利益被侵占的情況下才會出手,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反而是最不希望社會環境出亂子的保守派。

但這就奇怪了!一群企圖穩定的人,而且不乏清末受過先進觀念薰陶的才智之士(大軍閥,如:段祺瑞、馮國璋還是清末武備學堂留洋過的高材生),為何這些人湊在一起反倒成就中國現代史最令人不堪的混亂時代呢?

這一切,還是要回到開頭,也就是在袁世凱過世後,大總統寶座出現權力真空時,所有人都想到的關鍵問題:「誰、來、當、家?」



混水摸魚的依法繼承



如果有人說:「讓孫文來當總統!」請站起來找個牆壁,好好面壁思考。

大家應該要了解一個觀念:「要掌權,必須先有夠硬的實力!」所以直到袁世凱斷氣,都還在日本落跑且毫無武力基礎的孫文完全可以無視他的存在。當時的政府官員,對於總統接班人有兩種看法:一、找實力最強者來接班。二、按法律系統進行接班。

若按實力強弱來看待各方人選:段祺瑞,這位在檯面上掌管過最多北洋軍部隊,並獲得眾多北洋將領推舉的一線武將很有可能是總統繼承人!

事實上,根據一些資料的說法,當時就有部分北洋將領跑去跟段祺瑞說:「芝老(段祺瑞字芝泉,當時的人習慣拿人的「字」加上「老」做為敬稱),就你當總統,大夥都支持你!」

也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段祺瑞卻連連搖手:「使不得!使不得!我不會當總統的!」

既然實力最強者不願取而代之,那只好用第二種方式:按法律程序接班,然後……問題出現了!

在袁世凱稱帝以前,有兩種國家根本法律:內閣制的《臨時約法》、總統制的《中華民國約法》。

按《臨時約法》,大總統無法履行職權時,由副總統遞補。

按《中華民國約法》,大總統無法履行職權時,則開啟金匱石室,取出由大總統認可的三名繼任者,然後按排行順序接班。

所以如果按《臨時約法》,接班者就是副總統黎元洪;那麼按《中華民國約法》,會有哪三位可以接班呢?這個問題在當徐世昌等人開啟金匱石室後,有了解答:

第一順位:黎元洪

第二順位:徐世昌

第三順位:段祺瑞

也就是說,無論是哪一套法律,時任副總統的黎元洪是理所當然的總統接班人。說到這裡,會不會有人表示:「那還有什麼問題啊?」

我的回答是:「接班人沒有問題,但接班的『制度』卻很有懸念啊!」

前面的論述其實埋了個伏筆,現在再強調一次:《臨時約法》是內閣制、《中華民國約法》是總統制。

各位明白了嗎?如果是以《臨時約法》來接班,黎元洪就是個擺設,總理段祺瑞才是重要角色。

但若以《中華民國約法》接班,段祺瑞就只能一旁打醬油,然後看著黎元洪成為超級總統二代。

所以袁世凱死後,大家關注的重點已經不是誰來接班,而是要用什麼法律接班?

就在這充滿糾結,以至於各方勢力都充滿緊張氣氛的當下,徐世昌卻提出一個主張:「繼任總統應該依『法』誕生!」



徐世昌的這句話,以實施憲政的現代來看,各位可能覺得:「這不是廢話?總統死了當然按法律程序產生繼任人選啊!而且前面講了這麼多,不就在糾結要用什麼『法』嗎?徐世昌此話有講等於沒講啊!」

可是所有聽到此話的眾人,包括繼任總統黎元洪、內閣總理段祺瑞、繼任副總府馮國璋……等實力派,他們的反應是:「好!就依你所說去辦。」

許多人際溝通課程告訴我們:「把話講清楚是種學問。」而老ㄕ看完以上故事,不禁感嘆:「把話講不清楚,還能把事辦成,那更是高深莫測的學問!」

徐世昌這種俗稱「和稀泥」的說法方式,要訣不是把話講不清楚,而是把狀況搞得清清楚楚,接著吐出一句符合眾人最大公約數利益的語彙。

就像「依法辦理」的主張看似含糊不清,但也就是因為含糊不清,對於當時的相關人士,就可以有各自不同解讀。

好比段祺瑞,他認為這個「法」是傾向內閣制,這樣他就能掌握大權。而補上副總統空缺的馮國璋,認為這個「法」是總統制,這樣未來有機會在繼承總統職權後一步登天。

至於黎元洪,他老兄手中無兵,背後也無嫡系政黨撐腰,要是把法律說得太清楚,對他沒有好處(若說是內閣制,自然就是拱手讓權給段祺瑞;若說是總統制,難保手握兵權的段祺瑞不會明刀明槍地把人轟下台),反倒現在不清不楚的,黎胖子還能藉機混水摸魚,撈到一番好處。

總之,在強人逝世、政局動盪的民國五年,竟能在沒任何煙硝味的情形下讓各方勢力妥協並順利完成政權轉移,老ㄕ真是要感嘆徐世昌的一語定乾坤:「閣下真不愧是能跟老袁打交道,並讓他深感佩服的政壇老狐狸啊!」



「運氣來了,城牆都擋不住!」

黎元洪應該對這句話有很深的體悟,因為他本不屬北洋集團,而且也沒有武力奧援或所屬黨派,最終卻獲得眾人都想要的總統大位。段、馮二人雖對這結果不滿意,但勉強能接受,反正黎胖子是個沒後盾的軟腳總統,他待在總統位子上,將舒緩段、馮二人的權力之爭,因為這兩人的目標將一致針對黎元洪!

黎元洪很清楚地意識到段、馮二人的敵意,所以他決定先向聲勢較高的段祺瑞釋出善意,因此黎大總統上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宣布:「恢復《臨時約法》!」

按《臨時約法》的主張,內閣總理段祺瑞得以職掌大權,對本可堅持總統制的黎元洪而言,真是極大的讓步,這使得段祺瑞雖然對黎元洪仍持敵意,但有了起碼的尊重。同時,在黎元洪主張下,以前被宣布非法的國民黨議員得以恢復官職並重組國會,舊有的部分革命勢力,自然對黎元洪頗有好感。

於是在眾人的相互調解及讓步下,即便有著許多衝突因素,中華民國還是在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總理,並執行《臨時約法》的架構下,展開了「後袁世凱時代」。

活動